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教育“补偿性利润”的思考

对高等教育“补偿性利润”的思考

一、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唐瑞[1](2009)在《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政府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重新提及教育的公益性,是因为在对其的认识上、行动执行上存在着偏差。面对认识上、行动上存在的偏差,应该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它与教育公平、私益性、营利性和产业性的关系如何,在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去做,这些问题正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所在。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政府在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责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等教育公益性内涵的探讨,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公平、私益性、营利性和产业性关系的辨析,明确政府在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责任,并详细论述政府在政策、拨款、监督与协调四个方面具体的保障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讲,还是从高等学校的角度来讲,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缺失是较为明显的。而造成这样一种境况的原因,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是由于政府职能的“缺位”,即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去做。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拨款、监督与协调四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保障高等教育的公益性。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做到加强薄弱环节和向弱势群体倾斜。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应该合理调配高等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间、不同高校间和不同领域间的分配,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切实解决经费监督和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高校与学生关系的协调,切实解决政府在协调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学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高等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运行环境。

宋生瑛[2](2007)在《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财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由于投资体制中存在的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税收待遇差别较大、投资渠道单一且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和影响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民办教育的税收待遇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制、调整民办教育税收政策、改革现有教育经费制度及适时建立"教育基金"等相关对策,成为改善民办高校办学环境的必然选择。

朱旭[3](2006)在《我国高校学费制度探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我国高校的学费水平也普遍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在高校学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费涨得过快,涨得过高,学费水平没有一个客观合理的标准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高校学费制度的进一步关注和讨论。高校收费的合理化和稳定化是公众的一个期待。本文先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成本分担理论和需求供给理论来分析高校学费制度,从而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由不收费到收取一定费用是一大进步,高等教育收取一定费用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但是高等教育的收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高校学费制度不能脱离客观依据来盲目制定标准。同时,本文基于对我国高校学费制度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的研究,以及对国外高校学费制度的分析与借鉴,提出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作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建立起合乎国情,利于长远的高校学费制度。

李兵[4](2006)在《以经济学的视野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展开论证的逻辑顺序是:(1)以经济学的视野对义务教育的公平内涵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2)以价值判断标准为依据,分析了现实中的经济制约因素是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3)针对存在于义务教育中的诸多不公现象,提出了经济学视野下的解决方案。全文包括:引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结束语。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达到的目的、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正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义务教育所要向我们提示的公平价值内涵是——“整体受益性”。整体受益性是建立在人们整体相对均等地分配公共资源条件下的,这种整体性不能够被分割。不过,一旦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供给不足,这种整体受益性就会被弱化,从而导致在人们进行教育资源分配时选择行为的介入,最终使得适学人群在获取教育机会时的权力差异,产生不公。 第二部分就我国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经济学方面的分析,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产品具有经济性特征,受到经济制约因素的规定和影响;现时中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制约因素阻碍了对义务教育公平价值的维护;经济制约因素导致的更严重的后果是拉大了社会阶层的权利结构,而社会阶层权利差距的拉大,会引发诸多的社会矛盾,加大社会成本——这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第三部分阐述了我们应针对现行的某些教育经济政策做出必要的选择和调整,以期消除经济制约因素对教育公平价值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论述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阐述应对教育经济政策做出调整的必要性。对教育经济政策的调整涉及到政策的权利取舍,从而产生教育代价,而选择义务教育施以最优先的政策对待,是代价最低的“经济人”行为,也能最大

