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一、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高爽[1](2021)在《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的大量建设、水资源的低效利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河流来水量逐年递减,加上生活和生产用水对生态用水的大量挤占,河道留存水量急剧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由此引发大量环境问题,为了防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提出生态基流的概念。我国对生态基流的研究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针对具体河段的生态基流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概念不唯一,内涵不完善、计算方法难选择、难以确定计算结果是否满足实际需求等方面,目前仍未形成具有普适性的计算方法[1]。本文针对当前生态基流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服务模式,在分析现有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各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动态主题化评价,主题选择与目标河段主要生态服务对象相对应,对评价不达标基流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符合目标河段实际情况的生态基流推荐值。基于综合集成平台构建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系统,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方法和评价方法,也可以增加或删减评价指标,使生态基流计算具有更强的便捷性和灵活性。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本文收集常用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包括水文学方法、水力学方法、栖息地法、整体法和其他方法,对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且按照方法不同适用条件对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方法数据需求与求解过程重新划分方法类型,形成方法选择概化图,并且将可以编程实现的方法组件化,无法编程实现的方法形成知识图,便于计算生态基流时对方法的选择和调用;(2)本文根据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多,计算结果差异大的问题,提出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服务模式。基于生态基流服务对象的不同,将评价划分为四个主题——连通性主题、水环境主题、水生态主题和水沙平衡主题,每个主题都有对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于定量化的评价对象,连通性主题采用物元可拓法评价,水环境主题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法评价,水生态主题采用生境模拟法评价,水沙平衡主题采用含沙量法评价。依椐目标河段生态基流服务对象选择评价主题,对于评价后不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基流进行修正,形成推荐生态基流。本文将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服务模式应用于渭河中下游,得到一组考虑水环境和输沙需水的生态基流推荐值,结果符合实际需水要求;(3)本文基于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构建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系统。以主题驱动评价模式,以组件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计算和评价的业务应用,以综合集成平台实现适应性决策要求。系统主要分为生态基流计算和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两大模块,生态基流计算模块主要包括历史径流资料查询、计算方法查询、计算方法选择、生态基流计算和结果分析,最终形成生态基流结果集。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模块基于生态基流结果集,结合河段主要生态服务对象,匹配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方法,对生态基流结果集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评价结果的值进行修正,形成一组生态基流推荐值。

成波[2](2021)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河道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及保障补偿机制研究 ——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河流断流及萎缩等不可逆转的水环境恶化问题,亟需重点研究河道生态基流保障及补偿机制,以促进该区域河流水生态健康的恢复。基流保障是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的关键,但目前为止对基于生态效益和可接受经济损失的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基流保障补偿量、基流保障补偿机制及补偿资金分担量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研究主要针对缺水地区典型河流水资源特点提出了 4种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建立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补偿量计算模型;建立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模型;构建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机制。本文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对上述研究方法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所示:(1)本文分别采用经验公式法、水力学及一维水质模型计算了维持河流水沙平衡、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质净化3个生态保护目标的适宜生态流速;结合3个适宜生态流速确定1个可以同时满足3个生态保护目标的耦合生态流速;基于3个河流生态保护目标耦合生态流速提出了河道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并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非汛期的耦合生态流速范围为[0.39,0.46 m/s]和汛期耦合生态流速底限值为0.80 m/s;2)非汛期河道生态基流为[5.66,7.42 m3/s],汛期河道生态基流底限值为21.69 m3/s;3)2000~2015年生态基流平均保障率为28.95%,不能达到政府部门要求的90%保障率。(2)将河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为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分别采用C-D生产函数法和当量因子法分别计算了河流生态和经济服务功能价值,并将两个价值加和,当其总价值达到最大值时,生态服务功能需水量即为河道生态基流:计算基流保障的农业经济损失,将其划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经济损失,并在基流保障经济损失计算过程中各变量变化区间划分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河道生态基流临界值的可接受经济损失概率,结合水资源决策者可接受农业损失概率建立了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将河流水资源划分为生态基流和经济用水,分别计算了经济用水效益和生态用水价值,以前者作为后者的机会成本,结合生态基流边际效益最大化目标建立了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宝鸡段枯水年为例,结果表明:基于河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最大化、水资源决策者可接受损失概率及生态基流边际效益最大化目标的河道生态基流分别为该段河流流量的35.02%、21.59%及33.83%。