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

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

一、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忠廉,方梦之,廖七一,谭载喜,许钧,查明建[1](2021)在《“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重大项目笔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4月8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黄忠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线上顺利召开。论证会邀请了翻译学知名专家6人为该项目问诊把脉,为其顺利开展提出了宝贵意见。本刊特设专栏,先期摘登项目首席专家的汇报和5位专家的发言,专家组组长王克非教授的总结性发言将另行刊出。

王欣,李宏,宛玲[2](2021)在《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对孟连生先生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以期为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查、文献调研和人物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先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参考咨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方面的主要贡献,探求其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建设(STKOS)等项目中的探索历程。[结果/结论]在当今智能技术和开放科学发展背景下重新剖析和学习先生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初衷、发展脉络和前进方向,捕捉时代变革的机遇,更好地推动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事业发展。

崔博昊[3](2020)在《由山水画的观照到“山水城市”设计“意象赋形”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着名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曾经在自己的着作中引用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Friedrich H?lderlin)的诗歌《人,诗意地栖居》中的一部分,他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要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在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城市化进程极度膨胀。中国受到西方城市和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一方面显着的提升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极大程度的改变了中国固守千百年城市“气氛”和人居精神。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基于本土文化和“诗意栖居”理念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潮流逐步重新被重视,山水文化、山水艺术和“山水城市”理念被提及和运用,我们在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多至今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忧虑,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试图在更遥远的时代,去探寻属于中华民族自我的精神底子和价值内核。笔者认为,民族栖居文化就是一种凝结的“意识氛围”,它归根结底源于本民族的思维模型和操作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意象思维作为出发点,从内在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角度去研究山水绘画中“山水意象”的形成与运用,研究在世界意识和艺术认知的背景下,意象思维和山水思维的演变,并试图用设计师的角度说明山水意象与山水意境的本质与含义,以及它们意识投射与现实形态表达。通过对山水画与山水意象的基础研究和认知解读,对“山水城市”理念进行当代视角的发展和推进,并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意象性倾向的分析和阐述。本文目的是基于这种对“山水画”的意象思维模式、山水意象与“山水城市”理念的发展,以及对真实山水艺术的创作过程的设计角度探索,提出了“意象赋形”的设计理念。本文所提出的“意象赋形”理念,是创造民族栖居文化“意识氛围”的方法的探索,是源于本民族的思维模型和操作行为的规律总结,是一种基于民族文化长期沉淀和历史中的艺术实践后,基于山水思维和山水意象衍生出的现代城市与建筑设计的意象思维方法,是对“山水城市”设计理论进行思维和方法的延伸。理念的目的是为设计具有本土诗意的人居环境提供用于方案设计前期概念生成的角度和方法,并提出了若干个根据“意象赋形”理念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试图转变科学认知在方案设计初期的绝对主导性地位,将科学认知和方法同艺术化认知和方法达到相互平衡和相互协同作用于方案设计本身,为创造本土诗意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提供新的思路、角度和参考基础。

李萌萌[4](2020)在《马克思劳动过程论视角下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员工持股制度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员工持股制度诞生于国外企业缓解劳资冲突、控制劳动过程的实践,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这一制度不仅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企业治理模式,还能通过股权激励赋予员工剩余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权,实现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的紧密结合。马克思劳动过程论描述了劳动过程在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表现,进而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削。其倡导劳动者全面发展、构建新型劳动过程的理论核心,对领悟员工持股制度有重要的理论指引。本文以马克思劳动过程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文献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我国员工持股制度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技术水平下的表现。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经典文本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总结了马克思劳动过程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其次在分析劳动过程论的适用性和实施员工持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证了两者在诞生背景、理论主张、完善方向等方面的密切联系,确定马克思劳动过程论是适应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认识员工持股制度的重要理论;再次,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中员工持股制度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员工持股制度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中的发展历程,比较了这一制度在国有企业、个体及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中持股目的、持股形式和劳动者权利的差异;最后,本文结合劳动过程在新技术革命下的发展趋势,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劳动过程理论在我国同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二,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不同的所有制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三,马克思劳动过程论在诞生后经历了沉寂、发展、偏离等阶段,并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显现出新的发展动向;第四,马克思劳动过程论的理论核心和叙述方法对研究我国员工持股制度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王欢[5](2020)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疲软、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战略都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带来了挑战。