表扬和奖励技巧

表扬和奖励技巧

一、表扬与奖励的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彪馨予[1](2021)在《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在大田广域市的大田道安高中与东邦高中两所学校任教期间,观察到学生存在汉语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这对其学习汉语产生消极影响。因而,为了保证在韩汉语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需要寻求有效方法来增强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学习动机的文献,最终锁定了由Keller教授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该模式不仅建立在多种动机理论之上,且具有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特点,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十分广泛,已有学者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在对外汉语领域,这启发笔者将该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以期能帮助学生提升汉语学习动机,保障在韩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为确保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笔者以任教的两所高中为例,采用问卷法与课堂观察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进行具体了解,采用访谈法对师资与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ARCS动机模式与韩国教育部颁布的《第二外语教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汉语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与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动机需求相符合,同时也具备可实施的教学条件。本研究从ARCS动机的注意、关联性、自信、满足感四个要素出发,依据实际分别提出相应的动机策略即吸引注意策略、建立相关策略,树立信心策略与增强满足感策略,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举例说明。基于以上提出的ARCS动机策略,对第十一课《苹果怎么卖》进行教学设计,以例证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适用性,同时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的分析,可以看出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水平。最终笔者对第二学期将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课堂的实践进行反思,并从注意层面、相关层面、自信层面、满足层面提出应用建议。

李谷雨[2](2021)在《《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日本脑科学家中野信子写作的《察言观色的大脑》一书颇有新意。作者从脑科学视角来解读人们“察言观色”发生的机制。该书写作语言风格平实,条理清晰,新观点很多。根据文本内容可以判断该文本属于信息型兼呼唤型文本。翻译此书时,笔者发现:原作者文化底蕴深厚,使用了许多中日同形近义词,这些词往往是由于基本义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褒贬色彩的差异,导致存在微妙的语感差别;其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言说类引用和思考类引用;此外,由于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加之日语含蓄的特点,原文语段内句子的衔接处理比较隐晦。由上述特点可知,此次翻译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向译文读者传递完整的信息,因此笔者采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存在基本义差异的同形近义词,笔者根据词典判断其基本义,然后挑选汉语中基本义一致且符合汉语习表达习惯的词汇进行翻译,对于词义范围有差异的同形近义词,笔者结合语用判断该词是在日语中范围更大,还是在汉语中范围更大,若在汉语中范围更大则可考虑照搬翻译,但前提是该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若该词在日语中范围更大,则需要寻找对应范围的词汇进行翻译,对于褒贬色彩存在差异的同形词,笔者通过意译进行翻译;对于引用表达的翻译,主要把直接引语转为间接引语;对于衔接的处理,笔者还原了指称代词所指内容,增补了省略信息,在译文中外显了原文的连接手法。

沈静怡[3](2021)在《二孩家庭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自2016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我国二孩家庭不断增多,二孩家庭教养方式随之成为家庭教育中的热点话题。了解二孩出生后,家长对大孩的教养方式的变化和现状,探索家长对大孩的教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及对大孩产生的影响,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有助于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同胞关系,对促进大孩的社会性、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二孩家庭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的相关资料。首先,对福建省和广东省的220个二孩家庭中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其次,对其中六个家庭的父母和大孩进行访谈和观察;然后,将问卷数据、访谈内容与观察案例相结合,对二孩家庭的教养分工,父母对大孩的教养方式、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父母对大孩的同胞接纳教育以及对同胞关系处理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二孩家庭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父母对大孩的教养观念不全面;父母对大孩的教养态度欠佳;在行为方面,父母处理同胞关系欠妥,存在差别对待。2.影响父母对大孩教养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自身因素(如文化程度和职业),受祖辈教养方式的影响,受大孩特征差异的影响(如性格、性别),等等。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有些大孩具有积极的角色认知,容易接纳弟弟妹妹;情感满足,态度积极,喜欢弟弟妹妹;与弟弟妹妹有积极、良好的互动行为,同胞关系好,有助于大孩社会性发展。消极影响是:部分大孩存在消极认知,产生角色冲突;情感疏远,态度消极,心理不平衡,排斥弟弟妹妹;存在不良社会行为,如退行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等。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增强学习意识,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经常与大孩沟通交流,关注大孩心理变化;加强同胞互动,让大孩参与二孩成长;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均衡分配资源;父辈与祖辈协同合力教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卢星彤[4](2021)在《陆机《文赋》的创作观及其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陆机的《文赋》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论述创作过程的专着,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设置为研究对象,试图将《文赋》之创作观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重在探究《文赋》的创作观对当下高中写作教学的价值。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对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了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方面,主要有五个问题:缺少课标意识,教学目标含混不清;课程安排不规范;针对具体写作教学的环节的缺失;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建构的不完善;课程评价模式单一化。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写作动机与兴趣的缺失,写作主体素养的缺乏,思维能力的缺失,文体意识的淡化以及写作技巧知识的匮乏。第二章,陆机《文赋》的创作观及其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理论价值。