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一、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于峰[1](2021)在《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具有整体性好、适应冻胀能力强、便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得以快速推广应用。本文研究目标为提出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方案,从而指导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实际施工,有助于模袋混凝土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渠道衬砌模袋混凝土的基本要求为:强度等级为C25,抗冻等级为F250,扩展度应在500 mm~600 mm的范围,而大流动性和高抗冻性对水胶比和单位用水量的要求存在矛盾,如何使模袋混凝土在大流动性下实现高抗冻性已成为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以下技术途径:低水胶比和低单位用水量、掺用矿物掺和料、掺用高效减水剂、增大含气量,但减水剂的大量使用和高含气量会给模袋混凝土带来含气量经时损失大、流动性经时损失大、有害大气泡多的问题,导致模袋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降低,抗冻性不易达到设计要求。为了使模袋混凝土在大流动性下在实现高抗冻性,本文首先对减水剂、引气剂、消泡剂和增稠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开展了品种优选试验,随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含气量和消泡剂、增稠剂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分析了消泡剂和增稠剂复掺对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然后在最优外加剂品种及掺量的基础上,利用五元二次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单位用水量、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激发剂掺量等配比参数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分析了粉煤灰和矿渣间的交互效应,以及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随后利用频数优化法获取了模袋混凝土配比参数合理区间,利用响应面优化法获取了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最后在配比参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模袋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试验减水剂应选用PCA-Q005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应选用K12引气剂,消泡剂应选用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增稠剂应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各试验因素对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作用程度均为:含气量>消泡剂掺量>增稠剂掺量,含气量和消泡剂掺量是显着因素,增稠剂掺量是非显着因素,随着含气量、消泡剂掺量和增稠剂掺量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分别在含气量为5.5%、消泡剂掺量为0.15%、增稠剂掺量为0.03%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当含气量为5.5%时,0.15%消泡剂和0.03%增稠剂复掺使模袋混凝土含气量损失率降低了64.28%,扩展度损失率降低了55.04%,有害大气泡数量降低81.38%,小气泡数量增大了14.89%,气泡间距系数降低了11.54%,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1.97%。(2)各试验因素对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作用程度均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单位用水量>矿渣掺量>激发剂掺量,单位用水量、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是显着因素,随着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降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表明低水胶比和低单位用水量有助于实现高抗冻性,粉煤灰掺量存在最优值;粉煤灰和矿渣间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当粉煤灰掺量为23%,矿渣掺量为17%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良好,抗冻等级为F250时模袋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临界值为338μm,抗冻等级为F300时为252μm。(3)同时满足扩展度达到500 mm~600 mm、强度等级为C25、抗冻等级达到F250的模袋混凝土配比参数合理区间为:单位用水量为152 kg/m3~160 kg/m3,水胶比为0.38~0.41,粉煤灰掺量为26%~35%,矿渣掺量为14%~19%,激发剂掺量为1.93%~2.61%。以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目标,以扩展度500 mm~600 mm、强度等级为C25为约束条件,得到的模袋混凝土最优配比参数为:单位用水量为153 kg/m3,水胶比为0.4,粉煤灰掺量为28%,矿渣掺量为15%,粗骨料体积分数为0.33,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0.75%,含气量为5.5%,消泡剂掺量为0.15%,增稠剂掺量为0.03%,激发剂掺量为2.13%。(4)随着粗骨料体积分数的增大,模袋混凝土的湿堆积密实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在粗骨料体积分数为0.33时湿堆积密实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验证了最优配合比参数的合理性。湿堆积密实度和扩展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良好,随着湿堆积密实度的增大,扩展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逐渐增大。

李扬[2](2020)在《低气压下气泡全生命期特征及引气混凝土性能提升》文中指出高原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该地区的工程建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工程中发现,在高原地区使用常规品种引气剂后,新拌混凝土与平原地区的混凝土相比含气量降低、流动性不足,硬化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下降,引气剂使用效果受到了高原环境的影响。为探明高原环境影响引气剂使用效果的机理,本文基于自主建立的全程低气压条件下气泡结构试验方法,获得了在实验室模拟和高原现场条件下低气压对引气剂性能影响结果,对比研究了常压和低气压下引气剂气泡全生命期内的发展变化,阐明了低气压下气泡全生命期特征,发明了新型引气剂以提升高原低气压环境下制备混凝土的性能。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研制了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的气泡结构测试分析设备,实现了溶液和净浆样品的制备与性能测试全程低气压,获得了20 kPa~100 kPa气压条件下引气剂溶液泡沫体积Vs、引气剂溶液气泡直径ds和水泥净浆中气泡直径dc等气泡特征参数的演化规律,避免了试验中气压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发现了60 kPa下6种引气剂溶液Vs平均降低9.4%,皂甙引气剂的ds-5min增加4%,dc增加18%。高原低气压下引气效果变差和混凝土含气量下降与气泡结构变化密切相关。(2)在北京(海拔高度50 m,气压100 kPa)和拉萨(海拔高度4200 m,气压60 kPa)两地进行了6种引气剂制备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发现60 kPa下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降低程度与引气剂品种和分子结构有关,掺加皂甙类、松香类和阳离子双子类引气剂的混凝土含气量比100 kPa下含气量降低率小于10%,掺加烷基苯磺酸盐、聚醚类和阴离子双子类引气剂的混凝土含气量降低率大于15%。对硬化混凝土的研究发现,与100 kPa相比,60 kPa下混凝土中气孔直径平均增加21%,气泡间距系数平均增加45%,氯离子扩散系数平均增加80%,快速冻融200次后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平均降低11.6%。试验结果显示在60kPa下引气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劣化,耐久性降低。(3)提出引气剂气泡全生命期分为气泡产生、混合-分离、气泡衰亡三个阶段,阐明了各阶段引气剂溶液的气泡全生命期特征:(1)在气泡产生阶段,通过搅拌作用引气剂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体积在20 s内快速增长至最大值Vs-max,低气压下Vs-max比常压下降低5%;(2)在混合-分离阶段,小气泡悬浮在溶液中,整个溶液成为水与气泡的混合体系,Vs在此阶段能保持短暂的稳定,然后在浮力作用下部分气泡快速上升,气液分离,Vs快速减少。低气压下,气泡在溶液中上升速度较快,此阶段时长30 s比常压下此阶段时长45 s减少33%;(3)在衰亡阶段,气泡熟化、排液和聚并,泡沫体积缓慢减少至完全消失。低气压下气泡稳定性相比常压环境更低,衰亡阶段时长8 h比常压下此阶段时长12 h减少33%。(4)分析了60 kPa低气压下引起气泡全生命期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现了气体体积压缩量比常压下降低6%是引气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气剂溶液表面张力比常压下增加4%,气泡直径增大,导致在混合-分离阶段气泡更快地从溶液中逸出,保留在分散介质中的气体减少;空气溶解度比常压下降低40%,可溶解气体减少,无法溶解的气体进入气泡,引起溶液气泡生长速率比常压下增加104%,气泡衰亡加速。(5)提出了气泡全生命期内评价混凝土引气能力的参数——气体压缩转换系数kZ、气体保留矫正系数kB和气泡稳定转换系数kS,建立了低气压下混凝土含气量预测模型,经过工程验证,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之差小于国家标准中含气量测定结果误差0.5%。(6)基于提高气泡稳定转换系数kS的目标,发明了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设计三元菲环基团来增加分子结构刚性,引入双子连接基团降低亲水基间的静电斥力,合成出了低气压专用引气剂MRP。与松香引气剂相比,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MRP的气泡液膜强度提高11%,液膜上分子排列密度增加50%,气泡稳定性提高。低气压下MRP引气混凝土含气量降低率比松香引气混凝土减少5%,气泡间距系数增加率减少87%,有效提高了高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冻耐久性。

