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385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385例临床分析

一、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选,唐瑜,张伟翠,王燕云,陈少娃[1](2021)在《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8年9月— 2019年10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 2019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SDS、Herth希望量表(HHI)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PSS总分低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SDS总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HH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干预组患者HHI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感知压力, 改善其抑郁程度, 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雷婷婷,张倩,李成辉[2](2021)在《心电图ST段特征参数评估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与心电图ST段不同特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3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单支病变146例,多支病变33例)。患者于入院10 min及入院后第1 d每隔4~8 h,第2 d每隔12~24 h测定患者18导联心电图,将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分别记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RCA及LCX的关系,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时Ⅲ导联ST段上升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上升幅度(STⅢ>Ⅱ抬高)、aVL导联ST段下移幅度>1 mV(STaVL下移>1 mV)、V3导联ST段下移幅度/Ⅲ导联ST段上升幅度≤1.2(STV3下移/STⅢ抬高≤1.2 m V)、Ⅰ导联ST段下移幅度≥0.05 m V(STⅠ下移≥0.05 m V)、V4R导联ST段上升幅度≥1 mV(STV4R抬高≥1 mV)和V6导联ST段下移幅度≥0.05 mV(STV6下移≥0.05 mV)5个特征与LAD的关系,以及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关系。结果:ST段特征中STa VL下移>1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高于STⅠ下移≥0.05 mV特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39,x2=12.804;P<0.05);STⅢ>Ⅱ抬高的阴性预测值及灵敏度高于STV6下移≥0.05 mV特征,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833,x2=44.426;P<0.05)。预测RCA中STaVL下移>1特征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且AUC优于STⅢ>Ⅱ抬高、STV3下移/STⅢ抬高≤1.2 m V、STⅠ下移≥0.05 m V、STV4R抬高≥1 mV和STV6下移≥0.05 mV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69,Z=3.498,Z=15.639,Z=16.385,Z=18.251;P<0.05)。预测LCX中,ST段下移≥0.1 mV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ST段抬高>0.1 mV;STaVL抬高≤STⅠ抬高的AUC优于STⅢ抬高≤STⅡ抬高、STV3下移/STⅢ抬高>1.2、STaVR下移≤0.05 mV和STa VR下移≥0.1 m V,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5,Z=4.115,Z=10.258,Z=15.264;P<0.05)。预测LAD中,ST段下移≥0.1 m V的AUC优于ST段抬高>0.1 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85,P<0.01)。结论:ST段不同改变对于判断IRA类型具有参考价值,但ST段压低不能辅助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郭敏[3](2021)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及联用替罗非班两种治疗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示靶血管病变明确并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征的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择期组、非ST段抬高心梗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组随机分为对照组A(49例,PCI术)、观察组A(53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心梗择期组随机分为对照组B(48例,PCI术)、观察组B(50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非ST段抬高心梗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50例,PCI术)、观察组C(52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六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以外,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治疗、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六组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脏功能指标(脑尿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的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78%、6.00%、5.76%分别低于相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无复流发生率10.20%、8.32%、1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低于相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前观察组A与对照组A、观察组B与对照组B、观察组C与对照组C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观察组A和观察组C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皆有所降(P<0.05),且观察组A和观察组C各组分别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和对照组C(P<0.0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观察组B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皆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B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B(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A与对照A、观察组B与对照组B、观察组C与对照组C术前的BNP、LVEF及LVEDD的差异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随访时,六组患者的BNP和LVEDD有所降低,LVEF有所升高,且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的BNP和LVEDD皆分别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LVEF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P<0.0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A较对照组A在BNP、LVEF及LVEDD指标上的改善更明显(P<0.001)。4.