分别从写作主体修养、艺术想象构思、文章整体表达、文章文术文病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其对高中写作教学的指导价值与意义。第三章,《文赋》创作观指导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及其实践启示。其一,通过组织课外写作活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心向。其二,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训练学生写作构思能力,做到文句有意蕴而不空泛。其三,构建教授文体知识,加强学生文体意识,做到规范之下的“自由写作”。其四,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力求达到“文质彬彬”。笔者从《文赋》的创作论出发,旨在探究其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致力于优化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蒋萍[5](2021)在《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心素养教育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有效途径。尽管世界各国对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多维度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推进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应该从很多方面入手,例如在教材中图文的理解、在美术教材中寓含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素养并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是必须在后天经过较多努力之后才能养成的,所以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情实际情况,坚持抓早抓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文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组织美术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之后,发现教师存在着教育发展观偏颇、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低下以及教学评价没有尊重学生个体等问题,经过研究之后,建议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要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从“识读图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判判断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要从多维度给予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力求为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的指导意义。任何实践的进步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在我国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中,虽然具有丰厚的研究成果和较多的先进理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力争通过广泛学习,学习借鉴成熟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内容,也希望通过东安县某小学的教学案例分析增强研究的实践指导性,为推动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此课题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课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文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思路,明确创新点。尤其是通过对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借鉴,确保论文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论述章节。主要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理论进行论述。尤其是针对研究内容就小学美术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以及依据进行论述,进一步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而强化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增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指导性。第三部是论文研究的核心章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经过数据信息分析以及搜集信息资料整理,认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方面。二是教学内容存在缺陷。三是教学方法存在不足。四是业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五是教学评价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以及评价的多维性没有体现出来等方面。第四部分提出美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主要是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景教学法、开放教学法以及本土化教学法。四是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以及使用教学工具能力方面。五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尊重学生个性,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以及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覃椿惠[6](2021)在《教师奖励和归因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选择性信任的研究领域,幼儿通常表现出对教师的选择性信任。面对同为教师的信息提供者,教师的不同奖励和归因是否对幼儿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有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二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物质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三是探讨学龄前幼儿是否表现出对努力归因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及是否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为了探究上述问题,设计了两项研究,共三个实验。研究1主要由两个实验构成,考察教师奖励及其类型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实验1a以学龄前幼儿为被试,在熟悉化阶段观看有奖励和无奖励的教师视频,再完成新奇物品命名任务。结果显示:学龄前幼儿表现出对有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小班幼儿对有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程度比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更高。实验1b以学龄前幼儿为被试,在熟悉化阶段观看物质奖励和表扬的教师视频,再完成新奇物品命名任务。结果显示:大班幼儿在询问任务中以及中班男孩和大班女孩在赞同任务中表现出对物质奖励教师的选择性信任。研究2只有一个实验,考察教师归因方式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实验2以学龄前幼儿为被试,在熟悉化阶段观看努力归因和能力归因的教师视频,再完成新奇物品命名任务。结果显示:学龄前幼儿均未表现出对努力归因教师的选择性信任。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教师的奖励行为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产生了影响,学龄前幼儿信任有奖励的教师且存在年级差异,小班幼儿对有奖励的教师最敏感。(2)教师的物质奖励在询问任务中对所有大班幼儿产生了影响,在赞同任务中对中班男孩和大班女孩产生了影响。(3)教师的归因并未对学龄前幼儿产生影响,幼儿均未表现出对归因教师的选择性信任。

