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其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其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敏[1](2019)在《新型预制薄型地面辐射末端供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获得稳健的发展,城市化规模也进一步地提升,居民也倾向于追求更好的热舒适性体验,建筑能耗也大幅增加。我国已经拥有较成熟的地面采暖技术,同时低温辐射供暖末端相比其他空调系统,具有舒适度高、布置方便、节能等优势。在现有的地暖技术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响应时间长,温升慢,难以满足间歇运行需求,制约辐射供暖在南方地区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预制薄型地暖末端。在重庆大学城环实验楼415房间内搭建实验平台,地面敷设本文所研究的新型预制薄型辐射板,以其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新型辐射板的供热性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针对管径为16mm、管间距为150mm的辐射板进行实验,当供水温度分别为45℃、40℃、35℃的实验条件下,系统稳定时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分别达到19.92℃、19.14℃、16.82℃,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达到26.0℃、24.33℃、21.3℃,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分别为59.25W/m2、44.56W/m2、34.66W/m2;然后在管内流速分别为0.8m/s,1m/s,1.2m/s的实验条件下,系统稳定时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分别达到19.14℃、19.57℃、19.62℃,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达到24.33℃、24.71℃、24.96℃,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分别为44.56W/m2、47.06W/m2、49.08W/m2。供水温度对其舒适性参数、有效散热量和响应时间影响较大,当供水温度为35℃时室内空气单位时间温升为2.13℃/h,供水温度为45℃时为3.66℃/h,为常规地暖系统的46倍,该新型预制薄型供暖末端具有热响应快的优势。然后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利用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模型误差在15%之内。以此为基础建立管径为10mm的辐射板的数值模型,提出合适的管间距,最终确定管间距为60mm,80mm和100mm,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分析得出在相同的模拟房间情况下管径为10mm的三种不同管间距的新型预制薄型辐射末端供暖性能良好,稳定时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均达到16℃以上,满足室内设计温度要求。最后,利用SPSS软件等方法对影响该辐射系统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了多因素与预制薄型地暖系统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经验公式。针对现有的辐射末端种类,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评价辐射供暖末端的性能情况。

史鑫[2](2019)在《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文中指出优化一种适合安徽黄山某旅游演出的半开放建筑中庭的供暖方案,对比分析多种供暖方式的特点,初步选取喷口送风+地面辐射、喷口送风+燃气红外辐射、喷口送风+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这三种复合供暖方式。以实际建筑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分析在送风角度为0°、30°、45°这三种不同送风角度九种不同工况下的室内气流分布特性,确定最优方案。与普通中庭相比,本演出建筑跨度广、空间大而且顶部为半敞开空间,敞开部分与室外大气接触,外部冷气流由此直接沉降到中庭内部。建筑内部水域面积众多,池水蒸发导致室内湿度的升高。演出舞台、戏水池等各种娱乐设备繁多。结构的复杂性势必会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分布特性。论文通过对九种工况下人员活动区的平均温度、平均风速以及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对供暖系统进行优化。从喷口尺寸,送风速度、喷口高度、喷口排列方式进行优化,对优化过的方案进行热舒适性分析,通过PMV、PPD等热舒适性指标验证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供暖方式为喷口送风+地面辐射复合供暖。喷口安装在建筑中部,沿中庭长度方向分散布置,排列方式为插排。送风速度为4m/s。

付弯弯[3](2019)在《新型无机水合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表明地板辐射采暖具有热舒适性好、能耗低、可利用多种等低品位能源以及占地空间小等优点,在新建住宅和商业建筑中日益普及。将相变材料(PCM)应用在地板辐射采暖中可以很好地平衡电网用电负荷,实现电力的“移峰填谷”。水合盐价格低廉、相变潜热高和不易燃,在地板辐射采暖中有很大前景应用,但其过冷、相分离以及泄露问题阻碍了其推广。针对上述不足,本文致力于高性能水合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推动其在地板辐射采暖中的实际应用。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以结晶醋酸钠(SAT)为相变材料主体,尿素(urea)为温度调节剂,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SP)和蔗糖分别作成核剂和助成核剂,制备了SAT-urea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材料。优化了非共晶混合物中尿素、成核剂和助成核剂添加量;探究了添加剂对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性质及结晶形貌的影响,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和热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尿素、DSP和蔗糖分别为8 wt%、1.5 wt%和2 wt%条件下,所得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适宜(50.82℃)、焓值较高(245.4 kJ×kg-1)、过冷度低(2.51℃)。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SP和蔗糖的加入可促进SAT-urea基体的成核。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表明,SAT-urea混合物是非共晶的,且SAT与尿素之间是物理作用。经历100次循环后,相变材料的过冷度、相变焓以及相变温度变化较小。其次,以多孔膨胀石墨(EG)作为载体和导热系数增强剂,利用EG的毛细管作用与SAT-urea非共晶混合物复合,制备了适用于地板辐射采暖的相变换热器用SAT-urea/EG定形复合PCM。讨论了EG质量分数对SAT-urea混合物相变性质、过冷度和定形性能的影响,优化了EG质量分数。对获得的定形复合PCM的表观形貌、孔结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对其热稳定性、导热系数、热可靠性以及蓄热-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EG的加入可显着提高SAT-urea混合物导热系数、降低过冷度以及防止其在熔化过程泄露。含有EG质量分数为12%的定形复合PCM在具有良好定形性能前提下,相变温度适宜(48.46℃),相变焓值高(216.8 kJ·kg-1),过冷度低(1.93℃),导热系数高(表观密度为0.98 g?cm-3时为4.188 W?m-1?K-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EG的孔隙基本被SAT-urea混合物所填充。FT-IR和XRD结果显示,SAT-urea混合物和EG之间是物理结合,没有化学作用。经过200次冷-热循环后,定形复合PCM的相变焓、结晶性能及相变温度等变化较小。第三,以五水硫代硫酸钠(STP)为芯材,聚氰基丙酸乙酯(PECA)为壳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STP@PECA微胶囊PCM。探讨了STP/H2O质量、芯壳质量比为4:2、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微胶囊相变性质的影响;用SEM及其电子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T-IR和XRD表征了微胶囊的微观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并研究了其相变性质、热稳定性和热可靠性。结果显示:选用STP/H2O质量比为6:4,芯壳质量比为4:2,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5%所获的微胶囊相变焓最高。