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

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

一、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段小霞[1](2021)在《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血清IGF-1、CHE、RBP水平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不同肝功能分级间的差异,探索其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及不同肝功能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111例,根据肝硬化Child-Pugh评分将其分为三个不同亚组:A级组25例;B级组59例;C级组27例。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4例,同期其他科室排除肝脏疾病、糖尿病、生长相关疾病、器官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的单病种住院患者或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调阅所有纳入患者的病例,收集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史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入院后采静脉血,收集实验室参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根据病情行B超、CT等影像学或胃镜检查。比较分析:1.比较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三组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2.比较肝硬化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并发症间实验室指标;3.对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4.绘制ROC曲线,分别评估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其联合指标预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及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临床价值。结果:1.三组间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水平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进行组内两两比较显示,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在肝硬化组和肝炎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血清IGF-1、RBP水平分别在Child-Pugh A与Child-Pugh B、Child-Pugh A与Child-Pugh 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B和Child-Pugh 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CHE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间血清IGF-1、ALB、RBP、CHE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硬化不同临床并发症之间比较,血清IGF-1、ALB、CHE水平在有腹水发生和无腹水发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ALB水平在有肝性脑病发生和无肝性脑病发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728、-0.609、-0.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以病毒性肝炎组为参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三个联合指标在肝硬化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7、0.915、0.838、0.979,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96.950ng/ml,4707.000U/L,19.800mg/L;以肝硬化代偿期为参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02、0.738、0.843,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53.450ng/ml,3608.000U/L,19.800mg/L;血清IGF-1、CHE、RBP水平及联合指标预测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42、0.706、0.845,联合指标检测曲线下AUC面积高于单独指标,但联合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提高不明显。血清IGF-1、CHE、RBP水平相对应的截断点分别为48.500ng/ml,2582.000U/L,10.500mg/L。需要进一步大量数据对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论:1.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RB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临床分级及分期预测指标,且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发生的预测指标;血清ALB水平可作为肝性脑病发生的预测指标。3.通过研究发现血清IGF-1、ALB、CHE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和Child-Pugh分级组内C级的早期诊断指标,三者联合指标诊断优于单独指标,但需要进一步临床数据验证。

张亮[2](2021)在《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象思维研究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Fas/Fas L介导的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72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应用腺嘌呤(200mg/(kg·d))灌胃3周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饮组、尿毒清组、P13K抑制剂组(LY组)及肾衰饮+LY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8ml/(kg·d)灌胃。肾衰饮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以2.25g/(kg·d)浓度灌胃。LY组给予腹腔注射P13K抑制剂(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肾衰饮+LY组在给予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基础上腹腔注射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以上各组大鼠均连续用药4周。各组分别留取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检测各项指标。实验一: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肉眼观察肾脏外观形态,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实验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三: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四: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影响1.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正常组:精神状态良好,毛色光泽,较少有脱毛现象,活动正常,反应灵活,每日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正常,垫料气味较淡,大鼠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晦暗,并出现脱毛现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气味臭秽,稀便。尿毒清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脱落,精神中度萎靡,反应略有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垫料气味臭秽,稀便。肾衰饮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轻度萎靡,毛色干枯脱毛现象较轻,反应尚可,活动度尚可,进食量尚可,饮水量略增加,垫料气味臭秽,可见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1.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1.2.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外观形态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肾脏体积均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模型组改变最为明显,尿毒清组其次,最后为肾衰饮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表面均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改变,凹凸不平,被膜粘连,不易剥离,且外观颜色均明显发白,肉眼观察外观颜色发白程度:模型组>尿毒清组>肾衰饮组>正常组。