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分析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分析

一、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武菲[1](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认为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彭扬平[2](2009)在《双戗堤立堵截流落差分配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国内外大江大河截流工程中,当截流落差、龙口流速较大,单戗堤截流难度过大时,可采用双戗堤立堵截流以分担截流落差从而降低其截流难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截流工程实践资料表明:由于双戗截流技术研究深度有限,以及在实际施工中,水力控制条件较为复杂,双戗截流在一些工程中运用得并不很成功,对其截流过程中的水流运动规律以及有效的落差分配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双戗截流水力学特性作了综述,并分别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对双戗截流落差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依据嘉陵江亭子口水电站工程,在1∶50水工整体模型上对三期导流明渠单、双戗截流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双戗截流的水力控制条件,并对进占程序进行了初探。以曲线坐标系下的圣维南方程作为控制方程,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采用四边形贴体网格,建立了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用该模型对亭子口三期导流明渠截流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用数学模型对双戗截流的进占过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满足上戗承担1/23/5截流总落差要求的进占程序。计算并分析了4个影响因素——超(欠)进占、下游水位、分流量、龙口位置对截流落差分配的影响,并对其规律作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文中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研究双戗堤截流落差分配是可行的,数学模型其探索性的计算成果可作为设计方案比选时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双戗截流数值模拟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曹广晶[3](2007)在《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分析三峡工程在长江开发与治理中的地位入手,具体探讨了三峡工程建设面临的若干重大技术问题与管理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经验,包括良好的组织体制、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的技术准备以及大量的工程管理创新等。最后,文章对有关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水库调度问题、加快蓄水进程问题、环保与生态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

杨亚非[4](2007)在《历经风雨见彩虹》文中提出$T了解水文的人,不会不知道水文专业的局限性决定了市场的有限性,要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测绘市场争得一杯羹,实在艰难。长江委三峡水文局,在确保防汛测报主业的同时,以一流成果创品牌,以优质服务抢市场,把“三峡水文”的名字,传遍大江上下、流域内外。$E

程吉建[5](2004)在《重庆三峡库区排水管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流域的水流速度将变慢,稀释、扩散能力下降,库区水污染防治问题已迫在眉睫,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刻不容缓。排水管网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建设发展、保护库区环境免受污染、保障库区人民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三峡库区绝大多数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大大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污染防治的需要。加之地形复杂,绝大多数市县属于山地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建设存在很大困难。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城镇排水管网的设计资料的大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庆三峡库区的实际特征和作者的工程经验,对三峡库区排水体制选择、管网设计特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中,对于旧城改造,通常情况下,新区按分流制规划建设排水管网,老城区根据目前三峡库区城镇的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居民素质等实际因素推荐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旧城改造中,逐步将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成一个分流不完全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对于新建城区,由于三峡库区的特殊性,必须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污水分区收集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系统收集后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实际设计时,可以结合当地特点选择不同的排水体制或者两种排水体制并存。库区污水管网系统设计时,须考虑山地城市地质地貌特点,应采用与地形相适应的管道敷设方式,以达到近远结合、布局合理、投资少、建设快的目的。同时,对合理预测污水流量,确定污水管管径和埋设深度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且阐述了淤积污泥的组成,以及泥沙颗粒大小的与流速的关系,确定合适的最小流速。对库区雨水管网的设计,本文提出了较为准确的重庆暴雨强度公式,并且对主城区、待开发区和半开发区的径流系数的确定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由于重庆很多地方存在不良地质,本文也分析了排水管涵布置与不良地段的预防、处理。本论文探讨的适合重庆排水管网设计与施工的措施,对今后重庆小城镇排水管网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6](2003)在《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明渠截流具有落差大、流速大等特点,无论是施工强度,还是技术难度、风险度,都大于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其总能量超过了原世界记录保持者巴西伊泰普工程截流,明渠截流的总体难度堪称世界之最。水文监测也因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诸多高难技术的挑战。长江水文队伍投入专用测船10余艘、先进仪器设备100多台套,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测报,完成水文测验、河道测量、水质监测以及资料整理等项目64.38km2、9.74站年,实测截流流量10300~8600m3/s;实测上龙口最大落差1.73m,最大流速每秒6.0m;下龙口实测最大落差1.12m,最大流速每秒5.13m。