(3)基于河道生态基流定义、内涵、计算方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河流考核指标定量化构建了适宜河道生态基流确定方法;并在分析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量计算模型,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研究成果表明:1)非汛期适宜河道生态基流底限为5.66 m3/s;2)基于投入成本的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量为2.69亿元;3)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增量的补偿量为0.95亿元;4)上述两个补偿量差异较大原因是人们对基流价值的认可度较低和外部性效应,本文以价值增量的补偿量为主,符合现阶段生活水平。(4)利用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过程中不同个人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辨明了其保障的补偿主、客体;结合5种补偿途径的优缺点明确了补偿途径的最佳补偿方案;在补偿主体分享基流价值和其总价值比例的基础上建立了保障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模型;结合补偿主、客体、最佳补偿方案、补偿量及补偿资金分担量构建了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机制,以渭河干流宝鸡段2010年非汛期为例,研究成果表明:1)补偿主体分别为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及渭南市政府,补偿客体为受损农户和灌区管理局;2)现金、智力和项目补偿的3者组合是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最佳补偿方案;3)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系数分别为70.81%、22.84%和6.35%(陕西省(包含西安市和渭南市)、宝鸡市和咸阳市);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分别为0.67、0.22及0.06亿元。

万中宇[3](2021)在《京津冀层次化生态需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既是维持生命和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用水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掠夺性开采水资源的状况时有发生,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研究区域生态需水的层次化需求,对保障区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京津冀生态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需水在不同年际间以及不同水平年的变化特性,提出了生态需水层次化概念,将生态需水分为最小需水、适宜需水和理想需水,阐述了不同层次生态需水的内涵。在具体计算对象上,分别从河道、水库、湖泊湿地三个方面对京津冀生态需水进行集成性计算,充分反映不同类别水生态系统的需水情况,有效表征了京津冀生态需水的总量。基于Google卫星影像和91卫图专属图层,在京津冀全范围内,测量了 40条主要干流及一级支流河道的河长、河宽数据,提取了 62个水库湖泊湿地现状下的水面面积,并分析了不同需水对象间的水量交换关系。绘制了京津冀区域主要水系河网图,有效解决了京津冀生态需水计算所需大量基础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在具体计算时,采用河道生态需水计算功能法对河道生态需水进行分层次计算。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内河道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4.18亿m3、45.20亿m3、58.27亿m3。采用湿地生态需水计算功能法对京津冀全区域内水库、湖泊湿地生态需水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出京津冀区域内水库生态需水总量为3.97亿m3,主要湖泊湿地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总量分别为5.00亿m3、7.03亿m3、11.09 亿 m3。基于不同需水层次下的河道生态需水量、湿地生态需水量、河道湿地重复生态需水量,计算得到京津冀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总量分别为42.81亿m3、54.37亿m3、70.01亿m3。引入生态需水率指标,京津冀最小生态需水率为39%;适宜生态需水率为49%;理想生态需水率为63%。即在分别满足最小、适宜、理想生态需水的条件下,当地生态需水总量分别约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4成、5成、6成。研究结论可以为北方城市群区域生态需水估算提供参考性阈值。

檀月[4](2021)在《沙颍河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及其闸坝调度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依赖性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组成部分,河流运动在物质交换、能量输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河流生态流量可作为水资源开发管控、优化调配以及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基本依据,保障河流生态流量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维护河流的生态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的飞速进步,河流生态用水面临威胁。目前,我国所拥有的闸坝数量居于世界第一,其在防治洪旱、保障供水、调度生态流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河流生态流量核算并利用闸坝调度进行保障对于维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生态流量和闸坝调度方面的概念、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了河流生态流量概念,对生态流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类,并选取了在我国较为常用的三类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此后,研究选取沙颍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周口断面作为核算断面,根据周口断面的特征和水文数据选取适用于沙颍河周口断面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即年内展布法、Qp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流量历时曲线法,采用以上四种计算方法进行沙颍河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同时将核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Tennant法将核算值与对照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计算方法均适用于沙颍河周口断面的生态流量核算,其核算结果是合理的,该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推荐范围为4.3-8.9m3/s。最后,研究提出了在周口断面前和后设置重要控制闸坝从而实现周口断面生态流量调度的方案,并对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措施以及组织管理措施给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该断面的生态流量保障提供了决策支持。本研究提出了沙颍河周口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推荐范围,并形成了沙颍河周口断面的闸坝调度措施建议,此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流域的生态流量核算提供方法参考,也可为相关部门保障生态流量的闸坝调度方案的制订给予借鉴。