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再次血运重建等MACE的总发生率9.43%、6.00%、9.62%皆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发生率16.32%、16.66%、1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六组患者术后48小时皆没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轻微出血的发生率7.55%、8.00%、9.61%皆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发生率4.08%、4.16%、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相比,次要出血、主要出血及致死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六组的患者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皆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MI患者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能使H-FABP水平相应降低,H-FABP水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与BNP、LVED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替罗非班能够减少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AMI患者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能使H-FABP水平相应降低,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李军政[4](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和较严重的冠心病,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则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同时AF也是AC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报道的ACS患者新发房颤(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发生率介于6.7%到13.4%之间。研究表明,ACS患者住院期间NOAF,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出现严重不良结局事件的风险更高。近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ACS患者NOAF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也构建了基于少数临床特征或者单一生物标记物的预测模型。但是,这些预测模型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问题是:模型区分度较低、未对模型进行全面评价、模型缺少外部验证等。此外,ACS包括三个临床亚型,亚型之间的临床特征、发病和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均有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ACS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患者院内NOAF的相关因素可能与ACS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为住院早期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提供科学依据。目的筛选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为方便快捷地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辅助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别来自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ACS和UA患者,分为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入院体检结果、实验室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情况等信息,分别在建模组和外验证组中描述患者临床特征。建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NOAF预测因子,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在外部验证组中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临床效用进行评价。分别绘制nomogram,并制作交互式网页,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建模组共纳入1535例ACS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UA 820例;外部验证组纳入1635例ACS患者,包括UA 1288例。ACS患者住院期间,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NOAF发生率分别为8.21%和6.12%。无论是建模组还是外部验证组,与未发生房颤患者相比,NOAF患者呈现出较高的年龄、入院心率升高、BNP水平升高、左/右心房横径增大的临床特征。2.在ACS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心率、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服用他汀、PCI治疗可作为NOAF独立的预测因子,基于这些指标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建模组AUC为0.891(95%CI:0.863-0.920),验证组AUC为0.839(95%CI:0.796-0.883),且两组均通过校准度检验(P>0.05),临床效用评价显示域概率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模型有临床净获益。3.在UA患者建模组中,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心房横径、右心房横径、心衰分级、BNP水平、PCI治疗可作为NOAF预测因子,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建模组AUC为0.894(95%CI:0.854-0.934),验证组AUC为0.844(95%CI:0.790-0.891),且模型的校准度较好,具有临床净获益。4.通过nomogram、交互式网页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定量显示发病风险。结论1.高龄、入院时较高的心率、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是ACS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和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2.高龄、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横径增大、以及心功能生物标志物BNP升高、有心衰也是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CI治疗则是新发房颤的保护因素。3.分别构建了ACS患者和UA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内部、外部验证和评价,证实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稳定的校准度和一定的临床净获益。预测模型的可视化使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早期定量评估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为辅助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向柳[5](2021)在《107例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早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施行予以溶栓治疗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rt-PA溶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疗效与安全性的因素仍然备受关注,对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关于中医证候要素是否影响rt-PA治疗脑梗死疗效方面研究目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107例rt-PA静脉溶栓患者分析影响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为超早期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部分接受静脉溶栓并住院的脑梗死超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起病到开始溶栓间隔时间(ONT)、TOAST分型、溶栓前、溶栓后24h、溶栓后(7±2)d的NIHSS评分、本次发病前m RS评分、出血转化、一周生存死亡情况,以及入院时或溶栓后24h中医证候、第(7±2)d中医证候,评价静脉溶栓后患者早期疗效结局、出血转化和死亡率,先对资料按早期结局良好与不良进行基线对比,然后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筛选,继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总结上述因素与rt-PA溶栓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关系。