沿肾门纵行剖开,除空白组外各组肾组织切面处均可见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且皮髓质界限欠清晰,其中模型组最明显,其他各组肉眼观察无明显区别。1.2.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体质量及肾指数的影响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第1周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第2周、第3周造模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第2周和第3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尿毒清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肾衰饮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第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肾指数降低(尿毒清组P<0.01,肾衰饮组P<0.05),尿毒清组与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肾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1.2.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病理学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正常组可见肾小球、肾小管、系膜结构正常,间质未见增宽,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囊腔变大,部分肾小管萎缩,小管的管壁薄厚不匀,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空泡变性,成纤维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球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尿毒清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减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减少,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均低于尿毒清组。1.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Scr、BUN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血清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TUNEL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正常,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髓质区;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4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尿毒清颗粒和肾衰饮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P<0.01),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6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Akt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13K抑制剂组(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LY组比较,肾衰饮+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Akt比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基于中医象思维,根据肾藏象的病理之象,提出脾肾虚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是产生毒邪的根源;毒邪(湿毒、痰毒、瘀毒)是加重病情进展恶化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外因,证属本虚标实。2拟“抗毒、解毒、排毒”三法于一方,肾衰饮健脾益肾扶正以抗毒;祛湿涤痰化瘀以解毒;通腑泄浊以排毒,攻补兼施。3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表明:(1)肾衰饮能够明显改善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肾脏纤维化,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2)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性损伤;(3)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脏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4)肾衰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效应靶点Fas L来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裴华莲[3](2021)在《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膳食质量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现状,分析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因素,并从氨基酸代谢物角度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防控及靶向干预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子课题“新疆区域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随访研究”在伊犁及乌鲁木齐现场招募的35-74岁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及血样采集。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区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验证。2)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选取48名COPD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病例组,56名COPD不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C)方法进行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并应用随机森林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3)对第二部分筛出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分别进行基于降秩回归法的膳食模式构建与体外细胞实验,以验证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细胞实验方法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特征氨基酸干预小鼠成肌细胞,评价细胞增殖活性,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m RNA的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1)共纳入COPD患者672人,基于膳食平衡指数(DBI-16)进行膳食质量调查,结果发现,95.24%的患者存在低、中、高度摄入不足,98.21%的患者存在低、中度膳食不均衡;以B膳食模式(摄入不足为主)占比最大(56.25%);91.52%、88.84%、75.45%的居民分别存在鱼虾、奶类、蔬菜摄入不足;64.58%、55.80%、41.52%的居民分别存在水果、豆类、食物种类摄入不足。2)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率为28.72%。3)膳食质量不同指标对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风险模型构建结果:膳食类型分析中,低度摄入过量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起到保护作用(OR=0.650,95%CI:0.425~0.994);膳食模式分析中,B膳食模式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5.244,95%CI:1.692~16.247);具体食物组分析中,谷物(OR=1.334,95%CI:1.012~1.758)、蔬菜(OR=3.394,95%CI:1.161~9.916)、奶类(OR=2.377,95%CI:1.445~3.911)、食物种类(OR=2.933,95%CI:1.588~5.417)的摄入不足均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膳食类型、膳食模式及食物组对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回归模型验证的AUC分别为0.866,0.868,0.882。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共筛出9种差异氨基酸(P<0.05),其中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下调,而精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上调。2)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差异氨基酸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重要变量为BMI,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此5个变量使病例组与对照组区分度最好,分类正确率为80.77%。