贾岚[7](2021)在《ARCS动机模式在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营销》是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目前的网络营销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其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所以如何提高K中职学生对网络营销课程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因学习动机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者和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专业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ARCS是由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四个要素组成的动机模式,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知识联系实际,而后在教学任务中获得信心,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习满意。论文基于ARCS动机模式,结合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探索适合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首先,了解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现状、剖析教材;对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运用课堂观察和访谈方法记录教师激发学生动机的具体教学情况,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维持,学生知识建构能力较弱,学习过程缺乏信心,学习满意度较低。然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选择具体教学内容进行ARCS动机策略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反思与修改。最后,实践教学后,对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横向和纵向(前后测)分析,借助SPSS和EXCEL统计软件,分析ARCS动机策略运用前后的调查数据,得出该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注意策略、相关策略、信心策略、满意策略上均有所提升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ARCS动机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网络营销》课程,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在任务中积累学习经验,在反馈中获得满足感。此外,ARCS动机模式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学智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卞林林[8](2021)在《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M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段,对于学生习惯养成和世界观初步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育一直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场所—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课堂中,表扬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是教师课堂互动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课堂表扬行为实施的恰当有效,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挥课堂学习的最大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对于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代一线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不能恰当地使用课堂表扬行为,存在着使用时机不当、滥用、不用等诸多的问题,亟待我们去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水平。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分析出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有关问题,帮助一线小学教师解决课堂表扬行为的困惑,从而加强小学课堂表扬行为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部分进行研究分析的:第一部分是对青岛市城阳区M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调查。本文作者通过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该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类型、表扬行为的对象、表扬行为的使用频率、及时与否、情感投入度与使用效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小学课堂表扬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通过对青岛市城阳区M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于一线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课堂表扬类型过于单一、表扬语句过于笼统,表扬对象存在主观差异、表扬行为使用不当、过于频繁且不及时、课堂表扬行为情感投入低、效果较差等问题。通过对课堂表扬行为的观察以及问题的总结。笔者主要从教师职业追求低、教师本身素养不足、教师与学生互动信息不平衡,教师的主观差异、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缺失、教师教学反思的不足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三部分是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有效的提升建议。通过对课堂表扬行为问题的归因分析,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不同年级加以不同的表扬方式;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不同的表扬方式;在选择堂表扬行为的对象时尽量避免主观差异;课堂表扬行为应当具有及时性、有效性;精炼语言,避免使用千篇一律的表扬语句表扬行为应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应注重课后反思组织教师多参加专业培训。

曾杨梅[9](2020)在《环境规制、社会规范与畜禽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在朝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由此,加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资源循环利用,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对促进现代畜牧业绿色转型和确保国家畜产品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国家环境政策日益趋紧、公众绿色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实背景下,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需要重点关注。一方面,政府监督、激励养殖户行为的各种环境规制措施,会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社会规范作为一种“软约束”,同样会调整规模养殖户的生产意愿和行为决策。事实上,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往往同时存在于农村社会,厘清和分析它们各自的功能作用以及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为畜禽养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有研究大多只关注了环境规制或社会规范的某一指标对规模养殖户相关行为的作用与影响,且鲜有学者剥离和剖析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强度以及行为的家庭经济效应和个人幸福感效应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分析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那么,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畜禽养殖清洁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究竟如何?对规模养殖户不同类型清洁生产行为的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心理效应的影响如何?