结果一、本研究共纳入107例ACI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患者,其中男69例(64.5%),女38例(35.5%),年龄(67.9±13.1)岁,最小31岁,最大93岁,按年龄段分组,年龄<80岁90例,占84.1%,其中男61例,女29例,年龄≥80岁17例,占15.9%,男8例,女9例;合并高血压45例(42.1%)、糖尿病22例(20.6%)、血脂异常6例(5.6%)、房颤26例(24.3%)、脑梗死21例(19.6%);根据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4例(41.4%)、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36例(33.6%)、心源性脑栓塞(CE)23例(21.5%)、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4例(3.7%);静脉溶栓颅内出血转化11例(10.3%),死亡16例(15%)。二、早期疗效结局:(1)早期结局基线情况方面,良好结局59例,良好结局中男性44例占男性人数63.8%,女性15例占女性人数39.5%,溶栓前NIHSS评分[M(P25,P75)]为8(6,12.25)分;不良结局48例,不良结局中男性25例占男性36.2%,女性23例占女性60.5%,溶栓前NIHSS评分15(6.25,23.25)分;早期良好结局比例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7 P=0.016,P<0.05),男性在早期结局中获益比例高于女性;早期良好结局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不良结局溶栓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1 P<0.001,P<0.05)。(2)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与溶栓后24h早期疗效结局相关的有性别、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到溶栓间隔时间ONT;与(7±2)d疗效结局相关因素为性别、溶栓前NIHSS评分,其他因素与疗效无明显相关。(3)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溶栓前NIHSS评分是溶栓后24h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B=-0.061 OR=0.941 P=0.047,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与疗效良好结局呈负相关,NIHSS评分每增加1分,获益缩减至0.94倍;对与溶栓后(7±2)d疗效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B=1.111 OR=3.037 P=0.016,P<0.05)、溶栓前NIHSS评分(B=-0.122 OR=0.831 P=0.000,P<0.05)与(7±2)d疗效相关。提示男性(7±2)d获益约是女性的3倍。溶栓前NIHSS评分是良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每增加1分对应获益缩减至0.8倍。进一步探讨性别与溶栓疗效的关系,在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按年龄段进行亚组分析,将(7±2)d疗效作为因变量,性别作为协变量,年龄作为选择变量(亚组变量),规则为年龄≤70岁,在≤70岁年龄段中,性别并非影响早期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因素(B=1.062,P=0.110,P>0.05)。三、早期安全性:本研究发生出血转化共11例,占10.3%,死亡9例,占8.4%,其中与溶栓出血转化直接相关6例,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例。(1)基线资料,结果提示合并房颤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更高,经卡方检验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8 P=0.005,P<0.05)。出血转化组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出血组,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分别为16(6,26)和10(6,15),两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8 P=0.038,P<0.05);按年龄分为<80岁组(非高龄组)、≥80岁(高龄组),两组出血转化率相差不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合并房颤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B=1.959 OR=7.092 P=0.004,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B=0.081 OR=1.084 P=0.018,P<0.05)。其余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起病到溶栓间隔时间ONT、TOAST分型等与出血转化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探讨高龄组(≥80岁)、非高龄组(<80岁),时间窗≤3h组,时间窗3-4.5h组溶栓安全性有无差异,结果显示起病到溶栓间隔时间ONT>3h与出血转化可能有相关性(B=1.02OR=2.772 P=0.114,P<0.15);高龄不是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3)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房颤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1.829 OR=6.226 P=0.026,P<0.05),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出血转化是无合并房颤患者的6倍。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ONT在3-4.5h和在3h内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演变情况:急性脑梗死患者起初存在证素组合的情况较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证素普遍减少。溶栓后24h证候要素分布以实证为主,前三位分别是内风(37%)、血瘀(21%)、痰湿(16%),阴虚证最少(6%)。溶栓后(7±2)d内风证变化最为明显,从107例(37%)降至2例(2%),由最多至近乎消失。相反,气虚证例数不减反增,占比大幅上升,由10%上升至29%,第(7±2)d已成为主要证素。内火也比例也有显着提高,痰湿、血瘀有减少趋势,但所占比例只有轻微变动,阴虚证有下降趋势,其所比例始终较低,但第(7±2)d占比较溶栓后24h稍有增长。对溶栓后24h、溶栓后(7±2)d不同结局证候要素构成比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溶栓后24h不良结局中气虚证、阴虚证较良好结局比例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7±2)d除气虚证外各种证候要素均减少,不良结局中气虚证、阴虚证占比明显高于良好结局,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第(7±2)d与溶栓后24h相比,不良结局中气虚、阴虚证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均上升至70%以上)。结论(1)人口学特征:男性早期结局较女性好,但性别不应成为溶栓病例的筛选标准;年龄及高龄不是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因素;(2)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梗史不是影响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因素,房颤与早期有效性无关,但房颤是早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3)基线情况:溶栓前NIHSS评分是rt-PA静脉溶栓近期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NIHSS评分与良好结局呈负相关;起病到溶栓间隔时间ONT,在4.5h内溶栓获益是一致的,同时也应尽量缩短ONT时间。(4)TOAST分型不是影响rt-PA溶栓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因素。(5)ACI静脉溶栓患者早期中医症候要素分布演变,总体上,证素及证素组合逐渐减少。淤血、痰湿相对稳定而贯穿始终,内风、气虚变化迅速且二者存在主导地位的转换,内火有所增加,阴虚证比例最少;证候要素不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

