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发展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乳业发展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应把奶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论文文献综述)

叶红[1](2010)在《山东省奶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行业。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以至于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奶业发展及其管理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和畜牧经济学等理论,应用实证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山东省奶业发展及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力图系统地研究山东省奶业发展战略问题。对山东省奶牛业发展的中长期宏观战略问题设计初步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一些措施和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奶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实际,概括总结了山东省奶业发展特征。近年来,山东省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乳制品的生产加工、消费、进出口等方面都有很大进展,这里既有市场需求旺盛和山东良好的奶业发展条件的影响,也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因素起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山东省奶业发展及其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奶源基地严重匾乏、饲养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不合理、缺乏代表和保护奶农利益的组织、技术支撑体系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其次,基于SWTO法透析山东省奶业发展优劣势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基于SWTO法透析山东省奶业发展优劣势分析,深刻剖析了目前山东省奶业发展的问题关键点。最后,提出加强奶业发展管理的一些措施和政策建议;强化政府在奶业发展中的责任;完善奶协组织,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提高奶业组织化程度;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健全服务体系,强化保障能力;合理引导消费,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等等。本文旨在为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科研单位选题立项、乳制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及销售企业准确了解我省奶业行业发展动态,指导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的企业定位和推广,促进山东省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

杨俐[2](2010)在《我国居民乳品消费及促销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类营养丰富,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奶业的发展与壮大,有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从2005年以来,“回炉奶”、“早产奶”、阜阳婴幼儿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乳品质量安全问题接连不断地出现,对社会危害极大,影响深远。究其根源,除了监管方面不足外,奶业恶性的竞争环境是重要的深层原因。近些年来,乳品企业盲目扩张,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致使乳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因而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乳品企业使尽浑身解数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概念战”、“价格战”、“广告战”及捆绑销售等促销方式层出不穷。乳品企业大力开展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在增加营销成本的同时能否得到预期的收益回报,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研究促销对乳品消费的影响已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为了深入、准确地了解促销对我国居民乳品消费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在参考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该问题开展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首先,利用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我国居民乳品消费现状,并提取出影响我国乳品消费水平的因素。然后,根据对北京市一中型超市进行了持续78天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乳品市场的促销现状、特点和原因。最后,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城镇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研究设计了一套消费者调查问卷,在2009年12月15日至2010年3月10日,对北京市居民开展了促销对液态奶(包括高温灭菌奶、巴氏消毒奶和酸奶)购买情况影响的调查。总计发放问卷问卷500份,回收458份,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根据抽样调查获取的一手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立多元选择模型,就促销对新产品购买意愿、增加购买量意愿、转换品牌意愿和转化乳品类型意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①我国居民乳品消费量总体水平比较低,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②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水平、价格水平、质量安全问题、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与意识以及乳品企业的战略定位等。③当前乳品促销已经从中低端产品延伸到高端产品,促销的周期较长,间隔较短,产品类型多样,让利幅度在10%-50%之间。④乳品企业频繁使用促销工具,主要是为了刺激市场需求,扞卫市场份额、吸引消费者关注和突围同质化的困境。⑤特价的促销效果比其他促销方式显着,常冲动消费的人群是最佳的目标受众。⑥促销对不同人口统计特征人群的影响效果没有明显差异。⑦关注品牌的消费者不轻易转换购买品牌。

聂迎利[3](2009)在《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奶类营养丰富,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奶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奶类由特供专供品过渡到凭票供应,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进入广大城乡居民的家庭,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2004年之后,作为我国奶类消费主体的城镇居民的奶类消费增长趋缓,甚至出现徘徊;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不力,已经成为我国奶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需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历程和现阶段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以这些因素为基础变量,对城乡居民奶类消费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整体提高,并成为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食物,但平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量增长趋缓,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从消费品种来看,城镇居民偏重于液态奶,而农村居民偏重于奶粉。②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与人均收入呈显着的正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其奶类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奶类是城乡居民需求收入弹性最大的动物性食物。③在现有消费情况下,奶类价格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农村居民消费人群主要为婴幼儿,产品主要为奶粉,因此奶类价格对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影响不大。④人均GDP的持续增长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会拉动奶类消费的增长。⑤市场条件、饮食习惯等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⑥聚类分析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服从四类格局,农村居民服从三类格局。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奶类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后奶类消费行为调查以及“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对质量安全事件认知的调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消费者对牛奶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者对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信任度更高;城镇居民奶类消费人群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布更加趋向平衡,奶类已经成为普惠性食品;消费者对牛奶的营养价值已有了较多的认识,并已形成初步的科学饮奶知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08~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需求和原奶供给进行了预测,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得出了2020年前,我国原奶供给将大于需求的结论。