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发起协议SIP分析与研究

会话发起协议SIP分析与研究

一、会话发起协议SIP的分析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理[1](2021)在《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事故灾害发生后,应急救援系统的快速展开及响应,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标志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但现有应急救援装备种类多、自成系统,无法做到统一指挥调度,难以支撑灾后复杂恶劣环境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针对灾后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需求,研究一套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实现原理加以研究,结合现阶段对应急救援提出的救援通信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指挥调度统一化等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需要承载的业务类型。结合现实应急救援场景,对融合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划分,明确了系统要设计的核心实体为应用服务器。遵循软交换开放的架构体系,设计开发支持宽窄带融合的应急通信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通信模块、管理模块。通过SIP协议对通信模块承载的业务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登录鉴权、单呼、组呼、会议通信等。基于前后端分离的思想,对管理模块进行设计实现。考虑到应急救援场景的复杂性,通过引入令牌桶算法,保证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登录鉴权、单呼、组呼、会议通信等功能。通过抓包工具Wireshark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信令交互流程进行抓取,分析可知各模块满足设计预期。使用SIPp工具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其中注册测试和通话测试其成功率在99%以上,平均呼叫接续时延在300ms以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目标,满足了使用需求。

刘佳樽[2](2021)在《基于WebRTC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被都迁移至云上,本文顺应了这种趋势,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RTC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该系统是云通信系统的子系统。云通信系统包括负责调度管理终端用户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负责管理调度员信息、终端信息、组织架构的云通信管理平台和分配给个人用户的云通信终端三部分。因云通信系统工作量巨大,需团队多人协作完成,故本文研究云通信系统的调度管理子系统,即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包括通信模块、终端信息管理模块、终端用户调度模块和辅助功能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包括点对点通信、群组通信、短消息通信;终端信息管理模块包括通讯录和调度组管理、一键报警管理、图文信息管理;终端用户调度模块包括调度用户列表管理、用户调度、围栏报警管理;辅助功能模块包括屏幕录制、用户登录鉴权,辅助功能方便调度员进行操作记录并提升数据交互的安全性。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的核心是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Web端,在SIP服务器和云通信管理平台的配合下,完成上述功能。此外,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通过配置文件获取不同的SIP服务器和云通信管理平台的地址配置信息,支持多服务器负载均衡,增加了系统稳定性。本文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功能实现符合预期,支持多服务器一键打包部署、CPU和内存使用量占比合理。本文对通信方式进行创新,基于WebRTC封装了 SIP协议,提升了低网络带宽下的通信质量。为用户提供了基于B/S架构的支持中英双语的跨平台多用户调度服务。但本文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无法实现自定义调度操作,如周期性音视频会议;音视频会议支持的用户数较少。

魏新苗[3](2020)在《基于TRex的SIP测试仪原型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网络测试是通信设备开发和网络性能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专业级网络测试仪器的核心功能。流量生成器常用于为网络测试生成背景流量,搭载流量生成器的测试仪可扩展性强,应用场景多样。本文基于开源软件包TRex和嵌入式交换机,以会话发起协议(SIP)的一致性测试和压力测试为用例,设计并开发通用测试仪原型。论文首先分析了 TRex的功能架构、应用场景和SIP协议的技术规范,从协议一致性和性能测试的需求出发,给出了测试模式设计和测试指标要求。其次,利用TRex的有状态模式,设计并开发一个SIP测试仪原型,主要包括测例生成、功能接口、数据分析和用户控制4个模块,详细说明了各模块的功能实现的原理和方法。原型系统实现的无状态测试功能包括:探测分组的发送与回收,被测设备响应与预期的判定,有状态测试功能包括:交互式探测分组自动构造和事务级连续探测。针对探测分组构造时的TRex源码缺陷,给出了解决方案和效果验证。最后,使用原型系统开展了 SIP测试实验,完成了用户代理和代理服务器的注册及会话发起等场景的一致性测试,并通过压力测试得到SIP代理服务器的话务处理上界,验证了测试仪的可用性。