徐傲枫[6](2021)在《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学资料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把利剑。在前瞻性研究和分析中,心率增高的价值与心血管疾病和预后之间互相牵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率过快成紧密联系,并且现已证实人类冠脉内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心率增快呈正相关。动态心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临床上用于精确测量心率的检查方法。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平均心率,找到一段时间的平均心率能与之对应,以减少患者检查时间,优化其检查方法。方法:通过美国DMS12.5.0076a版动态心电图及散点图分析系统,对12通道动态心电图记录盒所采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连续24小时心电信息进行分析:(1)将24小时平均划分并计算出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2)将各时间段平均心率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相比,找到最能评估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的时间段。结果:1、选入病例的基本情况。(1)入选病例103例,其中男88例(85.44%),女15例(14.56%)。男女比例约为5.87:1。(2)入选病例年龄在30-86岁之间,平均年龄(62.93±12.17)岁,其中青年人(30~44岁)10例,中年人(45~59岁)36例,年轻老人(60~74岁)42例,老年人(75~89岁)15例。(3)服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服用者占例(78.64%),未服用者占例(21.36%)(例数),其中心率大于80次/分者占例13例,未服药2例。(4)入选病例的梗死部位占比情况: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3例;下壁合并其他壁梗死患者23例;其他壁梗死患者47例,其中单纯前间壁梗死患者22例。2、将选入的103例患者按照梗死部位分为三组,分别为急性ST段抬高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3、将24小时分为3个连续的时间段(8h)、4个连续的时间段(6h)、6个连续的时间段(4h),计算各时间段的平均心率并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其08:30AM-12:30PM(4h)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所得到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为下壁合并其他壁与其他壁,其16:30PM-00:30AM(8h)与标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所得到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时程动态心电图的平均心率能够反应24小时平均心率。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单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其08:30AM-12:30PM(4h)最佳;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合并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其16:30PM-00:30AM(8h)最佳;急性ST段抬高型其他壁心肌梗死患者其16:30PM-00:30PM(8h)最佳。

李娜[7](2021)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从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狭义的定义出发,利用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心脏生物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变化特点,比较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血管狭窄等因素对脑心综合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CCS的脑心交互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早期识别和预防,降低脑梗死的心源性死亡率,改善预后,并为脑心同治指南的制定奠下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就诊的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已排除有明确的心脏病、以往检查未发现心电图异常史,入院时无电解质紊乱,所有入组患者经其同意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头颈部CTA、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等检查及电解质、心脏生物学指标等化验,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脑梗死病变部位、脑心综合征患病率、心电图及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颈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占67.58%,未并发脑心综合征占32.42%。2.2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92.49%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出现,5.78%患者CCS在脑梗死后72小时~l周内出现;1.73%患者CCS在脑梗死超过1周以后出现。3.脑叶、丘脑基底节区、脑干和小脑各部位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丘脑基底节区组与脑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4.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颈动脉狭窄这三个变量对CCS的发生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P=0.039)、颈动脉狭窄(P=0.020)这两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及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并发脑心综合征,CCS常出现在脑梗死后72小时内。2.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影响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中丘脑基底节区组较脑叶组更易并发脑心综合征。3.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电图改变常为复极异常和心律失常,复极异常以T波低平/倒置较多,心律失常以窦缓较多。不同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电图改变。4.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变化常为B型利钠肽升高,不同的病变部位出现不同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升高。5.性别、颈动脉狭窄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

朱思奇[8](2021)在《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了解其三间分布、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病变血管特点,分析其规律,提高医务人员对AMI的早期诊断率,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接诊并入院的AMI患者555例,通过胸痛中心数据平台和门诊及住院病历收集资料,观察其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病变血管情况等指标,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AMI患者男性400例(72.07%),女性155例(27.93%);NSTEMI组男性256例(69.00%),STEMI组男性114例(78.26%),均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62.93±14.92岁,NSTEMI组平均年龄64.44±14.89岁,STEMI组患者平均年龄59.88±14.59岁,NSTEMI患者较STEMI患者年龄大。发病数按季节区分,冬季和春季较多,分别为158例(28.47%)和138例(24.86%),夏季和秋季较少,分别为130例(23.42%)和129例(23.24%);STEMI组发病数的季节性相对不明显;按月份区分,以1月、3月、5月和12月较多,11月最少;发病数和就诊数均以08:00-15:59时间段最多,16:00-23:59时间段次之,00:00-07:59时间段最少;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4.5(1.125-17.5)。AMI患者的发病地点以家中最常见,共473例(85.23%);来院方式以自行来院为主,共426例(76.76%),救护车转运来院和转院的分别为82例(14.77%)和47例(8.47%);STEMI组患者中非自行来院的患者占比较NSTEMI组高。AMI患者多数无诱因,共408例(73.51%),较常见的诱因为活动和运动,分别52例(9.37%)和30例(5.41%);以间断或持续胸闷痛为主要症状,分别为222例(40.00%)和220(39.64%),NSTEMI组以间断胸闷痛为主,共189例(50.94%);STEMI组以持续胸闷痛为主,共123例(66.85%);既往病史中以高血压病史最常见,共328例(59.10%);NSTEMI组患者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占比更高,STEMI组患者吸烟史占比更高。AMI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位值(×109/L)为9.07(7.10-11.29),STEMI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更高;D-二聚体中位值(mg/L)为0.49(0.31-1.17),NSTEMI组患者D-二聚体值更高;血糖中位值(mmol/L)为7.13(5.89-9.50),STEMI组患者血糖值更高;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中位值(mmol/L)分别为 4.54±1.26、1.48(1.11-2.10)、3.11±0.98、0.99±0.23,STEMI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更高。AMI患者病变血管数为 0、1、2、3 支的分别有 26 例(6.03%)、78 例(18.10%)、87 例(20.19%)和240例(55.68%),NSTEMI组和STEMI组≧2支病变的患者比例相似;血管病变中,前降支(LAD)病变比例最高,共385例(89.33%);STEMI患者梗死部位最常见的是前壁和下壁,分别为71例(38.59%)和45例(24.46%),罪犯血管最常见的是LAD,共104例(58.43%),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共62例(34.83%)。结论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地域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作为急诊工作者,应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对高危人群加强健康宣教,重视AMI高危患者的表现,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