SEM和TEM结果表明,微胶囊近似球形,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约1.0μm,其表面致密,但存在部分褶皱。由于STP的限制性结晶以及PECA壳材的异相成核效应,所制备微胶囊的相变温度(46.44℃)略低于纯STP(48.45℃),相变焓为107.0kJ?kg-1,包覆率为51.1%。TGA和冷热循环实验表明,所得微胶囊热稳定性得到改善,热可靠性良好。最后,以SAT-urea混合物作为PCM,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SiO2)作为载体和温度调节剂,制备了适用于地板辐射采暖的相变地板用SAT-urea/SiO2的定形复合PCM。分析了SiO2的质量分数对SAT-urea混合物相变性质、过冷度以及定形性能的影响;初步阐述其调温机理;优化了SiO2的质量分数。用BET、SEM、FT-IR、XRD表征手段探究了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孔结构、化学组成以及晶体结构;考察了热稳定性、导热系数、热可靠性。结果显示:由于多孔SiO2孔隙的约束效应以及SAT-urea混合物与SiO2的表面羟基的相互作用,SiO2可以作为温度调节剂来调节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在34.3650.82℃之间)。同时,SiO2的加入可以显着降低SAT-urea混合物的过冷度,防止其泄漏。含SiO2质量分数为30%的SAT-urea/SiO2定形复合PCM拥有良好的定形性能,合适的相变温度(35.75℃),高的相变焓(151.6 kJ?kg-1)和低的过冷度(1.14℃),可应用于相变地板。SEM和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非共晶混合物主要分散到SiO2的微孔及部分介孔中。XRD和FT-IR结果证实SiO2与SAT-urea混合物通过物理相互作用结合。经过200次循环,所制备的复合PCM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结晶结构和结晶能力;在不同的循环次数后,可以观察到相变温度和相变焓的微小变化。

李云飞[4](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陶板地暖节能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能源环境问题日趋成为约束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筑采暖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户,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领域之一。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由于绿色环保、舒适性高等优点在建筑采暖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建筑采暖中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施工多采用埋管式湿式施工,热媒介多以热水或电为主,国内外对其舒适性、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采暖方式。本文基于传统的低温辐射采暖系统的优点,对采暖系统进行改进和分析,提出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新式采暖结构。介绍了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通过建立陶板辐射传热热阻节点模型,并分析其传热过程;建立板层传热控制方程和地板上、下表面热平衡方程,分析夹层空气和室内空气流动模型及其传热理论模型;并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陶板表面温度分布规律,分析空气槽对陶板表面温度的影响,不同空气槽形状,空气槽距离陶板板面距离;分析装配式陶板地暖施工过程中空气夹层对热流量的影响,以及施工材料的选取对热流量的影响;此外,研究了采用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供暖房间的热舒适性,主要结论如下:1)空气槽形状对板层结构温度场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空气槽形状对陶板表面温度分布和流过陶板的热流量较大影响,且方形空气槽的效果最好,其温度在板面的分布范围为28.85℃29.63℃,流过板面热流量10.47W。2)空气槽上表面与陶板表面距离的改变会引起板层结构温度场的变化,其数值越小,温度在陶板表面的分布波动越大,相应的会阻碍热量向上传递,引起温度波动的距离临界值约4mm,空气槽上表面与陶板表面距离大于4mm时,温度波动不明显。3)不同的支架层材料在板层结构下表面的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温度沿板层结构下表面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常见的支架层材料中无机保温砂浆温度曲线最低点的温度最低,约29.42℃。考虑到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是空气夹层、支架层材料交错布置,所以建议采用无机保温砂浆作为支架层材料。4)不同保温层材料在板层结构下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基本重合,常见的保温层材料对板层结构下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其影响层度远小于支架层材料对板层结构下表面温度的影响。5)采用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供暖的房间其室内状态稳定后,室内空气流速范围00.21m/s,远小于国家标准给出的推荐值0.3m/s。室内空气温度由地面随着房间高度递减,在地面周围处温度最高,范围约为29℃30℃;人体中心处温度场数值范围24.05℃27.06℃,符合热舒适条件中室内空气温度要求;人体头部与脚底之间垂直空气温度差值约1.65℃2.97℃,符合局部热舒适度中垂直空气温差要求;地面温度值范围25.37℃27.03℃,符合冷热地板等要求。人体常驻区底部发热电缆间距对供暖室内温度场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对供暖房间垂直高度方向的流速大小没有影响。综上所述,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供暖形式是比较舒适的。

段杰[5](2018)在《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加和人们对新能源不断的开发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因节能、方便和投资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可以解决供暖领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被不断推广,但传统的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采用的聚乙烯管导热系数低,一些区域不能满足供暖要求。热管具有极强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等优点,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将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分别与空气源热泵聚乙烯管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直热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进行对比,并对空气源热泵热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进行优化实验,分别研究了热管管间距和热源温度两种参数对该新型供暖系统的影响,并将导热碳纤维与热管相结合增加了热管的散热面积。自主搭建了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实验台,固定水箱内的水为0.3m3,制作供暖房间模型,混凝土板块面积为50×50cm2,将供暖系统的末端分别聚乙烯管、直热式管和热管加热供暖房间模型内混凝土板块进行实验,加热达到稳定状态后,得到热管加热混凝土表面平均温度为28.7℃,房间模型内平均温度为22℃,满足冬季供暖室内舒适度要求;高于直热式管加热混凝土表面平均温度2.5℃,高于聚乙烯管加热混凝土板块表面平均温度4.6℃;热管加热房间模型内平均温度高于直热式管0.7℃,高于聚乙烯管3℃;热管加热混凝土板块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为534.5W,高于聚乙烯管152.7W,高于直热式管76.3W。在此基础上对热管管间距和热源温度两种参数对供暖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加热达到稳定状态后,对比各组实验的混凝土表面平均温度、房间模型内平均温度和各测点温度分布均匀性、房间模型内温度分布均匀性以及热源温度与空气源热泵制热量的匹配性,得出管间距为15cm、热源温度为45℃的方案为最优方案。通过将碳纤维与热管相结合加热混凝土板块,实验分析可知混凝土表面平均温度、房间模型内平均温度和各测点温度分布均匀性都优于单独的热管加热方式。