周朝军[4](2020)在《飞机客舱CCS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对于选择飞机作为出行工具的乘客而言,他们对于飞机客舱的网络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飞机客舱原有的基础网络设施已经开始无法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怎样去设计出能解决当前问题的网络架构已经成为了客舱制造商和相应设备供应商的当务之急。然而想要设计出合适的网络架构并不容易,新的网络架构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评估和检测,同时想要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就必须知道怎样去挑选适合的工具和网络测试环境。以前的网络评估和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经验去分析网络架构的可行性,但对应大型的复杂网络来说,单凭经验去评估将存在很大的问题,会因为很多无法预知的问题而没法找到网络架构设计的要点。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检测技术,其具备特有的关于网络规划和设计的方法,为网络架构的设计带来了客观可靠的定量分析依据,使得网络建设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目前现有的三种网络仿真方式(网络仿真、网络模拟和测试床)做了分析,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具备真实、底成本、灵活及高扩展性特点的网络仿真平台。本文中先是对CCS仿真平台的背景和实现意义做了阐述,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本文中使用到的相关技术做了简单介绍,然后从业务功能和非业务功能等方向去完成仿真平台的需求分析,同时也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接着根据需求分析完成了仿真平台的基础架构设计和音频服务架构设计,确定了内话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协议并完成了仿真平台的实现,最后基于Linux操作系统搭建测试环境,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展示出仿真平台对于实际运行环境的模拟十分成功,并且性能方面也能满足预期的需求。

王岩雪[5](2020)在《基于SIP协议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人类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对作为政府和企业单位重要管理手段的指挥调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有线/无线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成熟,音视频处理技术的迅速崛起,这些信息技术在指挥调度系统中呈现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传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导致指挥调度系统存在着灵活性低,稳定性差等弊端。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指挥调度系统的性能和水平,建设一种可以实现手机、卫星电话、对讲机、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话机等多种通信方式之间互联互通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成为应急指挥和生产调度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对当今社会现存的语音调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支持网络通信的SIP协议进行分析介绍,再结合当前语音调度系统具体的发展需求以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基于SIP协议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对语音融合调度系统进行了研究探讨:(1)优先级调度策略。利用优先级调度策略可以很好的解决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语音调度系统中话机分配问题;(2)在优先级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呼叫策略,可以更好的将点对点呼叫以及群呼进行统一组织,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3)为保障电话会议时其参与者能够更好的接收到其他参与者的声音,本文采用了集中式的混音结构,并提出一种改进的混音算法用来保证通话质量。在对以上三个关键技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的整体框架,接着对语音融合调度系统中最重要的SIP服务器进行了设计,并进一步拓展了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最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网络环境,对本文研究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提出了改进的混音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改进的混音算法的性能都达到了预期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语音融合调度系统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张文[6](2020)在《VoIP语音库的体系与生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流量迅速增加。然而随着安全性的需求和网络流量加密传输的广泛使用,对网络流量进行加密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网络流量展开研究,研究网络流量的分类与识别。然而网络电话也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通讯技术,网络中的VoIP流量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用于研究的数据集还是以IDS(入侵检测)和网络流量应用分类为主,可用于加密语音流量识别的VoIP数据集比较缺乏。当前,在借助VoIP软件生成数据的方式下,想要获取准确、多样化标签的流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研究具有准确标签的VoIP流量数据集生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获得标签种类多样化、准确的VoIP流量数据集,本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本论文首先研究VoIP中的相关协议,如H.323、SIP、SDP协议,确定了基于SIP协议的VoIP流量生成路线。SIP协议中使用的网络安全机制也是研究对象之一。SIP协议中的安全机制偏向于保证SIP中的信令流安全,媒体流的安全是通过SRTP协议实现的。为了了解SRTP的工作流程,本文研究了 RFC3711。研究发现SRTP中需要一个主密钥,而主密钥的协商需要使用MIKEY、SDES等密钥协商管理协议。SRTP协议中采用了基于AES128的数据加密方式。2)研究目前用于语音识别的数据库的特性,提出了用于VoIP语音识别的语音库体系构成,从发音文本设计、录音人的选择等角度讨论语音库的设计标准。3)在前三点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对VoIP流量的生成有了完整的系统性认识,结合目前VoIP流量产生的缺陷和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使用WAV文件作为语音源的VoIP流量生成方法。研究网络层次中各协议的报文头格式,通过网络协议报文头的封装,达到流量生成的目的。实现了 AES128的计数器工作方式。4)为了能够提高VoIP流量的标签标注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DNN的说话者性别识别方法和基于CNN的语种识别方法。5)通过系统的测试,生成的流量报文能正确被Wireshark软件识别,表明数据封装的正确性。基于DNN的说话者性别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升MFCC的维度或者语音数据的时间长度,都能提高识别的准确率。而基于CNN的语种识别也有90%以上的准确率。