徐俊辉[3](2020)在《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建筑用房、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砂子,河沙资源日益枯竭。各个地区工程多用河沙,而大量工程对河沙的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地质地貌被破坏。由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控,对工程来说砂子的成本也将提高。因此大量学者研究了沙漠砂用于建筑细骨料来代替河沙以减少对河沙的需求和依赖。新疆地处西域,新疆沙漠砂资源丰富,便于开采,沙漠砂混凝土由此产生。然而由于沙漠砂比表面积大,搅拌混凝土所需用水量大,且容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低、流动性差、强度低。同时沙漠砂中含有盐碱、氯离子等成分,会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引气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在适当掺量下混凝土强度也可以满足要求。而目前对掺入引气剂的沙漠砂混凝土的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性能展开研究,通过比较掺入五种引气剂(十二烷基磺酸钠、α-烯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松香热聚物和木质素磺酸钠)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坍落度数据,选取三种引气剂,同时每种引气剂选取三个水平掺量;三种引气剂(十二烷基磺酸钠、α-烯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每种引气剂和沙漠砂、短切玄武岩纤维各选取三个掺量水平,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选取正交表L9(33)。每种引气剂正交试验为9组,共27组。探究三种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寻找三因素的最佳水平掺量组合;比较三种引气剂正交试验的最佳水平掺量组合下的混凝土力学试验值,选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沙漠砂、短切玄武岩纤维再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究三种因素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寻找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掺量组合。为掺沙漠砂引气混凝土的研究和推广使用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极差法和方差法分析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沙漠砂替代率为40%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为显着,且混凝土强度高,为最佳掺率。短切玄武岩纤维掺率在0.1%对混凝土的抗拉和抗折强度提升效果显着,为最佳掺率。不同种类的引气剂对掺沙漠砂和纤维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大多强度是随着引气剂掺量水平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下降,低水平掺量为关键。引气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沙漠砂和短切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电通量值都有显着的积极影响。沙漠砂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引气剂,最后是短切玄武岩纤维。

刘旭[4](2020)在《低气压环境对混凝土引气效果及孔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空气稀薄、辐射强烈等环境特征,使得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年正负温交替天数远多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混凝土材料易发生冻融循环病害。基于冻融循环破坏机理,引气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冻性能,虽然有部分工程反馈高原地区存在混凝土引气困难的现象,但是针对高原地区低气压环境对混凝土引气效果影响的研究仍不充分。为此,本文通过模拟低气压环境研究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的泡沫性能以及低气压下搅拌成型对硬化水泥净浆的孔结构参数(如孔隙率、孔径分布等)和水泥砂浆的气孔结构参数(如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等)的影响。通过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研究了低气压对不同引气剂溶液的初始泡沫高度及泡沫高度经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压的降低会对大部分引气剂溶液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各组引气剂溶液在低气压下的初始泡沫高度较常压降低幅度均在6.6%以下。通过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研究了不同搅拌成型气压下掺加3种引气剂(市售三萜皂苷类引气剂SJ-2和两种新型引气剂FC-1、FC-2)的水泥净浆的孔结构特征和水化进程。孔结构研究发现随着气压的降低,引气水泥石的总孔隙率增大9%-46%,最可几孔径变大,即引气水泥石的孔结构随气压降低而呈劣化趋势。该趋势随着养护龄期增长而减弱。同时,净浆结合水试验未发现气压对水泥水化进程有明显影响。通过模拟高原低气压环境,研究了不同搅拌成型气压下掺加3种引气剂的水泥砂浆的气孔结构参数与抗压强度。研究发现,随着气压的降低掺加SJ-2和FC-2的水泥砂浆含气量略有增长,气泡尺寸几乎不变,气泡间距系数略有减小,即在低气压下砂浆的抗冻性指标略有提高。对于掺加FC-1的水泥砂浆,虽然其含气量随气压降低而有所减小,但是其气泡尺寸和气泡间距系数受气压影响变化不大,认为气压降低对其抗冻性的影响不大。此外,不同气压下搅拌成型的水泥砂浆强度均随其含气量增大而线性降低,再次印证了低气压搅拌成型不会对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综合上述研究可知,低气压搅拌成型对掺加SJ-2引气剂的混凝土含气量与气孔结构不会有显着不良影响;FC-1和FC-2在缩小气泡尺寸和减小气泡间距系数方面相较SJ-2更具优势,但要在作为引气剂在工程中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整体上看低气压不会造成混凝土引气困难的现象。

高晓悦[5](2020)在《引气再生混凝土路用抗冻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洗涤和分类后,可以用作再生粗骨料,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天然粗骨料,然后与水泥、水和天然骨料混合,制成再生混凝土。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再生混凝土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是再生混凝土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再生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分别为0%、25%、50%、75%和100%时的引气再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机理和冻融环境下的服役寿命,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及引气剂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及路用基本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再生骨料的替代率不超过75%时可以满足二级及二级以下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指标,再生骨料替代率为100%时满足三级、四级路面混凝土的要求。(2)对引气剂及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单位剥落量及抗折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相同的情况下,加入引气剂能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要优于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最为接近。