王世强[5](2021)在《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太阳山湿地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稀有、独特的湿地,湿地类型主要是湖泊湿地,发挥着区域生态调节、旅游休闲的功能作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越发严重,致使湿地水资源匮乏、生态水量不足,湿地水环境日趋恶化、功能逐渐退化。本研究基于2019年1-12月对太阳山湿地水样的采集、检测,以及对湿地植被、主要地类进行的调查分析,采用物种重要值法确定出湿地植被重要优势物种,并结合踏勘调查情况对土地覆盖数据进行修正,获得湿地的主要覆盖地类及各地类覆盖面积大小、分布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影响各湖区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判断各湖区水环境污染状态。结合太阳山湖泊湿地的水资源实际情况、水环境分析现状、植被物种及土地覆盖类型、湿地生态功能规划,探讨开展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理论基础。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生态目标,采用生态功能法计算出各湖区的最小、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以期为太阳山湖泊湿地的水质改善及保证生态功能发挥的水量调控提供参考,为干旱区同类型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样方法对湿地植被进行调查统计,采用物种重要值法,确定草本植被中芦苇占有重要地位,为优势物种,湿地内植被类型主要有芦苇群丛、盐角草群丛、细叶眼子菜群丛、碱蓬群丛、香蒲群丛、水葱群丛。(2)根据野外实际踏勘调查情况,对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产品进行修正,得到湿地的主要地类及分布情况。湿地土地类型可分为沼泽地、裸地、公路用地及其他不透明、草地(盐爪爪)、水生植被(芦苇)及湖泊水体6类。东湖区与西湖区湖区面积接近约1.2km2,小南湖区与南湖湖区面积接近约0.18km2,水域面积占湖区面积的绝大部分。(3)根据主成分分析及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西湖区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为TN、CODcr,东湖区为TN、CODMn,小南湖为TN、CODCr,南湖区为TN、BOD5,湖区内有机物及总氮浓度超标现象严重。各湖区综合污染指数差异较大,东湖区、小南湖区综合污染指数大,表明污染程度较严重,西湖区、南湖区综合污染指数较小,污染程度相对较轻。(4)基于太阳山湖泊湿地水质改善、保证满足湿地发挥生态功能的水量,防止萎缩退化的研究目的,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分析探讨了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主要构成部分及计算方法。结合湿地生态功能现状及规划,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划分为生态需水量与环境需水量两部分,其中生态需水量划分为生物及栖息地需水量、植被蒸散发需水量、湖泊蒸发需水量、湖泊渗漏需水量4个指标;环境需水量主要是指湖区主要污染物稀释后达到规划水质目标所需水量。(5)根据设定不同的生态目标,确定了最小、适宜生态环境需水两个等级,采用功能法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两部分计算。采用耦合的计算方法,扣除降雨量,对生态环境需水总量进行了计算。小南湖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259.53万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463.05万m3,东湖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299.14万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465.77万m3,南湖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4.93万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56.90万m3,西湖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221.61万m3,适宜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308.94万m3。

孟达[6](2021)在《平原区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以扬州江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满足平原地区灌溉、调蓄水资源、排水、防洪、航运等需要,人们对其原有的水系进行了人工改造或重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在对河流进行人工改造中,一般侧重于考虑河流引、排、蓄、航等功能,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人工改造中对维持区域内的生态平衡、调控区域内的小气候等生态功能考虑不足,有些河道已经不满足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于人工化河道进行生态改造,生态改造中需要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综合考虑河道内外、水生生物、陆地植物等各种需水要求,界定河道生态功能,确定生态水位,计算生态需水。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生态需水相关理论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方法与平原区高度人工化河道的生态功能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考虑维护河间地块植被正常生长的要求,又要满足河内生态服务需求为要点的计算方法,并把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江都通南高沙区平原河道的生态需水,为平原区高度人工化河道的生态需水计算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平原河网地区高度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内涵以及人工化河道保护目标。结合平原地区的特点,综合分析现有的生态需水的概念,给出本文研究所使用的生态需水的内涵,即河湖健康所需要的、符合水质要求且满足生态需求的生态水位以及生态流量。通过评价分析区域的河道生态现状,发现在自然功能方面,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不足、水污染严重;社会功能方面,河道连通不畅以及景观环境较差等问题。据此明确生态保护的目标为:保证水生生境、补给地下水保证河间地块植被正常生长、保证景观娱乐、航运、维持河道流通性以及河道自净等方面需水。(2)河道补给地下水保证河间地块植被正常生长的河道生态水位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植被根系生长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确定典型植被适宜和极限生态地下水位埋深均值分别为2.5m、3.0m。根据河道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建立地下水位与河道生态水位的联系,利用潜水稳定运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河道生态水位为2.1m。(3)满足水深要求的河道生态水位计算研究。本研究区域河网中的河道相互连通,根据研究区域的河道高程,分析水生生物最低生存水深以及通航景观要求的最低水深,作为研究区域的生态水位依据。计算得到维护水生生境功能、保证通航功能以及景观娱乐功能分别为2m、1.5m、1.5m。依据以上三个保护目标,得到满足水深要求的河道生态水位为2m,综合所有保护目标,计算的结果取外包线确定河道的生态水位为2.1m。(4)平原区人工化骨干河道白塔河生态流量的计算研究。首先计算河道自净所需的生态流量,根据白塔河实际情况,利用MIKE11对平原区人工化河道进行模拟,得到现状年(2020年)、丰水年(2003年)、平水年(2007年)以及枯水年(2001年)的自净生态流量分别为0.6m3/s、0m3/s、1.5m3/s和2.8m3/s,为保证白塔河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应以枯水年水量和水质为基准,即达到骨干河流白塔河Ⅱ类水质目标的河道生态流量为2.8m3/s。另一方面考虑维持平原人工化河网的连通性、生物生境、景观娱乐等功能计算生态流量,需要根据河道的控制断面参数、生态水位及流速确定。其中作为关键因子的满足鱼类繁育的生态流速取0.1m/s,根据公式计算可得白塔河鱼类繁育期生态流量为10.3m3/s,能基本维持鱼类正常繁育需求所需的水量要求。