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BMI、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P<0.05)。两模型筛出的所有变量,模型验证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大于0.70)。两模型筛选出共同的氨基酸为酪氨酸与缬氨酸。第三部分:1)采用降秩回归法构建酪氨酸、缬氨酸相关膳食模式为“低谷物蔬菜豆制品,高肉类食用油”膳食模式。该膳食模式评分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中的低肌肉质量与低步速均具有正向关联作用,OR值分别为2.053(95%CI:1.244~3.393)、2.463(95%CI:1.181~5.135)、1.865(95%CI:1.131~3.073)。该膳食模式评分对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诊断模型AUC为0.942,优于第一部分建立的膳食质量各指标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模型AUC(P<0.05)。2)体外氨基酸细胞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酪氨酸干预使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对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Pax7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升高,Pax7m RNA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对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GC-1αm RNA表达同样呈现下降趋势,高浓度组Pax7蛋白表达量最低,中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最低。同样,不同浓度缬氨酸干预使C2C12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最大浓度组对Pax7m RNA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组对Pax7蛋白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对PGC-1αm RNA表达具有最强抑制作用,高浓度组对PGC-1α蛋白表达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1)所调查COPD患者膳食总体不均衡,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多个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为COPD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最新证据。2)检测并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代谢标志物,用于高危人群及早预测、识别,并为进一步探索病因机制提供重要线索。3)缬氨酸、酪氨酸代谢标志物在膳食与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起到重要关联作用,高浓度酪氨酸、缬氨酸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初步验证了特征氨基酸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作用,并为其靶向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毛健[4](2021)在《IL-1α调控IL-1R1/p38 MAPK通路诱导垂体纤维化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生长激素低下中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19世纪末期Erdheim教授首次在蝶鞍区域发现一类与胚胎发育时期咽鼓管相关的上皮型肿瘤。随后,1932年被誉为“神外之父”的Cushing教授将该肿瘤取名为“颅咽管瘤”,该名称到目前为止仍然还在使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7年发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在病理类型方面的划分,可将颅咽管瘤分为造釉细胞型(ACP)和鳞状乳头型两种类型,其中造釉细胞型占总体颅咽管瘤发病率的90%以上。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起源部位来自于胚胎发育期间拉氏克囊的剩余上皮细胞,尽管WHO将其定义为Ⅰ级良性肿瘤,但是临床上的病例往往呈现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表现。垂体功能低下在ACP中的发病率比其他鞍区肿瘤都要高,以生长激素低下(GHD)最为常见。垂体功能低下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内分泌轴上有内分泌功能缺陷并伴有相关垂体病理表现。成人生长激素低下综合征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定义,其特征是身体成分的改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QoL)下降,以及心血管功能的一系列不利变化。既往研究认为垂体和相关供血血管被肿瘤压迫是GHD的主要发病原因。然而随后有学者发现内分泌水平与肿瘤大小并非绝对相关。因此,在ACP术前发生GHD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白介素-1α(IL-1α)由Gery教授于1972年首次发现。它是一种经典的促炎因子,分为前体形态和成熟体形态,两者均能够通过其受体IL-1R1促进炎症反应,尤其是在调理免疫反馈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部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直接受到促炎因子的调控,并且阻断IL-1α的表达能够完全逆转肺部的纤维化。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ACP分泌的IL-1α与GHD发病最具有相关性。我们推测ACP分泌的IL-1α通过促进脑垂体周细胞的活化而诱发垂体纤维化和GHD。因此,阐明ACP术前GH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可以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和抗炎药物改善GHD。研究内容与方法1.收集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进行的颅咽管瘤全切除手术标本15例,所有标本都经南方医院病理科确诊为ACP。GHD的标本占10例,No-GHD的标本占5例,男性标本占8例,女性标本占7例。将每例手术标本分三部分使用,一部分进行常规的石蜡包埋,另外俩部分部分新鲜肿瘤组织经液氮保存和用于原代ACP细胞的培养,记录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内分泌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结果。2.改良大鼠生长激素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购买200g±10g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经异氟烷吸入麻醉后解剖大鼠腺垂体,将腺垂体组织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改进的办法(0.25%胰酶消化腺垂体,双次过滤弃去周细胞和无血清培养基培育生长激素(GH)细胞。B组采用传统办法(0.35%的胶原酶消化腺垂体,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育生长激素细胞,更换培养皿以弃去周细胞)。统计A、B组1-6天的GH细胞数。ELISA实验比较GH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周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的激活水平,CCK-8、细胞划痕、细胞迁移等功能实验检测周细胞的细胞活力。3.体内外实验探索ACP分泌的IL-1α影响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潜在机制为诊断GHD,记录15例ACP患者胰岛素刺激试验后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重指数(BMI)以及生长激素峰值。对ACP标本进行组织学染色。采用Millipore bead arrays检测肿瘤组织和细胞上清中9种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体内和体外观察IL-1α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和细胞功能检测等方法,探讨IL-1α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可能机制。采用立体定向ALZET渗透泵技术模拟大鼠ACP释放炎症因子的过程。将重组IL-1α(rrIL-1α)和ACP细胞上清制备的条件培养基(CM)在28天内,以1 ul/h的速度直接注入大鼠鞍内,测定IL-1α对垂体病理改变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IL-1R1受体是否在IL-1α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从第1天至第28天皮下注射IL-1R1阻滞剂(IL-1R1a,10mg/kg体重,日/1次)。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全部使用19.0版本的SPSS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改良大鼠原代生长激素细胞培养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改良法培养的原代大鼠生长激素细胞的存活率和生长激素分泌水平要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培养出的生长激素细胞。同时,使用传统方法培养时,周细胞仅在培养3天后就开始迅速扩增,其激活指标α-SMA和CollagenⅠ和Ⅲ表达程度明显提高。2.体内外实验探索ACP分泌的IL-1α影响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的潜在机制垂体纤维化与GHD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S=0.756,P=0.001)。大量的细胞因子,尤其是IL-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上清中升高。GHD组与No-GHD组间只有IL-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P<0.001,F=6.251;细胞上清中P=0.003,F=1.529)。IL-1α显着降低了 GH3和周细胞共培养时生长激素的分泌。IL-1α介导的周细胞活化需要经过IL-1R1受体。在体内IL-1α诱导垂体纤维化,进而导致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这种病理性改变能够被IL-1R1a拮抗剂所抑制。结论改良后的原代大鼠生长激素细胞培育措施成功解决了周细胞污染的问题,同时延长了生长激素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时间,其细胞的形状和活性较目前国内外文献中的培育方法有显着提高。该方法可被其它受非目的细胞污染的原代培养研究参考。我们提出,ACP细胞与垂体的间质细胞即周细胞之间的微环境作用是GHD形成的重要因素,IL-1α的下游信号可能是ACP术前GHD的潜在治疗方法。