因此,从政府层面、乳品加工企业层面和奶牛养殖业层面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杨伟民[4](2009)在《中国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乳业发展的中国历史和国际经验分析,乳业发展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的直接结果,也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奶牛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居民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乳业10年来年均综合递增长率为20%以上,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却出现了一系列奶农增收缓慢、加工企业利润不断摊薄,甚至像2008年“三聚氰胺”这样质量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产业链研究乳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而研究乳业发展规律、增长桎梏、未来前景以及政策投放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作为一体化程度要求高的产业,乳业发展涉及到原奶生产、收集运输、加工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奶业产业结构的竞争也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本文把奶业纳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运用产业组织的SCP分析范式、博弈论分析方法、价值链分析方法、案例分析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乳业纵向产业链的五个主要环节及其协作链接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前言对文献进行综述,阐述文章的科学意义,然后用四章内容对乳业产业链的原奶生产、收集运输、包装加工、销售与消费主要环节的结构、行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在每一章内容中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讨论了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历史演进、产业结构、主体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绩效和质量绩效,都隐含地给出了政策建议。第六章综述性地归纳产业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利用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是:我国奶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发展水平、结构特征决定了我国奶业产业链纵向协作的现状;沿着产业历史的路径依赖导致的产业之间的组织力量不对称,导致了利益链接机制的不均衡,这就成为整个产业经济和质量绩效都较低的原因。如果解决现有问题,单纯的加强政策监管或者扶持加工企业并不能实现目的,必须改变现有的产业链格局,扶持谈判能力较低的原奶生产者成立合作社,均衡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促使乳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1)把乳业的经济研究纳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乳业产业链五个主要环节严格按照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探求产业链纵向协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决定因素。(2)第一次将奶站纳入产业链分析,作为原奶的收集和运输阶段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备受关注的这个产业链主体选择行为的动因和趋势。(3)结合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提出了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原奶生产环节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孙耀强[5](2009)在《兵团农八师奶业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从国内外奶业发展现状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发展奶业的意义,对世界奶业、国内奶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农八师地区部分奶牛场和乳品厂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畜牧业经营管理、养牛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层层深入,重点分析了兵团农八师奶业竞争存在的问题,提出农八师奶业的竞争发展策略。从农八师石河子地区奶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着手,重点对农八师石河子地区奶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原料奶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乳制品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目前农八师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生产原料奶质量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影响原料奶质量和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农八师石河子地区奶类生产成本及奶类供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八师石河子地区乳品公司目前生产的基本情况,石河子地区乳品消费的主要因素以及奶业竞争优势,最终提出了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地区奶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本研究内容对农八师奶业竞争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对兵团农八师地区奶业带有共性的主要经济矛盾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的整体发展思路,为农八师奶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马鲜萍[6](2006)在《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欠发达地区如何做强做大奶畜产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实践和思考的问题。综合分析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普遍经历了起步、稳定发展、快速发展、发展转型四个阶段。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集约化养殖程度低,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奶农与加工企业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是困扰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症结。其根源是奶农、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奶农科学饲喂水平不高原料奶质量差,乳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奶制品质量不高;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在新的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加快奶业发展要依托资源优势,要采取从资金、用地、项目、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扶持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停止黄牛奶用改良,加快良种奶牛繁育推广;进一步扩张养殖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发展规模养殖区,实行专业化饲养、规模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实施科技兴牧,加快推广先进生产实用技术,提高科技转化率,提升奶业效益;培育整合乳品加工企业,增强奶业带动功能;实行科学饲喂,提高鲜奶质量六条措施。论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是奶业发展的前提;市场需求是奶业发展的导向标;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奶业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因素;行政推动是调控奶业发展的手段;质量效益是奶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服务是奶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祁健[7](2006)在《甘肃奶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作为草业大省之一,甘肃奶业近年发展迅速。目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内外乳企及其众多知名品牌产品纷纷抢滩我省,甘肃奶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我国和我省奶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关联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我省奶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应对措施和思路。