余艳[6](2018)在《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西北嘉绒藏族位于“藏彝文化走廊”上,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碉房民居使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年因幸福美丽新村等村落建设工作的实施,旅游精品村和扶贫新村相继建成,藏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藏民开始改善室内环境。然而在改善过程中,传统的营造模式和薪柴采暖方式不能满足居民对室内热环境的需求,居民自发地引进城市住宅,导致民居的文化特色丢失,建筑能耗增加。因此,以嘉绒藏式民居为对象,运用适宜的优化策略改善室内热环境并为民居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是本研究的核心。在分析了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对部分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选取案例对室内外温湿度和壁面辐射温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同时利用Energy Plus软件对全年逐时温湿度、空气流速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PMV-PPD和APMV指标对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室内热环境现状,对建筑体量、围护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了附加阳光间和太阳能卵石床低温热水地板辐射系统来改善室内热环境,并结合Energy Plus软件分析了各优化策略的改善效果。此外,利用Ansys软件对该新型采暖系统的供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现状研究可知:室内热环境整体较差,室外平均温度8.58℃,室内平均温度13.04℃比热中性的舒适温度低7.22℃,冬季和夏季的室内平均温度分别为5.34℃和19.76℃,室内平均辐射温度情况与空气温度相似。这主要是因为室外气候寒冷,围护结构保温性较差,建筑体量较大,窗墙比不合理,传统薪柴采暖的效率低。优化策略的实施可以使得室内热环境质量大幅改善:(1)附加阳光间可分别提升相邻房间的温度达5.96℃和6.80℃;(2)在建筑为南北朝向,平面长宽比为1.22.2的情况下,民居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或生态石墙作保温外墙,并结合PVC双层中空玻璃窗和保温屋面,可至少提高室内平均温度达4.40℃和4.44℃,分别达到17.44℃和17.48℃;(3)特别地,使用该新型采暖系统,可分别提高客厅和主卧的温度达7.55℃和6.56℃,分别达到20.64℃和21.01℃,PMV值分别为-0.34和-0.30;(4)此外该新系统可通过释放白天存储的热量来基本满足夜间10h的采暖需求。

李雪平[7](2017)在《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陕南跨越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两个气候区。夏热冬冷地区属于国家规定的非采暖区。但调研得知,随着人们对室内热环境要求的提高,汉中市、安康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住宅开始冬季采暖,建筑能耗也随之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改善汉中市、安康市城镇住宅建筑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又能降低建筑能耗是急需研究的课题。陕南地区中的商洛市属于寒冷地区,但从地域性资源条件分析,该地区和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关中寒冷地区有较大的区别,而与同处于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更为相似,但目前对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建筑节能的研究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寒冷地区研究较多,对商洛市的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按行政区划对陕南地区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城镇采暖住宅进行节能设计研究。本研究对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城镇住宅的建筑现状、采暖现状、围护结构的构造及热工性能现状、冬季室内外热环境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与测试。在调研、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地区城镇采暖住宅存在的节能问题。针对该地区城镇采暖住宅建筑节能的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节能问题,着重从城镇采暖住宅的规划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采暖节能设计等方面进行地域针对性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的计算,结合陕南地区汉中市、安康市页岩空心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尺寸,得出了满足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外墙使用自保温材料的墙体的热工性能及适当厚度。模拟研究表明在汉中市、安康市同厚度的页岩空心砖自保温墙体的节能效果优于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墙体。该研究同时也表明,自保温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具有技术适宜性。(2)对比汉中市、安康市外墙内、外保温的研究结果表明:外墙外保温的节能效果优于外墙内保温,在外墙保温中应优先选择外保温;模拟研究还表明汉中市、安康市虽然采用间歇式、分空间采暖,但住宅建筑的内墙不适合设保温层,内墙增设保温层后,反而会增加建筑的总能耗,不利于节能。(3)通过对陕南地区各种采暖方式的综合比较以及对水源热泵系统示范项目的节能技术分析研究表明:陕南地区冬季用水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具有很强的技术经济性。本研究还运用建筑环境设计模拟分析软件对陕南地区汉中市、安康市的城镇采暖住宅在选用不同的外墙保温材料及不同厚度时的建筑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陕南地区汉中市、安康市的八种外墙保温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及每种保温材料的适宜厚度。研究成果对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作用,也为设计人员在其他类似气候区进行住宅节能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郭德恒[8](2016)在《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与阻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市场中出现的利用耐腐蚀不锈钢波纹管作为加热管的湿式与干式地板辐射采暖,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对其热工性能及其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和传热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求解。通过在标准实验室中进行实测,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获得了不同水温、室内温度、管间距下单位地面面积的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为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暖的选型计算提供了依据。同时,研究了不同管材对地暖系统供热量的影响,以及加热管间距、供回水平均温度和管道材质对地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其次,本文阐述了基于可装配式模块的干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建立了传热数学模型。对该种干式地板辐射采暖中导热铝板厚度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模拟计算为其选型计算提供了依据。再次,本文对不锈钢波纹管的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传统塑料管进行了比较,不锈钢波纹管的阻力损失远大于塑料管。最后,本文从加热构件结构、热工性能和经济性三方面对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干式不锈钢波纹管以及传统湿式塑料管地板辐射采暖进行了比较,表明了干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在加热构件结构、热工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型式,为该项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支持。