(3)通过核磁共振试验从微观尺度分析了引气剂的掺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特性的影响。引气剂的加入增加了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并且改变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抗冻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及大孔隙和裂缝的比例要比天然混凝土高,且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25%和50%时的再生混凝土的孔结构更为相似,当再生粗骨料的替代率大于75%时,再生混凝土中大孔隙和裂缝的比例明显增加。(4)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以弹性模量和抗折强度为损伤变量的引气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结合抗冻指数DF的定义,针对再生混凝土路用性能建立了相对动弹性模量与抗折强度损失率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模型对引气再生混凝土在西安地区的抗冻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并预测出引气再生混凝土服役寿命下的抗折强度损失率。再生骨料替代率为0%、25%、50%、75%、100%时引气再生混凝土在西安地区的寿命分别为41、36、36、34、32年,服役寿命下的抗折强度损失率分别为41.62%、47.07%、46.28%、50.67%、57.2%。

王晨[6](2020)在《严寒地区桥墩C50混凝土优化配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桥已经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墩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保障桥梁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的决定性因素。东北地区严寒气候和下雪后在桥面铺撒除冰盐等都对公路桥的使用年限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公路桥修建和维修的耗资巨大,桥墩混凝土优良的耐久性会给国家减少巨大的经济损失。工业化生产排放了大量的粉煤灰、矿粉和硅灰等工业副产品,不但污染了环境,还会导致资源浪费。用工业副产品替代混凝土中水泥,不但可以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可以降低混凝土成本,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保护了环境。因此研究桥墩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收缩性,优化出具有耐久性良好和成本低的配合比,不但可以延长公路桥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因此,选题具有实际意义。根据现行《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和本项目对混凝土原材料和性能的要求确定了混凝土主要参数,根据保罗米公式确定水胶比,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从中选取掺合料复合掺30%、40%和50%等3个配合比掺入适量引气剂,使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分别为3%、4%和5%。通过快冻法和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法)研究了掺合料和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采用接触法研究了硅灰掺量和掺合料复合掺量对混凝土收缩性的影响,优选出7个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配合比进行成本分析,确定最优的C50混凝土配合比。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合适的粉煤灰和矿粉复合比例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随着矿物掺合料种类的增加而增强;硅灰掺量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适当的掺合料复合掺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而增加掺合料复合掺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适当拌合物含气量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而增加含气量会降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硅灰会促进混凝土收缩性,掺合料复合掺量的增加会降低混凝土收缩性;优选出粉煤灰和矿粉掺量均为22.5%,硅灰掺量5%,含气量为4%的混凝土配合比为满足耐久性和经济的混凝土最优配合比。

王铜[7](2020)在《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平原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为大温差、干燥以及低气压,混凝土长期处于高原恶劣环境下,给其服役性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结构物的后期耐久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高原气候环境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与耐久性的变化规律,从混凝土内部细微观结构角度揭示高原环境下混凝土宏观耐久性变化的原因,对于优化高原地区混凝土内部结构以及提高耐久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在高原气候环境下制备与养护混凝土,并与平原环境下制备与养护的混凝土进行对比,从多个角度揭示高原气候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混凝土细观、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对硬化混凝土试块进行切块以及表面处理,采用硬化混凝土气孔分析仪测定混凝土的细观气孔结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SEM)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观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细微观形貌以及结构变化,并利用显微硬度仪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原气候环境下,细观气孔结构层面上水泥水化进程受阻以及气泡稳定性降低导致硬化混凝土气孔特征参数发生改变,含气量增加,气孔间距系数降低,平均孔径变大,孔径大小在200~2000μm范围的气孔含量显着增加;从界面过渡区(ITZ)细微观结构层面上可以发现,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出现大量裂纹,显微硬度降低,粗糙度Rq增大,导致混凝土整体宏观性能下降。高原环境下引气剂的引气作用遭到削弱,新拌混凝土可以用来缓冲早期低温环境下产生冻胀压力的气泡数量大大减少,混凝土的结构早期遭到破坏。通过扫描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发现,高原环境制备与养护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出现了大量明显的裂缝与沟壑,在界面过渡区形成大量的连通孔隙,导致其耐久性下降。混凝土细观气孔结构以及界面过渡区细微观结构的劣化导致其宏观耐久性的降低。

郭海贞[8](2020)在《基于等强度持续负温(-5℃)下C30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的实施,我国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基础工程,铁路和公路工程修建中通常都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桩基础,混凝土在冻土环境下出现凝结硬化缓慢的现象,但随着龄期增加混凝土某时刻强度会与标准养护28d的强度达到“等强度”的状态。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后会融化冻土而使桩身混凝土受到冻土回冻影响,混凝土等强度增长过程中孔隙中自由水会冻结形成冰核,低能态的冻结水和高能态的过冷水之间产生的热力不平衡驱使过冷水持续流向结冰区,冰晶聚胀形成冰胀力,造成混凝土孔结构劣化。混凝土孔结构的劣化使混凝土耐久性下降、使用年限缩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西部冻土地区这种特殊地质环境中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混凝土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养护制度下不同入模温度水泥水化特性,不同入模温度、不同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达到等强度天数,以及等强度条件下孔隙结构和抗渗性的影响,进行了-5℃养护条件等强度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规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结论如下:(1)通过恒定-5℃养护和标准养护环境下不同入模温度水泥净浆水化热试验,分析了入模温度、养护温度对水泥水化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温养护环境对5℃、10℃、15℃、20℃四种入模温度水泥净浆不同龄期下的放热量产生了显着的抑制作用,不同龄期时水化放热量和水化程度明显低于标准养护环境,入模温度越低水泥净浆早期的水化放热量和水化程度越低,负温环境延长了水泥水化龄期,使得水化反应产生了“滞后现象”。