王宇[9](2021)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连续性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BNP水平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50%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临床特点,并随访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范围患者术后1年心功能发生改善和恶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转归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抑制心肌重构,防止心脏功能恶化提供临床思路和依据。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入院后48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为LVEF≥50%组、和LVEF<50%组,录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实验室检验、检查结果,急诊PCI手术相关数据,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LVEF变化,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连续性变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对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访1年影响心功能恶化的变量进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实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一)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射血分数分组的临床特点1.LVEF<50%组与LVEF≥50%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共入选725例患者,其中男性625例(86.2%),女性100例(13.8%),平均年龄(63.0±12.8)岁。LVEF≥50%组646例,LVEF<50%组79例。LVEF<50%组患者BMI≥24kg/m2、Killip分级≥II级所占比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白细胞计数、肌酐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高于LVEF≥50%组患者;肾小球滤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LVEF≥50%组患者,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支架长度、支架内径、冠脉病变支数等手术情况,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院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以及院内服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他汀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用药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LVEF<50%组与LVEF≥50%组患者不同BNP水平的临床特点(1)LVEF≥50%患者共有646例,BNP(27)100pg/ml组241例,100-400pg/ml组276例,BNP?400pg/ml组129例。与BNP(27)100pg/ml组和100-400pg/ml组相比,BNP?400pg/ml组患者年龄更大、Killip≥II级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更高,肌酐、LDL-C、TC水平更高,GFR、TG、HDL-C、LVEF水平更低,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更长、罪犯血管为LAD比例更高,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2)LVEF<50%患者共有79例,其中BNP(27)100pg/ml组10例,100-400pg/ml组20例,BNP?400pg/ml组49例。与BNP(27)100pg/ml组和100-400pg/ml组相比,BNP?400pg/ml组患者高龄人数更多、Killip≥II级比例更高、入院时心率更快,高敏c Tn I、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水平更高,GFR、HDL-C、TG水平更低,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更长、罪犯血管为LAD、冠脉多支病变比例更高,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二)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1年心功能转归1.术后1年共随访患者217例,LVEF≥50%组198例,LVEF<50%组19例,两组患者术后1年用药情况包括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他汀类、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共随访患者217例,在随访的198例LVEF≥50%组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心功能发生恶化(LVEF<50%),177例患者心功能保持正常(LVEF≥50%)。与LVEF维持正常组患者相比,LVEF恶化组高龄患者比例更多,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所占比例更高,入院时收缩压更低,BNP、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更大,两组差异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3.LVEF<50%组术后1年共随访19例,共有8例患者心功能发生改善(LVEF≥50%),11例患者心功能仍处于LVEF<50%。与LVEF持续<50%组相比,LVEF改善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更短,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在随访的198例LVEF≥50%组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心功能发生恶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2.93,95%CI:2.18-76.78,P=0.0049)、BNP≥400pg/ml(OR:4.31,95%CI:1.19-15.53,P=0.0256)、TC≥6.2mmol/L(OR:11.85,95%CI:2.07-68.03,P=0.0055)、罪犯血管为前降支(OR:5.76,95%CI:1.52-21.89,P=0.0101)是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年心功能发生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STEMI行急诊PCI术后LVEF≥50%的患者相比,LVEF<50%者超重、Killip≥II级比例更高,肌酐、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更大,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提示BMI、心肌梗死范围、左心室扩大、肾功能减退对住院期间LVEF下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既往心肌梗死病史、BNP≥400pg/ml、总胆固醇≥6.2mmol/L、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1年发生心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关注有心肌梗死史人群,重视前降支闭塞后心肌重构,强化调脂治疗,预防再次心梗,对延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范晓婷[10](2020)在《55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横断面调查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目前仍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据推算我国冠心病现患病人数达到1100万。