经过对我省奶业现状分析,了解到我省奶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差距大,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但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对我省奶业发展状况、乳制品加工企业、乳品市场竞争状况、消费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行业区域化分析与提高竞争力对策为重点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表明奶源不足、消费市场的开发培育不完善、产品市场营销力不强、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乳品市场不规范、乳品结构单一等因素,是制约我省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省乳制品市场近年呈现为消费群体增大、乳品消费量增加、液态奶消费增加等特点。消费者使用乳制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消费习惯、口味、习惯、价格和品牌;城市居民乳制品消费大于城郊居民,市郊居民使用未加工鲜奶的比例较高;消费者认为,现阶段乳制品与各种替代品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乳制品的包装、广告宣传和销售服务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 本研究报告旨在为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科研单位选题立项、乳制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及销售企业准确了解我省奶业行业发展动态,指导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的企业定位和推广,促进我省奶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帮助。

杨伟坤[8](2006)在《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文中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畜牧业发展迅速,肉、蛋、奶等畜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然而作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饲草产业才刚刚起步,科技水平和生产方式明显滞后于畜牧业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的巨大需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优质饲草的短缺日益成为河北省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高效饲草产业体系的建立成为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河北省饲草产业的顺利发展则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文采用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层面对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河北省饲草的供给和需求,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饲草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布局,草业产业化经营及支撑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本研究对于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全文按照背景分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对策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顺序展开。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背景分析。其中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内容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是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分析。首先阐述国内外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其次分析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最后总结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为基础研究。第三章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草业系统工程理论,上述理论不仅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给予了具体的技术支持。第四章是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首先对饲草供给与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次对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同时指出优质饲草的严重短缺日益成为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优质高效人工饲草地是饲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最后,对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这些因素共同综合地影响和决定着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变动和饲草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发展。第五章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指出生产推动和需求拉动是河北省饲草产业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优化传统农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草业势在必行。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作为应用研究。第六章是河北省饲草业的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研究。首先对四个主要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饲草产业进行了

道日娜[9](2006)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蒙牛乳业为例的分析》文中认为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中心,沿着互动这条主线,以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内蒙古蒙牛乳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互动关系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其内容和运行机制,从产业发展和利益协调两个层面研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内容、方式和过程。同时,分析了科技对企业与农民关系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和政府在企农互动过程中的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作用。最后,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协调互动的政策建议。 一 研究思路 论文以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利益驱动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为指导,立足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过程、方式、内容,从产业互动和利益互动两个层面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在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内蒙古蒙牛乳业与奶农互动实践的分析、概括、总结,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式和新任务,提出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关系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二 主要研究结论 1.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可靠载体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关系的维系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资源依赖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获得市场交换价值的最大化,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本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成功、实现“双赢”的关键。蒙牛人清楚地看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是最佳的奶牛饲养带,而且这一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天然牧场规模广阔、奶业人力资源充足,蒙牛将这一区位优势与区域资源优势完美地相结合,合理地选择了奶业这一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要素,通过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形成生产力,使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