(2)标准养护和恒定-5℃养护下入模温度和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趋势一致,负温养护明显低于标准养护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引气混凝土在同一龄期下的抗压强度随着引气剂掺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同一龄期下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入模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3)通过分析标准养护和-5℃养护下引气剂掺量和入模温度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随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通量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引气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存在一个合理掺量,超出合理的掺量范围内,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将出现负增长,在掺加0.00%、0.05%、0.10%、0.15%、0.20%五组引气剂时,掺0.05%引气剂的混凝土电通量最小,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优;入模温度越高混凝土电通量越小,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高。(4)通过分析不同入模温度下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基准组(引气剂掺量为0.00%),引气剂掺量为0.05%时,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使得大孔径减少,小孔径增多;不合理的引气剂会使得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劣化,掺量越多劣化越严重,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随着引气剂掺量增加均在逐渐增大;入模温度越高混凝土孔隙结构小孔分布增多,大孔分布减少,孔隙率和平均孔径逐渐减小。(5)恒定-5℃养护下20℃、15℃、10℃、5℃四组入模温度的引气混凝土分别在42d、49d、56d、63d达到等强度,随着入模温度的降低,达到等强度的龄期出现明显“滞后现象”。(6)负温养护环境中的混凝土在等强度条件下,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没有达到标养28d的龄期下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这表明宏观强度上的等强度并不能代表微观孔隙结构的“等孔结构”和“等抗氯离子渗透”耐久性能。

赵世颖[9](2020)在《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砂石原材料日趋紧缺,再生混凝土已成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本文以再生微粉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对再生微粉进行活性激发处理,以粉煤灰、矿渣对比研究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通过加入矿物掺合料、引气剂方法改善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水胶比的增加而增加。水胶比为0.35、再生微粉掺量为10%时,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60.7MPa,接近天然混凝土抗压强度65.9MPa。(2)水胶比为0.35时,粉煤灰混凝土的各龄期抗压强度与再生微粉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相近;在相同水胶比下,矿渣混凝土的各龄期抗压强度均较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压低,相差约10MPa左右。(3)单掺再生微粉时,再生微粉掺量为30%、水胶比为0.35时,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最高达175次。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单掺粉煤灰、矿渣时,其混凝土抗冻性较差,达75次左右。(4)复掺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提高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水胶比为0.35,总矿物掺合料掺量为30%、再生微粉掺量为21%时,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最高达200次,但抗冻性能仍较加入引气剂时差。单掺再生微粉并加入0.01%引气剂时,再生微粉掺量为30%时,抗冻性能达250次。再生微粉掺量为30%时的混凝土抗冻性能高于再生微粉掺量为40%的混凝土抗冻性能。(5)复掺矿物掺合料基础上加入引气剂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较低。28d抗压强度接近40MPa。当引气剂量为0.03%时,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较慢,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好,可达300次。

许鸽龙[10](2020)在《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普通混凝土过度强调工作性,虽然高流动性混凝土方便了施工,节约了劳动成本,但导致了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混凝土水化热增大,体积稳定性变差,而且骨料沉降离析的风险加大,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及服役性能。骨料是普通混凝土中具有最为优越力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的组分,然而由于新拌混凝土必须首先满足工作性指标,其在混凝土中远远达不到相互嵌锁的水平。抛填骨料工艺克服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与骨料体积分数之间的矛盾,并且能制备出一种具备良好性能的骨料嵌锁型混凝土。本文以抛填骨料工艺所制备粗骨料嵌锁型混凝土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探明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作用机理,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研究了砂浆和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骨料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因素对抛填骨料混凝土的影响,将图像分析方法与已有数学模型相结合,提出更为精确的混凝土细观结构定量模型,并分析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细观结构间的定量关系。粗骨料相比细骨料具有更为显着的嵌锁作用;粗骨料体积分数增加对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表现出提升作用,而较高粗骨料体积分数不利于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抛填骨料工艺有效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劈裂抗拉强度,而且对抛填骨料进行合适的表面处理可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改进了混凝土细观结构与粗骨料体积分数间的定量关系,并量化了粗骨料的嵌锁作用。(2)开展了不同粗骨料体积分数混凝土渗透性、干燥收缩及抗冻性的试验研究,阐明了粗骨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作用机理。粗骨料的稀释作用是改善混凝土抗渗性和体积稳定性的直接因素;粗骨料体积分数增加增强了界面过渡区的逾渗作用,而且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表现得更为显着;粗骨料的约束作用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呈增强趋势;混凝土抗冻性随粗骨料体积分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延长养护龄期和加入引气剂使骨料嵌锁型混凝土抗冻性得到明显改善,并提出了粗骨料对混凝土抗冻性的作用机理模型。(3)为验证骨料嵌锁混凝土理论的适用性,开展了抛填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抛填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渗性及体积稳定性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其抗冻性也与普通混凝土相当;抛填骨料工艺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均质性,而且对粗骨料-浆体界面粘结具有增强作用。(4)为阐明骨料嵌锁型混凝土强度提升机理,开展了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有限元力学模拟研究。提出了混凝土对单轴拉压应力响应的正负骨料效应以及混凝土均质性随骨料体积分数增加的演变模型;验证了抛填骨料工艺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作用,但该提升作用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粗骨料-浆体界面粘结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本文对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性能提升机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模袋混凝土技术
        1.2.2 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
        1.2.3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
        1.2.4 混凝土颗粒堆积模型
