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心脏传导系统的发生

脊椎动物心脏传导系统的发生

一、脊椎动物心传导系统的发生(论文文献综述)

周婷婷[1](2021)在《BMP信号通路影响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具有强大断肢再生能力的水生甲壳动物,其整个生命过程均具有断肢再生能力,再生新肢断肢后仍具再生能力,且再生肢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很完善。尽管如此,其再生的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几乎空白。为探究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分子机制,本论文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及组织学分析其附肢再生过程,明确再生重要阶段,并对其中关键再生阶段进行比较转录组研究,分析罗氏沼虾附肢不同再生阶段的基因表达谱,从中候选参与再生的关键信号通路BMP信号通路,再深入研究B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附肢再生过程中的功能,以期探讨BMP信号通路影响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分子机制,为甲壳动物的再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罗氏沼虾附肢再生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分析通过压力法迫使罗氏沼虾步足自切,观察其附肢再生完整过程,了解到新肢体再生所需时间约10天,此外明确了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重要阶段,分别划分为伤口愈合期(24h)、芽基形成期(48h)、肢芽形成期(4d)、肢芽生长期(7d)以及新肢形成期(10d)。同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罗氏沼虾附肢再生早期阶段的细胞组织形态变化明显。2.基于不同再生阶段转录组解析罗氏沼虾附肢再生分子机制基于罗氏沼虾附肢再生过程的形态学及组织学分析结果,选择罗氏沼虾再生0h(对照组)、6h(伤口愈合早期)、24h(伤口愈合期)和10d(新肢生长期)等4个时期的断肢基部肌肉组织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测序一共得到了91,044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655bp,N50值为3,345bp。unigene功能注释结果显示,NR、Swiss-portdatabase、KOG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了37,056(40.7%)、28,723(31.54%)、16,616(18.25%)和20,078(22.05%)个unigene。此外,大量差异基因在不同再生阶段显着富集,同时在再生早期阶段多个转录因子包括Mr ELK4-like、MrELF124、MrPRDM79、MrFOG1、MrHAND2、MrHES1、MrARNT、MrGATA2、MrSOX4和MrRUNXAB,及多个信号通路包括BMP、MAPK、NOTCH、HIPPO通路中关键基因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可能在罗氏沼虾附肢的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3.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dpp、BMPR1B、BMPR2、Smad1以及Smad4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候选BMP信号通路作为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研究方向。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出罗氏沼虾BMP2/4、BMPR1B、BMPR2、Smad1及Smad4基因序列,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了这五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1,612bp、982bp、2,940bp、1,785bp以及2,160bp,分别命名为Mrdpp、MrBMPR1B、MrBMPR2、MrSmad1和MrSmad4,通过推导这五个基因的功能结构域,发现它们均与甲壳动物同源基因高度相似。然后进行各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发现Mrdpp、MrBMPR1B、MrBMPR2、MrSmad1和MrSmad4基因在雌雄罗氏沼虾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着,但各基因均在步足基部肌肉、眼柄及神经组织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其次,Mrdpp、MrBMPR2以及Mr Smad1基因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规律相似,均在蜕皮后期(A、B)期高表达。最后在罗氏沼虾附肢再生早期阶段检测各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Mrdpp、MrBMPR1B、MrBMPR2、MrSmad1及MrSmad4基因存在组织表达特异性,但总体均呈显着上调趋势,初步推断BMP通路中这5个关键基因参与了罗氏沼虾附肢再生过程。4.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究B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对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影响通过体外转录方法获得了Mrdpp、MrBMPR1B、MrBMPR2、Mr Smad1和Smad4等关键基因的ds RNA,首先进行ds RNA-Mrdpp长期体内注射实验,再通过罗氏沼虾附肢再生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分析,结果发现,长期注射ds RNA-Mrdpp组罗氏沼虾与对照组罗氏沼虾相比,其附肢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且再生芽基的生长及延长受到严重影响,组织切片结果也证实Mrdpp基因的敲降会影响罗氏沼虾附肢再生部位的伤口愈合。后续进行了罗氏沼虾体外组织孵育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ds RNA-Mrdpp的实验组罗氏沼虾步足基部肌肉组织中,除Mr Smad4基因外,Mrdpp、MrBMPR1B、MrBMPR2、Mr Smad1基因均极显着下调(p<0.01)。再通过BMP I型受体抑制剂(LDN-193189)的体内注射实验,检测罗氏沼虾断肢后BMP信号通路中各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发现,注射抑制剂后,在断肢罗氏沼虾步足基部肌肉及胸节神经组织中MrBMPR1B及Mr Smad1基因均显着下调(p<0.05),此外,在24h及48h,Mrdpp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极显着下调(p<0.01),MrBMPR2基因在眼柄及胸节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5)。最后进行Mrdpp、MrBMPR1B、MrBMPR2、MrSmad1及MrSmad4等关键基因的ds RNA体内注射短期实验,在罗氏沼虾断肢后,分别检测这几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发现BMP信号通路中各关键基因敲降后,反而引起其他基因的高表达(p<0.05),此外,下游各基因敲降后,Mrdpp基因均呈显着下调趋势,推测该通路可能存在多水平调控及反馈调节。通过以上的研究明确了BMP信号通路缺失会显着影响罗氏沼虾的附肢再生。5.过表达MrDpp和MrBMPR1B对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重组蛋白pET-Dpp以及重组蛋白pET-BMPR1B,然后进行体外组织孵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过表达重组蛋白pET-Dpp以及重组蛋白pET-BMPR1B,均会导致其他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差异显着表达,但都存在孵育时间及蛋白浓度依赖性;此外发现胸节神经组织很可能是Dpp浓度调控的枢纽,在胸节神经组织中,只有当pET-Dpp重组蛋白浓度适中时,下游各基因显着表达,当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抑制其他基因的表达(p<0.05)。最后在罗氏沼虾体内进行了pET-Dpp重组蛋白,pET-Dpp重组蛋白与ds RNA-Mrdpp共注射实验,结果发现在注射pET-Dpp蛋白之后,在步足基部肌肉以及眼柄组织中,除MrBMPR1B基因之外所有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当共注射pET-Dpp及dsRNA-Mrdpp后,与对照组相比Mrdpp表达量又显着下调(p<0.05),而其他基因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然而,在胸节神经组织中Mrdpp、MrBMPR1B、MrBMPR2、MrSmad1以及MrSmad4基因均在注射pET-Dpp蛋白之后极显着下调(p<0.01),再次表明在神经组织中过高的pET-Dpp重组蛋白浓度可能导致BMP信号通路基因的显着下调。总的来说,BMP信号通路在罗氏沼虾附肢再生过程发挥关键作用,此外,BMP通路的调控方式复杂,可能存在多水平调控及反馈调节。以上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的解析甲壳动物再生机制。

刘颖[2](2021)在《Wnt/Ca2+信号路径对心房ANP分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心脏钠尿肽家族的心房钠尿肽(ANP)主要参与调节体液的量和血压的稳态,并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缺氧、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抗肥大和抑制Wnt等特性。Wnt信号传导作为一条十分保守的信号通路可控制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及自我更新,其信号失调往往会导致发育异常和疾病,如肿瘤、神经疾病及骨骼和心血管病变等,但其对ANP分泌的作用尚不甚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离体搏动的大鼠心房灌流模型,观察Wnt激动剂对心房ANP分泌和机械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模型为离体搏动的大鼠心房灌流模型,ANP含量的检测选用放射免疫分析,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Wnt的激动剂(Wnt agonist1,Wnta;10μmol/L)明显促进心房ANP的分泌,同时显着增加搏动压(与对照循环比较,P<0.05);磷脂酶C(PLC)的抑制剂U73122(15μmol/L)不仅完全阻断Wnta促进ANP分泌的作用(与单纯Wnta循环比较,P<0.05),而且完全消除Wnta增加搏动压的效应,甚至翻转其效应(分别与对照和单纯Wnta循环比较,均P<0.05)。(2)Wnta明显上调蛋白激酶C(PKC)β和γ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而U73122可完全阻断Wnta对PKCβ和PKCγ表达的作用(分别与对照和Wnta组比较,均P<0.05);PKC的抑制剂Go6983(10μmol/L)不仅完全消除Wnta促进ANP分泌的作用(与单纯Wnta循环比较,P<0.05),也可完全解除Wnta增加搏动压的效应,甚至呈现翻转趋势(分别与对照和单纯Wnta循环比较,均P<0.05)。(3)Wnta显着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蛋白激酶1(TAK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作用可被U73122所完全阻断(与对照和Wnta组比较,均P<0.05),而且Go6983也可显着抑制Wnta对TAK1表达的作用(分别与对照和Wnta组比较,均P<0.05)。(4)Wnta明显上调心房活化转录因子2(ATF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该作用可被U73122和Go6983所完全消除(与Wnta组比较,P<0.05),TAK1的抑制剂TI(1μmol/L)也可完全阻断Wnta增加ATF2表达的效应(与Wnta组比较,P<0.05)。(5)Wnta明显上调T细胞因子(TCF)3和4及淋巴增强因子1(LEF1)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并显着增加心房ANP的分泌和搏动压(与对照循环比较,均P<0.05),Wnta对TCF3和TCF4及LEF1表达的作用不仅可被U73122和Go6983所完全阻断(与Wnta组比较,均P<0.05),而且也可被TI所完全消除(与Wnta组比较,均P<0.05),同时伴随Wnta对ANP分泌和搏动压作用的完全解除(与单纯Wnta循环比较,均P<0.05)。结论:Wnta主要通过Wnt/Ca2+信号路径激活PLC、PKC及其下游TAK1,从而活化ATF2和TCF3/及TCF4/LEF1,并参与调节离体搏动的大鼠心房ANP的分泌和机械活动。