余川[7](2019)在《LTE网络空口中用户隐私泄露与网络可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演进,尤其是LTE网络的广泛使用,移动隐私与网络安全问题对于用户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在享受着LTE网络带来的语音、短信以及各类数据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无线空口中各种隐私信息泄露和拒绝服务攻击问题的严峻挑战。与研究用户IMSI泄露不同,目前很少有研究LTE用户电话号码泄露问题的相关工作;同时研究有关破坏网络可用性的拒绝服务攻击的已有工作都比较单一,并不全面。针对以上研究工作的不足,本文重点研究了LTE网络空口中用户电话号码隐私泄露问题,并对基于移动性管理信令的拒绝服务攻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现有的运营商移动网络,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巧妙利用LTE和GSM网络中相关协议漏洞的LTE电话号码捕获器原型。该研究工作验证了只要传统GSM网络一直存在,LTE网络中用户隐私同样容易泄露。同时也讨论并提出了可能的防预措施。(2)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拒绝信令的拒绝服务攻击在不同条件下对LTE终端的影响程度,并最终将实际测试结果分为了6个不同的影响级别,以更好地评估对手机用户以及LTE网络可用性的影响大小。在对LTE信令面的协议标准进行分析探索后,发现并利用软件无线电工具验证了鉴权过程中一个新的漏洞。(3)本文对4G网络中语音解决方案VoLTE技术进行了隐私泄露的分析研究。我们利用相关工具实现了对手机真实VoLTE信令的抓取,发现目前运营商的VoLTE信令并未进行加密,存在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邓勇[8](2015)在《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东方有线已经在上海市区完成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全覆盖并大力推广NGB机顶盒。现有网络基础能够满足视频通讯业务发展,因此在现有NGB机顶盒上开发视频通讯功能,以满足第三方应用服务商为有线运营商开发社交化、跨终端、跨网络的融合视频通讯业务服务的需求,将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尽管NGB网络具有为视频通讯业务提供稳定链路的能力,但是NGB机顶盒终端不具备视音频编码能力,因此需要在现有机顶盒基础上,增加合适的视频通讯终端模块,设计合理的视频通讯解决方案,以实现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功能。本文首先依据东方有线的网络和NGB机顶盒终端特性,选择SIP协议作为视频通讯系统基础协议,并选择H.264和G.711分别作为视频通讯的视音频编码标准,构建IMS架构的视频通讯系统;其次,新增外接视频通讯终端设备,实现无编码能力的NGB机顶盒通过网络与之互联,采用扩展SIP协议的方式,完成机顶盒对终端设备的视频通信控制,并在电视机上展示视频画面和声音效果;最后,针对NGB机顶盒视频通讯的应用功能,定义机顶盒与视频通讯服务系统的通讯接口以及开放API规范,结合实际需求实现业务开发。基于上述方案,实现了NGB机顶盒视频通讯功能。系统测试表明,本文设计的机顶盒视频通讯具有跨终端通讯能力,并且视音频质量较好,视频时延较低,能够满足东方有线业务需求。在有线运营商中,东方有线率先在国内提供机顶盒视频通讯业务服务。

张春红[9](2013)在《P2PSIP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P多媒体通信系统基于互联网实现话音、数据、图片等多媒体信息端到端的实时通信。传统多媒体通信系统架构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部署特定的集中式协议服务器处理用户多媒体信令协议并在终端用户之间传输用户媒体数据。随着分布式对等系统P2P(Peer to Peer)技术的发展,IP多媒体通信系统逐渐采纳了多种分布式系统架构,形成基于分布式覆盖网络(Overlay)的P2P多媒体通信系统。IP多媒体通信系统分别在媒体会话控制层、媒体数据承载层和内容语义层引入P2P技术。在媒体会话控制层,对等网络会话初始化协议P2PSIP(Peer-to-Peer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取代了集中式SIP协议,基于大量普通用户终端节点或可动态部署的服务器节点,提供分布式多媒体会话控制服务。在媒体数据承载层,用户终端利用P2PSIP对等节点构建分布式覆盖网络层的中继路由,形成独立于IP路由的应用层数据传输通道。同时,P2PSIP架构能够存储多媒体通信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形成逻辑内容语义网络。本文针对P2PSIP系统中上述三个层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在媒体会话控制层,P2PSIP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大规模互联网环境下终端用户对信令会话的性能需求,是在实际系统中推广P2PSIP应用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深入理解P2PSIP系统性能特征,本文对P2PSIP终端用户会话建立时延和服务器集群节点信令消息流量特征进行分析与建模,从系统架构设计角度提出性能优化方案,建立系统吞吐量评估模型。其次,在P2PSIP内容语义网络中,传统结构化对等网络采用精确资源标识符映射机制,导致数据内容与数据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存储位置无关,难以支持语义搜索功能。本文提出资源语义标签映射算法,由语义标签建立数据内容与数据存储位置的关联,并提出基于两种不同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拓扑的资源搜索算法。最后,在媒体数据承载层,基于P2PSIP节点之间存在的反三角TIV(Triangle Inequality Violation)现象,能够构建传输时延优于默认IP路由的覆盖网络中继路由。而发现覆盖网络中继路由的前提方法之一是通过网络坐标算法预测P2P终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传输时延。然而传统网络坐标算法将节点嵌入度量空间,从本质上摒除了对时延反三角现象的预测能力。因此本文提出支持时延反三角属性的松弛度量空间网络坐标算法,为建立覆盖网络中继路由提供前提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对P2PSIP系统的会话建立时延性能进行建模,并用于分析纯P2PSIP系统架构、服务器集群P2PSIP系统架构和超级节点P2PSIP系统架构中的呼叫建立时延性能,并基于优化分布式系统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思想,提出层次化异构P2PSIP系统架构。