《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系统分析》中指出,缺血性心脏病伤残调整生命年在2017年已达到1.7亿年。在美国,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美国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在整个欧洲,冠心病每年约造成180万人的死亡。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居首位,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已高于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类型,农村地区AM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已超过城市。影响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很多,近年来美国对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控制虽初显成效,但仍未达到理想状态;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盐高糖饮食等,近年来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也正是这些危险因素的上升趋势阻碍了欧洲冠心病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高润霖院士在《冠心病疾病负担-中国出路》中指出,当前我国AMI的相关危险因素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口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而诊疗水平却相对落后。因此关注农村地区AMI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救治水平,是降低农村人口 AMI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目前关于农村地区AMI危险因素的研究为数不多,且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基础、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当地医院的救治能力均不相同。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之前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已经被最近的大型多中心注册研究——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研究)证实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因此针对危险因素的研究应凸显地区特点,并与时俱进。关于AMI,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风险预测模型是GRACE(Global Registry Acute Coronary Events)评分。然而GRACE研究仅纳入了少量的亚洲人群,且评分系统构建时间较早,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了受到临床医师的怀疑。当前国内最新的CAMI研究的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病死率,且仅纳入了发病3天之内的患者;而农村地区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院前延误时间较长,因此该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综上所述,构建有地区特点的AMI风险预测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方案,进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临沂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2019年末,市内常住人口约260万。当地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临沂市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所接诊的患者大多是来自各县区的农民,对本地区各种疾病(包括AMI)的流行情况及诊疗现状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以临沂市人民医院AMI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期望可以完成以下三个目标:1.农村人口 AMI的诊疗现状调查,观察其临床基线特征、院内治疗及预后情况;2.发现影响AMI患者短期(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简便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中农村人口占研究对象的77.9%,可以弥补我国农村地区大样本研究较少的缺陷,对于降低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使得拐点早日出现至关重要。且本研究终点事件为短期死亡,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研究应用短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有地区特点的AMI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差异化治疗。同时这一研究也明确了我院AMI诊疗的优势及不足,为我院心内科的学科发展提供方向,为往后更多更大型的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第一章 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目的:观察并分析本中心农村人口的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为往后此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7年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特征,院内治疗情况,出院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将患者分为农村组和城镇组进行比较;并进一步纵向观察农村组患者近年来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的变化趋势。结果:1.与城镇组患者相比,农村组Killip Ⅱ-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男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接受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比例较低;血肌酐、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总费用较低。两组间的短期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2.从2013年至2017年,农村组患者的年龄逐渐增大,NSTEMI(Non 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所占的比例显着上升;且Killip Ⅲ-Ⅳ级患者的比例,以及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都存在上升趋势。3.从2013年至2017年,农村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以及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比例逐渐降低;NSTEMI患者短期病死率逐渐升高,而STEMI(ST-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则无明显变化。4.在农村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NSTEMI是影响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短期病死率增加了20.6%。结论:1.与城镇组相比,农村组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高,接受PCI治疗的比例较低。两组间短期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2.从2013至2017年,农村组AMI患者合并症逐渐增多,PCI及药物治疗不充分,NSTEMI患者短期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应受到重点关注。