王冲[5](2004)在《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行扩张后,各国公共财政对高校的资助纷纷出现拮据状况。世界各国学者们对如何改革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与拓宽高等教育的资本来源渠道,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货币市场的间接融资等领域的研究,寻找弥补高校资本不足的途径。我国高校在扩招中也同样面临着教育资本不足的困难,如何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融资模式,优化资本结构与资本配置,降低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实现高校规模效益,保障高校产出最大化,成了高校在筹资与投资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高校融资与资源配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数量与结构进行分析后,针对我国高校扩招后存在教育资本严重不足的矛盾,论述了我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提出了我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与创新融资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之后,从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角度分别对我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途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根据对国内部分高校随机调查获取的数据,对样本高校进行了负债总量与结构的一般统计分析、分类统计分析、指标分析及高校负债博弈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样本高校的负债总量、负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得出,长期内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存在多种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模式,而短期内我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应主要选择BOT融资模式与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模式。 在对随机抽样获取的样本高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样本高校负债随在校生规模及生均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以负债变量、在校生规模变量及高校办学条件作解释变量,以衡量高校产出数量与质量的生均成本作被解释变量,设计了双曲线及二次型数学模型,将其变换为线性模型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负债变量与生均成本及在校生规模间存在正向变化关系,而生均成本与在校生规模问存在反向变化关系的结论,为高校通过调整负债,实现规模效益,优化资本结构提供了思路;同时,运用回归模型对高校在第日页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考虑负债变量前后的在校生适度规模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对既定在校生规模及生均成本条件下的适度负债规模也进行了计算分析,为高校寻求确定在校生规模与生均成本条件下的适度负债提供了思路。另外,结合我国高校的融资实际,运用运筹学与模糊数学工具,建立了“理想型”的间接模型、非线性模糊综合模型,并运用优化模型对部分样本高校进行了资本结构优化的个案分析。 资本结构的优化在提高了高校资本总量的同时,降低了高校财务风险及综合资本成本,提高了产出数量与质量,为高校规模效益带来了直接贡献。但是,资本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对增量资本的优化配置,在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优化高校资本配置将会给高校规模效益带来更大贡献。所以本文在讨论优化高校资本结构的同时,结合高校资本配置特点,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建立了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中增量资本优化配置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将效用函数具体化为抛物线模型,按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办学条件指标设计变量及确定系数,通过对案例高校的模型求解及在不同增量资本条件下解的讨论,获得了高校优化资本配置的循环求解法。关键词:高等学校;融资;资本结构;多元化;优化;规模效益

刘培进,关丽萍[6](2003)在《论高校办学的经济目标追求》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具有公益和贸易的双重性,经济效益目标应纳入高校办学的目标体系,质量效益是高校的核心目标和终极目标。经济效益依附于质量效益,经济效益支撑着质量效益。

陈涛[7](2003)在《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现状分析与办学优化的对策》文中认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是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而出现的,它是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目前,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在全国各地的兴起,政府的支持是改革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动力。 国有民办二级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要取得成功,前提条件之一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家长、学术界以及教师等群体的认识要达成一致。欲准确把握其内涵,充分发挥其优势,要求我们突破非公即私的二元体系。在第三部门这一理论指引下发展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 与我国传统的公立高校相比,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制度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创新,面向社会办学;善于资本运作,动员社会资源办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存在的不足:产权不够清晰;办学法律依据欠缺;师资明显匮乏;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担心的焦点;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学校现有的高收费与老百姓的支付能力的矛盾广泛存在。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较好解决,必然会印证相当一部分人对其生命力的担心。 国有民办二级学院仅是众多办学模式中的一种,本文对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提出如下优化对策: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必须以办学条件较好的省属高校为依托;只有真正进行制度创新,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才能获得发展空间;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健全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立法,规范政府职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必须以好的教学质量为其发展的生命线。

黄知荣,黄文彬[8](2002)在《简析高等教育与“补偿性盈利”》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是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盈利性等多重属性的统一体。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到底如何充分体现盈利性 ,笔者就此提出了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观点 ,即在发展高等教育时要特别注重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统一 ,不得本末倒置 ,只有这样 ,高等教育才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黄文彬[9](2001)在《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文中认为高等教育是公益性和盈利性等多重属性的统一体,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充分体现盈利性,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概念,也就是说发展高等教育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的协调和统一,不能本末倒置,才能使高等教育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探讨
    第一节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内涵
    第二节 教育公益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二章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缺失
    第一节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缺失:社会的角度
    第二节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缺失:高校的角度
    第三节 高等教育公益性的缺失:政府的责任
第三章 政府的保障措施:政策和拨款
    第一节 政府对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政策保障
    第二节 政府对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拨款保障
第四章 政府的保障措施:监督和协调
    第一节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监督
    第二节 政府对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学生关系的协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财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现状与特点
    (一) 发展迅速, 但与公办学校仍有差距
    (二) 学校对收费高度依赖
    (三) 学校发展与经济密切相关
二、现行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税收待遇差别较大
    (二) 投资渠道单一且不合理
三、民办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 解决民办教育的税收待遇问题[2]
    (二) 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制
    (三) 调整民办教育税收政策
    (四) 改革现有教育经费制度
    (五) 适时建立“教育基金”
    (六) 大力发展校办产业, 产学研相结合,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6]