张燚浦[7](2021)在《基于生态需水的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提出鉴于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制约经济发展方面越来越突出,考虑生态需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以地区民生保障、经济稳健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研究目标,通过构建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设定的不同情景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以实现天津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首先,详细介绍了天津市基本概况、水资源情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天津市的生态需水量,生态需水主要包括河湖补水、绿化用水和环境卫生用水,其中河湖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绿化需水量和环境卫生用水量采用定额法计算。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得出未来不同水平年天津市生态需水量,其中到2025年生态需水量约为8.6亿立方米,到2035年生态需水量约为11.8亿立方米。然后,根据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用水结构以及人口、社会经济情况,将该模型内部结构划分为4个子系统,分别是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接着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最后使用Vensim软件构建了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图中各要素进行参数估计并对赋值后的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以生态需水满足率为主要调控变量设定了五种情景方案,分别是现状趋势情景,生态需水满足率为85%,生态需水满足率为90%,生态需水满足率为95%,生态需水满足率为100%,然后分别对不同情景进行模拟仿真,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2018-2035年天津市社会经济和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情景3即生态需水满足率为90%的情景为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优情景方案,该情景下天津市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水资源可以保证供需基本平衡,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都能得到保障。根据研究结果,为保障天津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出了推行节水措施和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熊泗军[8](2020)在《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调控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山区水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一些山区河流原始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一些山区梯级小型引水式水电站的建设,导致大坝和电站厂房之间的河段出现脱(减)水现象,从而产生河流断流、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落实国家保护河流生态政策,恢复已遭到破坏的河流生态迫在眉睫,其中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合理设计配置河流的生态基流。因此,以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为例,开展生态基流调控保障研究,对保护五道沟河河流生态、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关于生态基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及特性,并主要从优缺点和适用性两方面对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以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为例,结合已有的长系列实测水文资料,分别使用最小月平均流量法、流量历时曲线法、Tennant法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定量计算了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的生态基流,得到的结果分别为0.337m3/s、0.41m3/s、1.03m3/s。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最后确定五道沟河的生态基流为1.03m3/s。(3)采用实测年平均流量法、多年平均法以及典型年法对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的生态基流量进行盈缺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际的年平均流量能全部满足五道沟河的河道生态基流量要求,其他年内的流量分析都表明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尤其非汛期(1月、2月、12月)缺水相对于汛期较严重。通过对元宝电站、蒸发渗漏、水质净化等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发现元宝电站的开发建设对生态基流影响显着。(4)选择发电效益最大化为调度目标,以生态基流量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并选取典型年对调控模型进行求解。比较研究了电站调控、生态堰坝调控、电站调控和生态堰坝共同调控三种不同的生态基流调控保障措施,提出了保障生态基流量、经济效益合理、水资源科学调配的相应措施。

刘璐[9](2020)在《基于岸边带植物生境保护的汾河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河道生态流量的大小在维系河道内不断流的同时,应能维持河道外一定功能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本研究以汾河干流为例,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得出的植物对水流因子的响应情况,对兰村、义棠、柴庄三个断面沿程岸边带植物生长进行动态预测,最后计算出满足河道不同断面考虑岸边带植物生长需求的生态流量,为恢复岸边带植被生长提供一定帮助,主要研究内容、结果如下:1选取汾河干流岸边带常见的三种植物香蒲、水蓼、萎蒿,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分析岸边带植物对水流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含水率为25%时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土壤质量含水率为15%时是可以维系植物生长的最低土壤水分,半淹是植物生长能承受的最大淹没程度,植物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抗逆性。2对汾河干流主要断面进行水文分析,采用圣维南方程建立—维水流预测模型,预测了河道径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与实测结果比较,模型预测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汾河干流各断面区段的流量,为植物生长动态预测提供参照。将实验所得植物生长最小、最适宜、最大淹没深度对比河道实测平均断面水深,对植物动态生长进行预测,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岸边带植物的生长情况。3基于常见方法和考虑岸边带植物生长法,计算了不同的河道断面兰村、义棠、柴庄的生态需水量。常见方法计算分别采用中位数法、7Q10法、年内展布法和多年月平均流量法四种方法,选取Tennant法评价较好的多年月平均流量作为各断面的生态流量。考虑岸边带植物生长法将多年月平均流量作为河道基流,以面积定额法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出选定断面河段沿程岸边带植物生长需水量,采用Thornthwaite公式计算出选定断面河段沿程岸边带潜在蒸发量,最后综合考虑各子生态需水量,计算得出所求生态流量。4对比两种计算结果,考虑岸边带植物生长法计算的生态流量更能够满足植物关键生长期生长需水量,综合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生态流量。结果为:兰村断面每个月生态流量(108m3)依次为:0.14、0.16、0.28、1.28、1.41、1.56、2.17、2.67、0.60、0.47、0.24、0.16;义棠断面每个月生态流量(108m3)依次为:0.42、0.43、1.19、2.91、4.77、6.07、6.78、6.93、2.23、1.41、0.53、0.38;柴庄断面每个月生态流量(108m3)依次为:1.03、0.92、1.63、4.10、4.67、5.13、7.63、9.20、3.66、2.23、1.23、1.01。