而生产性服务业凭借产业关联性强、高度专业性等特点,贯穿于企业上、中、下游各环节,与电子信息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同时,对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梳理与评述,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其次,对产业互动相关理论与其作用机理归纳提炼,阐明了影响两产业互动的外部因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分析我国两产业互动发展现状,作为后文研究的现实依据。最后,通过全国和省级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和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等方法,对两产业的关联效果和波动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对彼此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规模上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关键领域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第三,我国两产业间的间接关联关系高于直接关联关系,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的主要是中间产品且附加值较低,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过程中对知识创新、科学技术等要素需求水平较低。第四,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长期中保持稳定,但互动效应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两产业间的相互贡献率较低,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挤占现象。因此,要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构性改革、人才培养和扶持力度,着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突破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探索互动新模式。

孙德政[6](2019)在《清代文字狱中的文献控制手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字狱是因文字的缘故所构成的罪案,也是统治者为了实施政治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文化手段。而文献控制则是统治阶级控制社会的一种方法,文献控制论也是社会控制论中的重要内容。清朝文字狱的产生有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其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打击面之广都是超越前代的。清代文字狱的文献控制手段依据施控时间可以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依据施控方式可以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依据施控强度可以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依据施控程度可以分为适度控制和失度控制。清代文字狱还蕴含着一系列的文献控制特征,具体表现为控制手段的多样性;控制影响的广泛性;实施控制中的诱导性;控制时间的阶段性以及控制结果的两面性。清代对文字狱进行文献控制是清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自身统治的一系列显着反映,控制过程中尽显清代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本文的研究意义是为了从更深层次角度探寻清代文献控制的原因,从而展现清统治者进行文献控制的根本目的,从而为当今社会的文献活动提供以古为鉴的作用。

李冰[7](2019)在《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魂,延绵不绝的传承了几千年,本身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而儒学文献的产生必然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联系紧密,海南儒学文献即儒学在海南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形式的海南文献资料,明代作为海南历史上发展的繁荣时期,根据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明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耀耀生辉的儒学大家,除了家喻户晓的邱濬,海瑞,王弘诲,还有廖纪,唐胄,郑廷鹄,王佐,钟芳,薛远等,这些儒学大家对海南儒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为后人遗留了许多海南儒学文献,这为后人研究儒学文化在海南岛上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了更好的研究海南儒学的传播和发展状况,必须要从明代海南儒学文献中进行挖掘,在海南,有两套非常重要的研究海南明代儒学历史文献的资料,其中之一是由海南地方文献丛书编撰委员会编撰的海南地方志丛刊,此套丛书涵盖了明清海南地方史料,明清海南人物与着述,明清海南儒学历史文献等多方面的内容,详细的记录了明代海南人民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以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涵盖了无数海南人民以及明代及以前海南岛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光辉思想,儒家学说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赞扬。另一套是由海南地方文献丛书编撰委员会汇撰的海南先贤诗文丛刊,此套丛书真实而又详尽的记载了明清两代26位海南先贤的经典着作,其诗文集中包涵了诸多先贤对儒学的认识和见解,是研究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重要资料,为了更好的认识海南儒学,研究海南儒学,探寻海南儒学历史的未来走向,就必须依靠海南明代儒学文献。本文拙以四章对明代海南儒学展开叙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明代海南儒学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一章以探寻海南明代以前儒学发展的历程为主,并且对海南各个历史阶段儒学的变化展开简要叙述。第二章包含了明代海南儒学发展状况,对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收集及整理,并对明代海南儒学文献按照儒经,儒史,儒论文献进行分类。第三部分通过儒学文献特有的分类方法对明代海南儒学文献进行考述,概括和分析。第四部分围绕着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特征,儒学文献的价值和缺憾展开叙述。结语: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晁晓峰[8](2018)在《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纪录片家族中意识形态性最强、与政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文献纪录片具有弘扬主旋律、进行国族建构和社会整合的功能。修辞是语言发出者利用语言的选用和调整,以产生说服或认同效果为目标。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是创作者通过选择题材内容、采用一定的创作策略、风格,组合使用影像视听语言,创作出文献纪录片文本,目的是使观众认同作品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本文认为,中国文献纪录片的主导风格是格里尔逊式和形象化政论。在中国文献纪录片多个发展阶段中,这两种风格以强烈的观点倾向性和兼容性较强的修辞策略,成为构建国家民族、塑造集体记忆、反映当代意识形态的有力形态。根据政治经济、媒体政策、文艺思潮等外部因素进行权力支点选择是进行政治修辞的必要前提和措施。本文将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2年是意识形态的人文化呈现时期,这一时期创作者用“纪录”突破“汇编”美学,主要选用文化作为支点,利用纪录山川河岳进行国家民族精神的建构。1993-2002年受到纪实观念影响,以伟人题材作品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文献纪录片利用平视的视角和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进行主旋律的弘扬。2003-2010年的创作思潮受到新纪录电影的影响,在重大历史题材和人文历史题材作品中充分利用情景再现等新虚构纪录手段,对历史进行当代的编织,完成符合当下意识形态的诠释。在政策的主导下,2010年开始,纪录片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对时代主题的反映中,非逻辑的论证这一政治修辞手段被广泛运用到“中国梦”、“反腐”等现实题材作品中,完成了当下国家主题展现的政治修辞。在纪录、诠释和论证三种政治修辞手段的选择中,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了不同的使用特征。它们的组合使用形成了文献纪录片不同的形态风格。它们内在的关联互动生发了文献纪录片的艺术性质。