不同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强度下,规模养殖户不同类型清洁生产行为的家庭经济水平和幸福感心理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有利于系统地深入了解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畜禽规模养殖清洁生产行为的关键因子,从而为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畜禽规模养殖清洁生产发展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鉴于畜禽清洁养殖环节较多和按照有限目标的原则,本研究以生猪规模养殖户为研究对象,瞄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末端利用这一重要环节,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9市(区)实地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样本区畜禽养殖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的现实情形,构建了环境规制、社会规范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运用多种数理模型与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生猪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意愿、粪污清洁处理行为水平(包括实际行为和行为强度)以及粪污清洁处理行为的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心理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各部分的章节布局如下:第一部分(第1、2章)主要论述研究背景,介绍研究内容,构建研究理论。第二部分(第3、4章)主要介绍我国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趋势,分析样本区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推广和养殖户参与现状,构建并测度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细分指标。第三部分(第5、6、7章)为实证分析章节。该部分利用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生猪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意愿、粪污清洁处理行为水平(包括实际行为和行为强度)以及粪污清洁处理行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经济效应和幸福感心理效应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特征规模养殖户组间影响差异。第四部分(第8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大多数规模养殖户愿意采用粪污制沼气、制有机肥、制饲料和种养结合技术;实际将畜禽粪污直接还田、制沼气处理的规模养殖户较多,而将粪污制有机肥、制饲料、制培养基、出售卖钱处理的规模养殖户较少;部分规模养殖户的清洁生产行为强度有待提高。当前样本区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政策约束较弱,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规模养殖户对清洁生产的认知较低且实际参与有限,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社会约束不足。(2)样本区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的整体水平较高。细分指标中,监督型环境规制水平高于激励型环境规制水平,社会责任规范水平高于个人道德规范、公众认可规范和群体行为规范。与不愿意采用的规模养殖户相比,愿意采用粪污制有机肥、制沼气、制饲料、种养结合技术规模养殖户的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水平均较高。规模养殖户粪污清洁处理行为强度越大,其监督型环境规制、个人道德规范、社会责任规范和公众认可规范水平均越高。(3)通过对细分指标的分析发现,激励型环境规制、社会责任规范均显着正向影响规模养殖户粪污制沼气、制有机肥、制饲料和种养结合技术的采用意愿;监督型环境规制仅显着正向影响规模养殖户粪污制饲料采用意愿;个人道德规范对规模养殖户粪污制沼气、制有机肥和种养结合技术采用意愿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公众认可规范和群体行为规范均显着正向影响规模养殖户粪污制有机肥、制饲料的采用意愿,且公众认可规范还显着正向影响规模养殖户种养结合技术的采用意愿。环境规制各指标、社会规范各指标对不同特征规模养殖户四类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4)规模养殖户对粪污丢弃、直接还田、制沼气等七类处理方式的行为选择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且七类粪污处理行为选择受环境规制各指标、社会规范各指标的影响不一。规模养殖户粪污清洁处理行为强度显着受激励型环境规制、监督型环境规制、群体行为规范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高教育水平组不受影响,低教育水平组清洁处理行为强度显着受监督型环境规制的正向影响;区别于低风险组不受影响,高风险组清洁处理行为强度显着受个人道德规范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小规模组不受影响,群体行为规范显着正向影响中大规模组清洁处理行为强度,但与中大规模组相比,小规模组清洁处理行为强度受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更甚。(5)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并不显着影响规模养殖户高清洁处理行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但均显着正向影响其幸福感心理水平。在考虑环境规制、社会规范条件下,粪污高清洁处理规模养殖户若对粪污低清洁处理,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和个人主观幸福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之则反。分组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社会规范强度越小,规模养殖户粪污高清洁处理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幸福感效应均越大。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宣传力度,完善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机制,提高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认知水平和清洁生产能力;应根据规模养殖户个体、家庭和养殖特征差异,制定并实施恰当的激励型或监督型环境规制政策,以提高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经济和幸福感水平;应积极搭建社会舆论监督平台和清洁生产示范平台,增强他人在言行方面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的软约束;应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感的培育,充分发挥社会责任规范和个人道德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引导作用。

窦喆[10](2020)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在课堂中的教学,教师只有把牢牢坚守着课堂这个阵地,将课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课堂教学质量没有达到要求,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定是不扎实的。全方位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在课堂里出彩的教学,而课堂里和学生的对话能够对整个课堂的把控有不同的层次。为了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激励性评价有着不寻常的作用,笔者以此作为主要研究重点。激励性课堂评价对于小学生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分析了小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探讨了教师评价语在对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激励性的课堂评语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课堂的管理,还能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其次,课堂激励性评价有着自己的含义和追求,揭示了什么是课堂激励性评价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不仅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展示学生的主体性、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有效的课堂激励性评价自然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它不仅能锤炼教师的评价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再次,通过教学片段观察、访谈等活动,较为客观分析了制约教师科学评价学生表现的根源,并总结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由于教师还没有新的评价理念,教师的经验还不足,应试教育的取向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课堂激励性评价还不能很好的落实。