仿真结果表明P2PSIP架构在多数场景下能够满足端到端的会话呼叫建立时延性能需求。研究成果对应论文的第三章。第二:针对P2PSIP服务器集群应用场景,通过分析DHT系统的工作机理,提出了DHT业务流量评估模型,建立P2PSIP服务器节点业务流量模型与用户终端会话服务请求的基本关系。仿真表明P2PSIP业务流量模型能够近似评估实际到达服务器节点的消息流量。研究成果对应论文的第四章。第三:针对DHT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语义相似性搜索问题,提出半分布式B-PCA和全分布式D-PCA资源语义标签分配算法,将数据资源直接映射到多维欧式CAN拓扑空间,实现分布式资源语义搜索功能。为了扩展算法的适用性,还提出基于位置感知哈希函数簇的S-Chord算法,将多维语义索引标签映射到一维Chord环中,实现了基于多种DHT拓扑的资源语义搜索。研究成果对应论文的第五章。第四:基于分布式网络节点坐标算法Vivaldi,提出了将互联网节点嵌入松弛度量空间的网络坐标算法KL vivaldi,建立支持时延不对称性和反三角性的时延空间模型,预测时延反三角现象,为建立覆盖网络中继路由提供前提基础。研究成果对应论文的第六章。

王慧[10](2013)在《基于SIP和P2P的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SIP协议是一个由IETF制定的用于多媒体会话控制的通信协议。它所具有的轻量、开放、易扩充的特点,非常适合部署在应用业务平台中,实现对业务的逻辑控制。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网络中会出现单点失效问题,导致性能瓶颈。P2P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健壮性和容错能力,正好能够弥补上述不足。将SIP协议与P2P技术两者的优势相融合构建应用系统已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先提出了混合式P2P SIP的网络传输架构。首先根据视频传输系统的网络覆盖特性选择P2P技术来构建系统网络。其次探讨了P2P技术和SIP协议的结合机制,确定了SIP overP2P的系统模型。接着研究了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PS在P2P覆盖层形成的Chord覆盖结构以及成员结点间资源的搜索发现机制。最后利用JXTA项目,构建P2P结点部署覆盖层。本文再设计了视频传输系统的信令层。给出传输系统的控制模块架构并依据SIP协议的核心规范设计传输系统的信令流程。最后,介绍了SIP的开源协议栈,并选择MjSip协议栈来实现视频传输系统的控制功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视频传输系统的控制实现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MjSip协议栈层次化的开发接口。接着基于MjSip开发程序源码设计实现了流程。最后,对开发的控制程序源码进行运行测试。经验证该视频传输系统的信令层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会话发起协议SIP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话发起协议SIP的分析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
        1.2.2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SIP协议解析
        2.1.1 SIP协议实体模型
        2.1.2 SIP消息结构和消息类型
    2.2 SDP协议解析
    2.3 RTP协议解析
    2.4 本章小结
3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概要设计
    3.1 融合应急通信网络
    3.2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需求
    3.3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3.4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媒体控制策略及功能模块划分
        3.4.1 媒体控制策略
        3.4.2 功能模块划分
    3.5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5.1 鉴权模块设计
        3.5.2 通信模块设计
        3.5.3 管理模块设计
    3.6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请求控制策略设计
        3.6.1 计数器算法
        3.6.2 令牌桶算法
    3.7 本章小结
4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实现
    4.1 开发环境搭建
        4.1.1 硬件开发环境
        4.1.2 软件开发环境
    4.2 媒体控制策略
    4.3 功能模块实现
        4.3.1 鉴权模块实现
        4.3.2 通信模块实现
        4.3.3 管理模块实现
    4.4 请求控制策略实现
    4.5 非功能需求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
        5.1.1 测试目标
        5.1.2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WebRTC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WebRTC的发展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前端相关技术介绍
        2.1.1 VUE框架介绍
        2.1.2 Vue-Router概述
        2.1.3 Vuex概述
        2.1.4 IndexedDB
        2.1.5iView
        2.1.6 Vue-i18n
    2.2 WEBRTC相关技术介绍
        2.2.1 SIP协议
        2.2.2 WebRTC概述
        2.2.3 WebSocket概述
        2.2.4 Socket.io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应用场景
    3.2 功能需求
        3.2.1 通讯录和调度组管理
        3.2.2 图文信息管理
        3.2.3 点对点通信
        3.2.4 群组通信
        3.2.5 短消息通信
        3.2.6 围栏报警管理
        3.2.7 一键报警管理
        3.2.8 调度用户列表管理
        3.2.9 用户调度
        3.2.10 屏幕录制
    3.3 非功能需求
        3.3.1 平台可配置化
        3.3.2 多服务器一键部署
        3.3.3 平台编码和性能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软件架构
    4.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4.2.1 通信模块