王丹[9](2018)在《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科技型企业——DW技术研发中心的图书资料馆为研究对象,运用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展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调研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阐明其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运用采购管理和文献资源采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考察DW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现状,全面了解其采购目标、采购原则和细则、采购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采购业务流程和供应商管理现状,并挖掘分析其采购流通数据,基于长期采购业务的实践体验和企业“降本增效”运营战略的要求,全面排查分析其文献资源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自我排查问题的基础上开展采购管理优化的可行性调研分析,分别针对图书馆同行、文献资源供应商和DW研发中心不同岗位类型的员工读者,设计并开展了问卷调查。利用信息管理和统计学方法对三类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厘清文献资源采购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掌握“降本增效”要求之下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新需求,为优化DW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依据。最终以自我排查梳理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资源采购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采购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改进和优化DW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的针对性对策建议方案。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管理优化建议的整套方案包括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优化方案、采购业务流程优化方案、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和读者决策采购模式实施方案。其中的供应商管理优化方案,包括基于卡拉杰克采购模型的供应商关系维护策略建议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构建方案,文中以实例详细论述了应用层次分析法实现供应商科学评价和有效选择的具体计算步骤。为DW研发中心图书资料馆制订的常态化、多途径的读者决策采购实施方案,则分别给出了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读者荐购途径与方法,以及读者荐购的规则和审核标准。所提出的一整套文献资源采购管理优化建议方案已得到DW技术研发中心图书资料馆的采纳与应用。

刘伟[10](2016)在《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是军事医学研究的信息支撑,资源建设直接关系军事医学的发展。军事医学属高度交叉学科,资源界域模糊、数量巨大,准确搜集军事医学的核心和特色资源是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加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研究,不断提高军事医学核心高质量资源比例,提升馆藏的用户需求满足率和效费比,保证军事医学馆藏能够满足军事医学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分为6章,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专门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搜集军事医学核心资源的方法,为军事医学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路径;建立了规范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构建了基于资源需求度、质量、使用成本的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提出了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提供了基于文献情报挖掘的辅助决策支持。第一章是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指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采购经费严重不足、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特色资源有待突出、优化流程有待规范等问题;调研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现有措施;探讨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第二章是理论和方法研究,论述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梳理了信息资源优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资源优化理论和方法中适用于军事医学领域的部分;借鉴领域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进行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通过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关键词拓展检索,利用语义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系统搜集了军事医学科研机构,为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专门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第三章系统分析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要素及要素关系,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知识演化;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角度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探析了军事医学环境、信息科技环境、经济环境、信息资源环境等系统环境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影响;总结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包括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分析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系统特征。