赵婷婷[3](2021)在《日本七鳃鳗SLP-76基因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相关免疫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有SH2结构域的76 k Da的白细胞蛋白(SLP-76)分子作为存在于许多造血细胞谱系中的衔接蛋白,其蛋白序列中含有3个特征结构域,如N-末端的不育α基序(sterile alpha motif,SAM)结构域、C-末端的Src家族同源2(Src homology 2,SH2)结构域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富含脯氨酸结构域(proline-rich region,PRR)。SLP-76对T细胞受体(TCR)和其偶联蛋白的下游信号传导至关重要。圆口纲(Cyclostomata)的七鳃鳗是无颌脊椎动物的代表,因其可变淋巴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VLR)介导的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受到免疫学家的广泛关注。为探索SLP-76分子在七鳃鳗中的存在及其功能,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本文以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出七鳃鳗SLP-76分子(Lja-SLP76)的ORF区序列,其编码区长1590bp,编码一个含有52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对其蛋白质序列及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发现Lja-SLP76与脊椎动物SLP-76分子一样具有三个保守的特征结构域,且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说明我们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七鳃鳗中发现SLP-76家族分子。采用QPCR方法检测了Lja-SLP76 m RNA在混合菌刺激12h后的七鳃鳗免疫相关组织的差异表达,发现刺激后其转录水平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鳃囊中出现显着性上调表达,说明Lja-SLP76参与了七鳃鳗免疫应答过程。通过抗原表位预测,设计制备Lja-SLP76蛋白分子抗体的抗原区段。利用原核表达体系对截短Lja-SLP76抗原区段进行重组表达并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进行了纯化,获得截短Lja-SLP76重组蛋白。以截短Lja-SLP76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对健康的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经5次加强免疫,最终获得效价高达1:128 000的兔抗Lja-SLP76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了在LPS、PHA和混合菌刺激24h后七鳃鳗Lja-SLP76分子在免疫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Lja-SLP76在七鳃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均出现显着性下调,但是Lja-SLP76分子在LPS刺激后在鳃囊和髓样小体中出现显着性上调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确定了Lja-SLP76蛋白质与肌联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糖基转移酶蛋白等膜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说明Lja-SLP76分子可能与信号转导复合体的膜定位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为继续深入研究Lja-SLP76分子参与VLR受体的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杨萌[4](2020)在《卵形鲳鲹JAK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是一类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因子的信号传递,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与造血、免疫和形成脂肪等过程密切相关。但卵形鲳鲹JAK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卵形鲳鲹JAK家族的TraJAK1、TraJAK2、TraJAK3和Tra TYK2的c DNA,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JAK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蛋白结构、同源性及构建N-J树;应用q PCR检测健康鱼体中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探讨在刺激条件下JAK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LPS、poly I:C和溶藻弧菌引起反应的关联性;构建p ET-32a-TraJAK3原核重组载体,纯化到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现将主要研究成果简述如下:1、TraJAK1、TraJAK2、TraJAK3和Tra TYK2的全长c DNA分别为4998bp、4332 bp、3933 bp和4179 bp;ORF分别为3531 bp、3402 bp、3336 bp和3510 bp,分别编码的氨基酸个数为1176、1133、1111和1169。蛋白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其4个蛋白均具有FERM结构域、SH2结构域和2个激酶结构域。同源性分析显示,上述4个蛋白与鱼类JAK家族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73.8-93.3%、81.4-94.3%、65.0-94.1%和69.5-90.6%。N-J树分析显示,上述4个蛋白分别与鱼类的相应蛋白聚为一支,并与高体魳亲缘关系最近。表明TraJAKs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在硬骨鱼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2、检测健康卵形鲳鲹中上述4个基因的表达分布,结果表明,在各组织(脾脏、脑、鳃、头肾、心脏、肠、肝脏、皮肤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各不相同。TraJAK1、TraJAK2和Tra TYK2在肝脏表达量最高,TraJAK3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且均在肌肉组织表达量最低,表明TraJAKs在鱼体的各种稳态过程中发挥作用。3、LPS刺激后,在头肾、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TraJAK1、TraJAK2、TraJAK3和Tra TYK2基因m RNA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而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在头肾、脾脏和肝脏组织中,TraJAK1在刺激后6 h和12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而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在刺激后6 h显着上调,其余时间点虽上升但不显着。在头肾和鳃组织中,TraJAK2在刺激6 h和12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脾脏和肝脏组织中,TraJAK2在刺激6 h、12 h和24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均在刺激后48 h下调至不显着。在头肾和脾脏组织中,TraJAK3在刺激后6 h和12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肝组织中,TraJAK3在刺激后6 h、12 h和24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鳃组织中,TraJAK3在刺激后12 h和24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头肾组织中,Tra TYK2在刺激后6 h、12 h和24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脾脏组织中,Tra TYK2在刺激后6 h、12h和48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肝脏和鳃组织中,Tra TYK2在刺激后6 h和12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其余时间点表达量上升但不显着。poly I:C刺激后,TraJAK1在头肾、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表达量均显着上调,分别在48 h、48 h、6 h和12 h达到峰值。TraJAK2在刺激第6 h和48 h的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上升,而在头肾和肝脏组织中,TraJAK2在刺激6h、24 h和48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TraJAK3 m RNA在头肾、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在刺激后6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分别在48 h、24 h和48 h时间点达到表达量的峰值,TraJAK3在刺激24 h时间点的鳃组织中表达量显着上调,并在48 h达到峰值。Tra TYK2在刺激后6 h的头肾、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刺激后12 h的脾脏、肝脏组织中表达量和在刺激后24 h的头肾组织表达量均显着上升,且均在刺激48 h后达到峰值。以上4个基因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均无显着变化。溶藻弧菌刺激后,在头肾组织中TraJAK1 m RNA在刺激后12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脾脏组织中TraJAK1 m RNA在刺激后6 h和12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肝脏组织中TraJAK1 m RNA在刺激后24 h和48 h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鳃组织中TraJAK1 m RNA在刺激后48 h的表达量显着上升。TraJAK2 m RNA在刺激后6 h和12 h的头肾、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刺激后6 h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在头肾、脾脏和鳃组织中TraJAK3在刺激12 h和24 h后的表达量显着上升,在肝脏组织中TraJAK3在刺激24 h和48 h后的表达量上调。头肾、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Tra TYK2在刺激后6 h和48 h时间点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上述4个基因在刺激后的肌肉组织表达量并无显着变化。以上结果表明,TraJAKs基因可能参与机体抵御细菌、病毒入侵等相关免疫反应。4、将TraJAK3 ORF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TraJAK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融合蛋白,为TraJAKs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了解TraJAK3蛋白结构和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雷坤[5](2020)在《卵形鲳鲹TAK1、TAB1和TA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文中指出卵形鲳鲹作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其面临养殖环境恶化和病害频发的挑战。鉴定和研究卵形鲳鲹免疫相关分子,将有助于制定病害防控新策略。TAK1是MAP3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TAB1和TAB2是TAK1的结合蛋白。TAK1与TAB1结合引起TAK1磷酸化,而与TAB2结合及泛素作用后导致TAK1泛素化。TAK1发生磷酸化和泛素化而具有激酶活性,可激活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影响机体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分化、组织修复和自身免疫性炎症等生命活动过程。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获得了卵形鲳鲹TAK1(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的c DNA全长、解析基因结构与功能、探讨进化与同源关系;检测3个基因m RNA在健康卵形鲳鲹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PS、poly I:C与溶藻弧菌刺激后3个基因m RNA在免疫相关组织中的应答规律;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获得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2429bp、2067 bp和4229 bp,预测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728 bp、1521 bp和2280bp,分别推定编码575、506和759个氨基酸。