段成立[10](2005)在《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随着人们对乳制品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是,我国目前原奶及乳制品质量问题仍然很多,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急需改善。本文针对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1、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对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状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及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品质现状,认为原奶质量较差,奶中的微生物,抗生素含量不符合标准,奶的风味较差。 2、论文对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几个乳制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分析,分别从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产品认证制度以及技术支撑体系几个方面找出了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奶业发展迅速,但奶牛养殖户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原奶的质量安全,原奶市场不规范,加之政府监管不力,使得我国原奶的质量安全水平较低;奶业标准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仍不健全,现行标准重乳制品,轻生产过程,相当一部分标准陈旧,不能适应现阶段需要;省级检测机构还是比较少,检测设备及检验手段相对仍比较落后,产品安全认证制度尚未完全推行,技术支撑体系仍需较大投入。 3、一些发达国家的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完善,本文分析了美国、荷兰、加拿大、日本四国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比较分析了中外关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异同及主要差距,另外还分析了几个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原奶及乳制品的标准概况,为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奶业标准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与国外在注重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的建设、强化检验检疫、制定严格的乳制品质量卫生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等几个方面有共同点,同时提出我国在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质量安全管理的控制方式、实施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标准、中外科技运用推广水平和资金投入力度、危险性评估控制技术未广泛应用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4、结合通篇分析,为加强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本文依据管理学原理,分别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政府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规范奶农和加工企业行为,提高生产技术能力,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乳制品。

二、应把奶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把奶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奶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2 我国奶业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奶业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中国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SWOT 分析
    3.1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历程
    3.2 山东省奶业发展现状的概述
        3.2.1 山东省奶业的基本情况
        3.2.2 山东省奶业产业的组织形式
        3.2.3 山东乳品加工现状
    3.3 山东省奶业SWOT 分析
        3.3.1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优势
        3.3.2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劣势
        3.3.3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机会
        3.3.4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威胁
        3.3.5 山东省奶业SWOT 综合组合分析
4 山东省奶业发展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4.1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4.2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目标
        4.2.1 山东省发展奶业产业的重要意义
        4.2.2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5 山东省奶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5.1 加强宏观管理,搞好奶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
    5.2 大力推进奶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壮大龙头企业
    5.3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夯实奶业发展基础
    5.4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5.5 加强消费引导,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5.6 加强原奶和乳制品质量控制,保障质量安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居民乳品消费及促销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奶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1.2 乳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1.3 实现我国奶类消费潜力存在着难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
        1.4.3 数据来源说明
    1.5 结构安排和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促销理论
        2.1.1 促销和促销组合的概念
        2.1.2 影响促销组合策略的因素
        2.1.3 销售促进的作用
    2.2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2.2.1 消费者需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
        2.2.2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2.3 销售促进与消费者行为
    2.3 市场调查理论
        2.3.1 市场调查的概念
        2.3.2 市场调查的分类
        2.3.3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
        2.3.4 抽样设计
        2.3.5 问卷设计
第三章 我国乳品消费分析
    3.1 我国乳品总体消费水平
        3.1.1 我国居民乳品消费量
        3.1.2 我国居民乳品消费支出
    3.2 不同地区乳品消费水平
    3.3 城乡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3.4 我国乳品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3.4.1 居民收入
        3.4.2 价格
        3.4.3 质量安全问题
        3.4.4 消费环境
        3.4.5 消费观念与意识
        3.4.6 乳品企业战略定位
第四章 我国乳品促销现状及分析
    4.1 我国乳品促销现状
        4.1.1 促销品牌和产品类型
        4.1.2 促销方式
        4.1.3 促销幅度、周期和频率
    4.2 促销特点
    4.3 促销原因分析
第五章 促销对乳品消费影响调查设计及样本分析
    5.1 调查设计
    5.2 样本分析
        5.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5.2.2 居民乳品购买习惯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销对乳品消费影响分析
    6.1 模型选择及评价
        6.1.1 模型形式选择
        6.1.2 模型评价
    6.2 变量定义
        6.2.1 因变量
        6.2.2 自变量
    6.3 促销对乳品消费影响模型结果分析
        6.3.1 模型一:促销对新产品购买意愿影响的模型分析
        6.3.2 模型二:促销对增加购买量意愿影响的模型分析
        6.3.3 模型三:促销对转换品牌意愿影响的模型分析
        6.3.4 模型四:促销对转换乳品类型意愿影响的模型分析
    6.4 本章小结
        6.4.1 特价的促销效果最为显着
        6.4.2 冲动性消费人群是最佳的目标受众
        6.4.3 品牌忠诚度是保护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
        6.4.4 不同人群对促销效果没有显着差异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居民乳品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
        7.1.1 我国乳品促销的特点和原因
        7.1.3 促销对乳品消费的影响
    7.2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1.2.1 有关中国奶类消费状况的研究
        1.2.2 影响奶类消费因素的研究
        1.2.3 有关奶类供求预测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奶类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