第四章是策略研究,明确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将其分解为环境目标、政策性目标、技术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提出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应遵循系统性、可行性、针对性、经济性原则;借鉴已有的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评价模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企业产品战略决策模型,选择适用于军事医学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制定了从信息资源评价到优化效果评估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第五章是实证研究,以外文期刊及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选择Web of Science作为来源数据库,按照制定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选用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对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验证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模型、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的实用性以及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流程的科学性。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讨论。主要研究结论:一是研究了适用于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三是进行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探索了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专门方法,二是建立了基于量化分析的资源优化流程,三是构建了军事医学馆藏评价和欲新订资源遴选模型,四是构建了多维多角度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实践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源评价和遴选模型有待实践检验和完善,欲新订资源遴选途径需要进一步拓展,资源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细化。

二、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重大项目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译论通史:索解及其内涵
    1.译论
    2.中国译论
    3.通史(发展史)
    4.“中国译论通史”内涵
译史研究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
中国译论发展史研究:创新与期待
    1.项目描述
    2.创新和特色
    3.几点期待
关于中国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
    1.意义与价值
    2.课题具体特色
    3.微观层面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研究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3.2子课题之内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
        3.3专业概念和术语使用的合适性
关于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的几点建议
    1.着力揭示中国翻译学者对翻译本质认识的发展
    2.着力揭示中国翻译理论与社会思想的互动关系
    3.着力揭示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翻译实践基础
    4.着力揭示中国翻译理论对于世界译学的独特价值
    5.着力揭示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横轴
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目标、问题与方法

(2)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从事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2.1 长期关注国际图书馆领域的前沿发展
    2.2 深度参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2.3 总结梳理中国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历程
3 关于数字图书馆理论体系的探索
    3.1 数字图书馆宏观战略研究
        3.1.1 数字图书馆彻底改变社会信息服务模式
        3.1.2 数字图书馆挑战文献情报工作模式
        3.1.3 对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3.2 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探索
        3.2.1 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3.2.2 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
        3.2.3 数字参考咨询
        3.2.4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4 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实践
    4.1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4.2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4.3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
    4.4 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超级科技词表和本体建设项目
5 结语

(3)由山水画的观照到“山水城市”设计“意象赋形”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2.3 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概述
        1.4.1 国外研究动态
        1.4.2 国内研究动态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中国传统意象思维与山水思维的演变
    2.1 中国传统思想背景与艺术思维演化
        2.1.1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世界意识与整体观
        2.1.2 传统思想背景下的艺术思维模式演化
    2.2 主体认知结构下的意象思维模式
        2.2.1 主体认知结构下的艺术思维及其构成
        2.2.2 意象思维模式形成方式及其属性特征
    2.3 从意象思维到山水思维的认识
        2.3.1 山水画搭建艺术认知途径及其可行性
        2.3.2 山水画作为艺术认知山水思维的媒介
        2.3.3 山水画其他价值的分析
    2.4 多元思想的介入与山水思维及其特性
        2.4.1 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思维的介入
        2.4.2 山水思维及其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由山水画的观照到山水“意象”与“意境”
    3.1 由“物象”到意象的观照与生成
        3.1.1 由物象到意象
        3.1.2 山水意象本质
    3.2 山水意象的确立与观照
        3.2.1 山水立象与尽意山水
        3.2.2 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3.2.3 山水意象的情景关系
    3.3 由山水意象到山水意境
        3.3.1 山水意境的含义
        3.3.2 山水意境的本质
        3.3.3 意境的空间表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水画赋予“山水城市”理念的启发
    4.1 “山水城市”理念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4.1.1 “山水城市”理念的首次提出
        4.1.2 “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演变
    4.2 山水画与“山水城市”理念的相似性
        4.2.1 人居环境的理想化样式相似
        4.2.2 山水理念与城市生活的平衡
        4.2.3 山水画与山水城市认知相通
    4.3 当代“山水城市”理念的含义与倾向
        4.3.1 当代“山水城市”理念
        4.3.2 当代“山水城市”倾向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意象赋形——山水画赋予设计的探索与启发
    5.1 关于“意象赋形”理念的综述
    5.2 “意象赋形”的观念与原则
        5.2.1 思维原则
        5.2.2 山水原则
    5.3 “意象赋形”的角度与方法
        5.3.1 意象赋形·场所谋篇
        5.3.1.1 章法——经营意识
        5.3.1.2 气韵——连贯意识
        5.3.1.3 留白——无为意识
        5.3.1.4 藏露——消隐意识