吴晋兰[9](2014)在《带金属导热膜的新型干式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湿式地板辐射采暖的理论、应用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与此同时,干式地板采暖也应用而生并逐渐进入市场。本文秉承课题组成员之前的研究成果,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地板采暖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金属导热膜的新型干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即将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板敷设于加热管下部的聚苯板凹槽内,然后布管加装地板。如此不仅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增强传热,而且还能克服传统干式做法中将导热板直接覆盖于加热管之上造成加热管向下的传热比例增大的缺陷,更能均化地板表面温度分布,减小向下的无效热损失,增强地板的散热能力,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首先,本文阐述了采暖地板传热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板传热的热工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方程进行离散,然后使用Matlab软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并于天津大学暖通之家实验室搭建实验台进行实验测试。综合理论与实验,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并认为应当将供水温度控制在3437℃范围内来保证人体的热舒适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供回水温度和流量下的地板传热情况,得到不同组合工况下的地板表面温度分布和地板单位面积的散热量情况。其次,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测试新型地板采暖有、无铝板两种工况下的对比实验,分别得出了不同供水温度下地板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和地板单位面积的散热量,并通过模拟的方式说明了铝板的加设不仅可以起到均化地板表面温度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地板的散热能力,阐明了加设铝板的优势和必要性。最后,本文从加热构件造价、施工工艺及热性能等方面研究对比了新型地板采暖与传统湿式做法、板式地板辐射采暖等干式做法的经济可行性,表明了新型地暖系统在造价、舒适以及使用风险上更具优势。为该项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储备和理论支持。

阮振邦[10](2014)在《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热工性能研究和构造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逐渐增大,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现在30%左右。同时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依旧很小,而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污染性气体不仅污染环境,也是造成当今北方城市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筑用能应向着高适应性、易净化、低污染能源方向发展,而供热计量改革是促进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采取按热量收费制度成为我国供热体制改革的必然之路。建筑节能的目的在于降低建筑用能的同时,增强建筑物的舒适度,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办公水平。因此建筑节能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作为一种舒适节能,适合低品位热能的供暖方式,而且便于分户计量控制,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地板供暖系统。通过建立实验房,对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热工性能实验,测定在不同供回水平均温度下地板表面的温度和热流分布情况,得出各工况条件下的各种拟合关系式。同时采用ANSYS模拟软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实验值与模拟值对比,以实验值修正模拟值,得出系统热工参数的系列修正系数。再通过模拟、修正得到不同室温、不同供水温度条件下的地板热工性能。在研究新型轻薄装配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定位板层蓄热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板,将相变材料与硅钙板基材掺混制成相变蓄热层,大大提高了供暖系统的蓄热能力。根据电力系统的峰谷电价政策,可以将夜间廉价电能产生的热储存以供次日白天使用,不仅能降低供暖费用,还能对电力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研究结果对地面辐射供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低品位能源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预制薄型地面辐射末端供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低温辐射供暖技术简介
        1.2.1 低温辐射供暖技术工作原理
        1.2.2 低温辐射供暖技术优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问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存在问题
        1.4.2 论文的意义
        1.4.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低温辐射供暖理论分析
    2.1 管内水与管壁的对流换热
    2.2 水管与回填层、装饰层传热
    2.3 辐射表面与房间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3 供暖实验设计
    3.1新型预制薄型地暖实验
        3.1.1 实验室系统介绍
        3.1.2 实验方案
        3.1.3 实验方法
    3.2常规地暖实验
        3.2.1 实验室系统介绍
        3.2.2 实验方案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仪器和误差
        3.3.1 仪器介绍
        3.3.2 监测数据误差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供水温度的影响
        4.1.1 室内空气温度分布
        4.1.2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
        4.1.3 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
        4.1.4 响应时间分析
        4.1.5 本节小结
    4.2 管内水流速的影响
        4.2.1 室内空气温度分布
        4.2.2 围护结构表面温度
        4.2.3 单位面积有效散热量
        4.2.4 响应时间分析
        4.2.5 本节小结
    4.3 与常规地暖对比
        4.3.1 响应时间
        4.3.2 温升情况
        4.3.3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5 数值模拟分析
    5.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1.1 ANSYS软件介绍
        5.1.2 控制方程
        5.1.3 湍流模型
        5.1.4 控制方程的离散
    5.2 16MM管径的预制薄型地面辐射模型模拟
        5.2.1 建立16mm管径的地面辐射物理模型
        5.2.2 网格划分
        5.2.3 边界条件的设定
        5.2.4 模拟结果分析与验证
    5.3 10MM管径的地板辐射模型
        5.3.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3.2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辐射供暖末端数学分析及模型建立
    6.1 有效散热量的经验公式
    6.2 辐射末端的性能评价数学模型
        6.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辐射末端性能评价模型
        6.2.2 评价模型的应用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与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大空间供暖方式
        1.2.1 单一供暖方式
        1.2.2 组合供暖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采暖方式及热舒适研究现状