    1.3 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特点
        1.3.1 基本要求
        1.3.2 技术途径
    1.4 存在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矿渣粉
        2.1.4 细骨料
        2.1.5 粗骨料
        2.1.6 减水剂
        2.1.7 引气剂
        2.1.8 消泡剂
        2.1.9 增稠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工作性测试
        2.2.2 力学性能测试
        2.2.3 抗冻性测试
        2.2.4 孔结构参数测试
    2.3 模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第三章 含气量-消泡剂-增稠剂复掺抗冻效应研究
    3.1 外加剂品种优选
        3.1.1 减水剂和引气剂
        3.1.2 消泡剂和增稠剂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扩展度
        3.3.2 扩展度损失率
        3.3.3 含气量损失率
        3.3.4 抗压强度
        3.3.5 气泡间距系数
        3.3.6 质量损失率
        3.3.7 相对动弹性模量
        3.3.8 抗冻性影响机理
    3.4 小结
第四章 配比参数对模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试验因子分析
        4.1.1 单位用水量
        4.1.2 水胶比
        4.1.3 矿物掺和料
        4.1.4 激发剂
    4.2 试验设计
        4.2.1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原理
        4.2.2 试验因素水平与编码
        4.2.3 试验条件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扩展度
        4.3.2 扩展度损失率
        4.3.3 含气量损失率
        4.3.4 抗压强度
        4.3.5 气泡间距系数
        4.3.6 250 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
        4.3.7 300 次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
        4.3.8 250 次冻融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4.3.9 300 次冻融循环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
        4.3.10 气泡间距系数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关系
    4.4 配比参数合理区间的获取
        4.4.1 频数优化法原理
        4.4.2 配比参数合理区间
    4.5 配合比优化
        4.5.1 响应面优化原理
        4.5.2 配合比优化
    4.6 小结
第五章 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模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湿堆积模型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工作性和力学性能
        5.3.2 抗冻性
        5.3.3 湿堆积密实度和扩展度、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低气压下气泡全生命期特征及引气混凝土性能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压下引气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1.2.2 低气压下混凝土引气剂的使用效果及其降低原因探索
        1.2.3 引气混凝土性能优化及引气剂合成技术的发展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
        1.3.1 低气压下混凝土与引气剂研究的不足
        1.3.2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试验用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骨料
        2.1.3 外加剂
        2.1.4 水
    2.2 引气剂溶液和水泥净浆试验
        2.2.1 表面张力测试方法
        2.2.2 气泡结构试验方法
        2.2.3 水泥净浆流动性测试方法
        2.2.4 水泥净浆成型和硬化水泥净浆孔结构测试方法
    2.3 混凝土性能试验
        2.3.1 混凝土试验配合比
        2.3.2 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
        2.3.3 硬化混凝土孔结构测试方法
    2.4 低气压专用混凝土引气剂合成与测试方法
        2.4.1 合成原材料
        2.4.2 合成试验设备
        2.4.3 合成引气剂结构测试方法
第3章 低气压下引气剂使用效果的研究
    3.1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3.1.1 常压下引气剂溶液泡沫体积的变化规律
        3.1.2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泡沫体积的影响
        3.1.3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气泡结构的影响
    3.2 低气压对水泥净浆体系引气效果的影响
        3.2.1 不同气压下新拌水泥净浆的流动性
        3.2.2 不同气压下新拌水泥净浆中的气泡
        3.2.3 硬化水泥浆体的气孔结构
    3.3 低气压对引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1 低气压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2 低气压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3 低气压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3.4 低气压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气压下引气剂气泡全生命期特征的研究
    4.1 低气压下气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4.1.1 引气剂溶液泡沫体积的变化过程
        4.1.2 低气压气泡全生命期特征模型
    4.2 低气压下气泡特征变化原因分析
        4.2.1 气泡产生阶段泡沫体积降低的原因
        4.2.2 气液混合-分离阶段气泡加速逸出的原因
        4.2.3 气泡衰亡阶段气泡加速生长的原因
    4.3 低气压下混凝土含气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4.4 小结
第5章 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的研发
    5.1 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合成思路
        5.1.1 引气剂稳泡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1.2 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分子结构设计
    5.2 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合成
        5.2.1 合成技术路线和工艺
        5.2.2 合成条件优化
        5.2.3 合成产物结构表征
    5.3 马来松香基双子引气剂的性能及应用
        5.3.1 合成引气剂的性能
        5.3.2 合成引气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效果
    5.4 小结
第6章 低气压下混凝土性能优化技术途径
    6.1 低气压下混凝土性能优化技术的研究
        6.1.1 马来松香双子引气剂对气泡稳定转换系数的影响
        6.1.2 混凝土粘度对气体保留矫正系数的影响
    6.2 混凝土性能优化技术在高原混凝土中的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3.1 沙漠砂
        1.3.2 引气混凝土
    1.4 研究综述评价
    1.5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引气剂选取
    2.1 试验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2.1.1 水泥
        2.1.2 细骨料
        2.1.3 粗骨料
        2.1.4 混凝土配合比
    2.2 引气混凝土性能测量
        2.2.1 混凝土坍落度及含气量仪器
        2.2.2 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凝土坍落度和含气量
        2.2.3 α-烯基磺酸钠混凝土坍落度和含气量
        2.2.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凝土含气量和坍落度
        2.2.5 木质素磺酸钠混凝土含气量和坍落度
        2.2.6 松香热聚物混凝土含气量和坍落度
    2.3 混凝土引气剂评价及选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案
        3.1.1 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掺量选取