        5.3.2 意象赋形·路径取法
        5.3.2.1 迷行——曲折法
        5.3.2.2 水行——四水法
        5.3.2.3 深行——深远法
        5.3.2.4 居行——游居法
        5.3.3 意象赋形·时空叙事
        5.3.3.1 无限——取借露透
        5.3.3.2 无序——多线叙事
        5.3.3.3 对偶——相反相成
        5.3.3.4 范型——多义拼贴
        5.3.4 意象赋形·内化山水
        5.3.4.1 诗化语境
        5.3.4.2 印象直觉
        5.3.4.3 抽象山水
    5.4 设计师修养的塑造与提升
        5.4.1 人格修养
        5.4.2 精神修养
        5.4.3 态度修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4)马克思劳动过程论视角下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本概念解释
        1.2.2 员工持股制度的文献综述
        1.2.3 马克思劳动过程论的文献综述
        1.2.4 从马克思劳动过程论研究员工持股的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重难点与创新点
2 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劳动过程的概念及性质
        2.1.1 劳动过程的基本概念
        2.1.2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主要特征
    2.2 劳动对资本的隶属
        2.2.1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
        2.2.2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向实际从属转变
    2.3 劳动过程的发展特征
        2.3.1 科技进步是劳动过程演化的重要动力
        2.3.2 民主管理是劳动过程演化的主要方向
        2.3.3 生产关系变革是劳动过程演化的历史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马克思劳动过程论与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结合
    3.1 马克思劳动过程论的适用性
        3.1.1 经济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
        3.1.2 不同程度劳资冲突的现实背景
        3.1.3 多种商品生产主体的经济现象
    3.2 我国推行员工持股制度的必要性
        3.2.1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直接要求
        3.2.2 实现经济民主的必然要求
        3.2.3 推动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3.3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与劳动过程论的内在契合
        3.3.1 从劳动过程演变的历史逻辑看
        3.3.2 从劳动过程解放的理论逻辑看
        3.3.3 从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实践逻辑看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中的员工持股制比较
    4.1 选取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分析的依据
        4.1.1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过程存在差异
        4.1.2 劳动过程决定员工持股的价值取向
        4.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员工持股的客观存在
    4.2 员工持股制度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中的发展
        4.2.1 集体企业的初步探索
        4.2.2 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4.2.3 个体及私营企业的管理创新
    4.3 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过程中的员工持股制度特征比较
        4.3.1 根本目的差异
        4.3.2 劳动者权利差异
        4.3.3 持股形式差异
    4.4 本章小结
5 劳动过程新变化下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
    5.1 劳动过程新变化的表现
        5.1.1 生产智能化
        5.1.2 管理科学化
        5.1.3 劳动对象虚拟化
    5.2 劳动过程新变化对员工的影响
        5.2.1 劳动者阶层分化趋势明显
        5.2.2 资本控制形式更加隐蔽
        5.2.3 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进一步分离
    5.3 员工持股制的应对调整策略
        5.3.1 设计合理的持股计划
        5.3.2 加强持股情况的监督管理
        5.3.3 制定完善的退出机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1.4.1 主要贡献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遵从论文献综述
        2.1.1 国外需求遵从论文献综述
        2.1.2 国内需求遵从论文献综述
    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给主导论文献综述
        2.2.1 国外供给主导论文献综述
        2.2.2 国内供给主导论文献综述
    2.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论、融合论文献综述
        2.3.1 国内外互动论文献综述
        2.3.2 国内外融合论文献综述
    2.4 现有相关研究述评
        2.4.1 现有相关文献的合理之处
        2.4.2 现有相关文献的不足之处
        2.4.3 本文所选择的理论观点
第三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3.1 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概念界定
        3.1.1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界定
        3.1.2 .电子信息制造业概念界定
    3.2 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特征
        3.2.1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特征
        3.2.2 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特征
    3.3 理论分析及作用机理
        3.3.1 价值链理论
        3.3.2 分工理论
        3.3.3 .产业关联理论
        3.3.4 .产业集群理论
        3.3.5 .交易成本理论
    3.4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效应外部影响因素
        3.4.1 .高素质人才
        3.4.2 .城市化水平
        3.4.3 .产业资本支持
        3.4.4 .产业政策
        3.4.5 .创新环境支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4.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4.1.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4.1.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情况分析
        4.1.3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细分行业情况分析
        4.1.4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4.2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4.2.1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情况分析
        4.2.2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盈利情况分析
        4.2.3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4.2.4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情况分析