(3)我国高校学费制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学费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 成本分担理论
        1. 成本与教育成本
        2. 学费
        3.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
        4. 小结
    (二) 需求供给理论
        1. 需求与供给
        2. 学费的需求供给分析
        3. 小结
二、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分析
    (一) 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发展历程
    (二) 我国高校学费制度现状
        1、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已基本形成
        2、我国高校学费制度还不完善
三、完善我国高校学费制度,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一) 国外高校学费制度分析与借鉴
        1. 美国的高校学费制度
        2. 英国的高校学费制度
        3. 日本的高校学费制度
        4. 结论
    (二) 目前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学费水平提高过快,没有充分考虑公众付费能力
        2. 高等教育经费中财政投入相对短缺
        3. 学费制度改革过程中配套措施不尽完善
    (三) 我国高校学费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建立科学的收费制度和确定合理的学费标准
        2. 改变传统观念,调整思路,促进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健康发展
        3. 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成本核算
        4. 完善高校学费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保障教育公平
        5. 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提高自主筹资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科研成果

(4)以经济学的视野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以经济学的视野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价值观
    1 社会学眼中的教育公平观
        1.1 教育的公平价值强调的是对教育接受对象的无差别对待
        1.2 社会学强调受教育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具有世俗性和免费性
        1.3 教育公平是指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对待和评价
    2 经济学眼中的义务教育公平观
        2.1 教育服务的经济性特征对教育公平观的影响
        2.1.1 教育服务具有经济性特征
        2.1.1.1 人们都对教育具有需求
        2.1.1.2 社会和个人对教育具有购买能力
        2.1.1.3 教育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能通过教育而获益
        2.2 教育内在的成本负担性质和供给选择性特征对教育公平观的影响
        2.2.1 教育产品内在的成本负担性质对教育公平观的影响
        2.2.2 教育供给的选择性特征对教育公平观的影响
        2.3 义务教育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3.1 经济学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3.2 以经济学的视野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效率与公平
    3 本部分结论
第二部分 以经济学的视野审视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 经济制约因素致使义务教育阶段产生不公平现象
        1.1 直接经济制约因素致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从而对公平造成影响
        1.2 间接经济制约因素致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从而对公平造成影响
        1.2.1 教育投资比例偏低致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
        1.2.2 教育经费政策中的价值偏好致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
        1.2.3 义务教育经费投资渠道和来源的制度安排致使投入不足
    2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2.1 本文调查问卷显示,经济因素成为导致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平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
        2.2 经济因素的制约致使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2.2.1 义务教育资金筹措模式致使教育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2.2.2 义务教育资金的分配模式导致不公平的产生
        2.2.2.1 义务教在教育经费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导致投入不足
        2.2.2.2 “城乡二元化”的分配模式致使农村处于不利地位
        2.2.2.3 教育经费的地区分配差异导致分配不公
    3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经济制约因素致使社会阶层差距拉大
        3.1 由于“教育弱势群体”得不到公平对待,教育具有了排他性,加大了社会分层
        3.2 由于不同利益群体受到不同对待,义务教育的整体效用被分割,产生了不公
    4 本部分结论
第三部分 以经济学的视角:如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价值
    1 对教育经济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维护教育公平
        1.1 公共政策应做出选择来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价值
        1.2 选择与效率的关系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
    2 教育经济政策应做出如下的选择来达成对教育公平的维护
        2.1 增大绝对投入量,增强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维护教育公平
        2.2 调整国家教育经费政策,增加对义务教育的相对投资,维护教育公平
        2.2.1 在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中给予义务教育阶段最优先的对待
        2.2.2 变“二元化”为“一元化”;变“多费制”为“一费制”,维护教育公平
        2.2.3 进行税费制度调整,强化转移支付力度,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维护教育公平
        2.2.4 建立义务教育融资体系,保障教育机会的充足供给
        2.2.5 建立对“教育弱势群体”的救助制度,维护义务教育的“整体受益”价值
        2.3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体系,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3 本部分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表)
后记