        3.1.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3.1.3 混凝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
        3.1.4 混凝土棱柱体抗折强度
        3.1.5 试块制作
    3.2 掺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及分析
        3.2.1 掺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
        3.2.2 混凝土强度分析
        3.2.3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2.4 混凝土立方体破坏形态
    3.3 掺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凝土棱柱体抗折强度分析
        3.3.1 强度直观法分析
        3.3.2 强度方差法分析
    3.4 掺α-烯基磺酸钠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及分析
        3.4.1 掺α-烯基磺酸钠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
        3.4.2 混凝土强度分析
        3.4.3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4.4 混凝土立方体破坏形态
    3.5 掺α-烯基磺酸钠混凝土棱柱体抗折强度分析
        3.5.1 强度数据直观分析
        3.5.2 强度数据方差分析
    3.6 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及分析
        3.6.1 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数据
        3.6.2 混凝土强度分析
        3.6.3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6.4 混凝土立方体破坏形态
    3.7 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混凝土棱柱体抗折强度分析
        3.7.1 强度直观法分析
        3.7.2 数据方差法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
    4.1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
    4.2 电通量值直观法分析
    4.3 电通量值方差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低气压环境对混凝土引气效果及孔结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引气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 高原低气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3.1 低气压对引气效果的影响
        1.3.2 低气压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2.1.1 原材料
        2.1.2 配合比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气压下水泥净浆及砂浆的制备
        2.2.2 引气剂溶液泡沫性能测试方法
        2.2.3 水泥净浆性能试验
        2.2.4 水泥砂浆性能测试方法
第3章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泡沫性能的影响
    3.1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起泡能力的影响
    3.2 低气压对引气剂溶液稳泡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净浆孔结构影响
    4.1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净浆的孔隙率的影响
        4.1.1 比孔容积
        4.1.2 总孔隙率
    4.2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净浆中的孔径分布的影响
        4.2.1 微分进汞曲线
        4.2.2 等温(氮)吸脱附差值曲线
        4.2.3 氮吸附法测试的孔径分布
    4.3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净浆水化程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5.1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砂浆含气量的影响
    5.2 低气压对引气水泥砂浆气孔结构的影响
        5.2.1 低气压对水泥砂浆气孔弦长分布的影响
        5.2.2 低气压对水泥砂浆气孔尺寸参数的影响
        5.2.3 低气压对水泥砂浆气泡间距系数的影响
    5.3 低气压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引气再生混凝土路用抗冻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现状
        1.2.2 引气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现状
        1.2.3 再生混凝土路用抗冻耐久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概况
    2.1 原材料主要指标试验
        2.1.1 水
        2.1.2 水泥
        2.1.3 粗骨料
        2.1.4 细骨料
        2.1.5 引气剂
    2.2 配合比设计
        2.2.1 混凝土配制强度确定
        2.2.2 确定水灰比
        2.2.3 确定砂率
        2.2.4 确定用水量
        2.2.5 确定水泥用量
        2.2.6 确定引气剂用量
        2.2.7 确定粗、细骨料用量(体积法)
3 引气再生混凝土路用基本性能试验
    3.1 坍落度
    3.2 含气量测试
    3.3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3.3.1 引气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3.2 引气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3.4 引气再生混凝土抗渗试验
    3.5 引气再生混凝土耐磨试验
    3.6 本章小结
4 引气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法
        4.1.1 冻融试验设计
        4.1.2 试验判定标准
    4.2 试验结果
        4.2.1 外表观察
        4.2.2 质量损失率
        4.2.3 相对动弹性模量
        4.2.4 单位剥落量
        4.2.5 抗折强度试验
        4.2.6 核磁共振试验
    4.3 本章小结
5.基于路用性能的引气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及寿命预测
    5.1 引气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
        5.1.1 动弹性模量损伤衰减模型
        5.1.2 抗折强度损伤衰减模型
    5.2 引气再生混凝土寿命及抗折强度损失率预测
        5.2.1 引气再生混凝土寿命预测
        5.2.2 引气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损失率预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6)严寒地区桥墩C50混凝土优化配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
        1.2.1 关于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现状
        1.2.2 关于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现状
        1.2.3 关于混凝土收缩性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方案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骨料
        2.1.3 外加剂
        2.1.4 拌合水
    2.2 配合比设计
    2.3 配合比确定
    2.4 试验方案
    2.5 试验方法
3 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3.1 C50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结果
    3.2 掺合料对C50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3.2.1 粉煤灰与矿粉复合比例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3.2.2 掺合料复合种类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
        3.2.3 硅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3.2.4 掺合料复合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3.3 含气量对C50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
    4.1 C50混凝土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