王添[10](2020)在《吉林省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生态需水及其保障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途径之一就是保障河湖生态需水,促进河湖自然恢复。吉林省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流域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生态需水长期处于被挤占的状态,无法保证。本论文结合水利部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改变,对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流域生态需水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生态需水保障措施。对水资源环境及生态需水量进行深入研究,为吉林省生态需水保障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东辽河、伊通河和饮马河流域现状年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重较小。河流生态基流不能保障,主要原因是包括区域水资源条件与其经济发展定位的矛盾,本质是资源型缺水导致的。但由于区域农业、工业节水水平不高,城市和农业发展掠夺了河流生态基流,是区域生态需水不能满足从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采用改进Tennant法计算各河段的基本生态需水量,考虑水生生物需水量、河流水体自净需水量等,综合确定上述流域的生态需水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东辽河流域目标生态需水量为30983.9×104m3,基本生态需水量为7788.1×104m3;饮马河流域目标生态需水量为46573.9×104m3,基本生态需水量为9642.3×104m3;伊通河流域目标生态需水量为23394.9×104m3,基本生态需水量为3982.3×104m3。并根据生态流量保障的主要任务和北方河流的特点,提出推荐生态流量保障方案。(3)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流域主要生态需水保障控制性水利工程分别为二龙山水库、石头口门水库和新立城水库,通过对水库供水任务的调整,是可以实现生态基流90%的保证率的。中部引松供水通水后,可以实现推荐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的保障程度达到90%。(4)东辽河流域二龙山水库和王奔断面作为生态基流监控的重点监控断面(其中王奔断面为把口断面、考核断面),杨木水库等5个断面作为兼顾监控断面。石头口门水库和德惠断面作为饮马河流域生态基流监控的重点监控断面(其中德惠断面为把口断面、考核断面),烟筒山水库等3个断面作为兼顾监控断面。确定新立城水库和农安断面作为伊通河流域生态基流监控的重点监控断面(其中农安断面为把口断面、考核断面),伊通站等4个断面作为兼顾监控断面。提出断面监测内容和预警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流域生态需水。

二、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生态基流研究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貌水系
        2.1.2 气象水文
        2.1.3 水环境状况
        2.1.4 水生态状况
    2.2 生态基流理论现状分析
        2.2.1 生态基流的概念来源
        2.2.2 生态基流相关规范
        2.2.3 生态基流的内涵
        2.2.4 生态基流的特性
        2.2.5 生态基流与生态流量的区别
    2.3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现状分析
        2.3.1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优缺点分析
        2.3.2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2.4 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研究现状分析
        2.4.1 已有的研究
        2.4.2 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模型研究
    3.1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选择
    3.2 建模思路
    3.3 模型构建
        3.3.1 主题确定
        3.3.2 评价标准
        3.3.3 评价方法
        3.3.4 评价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评价系统集成
    4.1 系统框架及技术支撑
        4.1.1 系统框架
        4.1.2 技术支撑
    4.2 组件化描述
        4.2.1 组件开发
        4.2.2 组件库构建
    4.3 可视化描述
        4.3.1 知识图绘制
        4.3.2 知识图库设计
    4.4 系统实现
        4.4.1 生态基流计算模块
        4.4.2 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
    5.1 渭河中下游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5.1.1 径流年际变化
        5.1.2 径流年内变化
        5.1.3 径流趋势分析
    5.2 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计算
        5.2.1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选取
        5.2.2 生态基流计算
        5.2.3 生态基流计算结果分析
    5.3 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动态主题化评价
        5.3.1 连通性主题评价
        5.3.2 水环境主题评价
        5.3.3 水沙平衡主题评价
        5.3.4 基流修正
        5.3.5 合理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水资源短缺地区河道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及保障补偿机制研究 ——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河道生态基流定义
        1.2.2.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1.2.3. 河道生态基流价值
        1.2.4.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补偿机制
        1.2.5. 河道生态基流管理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状况
    2.1. 研究区域
    2.2. 基础数据
        2.2.1. 区域水资源量
        2.2.2. 气候状况
        2.2.3. 河流泥沙
        2.2.4. 社会经济
        2.2.5. 行业用水
        2.2.6. 土地利用
        2.2.7. 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2.3. 宝鸡峡塬上灌区概况
    2.4. 研究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基于河流生态保护目标的耦合生态流速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3.1. 河流生态保护目标选择
    3.2.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3.2.1. 维持水沙平衡的生态流速
        3.2.2.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流速
        3.2.3. 满足水质标准的生态流速
        3.2.4.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3.3.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
        3.3.1. 维持水沙平衡的生态流速
        3.3.2.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流速
        3.3.3. 满足水质标准的生态流速
        3.3.4.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流生态流速
        3.3.5.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流生态基流
        3.3.6. 结果合理性分析
        3.3.7. 河流生态基流保障现状评价
    3.4.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价值最大和可接受损失保障目标的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1. 河道生态基流价值计算方法
        4.1.1. 河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
        4.1.2. 河道生态基流价值计算方法