袁斌[5](2021)在《Ghrelin对抑郁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行为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了Ghrelin在体外模型中对抑郁症治疗的作用,以及对抑郁行为的调节作用。对今后抑郁症的临床医治提供理论基础。实验动物: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放置在恒温、恒湿、日夜等长循环光照的情况下,随意进食、饮水。在实验开始前应让动物至少有一周的时间来适应实验室的陌生环境。实验分组及方法:40只小鼠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不注射任何药物;皮质酮组:给予普通饮食,按小鼠体重每天一次予以皮下注射皮质酮;Ghrelin组:给予普通饮食,每两天一次按小鼠体重予以腹腔注射Ghrelin;皮质酮+Ghrelin组:给予普通饮食,每天一次按小鼠体重给予皮下注射皮质酮及每两天一次腹腔注射Ghrelin。以上四组均普通饮食喂养21天,期间观察小鼠状态,21天后称重,使用4项行为学测试小鼠状态,分别为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使实验环境的灯光薄弱安静无干扰。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体现,各组间差异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被认为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被认为组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21天后,4组小鼠共40只全部存活,在4项行为学测试中皮质酮组小鼠较对照组及Ghrelin组产生明显行为学异常,皮质酮+Ghrelin组小鼠较皮质酮组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Ghrelin可明显改善抑郁焦虑样行为障碍;2、Ghrelin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隗闯[6](2020)在《GHS-R1a缺失对AD模型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进行性和破坏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为标志性病理改变,目前尚无治疗方法。陈述性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脑功能衰退的特征性表现。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是AD神经退变最易感的脑区之一,其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紊乱被认为是记忆障碍产生的基础。最近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发现,A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伴发的代谢紊乱和慢性中枢神经炎症,可能会加重神经元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小胶质细胞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主要的免疫细胞,也是神经元突触活动和突触可塑性的关键调节细胞,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记忆受损已有不少报道。生长激素释放肽gherlin是主要由胃底细胞分泌的多肽,由28个氨基酸组成,包括乙酰化和非乙酰化两种形式,具有很强的促生长激素分泌作用,只有乙酰化的Ghrelin通过激活其受体GHS-R1a而发挥生理功能。GHS-R1a是一种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广泛,下丘脑及下丘脑以外、与记忆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海马、皮层和杏仁核等)均有较丰富的表达,研究提示Ghrelin/GHS-R1a通路可能参与调节学习记忆、应激反应、焦虑抑郁以及动机奖赏等多种重要的脑功能。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海马dCA1区注射ghrelin或锥体神经元特异性过表达GHS-R1a损害、而GHS-R1a全敲除或干扰促进成年小鼠海马依赖的记忆形成,提示Ghrelin/GHS-R1a抑制学习记忆,GHS-R1a缺失则可以改善学习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报道,AD患者和5×FAD模型小鼠海马GHS-R1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提示GHS-R1a的上调可能是AD神经退变的分子标记物。为进一步明确GHS-R1a缺失对AD神经退变记忆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我们考察了GHS-R1a缺失(Ghsr1a KO)或干扰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和APP/PS1基因突变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列举如下:1.GHS-R1a缺失改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的记忆障碍。1.1 LPS侧脑室或腹腔注射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和外周区的活动与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小鼠相比均无差别(如图3、7所示),提示LPS侧脑室或腹腔注射均可以诱导海马炎症,但不影响WT小鼠的基础焦虑和自主探索活动。1.2新物体识别(New Object Recognition,NOR)和新位置识别(New Position Recognition,NPR)记忆测试结果显示,LPS侧脑室或腹腔注射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指数均低于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小鼠(如图4、8所示),表明LPS诱导海马炎症,同时损伤WT小鼠的物体和位置识别记忆。1.3水迷宫结果显示,LPS侧脑室或腹腔注射损伤WT小鼠的空间记忆,但对学习过程无影响(如图5、9所示)。空间记忆获取后,侧脑室LPS注射损害小鼠空间记忆的提取(如图6所示)。1.4旷场测试结果显示,LPS注射后Ghsr1a KO小鼠和WT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和外周区的活动无差别(如图10、14所示),提示GHS-R1a缺失不影响海马炎症小鼠的基础焦虑和自发活动。1.5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实验显示,伴有GHS-R1a缺失(Ghsr1a KO)的海马炎症小鼠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指数均高于对照WT海马炎症小鼠(如图11、15所示),表明GHS-R1a缺失改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的物体和位置识别记忆障碍。1.6水迷宫空间记忆测试结果显示,伴有GHS-R1a缺失(Ghsr1a KO)的海马炎症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其它象限,而WT海马炎症小鼠则不能区分目标象限和其它象限(如图12、16所示),提示GHS-R1a缺失改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并且空间记忆获取后,GHS-R1a缺失改善LPS注射诱导的空间记忆提取障碍(如图13所示)2.干扰海马CA1区Ghsr1a的表达部分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2.1旷场测试结果显示,APP/PS1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和外周区的活动与对照小鼠相比无差别(如图17所示),表明APP/PS1小鼠的基础焦虑和自主探索活动正常。2.2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测试结果显示,APP/PS1小鼠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指数低于对照组小鼠(如图18所示),表明APP/PS1小鼠存在物体和位置识别记忆障碍。2.3水迷宫结果显示:APP/PS1小鼠与对照小鼠比,在测试过程中不能将目标象限与其他象限区分开,但学习过程无区别(如图19所示),表明APP/PS1小鼠存在空间记忆障碍。2.4旷场测试结果显示,通过GHS-R1a小干扰RNA病毒(AAV-Ghsr1a-RNAi)注射干扰APP/PS1小鼠海马CA1区GHS-R1a的表达,不影响小鼠在旷场中央区和外周区的活动(如图20所示),即不影响小鼠的基础焦虑及自发活动。