    4.3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现状及措施
        4.3.1 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4.3.2 各地区相关政策和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实证分析
    5.1 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5.1.1 方法简述及数据来源
        5.1.2 结果及分析
    5.2 基于VAR模型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分析
        5.2.1 数据来源和模型建立
        5.2.2 单位根检验及滞后阶数确定
        5.2.3 协整检验
        5.2.4 Granger因果检验
        5.2.5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5.3 基于PVAR模型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分析
        5.3.1 实证说明和数据来源
        5.3.2 PVAR模型实证过程
    5.4 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策建议
    6.1 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力度
        6.1.1 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性改革
        6.1.2 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
        6.1.3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
    6.2 着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
        6.2.1 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6.2.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6.2.3 促进产业链融合配套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6.3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互动发展
        6.3.1 积极探索互动新模式,推进产业延伸发展
        6.3.2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
        6.3.3 优化电子信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环境
        6.3.4 构建电子信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清代文字狱中的文献控制手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调研法
        二、跨学科研究法
        三、归纳法
        四、引证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字狱及文献控制
    第一节 文字狱概述
        一、文字狱的定义
        二、文字狱的实质
        三、文字狱的表现
        四、文字狱的特点
    第二节 文献控制概述
        一、文献控制的定义
        二、文献控制的实质
        三、文献控制的表现
        四、文献控制的特点
        五、文献控制的社会后果
    第三节 文字狱与文献控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清代文献控制成因分析
    第一节 消解民族矛盾的需要
        一、消解满汉矛盾的需要
        二、消解朋党宿敌的威胁
    第二节 清统治者“一统”思想的需要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震慑汉族文人的需要
第四章 清代文字狱中的文献控制手段
    第一节 依据施控时间分类
        一、事前控制
        二、事后控制
    第二节 依据施控方式分类
        一、积极控制
        二、消极控制
    第三节 依据施控强度分类
        一、软控制
        二、硬控制
    第四节 依据控制程度分类
        一、适度控制
        二、失度控制
第五章 清代文字狱中的文献控制特征分析
    第一节 控制手段的多样性
    第二节 控制影响的广泛性
        一、对近代图书事业的影响
        二、对近代档案事业的影响
        三、对近代校勘学考据学的影响
    第三节 控制实施的诱导性
    第四节 控制时间的阶段性
    第五节 控制结果的对立性
        一、有利结果
        二、有害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7)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一)对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二)对明代海南儒学人物的研究
        (三)对明代海南儒学传播的研究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代之前海南儒学发展历程
    一 两汉:海南儒学的权舆期
    二 隋唐:海南儒学的渤兴
    三 宋朝:海南儒学的自觉期
        (一)在科考上,海南的学子榜上有名
        (二)在官宦的仕途上,海南的官吏在奔走
        (三)在教育上,海南有了一定规制的书院
    四 元代:海南儒学定型期
        (一)明确海南儒学以程朱理学为价值取向
        (二)健全了海南官方教育系统
        (三)科举取士日趋增加
第二章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述要
    一 明代海南儒学的发展
        (一)科考中举数量之多为海南历代之最
        (二)鼎臣继出,名满神州
    二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现况概述
        (一)道光《琼州府志·艺文志》中的海南儒学文献
        (二)《海南先贤诗文丛刊》中的海南儒学文献
第三章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考述
    一 儒经文献
        (一)“五经”类文献
        (二)“四书类”文献
        (三)“经总义类”文献
    二 儒论文献
        (一)儒家类文献和性理类文献
        (二)政论类
        (三)礼教类文献
    三 儒史文献
        (一)孔孟史志
        (二)碑林儒传
第四章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特征和价值
    一 明代海南儒学阶段性特征
        (一)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海南儒学特征
        (二)永乐至正德年间海南儒学特征
        (三)嘉靖至崇祯年间海南儒学特征
    二 明代海南儒学非阶段性特征
        (一)以四书为重点,体现儒学的灵活性
        (二)以程朱理学为核心,彰显儒学实用价值
    三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价值
        (一)明代海南儒学文献促进了明代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
        (二)传播中原儒家文化,提升岛上民众素质
    四 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的缺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明代海南儒经文献选
    (二)明代海南儒论文献选
    (三)明代海南儒史文献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文献纪录片的内涵与外延
        (二) 文献纪录片文本的政治修辞现象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 对文献纪录片的综合研究
        (二) 对“纪录片修辞”的研究
        (三) 和“纪录片政治修辞”相关的研究
    三、本研究展开思路
        (一)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任务
        (二) 本研究的展开思路和创新点
第一章 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政治修辞的内涵解析
        一、文献纪录片的意识形态性质
        二、政治修辞:发出意识形态“声音”
    第二节 政治修辞的文本显现
        一、政治修辞的手段:纪录、诠释与论证
        二、政治修辞的主导风格:格里尔逊模式和形象化政论