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相关分析研究目的:观察本研究中6个月内发生死亡事件的AMI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短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按照6个月内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AMI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低;表现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比例较大;(2)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较快、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低,Killip Ⅱ-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3)死亡组患者合并脑梗死、心律失常、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较高;(4)死亡组患者白细胞、血糖、血肌酐等水平均较高;肺动脉收缩压较高,而左室射血分数值较低。2.COX回归分析显示以下6个指标是影响AMI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CI治疗、Killip Ⅳ级、血糖、血肌酐、肺动脉收缩压。结论及意义:年龄、PCI治疗、Killip Ⅳ级、血糖、血肌酐和肺动脉收缩压是AMI患者短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第三章 不同肺动脉收缩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首次发现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是影响AMI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明确PASP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而进行此研究。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进一步排除可影响PASP的既往疾病后,共纳入5401例患者。按患者入院48小时内PASP分为3组:A组(PASP≤30mmHg),B组(30<PASP≤50mmHg),C 组(PASP>50mmHg)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 COX回归分析影响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各组的死亡风险曲线及PASP预测短期死亡的ROC曲线。结果:1.从A组到C组,患者年龄逐渐增大;男性、STEMI患者比例逐渐降低;Killip Ⅰ级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KillipⅡ-Ⅳ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GRACE评分、血糖、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逐渐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接受PCI治疗比例逐渐降低;短期病死率逐渐增高。2.COX回归分析显示PASP是影响AMI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组与A组相比,短期死亡风险增加38.7%;C组与A组相比,短期死亡风险增加 55.9%。3.PAS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Killip Ⅲ-Ⅳ级患者的PASP水平高于Killip Ⅰ-Ⅱ级患者。4.在PASP预测AMI患者短期死亡的ROC曲线中,曲线下面积为0.621(95%可信区间:0.601-0.641;P<0.001)。PASP 的 Cut-off 值为 30mmHg(敏感度为59.8%,特异度为 62.5%)。结论:AMI患者入院后48小时之内的PASP与短期死亡有显着的相关性,即AMI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随着PASP的升高而增加。第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短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目的:应用本研究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索一种可简便有效的预测AMI患者短期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7年于临沂市人民医院住院的AMI患者作为模型组;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入院的AMI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所有患者基线特征,院内治疗情况并随访6个月。在模型组中,应用一般线性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进行外部验证。再根据该模型将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评价该模型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区分能力。结果:1.本研究应用了 AMI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肌酐、PASP、Killip Ⅳ级、是否行PCI治疗这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出可预测AMI患者短期死亡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即优化评分方法。2.在模型组中,优化评分方法预测AMI患者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16(95%CI:0.779-0.844),在验证组中为 0.811(95%CI:0.776-0.846),均优于GRACE评分(模型组AUC=0.76,验证组AUC=0.75)。3.根据优化评分,将患者各分为四个小组:低度危险组(优化评分<84)、中度危险组(优化评分范围84-110)、高度危险组(优化评分范围111-152)、极高危险组(优化评分>152)。不同危险组间短期病死率差异显着(P<0.05)。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建立的多指标风险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AMI患者的短期死亡事件,且对AM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二、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心电图ST段特征参数评估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 检查方法
    1.5 观察与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RCA的关系
    2.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LCX的关系
    2.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LAD的关系
    2.4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胸前导联ST压低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
    3 实验室检测
    4 疗效评定
        4.1 无复流现象的评价
        4.2 出血事件根据REPLACE-2 研究出血评分标准分为非致命性出血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结果比较
    3 比较各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
    4 比较各组患者的BNP、LVEF及 LVEDD
    5 比较各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
    6 比较各组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
    7 比较各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
    8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可视化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发房颤流行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107例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早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资料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采集方法
        1.4 完成情况
    二 研究标准
        2.1 本研究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与溶栓纳入排除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证候要素诊断
        2.5 危险因素诊断标准
        2.6 疗效评定标准
    三 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收集
        3.2 统计方法
    四 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4.1 病例资料
        4.2 影响rt-PA静脉溶栓早期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4.2.1 静脉溶栓早期结局基线资料对比