(5)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及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界定
    2.1 研究范围界定
    2.2 研究数据界定
    2.3 高等学校“教育资本”概念的界定
    2.4 高等学校“教育资本结构”概念的界定
    2.5 高等学校“投入”、“产出”及“规模效益”概念的界定
第3章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必要性分析
    3.1 中国高校经费来源总量分析
    3.2 中国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3.3 中外高校经费总量比较分析
    3.4 中外高校经费结构比较分析
    3.5 中国高校教育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3.6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历史必然性
    3.7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公平性决定
第4章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4.1 高校生产理论
    4.2 高校生产理论特殊性决定了资本结构多元化
第5章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途径
    5.1 中国高校权益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途径
    5.2 中国高校债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途径
    5.3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其它方式
    5.4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制度设计
第6章 中国高校权益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
    6.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与改革财政拨款体制的可行性分析
    6.2 高校收费博弈分析
    6.3 适当提高学费标准与结构性调整学费的可行性分析
    6.4 高校股份制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6.5 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中的BOT模式及运用
    6.6 资本结构多元化中其它来源渠道的可行性分析
第7章 中国高校债务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可行性分析
    7.1 高校负债博弈分析
    7.2 高校负债调查统计分析
    7.3 高校负债的指标分析
    7.4 高校负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第8章 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进程中的优化模型
    8.1 高校资本结构优化中的负债优化模型
    8.2 高校资本结构优化中的间接模型及其运用
    8.3 高校资本结构优化中的非线性模糊综合模型
    8.4 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进程中的增量资本配置优化模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承担的课题

(6)论高校办学的经济目标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将经济效益纳入办学目标体系具有合理性
    1.1 高校将经济效益纳入办学目标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应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的需要
    1.2 高校将经济效益纳入办学目标体系,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要求
    1.3 高校将经济效益纳入办学目标体系,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 质量效益目标是高校办学的核心目标和终极目标
3 正确处理办学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的关系
    3.1 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而忽视办学质量
    3.2 不能盲目提高层次,而忽视办学特色

(7)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现状分析与办学优化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界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二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产生的背景与动因
    (一)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产生的背景
    (二) 关于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出现的动因分析
三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性质
    (二)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几种主要办学模式
    (三)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制度创新与优势
    (四)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面临的问题
四 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的优化对策
    (一) 以省属高校为依托办学
    (二)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拓展发展空间
    (三) 准确定位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四) 加强立法依法治校
    (五) 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
五、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保障高等教育公益性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 唐瑞.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2]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财税对策研究[J]. 宋生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05)
  • [3]我国高校学费制度探讨[D]. 朱旭. 四川师范大学, 2006(12)
  • [4]以经济学的视野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D]. 李兵. 西南大学, 2006(10)
  • [5]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 王冲.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2)
  • [6]论高校办学的经济目标追求[J]. 刘培进,关丽萍. 交通高教研究, 2003(04)
  • [7]我国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现状分析与办学优化的对策[D]. 陈涛. 华南师范大学, 2003(03)
  • [8]简析高等教育与“补偿性盈利”[J]. 黄知荣,黄文彬. 江苏高教, 2002(02)
  • [9]对高等教育“补偿性盈利”的思考[J]. 黄文彬.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06)

标签:;  ;  ;  ;  ;  

对高等教育“补偿性利润”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