蛋白结构预测发现TroTAK1蛋白氨基端具有一个S_TKc结构域,羧基端存在一个CCR结构域;TroTAB1蛋白羧基端具有一个PP2C_SIG结构域;TroTAB2蛋白具有三个结构域分别为CUE结构域、Zn F结构域和CCR结构域。同源性分析显示3个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5.7-97.9%、92.1-96.4%和87.1-98.0%;进化树上的物种分为鱼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四枝,TroTAK1、TroTAB1和TroTAB2蛋白都分别与鱼类聚为一枝。以上结果表明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为其他脊椎动物TAK1、TAB1和TAB2基因的同源物,并在鱼类中高度保守。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在健康卵形鲳鲹鳃、脑、心脏、头肾、肌肉、肝脏、脾脏和肠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其中,TroTAK1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次之;TroTAB1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心脏中表达量次之;TroTAB2在肠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肝脏中表达次之;3个基因均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低。这些结果说明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参与了卵形鲳鲹基本的生命活动。3、LPS、polyI:C和溶藻弧菌刺激后3个基因的免疫应答:(1)LPS刺激后,在头肾、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TroTAK1基因的表达量在刺激后6h时间点无显着升高,在12和24 h表达量则显着上调,随后降低,在48 h表达量虽上调,但差异不显着。在头肾和脾脏中,TroTAB1基因表达水平在刺激后12和24 h显着上升;在肝脏中,除12和24 h时间点显着上升外,在48 h也显着上升;而鳃中仅在12 h检测到表达水平的显着上调。在脾脏中,TroTAB2基因表达量于刺激后6、12和24 h时间点显着上调;而在鳃、肝脏和头肾中表达水平分别在6、12和24 h时间点到达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2)poly I:C刺激后第6和12 h,头肾中TroTAK1表达量显着上调;TroTAK1在肝脏和鳃中表达模式相似,均在6 h上升,12 h达到峰值;脾脏中TroTAK1表达水平在6和24 h时间点显着上调。TroTAB1基因在头肾、肝脏和鳃中表达模式类似,均在24 h显着上升,在6、12和48 h时间点上升但差异不显着;而脾脏中的表达水平在12 h显着上升,在24 h达到最大值。在肝脏和脾脏中,TroTAB2基因表达量在刺激后12和24 h均显着上调;而在头肾和鳃中仅12 h时间点检测到表达水平的显着上升。(3)溶藻弧菌刺激后,肝脏中TroTAK1基因表达量在0 h后的各检测时间点显着上调;在脾脏和鳃中表达模式类似,表达量均在刺激后12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48 h时间点已无显着上调;而头肾中表达量在刺激后12和24 h显着上调。TroTAB1在肝脏、鳃和脾脏中6 h时间点表达量上升,12 h到达峰值,随后下降,48 h时间点已无显着上调;而头肾中仅在刺激后24 h检测到TroTAB1表达量的显着上调。TroTAB2基因在肝脏和鳃中表达量在刺激后12 h到达峰值;脾脏中TroTAB2基因表达量在刺激后6、12和24 h显着上调;而在头肾中仅在24 h检测到表达量显着上升。以上结果表明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参与了卵形鲳鲹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先天免疫过程。4、构建TroTAK1、TroTAB1和TroTAB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了TroTAK1、TroTAB1和TroTAB2重组蛋白。纯化了上述3个基因的重组蛋白,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获得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为后续蛋白功能研究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窦志衡[6](2020)在《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医药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药学文本翻译需求迅速增加。此类文本翻译量大、翻译质量须符合专业要求,如何兼顾翻译效率与翻译质量成为职业译员面临的一大挑战。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笔者在济南雕龙医学翻译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参与了默沙东制药公司委托济南雕龙医学翻译有限公司的药学文本汉译项目,该项目由团队分工完成,笔者负责《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部分的汉译工作,本报告即关于这一翻译项目。笔者承担了该项目共计约1,5000单词的翻译量,时限7天完成。按照翻译公司的规定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医学文献翻译的普遍做法,首先,运用机辅翻译软件Memo Q完成了第一稿;其次,参照原文编辑第一稿,以期达到应用程度;最后,笔者按规定时间提交了译文,该译文已通过客户的验收并顺利结项。本报告回顾了此次翻译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了其中的问题及规律,重点探讨机辅翻译中应重视的三个问题:如何通过译前准备和译后编辑保证翻译质量和效率;如何运用相关翻译理论解决机辅翻译中的问题,从而得到高质量的译文;以及本次翻译实践可为类似机辅翻译提供哪些方法借鉴。在报告中,笔者引入了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机辅翻译实践、问题的分析及经验的总结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在翻译流程管理方面,翻译公司通常会提前制定标准化的翻译流程。以笔者实习的翻译公司为例,首先由项目经理完成译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术语库和记忆库并配置好机器翻译插件,为保证术语统一和译文编辑做好了准备;在译中,译员通过手动编辑和QA检查修正机器译文,得到人工译文;在译后,由专业审校人员对人工译文进行审校,接着由项目经理导出检查,统一译文格式,补充相关信息,从而保证译文质量。笔者引入豪斯模式作为理论指导,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该项目机辅翻译的操作过程,以及解决的具体问题。在对机器译文进行编辑的过程中,译员应关注以下问题:术语的准确性、隐性专业词汇的辨识、风格一致性、可接受性、长句、衔接性和连贯性。最后,笔者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机辅翻译的普遍方法,具体包括:寻找对等术语;使用专业化语言;修正语言错误及标点符号;采用非人称结构;切分复杂句子;重复语法成分等。笔者期望本报告能为相关领域的机辅翻译提供借鉴。

陈旭[7](2020)在《刺参生殖相关神经肽挖掘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刺参生殖发育相关神经肽的功能基因筛选及活性研究为核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子克隆、细胞水平的活性验证及生理功能评价,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以期为刺参生殖发育的神经内分泌调控研究奠定基础。具体基于刺参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筛选到4条刺参生殖发育相关神经肽编码基因,并重点围绕刺参Kisspeptin神经肽,初步阐明了分子结构、活性特征及生理功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筛选获得4条刺参生殖调控相关的神经肽样蛋白编码基因序列(AjKisspeptin、NPS/CCAP型肽(NG)、F-likeSALMF(FS)、L-likeSALMF(LS))。其中刺参kisspepetin前体肽ORF区长543bp,预测编码180个氨基酸长度的前体肽,包含长23aa信号肽、两段长度分别为32aa(AjKiss1a(AGSLDcEDVERRGRQPNRNAHYRTLPF-NH2))和18aa(AjKiss1b(SAVKNKNKSRARPPLLPF-NH2))的成熟肽。预测其前体肽的等电点(pI)为4.90,分子量(Mw)为20.283 kD。通过荧光定量基因表达分析,初步研究了筛选得到的4个神经肽编码基因在刺参生殖发育过程中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为后期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2、运用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分析和阐明了1个刺参Kisspeptin成熟肽的活性特征。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刺参Kisspeptin受体融合表达载体(AjGPR54-EGFP)为基础,通过人工合成的刺参Kisspeptin成熟肽的运用,激活HEK293中表达的受体,并检测受体内吞及介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和MAPK通路的ERK1/2磷酸化信号。研究结果证明人工合成的AjKiss1b-10(十肽)可以成功激活受体,说明预测的刺参Kisspeptin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查明刺参Kisspeptin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3、通过体内外生理实验,初步查明刺参Kisspeptin成熟肽(AjKiss1b-10)的生理功能。研究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查明Kisspeptin在生殖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高表达特征,同时主要分布在刺参呼吸树、雄性性腺和神经环组织中;体外生理实验中,AjKiss1b-10可激活体外培养的卵巢细胞中的Kisspeptin受体并介导ERK1/2磷酸化;通过活体注射生理实验开展,证实AjKiss1b-10参与呼吸树和消化道器官功能调节,并导致消化道显着退化。研究结果说明Kisspeptin信号系统参与了刺参的生殖和代谢调控。

张小溪[8](2020)在《凡纳滨对虾基因家族扩张和可变剪切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对虾是对虾科动物的统称,属于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是水生动物的重要代表类群,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同时,对虾又作为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虾基因组的破译和大量组学数据的积累,不仅对阐明对虾特殊的生命现象、解析对虾的适应性机制、研究对虾乃至甲壳动物的演化历史和生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以对虾代表的经济甲壳动物的遗传育种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论文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组学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对虾基因组中三个基因家族的扩张和基因可变剪切与对虾环境适应的关系。本研究不仅为阐明对虾等甲壳动物对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奠定重要基础,而且对对虾养殖环境和生态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凡纳滨对虾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凡纳滨对虾具有发达的腹部肌肉系统,使其能够迅速躲避敌害袭击,适应底栖生活,而Actin和MYH是两种主要的肌肉组成蛋白。本论文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从凡纳滨对虾基因组中鉴定出37个Actin基因和16个MYH基因。综合序列结构、功能域和系统发生分析的结果,将它们分为4类:快肌型、慢肌型、心肌型和细胞质型。相比于其他近缘物种,快肌型Actin、慢肌型Actin和快肌型MYH基因在对虾基因组中均发生了显着扩张。这些基因家族成员之间高度的序列相似性和在基因组上成簇分布的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通过串联复制实现扩张的。不同类型的对虾Actin和MYH基因在时空表达上存在显着差异。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快肌型Actin和MYH基因主要在腹部肌肉中高表达,慢肌型Actin和MYH基因主要在包含肌肉成分的组织中表达,心肌型Actin和MYH基因在心脏中高表达,而细胞质型Actin和MYH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表达。大多数Actin和MYH基因在胚胎发育的肢芽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开始转录表达,并随着幼体的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加强,表达量逐渐提高,显示对虾肌肉系统主要在溞状幼体期和糠虾幼体期开始发育。通过对慢肌型Actin和MYH基因的原位杂交,证实对虾腹部的表层肌肉和游泳足内的肌肉属于慢肌型。