    2.1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奶类的消费
    2.2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奶类的消费
        2.2.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专供品和凭票供应阶段
        2.2.2 市场经济初期放开供应阶段
        2.2.3 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量快速增长阶段
    2.3 现阶段我国奶类消费的总体特征
        2.3.1 奶类消费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2.3.2 城乡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3.3 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奶类消费量处于较低水平
        2.3.4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在动物性食物中所占比重偏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奶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济因素
        3.1.1 人口
        3.1.2 人均GDP
        3.1.3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3.1.4 膳食结构
        3.1.5 城镇化率
    3.2 市场因素
        3.2.1 价格
        3.2.2 市场条件
        3.2.3 乳制品进口
    3.3 饮食传统和习惯
        3.3.1 以谷类为基础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提升
        3.3.2 传统饮奶习惯使牧区居民奶类消费水平较高
        3.3.3 饮食习惯的区域性使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具有有不同的奶类消费偏好
    3.4 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4.1 聚类分析
        3.4.2 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4.3 农村居民奶类消费的聚类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奶类消费行为典型调查分析
    4.1 背景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样本的基本情况分析
        4.2.2 奶类消费习惯和行为分析
    4.3 主要发现及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乳品质量安全事件认知的典型调查分析
    5.1 背景
    5.2 调查结果分析
        5.2.1 对“有问题的液态奶”的认知
        5.2.2 对政府处理措施的态度
        5.2.3 消费者品类转换分析
        5.2.4 消费者品牌转换分析
    5.3 主要发现及结论
        5.3.1 消费者对奶类质量安全事件越来越关注
        5.3.2 政府处理奶类质量安全事件的态度和措施对消费者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5.3.3 消费者不断转换品类和品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奶类消费需求与供给预测分析
    6.1 奶类总需求预测
        6.1.1 人均消费量预测
        6.1.2 总需求量预测
    6.2 奶类供给预测
        6.2.1 方案一:灰色预测模型
        6.2.2 方案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6.2.3 确定的原奶总产量预测值
    6.3 奶类供需平衡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高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水平的对策分析
    7.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夯实增加奶类消费的基础
    7.2 加大科学饮奶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城乡居民科学消费
    7.3 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和推广力度
    7.4 加强监管,建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保证乳品的质量安全
    7.5 乳品加工企业要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7.6 规模化实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1.1 我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8.1.2 收入是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的重要因素
        8.1.3 膳食结构的改善将促进奶类消费的增长
        8.1.4 价格对城乡居民奶类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
        8.1.5 人口数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
        8.1.6 人均GDP 的持续增长将拉动奶类消费的增长
        8.1.7 市场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居民奶类消费
        8.1.8 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服从四类格局,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服从三类格局
        8.1.9 消费者科学饮奶知识普遍增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饮奶习惯
        8.1.10 消费者对奶类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质量安全事件会对奶类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8.1.11 我国奶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将大于需求
        8.1.12 促进城乡居民奶类消费必须采取全方位、切实有效的措施
    8.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中国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供应链综述
        1.3.2 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展
        1.3.3 国内农业供应链文献综述
        1.3.4 关于乳业的研究
        1.3.5 关于乳业供应链的研究
        1.3.6 关于乳业产业组织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数据及获取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1.6.1 创新点
        1.6.2 局限性
第二章 乳业产业链的原奶生产阶段
    2.1 中国乳业产业链生产阶段的分析框架
        2.1.1 本章写作的思路
        2.1.2 本章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
        2.1.3 本章的基本结论
    2.2 原奶的性质描述
        2.2.1 原奶的自然特性
        2.2.2 原奶生产的经济属性
    2.3 原奶生产总体情况
    2.4 原奶生产的组织结构分析
        2.4.1 奶牛饲养规模结构
        2.4.2 小规模奶户分析
    2.5 原奶生产环节的行为分析
        2.5.1 分散饲养、流动散收模式
        2.5.2 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
        2.5.3 饲养小区模式
        2.5.4 牧场园区模式
        2.5.5 奶农合作社模式
        2.5.6 专业奶牛饲养公司
    2.6 原奶生产环节的绩效分析
        2.6.1 经济绩效
        2.6.2 质量绩效
    2.7 小规模奶户的调研分析
        2.7.1 调查设计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2.7.2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
        2.7.3 调查样本情况
        2.7.4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2.7.5 样本农户奶牛养殖规模情况
        2.7.6 奶户决策模型
        2.7.7 饲养奶牛的收入和成本
第三章 原奶收集与运输阶段
    3.1 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原奶收集阶段的分析框架
        3.1.1 本章写作的思路
        3.1.2 本章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
        3.1.3 本章的基本结论
    3.2 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原奶收集阶段结构分析
        3.2.1 基于技术装备的奶站结构
        3.2.2 基于所有权的奶站结构
    3.3 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原奶收集阶段行为
        3.3.1 合约理论和架设
        3.3.2 对假说的经验验证:奶站的演进过程
    3.4 中国乳业产业链的原奶收集阶段绩效分析
        3.4.1 经济绩效
        3.4.2 质量绩效
        3.4.3 奶站与奶农的链接
    3.5 经济学的一个解释与探讨
        3.5.1 企业与奶站的关系——准一体化
        3.5.2 道德风险与契约风险
        3.5.3 交易成本的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乳制品加工阶段
    4.1 研究方法与结构
        4.1.1 本章写作的思路
        4.1.2 本章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
        4.1.3 本章的基本结论
    4.2 乳制品加工阶段的发展概况
        4.2.1 初创期(1949-1978 年)
        4.2.2 快速增长期(1979-1992 年)