2.5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测试结果显示,干扰APP/PS1小鼠海马CA1区Ghsr1a的表达,提高小鼠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指数(如图21所示),表明APP/PS1小鼠的新物体和新位置识别记忆障碍得到改善。2.6水迷宫空间记忆测试结果显示,干扰APP/PS1小鼠海马CA1区Ghsr1a表达,不能有效改善APP/PS1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如图22所示)。3.GHS-R1a缺失抑制了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及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3.1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LPS注射后WT小鼠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Lgals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注射小鼠(如图23所示)。3.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S注射后Ghsr1a KO小鼠海马区的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Lgals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WT小鼠(如图24所示)。综上所述,通过对两种AD经典模型小鼠——LPS海马炎症小鼠和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表明,我们发现GHS-R1a缺失可以改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与APP/PS1模型小鼠海马依赖性的物体识别记忆、位置识别记忆和空间记忆障碍,这种改善作用可能与GHS-R1a缺失对海马神经炎症及小胶质细胞促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相关,具体的分子细胞及突触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王赛男[7](2020)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常见及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AGR)是结合白蛋白与球蛋白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机体炎症情况,目前在国内外研究被应用于肿瘤、心力衰竭、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一种良好指标。虽然目前已有研究将白蛋白与球蛋白分别用于AECOPD患者中,但将AGR用于AECOPD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包括预后的预测价值、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评估等。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以第一诊断为AECOPD收住院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4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73.68±8.34)岁。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饮酒史、住院时间及合并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入院24h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球蛋白(GLB)由总蛋白与白蛋白计算而来,GLB=TP-ALB,AGR=ALB/(TP-ALB);胸部CT结果及痰培养结果;通过电话和查阅病历资料进行随访,本研究的终点事件为出院1年内因AECOPD再次入院或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统计出院1年内因AECOPD再次入院人数、次数及死亡人数。将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局的不同进行分组:①预后不良组:即出院1年内因急性加重需再次入院治疗或死亡;②预后良好组:即出院1年内未因急性加重再次入院治疗,预后不良组60例,预后良好组66例,死亡1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根据ROC曲线,兼顾敏感性及特异性,AGR对AECOPD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1.295,故以此为临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AGR组(AGR≥1.295)和低AGR组(AGR<1.29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炎症指标、预后指标。采用 Pearson 或 Spearman 相关分析 AGR 与 BMI、CRP、IL-6、PCT、FEV1%pred、住院时间、预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1.根据预后结局的不同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66例,女性20例,男性46例,平均年龄(72.32±8.61)岁,预后不良组60例,女性12例,男性48例,平均年龄(75.18±7.8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及饮酒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在住院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的白蛋白及AGR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球蛋白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总蛋白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但差异不显着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CRP、IL-6、PCT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2.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AGR组(AGR≥1.295)和低AGR组(AGR<1.295):高AGR组76例,男性5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2.80±8.26)岁,低AGR组50例,男性3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5.02±8.3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AGR 组的 BMI、FEV1%pred、FVC(%pred)、FEV1/FVC%水平高于低 AGR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高AGR组CRP、IL-6、PCT水平及胸部CT肺部炎症阳性率低于低AGR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痰培养阳性率低于低AGR组,但差异不显着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AGR组中1年内因急性加重再次入院者19例(25%),其中死亡2例(2.6%),低AGR组中1年内因急性加重再次入院者41例(82%),其中死亡9例(18%),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高AGR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低AGR组,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3.AECOPD 患者 AGR 与 BMI、CRP、PCT、IL-6、FEV1%perd、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分析:AGR与CRP呈线性负相关(r=0.431,P=0.000)、PCT呈线性负相关(r=-0.412,P=0.000)、IL-6呈线性负相关(r=-0.542,P=0.000)、住院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508,P=0.000),预后情况呈线性负相关(r=-0.501,P=0.000),与BMI呈线性正相关(r=0.196,P=0.0280,FEV1%pred 呈线性正相关(r=0.215,P=0.016)。结论1.AGR同时兼顾ALB和GLB水平,不受血液浓缩与稀释的影响,能够同时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2.AGR与部分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呈负相关。3.AGR可作为评估AE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4.AGR可作为AECOPD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郑嘉怡[8](2020)在《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一、基于胃脑相关理论,复制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饥饱失常+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模型,探讨情志干预对胃癌前病变(GPL)大鼠摄食功能的变化及胃黏膜的影响,筛选“炎-癌”演变期中与癌变及摄食相关的关键指标;二、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癌变及摄食相关的关键指标变化,并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探讨电针是否通过介导胃及下丘脑摄食相关因子及受体,调节CAG大鼠摄食功能,改善其胃黏膜病变及炎症等相关指标,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方法:一、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摄食变化的研究(实验一)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胃癌前病变模型组(GPL)、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模型组(GPL+CUMS),每组12只。