以上结果表明,对虾基因组中显着扩张的快肌型Actin和MYH可能是对虾腹部肌肉发达的原因之一,从而使其拥有很强的爆发力;显着扩张的慢肌型Actin使对虾的游泳足可以持久游泳。这两者的配合使对虾既具有快速逃逸躲避敌害的能力,又具有比其他甲壳动物更强的游泳能力。2.凡纳滨对虾保幼激素酯酶样羧酸酯酶(CXE)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分析对虾一生要经历约50次左右蜕皮,如此频繁的蜕皮为对虾快速生长提供了保障。昆虫的保幼激素酯酶(juvenile hormone esterase,JHE)在早期发育和蜕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甲壳动物中的保幼激素酯酶样羧酸酯酶(JHE-like carboxylesterase,CXE)与JHE基因同源,但是在对虾复杂的蜕皮通路中,CXE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通过对对虾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鉴定出21条CXE基因(Lv CXE),为对虾基因组中发生显着扩张的基因家族之一。所有Lv CXE均有保守的催化三联体位点和特征性的Gx Sx G结构域,其中有14个基因的特征性结构域为GESAG,并且13个含GESAG的Lv CXE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表明含GESAG结构域的CXE基因在对虾中发生特异性扩张。大多数Lv CXE在对虾的肝胰腺、肠道和卵巢中高表达,其组织分布特征与甲基法尼酯(MF)降解的主要部位相吻合,暗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关系。从对虾不同的发育时期来看,有10个Lv CXE在溞状幼体期至仔虾期高表达,其中包含7个含GESAG结构域的基因。在对虾的不同蜕皮时期,有16个Lv CXE(包含11个含GESAG结构域的基因)的表达模式相似:在蜕皮间期和D0期高表达,D3期表达量降到最低,D4期表达量又急剧升高。在对虾蜕皮前期注射昆虫CXE的抑制剂OTFP后,可导致对虾不能完成蜕皮过程而死亡,且OTFP的注射可引起蜕皮激素应答关键转录因子基因如Lv E75、Lv Br-c、Lv Hr3、Lv Ftz-f1等的表达量显着下调,说明Lv CXE在对虾蜕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对虾中特异性扩张的Lv CXE具有功能多样性,在幼体发育和生长蜕皮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范围可变剪切事件及功能多样性研究可变剪切是调节基因表达和产生蛋白质组多样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对虾中可变剪切相关研究的报道很少。结合对虾基因组和多个转录组数据,本研究在对虾中共鉴定到9209个基因存在38,781个可变剪切事件,其中外显子跳跃(ES)、3’端可变剪切(A3SS)、5’端可变剪切(A5SS)、内含子保留(RI)和外显子互斥(MXE)的比例分别为13.35%、11.43%、10.8%、6.77%、2.36%。所有基因的内含子边界剪切模式以GT-AG模式最多,占92.3%,其次是GC-AG,AT-TC,AT-AC。与非可变剪切基因相比,可变剪切基因的平均长度更长、外显子数目更多、外显子长度更长、内含子更短。非可变剪切基因的功能主要包括:DNA整合、DNA代谢、核酸代谢、神经系统等生物学过程,而多可变剪切基因的功能主要包括响应生物胁迫和响应外界刺激等相关过程。根据剪切形式增加趋势的差异,可变剪切基因可分为typeⅠ基因和typeⅡ基因。typeⅠ基因是指只在胁迫后发生可变剪切的基因,即这类基因在正常状态下只有一种转录本,但是胁迫后转录多种形式的转录本;typeⅡ基因是指正常状态下已经可以转录多种可变剪切转录本,但是一些特定剪切形式的转录本只在胁迫状态后转录。微生物(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对虾全基因组可变剪切事件的总数目显着增多,而且各种类型的可变剪切的数目均大幅度增加。其中typeⅠ基因的功能相似,主要与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起到维持基础代谢平衡、确保物质和能量供应的作用;typeⅡ基因的功能主要和免疫相关,但针对不同病原有所差异:WSSV组主要富集在NLR受体通路;副溶血弧菌组主要富集到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产生Ig A的肠道免疫网络通路;金黄色葡萄球菌组显着富集到“志贺氏菌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上皮细胞的细菌感染”等抵御病原的通路。该结果表明对虾在受到微生物感染后,通过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达到清除不同病原的目的。同时有7个剪切因子(splicing factor)基因的表达量在微生物感染后显着上调,表明可变剪切在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变剪切在物理因子胁迫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虾全基因组的可变剪切事件的数量在低盐胁迫后显着增加,typeⅠ基因主要富集到嘌呤代谢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过程,typeⅡ基因主要和阳离子结合、离子结合、甜菜碱合成等过程相关,维持机体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另外,高温胁迫促进了ES、A3SS、A5SS的特异性可变剪切而抑制了RI的特异性可变剪切;其中鳃中与RNA结合、结合、核酸结合等过程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的变化可能是下游大规模的可变剪切调节或转录表达调控的基础;肝胰腺中与泛素转移酶活性、核内泛素连接酶复合物过程相关基因的可变剪切模式的变化,可能与机体内错误折叠蛋白的清除过程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响应外界环境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虾基因组中基因家族的扩张和可变剪切形式的增加丰富了基因组成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进而促进了基因功能多样性的发挥。Actin和MYH基因家族的显着扩张促进了对虾快肌和慢肌的进化,提升了对虾迅速躲避敌害袭击的能力;CXE基因家族的扩张则为对虾的频繁蜕皮提供精确的调控保障;对虾中丰富的可变剪切事件在增加了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同时,也使得对虾获得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应对生物因子和物理因子刺激时,体现出了独特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上结果表明,基因扩张和可变剪切均是对虾适应环境的重要途径。

唐建洲[9](2020)在《草鱼PepT1介导细菌小肽MDP诱发肠道炎症的机理及其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epT1是草鱼肠道细胞上皮细胞吸收、转运小肽的主要功能单位,主要负责吸收蛋白质降解产物二肽和三肽。高等动物中营养小肽能上调肠道细胞PepT1表达水平进而提高生长性能,但是细菌降解产物胞壁酰二肽(MDP)也能上调肠道中PepT1的表达水平,继而诱发肠道炎症,PepT1对营养小肽的转运促生长功能日趋清楚,但是关于草鱼肠道PepT1介导转运壁酰二肽(MDP)的特征及诱发肠道炎症方面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腹腔注射MDP为应激源,探讨PepT1介导MDP诱导肠道炎症发生的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分子机理与调控。从而,为鱼类细菌性肠道炎症发生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亦为鱼类病害防治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MDP为应激源,研究PepT1介导MDP诱发肠道炎症的机制及调控。体重为30±2 g的健康草鱼,腹腔注射MDP、MDP+肌肽、MDP+Ala-Gln,分别于注射后0、3、6、12、24、48、72h随机选取3尾鱼,取肠道提取RNA,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基因表达量。同时,另外取两组草鱼分别注射MDP和MDP+抑制剂PDTC(NF-κB专一抑制剂),研究MDP对NF-κB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草鱼腹腔注射细菌MDP应激后,肠道内PepT1 m RNA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4h时达到最高峰,与对照有极显着差异(P<0.01),经3D结构预测分析,PepT1分子表面的肽结合位点负责与营养二肽或MDP进行结合及应答。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肠道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8,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NF-α、NOD2、RIP2、NF-κB、MKK4、MKK7、MKK6、p38α和p38β都显着升高(P<0.05);而且NOD2和RIP2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时间依赖特性,NOD2基因在6 h和24 h显着上调(P<0.05),RIP2基因在6 h、12 h、24 h都显着上调(P<0.05)。(2)当加入NF-κB的抑制剂PDTC干预后,NF-κB和炎症因子的表达量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注射MDP+肌肽后,IL-1β、IL-6、RIP2、NF-κB、JNK、MKK6、p38α和p38β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而TNF-α、IL-8、NOD2、MKK4和MKK7上升明显,差异显着(P<0.05)。注射MDP+Ala-Gln后,各炎症因子及信号通路各基因表达水平都无显着差异(P>0.05)。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同第一部分,只是抑制剂改为JNK通路专用抑制剂,同时构建了信号通路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T细胞中采用双荧光素酶法和双杂交的方法检测信号通路蛋白质的相互作用。(1)克隆了草鱼JNK通路中的关键基因MKK4、MKK7和JNK,序列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显示MKK4、MKK7和JNK包含有典型的S_TKc结构域和磷酸化位点,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都广泛表达,具有其他物种中相同的功能。(2)注射MDP应激后,肠道内MKK4、MKK7和JNK m RNA表达水平都呈现出时间依赖性,MKK4、MKK7和JNK m RNA在MDP应激后24 h表达水平最高,与对照有极显着差异(P<0.01),48h~72h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路下游AP-1 m RNA在12h和24 h极显着上调(P<0.01)。当加入肌肽或Ala-Gln时,显着抑制MDP的诱导作用,其MKK4、MKK7和JNK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MDP组(P<0.05);同时,在JNK抑制剂干预下肠道炎症因子(TNF-α、IL-8、IL-6)表达水平与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荧光素酶法结果显示,单独转染MKK4-Flag或MKK7-Flag的细胞中AP-1-Luc的转录激活显着增强(P<0.05),而单独的JNK-Flag对的Ap-1信号通路无显着影响(P>0.05)。当JNK-Flag与MKK4-Flag或JNK-Flag与MKK7-Flag共转染时,对AP-1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显着增强(P<0.05),表明,JNK蛋白质可与MKK4或MKK7蛋白质直接相互作用发挥其调控功能。第三部分,研究方法同第二部分。(1)克隆了草鱼p38通路中的关键基因MKK6、p38α和p38β,序列结构特征及进化分析显示MKK6、p38α和p38β包含典型的S_TKc结构域和磷酸化位点,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都广泛表达,具有其他物种中相同的功能。(2)MKK6、p38α和p38βMRNA的表达水平对细菌MDP的应激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应激后的24h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当加入抑制时SB203580时IL-15和β-防御素的表达量高于PBS组和SB203580组,但显着低于MDP组(P<0.05),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PepT1/MDP诱导的草鱼肠道炎症反应。用MDP和肌肽或Ala-Gln对草鱼进行应激,结果发现MDP能显着提高草鱼p38MAPK途径基因(p38α、p38β和MKK6)和肠道免疫基因(TNF-α、IL-15和β-防御素)的m RNA表达水平(P<0.05),而MDP+肌肽和MDP+Ala-Gln均能降低其MRNA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法结果表明,单独的p38α和p38β不能激活HEK293T细胞中的AP-1荧光素酶报告子(P>0.05),p38α或p38β与MKK6共转染细胞可以激活AP-1信号,表明p38α/p38β可能参与MKK6介导的AP-1信号通路。HEK293T细胞双杂交试验表明,p BIND-p38α/p ACT-MKK6或p BIND-p38β/p ACT-MKK6组的相对洗脱酶活性明显高于p ACT/p BIND组和BINDp38α组其他阴性对照组,p38α和p38β可能直接与细胞内的MKK6相互作用,表明p38α/p38β与MKK6相关,参与AP-1信号通路的调控。综上,草鱼肠道PepT1介导转运细菌寡肽(MDP)进入细胞,激活细胞内NOD2,募集RIP2,通过NF-κB和MAPK两条信号途径激活转录因子AP-1,诱导肠道细胞炎性因子(IL-8和MCP-1)表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其中MKK4/7-JNK通路及MKK6-p38α/p38β通路是MAPK信号途径中的是两条重要通路,在PepT1介导MDP诱导肠道炎症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营养二肽肌肽和Ala-Gln能降低肠道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效缓解PepT1介导MDP诱导的草鱼肠道炎症反应。