        4.2.3 调整期(1993-1998 年)
        4.2.4 产业整合期(1999-2006 年)
        4.2.5 产业重塑期(2007-现在)
    4.3 乳制品加工阶段的产业结构
        4.3.1 规模结构分析
        4.3.2 地域结构分析
        4.3.3 产品结构分析
    4.4 乳制品产业加工企业的行为分析
        4.4.1 企业外部竞争行为
        4.4.2 产业链链接行为分析
    4.5 乳制品产业的加工环节的绩效分析
        4.5.1 经济绩效
        4.5.2 质量绩效
    4.6 小结
第五章 乳制品行业的流通和消费环节
    5.1 本章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5.1.1 本章写作的思路
        5.1.2 本章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
        5.1.3 本章的基本结论
    5.2 流通环节的SCP 分析
        5.2.1 销售渠道的历史分析
        5.2.2 销售渠道的现实分析
        5.2.3 流通环节的结构分析
        5.2.4 流通环节的行为分析
        5.2.5 流通环节的绩效分析
    5.3 乳制品的消费
        5.3.1 牛奶消费演进
        5.3.2 中国乳制品消费的城乡差距
        5.3.3 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产业价值链的分配
    5.5 小结
第六章 产业链组织模式创新
    6.1 本章的分析框架
        6.1.1 本章写作的思路
        6.1.2 本章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来源
        6.1.3 本章的基本结论
    6.2 政府对奶业政策演进与重点
        6.2.1 扶持恢复生产(1949-1979 年)
        6.2.2 鼓励发展阶段(1979-1990 年)
        6.2.3 政府加快发展(1990-2000 年)
        6.2.4 深入扶持发展(2001 年-2008 年)
        6.2.5 全面监管(2008 年-)
    6.3 国际奶业政策比较
        6.3.1 产业组织模式“一体化”
        6.3.2 原奶生产环节合作化
        6.3.3 服务体系社会化
        6.3.4 治理市场过度竞争
    6.4 本章结论
    6.5 提高组织化程度探讨
        6.5.1 组织化的涵义
        6.5.2 奶业合作的需求分析
        6.5.3 中国奶农合作组织制约因素
        6.5.4 提高组织化程度的结论性评述
    6.6 进一步研究的说明
        6.6.1 研究的范围扩展
        6.6.2 研究中出现的新对象
        6.6.3 数据的获取范围有待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5)兵团农八师奶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奶业竞争战略研究综述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奶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中国奶业的发展状况
        一、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乳品消费同步增长
        二、奶业的市场竞争造就了一批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三、奶业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加强
        四、我国奶业供需关系预测
        五、当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新疆奶业的发展状况
        一、新疆奶业发展状况
        二.新疆奶业存在的问题
        三、新疆奶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章 兵团农八师奶业发展状况
    第一节 农八师奶源基地建设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一、农八师奶源基地建设状况分析
        (一) 奶业的发展现状
        (二) 历史上奶源基地建设得失
        (三) 奶源基地建设的成功做法
        二、农八师在构建奶源销售服务体系的思路和做法
        (一) 构建销售服务体系的思路
        (二) 构建销售服务体系的做法
    第二节 农八师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效益下滑,养牛积极性下降
        (一) 体制问题
        (二) 成本增高
        二、原料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 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低
        (二) 奶牛繁育率水平低
        (三) 人才缺乏,技术培训不到位
        (四) 缺乏牛奶生产配额制度
        三、缺少牛奶定价机制
第四章 兵团农八师奶类生产与供需分析
    第一节 农八师原料奶的生产情况分析
        一、农八师地区奶类生产成本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二、农八师地区原料奶的市场差价
        (一) 季节差价
        (二) 质量差价
        三、农八师奶牛场生产的生鲜乳质量情况
        (一) 2004-2007年各月乳脂肪率和乳蛋白率情况
        (二) 2004-2007年各月乳脂肪率变化趋势
        (三) 2004至2007年农八师地区奶牛乳蛋白率变化规律
        (四) 不同年度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情况
        (五) 不同年度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
        (六) 不同季节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
        (七) 不同季节对乳脂率变化的影响规律
        (八) 不同季节对乳蛋白率变化的影响规律
        (九) 季节对生鲜乳质量的影响
        (十) 鲜奶销售价格波动分析
    第二节 农八师地区奶类供需分析
        一、农八师地区原料奶的供给弹性分析
        (一) 即期供给
        (二) 短期供给与长期供给
        二.农八师地区奶类产品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分析
        (一) 消费者行为理论
        (二) 影响消费者奶类需求的因素
        三.农八师地区奶类供求综合分析
第五章 兵团农八师奶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农八师奶业竞争力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二、投资服务环境的优势
        三、原料奶收购价格竞争优势
        四、兵团特殊性体制优势
    第二节 农八师奶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一、原料奶生产能力不足
        (一) 奶牛单产水平低
        (二) 高质量原料奶生产不足
        二、奶业产业化经营相对滞后
        三、技术培训滞后,技术人员缺乏
        四、缺乏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第三节 农八师奶业竞争力的潜势分析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
        二、政府对奶业发展的重视,为发展奶业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三、地缘优势明显
        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奶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潜力
第六章 兵团农八师奶业发展对策
    第一节 农八师提升原料奶生产潜力的对策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对策
        (一) 利用优惠政策,争取资金扶持
        (二) 实施人才战略
        (三)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科技含量
        (四) 推广"测奶养牛",促进奶业发展
        (五) 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作用对奶业进行合理布局
        (六) 建立奶牛养殖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
        (七) 充分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
    第二节 提升乳制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二、农八师地区乳品生产加工概况
        三、提升农八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一) 制定部署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
        (二) 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三) 加强技术创新
        (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五) 构筑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
        (六) 加快制度创新,为我区乳制品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节 加大开发奶类相关产业的发展力度
        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优质牧草比重
        二、发展饲料工业
        三、发展乳制品包装业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发展现状
    1.1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
        1.1.1 从奶源方面来看
        1.1.2 从乳制品加工企业来看
        1.1.3 从乳制品消费市场来看
    1.2 欠发达地区(陕西)奶业发展状况
        1.2.1 从奶源来看
        1.2.2 从乳制品加工企业来看
        1.2.3 从乳制品消费市场来看
    1.3 陇县奶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制约因素