    第三节 政治修辞的作用机制
        一、权力关系:政治修辞的作用支点
        二、修辞效果:观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第二章 国家话语的人文化呈现:人本主义思潮中政治修辞初现(1978-1992)
    第一节 折射政治动向:作品内容回归现实
        一、反映“拨乱反正”的政治形势
        二、为正面历史人物与革命事件立传
        三、宣传“改革开放”政策
    第二节 “纪录”:政治修辞人文化的主导手段
        一、“人声”出现软化政治话语
        二、与“新闻”分家淡化宣教色彩
    第三节 “论证”:回归逻辑的政论手段
        一、使用“论据”:客观理性的论证手段
        二、“知识”权力:政治修辞的新支点
第三章 主旋律的大众化表达:纪实观念下政治修辞转向(1993-2002)
    第一节 对主旋律的坚守
        一、“一面提示”:用发展成就弘扬主旋律
        二、“合作”模式:对主旋律性质的保障
    第二节 故事化:主旋律表达的大众化策略
        一、将政治观点寓于故事讲述之中
        二、平视视角带来“日常化”效果
        三、故事结构的变化突出叙述主旨
    第三节 故事讲述迎合大众:纪录与诠释相结合
        一、多种纪录手段贴近观众的接受习惯
        二、对文献史料的诠释契合大众心理
第四章 在历史诠释中表现政治:新纪录电影理念下政治修辞变更(2003-2010)
    第一节 “历史相对论”推动对历史的诠释
        一、格里尔逊风格的回归加强政治修辞力度
        二、复归历史题材构建新型文化记忆
        三、红色记忆的强化与国族软形象的“硬化”
    第二节 “新虚构”:诠释历史的技术手段
        一、“情景再现”等手段填补文献空白
        二、“新虚构”的人物串联起历史碎片
        三、与观众的“契约”:通往意识形态的认同之路
    第三节 凸显当下意识形态:历史叙事的政治诉求
        一、与历史的时空对话:强化与重构文化记忆
        二、历史故事的编织带来“主体化”的认同效果
        三、象征与归纳论证导向政治意图
第五章 国家主题的多元化展现:产业化进程中政治修辞新阶段(2011-2017)
    第一节 发展动力:政策与产业的双轮驱动
        一、“意识形态+产业”:纪录片双重属性的确立
        二、政策保障:对重大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
        三、产业助力:新型产业格局带动精品创作
    第二节 国家主题展现方式的多元化
        一、技术美学下政治内容的视听呈现
        二、周期性叙事的戏剧化策略
        三、中国故事的“世界讲述”
    第三节 论证手段主导政治话语表达
        一、“向人民汇报”:政治成就的影像展现
        二、兼容叙事:政治话语的“论证化”表达
        三、非逻辑论证:“论证”手段的发展
余论
    一、文献纪录片政治修辞策略的嬗递
    二、政治修辞的生成:三个手段的共生整合
    三、政治修辞提升文献纪录片的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纪录片主要片目(1976—2017)
致谢

(9)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2.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 采购管理与文献资源采购理论综述
    2.1 采购与采购管理
        2.1.1 采购的概念
        2.1.2 采购管理的概念
        2.1.3 采购与采购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1.4 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2.2 文献资源采购的任务与特点
        2.2.1 科技型企业文献资源采购的任务
        2.2.2 科技型企业文献资源采购的特点
    2.3 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2.3.1 采购管理发展历史
        2.3.2 采购管理与文献资源采购研究现状
        2.3.3 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第3章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管理制度
        3.1.1 采购目标与原则
        3.1.2 采购工作细则
    3.2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
        3.2.1 现行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
        3.2.2 现行组织结构存在问题分析
        3.2.3 现有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分析
    3.3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业务流程
        3.3.1 采购业务流程现状
        3.3.2 采购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3.4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供应商管理
        3.4.1 供应商管理现状
        3.4.2 供应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5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流通数据
        3.5.1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情况
        3.5.2 采购流通数据存在问题分析
第4章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管理优化的可行性调研与分析
    4.1 研究型图书馆采购管理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调查结果统计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2 DW研发中心图书资料馆供应商调研与分析
        4.2.1 文献资源供应商市场竞争现状
        4.2.2 调研内容设计
        4.2.3 调研结果归纳
        4.2.4 调研结果分析
    4.3 DW研发中心读者需求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4.3.1 调查问卷设计
        4.3.2 调查结果统计
        4.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5章 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资源采购管理优化方案
    5.1 采购战略分析
        5.1.1 文献资源采购战略的内容
        5.1.2 文献资源采购战略的原则
    5.2 组织结构优化
        5.2.1 组织结构优化内容
        5.2.2 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5.3 人力资源优化
        5.3.1 招募符合岗位要求的采购人员
        5.3.2 重视采购人员的教育与培养
        5.3.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4 采购业务流程优化
    5.5 供应商管理优化
        5.5.1 卡拉杰克采购模型
        5.5.2 基于卡拉杰克模型的供应商关系维护策略
        5.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构建方案
    5.6 实施读者决策采购
        5.6.1 读者决策采购的优势
        5.6.2 DW研发中心图书资料馆读者决策采购方案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0.4 技术路线
    0.5 研究方法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优化需求分析
    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1.1.1 国外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1.2 国内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采购经费严重不足
        1.2.2 用户信息需求满足度有待提高
        1.2.3 特色资源有待进一步突出
        1.2.4 信息资源组织和揭示有待深化
        1.2.5 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有待加强
    1.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传统措施
        1.3.1 用户调研
        1.3.2 共建共享
        1.3.3 资源评价
        1.3.4 出版信息调研
        1.3.5 存在的问题