        4.2.2 溶栓后24h结局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
        4.2.3 溶栓后24h良好结局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4.2.4 溶栓后(7±2)d结局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
        4.2.5 溶栓后(7±2)d良好结局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4.3 影响rt-PA静脉溶栓安全性分析
        4.3.1 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基线资料对比
        4.3.2 溶栓后出血转化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
        4.3.3 溶栓后出血转化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4.4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演变情况
讨论
    1.rt-PA静脉溶栓的优势、有效性及安全性
    2.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3.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演变规律及对早期疗效的影响
结语
    1.研究结论
    2.研究特色
    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急性脑梗死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量表
        1.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候量表
        2.NIHSS评分量表
致谢

(6)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样本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使用仪器
        2.2.2 检查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2.4 数据纳入标准
        2.2.5 数据排除标准
第3章 结果
    3.1 选入病例的基本情况
    3.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组情况及统计描述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管理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及剔除标准
        2.1.3 脑心综合征诊断标准
        2.1.4 假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2.1.5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2.2 资料和研究方法
        2.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
        2.2.2 研究方法
        2.2.2.1 急性脑梗死影像学表现
        2.2.2.2 心电图异常
        2.2.2.3 心脏生物学指标异常
        2.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3.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3.3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3.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3.5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3.6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第4章 讨论
    4.1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患病率
    4.2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时间规律
    4.3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4.3.1 急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与脑心综合征
        4.3.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4.3.3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的心脏生物学指标分析
    4.4 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4.4.1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性别的关系
        4.4.2 急性脑梗死并发CCS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4.5 局限性和展望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人群分布特点
    3.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间分布特点
    3.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空间分布特点
    3.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史特点
    3.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3.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变血管特点
第4章 讨论
    4.1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4.2 深圳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不同射血分数组的临床特点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术后1年心功能转归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55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横断面调查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研究总览
第一章 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肺动脉收缩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急性心肌梗死短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English Paper Ⅰ
English Paper 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3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病友互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王荣选,唐瑜,张伟翠,王燕云,陈少娃.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5)
  • [2]心电图ST段特征参数评估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J]. 雷婷婷,张倩,李成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1(11)
  • [3]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1
  • [4]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房颤预测模型研究[D]. 李军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107例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早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D]. 向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短时程动态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率评估[D]. 徐傲枫. 大理大学, 2021(09)
  • [7]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 李娜. 大理大学, 2021(09)
  • [8]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D]. 朱思奇. 汕头大学, 2021(02)
  • [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10]55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横断面调查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范晓婷. 山东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385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