        4.2.2 终端信息管理模块
        4.2.3 终端用户调度模块
        4.2.4 辅助功能模块
    4.3 接口设计
        4.3.1 HTTP接口
        4.3.2 WebSocket接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类设计
        5.1.1 全局组件
        5.1.2 通信类组件
        5.1.3 终端调度组件
        5.1.4 终端管理组件
    5.2 通信模块
        5.2.1 点对点通信
        5.2.2 群组通信
        5.2.3 短消息通信
    5.3 终端信息管理模块
        5.3.1 通讯录和调度组管理
        5.3.2 一键报警管理
        5.3.3 图文信息管理
    5.4 终端用户调度模块
        5.4.1 调度用户列表管理
        5.4.2 用户调度
        5.4.3 围栏报警管理
    5.5 辅助功能模块
        5.5.1 屏幕录制
        5.5.2 用户登录鉴权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策略
    6.3 功能测试
        6.3.1 点对点通信测试
        6.3.2 群组通信测试
        6.3.3 短消息通信测试
        6.3.4 通讯录和调度组管理测试
        6.3.5 一键报警管理测试
        6.3.6 图文信息管理测试
        6.3.7 调度用户列表管理测试
        6.3.8 用户调度测试
        6.3.9 围栏报警测试
        6.3.10 视频录制测试
        6.3.11 用户登录鉴权管理测试
    6.4 非功能测试
        6.4.1 平台可配置化测试
        6.4.2 多服务器一键部署测试
        6.4.3 平台编码和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基于TRex的SIP测试仪原型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TRex和SIP协议概述
    2.1 TRex概述
        2.1.1 基本配置
        2.1.2 工作模式
        2.1.3 应用实例
    2.2 SIP协议
        2.2.1 基本特征
        2.2.2 协议实体
        2.2.3 消息格式
        2.2.4 通信流程
第三章 测试流程的设计
    3.1 一致性测试
        3.1.1 测试规范
        3.1.2 测试模式
        3.1.3 测试方法
        3.1.4 选取测例
    3.2 性能测试
        3.2.1 测试模式
        3.2.2 测试指标
第四章 SIP协议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架构
    4.2 测例生成模块
        4.2.1 测试用例模板
        4.2.2 消息填充模块
        4.2.3 NS-3仿真器互通设计
    4.3 接口模块
    4.4 数据分析模块
    4.5 用户控制模块
    4.6 TRex的软件缺陷及解决方案
第五章 SIP协议测试仪的实验结果
    5.1 实验设置
        5.1.1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选取与配置
        5.1.2 物理环境设置
    5.2 一致性测试结果
        5.2.1 注册方测试
        5.2.2 会话发起方测试
        5.2.3 会话接收方测试
        5.2.4 注册服务器测试
        5.2.5 代理服务器测试
    5.3 性能测试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致谢

(4)飞机客舱CCS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JNI技术
    2.2 RTP/RTCP协议
    2.3 SIP协议
    2.4 NTP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仿真平台的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
    3.1 仿真平台需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分析
        3.1.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仿真平台架构设计
        3.2.1 总体系统架构设计
        3.2.2 基于基础功能的架构设计
        3.2.3 基于SIP的音频服务架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CS仿真平台基础架构的实现
    4.1 PSCU端实现
        4.1.1 数据传输模块
        4.1.2 SIP客户端模块
        4.1.3 业务逻辑模块
        4.1.4 UI模块
    4.2 CMG端实现
    4.3 CMC端实现
    4.4 ACP端实现
    4.5 菊花链环状网络搭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CS仿真平台内话系统实现
    5.1 内话系统服务器
        5.1.1 SIP服务器的整体架构
        5.1.2 FreeSwitch服务器通信机制
    5.2 内话系统客户端
        5.2.1 客户端的总体架构
        5.2.2 用户注册
        5.2.3 用户会话功能的实现
        5.2.4 音频传输模块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CS仿真平台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
        6.2.1 灯光、安全带等乘客服务设备状态监听
        6.2.2 SIP内话注册
        6.2.3 SIP内话发起和接听
        6.2.4 广播
    6.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SIP协议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2.1 H.323协议
    2.2 SIP协议
        2.2.1 SIP协议概念
        2.2.2 SIP协议功能
        2.2.3 SIP协议分层结构
        2.2.4 SIP协议网络结构
        2.2.5 SIP消息
    2.3 当前调度系统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音融合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优先级调度策略
        3.1.1 优先级定义
        3.1.2 优先级处理规则
        3.1.3 优先级处理流程
    3.2 统一呼叫策略
        3.2.1 点对点呼叫
        3.2.2 群呼
    3.3 电话会议中的混音策略