叶城[10](2020)在《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在脊椎动物中,大脑和垂体是机体内极其重要的器官。大脑可以通过合成与释放神经肽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参与机体生长、生殖、应激和免疫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与哺乳动物不同,鱼类的下丘脑-垂体轴缺失了门脉系统,因此调控垂体激素合成与分泌的上游神经肽变得更为庞大和复杂。基于此,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分析草鱼不同大脑亚区及垂体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探究草鱼各脑区和垂体的功能及各脑区间的相互关系。接着,基于草鱼基因组数据库和草鱼大脑各亚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挖掘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的神经肽编码基因及其相关受体信息,并对它们在草鱼大脑不同亚区和垂体内的分布进行分析。最后,以挖掘出的速激肽家族的神经肽为切入点,分别研究了TAC3编码产物NKB和NKBRP以及TAC4编码产物HK1和HK2在草鱼垂体内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鱼大脑和垂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草鱼大脑主要由6个亚区构成,包括嗅球、端脑、视顶盖、下丘脑、小脑和延脑。与软骨鱼类和哺乳类不同,草鱼大脑和垂体间无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的神经元直接伸入并终止于前腺垂体内。通过分析草鱼不同脑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发现嗅球可能与生殖和免疫有关;端脑可能参与食欲和生殖的调控;视顶盖不仅在视觉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并可能涉及摄食行为的调控;下丘脑在摄食和生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延脑与听觉系统有关;垂体在能量代谢、器官发育和生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丘脑和端脑不仅在结构上高度相关,其功能也存在重叠性,表明端脑和下丘脑可能是硬骨鱼类摄食和生殖的调控中心。2、结合草鱼基因组数据库和草鱼大脑各亚区及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系统地挖掘了来自23个家族共计91个神经肽前体编码基因,以及上述神经肽相对应的112个受体基因。基于RNA-seq数据,对上述基因在草鱼6个不同大脑亚区和垂体内的转录本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已有研究和本研究的结果,对神经肽及其受体在草鱼大脑和垂体的主要合成区域和功能行使位置进行了预测。3、以草鱼垂体细胞为研究对象,转录组分析表明NKB能够诱导垂体内72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这些基因涉及了激素活性、食物摄入、信号转导和代谢等。体外细胞培养和RT-q PCR结果显示,NKB在草鱼垂体细胞中可以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四种厌食肽(UTS1、CART、POMCb和NMB)m RNA的表达。受体选择性和受体后信号通路实验结果显示,NKB对草鱼垂体中UTS1、CART、POMCb和NMB表达的刺激作用均能由NK3R介导。这些反应激活了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c AMP/PKA)通路、磷脂酶C/肌醇1,3,5-三磷酸/蛋白激酶C(PLC/IP3/PKC)通路和Ca2+/钙调蛋白/Ca M-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2+/Ca M/Ca MK-II)通路。此外,腹腔注射NKBa能够显着诱导草鱼垂体内这四种厌食肽m RNA表达。此外,摄食实验结果显示,草鱼进食后下丘脑内的TAC3a和TAC3b m RNA表达显着提高。这些结果表明,NKB是一个饱感因子,它能够通过调节垂体中厌食肽的表达参与硬骨鱼类摄食调节。4、以草鱼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从草鱼大脑和垂体中克隆得到TAC4基因及其受体NK1Rb和NK3Ra1。序列分析显示草鱼TAC4能够编码HK1和HK2成熟肽。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AC4在下丘脑、嗅球和延脑中高表达,受体NK1Rb、NK3Ra2和NK3Rb等均在垂体中有较高的表达,预示TAC4在草鱼垂体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通过在HEK293T细胞膜上表达NKRs,HK2对6个NKRs均有较高的激活效率,其中对NK2R应是HK2的特异性受体;而HK1仅能微弱激活NK2R、NK3Ra2和NK3Rb。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K2能够诱导垂体细胞内1051个基因差异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食欲的负调节、激素活性、受体配体结合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在草鱼垂体原代细胞中,HK2能够以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促进PRL、SLα、UTS1、NMB1、CART2和SN2 m RNA表达,而HK1对上述基因均无显着反应。为了解析HK1在草鱼垂体内的失活原因,本研究将含VFGLM基序的HK1修改为FFGLM基序的HK1突变体(HK1-M)。受体-配体反应表明,不同于HK1,HK1-M对6个NKRs展现了很高的激活效率。同时,HK1-M能够显着诱导草鱼垂体细胞内UTS1、PRL和SLαm RNA表达。此外,HK1和HK2共处理垂体细胞实验显示,HK1不能有效阻断HK2在垂体中的功能,表明HK1不是HK2的内源性拮抗剂。综上结果表明,HK2可以直接作用于草鱼垂体细胞,通过受体NKRs的介导,促进垂体内PRL、SLα、UTS1、CART2、NMB1和SN2的m RNA表达;而HK1因其FXGLM序列突变致使其功能丢失。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草鱼不同大脑亚区和垂体的解剖学和转录组数据库,对草鱼不同脑区以及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做出了初步分析,深入挖掘了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的神经肽前体及其受体基因,并以速激肽家族为切入点,研究了TAC3编码产物和TAC4编码产物在垂体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丰富我们对鱼类大脑不同亚区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类神经肽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二、脊椎动物心传导系统的发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椎动物心传导系统的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1)BMP信号通路影响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动物自切行为及再生研究
        1.1.1 动物自切
        1.1.2 动物附肢再生过程研究
    1.2 动物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1.2.1 参与再生过程中的关键因子
        1.2.2 参与再生过程中的信号通路
    1.3 BMP-Smad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3.1 BMP-Smad信号通路分子生物学基础
        1.3.2 BMP-Smad信号通路的功能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罗氏沼虾断肢再生的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对象与饲养管理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周期及再生情况
        2.2.2 取样及组织固定
        2.2.3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和H.E染色
        2.2.4 镜检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罗氏沼虾断肢再生过程的形态学观察
        2.3.2 罗氏沼虾断肢再生初期阶段组织学分析
    2.4 讨论
3 罗氏沼虾断肢不同再生阶段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耗材及仪器
        3.1.3 动物及样品采集
    3.2 实验方法
        3.2.1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3.2.2 转录组组装和基因注释
        3.2.3 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3.2.4 q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3.2.5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
        3.3.2 功能注释与分类
        3.3.3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3.3.4 筛选可能参与再生初始信号转导的转录调节因子
        3.3.5 断肢再生相关通路注释
        3.3.6 qPCR验证
    3.4 讨论
        3.4.1 候选参与再生初始信号转导的转录调节因子
        3.4.2 候选参与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相关信号通路
4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罗氏沼虾步足基部肌肉组织总RNA提取
        4.2.2 罗氏沼虾cDNA模板的合成
        4.2.3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编码区(ORF)序列扩增
        4.2.4 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4.2.6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空间表达特征分析
    4.4 讨论
        4.4.1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的结构特征
        4.4.2 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
5 去表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对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RNA双链合成
        5.2.3 Mrdpp敲降后罗氏沼虾断肢再生过程的形态学观察
        5.2.4 Mrdpp敲降后罗氏沼虾断肢再生初期阶段组织学分析
        5.2.5 dsRNA-Mrdpp体外组织孵育实验
        5.2.6 BMPⅠ型受体抑制剂LDN-193189体内注射实验
        5.2.7 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dsRNA体内注射实验
        5.2.8 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长期敲降Mrdpp基因表达对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影响
        5.3.2 体外组织中敲降Mrdpp,对BMP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5.3.3 BMPⅠ型受体抑制剂对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5.3.4 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敲降后的相互影响
    5.4 讨论
        5.4.1 长期敲降Mrdpp基因表达对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影响
        5.4.2 探究BMPⅠ型受体抑制剂对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5.4.3 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的敲降后的相互影响
6 过表达MrDpp及其受体MrBMPR1B对断肢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质粒与菌株