最后,笔者在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理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分析中总结出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评价的对策,要改正自己的观念,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抓住评价时机,提升教师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表扬与奖励的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扬与奖励的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对象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2.1.1 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ARCS动机模式研究综述
        2.2.1 定义及要素分析
        2.2.2 具体动机分类
        2.2.3 国外研究现状
        2.2.4 国内研究现状
    2.3 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2.3.1 韩国高中汉语教学发展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3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调查方式
        3.1.1 问卷调查
        3.1.2 访谈调查
    3.2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2.1 教材及使用情况分析
        3.2.2 教学模式与师资情况分析
        3.2.3 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水平分析
    3.3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3.1 与韩国汉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3.3.2 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需要相符合
        3.3.3 与教学条件相匹配
第四章 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4.1 吸引注意策略
        4.1.1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4.1.2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媒体
        4.1.3 创设富于变化的课堂环境
        4.1.4 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4.2 建立关联性策略
        4.2.1 建立学习者与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4.2.2 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熟悉内容的关联性
        4.2.3 建立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4.2.4 建立学习者之间的关联性
    4.3 树立信心策略
        4.3.1 创造多元的表达机会
        4.3.2 布置难度适宜的操练任务
        4.3.3 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
        4.3.4 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4.4 增强满足感策略
        4.4.1 开展丰富课堂活动
        4.4.2 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4.4.3 注重精神表扬与物质奖励
第五章 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的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5.1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韩国高中汉语教学案例
        5.1.1 《苹果怎么卖》的教学设计
        5.1.2 ARCS动机策略应用分析
    5.2 ARCS动机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5.2.1 课堂观察分析
        5.2.2 访谈分析
        5.2.3 小结
    5.3 应用建议
        5.3.1 注意层面
        5.3.2 关联性层面
        5.3.3 自信层面
        5.3.4 满足层面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韩国高中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2 韩国籍本土汉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CPIK汉语教师志愿者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1章 引言
    1.1 翻译实践的背景
    1.2 翻译实践的目的及意义
    1.3 翻译实践报告的整体结构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2.1 翻译文本的概述
    2.2 翻译实践流程安排
第3章 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
    3.1 文本分析
        3.1.1 文本类型的分析
        3.1.2 文本特征的分析
    3.2 译前准备
        3.2.1 准备翻译工具
        3.2.2 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
    3.3 理论选择与策略制定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翻译
        4.1.1 基本义的差异
        4.1.2 词义范围的差异
        4.1.3 褒贬色彩的差异
    4.2 日语中引用表达的翻译
        4.2.1 言说类引用
        4.2.2 思考类引用
    4.3 语段内句子的衔接处理
        4.3.1 指称
        4.3.2 省略
        4.3.3 连接
第5章 结语
    5.1 翻译实践的总结
    5.2 翻译实践的收获
    5.3 翻译实践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3)二孩家庭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政策的出台
        二、二孩出生对大孩的影响
        三、家长对大孩正确教育的重要性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二孩家庭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二孩家庭中大孩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二孩家庭
        二、家长
        三、大孩
        四、家庭教养方式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角色扮演理论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
    第三节 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五节 研究伦理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节 现状分析
        一、二孩家庭中的教养分工
        二、二孩出生前后,父母对大孩教养方式的变化情况
        三、父母关于二孩出生对大孩产生影响的认知
        四、二孩出生后,父母对大孩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五、父母对大孩的同胞接纳教育
        六、父母对同胞关系的处理
        七、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孩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结论
        一、认知方面:父母对大孩的教养观不全面
        二、态度方面:父母对大孩教养态度欠佳