    4.2 掺合料对C50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2.1 粉煤灰与矿粉复合比例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2.2 掺合料复合种类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2.3 硅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2.4 掺合料复合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3 含气量对C50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研究
    5.1 C50混凝土收缩试验结果
    5.2 硅灰掺量对C50混凝土收缩性的影响
    5.3 掺合料复合掺量对C50混凝土收缩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高性能混凝土经济分析
    6.1 优选混凝土经济分析
    6.2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7)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1.2.2 湿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1.2.3 气压对混凝土的影响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原材料与配合比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宏观性能试验
        2.3.2 细观孔结构试验
        2.3.3 界面过渡区细微观结构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气候对混凝土宏观耐久性能的影响
    3.1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2.1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3.2.2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原气候对混凝土细观气孔结构的影响
    4.1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气孔结构的影响
        4.1.1 高原环境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1.2 高原环境对硬化混凝土气孔特征参数的影响
        4.1.3 高原环境对硬化混凝土孔径分布的影响
    4.2 气孔结构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分析
        4.2.1 气孔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2 气孔结构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研究
        4.2.3 气孔结构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原环境下混凝土ITZ细微观结构损伤分析
    5.1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SEM试验与显微硬度变化
        5.1.1 高原气候环境对界面过渡区结构的影响
        5.1.2 高原气候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变化
    5.2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AFM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原子力显微镜的试验方法
        5.2.2 高原气候环境对界面过渡区形貌的影响
        5.2.3 高原气候环境下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粗糙度变化
    5.3 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对混凝土宏观性能影响分析
        5.3.1 界面过渡区细微观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5.3.2 界面过渡区细微观结构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基于等强度持续负温(-5℃)下C30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负温混凝土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3.3 等强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图
2 试验原材料及方案设计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入模温度控制
        2.2.2 水泥净浆水化热
        2.2.3 混凝土试验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配合比设计
        2.3.2 试验方案
        2.3.3 等强度评判制度
3 不同养护条件下水泥水化热计算及水化特性分析
    3.1 试验试样制备、试剂配置及准备
    3.2 各龄期下水化热量及水化程度计算
    3.3 不同入模温度下养护条件对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3.4 不同养护条件下入模温度对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负温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研究
    4.1 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研究
        4.1.1 不同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
        4.1.2 不同入模温度对引气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 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渗性发展规律的研究
        4.2.1 不同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入模温度对引气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4.3 基于压汞仪对混凝土孔隙结构发展规律的研究
        4.3.1 引气剂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4.3.2 养护温度对引气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负温养护下等强度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研究
    5.1 养护条件对不同入模温度下等强度混凝土分析
        5.1.1 5℃入模温度下引气混凝土等强度分析
        5.1.2 10℃入模温度下引气混凝土等强度分析
        5.1.3 15℃入模温度下引气混凝土等强度分析
        5.1.4 20℃入模温度下引气混凝土等强度分析
    5.2 养护条件对不同入模温度下等强度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5.2.1 5℃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抗渗性规律
        5.2.2 10℃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抗渗性规律
        5.2.3 15℃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抗渗性规律
        5.2.4 20℃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抗渗性规律
    5.3 等强度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
        5.3.1 5℃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
        5.3.2 10℃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
        5.3.3 15℃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
        5.3.4 20℃入模温度下等强度引气混凝土孔隙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概况
    2.1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设备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及方案
        2.2.1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2 冻融试验方法
        2.2.3 微观试验方法
        2.2.4 压汞法
        2.2.5 硬化混凝土气泡参数试验(直线导线法)
第3章 再生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抗压强度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 再生微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2.1 配合比设计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复掺再生微粉与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3.1 配合比设计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引气剂对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4.1 配合比设计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循环下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
    4.3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外观形态