    1.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逻辑需求
        1.4.1 顺应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1.4.2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1.5 小结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2.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2.1.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2.2 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2.3 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2.3.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2.3.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2.3.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2.4 信息资源优化的方法
        2.4.1 基于读者的优化方法
        2.4.2 基于资源的优化方法
        2.4.3 基于网络使用的优化方法
        2.4.4 其他资源优化方法
    2.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2.5.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难点
        2.5.2 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军事医学适用性
        2.5.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
        2.5.4 基于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优化方法
    2.6 小结
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分析
    3.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系统的要素分析
        3.1.1 系统要素分析
        3.1.2 基于三个世界理论的要素关系分析
        3.1.3 系统知识的演化分析
    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结构分析
        3.2.1 霍尔和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借鉴
        3.2.2 时间维
        3.2.3 知识维
        3.2.4 逻辑维
    3.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环境分析
        3.3.1 需求环境为军事医学环境
        3.3.2 驱动环境为信息科技环境
        3.3.3 支撑环境为经济环境
        3.3.4 本体环境为信息资源环境
    3.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功能分析
        3.4.1 满足军事医学的信息需求
        3.4.2 促进军事医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3.4.3 促进军事医学科研投入的经济效益发挥
    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系统特征分析
        3.5.1 整体性
        3.5.2 层次性
        3.5.3 动态性
        3.5.4 开放性
    3.6 小结
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
    4.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目标
        4.1.1 目标分类
        4.1.2 目标分解
    4.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主要原则
        4.2.1 系统性原则
        4.2.2 可行性原则
        4.2.3 针对性原则
        4.2.4 经济性原则
    4.3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
        4.3.1 已有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借鉴
        4.3.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构建步骤
        4.3.3 军事医学期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4 军事医学数据库评价模型的构建
        4.3.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模型的实证验证
    4.4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流程制定
        4.4.1 信息资源评价
        4.4.2 优化方案制定
        4.4.3 优化实施及效果评估
    4.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优势
        4.5.1 优化策略的整体优势
        4.5.2 馆藏评价的优势
        4.5.3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优势
    4.6 小结
5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来源数据库的选择
        5.1.1 研究对象选择
        5.1.2 来源数据库选择
    5.2 资源保障及使用分析
        5.2.1 馆藏资源概况分析
        5.2.2 重点学科资源保障分析
        5.2.3 数据库使用情况分析
    5.3 信息资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5.3.1 馆藏评价的实证研究
        5.3.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实证研究
        5.3.3 资源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
    5.4 优化方案制定的实证研究
        5.4.1 数据库优化方案
        5.4.2 期刊优化方案
        5.4.3 综合优化方案
    5.5 与传统资源优化的对比
        5.5.1 馆藏评价的对比
        5.5.2 欲新订资源遴选的对比
    5.6 小结
6 研究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四、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重大项目笔谈[J]. 黄忠廉,方梦之,廖七一,谭载喜,许钧,查明建. 上海翻译, 2021(04)
  • [2]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孟连生在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探索[J]. 王欣,李宏,宛玲. 图书情报工作, 2021(15)
  • [3]由山水画的观照到“山水城市”设计“意象赋形”的探究[D]. 崔博昊.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4]马克思劳动过程论视角下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 李萌萌. 浙江大学, 2020(08)
  • [5]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D]. 王欢. 西北大学, 2020(07)
  • [6]清代文字狱中的文献控制手段研究[D]. 孙德政.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7]明代海南儒学文献研究[D]. 李冰. 海南师范大学, 2019(12)
  • [8]新时期以来文献纪录片的政治修辞研究[D]. 晁晓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5)
  • [9]DW技术研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 王丹.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10]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D]. 刘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标签:;  ;  ;  ;  

论文献资源的保障与使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