采用连续28周200μ g/ml的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隔日禁食法)建立GPL大鼠模型。GPL+CUMS组在GPL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连续28周结合CUMS建立GPL+CUMS大鼠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及食物摄入量。观察28周后各组行为学和糖水偏好。大鼠处死后,采用ELISA法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饥饿素(Ghrelin,GHRL)、瘦素(Leptin,LE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取胃黏膜,肉眼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大体病变,并行苏木精和伊红(HE、爱先蓝-糖原(AB-PAS)、高铁二胺—爱先蓝(HID-AB)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胃组织中Ghrelin、胃动蛋白(Gastrokine-2,GKN2)的表达情况。二、电针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摄食功能调节机制研究(实验二)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组(CAG)。采用连续16周200μg/ml的MNNG饮用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隔日禁食法)复制CAG大鼠模型。CAG模型组大鼠随机均分为CAG模型组(CAG)、电针足三里组(疏密波电针后三里:疏波频率2Hz、密波频率10Hz、强度0.3-0.5mA、10min/次,6次/周)和电针非穴组(疏密波电针非经非穴),每组12只。于第17周开始连续治疗8周,均正常饲养,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及食物摄入量;大鼠处死后,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中 IL-6、IL-10、TNF-α、Ghrelin、SS、Leptin、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PGE2)的含量;取胃黏膜,采用HE、AB-PAS和HID-AB染色,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胃组织中Ghrelin、Leptin、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GKN2表达情况,WB法测胃组织中GKN2、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 Hormone Secretagogue Receptor,GHSR)、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蛋白表达;取下丘脑,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NPY与刺鼠肽基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protein,AgRP)表达情况,WB 法测 GHSR、LEPR、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蛋白表达。结果:一、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复制及其摄食行为研究(实验一)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大鼠一般状况较差,体重下降,造模期间摄食量波动较大。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GPL大鼠和GPL+CUMS大鼠在总路程和平均速度均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GPL组相比,GPL+CUMS组中央区域路程与总路程之比显着增加(P<0.05),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显着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GPL+CUMS组糖水偏好百分比显着降低(P<0.05),GPL组糖水偏好百分比未见明显改变(P>0.05)。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GPL+CUMS可引起肿瘤发生,并加速GPL进展。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增加(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减少(P<0.05),SS含量增加(P<0.05)。与GPL相比,GPL+CUMS组血清中TNF-α与SS有显着增高(P<0.05)。与空白组相比,GPL与GPL+CUMS胃组织及肿瘤附近胃黏膜中GKN2及Ghrelin的表达异常增多,而肿瘤中GKN2及Ghrelin表达减少。二、电针足三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实验二)CAG大鼠一般状况较差,体重下降,造模及恢复期间摄食量波动较大。CAG大鼠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升高(P<0.05),IL-10和PGE2含量降低(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降低(P<0.05),SS含量升高(P<0.05);CAG大鼠胃组织中Ghrelin与Leptin阳性表达增加,其中Ghrelin出现明显局灶性阳性表达增多,NPY阳性表达减少,GKN2、LEPR表达增加(P<0.05),GHSR表达减少(P<0.05);CAG大鼠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异常增多,LEPR、GHSR、POMC表达增加(P<0.05)。电针足三里可改善CAG大鼠一般状况,增加CAG大鼠体重及稳定摄食量,改善胃黏膜病变。与CAG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和电针非穴组可降低血清中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含量(P<0.05)。电针足三里组可血清中增加IL-10和PGE2含量(P<0.05),脑肠肽中Ghrelin、Leptin含量增加(P<0.05),SS含量减少(P<0.05),而电针非穴组对CAG大鼠血清中IL-10、PGE2、Ghrelin、Leptin、SS含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电针足三里组和电针非穴组胃组织中Ghrelin未见明显局灶性阳性表达,两组均可增加NPY表达。电针足三里组可减少CAG大鼠胃组织中Leptin表达,减少GKN2、LEPR表达(P<0.05),增加GHSR表达(P<0.05)。电针足三里可减少CAG大鼠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减少LEPR、GHSR、POMC表达(P<0.05)。电针非穴组对CAG大鼠胃组织中GKN2、LEPR、GHSR表达未见明显改善(P>0.05),对下丘脑中NPY、AgRP表达未见明显改善,下丘脑中LEPR、GHSR、POMC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摄食紊乱影响CAG“炎-癌”演变期的发生发展;二、在“炎-癌”演变期中情志改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三、CAG大鼠摄食紊乱可能与NPY信号传导异常,或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失衡相关;四、“炎-癌”演变期阶段,胃黏膜上皮细胞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可能通过周围血管或新生微血管发生血道转移,且GPL期癌细胞浸润基底膜之前即可能发生癌细胞的血道转移;五、Ghrelin与GKN2可能与早期血道转移有关,是“炎-癌”演变期发展及预后的的有效观察指标;六、足三里具有穴位特异性,电针足三里可通过介导摄食相关因子Ghrelin与Leptin及其受体表达,调控下丘脑NPY/AgRP与POMC神经元,稳定摄食,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炎症。

李周杨[9](2020)在《类泛素化Neddylation调控慢阻肺上皮损伤和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常呈进行性加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香烟烟雾暴露是其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吸入香烟烟雾等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引起气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多种炎症细胞参与慢阻肺的气道炎症,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Tc1、Tc17、Th17和ILC3淋巴细胞等。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作用于气道上皮细胞,诱导上皮杯状化生和气道粘液高分泌;慢性炎症刺激气道上皮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气道周围平滑肌增生,导致小气道重构;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引起肺结缔组织中的弹性蛋白破坏,导致不可逆肺损伤,引发肺气肿。这些病理改变最终导致了进行性的气流受限,形成慢阻肺。