        6.1.3 实验试剂
        6.1.4 实验仪器
        6.1.5 溶液配制
    6.2 实验方法
        6.2.1 罗氏沼虾Mrdpp及MrBMPR1B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6.2.2 重组蛋白pET-Dpp及pET-BMPR1B的诱导表达与复性
        6.2.3 重组蛋白pET-Dpp及pET-BMPR1B体外孵育实验
        6.2.4 重组蛋白pET-Dpp体内注射实验
        6.2.5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罗氏沼虾Mrdpp和MrBMPR1B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6.3.2 体外过表达pET-Dpp及pET-BMPR1B对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6.3.3 体内过表达pET-Dpp对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6.4 讨论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1.1 了解了罗氏沼虾附肢再生所需时间及再生重要阶段
        7.1.2 获得了罗氏沼虾不同再生阶段转录组基础数据
        7.1.3 鉴定了罗氏沼虾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及其组织表达特征
        7.1.4 明确了Mrdpp的敲降能够显着抑制罗氏沼虾附肢再生
        7.1.5 探究了过表达重组蛋白pET-Dpp及其受体pET-BMPR1B调控BMP信号通路各关键基因表达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Wnt/Ca2+信号路径对心房ANP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所用药品及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2.3 放射免疫分析测试所需仪器设备
    2.4 实验动物
    2.5 大鼠离体心房灌流模型的制备
    2.6 实验步骤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Wnta对心房ANP分泌和机械活动的影响
    3.2 PLC的抑制对Wnta诱导心房ANP分泌和机械活动的影响
    3.3 Wnta对 PKCβ和PKCγ表达的影响
    3.4 PKC的抑制对Wnta诱导心房ANP分泌和机械活动的影响
    3.5 PLC及PKC的抑制对Wnta诱导心房TAK1表达的影响
    3.6 TAK1的抑制对Wnta诱导ATF2表达的影响
    3.7 TAK1 的抑制对Wnta诱导TCF3、TCF4、LEF1 的表达和ANP分泌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信号通路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日本七鳃鳗SLP-76基因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相关免疫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SLP-76概述
    1.2 SLP-76的结构域
        1.2.1 SAM结构域
        1.2.2 SH2结构域
        1.2.3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
    1.3 SLP-76的各磷酸化位点
    1.4 SLP-76参与的信号转导
        1.4.1 SLP-76参与TCR信号通路
        1.4.2 SLP-76参与BCR信号通路
        1.4.3 SLP-76参与的其他通路
    1.5 SLP-76与疾病的关系
    1.6 七鳃鳗简介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日本七鳃鳗SLP-76基因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与药品
        2.1.3 实验仪器
        2.1.4 日本七鳃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
        2.1.5 日本七鳃鳗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的提取
        2.1.6 mRNA的反转录
        2.1.7 ORF区扩增引物设计
        2.1.8 Lja-SLP76OFR区PCR扩增
        2.1.9 扩增产物目的条带回收
        2.1.10 同源序列比对
    2.2 结果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Lja-SLP76的ORF区扩增
        2.2.3 Lja-SLP76的ORF区测序结果
        2.2.4 日本七鳃鳗Lja-SLP76生物信息学分析
        2.2.5 Lja-SLP76ORF区序列的抗原表位预测
        2.2.6 Lja-SLP76序列比对结果
        2.2.7 SLP-76分子家族系统演化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3 日本七鳃鳗SLP-76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1.3 截短Lja-SLP76序列引物设计
        3.1.4 截短Lja-SLP76与pET32a(+)重组质粒的构建
        3.1.5 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小量诱导与可溶性鉴定
        3.1.6 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的纯化
        3.1.7 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浓度测定及His标签免疫印迹检测
        3.1.8 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的质谱鉴定
    3.2 结果
        3.2.1 截短Lja-SLP76-pET32a(+)重组质粒的构建
        3.2.2 截短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3 截短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的浓度测定
        3.2.4 截短Lja-SLP76-pET32a(+)重组蛋白的His标签及质谱检测
    3.3 讨论
    3.4 小结
4 兔抗Lja-SLP76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其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与药品
        4.1.3 实验仪器
        4.1.4 免疫方法
        4.1.5 ELISA检测抗体效价
        4.1.6 Lja-SLP76多克隆抗体纯化
        4.1.7 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4.2 结果
        4.2.1 Lja-SLP76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检测
        4.2.2 Lja-SLP76多克隆抗体浓度测定及特异性检测
    4.3 讨论
    4.4 小结
5 七鳃鳗SLP-76在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免疫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1.4 对日本七鳃鳗的免疫
        5.1.5 日本七鳃鳗各个组织中总蛋白的提取
        5.1.6 七鳃鳗外周血淋巴细胞、鳃囊、髓样小体总RNA提取
        5.1.7 Lja-SLP76的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
        5.1.8 Western Blot检测Lja-SLP76蛋白在七鳃鳗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5.1.9 Lja-SLP76多克隆抗体免疫共沉淀功能研究
    5.2 结果
        5.2.1 QPCR检测Lja-SLP76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
        5.2.2 Lja-SLP76在各组织蛋白水平上的表达谱
        5.2.3 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鳃组织中与Lja-SLP76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SLP76 全长cDNA核酸序列
附录B Lja-SLP76测序结果
附录C p ET32a(+)质粒图谱
附录D Lja-SLP76稀有密码子含量分析
附录E 免疫共沉淀质谱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士论文情况
致谢

(4)卵形鲳鲹JAK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JAK成员及结构
    2 JAK参与的信号通路
        2.1 JAK/STAT信号通路
        2.2 PI3K/Akt/m TOR信号通路
        2.3 Raf/MEK/ERK信号通路
    3 哺乳动物JAK的功能
    4 鱼类JAK的功能研究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TraJAKs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动物处理与菌株
    3 实验方法
        3.1 卵形鲳鲹脾脏总RNA提取与c DNA的合成
        3.2 TraJAK家族基因的中间片段扩增
        3.3 TraJAKs家族基因的末端扩增
        3.4 TraJAKs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5 TraJAKs家族基因的免疫应答分析
    4 结果
        4.1 卵形鲳鲹总RNA提取样品质量检测
        4.2 TraJAKs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TraJAKs在正常组织的分布
        4.4 经LPS刺激后TraJAKs家族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5 经poly I:C刺激后TraJAKs家族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6 经溶藻弧菌刺激后TraJAKs家族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5 讨论
        5.1 TraJAK1 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5.2 TraJAK2 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5.3 TraJAK3 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5.4 TraTYK2 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第三章 TraJAK3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蛋白纯化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菌株与质粒
    3 实验方法
        3.1 TraJAK3 基因ORF的克隆
        3.2 引物设计
        3.3 将目的片段添加酶切位点
        3.4 目的片段与空载体(p ET-32a)双酶切
        3.5 连接
        3.6 转化
        3.7 阳性克隆检测
        3.8 提取重组质粒
        3.9 p ET32a-TraJAK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可溶性分析
        3.10 p ET32a-TraJAK3 重组蛋白的纯化
        3.11 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
    4 结果
        4.1 TraJAK3 基因ORF的扩增
        4.2 TraJAK3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3 p ET32a-TraJAK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4.4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4.5 p ET32a-TraJAK3 重组蛋白的纯化
        4.6 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
    5 讨论
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卵形鲳鲹TAK1、TAB1和TA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TAK1 的激活
    2 TAK1 参与调控MAPKS和 NF-ΚB信号通路
        2.1 TAK1 参与调控MAPKs信号通路
        2.2 TAK1 参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
    3 TAK1、TAB1和TAB2 研究概况
        3.1 TAK1
        3.2 TAB1