        1.3.2 国内采暖方式及热舒适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思路介绍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2.1 项目概况
        2.1.1 建筑平面图
        2.1.2 建筑内部视觉图
    2.2 负荷计算
        2.2.1 室外参数
        2.2.2 室内参数
        2.2.3 湿负荷计算
        2.2.4 按冬季空调要求确定送风量和送风参数
        2.2.5 冬季空调空气处理过程
    2.3 模型简化和假设
        2.3.1 模型简述
        2.3.2 模型建立条件
        2.3.3 边界条件的确立
        2.3.4 辐射模型的选取
        2.3.5 网格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辅助供暖方案及模型建立
    3.1 地面辐射供暖特点
        3.1.1 辐射供暖特点
        3.1.2 参数计算
        3.1.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2 燃气辐射采暖特点
        3.2.1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原理
        3.2.2 燃气辐射采暖系统的组成
        3.2.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3 散热片供暖特点
        3.3.1 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
        3.3.2 瓦楞板踢脚线散热器设计计算
        3.3.3 辅助供暖设备边界条件的确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4.1 球形喷口侧送风+地板辐射
        4.1.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1.2 供暖效果分析
    4.2 球形喷口侧送风+燃气辐射
        4.2.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球形喷口侧送风+踢脚线散热器
        4.3.1 模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送风速度及基于热舒适性分析的高度优化设计
    5.1 风速优化
    5.2 优化效果分析
    5.3 送风高度优化
        5.3.1 热舒适性指标
        5.3.2 热舒适性评价
    5.4 优化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3)新型无机水合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地板辐射采暖
        1.2.1 地板辐射采暖简介
        1.2.2 地板辐射采暖的优点
    1.3 潜热储存技术与相变材料
        1.3.1 潜热储存技术
        1.3.2 相变材料
        1.3.3 复合相变材料
    1.4 相变材料在地板辐射采暖中的应用
        1.4.1 相变材料在地板辐射采中的应用方式
        1.4.2 有机相变材料在地板辐射采暖中的应用现状
        1.4.3 无机相变材料在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中的现状
    1.5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本课题的提出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结晶醋酸钠-尿素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1 引言
    2.2 尿素对结晶醋酸钠相变温度的调节机理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原料
        2.3.2 实验仪器
        2.3.3 SAT-urea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材料的制备
        2.3.4 SAT-urea混合物相变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尿素质量分数的确定
        2.4.2 成核剂和助成核剂质量分数的确定
        2.4.3 添加剂对SAT-urea混合物相变性质的影响
        2.4.4 添加剂对SAT-urea混合物结晶形貌的影响
        2.4.5 SAT-urea混合物相变材料的表征和热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晶醋酸钠-尿素/膨胀石墨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3.2.3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3.2.4 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G质量分数对SAT-urea/EG复合相变材料相变行为的影响
        3.3.2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形貌
        3.3.3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孔结构分析
        3.3.4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3.3.5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
        3.3.6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可靠性
        3.3.7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
        3.3.8 SAT-ure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蓄热-放热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五水硫代硫酸钠@聚氰基丙烯酸乙酯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4.1 引言
    4.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合成机理
    4.3 实验部分
        4.3.1 实验原料
        4.3.2 实验设备和仪器
        4.3.3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合成
        4.3.4 表征和性能测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合成条件对微胶囊相变材料相变性质的影响
        4.4.2 STP@PECA微胶囊相变材料表征和热性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晶醋酸钠-尿素/气相二氧化硅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1 引言
    5.2 SIO_2对SAT-UREA非共晶混合物相变温度的调节机理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原料
        5.3.2 实验设备和仪器
        5.3.3 SAT-urea/SiO_2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5.3.4 表征和性能测试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SiO_2质量分数对SAT-urea/SiO_2复合相变材料相变行为的影响
        5.4.2 SAT-urea/SiO_2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表征和热性质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陶板地暖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辐射换热采暖系统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辐射采暖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
        1.2.2 辐射采暖系统板层结构传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辐射采暖热环境及舒适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CFD数值模拟简介
    1.4 本文研究目的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简介及热工分析
    2.1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简介
        2.1.1 预制式陶板
        2.1.2 铝合金线架
        2.1.3 定位支座
        2.1.4 定位支架
    2.2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板层结构
        2.2.1 板层结构概述
        2.2.2 板层结构传热过程分析
    2.3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施工工艺