    2.1 对发展奶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1.1 农民思想认识不足
        2.1.2 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
        2.1.3 政府官员思想认识不足
    2.2 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瓶颈
        2.2.1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整个奶业发展水平提高
        2.2.2 人才严重短缺制约着奶业的长远发展
    2.3 奶制品质量不高,制约着奶制品消费市场的扩大
        2.3.1 原料奶质量
        2.3.2 产品质量
    2.4 乳制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奶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5 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第三章 发展措施与对策研究
    3.1 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完善服务体系
    3.2 加快良种奶牛的繁育和推广
    3.3 进一步扩张养殖规模,提升规模效益
    3.4 实施科技兴牧,向科技要效益
    3.5 培育整合乳品加工企业,增强奶业带动功能
    3.6 实行科学饲喂,提高鲜奶质量
    3.7 资金投入与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3.8 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的关系
    3.9 规模经营与分散养殖的关系
    3.10 良种引进与自繁自育的关系
    3.11 奶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政府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创造了奶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4.1.1 引导
        4.1.2 扶持
        4.1.3 服务
    4.2 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奶业协调发展
        4.2.1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2 深化“奶粉与液态奶并重,培育自己的奶源基地”战略,形成和氏发展战略的精髓
    4.3 建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龙头企业和奶农二者的共赢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是奶业发展的前提
        5.2.2 市场需求是奶业发展的导向标
        5.2.3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奶业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因素
    5.3 行政推动是调控奶业发展的手段
    5.4 质量效益是奶业发展的核心
    5.5 技术服务是奶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甘肃奶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序言
    (一)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二)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二、中国奶业的发展现状
    (一) 中国奶业的发展历程
    (二) 产业现状
三、甘肃奶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甘肃原奶的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 甘肃乳品的加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 影响甘肃乳品消费的主要因素
四、甘肃奶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 甘肃奶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 甘肃奶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饲草产业发展研究
        1.2.2 关于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研究
        1.2.3 草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1.3.1 饲草、草地和草原
        1.3.2 产业
        1.3.3 饲草产业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基本思路、框架结构与内容布局
        1.4.2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1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1.2 草地畜牧业发达国家饲草产业发展概况与特征
        2.1.3 世界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2.1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2.2 中国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概况
        2.3.1 河北省饲草资源概况
        2.3.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3.3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饲草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新增长理论
    3.2 新制度经济学
    3.3 产业布局理论
    3.4 博弈理论
    3.5 草业系统工程理论
    3.6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分析
    4.1 饲草供给分析
        4.1.1 饲草供给总量及其区域布局
        4.1.2 不同饲草产品的品质结构及比较
        4.1.3 饲草的投入产出分析
    4.2 饲草需求分析
        4.2.1 国内外饲草市场需求的基本概况
        4.2.2 河北省畜牧业发展概况
        4.2.3 河北省饲草需求的定量分析
        4.2.4 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对比分析
        4.2.5 河北省饲草市场需求预测
    4.3 影响河北省饲草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分析
        4.3.1 自然环境因素
        4.3.2 经济发展因素
        4.3.3 畜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
        4.3.4 消费因素
        4.3.5 市场效益因素
        4.3.6 制度因素
        4.3.7 技术因素
        4.3.8 资本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动因
    5.1 发展饲草产业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
    5.2 发展饲草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5.3 发展饲草产业,可确保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
        5.3.1 从“食物安全”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
        5.3.2 实施草地农业系统,确保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
    5.4 发展草业综合效益显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4.1 发展草业可确保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4.2 发展饲草产业可提高大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5.4.3 发展草业社会效益巨大,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5.5 发展草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外汇贡献和市场贡献
    5.6 草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7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模式与区域布局
    6.1 饲草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类型
        6.1.1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6.1.2 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6.2 河北省饲草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其分析评价
        6.2.1 天然草地改良利用模式
        6.2.2 林(果)草间作模式
        6.2.3 人工饲草地建设模式
        6.2.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6.3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配置
        6.3.1 河北省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6.3.2 河北省饲草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模式选择
        6.3.3 典型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饲草产业化经营分析
    7.1 草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讨
        7.1.1 草业产业化理论基础
        7.1.2 草业产业化内涵和要素构成
    7.2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7.2.1 草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7.2.2 草业产业化是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7.3 草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运行模式