        3.3 TAB2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的克隆与免疫应答分析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 实验鱼处理与菌株
        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2.3 主要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脾脏总RNA提取及浓度和纯度检测
        3.2 模板链的合成
        3.3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的扩增
        3.4 目的片段的测序
        3.5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
        3.6 组织表达与免疫应答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卵形鲳鲹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4.2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登录号
        4.3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序列分析
        4.4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同源性及进化分析
        4.5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蛋白结构域比较
        4.6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分析
        4.7 不同脊椎动物TAK1、TAB1和TAB2 氨基酸序列比对
        4.8 组织表达与免疫应答分析
    5 讨论
        5.1 TroTAK1 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免疫应答分析
        5.2 TroTAB1 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免疫应答分析
        5.3 TroTAB2 基因的序列特征和免疫应答分析
第三章 TroTAK1、TroTAB1、TroTAB2 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蛋白纯化
    1 前言
    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ORF的克隆
        3.2 构建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3.3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原核重组蛋白的表达
        3.4 重组蛋白的纯化
        3.5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4 结果与分析
        4.1 TroTAK1、TroTAB1和TroTAB2 基因ORF的扩增
        4.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4.3 重组蛋白的纯化
        4.4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5 讨论
        5.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5.2 重组蛋白的初步表达
        5.3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Western blot检测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Introduction
Chapter2 Brief Account of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3 Analysis and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3.1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Language of Target Text
        3.1.1 House’s Assessment Model
        3.1.2 Location for Target Language
    3.2 Design for Memo Q-aided Translation Procedure
        3.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2 Translating with Machine
        3.2.3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3.2.4 Review
    3.3 Summary
Chapter4 Translation Editing and Case Analysis
    4.1Field
        4.1.1 Accuracy of Terminologies
        4.1.2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Words Bearing Medical Implications
    4.2Tenor
        4.2.1 Style Consistency
        4.2.2 Acceptability
    4.3Mode
        4.3.1 Long Sentences
        4.3.2 Cohesion and Coherence
    4.4 Summary
Chapter5 Methods for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5.1 Finding Exact Equivalents for Terminologies
    5.2 Using Technical Expressions
    5.3 Correcting Errors in Language and Punctuations
    5.4 Adopting Impersonal Structures
    5.5 Dividing Complex Sentences
    5.6 Repeating Grammatical Components
    5.7 Summary
Chapter6 Problems and Defects
Chapter7 Summar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1 Source Text
Appendix2 Target Text(Machine Version)
Appendix3 Target Text(Human Version)
Appendix4 Glossary

(7)刺参生殖相关神经肽挖掘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生殖相关的重要神经肽综述
    1.1 Kisspeptin研究进展
    1.2 GnRH研究进展
    1.3 GnIH及其同源多肽研究进展
    1.4 NPS/CCAP型肽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分析
第二章 刺参生殖发育相关神经肽的预测筛选及表达特征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3 总RNA提取
        2.2.4 刺参各组织cDNA合成
        2.2.5 Real-timePCR定量分析
        2.2.6 序列分析及比对
    2.3 结果与分析
        2.3.1 Kisspeptin
        2.3.2 SALMFamide
        2.3.3 NPS/CCAP(NG)型肽
    2.4 讨论
第三章 刺参Kisspeptin神经肽活性特征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AjGPR54-EGFP亚细胞定位
        3.3.2 AjKiss1b-10 激发AjGPR54-like内吞
        3.3.3 胞内Ca2+流信号检测
        3.3.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刺参Kisspeptin神经肽的生理功能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AjKisspeptin时空表达
        4.3.2 AjKiss1b的免疫荧光定位分析
        4.3.3 AjKiss1b-10 组织层面激活ERK1/2 磷酸化
        4.3.4 体内注射AjKiss1b-10 功能验证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主要结果
    5.3 本文创新点
    5.4 本研究后续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凡纳滨对虾基因家族扩张和可变剪切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凡纳滨对虾简介
    1.2 凡纳滨对虾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进展
    1.3 基因功能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
    1.4 基因复制和扩张的研究进展
        1.4.1 基因复制和扩张的机制
        1.4.2 基因家族扩张在无脊椎动物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5 可变剪切的研究进展
        1.5.1 可变剪切的发生机制
        1.5.2 可变剪切的类型
        1.5.3 可变剪切的调控机制
        1.5.4 可变剪切在动物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Actin和 MYH家族的鉴定
        2.2.2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树构建
        2.2.3 基因结构和基因组定位
        2.2.4 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2.2.5 总RNA提取
        2.2.6 c DNA合成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8 石蜡切片及染色
        2.2.9 原位杂交
    2.3 结果
        2.3.1 凡纳滨对虾Actin和 MYH家族鉴定
        2.3.2 Actin和 MYH基因的分类
        2.3.3 Actin和 MYH基因的序列特征
        2.3.4 Actin和 MYH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2.3.5 Actin和 MYH基因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2.3.6 细胞质型Actin和 MYH基因的可变剪切
        2.3.7 Actin和 MYH基因在成体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2.3.8 Actin和 MYH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2.3.9 慢肌型Actin和 MYH基因的组织定位
    2.4 讨论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鉴定
        3.2.2 系统发生树
        3.2.3 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
        3.2.4 OTFP抑制预实验
        3.2.5 OTFP抑制实验
        3.2.6 总RNA提取和c DNA合成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 结果
        3.3.1 凡纳滨对虾CXE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序列特征
        3.3.2 CXE基因家族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功能结构域
        3.3.3 系统发生分析
        3.3.4 CXE基因家族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模式
        3.3.5 CXE基因家族在不同蜕皮时期的表达模式
        3.3.6 OTFP抑制实验
    3.4 讨论
第四章 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可变剪切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可变剪切事件及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4.2.3 可变剪切事件的PCR验证
        4.2.4 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4.3 结果
        4.3.1 全基因组水平可变剪切事件的类型、数量和分布
        4.3.2 可变剪切事件的验证
        4.3.3 可变剪切基因和非可变剪切基因的比较
        4.3.4 多可变剪切基因和非可变剪切基因的比较
        4.3.5 全基因组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边界剪切模式
        4.3.6 微生物感染对可变剪切的影响
        4.3.7 非生物因子对可变剪切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水平可变剪切的特征