        2.3.1 施工工艺流程
        2.3.2 发热电缆铺设方式
    2.4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2.5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结构数值模拟
    3.1 装配式陶板地暖采暖系统结构数值模拟理论
        3.1.1 CFD基本控制方程
        3.1.2 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离散化
        3.1.3 算法分析与收敛性判断标准
    3.2 板层结构物理模型
    3.3 板层结构数学模型
        3.3.1 板层结构导热微分方程
        3.3.2 边界条件
        3.3.3 空气槽内流态的确定
    3.4 计算结果分析
        3.4.1 板层结构数值模拟温度云图
        3.4.2 不同形状的空气槽对陶板表面对流换热的影响
        3.4.3 空气槽上表面与陶板表面距离对板层对流换热的影响
        3.4.4 支架层材料的选择对板层结构失热量的影响
        3.4.5 保温层材料对板层结构下表面温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采用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采暖房间室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4.1 采用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采暖房间的物理模型建立
    4.2 采用装配式陶板地暖系统供暖房间数学模型建立
        4.2.1 室内流体控制方程
        4.2.2 辐射传热方程
        4.2.3 边界条件
    4.3 室内热环境分析
        4.3.1 室内温度场分析
        4.3.2 室内空气速度流场分析
        4.3.3 发热电缆间距对室内流场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
附录 B:常用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 C:大气压力(p=1.01325×10~5 p_a)下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

(5)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热管用于采暖的研究现状
    1.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热管的匹配性
    2.1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2.1.1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2.1.2 空气源热泵直热式地板辐射采暖
    2.2 热管的设计选型
        2.2.1 热管的工作原理
        2.2.2 热管的设计选型
    2.3 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与热管的匹配性
    2.4 本章小结
3 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的及原理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原理
    3.2 测量方法
        3.2.1 测温原理
        3.2.2 测点布置
    3.3 实验步骤
        3.3.1 实验装置的调试
        3.3.2 实验步骤
    3.4 实验内容
    3.5 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实验分析
    4.1 空气源热泵机组理论基础
    4.2 聚乙烯管加热混凝土板块供暖效果分析
    4.3 空气源热泵直热式管加热混凝土板块供暖效果分析
    4.4 热管加热混凝土板块供暖效果分析
    4.5 三种加热方式供暖效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优化实验分析
    5.1 热管管间距对供暖系统的影响
        5.1.1 管间距为10cm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1.2 管间距为15cm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1.3 管间距为20cm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1.4 三种管间距方案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对比分析
    5.2 热源温度对供暖系统的影响
        5.2.1 热源温度为40℃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2.2 热源温度为45℃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2.3 热源温度为50℃时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分析
        5.2.4 三种热源温度加热混凝土板块效果对比分析
        5.2.5 三种热源温度与空气源热泵制热量匹配性对比分析
    5.3 热管的强化散热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本文研究背景
        1.1.2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基于调研和实测的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分析
    2.1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2.1.1 地理与气候条件
        2.1.2 建筑场地的微环境及选址
        2.1.3 民居的空间形态
        2.1.4 围护结构
        2.1.5 供热制冷措施
    2.2 室内热环境现状的调研分析
        2.2.1 问卷调研方案
        2.2.2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2.3 室内热环境现状的实测分析
        2.3.1 案例选取及实测方案
        2.3.2 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实测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Energy Plus的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
    3.1 建立川西北地区嘉绒藏族典型民居模型
        3.1.1 Energy Plus数值模拟的建模过程
        3.1.2 Energy Plus数值模拟模型的校验
    3.2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 室内外逐时温湿度分析
        3.2.2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分析
        3.2.3 逐时空气流速分析
    3.3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分析
        3.3.1 PMV值分析
        3.3.2 PPD值分析
        3.3.3 APMV值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4.1 基于太阳能被动式供暖技术的优化策略
        4.1.1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的适宜性分析
        4.1.2 被动式太阳能供暖技术的优化效果分析
    4.2 基于建筑朝向及体量设计的优化策略
        4.2.1 建筑朝向优化设计
        4.2.2 建筑体量优化设计
    4.3 基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策略
        4.3.1 民居适用的保温技术
        4.3.2 围护结构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
        4.3.3 围护结构的优化效果分析
    4.4 基于采暖供热方式的室内热环境优化策略
        4.4.1 太阳能卵石床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提出
        4.4.2 太阳能卵石床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热特性分析
    4.5 室内热环境的综合优化效果分析
        4.5.1 综合优化房的模型建立
        4.5.2 冬季室内逐时温度分析
        4.5.3 典型日室内逐时温湿度分析
        4.5.4 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分析
        4.5.5 PMV-PPD指标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目录
附录 一: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概况调查问卷