        3.3.1 音频混音方案研究
        3.3.2 常用混音算法分析
        3.3.3 改进的混音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的功能与架构设计
    4.1 设计原则
    4.2 调度系统总体架构
    4.3 调度服务器设计
        4.3.1 SIP服务器的具体架构设计
        4.3.2 SIP服务器的软件设计
        4.3.3 SIP消息处理模块设计
        4.3.4 媒体处理模块设计
        4.3.5 AMI消息处理模块设计
    4.4 调度台设计
    4.5 调度系统基本呼叫
        4.5.1 点对点呼叫
        4.5.2 群呼
    4.6 调度系统调度功能
        4.6.1 用户登录与注销
        4.6.2 电话会议中的混音
        4.6.3 强插/强拆
        4.6.4 实时监控
        4.6.5 故障接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研究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及工具
        5.1.1 测试环境和方案
        5.1.2 测试工具
    5.2 系统主要功能测试
        5.2.1 混音算法的测试与分析
        5.2.2 用户登录与注销
        5.2.3 单呼功能测试
        5.2.4 电话会议功能测试
        5.2.5 强插/强拆功能测试
        5.2.6 实时监控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VoIP语音库的体系与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理论介绍
    2.1 VoIP相关协议介绍
        2.1.1 VoIP概述介绍
        2.1.2 H.323协议
        2.1.3 SIP协议
        2.1.4 两种协议比较
        2.1.5 SDP协议
    2.2 语音编码技术
    2.3 RTP协议
    2.4 SRTP协议
    2.5 加密算法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IP的通信过程和数据加密研究
    3.1 通信过程研究
        3.1.1 SIP协议用户注册
        3.1.2 请求发起过程
        3.1.3 会话关闭过程
    3.2 VoIP加密方式研究
        3.2.1 HTTP摘要认证
        3.2.2 S/MIME
        3.2.3 IPSec协议
        3.2.4 SSL/TLS协议
        3.2.5 SRTP协议加密研究
        3.2.6 MIKEY协议
        3.2.7 SDES密钥管理协议
    3.3 AES加密算法研究
        3.3.1 数据填充方式
        3.3.2 数据加密过程
        3.3.3 工作模式
    3.4 SIP安全机制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IP语音库的体系研究
    4.1 VoIP语音库的建设目的
    4.2 VoIP语音库设计关键因素
        4.2.1 发音文本
        4.2.2 发音人
        4.2.3 数据存储与标注
    4.3 VoIP语音库的体系构成
        4.3.1 VoIP性别库
        4.3.2 VoIP语种库
        4.3.3 VoIP场景库
        4.3.4 VoIP方言库
        4.3.5 VoIP情感库
        4.3.6 语音库之间的关联
    4.4 VoIP语音库的特有属性
        4.4.1 语音编解码器
        4.4.2 数据的加密方式
    4.5 语音库的构建标准
        4.5.1 语音库的大小
        4.5.2 构建方法
        4.5.3 数据的均衡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2 设计目标
    5.3 技术可行性分析
    5.4 总体架构设计
    5.5 预处理模块
        5.5.1 端点检测
        5.5.2 基于双门限的端点检测
        5.5.3 语音文件的重采样
    5.6 输入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5.6.1 输入模块的设计
        5.6.2 输入模块的实现
    5.7 文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7.1 文件处理模块的设计
        5.7.2 文件处理模块的实现
    5.8 语音编码模块
        5.8.1 语音编码模块设计
        5.8.2 语音编码模块的实现
    5.9 数据包封装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9.1 数据包封装模块的设计
        5.9.2 数据包封装模块的实现
    5.10 输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0.1 输出模块的设计
        5.10.2 输出模块的实现
    5.11 数据加密模块
        5.11.1 数据加密模块的设计
        5.11.2 加密模块的实现
    5.12 语音标签的自动获取
        5.12.1 特征选取
        5.12.2 MFCC
        5.12.3 基于DNN的识别
        5.12.4 基于CNN的识别
    5.1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VoIP生成方法的系统测试
    6.1 系统基础环境
    6.2 文件的处理
    6.3 加密算法验证
    6.4 数据包的封装验证
    6.5 基于DNN的说话者性别识别实验
        6.5.1 数据集
        6.5.2 MFCC维度的影响
        6.5.3 语音数据时长的影响
    6.6 基于CNN的语种识别
        6.6.1 数据集介绍
        6.6.2 网络结构
        6.6.3 实验结果
    6.7 工具总结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LTE网络空口中用户隐私泄露与网络可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LTE网络隐私安全研究现状
        1.2.2 LTE网络可用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技术
    2.1 移动通信网络
        2.1.1 LTE网络
        2.1.2 GSM网络
        2.1.3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标识码
    2.2 LTE基本过程
        2.2.1 无线空口接入过程
        2.2.2 UE附着/TAU流程
    2.3 软件无线电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话号码捕获器
    3.1 基于LTE+GSM网络的方法