        4.4.2 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适应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4.4.3 可变剪切在凡纳滨对虾适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软件和代码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草鱼PepT1介导细菌小肽MDP诱发肠道炎症的机理及其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细菌性肠炎
    2 小肽转运载体PepT1 概述
        2.1 PepT1的基因克隆与特征
        2.2 PepT1蛋白质结构及特点
        2.3 PepT1介导的小肽转运功能
    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3.1 MAPK激酶概述
        3.2 MAKP免疫相关信号传导途径
    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目的意义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4.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PepT1介导MDP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及调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管理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epT1和MDP的结合模式及应答特征
        2.2 PepT1和营养二肽的结合模式及应答特征
        2.3 PepT1介导MDP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2.4 PepT1介导MDP对NOD2/RIP2通路的调控作用
        2.5 PepT1介导MDP对NF-κB的调控作用
        2.6 PepT1介导MDP对MKK4/MKK7-JNK通路的调控作用
        2.7 PepT1介导MDP对MKK6-p38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3 讨论
        3.1 PepT1和MDP、营养二肽结合模式及应答
        3.2 PepT1介导MDP对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
        3.3 PepT1介导MDP对NOD2/RIP2-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3.4 PepT1介导MDP对MKK4/MKK7-JNK的调控作用
        3.5 PepT1介导MDP对MKK6/p38的调控作用
    4 小结
第三章 JNK通路的鉴定及对PepT1/MDP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调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及管理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鱼JNK通路关键因子(MKK4、MKK7和JNK)的基因克隆及鉴定
        2.2 草鱼JNK通路对MDP的应答模式研究
    3 讨论
        3.1 JNK通路关键因子与PepT1/MDP肠道炎症的关系
        3.2 草鱼JNK通路对MDP的应答模式
        3.3 JNK和MKK4/MKK7激活AP-1信号通路调控PepT1/MDP肠道炎症
    4 小结
第四章 P38通路的鉴定及对PepT1/MDP诱导肠道炎症反应的调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动物及管理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鱼p38通路关键因子(MKK6、p38α和p38β)的基因克隆及鉴定
        2.2 草鱼p38通路对MDP的应答模式研究
        2.3 p38和MKK6激活AP-1信号通路
    3 讨论
        3.1 P38通路关键因子与PepT1/MDP肠道炎症的关系
        3.2 草鱼p38MAPK信号通路对MDP的应答模式
        3.3 p38MAPK和MKK6 激活AP-1信号通路调控PepT1/MDP肠道炎症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全文结论
    2 本研究创新性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脊椎动物大脑和垂体研究概况
    2 大脑和垂体中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调控因子
    3 速激肽家族研究进展
    4 研究主要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草鱼大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草鱼脑和垂体组织样品获得
        2.4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
        2.4.1 常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2.4.2 H.E染色
        2.5 总RNA提取
        2.6 RNA-seq测序、质控、参考序列比对和基因注释
        2.7 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和组织间关系分析
        2.8 RT-q PCR验证及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草鱼大脑和垂体的整体结构
        3.2 草鱼大脑各亚区和垂体的转录组数据总览
        3.3 草鱼嗅球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4 草鱼端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5 草鱼视顶盖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6 草鱼下丘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7 草鱼小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8 草鱼延脑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9 草鱼垂体的显微结构和转录组分析
        3.10 草鱼各脑区和垂体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嗅球可能在免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4.2 端脑参与食欲和生殖调节
        4.3 视顶盖在视觉系统和摄食中的重要性
        4.4 下丘脑作为潜在的摄食和生殖的调节中枢
        4.5 草鱼小脑未解之谜
        4.6 延脑在听觉系统中的潜在作用
        4.7 垂体在机体生长、生殖、能量代谢以及器官发育中的重要功能
        4.8 端脑和下丘脑—可能的摄食和生殖调控中枢
第三章 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神经肽及其受体的挖掘和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草鱼各脑亚区及垂体总RNA提取
        2.4 转录组测序
        2.5 草鱼大脑和垂体内神经肽及其受体的挖掘和转录本表达分布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Apelin家族
        3.2 NMB/GRP家族
        3.3 Calcitonin家族
        3.4 CART家族
        3.5 CRH家族
        3.6 CCK/Gastrin家族
        3.7 GRL/MLN家族
        3.8 Glucagon家族
        3.9 GnRH家族
        3.10 INS/IGF家族
        3.11 MCH家族
        3.12 NPP家族
        3.13 NPB/NPW家族
        3.14 NTS家族
        3.15 Neuromedin家族
        3.16 NPY家族
        3.17 Opioid家族
        3.18 HCRT家族
        3.19 PTH家族
        3.20 RFamide家族
        3.21 SST家族
        3.22 TAC家族
        3.23 TRH家族
第四章 TAC3编码产物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NKBa在草鱼垂体细胞中的功能分析
        2.5 NKBa促进垂体摄食因子表达的受体选择性和信号通路分析
        2.6 草鱼NKBa在体功能验证
        2.6.1 草鱼腹腔注射NKBa
        2.6.2 草鱼摄食实验
        2.7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NKBa诱导草鱼垂体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3.2 NKBa对草鱼垂体细胞中CART、UTS1、NMB和 POMCb的调节
        3.3 NKBa诱导草鱼垂体细胞中CART、UTS1、NMB和 POMCb合成的受体选择性实验
        3.4 NKBa诱导CART、UTS1、NMB和 POMCb m RNA表达的受体后信号通路.
        3.5 在体实验验证NKBa对草鱼垂体内CART、UTS1、NMB和 POMCb合成的调控作用
        3.6 摄食实验验证NKB与摄食调控的关系
    4 讨论
第五章 TAC4编码产物对草鱼垂体中摄食肽的调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草鱼TAC4和NKRs的分子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2.3.1 总RNA提取与逆转录
        2.3.2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2.3.3 草鱼TAC4和NKRs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2.3.4 草鱼TAC4和NKRs的组织表达分布
        2.4 转录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HKs在草鱼垂体细胞中的功能分析
        2.6 草鱼NKRs在 HEK293T细胞中的功能表达
        2.7 HK1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失活分析
        2.8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草鱼TAC4和NKRs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3.2 草鱼TAC4和NKRs的组织表达分析
        3.3 草鱼HKs和 NKRs的受体配体选择性实验
        3.4 HK2诱导草鱼垂体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3.5 HK1和HK2 对草鱼垂体细胞中关键DEGs mRNA表达的调节
        3.6 HK1突变体在草鱼垂体中的功能分析及受体配体验证
    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创新性
    3 存在问题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脊椎动物心传导系统的发生(论文参考文献)

  • [1]BMP信号通路影响罗氏沼虾附肢再生的分子机制初步研究[D]. 周婷婷. 广东海洋大学, 2021(02)
  • [2]Wnt/Ca2+信号路径对心房ANP分泌的影响[D]. 刘颖. 延边大学, 2021(02)
  • [3]日本七鳃鳗SLP-76基因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相关免疫学研究[D]. 赵婷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4]卵形鲳鲹JAK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杨萌. 广西大学, 2020(07)
  • [5]卵形鲳鲹TAK1、TAB1和TAB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 雷坤. 广西大学, 2020(07)
  • [6]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D]. 窦志衡. 济南大学, 2020(05)
  • [7]刺参生殖相关神经肽挖掘及特征研究[D]. 陈旭.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8]凡纳滨对虾基因家族扩张和可变剪切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研究[D]. 张小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01)
  • [9]草鱼PepT1介导细菌小肽MDP诱发肠道炎症的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 唐建洲.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10]草鱼大脑和垂体中神经肽挖掘及速激肽功能鉴定[D]. 叶城.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脊椎动物心脏传导系统的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