        4.1.3.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价值
    4.2. 不同类型经济用水效益计算方法
        4.2.1. 工业用水效益
        4.2.2. 农业灌溉用水效益
        4.2.3. 其他经济用水效益
        4.2.4. 不同经济用水的总效益
    4.3. 基于河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最大目标的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3.1. 河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4.3.2.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3.3. 渭河干流宝鸡段的河道生态基流
    4.4. 基于水资源决策者可接受经济损失概率目标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4.1. 优先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的农业经济损失评估
        4.4.2. 基于水资源决策者可接受经济损失概率目标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4.3.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
    4.5. 基于生态基流边际效益最大化目标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5.1. 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4.5.2.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流生态基流及其价值的拟合曲线
        4.5.3. 农业灌溉用水效益与农业灌溉用水的拟合曲线
        4.5.4. 渭河干流宝鸡段河道生态基流
    4.6. 四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量计算模型
    5.1. 适宜河道生态基流确定方法
        5.1.1. 适宜河道生态基流确定方法
        5.1.2. 渭河干流宝鸡段适宜河道生态基流
    5.2.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量计算模型
        5.2.1. 计算模型理论基础分析
        5.2.2.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计算模型
    5.3. 渭河干流宝鸡段基流保障的农业补偿量
        5.3.1. 基于成本投入的农业补偿量
        5.3.2. 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价值增量的补偿量
    5.4. 本章小结
6.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6.1.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补偿主、客体界定原则
        6.1.1. 补偿主、客体界定原则
        6.1.2. 渭河干流宝鸡段基流保障的补偿主体分析
        6.1.3. 渭河干流宝鸡段基流保障的补偿客体分析
    6.2.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最佳补偿方案
        6.2.1. 生态补偿途径的划分
        6.2.2. 基于生态补偿途径的补偿量计算模型
        6.2.3.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最佳补偿方案
        6.2.4. 渭河干流宝鸡段多种生态补偿方案
    6.3.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计算方法
        6.3.1. 不同层次资金分担量计算模型建立原则
        6.3.2. 河道生态基流价值
        6.3.3. 河道生态基流保障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系数
        6.3.4. 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计算模型
    6.4. 渭河干流宝鸡段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
        6.4.1. 河流生态基流服务功能影响范围界定
        6.4.2. 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系数
        6.4.3. 补偿主体的资金分担量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京津冀层次化生态需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生态需水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需水的概念
        1.2.2 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
    1.3 研究不足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及其层次化生态需水
    2.1 研究区域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京津冀社会经济概况
        2.1.3 京津冀水资源概况
    2.2 京津冀主要水系划分
        2.2.1 主要水系划分
        2.2.2 季节性河流
    2.3 京津冀水库湖泊湿地分布
    2.4 生态需水内涵与层次的界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生态需水计算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1 河道基础数据测绘
        3.1.2 河道外基础数据测绘
        3.1.3 气象数据处理
    3.2 计算方法
        3.2.1 河道生态需水功能法
        3.2.2 水库湖泊湿地生态需水功能法
    3.3 河道内生态需水计算
        3.3.1 河道各类生态需水计算
        3.3.2 同水系河道水量交换关系
        3.3.3 京津冀河道生态需水总量
    3.4 水库湖泊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3.4.1 水库生态需水计算
        3.4.2 湖泊湿地生态需水计算
    3.5 河道与湖泊湿地水量交换关系
    3.6 京津冀生态需水总量计算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化区域生态需水计算对比研究
    4.1 生态需水结果的合理性讨论
        4.1.1 北运河生态需水
        4.1.2 相关文献计算结果
    4.2 京津冀生态需水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沙颍河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及其闸坝调度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河流生态流量概念与计算方法
    2.1 河流生态流量概念
    2.2 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2.2.1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介绍
        2.2.2 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类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沙颍河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
    3.1 沙颍河流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水资源条件概况
    3.2 周口断面及沙颍河生态流量调度保障目标
    3.3 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
        3.3.1 年内展布法生态流量核算
        3.3.2 Qp法生态流量核算
        3.3.3 最枯月平均流量法生态流量核算
        3.3.4 流量历时曲线法生态流量核算
    3.4 周口断面核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3.4.1 核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3.4.2 核算结果与对照值的对比分析
        3.4.3 周口断面最小生态流量推荐范围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沙颍河周口断面闸坝调度措施研究
    4.1 闸坝调度机理