        三、行为方面:父母处理同胞关系欠妥,存在差别对待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大孩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讨论
        一、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其教养态度
        二、祖辈教养方式影响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
        三、大孩特征差异影响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大孩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章 对策建议与研究反思
    第一节 改善二孩家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的建议
        一、增强学习意识,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二、经常与大孩沟通交流,关注大孩心理和行为变化
        三、加强同胞互动,让大孩参与二孩的成长
        四、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均衡分配资源
        五、父辈与祖辈协同合力教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陆机《文赋》的创作观及其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高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一、高中学生写作现状及分析
        二、高中教师写作教学现状及分析
    第二节 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授的问题
        二、学生写作的问题
第二章 陆机《文赋》的创作观
    第一节 《文赋》之写作主体修养
        一、“玄览”:察览万物
        二、“典坟”:阅读经典
    第二节 《文赋》之艺术想象构思
        一、“收视反听”:审视态度,专心致志
        二、“精骛八极”:驰骋想象,心游万仞
        三、“游鱼翰鸟”:抓准时机,倾漱言辞
        四、“应感通塞”:回溯思路,重视灵感
    第三节 《文赋》之文章整体表达
        一、“选义考辞”:谋篇布局,注重本末
        二、“体有万殊”:文体风格,认识周详
    第四节 《文赋》之文章文术文病
        一、“定立戒济”:掌握写作技巧,修饰文本作品
        二、“应和悲雅艳”:学习语言表达,体会文章之美
第三章 《文赋》创作观指导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及实践启示
    第一节 重视写作主体素养生成
        一、组织课外写作活动,激发写作动机
        二、开展经典阅读活动,采取以读促写
        附:教学案例(全部数据信息源于实际教学)
    第二节 重视训练写作构思能力
        一、写作之前,心静神凝
        二、构思之中,思维发散
        三、写作过程,灵感激发
        附:教学案例(全部数据信息源于实际教学)
    第三节 加强文体意识,重视文体训练
        一、构建教授文体知识
        二、进行文体写作训练
        附:教学案例(全部数据信息源于教学实际)
    第四节 重视训练写作技巧
        一、剪裁:锱铢必较,删减得当
        二、警策:忌文繁理富,要突出中心
        三、秀句:蕴玉山辉,怀珠川媚
        附:导学案(全部数据信息源于实际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版)
附录二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版)
致谢

(5)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小学美术教学
        3.美术核心素养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三)小学美术教育和美术核心素养的联系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内容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二、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现状分析
    (一)调查与实施
        1.问卷的设计
        2.问卷的实施
        3.问卷的统计
    (二)访谈过程
        1.访谈提纲设计
        2.访谈实施情况
    (三)成因与不足
        1.教学理念方面
        2.教学内容方面
        3.教学方法方面
        4.教学能力方面
        5.教学评价方面
三、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1.加强识读图像能力的培养
        2.加强美术表现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
        4.加强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1.创建情景式教学形式
        2.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3.注重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3.使用教学工具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评价要充满情感
        2.评价要形式多样
四、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东安县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案例
    1.案例一: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动漫亮相》教学设计案例
    2.案例二: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草丛中》教学设计案例
    3.案例三: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石头说话》教学设计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致谢

(6)教师奖励和归因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概念界定
        1.1 选择性信任的概念
        1.2 奖励的概念
        1.3 归因的概念
    2 研究范式
        2.1 冲突信息源范式
        2.2 单一信息源范式
    3 文献回顾
        3.1 选择性信任发展特点
        3.2 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因素
        3.3 奖励和归因对幼儿的影响
    4 理论解释
        4.1 强化理论
        4.2 认知评价理论
        4.3 归因理论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前人研究的局限
    2 本研究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4 研究假设
    5 研究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1 奖励及其类型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实验1 a教师有无奖励行为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1 b教师奖励类型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研究2 教师归因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实验2 教师归因方式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教师奖励和归因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2 幼儿选择性信任的性别和年级特点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 教育建议
第五部分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ARCS动机模式在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二、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三、ARCS动机模式及其优势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ARCS动机模式的研究
        二、国内对ARCS动机模式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观察法
        四、访谈法
第二章 ARCS动机模式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ARCS动机模式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四、归因理论
    第二节 ARCS动机模式设计过程