    4.4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质量变化规律
    4.5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4.6 微观分析
    4.7 压汞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措施
    5.1 引言
    5.2 复掺矿物掺合料对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5.2.1 再生微粉混凝土表观形态
        5.2.2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及质量损失
    5.3 引气剂对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5.3.1 再生微粉混凝土表观形态
        5.3.2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及质量损失
    5.4 再生微粉混凝土微观分析
    5.5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压汞分析
    5.6 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气孔特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10)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骨料体积分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2.1 新拌混凝土
        1.2.2 硬化混凝土
    1.3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
        1.3.1 碾压混凝土
        1.3.2 预置骨料混凝土
        1.3.3 堆石混凝土
        1.3.4 分次投料工艺骨料嵌锁型混凝土
    1.4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1.4.1 研究目标
        1.4.2 创新点
    1.5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细骨料
        2.1.3 粗骨料
    2.2 配合比设计
        2.2.1 砂浆配合比设计
        2.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3 抛填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力学性能
        2.3.2 耐久性
        2.3.3 孔结构分析
        2.3.4 界面处显微硬度
        2.3.5 图像处理
        2.3.6 有限元模拟分析
3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学模型
        3.2.1 弹性模量两相模型
        3.2.2 抗压强度与组成的关系
    3.3 细骨料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抗压强度
        3.4.2 抗折强度
        3.4.3 轴心抗压强度
        3.4.4 静压弹性模量
        3.4.5 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3.5 不同因素对抛填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5.1 抛填骨料类型及基准混凝土配合比
        3.5.2 骨料表面状态
        3.5.3 引气剂
        3.5.4 养护龄期
    3.6 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细观结构的关系
        3.6.1 混凝土细观模型
        3.6.2 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形及分布特征定量分析
        3.6.3 不同骨料间距计算模型的比较
        3.6.4 骨料嵌锁作用
    3.7 本章小结
4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的耐久性
    4.1 引言
    4.2 混凝土耐久性相关机理
        4.2.1 侵蚀介质传输机理
        4.2.2 干燥收缩形成机理
        4.2.3 冻融破坏机理
    4.3 抗渗性
        4.3.1 吸水率
        4.3.2 电通量
    4.4 干燥收缩
    4.5 抗冻性
        4.5.1 表观质量变化
        4.5.2 剥落物质量
        4.5.3 表观吸水率
        4.5.4 相对动弹模量
        4.5.5 浆体剥落形式
        4.5.6 单位砂浆面积剥落物质量与吸水量
        4.5.7 冻融作用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4.6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的抗冻性
        4.6.1 动弹性模量
        4.6.2 裹浆法对骨料嵌锁型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4.6.3 长龄期抛填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
    4.7 引气剂对抛填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7.1 抗渗性
        4.7.2 干燥收缩
        4.7.3 抗冻性
    4.8 微细观结构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系
        4.8.1 孔结构
        4.8.2 干燥收缩和抗冻性的机理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骨料嵌锁型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
    5.1 引言
    5.2 再生混凝土设计及制备方法
        5.2.1 二次拌合工艺(TSMA)
        5.2.2 等量砂浆法(EMV)
        5.2.3 紧密堆积设计(PPM)
        5.2.4 抛填骨料工艺在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
    5.3 骨料嵌锁型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5.3.1 抗压强度
        5.3.2 弹性模量
    5.4 骨料嵌锁型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5.4.1 干燥收缩
        5.4.2 渗透性
        5.4.3 抗冻性
    5.5 骨料嵌锁型再生混凝土的微细观结构
        5.5.1 混凝土均质性
        5.5.2 粗骨料-浆体界面特性
    5.6 本章小结
6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机理
    6.1 引言
    6.2 单轴荷载下骨料对混凝土应力响应的影响
        6.2.1 骨料体积分数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普遍关系
        6.2.2 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6.3 粗骨料嵌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6.3.1 抛填骨料工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6.3.2 界面过渡区对抛填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骨料嵌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试验研究
        7.1.2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骨料嵌锁型混凝土力学性能形成机理分析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四、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掺消泡剂-增稠剂模袋混凝土抗冻性及配比优化研究[D]. 于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低气压下气泡全生命期特征及引气混凝土性能提升[D]. 李扬.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3]引气掺沙漠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 徐俊辉. 新疆大学, 2020(07)
  • [4]低气压环境对混凝土引气效果及孔结构影响的研究[D]. 刘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引气再生混凝土路用抗冻耐久性研究[D]. 高晓悦.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2)
  • [6]严寒地区桥墩C50混凝土优化配制[D]. 王晨.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7]高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王铜. 长安大学, 2020(06)
  • [8]基于等强度持续负温(-5℃)下C30混凝土性能劣化演变规律研究[D]. 郭海贞.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再生微粉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D]. 赵世颖. 青海大学, 2020(02)
  • [10]骨料嵌锁型混凝土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 许鸽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