    4.2 闸坝调度模型
    4.3 闸坝调度措施
    4.4 监测和预警措施
    4.5 组织管理措施
        4.5.1 确定原则
        4.5.2 保障措施
        4.5.3 管理措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概述
    1.3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概述
        1.3.1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
        1.3.2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概述
    1.4 当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太阳山湖泊湿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文水系特征
        2.1.4 土壤情况
    2.2 湿地植被群落调查及物种重要性分析
        2.2.1 样本采集与调查
        2.2.2 湿地植被物种重要性分析
        2.2.3 湿地植物群落类型
    2.3 湿地主要地类覆盖现状分析
        2.3.1 土地覆盖数据及其来源
        2.3.2 研究方法
        2.3.3 湿地的主要地类及面积分布
    2.4 小结
第三章 太阳山湖泊湿地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3.1 水环境质量监测
        3.1.1 采样点布设方案
        3.1.2 水样采集及测定
    3.2 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方法
        3.2.1 主成分分析法
        3.2.2 综合污染指数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2 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研究
    4.1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辨析
    4.2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等级划分
    4.3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确定
    4.4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构成
    4.5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原则
    4.6 小结
第五章 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1 基础研究数据
        5.1.1 气象数据
        5.1.2 湖泊湿地面积数据
    5.2 各类型生态需水量计算
        5.2.1 生物及其栖息地需水量计算方法
        5.2.2 太阳山湖泊湿地生物及其栖息地需水量分析及计算结果
        5.2.3 水面蒸发需水量计算方法
        5.2.4 太阳山湖泊湿地水面蒸发需水量分析及计算结果
        5.2.5 渗漏需水量计算方法
        5.2.6 太阳山湖泊湿地渗漏需水量分析及计算结果
        5.2.7 植被蒸散需水量计算方法
        5.2.8 太阳山湖泊湿地植被蒸散发需水量分析及计算结果
    5.3 水体污染物稀释需水量计算
        5.3.1 污染物稀释需水量计算方法
        5.3.2 太阳山湖泊湿地污染物稀释需水量分析及计算结果
    5.4 生态环境需水总量计算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创新点
    6.4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平原区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以扬州江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需水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及其研究方法
    2.1 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的内涵
    2.2 区域研究概况
        2.2.1 自然条件
        2.2.2 区域主要水系
        2.2.3 水利工程
    2.3 河流生态保护目标
        2.3.1 重点河段生态现状分析
        2.3.2 重点河段生态评价
        2.3.3 河流生态保护目标设定
    2.4 人工化河道特点及生态需水研究方法
        2.4.1 河道生态水位计算方法的研究
        2.4.2 河道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原区人工化河道生态水位的计算
    3.1 概述
    3.2 维持河间地块植被生长的河道生态水位的确定
        3.2.1 维持河间地块植物生长的河道生态水位计算方法研究
        3.2.2 维持河间地块植物生长所需的河道生态水位
    3.3 研究区域其他目标下河道生态水位的确定
        3.3.1 水生生境功能确定生态水位
        3.3.2 维持河流通航的生态水位
        3.3.3 维持河道景观娱乐的生态水位
    3.4 河道生态水位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原区人工化河道生态流量的计算
    4.1 维持河道自净需水
        4.1.1 研究方法及研究区域的选择
        4.1.2 污染源负荷核算
        4.1.3 MIKE11模型简介
        4.1.4 白塔河自净流量的确定
        4.1.5 结果与分析
    4.2 河道其他目标的生态流量计算
    4.3 河道生态流量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生态需水的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生态需水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水资源配置国内外研究动态
        1.2.3 系统动力学在水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生态需水量的确定
    2.1 天津市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气候情况
        2.1.2 社会与经济
    2.2 天津市水资源概况
        2.2.1 降水量
        2.2.2 地表水资源
        2.2.3 地下水资源
        2.2.4 水资源总量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供用水量情况
        2.3.2 废污水排放量及污水处理情况
        2.3.3 水质状况
    2.4 研究区生态需水量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 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SD模型构建
        3.2.1 模型边界的确定
        3.2.2 模型子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分析
        3.2.3 各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3.2.4 模型系统流程图
    3.3 模型参数估计
    3.4 模型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情景设定与仿真分析
    4.1 现状发展模式下的动态模拟仿真
    4.2 情景设定与仿真分析
    4.3 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政策性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调控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态基流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生态基流研究现状
        1.2.3 生态基流调控保障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生态基流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2.1 相关概念辨析
    2.2 生态基流的内涵与特性
    2.3 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研究
        2.3.1 国外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2.3.2 国内生态基流计算方法