        7.3.1 主要组织运行模式
        7.3.2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价
    7.4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7.4.1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4.2 典型案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河北省草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8.1 政府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8.1.1 进行该博弈分析的前提条件
        8.1.2 河北省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8.2 基于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草业产业化支撑体系的深入分析
        8.2.1 基本面的深入分析
        8.2.2 博弈模型中重要环节的分析
    8.3 博弈模型分析中假设前提条件的释放
        8.3.1 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是实现草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8.3.2 实现草业产业化的金融制度创新探讨
        8.3.3 技术进步(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
    8.4 构建合理机制化解饲草种植过程中的意外风险
    8.5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对策建议
        9.2.1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9.2.2 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对策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发表文章

(9)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蒙牛乳业为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论文框架设计
第2章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理论分析
    2.1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2.2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本质
    2.3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的内容
    2.4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的互动机制
第3章 蒙牛乳业的发展概况
    3.1 蒙牛乳业发展的条件
    3.2 蒙牛乳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3.3 蒙牛乳业的发展态势
    3.4 蒙牛乳业的效益
第4章 蒙牛乳业与奶牛养殖业的产业互动
    4.1 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4.2 牛奶生产的质量控制
    4.3 乳品的加工与营销
    4.4 蒙牛乳品加工业与农户奶牛养殖业的协调发展
第5章 蒙牛乳品加工业与农户的利益互动
    5.1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及利益分配
    5.2 企业与农户的相互依存行为分析
    5.3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协调
第6章 蒙牛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科技支撑
    6.1 科技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2 科技为牛奶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证
    6.3 科技为乳品加工业的增值提供了保障
第7章 蒙牛乳业与农民互动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7.1 政府的目标
    7.2 政府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和引导
    7.3 对农户奶牛养殖的积极扶持
    7.4 推进企农互动的制度扶持
第8章 蒙牛乳业基本经验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状况
2.1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生产状况
2.2 我国乳制品的消费状况
2.3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国际贸易现状 第三章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3.1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3.1.1 我国乳制品品质现状分析
    3.1.2 乳制品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2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2.1 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3.2.2 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3.2.3 标准体系现状
    3.2.4 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3.2.5 质量认证体系现状
    3.2.6 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3.3 几个典型案例分析
    3.3.1 “无抗奶”事件
    3.3.2 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3.3.3 河北石家庄倒奶事件
3.4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际组织关于乳制品标准体系与国外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
4.1 国际组织关于原奶及乳制品标准概况
    4.1.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乳制品的标准
    4.1.2 国际乳品联合会关于乳制品的标准
    4.1.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乳制品的标准
4.2 国际乳制品标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3 国外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
    4.3.1 美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4.3.2 荷兰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4.3.3 加拿大原奶及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4.3.4 日本原奶及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
4.4 中外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4.4.1 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共同特征
    4.4.2 中外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
    4.4.3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第五章 加强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府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5.2 规范奶农和加工企业行为提高生产技术能力,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
5.3 加强奶业行业协会的作用,确保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
5.4 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乳制品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应把奶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奶业发展问题研究[D]. 叶红.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2]我国居民乳品消费及促销效应的研究[D]. 杨俐.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2)
  • [3]中国城乡居民奶类消费研究[D]. 聂迎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1)
  • [4]中国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研究[D]. 杨伟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5]兵团农八师奶业竞争战略研究[D]. 孙耀强. 石河子大学, 2009(02)
  • [6]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D]. 马鲜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7]甘肃奶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祁健. 兰州大学, 2006(02)
  • [8]河北省饲草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 杨伟坤. 河北农业大学, 2006(01)
  • [9]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互动关系研究 ——以内蒙古蒙牛乳业为例的分析[D]. 道日娜. 西南大学, 2006(12)
  • [10]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D]. 段成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10)

标签:;  ;  ;  ;  ;  

乳业发展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