        3.1.1 模型结构
        3.1.2 信令流程
        3.1.3 涉及协议漏洞分析
    3.2 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
        3.2.1 软硬件实验设置
        3.2.2 实验过程、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防御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oLTE技术中用户隐私泄露的研究
    4.1 VoLTE简介
        4.1.1 IMS网络
        4.1.2 SIP协议
    4.2 VoLTE技术流程
        4.2.1 P-CSCF服务器的发现
        4.2.2 用户IMS注册流程
        4.2.3 获取VoLTE信令
    4.3 用户隐私信息泄露分析
        4.3.1 未加密的SIP信令
        4.3.2 身份信息
        4.3.3 位置信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TE网络可用性的研究
    5.1 NAS信令的安全性分析
        5.1.1 LTE协议规范分析
        5.1.2 EMM原因值
    5.2 漏洞验证模型与影响评估测试方法
        5.2.1 实验设置
        5.2.2 漏洞验证模型
        5.2.3 影响测试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验证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5.3.2 影响等级分类
        5.3.3 影响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5.4 讨论与对策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缩略语列表

(8)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视频通讯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的需求分析
    2.1 总体业务需求
    2.2 视频通讯应用发展资源状况
        2.2.1 东方有线NGB网络状况和性能
        2.2.2 东方有线NGB机顶盒状况和性能
    2.3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需求
    2.4 机顶盒开展视频通讯面临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研究及选择
    3.1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简介
    3.2 视频通讯协议研究
        3.2.1 H.323 协议
        3.2.2 SIP协议
        3.2.3 机顶盒视频通讯系统协议选择
    3.3 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3.4 语音频编码技术研究
        3.4.1 语音编码技术介绍
        3.4.2 语音编码格式选择
    3.5 实时视频通讯关键技术研究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系统架构设计
    4.1 视频通讯平台架构
        4.1.1 系统组成
        4.1.2 业务流程
    4.2 视频通讯核心系统设计
    4.3 视频通讯终端接入设计
        4.3.1 常规视频通讯终端方案
        4.3.2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USB连接
        4.3.3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网络连接
    4.4 机顶盒视频通讯应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GB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互联协议规范设计与实现
    5.1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终端连接控制协议
        5.1.1 控制通道
        5.1.2 数据通道
    5.2 机顶盒与视频通讯服务系统通讯接口协议
    5.3 机顶盒应用开发API接口规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功能验证及应用实现
    6.1 系统测试环境及内容
    6.2 测试过程
        6.2.1 测试方案
        6.2.2 测试准备
        6.2.3 测试用例
    6.3 实现效果分析
    6.4 基于视频通讯的应用开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P2PSIP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布式P2P多媒体通信系统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P2SIP系统性能分析与建模
        1.2.2 分布式内容语义搜索算法
        1.2.3 分布式覆盖网络中继路由
    1.3 研究工作相关科研项目
    1.4 论文研究成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P2PSIP分布式业务网络
    2.1 引言
    2.2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
    2.3 P2P系统架构与算法
        2.3.1 P2P系统架构
        2.3.2 Chord算法
        2.3.3 CAN算法
        2.3.4 Kademlia算法
        2.3.5 P2P系统分层模型
    2.4 P2PSIP系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P2PSIP系统时延性能分析与优化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2.1 SIP系统性能
        3.2.2 DHT系统时延性能参数
        3.2.3 DHT搜索路径时延优化
    3.3 P2PSIP呼叫建立时延模型
        3.3.1 呼叫建立时延
        3.3.2 消息交互流程时延模型
        3.3.3 P2PSIP呼叫建立时延模型
        3.3.4 P2PSIP呼叫建立时延优化
    3.4 呼叫建立时延仿真
        3.4.1 仿真环境参数设置
        3.4.2 呼叫建立时延CSD
        3.4.3 DHT查询时延与丢包率
        3.4.4 DHT扰动与与呼叫建立时延
        3.4.5 分层异构P2PSIP系统时延特性
    3.5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2PSIP业务流量分析与建模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2.1 P2PSIP服务器集群