Neddylation是一种新型的类泛素化修饰,和其他的类泛素化修饰如SUMOylation相比,Neddylation的小分子NEDD8与泛素化的Ub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蛋白质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异常已经被证实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Neddylation-CRL(Cullin ring ligase)蛋白质机器在肺癌组织中高度活化,且与不良预后显着相关;基因敲除小鼠或MLN4924失活Neddylation-CRL蛋白质机器,可以明显抑制KrasG12D诱发的肺癌,并明显延长癌变小鼠的生存期;其小分子抑制剂Pevonedistat(MLN4924)作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在多种恶性实体瘤和血液病进行临床试验。肺部慢性炎症被认为可以促进整个肺癌发生过程。慢阻肺、肺结核和肺炎患者也不同程度地增加肺癌的风险;而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肺癌的风险。基于此,我们猜想,Neddylation-CRL蛋白质机器是否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阻肺是否同样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将关注慢阻肺上皮损伤和肺气肿两个重要病理特征,从上皮和巨噬细胞两方面阐释Neddylation修饰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第一部分类泛素化Neddylation E2 UBE2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研究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在香烟烟雾诱导的气道上皮损伤与粘液分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 动物模型/人体样本检测利用6-10周龄的WT小鼠,以香烟烟雾整体暴露构建经典的慢阻肺小鼠模型,获取肺组织,免疫组化/WB检测其肺组织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收集慢阻肺患者及对照组肺组织样本,免疫组化/WB/rt-q PCR检测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构建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诱导敲除UBE2M的CC10-rt(Tet O)7-Cre-UBE2Mflox/flox小鼠并构建基于香烟烟雾暴露和弹性蛋白自免疫的慢阻肺炎症模型,检测Neddyation修饰信号通路在气道上皮损伤中的作用。2.体外细胞实验利用人气道上皮细胞系HBE,予以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刺激模拟体内香烟烟雾暴露模型;应用Neddylation特异性的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Neddylation信号通路相关小干扰NEDD8-si,APPBP1-si,UBE2M-si,研究失活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对CSE诱导的上皮细胞炎症和粘液表达的影响;利用c-JUN-si研究AP-1信号通路在Neddylation修饰调控CSE诱导的炎症和粘液分泌的作用。结果1. Nedd8在肺组织中具有相当高的表达丰度;慢阻肺患者和小鼠香烟烟雾整体暴露模型肺组织中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调;2. 小分子抑制剂抑制或小干扰RNA沉默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能缓解CSE诱导的上皮细胞炎症和粘液分泌;3.失活AP-1信号通路可以保护CSE诱导的上皮细胞炎症和粘液分泌;4.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诱导敲除UBE2M的小鼠在基于香烟烟雾暴露和弹性蛋白自免疫的慢阻肺炎症模型中,炎症和粘液分泌明显得到缓解。结论香烟烟雾暴露上调气道上皮细胞Neddylation水平;上皮细胞Neddylation修饰可能通过上调下游p-JNK激活AP-1信号通路来介导CS/CSE诱导的上皮损伤。第二部分类泛素化Neddylation E2 UBE2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发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在巨噬细胞中,研究类泛素化Neddylation重要E2连接酶UBE2M在慢阻肺肺气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转录组测序构建髓系特异性敲除UBE2M的Lys MCre-Ube2mflox/flox的小鼠失活巨噬细胞Neddylation信号通路,获取其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进行转录测序,获得敲除小鼠与对照小鼠中慢阻肺发病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2. 动物模型/人体样本检测利用6-10周龄的WT小鼠,以香烟烟雾整体暴露构建经典的慢阻肺小鼠模型,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巨噬细胞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改变;收集慢阻肺患者及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免疫荧光检测UBE2M蛋白的表达;构建Neddylation失活的髓系特异性敲除UBE2M的Lys MCre-Ube2mflox/flox检测其基础状态下及香烟烟雾暴露后肺泡平均间隔的改变。3. 体外细胞实验利用Neddylation失活的髓系特异性敲除小鼠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腹腔来源巨噬细胞;同时利用Neddylation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MLN4924,HIF-2α转位抑制剂PT2385,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细胞系MH-S和人单核来源巨噬细胞系THP-1。研究UBE2M-HIF-2α-MMP12调控轴对慢阻肺肺气肿发病机制的调控作用。结果1.转录组学提示在巨噬细胞中敲除Neddylation修饰关键E2连接酶后,慢阻肺发病相关的MMP12表达增高;2.Lys MCre-Ube2mflox/flox小鼠出现自发性的肺气肿;3. 慢阻肺患者和小鼠香烟烟雾暴露整体模型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UBE2M表达量降低,MMP12增高,Lys MCre-Ube2mflox/flox小鼠表型一致;4. Neddylation可能通过调控下游底物HIF-2α的降解来维持稳态时MMP12平衡。结论香烟烟雾暴露下调巨噬细胞中UBE2M的水平,失活巨噬细胞Neddylation修饰信号通路;可通过导致其底物HIF-2α的聚集,激活MMP12分泌,诱发肺气肿。

王泽凯,胡志娟,董春霞,牛凯,刘冰[10](2018)在《血浆ghrelin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文中研究表明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其生存质量,其中营养不良、微炎症、血管病变相互联系,增加了透析患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近些年研究的ghrelin具有促进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而且涉及到心血管疾病、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它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检测ghrelin的水平可以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做出较早的干预,对临床辅助诊治有重大意义。现就ghrelin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抗凋亡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机制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肾衰饮对CRF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探讨肾衰饮调控CRF大鼠PI3K/Akt通路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从炎症及细胞凋亡角度探讨CRF的发病机制及中药防治CRF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膳食质量调查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模型构建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血浆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与装置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具体实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氨基酸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IL-1α调控IL-1R1/p38 MAPK通路诱导垂体纤维化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生长激素低下中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改良大鼠原代生长激素细胞培养方法
    一 引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二章 分析垂体纤维化和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生长激素低下的相关性并筛选与ACP生长激素低下最相关的炎症因子
    一 引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三章 探究IL-1α诱导垂体纤维化进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的发生机制