代水平,李云中,孙伯先,樊云[7](2003)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是实现导流明渠封堵、形成三期基坑,为枢纽围堰发电创造蓄水条件的关键性工程。它具有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能量大、抛投量大等特点。水文部门设计了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与反馈等4个子系流的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运用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开展水位、流速、流量、流态、水下地形等项目观测,为明渠截流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时水文信息。

李贵生,高千红[8](2003)在《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文中提出结合水文要素,通过截流期间水环境监测资料,用环境评价的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对水质的影响。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质量标准及水利部Ⅲ类《水质评价标准》,经分析评价表明:明渠截流工程虽对江段的水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质量标准仍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范围内,基本保持了长江水质的良好状态。

岳中明,金兴平[9](2003)在《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水文工作综述》文中认为截流水文工作主要包括水文监测、水文预报、水文分析计算3大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对整个明渠截流过程中的流量、水位、落差、分流比、龙口流速、流态、龙口口门宽、戗堤形象、水下地形等进行跟踪监测,对流量、水位、落差、分流比、龙口流速等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和滚动预报,为明渠截流施工决策和调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科研收集基本资料。为此,设计了从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预报到信息服务一套完整的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水文仪器设备与技术措施以及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截流水文监测、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为明渠截流提供了准确、可靠、及时的水文信息,为保证明渠截流的顺利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岳中明[10](2003)在《长江三峡工程的水文工作》文中研究表明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综合效益 ,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综合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关键工程。因此 ,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长江三峡以上以及全流域的水文特性 ,掌握和预测未来水文情势和河床变化规律 ,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期基础工作。系统阐述了长江水文在站网建设、观测精度提高、历史洪枯水调查、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实验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详细介绍了大量水文水资源要素、河流泥沙运动特性、河床演变规律分析计算以及水文预报预测等方面的可靠成果。