        4.2.2 SIP服务器性能指标
        4.2.3 P2PSIP服务流量模型
    4.3 P2PSIP节点会话业务流量模型
        4.3.1 DHT节点业务流量模型
        4.3.2 Chord路由模型
        4.3.3 P2PSIP节点业务流量模型
    4.4 仿真验证
        4.4.1 仿真环境及参数配置
        4.4.2 P2PSIP服务器节点消息序列
        4.4.3 P2PSIP节点消息序列
    4.5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语义标签的分布式资源搜索算法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2.1 资源语义向量及相似度
        5.2.2 语义DHT
        5.2.3 语义特征提取
        5.2.4 向量降维
    5.3 语义索引标签分配算法
        5.3.1 分布式语义索引标签计算模型
        5.3.2 半分布式主数据抽取算法B-PCA
        5.3.3 B-PCA算法语义标签特征分析
        5.3.4 基于CAN的B-PCA资源语义搜索算法
        5.3.5 全分布式语义资源标签分配算法D-PCA
        5.3.6 D-PCA算法讨论
        5.3.7 基于Chord的B-PCA/D-PCA算法
        5.3.7.1 LSH算法
        5.3.7.2 S-Chord(Semantic Chord)算法
    5.4 算法仿真
        5.4.1 数据生成模型及仿真参数
        5.4.2 B-PCA算法向量距离相关系数η
        5.4.3 B-PCA算法数据传输开销对查准率P_q的影响
        5.4.4 B-PCA算法数据动态适应性分析
        5.4.5 B-PCA算法k近邻搜索查准率P_q
        5.4.6 D-PCA算法收敛性
        5.4.7 S-Chord算法仿真
        5.4.8 仿真小结
    5.5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支持反三角嵌入的松弛度量空间网络坐标算法
    6.1 引言
    6.2 相关背景
        6.2.1 反三角TIV
        6.2.2 度量空间
        6.2.3 网络坐标系统NCS(Network Coordination System)
        6.2.4 Vivaldi算法
    6.3 KL_vivaldi算法
        6.3.1 时延空间数字特征
        6.3.2 松弛度量空间(Relaxed Metric Space)
        6.3.3 KL_vivaldi算法
    6.4 KL_vivaldi算法仿真与验证
        6.4.1 KL_vivaldi算法预测精确度
        6.4.2 邻居节点选择机制
        6.4.3 KL松弛度量空间维度选择机制
        6.4.4 松弛三角形不等性参数ξ_(max)
        6.4.5 KL松弛对称性参数γ
        6.4.6 KL_vivaldi算法收敛性
    6.5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SIP和P2P的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混合式 P2P SIP 传输网络
    2.1 传输系统的组网技术
        2.1.1 系统的网络覆盖特性
        2.1.2 使用 P2P 构建网络
    2.2 P2P 与 SIP 的结合机制
        2.2.1 SIP 和 P2P 结合方式的研究
        2.2.2 基于 SIP over P2P 的系统模型
    2.3 PS 的 DHT P2P 覆盖结构
        2.3.1 PS 结点构成 Chord 环
        2.3.2 Chord 环的搜索算法
        2.3.3 PS 的覆盖层功能概述
    2.4 JXTA 部署 P2P 覆盖层
        2.4.1 JXTA 平台简介
        2.4.2 JXTA 源码运行与结点配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SIP 协议的视频传输系统信令层设计
    3.1 传输系统的控制架构设计
        3.1.1 传输系统的控制需求分析
        3.1.2 传输系统的控制模块功能设计
    3.2 传输系统的信令流程设计
        3.2.1 用户的登记和定位流程
        3.2.2 视频会话的信令控制交互流程
    3.3 实现传输控制的 SIP 协议栈
        3.3.1 SIP 开源协议栈的选取
        3.3.2 MjSip 协议栈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MjSip 的视频传输系统的控制实现
    4.1 使用 MjSip 开发包构建 SIP 系统
    4.2 SIP 系统实现信令交互的程序实现
        4.2.1 注册流程的实现
        4.2.2 视频会话邀请流程的实现
    4.3 控制程序的运行测试和信令消息分析
        4.3.1 配置和启动 SIP 系统
        4.3.2 信令消息的测试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会话发起协议SIP的分析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理.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WebRTC的云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佳樽.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TRex的SIP测试仪原型的设计与开发[D]. 魏新苗.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飞机客舱CCS系统仿真平台的设计及实现[D]. 周朝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基于SIP协议的语音融合调度系统研究[D]. 王岩雪. 长安大学, 2020(06)
  • [6]VoIP语音库的体系与生成方法研究[D]. 张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7]LTE网络空口中用户隐私泄露与网络可用性研究[D]. 余川.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8]基于NGB机顶盒的视频通讯方案设计与实现[D]. 邓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9]P2PSIP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 张春红.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2)
  • [10]基于SIP和P2P的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王慧.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会话发起协议SIP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