附录 二: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主观体验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7)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陕南地区概况
    2.1 陕南地区地理位置
    2.2 陕南地区气候条件
        2.2.1 气候概述
        2.2.2 气温
        2.2.3 温度带与气候类型
        2.2.4 降水量和干湿状况
        2.2.5 气候分区和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2.3 陕南地区地质条件
    2.4 陕南地区水资源条件
    2.5 陕南地区水文水质条件
    2.6 陕南地区太阳能资源条件
    2.7 陕南地区化石能源
        2.7.1 煤炭资源
        2.7.2 石油、天然气资源
    2.8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2.9 本章小结
3 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现状
    3.1“城镇采暖住宅”概念的界定
    3.2 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调研方案
    3.3 陕南夏热冬冷地区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的现状
        3.3.1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的建筑现状
        3.3.2 热水器、空调的安装使用情况
        3.3.3 冬季采暖现状
        3.3.4 围护结构的保温现状
        3.3.5 案例分析
        3.3.6 汉中市、安康市住宅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节能指标
        3.3.7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住宅冬季室内外热环境现状
        3.3.8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存在的节能问题
        3.3.9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策略
    3.4 陕南寒冷地区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的现状
        3.4.1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的建筑现状
        3.4.2 热水器、空调的安装使用情况
        3.4.3 冬季采暖现状
        3.4.4 围护结构的保温现状
        3.4.5 案例分析
        3.4.6 商洛市住宅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的节能指标
        3.4.7 商洛市城镇住宅冬季室内外热环境特征分析
        3.4.8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存在的节能问题
        3.4.9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策略
    3.5 本章小结
4 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规划节能设计研究
    4.1 陕南地区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布局节能
    4.2 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体形设计节能
        4.2.1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的体形设计节能
        4.2.2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的体形设计节能
    4.3 本章小结
5 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研究
    5.1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外墙的节能设计研究
        5.1.1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外墙保温材料的研究
        5.1.2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外墙的保温构造形式研究
    5.2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采暖住宅窗户的节能设计研究
    5.3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外墙的节能设计研究
    5.4 商洛市城镇采暖住宅窗户的节能设计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陕南地区城镇住宅的采暖节能设计研究
    6.1 汉中市、安康市城镇住宅的采暖节能设计研究
        6.1.1 采暖方式与室内热环境
        6.1.2 汉中市、安康市各种采暖方式的分析和比较
    6.2 商洛市各种采暖方式的比较研究
    6.3 水源热泵采暖系统在陕南地区的应用研究
        6.3.1 水源热泵系统概述
        6.3.2 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6.3.3 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需具备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6.3.4 水源热泵采暖系统在陕南地区的应用情况
        6.3.5 水源热泵系统案例分析
        6.3.6 陕南地区采用水源热泵采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创新性研究成果
    7.3 后续研究内容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图表目录
致谢

(8)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与阻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简介
    1.3 地板辐射采暖的发展和研究状况
        1.3.1 国外发展和研究状况
        1.3.2 国内发展和研究状况
    1.4 不锈钢波纹管简介
    1.5 论文架构
第二章 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数学模型与验证
    2.1 湿式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及特点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传热计算单元及模型的简化
        2.2.2 控制方程的建立
        2.2.3 边界条件
    2.3 数值求解
        2.3.1 计算方法
        2.3.2 求解步骤
    2.4 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工程设计标准工况研究
        3.1.1 工程设计流程
        3.1.2 工程设计标准工况数据
    3.2 管道材质对供热量的影响
    3.3 地板表面温度分布
        3.3.1 加热管间距对地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3.3.2 供回水平均温度对地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3.3.3 管道材质对地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干式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及特点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2.1 传热计算单元及模型的简化
        4.2.2 控制方程的建立
        4.2.3 边界条件
        4.2.4 数值求解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导热铝板厚度的选取
        4.3.2 工程设计标准工况数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锈钢波纹管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5.1 试验方案
        5.1.1 试验装置
        5.1.2 测试方法
        5.1.3 试验内容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与塑料管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干式与湿式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的比较研究
    6.1 加热构件结构
    6.2 热工性能
        6.2.1 供热量
        6.2.2 地板表面温度分布
    6.3 经济性