    2.4 国内外生态基流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2.4.1 各种计算方法比较及优缺点分析
        2.4.2 外河道生态基流计算方法差异性分析
    2.5 小结
3 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的计算及确定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水文气象
    3.2 五道沟河河道特征及生态环境功能分析
        3.2.1 五道沟河河道特征
        3.2.2 五道沟河主要功能
        3.2.3 五道沟河生态环境现状
    3.3 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计算
        3.3.1 最小月平均流量法计算生态基流
        3.3.2 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生态基流
        3.3.3 Tennant法计算生态基流
    3.4 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量计算结果讨论
    3.5 小结
4 五道沟河生态基流的影响因素及盈缺分析
    4.1 河道生态基流量的盈缺分析
        4.1.1 实测年平均流量与生态基流量的对比
        4.1.2 多年平均法和典型年法分析五道沟河生态基流盈缺情况
    4.2 水电站对生态基流量的盈缺影响
        4.2.1 元宝电站概况
        4.2.2 元宝水电站对生态基流的影响
    4.3 蒸发渗漏及水质对生态基流量的盈缺影响
    4.4 其他因素的影响
    4.5 小结
5 生态基流的调控与保障措施探讨
    5.1 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的调控方法及途径
    5.2 元宝水库生态调度模型
        5.2.1 基本概念
        5.2.2 模型建立
        5.2.3 模型约束条件
        5.2.4 模型算法优化
    5.3 模型求解
    5.4 生态基流的保障措施研究
        5.4.1 生态工程和电站调度共同作用
        5.4.2 生态工程措施单独作用
        5.4.3 加强水库联合调度
        5.4.4 完善水资源监督与管理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研究工作
致谢

(9)基于岸边带植物生境保护的汾河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需水研究现状
        1.2.2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研究现状
        1.2.3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计算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岸边带植物对水流因子响应的室内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植物和土壤
        2.1.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土壤水分及胁迫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2.2.2 土壤水分及胁迫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2.2.3 土壤水分及胁迫对植物活叶片数的影响
        2.2.4 土壤水分及胁迫对植物植物最大叶片长度的影响
        2.2.5 土壤水分及胁迫对植物植物干重的影响
        2.2.6 土壤水分及胁迫与植物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汾河干流水文水环境及岸边带植物生长预测
    3.1 汾河流域概况
    3.2 水文分析
    3.3 一维水流模型
        3.3.1 一维水流模型及其解析解
        3.3.2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
    3.4 植物生长动态预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水流-植物响应关系的汾河干流生态需水研究
    4.1 汾河干流基本生态需水量计算
    4.2 汾河干流岸边带植物生态需水量计算
    4.3 汾河干流岸边带蒸发需水量
    4.4 基于水流-植物响应关系汾河干流生态需水量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吉林省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生态需水及其保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生态需水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1.2.2 国内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条件
        2.1.3 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1 区域水资源量
        2.3.2 水利工程(蓄水工程)情况
        2.3.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3.4 生态需水保障不足原因分析
第3章 生态需水量(流量)计算
    3.1 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3.1.1 Tennant法的特点及其改进方案
        3.1.2 水文资料
        3.1.3 水文资料变异分析
        3.1.4 生态水量组成
    3.2 生态需水量计算
        3.2.1 东辽河生态需水量计算
        3.2.2 饮马河生态需水量计算
        3.2.3 伊通河生态需水量计算
    3.3 计算结果对比及复核
        3.3.1 水利部门已发布的生态需水保障目标
        3.3.2 东辽河流域计算结果复核分析
        3.3.3 饮马河流域计算结果复核分析
        3.3.4 伊通河流域计算结果复核分析
    3.4 生态流量保障过程
第4章 生态需水保障措施研究
    4.1 现状生态需水量保障程度分析
    4.2 加强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
        4.2.1 东辽河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研究
        4.2.2 饮马河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研究
        4.2.3 伊通河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研究
        4.2.4 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通水后相关控制性工程优化调度趋势
    4.3 生态流量监测和预警方案
        4.3.1 监测方案
        4.3.2 预警方案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渭河中下游生态基流确定及动态主题化评价研究[D]. 高爽.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水资源短缺地区河道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及保障补偿机制研究 ——以渭河干流宝鸡段为例[D]. 成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京津冀层次化生态需水研究[D]. 万中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沙颍河周口断面生态流量核算及其闸坝调度措施研究[D]. 檀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太阳山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 王世强. 宁夏大学, 2021
  • [6]平原区人工化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以扬州江都为例[D]. 孟达. 扬州大学, 2021(08)
  • [7]基于生态需水的天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燚浦.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8]五道沟河元宝电站段生态基流调控保障研究[D]. 熊泗军.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9]基于岸边带植物生境保护的汾河河道生态流量过程研究[D]. 刘璐.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10]吉林省东辽河、伊通河、饮马河生态需水及其保障措施研究[D]. 王添.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