        一、ARCS模型要素
        二、ARCS模式动机设计过程
第三章 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现状
        二、学生学习现状
        三、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特征和教材特征分析
    第二节 K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设计及结果分析
    第三节 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 ARCS动机模式在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第一节 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ARCS动机模式应用于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ARCS动机模式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ARCS动机模式设计策略
        一、注意策略
        二、相关策略
        三、信心策略
        四、满意策略
    第三节 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案例应用研究
        一、9.1APP营销概述教学设计
        二、9.2 APP营销技巧教学设计
    第四节 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应用效果评价
        一、学生问卷(横向)分析
        二、学生问卷(纵向)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学习调查
附录 B:听课观察记录表
附录 C:访谈提纲
附录 D:《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新课程改革的引领
        (二)教师课堂表扬行为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师课堂表扬行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不足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表扬行为
        (二)课堂表扬行为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关于课堂表扬行为类型的研究
        (二)关于课堂表扬行为的特征研究
        (三)关于课堂表扬行为的情感与效果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目的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三章 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小学教师对课堂表扬行为认识及运用的总体情况
    二、课堂表扬类型
    三、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对象选择
    四、小学教师对表扬行为的情感投入
第四章 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表扬类型过于单一
        (二)小学教师课堂表扬对象的选择主观倾向较强
        (三)表扬行为使用不当
        (四)课堂表扬行为情感投入低
    二、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对课堂表扬行为理解的偏差
        (二)教师传统课堂表扬观念根深蒂固
        (三)教师缺乏课堂表扬行为技巧
第五章 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的改善建议
    一、因材施教、运用差异化的表扬方式
        (一)不同年级加以不同的表扬方式
        (二)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不同的表扬方式
    二、更新传统课堂表扬观,采取正确的评价原则
        (一)课堂表扬行为应当具有及时性、有效性
        (二)在选择堂表扬行为的对象时尽量避免主观差异
    三、表扬应投入真情实感
        (一)精炼语言,避免使用千篇一律的表扬语句
        (二)表扬行为应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一)教师应注重课后反思
        (二)组织教师多参加专业培训
第六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环境规制、社会规范与畜禽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外研究梳理
        1.3.2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规制
        2.1.2 社会规范
        2.1.3 规模养殖户
        2.1.4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
        2.1.5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资源稀缺性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公共物品理论
    2.3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机理分析
        2.3.1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不同阶段
        2.3.2 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现状剖析
    3.1 我国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3.1.1 我国畜禽养殖的历史发展情况
        3.1.2 我国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发展的历史沿革
        3.1.3 我国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3.2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政策、措施和推广现状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2.2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分析
        3.2.3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推广现状分析
    3.3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认知与参与现状
        3.3.1 规模养殖户对清洁生产的认知情况
        3.3.2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意愿情况
        3.3.3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水平情况
    3.4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推广及规模养殖户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4.1 政府相关政策、技术推广有待完善
        3.4.2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认知较低、实际参与有限
        3.4.3 畜禽规模养殖清洁生产的社会约束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境规制与社会规范的测度与解析
    4.1 环境规制与社会规范的指标体系
        4.1.1 指标设计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环境规制与社会规范的指标测度
        4.2.1 数据说明
        4.2.2 指标测度方法
        4.2.3 指标测度与评价结果
    4.3 环境规制与社会规范的特征分析
        4.3.1 环境规制的特征分析
        4.3.2 社会规范的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意愿的影响
    5.1 研究假说的提出
    5.2 实证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5.2.3 变量选择与说明
        5.2.4 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4 异质性分析
        5.4.1 规模养殖户粪污制沼气采用意愿的组间影响差异分析
        5.4.2 规模养殖户粪污制有机肥采用意愿的组间影响差异分析
        5.4.3 规模养殖户粪污制饲料采用意愿的组间影响差异分析
        5.4.4 规模养殖户种养结合技术采用意愿的组间影响差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水平的影响
    6.1 研究假说的提出
    6.2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的影响
        6.2.1 模型设定
        6.2.2 数据及样本特征