    一 引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第四章 体内验证IL-1α能够诱导垂体纤维化进而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一 引言
    二 材料和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Ghrelin对抑郁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行为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Ghrelin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GHS-R1a缺失对AD模型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试剂
    3 实验仪器
    4 侧脑室微量注射
    5 腹腔微量注射
    6 海马CA1区病毒注射
    7 实验示意图
    8 小鼠基因鉴定
    9 旷场实验(OF:Open Field)
    10 新物体识别(NOR:New Object Recognition)
    11 新位置识别(NPR:New Position Recognition)
    12 Morris 水迷宫(MWM:Morris Water Maze)
    13 荧光定量PCR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基因型鉴定
    2 GHS-R1a缺失改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1 LPS诱导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1.1 侧脑室注射LPS诱导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1.1.1 海马炎症小鼠的基础焦虑水平与自发活动正常
        2.1.1.2 海马炎症小鼠存在位置识别记忆和物体识别记忆障碍
        2.1.1.3 海马炎症小鼠存在海马依赖的空间记忆障碍,包括损伤空间记忆的形成和空间记忆提取
        2.1.2 腹腔注射LPS诱导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1.2.1 海马炎症小鼠的基础焦虑水平与自发活动正常
        2.1.2.2 海马炎症小鼠存在位置识别记忆和物体识别记忆障碍
        2.1.2.3 海马炎症小鼠存在海马依赖的空间记忆障碍
        2.2 GHS-R1a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的记忆障碍
        2.2.1 GHS-R1a缺失改善侧脑室注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2.1.1.GHS-R1a 缺失不影响海马炎症小鼠的基础焦虑状态和自发活动
        2.2.1.2 GHS-R1a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的位置识别记忆和物体识别记忆障碍
        2.2.1.3 GHS-R1a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海马依赖的空间记忆障碍
        2.2.2 .GHS-R1a缺失改善腹腔注射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记忆障碍
        2.2.2.1.GHS-R1a 缺失不影响海马炎症小鼠的焦虑水平和自发活动
        2.2.2.2. GHS-R1a 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的位置识别记忆和物体识别记忆障碍
        2.2.2.3.GHS-R1a 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
    3 干扰海马GHS-R1a表达部分改善APP/PS1 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3.1 APP/PS1基因突变小鼠表现出海马依赖的记忆障碍
        3.1.1 APP/PS1小鼠的基础焦虑水平和自发活动正常
        3.1.2 APP/PS1小鼠存在位置识别记忆和物体识别记忆障碍
        3.1.3 APP/PS1小鼠存在海马依赖的空间记忆障碍
        3.2 干扰海马 GHS-R1a 表达部分改善对 APP/PS1 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3.2.1 干扰海马GHS-R1a表达不影响APP/PS1 小鼠的基础焦虑水平和自发活动
        3.2.2 干扰海马GHS-R1a表达改善APP/PS1 小鼠的物体识别记忆障碍和位置识别记忆障碍
        3.2.3 干扰海马GHS-R1a表达不能改善APP/PS1 小鼠海马依赖的空间记忆障碍
    4 GHS-R1a缺失对海马炎症小鼠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4.1 LPS诱导的海马炎症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4.2 GHS-R1a缺失改善海马炎症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演变期概述
        一、CAG“炎-癌”演变期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二、CAG“炎-癌”演变期的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及目前治疗研究进展
        三、CAG对胃黏膜的影响
    第二节 CAG与摄食功能调控
        一、CAG与进食改变
        二、现代医学对脑肠轴的认识
        三、脑肠肽对胃肠道功能及摄食调节
        四、脑肠肽对胃肠道功能及摄食调节
        五、胃-脑对摄食功能的共同调控作用
    第三节 中医药与CAG
        一、中医对CAG的认识
        二、中医药对CAG的治疗现状
        三、足三里与胃-脑的关系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情志干预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摄食变化的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电针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摄食功能调节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和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类泛素化Neddylation调控慢阻肺上皮损伤和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部分 类泛素化Neddylation E2 UBE2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 类泛素化Neddylation E2 UBE2M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发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低氧(Hypoxia)在慢阻肺营养状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血浆ghrelin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 ghrelin的生理作用与调节机制
2 慢性肾脏病患者ghrelin水平的改变
3 血浆ghrelin水平与营养不良
4 血浆ghrelin水平与微炎症状态
5 血浆ghrelin水平与动脉硬化
6 ghrelin的潜在治疗作用
7 ghrelin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评估

四、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IGF-1、CHE、RBP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D]. 段小霞. 延安大学, 2021(11)
  •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D]. 张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D]. 裴华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4]IL-1α调控IL-1R1/p38 MAPK通路诱导垂体纤维化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生长激素低下中的机制研究[D]. 毛健.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5]Ghrelin对抑郁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行为学研究[D]. 袁斌.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6]GHS-R1a缺失对AD模型小鼠海马依赖性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D]. 隗闯. 青岛大学, 2020(01)
  • [7]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 王赛男. 郑州大学, 2020(02)
  • [8]基于胃脑相关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炎-癌”演变期摄食功能变化的研究[D]. 郑嘉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类泛素化Neddylation调控慢阻肺上皮损伤和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研究[D]. 李周杨. 浙江大学, 2020(01)
  • [10]血浆ghrelin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J]. 王泽凯,胡志娟,董春霞,牛凯,刘冰. 临床荟萃, 2018(10)

标签:;  ;  ;  ;  ;  

生长激素在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