        6.3.1 经济评价方法的选取
        6.3.2 设计计算
        6.3.3 初投资计算
        6.3.4 年运行费用计算
        6.3.5 费用年值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带金属导热膜的新型干式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应用背景
    1.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简介及特点
    1.3 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1 地板辐射采暖的发展概况
        1.3.2 湿式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干式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5 论文架构
第二章 新型采暖的地板构造和热工数学模型
    2.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常规做法
    2.2 新型采暖地板的构造及机理
        2.2.1 新型采暖地板的构造及特点
        2.2.2 采暖机理
    2.3 新型采暖热工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传热计算单元及模型的简化
        2.3.2 控制方程的建立
    2.4 单值性条件
    2.5 数值求解
        2.5.1 离散方程
        2.5.2 模型求解
第三章 实验验证
    3.1 地板热工性能实验
        3.1.1 实验方案
        3.1.2 实验台的搭建
        3.1.3 测试仪器
        3.1.4 测试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流速为 0.12 m/s时不同供水温度下的实验数据
        3.2.2 流速为 0.19 m/s时不同供水温度下的实验数据
        3.2.3 流速为 0.27 m/s时不同供水温度下的实验数据
        3.2.4 流速为 0.19 m/s时系统无铝板的实验数据
        3.2.5 地板温度及散热量随供水温度及流速的变化
    3.3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对比
    3.4 误差分析
第四章 新型采暖地板热工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供水温度对地表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4.2 流速对地表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4.3 铝板对地表平均温度及热流密度的影响
    4.4 新型地板采暖与传统湿式采暖的比较
        4.4.1 施工工艺与初投资
        4.4.2 加热构件热性能
    4.5 新型地板采暖与其他干式做法的比较
        4.5.1 与板式地板辐射采暖的对比
        4.5.2 与通水式硬聚氯乙烯地板辐射采暖的对比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热工性能研究和构造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中国能源及建筑能耗现状
        1.1.2 供热收费制度及分户热计量的发展
    1.2 相变材料及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3 低温辐射采暖地板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地板辐射采暖的构造研究和发展
        1.3.2 传统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3 相变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标
    1.6 课题来源
第2章 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实验设计
    2.1 新型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构造方案
    2.2 新型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构造特点
    2.3 新型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试验研究
        2.3.1 辐射供暖系统实验设计
        2.3.2 辐射供暖系统原理图
    2.4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2.4.1 实验用热电偶制作与标定
        2.4.2 实验设备表
    2.5 低温辐射供暖实验测试
        2.5.1 低温辐射供暖实验测试方案
        2.5.2 实验系统测试数据整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新型轻薄装配式辐射供暖板全面供暖系统
        3.1.1 实验测试数据和结果
        3.1.2 室内温度和非加热表面温度随水温的变化
        3.1.3 地板表面温度和热流随水温的变化
        3.1.4 地板表面辐射供暖传热比例
    3.2 新型轻薄装配式辐射供暖板局部供暖系统
    3.3 全面供暖和局部供暖实验对比
    3.4 实验误差分析
        3.4.1 铜-康铜热电偶误差分析
        3.4.2 其它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系统数值模拟分析
    4.1 ANSYS 有限元模拟软件理论基础
        4.1.1 ANSYS 模拟软件简介
        4.1.2 ANSYS 有限元传热特性分析
    4.2 ANSYS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过程
    4.3 低温辐射供暖系统数值模拟分析
        4.3.1 建立低温辐射供暖系统数学模型
        4.3.2 模型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与实验值对比分析
    4.5 标准工况下的数值模拟
        4.5.1 新型装配式地板辐射供暖板工程设计选用数据
        4.5.2 地板传热性能分析
    4.6 经济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地板数值模拟分析
    5.1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简介
        5.1.1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5.1.2 相变材料的添加
    5.2 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地板
        5.2.1 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地板结构
        5.2.2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5.3 预制轻薄相变复合供暖地板数值模拟
        5.3.1 数学模型
        5.3.2 模拟结果和分析
    5.4 经济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预制薄型地面辐射末端供暖性能研究[D]. 黄敏. 重庆大学, 2019(01)
  • [2]安徽某旅游演出半开放建筑中庭冬季供暖方案优化模拟[D]. 史鑫. 东华大学, 2019(03)
  • [3]新型无机水合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付弯弯.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陶板地暖节能优化研究[D]. 李云飞.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5]热管用于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D]. 段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川西北嘉绒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D]. 余艳.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7]陕南地区城镇采暖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D]. 李雪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12)
  • [8]不锈钢波纹管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与阻力特性研究[D]. 郭德恒. 天津大学, 2016(12)
  • [9]带金属导热膜的新型干式地板辐射采暖热工性能研究[D]. 吴晋兰. 天津大学, 2014(03)
  • [10]轻薄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热工性能研究和构造优化[D]. 阮振邦. 北京建筑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及其在住宅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