二、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2)双戗堤立堵截流落差分配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截流在水电工程中的作用
        1.1.2 截流技术进展
        1.1.3 双戗堤立堵截流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双戗堤立堵截流的水力学特性
    2.1 上、下戗堤在截流过程中的作用
        2.1.1 截流过程中无分流
        2.1.2 截流过程中有分流
    2.2 龙口泄流能力
    2.3 水力学控制条件
    2.4 落差分配及控制
第三章 水工模型试验
    3.1 概况
    3.2 双戗堤截流试验研究
        3.2.1 底孔泄流能力
        3.2.2 截流困难段
        3.2.3 基本水力控制条件验证
        3.2.4 进占程序及落差分配控制初步研究
    3.3 控制落差的辅助措施
第四章 双戗堤立堵截流数学模型
    4.1 控制方程
        4.1.1 笛卡尔坐标下的圣维南方程
        4.1.2 一般曲线坐标下的圣维南方程
    4.2 数值计算方法
        4.2.1 简介
        4.2.2 有限差分法
    4.3 边界条件
    4.4 参数取值
    4.5 计算步骤
第五章 数值模拟计算
    5.1 模型建立
        5.1.1 模拟范围
        5.1.2 网格划分
        5.1.3 戗堤概化
        5.1.4 边界条件
        5.1.5 参数取值
        5.1.6 计算方案
    5.2 模型验证
    5.3 进占过程计算成果分析
    5.4 落差分配影响因素计算分析
        5.4.1 超进占与欠进占
        5.4.2 分流量
        5.4.3 下游水位
        5.4.4 龙口位置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重庆三峡库区排水管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 言
1 引 言
    1.1 重庆三峡库区概况
        1.1.1 自然环境概况
        1.1.2 社会经济文化概况
    1.2 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与预测
        1.2.1 水环境现状
        1.2.2 生态环境现状
        1.2.3 三峡库区水污染预测
        1.2.4 库区排水管网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3.1 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刻不容缓
        1.3.2 库区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不容忽视
        1.3.3 库区排水管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1.3.4 课题的提出
2 排水管网系统
    2.1 排水系统概述
    2.2 排水系统体制分类
        2.2.1 合流制排水体系
        2.2.2 分流制排水系统
        2.2.3 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
        2.2.4 三峡库区排水体制选择研究
    2.3 排水管网布置形式
        2.3.1 排水管网布置形式
        2.3.2 三峡库区管网布置特点研究
3 三峡库区污水管网设计研究
    3.1 污水管网系统设计的内容
    3.2 污水管网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2.1 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3.2.2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3.3 库区污水管网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处理厂相对集中适当分散较为合理
        3.3.2 充分考虑山区地形特点,优化设计定线原则
        3.3.3 合理确定污水设计流量
        3.3.4 污水管管径与埋深
        3.3.5 关于透气孔
4 雨水沟道系统的设计
    4.1 雨水沟道的设计任务与原则
    4.2 一般规定和设计步骤
        4.2.1 雨水管沟的规定及一般做法
        4.2.2 雨水明渠的规定及几种做法
        4.2.3 设计步骤
    4.3 库区排水系统设计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4.3.1 截流管淤积的防止和处理
        4.3.2 雨水污染及解决方法
        4.3.3 排水管涵的布置与不良地段间的预防
5 三峡库区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研究
    5.1 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一般方法
        5.1.1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使用条件和布置特点
        5.1.2 合流制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5.1.3 河流制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要点
    5.2 库区河流制排水系统设计特点及难点
        5.2.1 截流倍数的选定
        5.2.2 污泥淤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6 重庆主城区排水管网设计实例
    6.1 项目背景
    6.2 城市概况
        6.2.1 自然条件
        6.2.2 排水现状
    6.3 设计方案
        6.3.1 工程方案
        6.3.2 排水体制和排水流域划分
    6.4 污水截流主干管
        6.4.1 污水截流主干管布置
        6.4.2 污水截流主干管布置的参数选择
    6.5 隧道和过江管
        6.5.1 隧道
        6.5.2 过江管方案
7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10)长江三峡工程的水文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与建设水文站网, 广泛收集基本资料
    1.1 水文站网布设和调整
    1.2 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编
        1.2.1 资料收集
        1.2.2 资料整编
    1.3 进行水文调查, 收集和科学利用历史洪枯水资料
2 设计洪水研究与实践
    2.1 暴雨洪水特性研究
    2.2 设计洪水研究
    2.3 可能最大降水研究
3 泥沙监测与河道演变观测研究
    3.1 泥沙研究
        3.1.1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
        3.1.2 推移质输沙率测验
        3.1.3 水利水保等措施的产沙影响研究
    3.2 工程水文泥沙观测及河道演变观测分析
4 截流水文
    4.1 截流水文监测
    4.2 截流水文水力学分析计算
    4.3 截流水文预报
    4.4 截流信息服务
5 水文气象预报实践与研究
    5.1 预报方法
    5.2 短期水情预报
    5.3 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
6 水文科学研究
    6.1 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6.2 水文实验
7 水情自动测报
8 环境影响监测与研究
    8.1 水质监测
    8.2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研究
9 主要结论和展望

四、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2]双戗堤立堵截流落差分配控制研究[D]. 彭扬平. 长江科学院, 2009(S2)
  • [3]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J]. 曹广晶.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07(00)
  • [4]历经风雨见彩虹[N]. 杨亚非. 人民长江报, 2007
  • [5]重庆三峡库区排水管网设计研究[D]. 程吉建. 重庆大学, 2004(01)
  • [6]大决战 大检阅 大展示——长江三峡明渠截流水文监测工作总结[J]. 代水平,李云中,张伟革. 人民长江, 2003(S1)
  • [7]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文监测系统设计与实践[J]. 代水平,李云中,孙伯先,樊云. 人民长江, 2003(S1)
  • [8]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及分析[J]. 李贵生,高千红. 人民长江, 2003(S1)
  • [9]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水文工作综述[J]. 岳中明,金兴平. 人民长江, 2003(S1)
  • [10]长江三峡工程的水文工作[J]. 岳中明. 人民长江, 2003(08)

标签:;  ;  ;  ;  ;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质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