        6.2.3 变量选择与说明
        6.2.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3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强度的影响
        6.3.1 实证分析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异质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心理效应的影响
    7.1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划分及其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效应测度
        7.1.1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划分
        7.1.2 规模养殖户家庭经济水平和幸福感水平测度
    7.2 理论分析与模型选择
        7.2.1 理论分析
        7.2.2 模型选择
        7.2.3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7.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7.3.1 随机优势分析
        7.3.2 内生转换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7.3.3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幸福感的处理效应分析
    7.4 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效应的组间差异分析
        7.4.1 环境规制强度不同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效应差异
        7.4.2 社会规范强度不同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效应差异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规模养殖户畜禽养殖清洁生产行为现状
        8.1.2 规模养殖户感知环境规制、社会规范特征
        8.1.3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意愿的影响
        8.1.4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水平的影响
        8.1.5 环境规制、社会规范对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家庭经济效应和幸福感效应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完善技术推广机制
        8.2.2 科学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
        8.2.3 培育、建设支持性社会规范,鼓励养殖户交流互鉴
        8.2.4 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完善自我监督机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缘起
        2.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概念界定
        1.激励
        2.评价
        3.激励性评价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评价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二)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四)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课堂管理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内涵、目标及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1.课堂激励性评价
        2.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的目标
        1.正负强化相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4.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5.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1.锤炼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激发学生潜能
三、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的问题
        1.对激励性评语使用缺失问题
        2.没有把握好最佳的评价时机
        3.缺乏运用体态语评价的技术
        4.教师对激励性评价缺乏深入的思考
        5.评价情感与艺术的缺乏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中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
        1.传统的教育环境对教师行为的约束
        2.教师激励经验不足
        3.语言激励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
        4.应试教育的取向
        5.语言激励问题的小学生自身归因
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的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激励性课堂评价为主要评价原则
    (二)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激励
        1.创建师生独特的体态语
        2.灵活运用外部奖励
        3.实施分层激励评价
    (三)抓住评价时机,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应用
    (四)加强自身综合素养
        1.多途径学习课堂评价理论知识
        2.提升教师的言语能力
        3.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点拨学生
        4.提升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
        5.及时反思,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四、表扬与奖励的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ARCS动机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田广域市两所高中为例[D]. 彪馨予.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察言观色的大脑》翻译实践报告[D]. 李谷雨.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二孩家庭中家长对大孩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D]. 沈静怡.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4]陆机《文赋》的创作观及其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D]. 卢星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美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东安县为例[D]. 蒋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6]教师奖励和归因对学龄前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D]. 覃椿惠.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7]ARCS动机模式在K中职学校《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贾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8]小学教师课堂表扬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M小学为例[D]. 卞林林.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9]环境规制、社会规范与畜禽规模养殖户清洁生产行为研究[D]. 曾杨梅.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10]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激励性评价研究[D]. 窦喆.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表扬和奖励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