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眼科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与眼科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一、糖尿病与眼科疾患的相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1](2021)在《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构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对现有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全面汇总,为科研、临床决策快速获取指南、指南推荐意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顶层设计与平台搭建:成立多学科专家组,借助Spring,MyBatis,Vue,Element-UI,Redis,Elasticsearch,Flowable等软件对系统进行开发,设置数据管理、评价报告、系统管理和权限管理4个模块。专家组参照RIGHT清单条目制订指南管理原则、提取/录入字段及质量控制规范。采用AGREEⅡ工具和RIGHT清单,对中医药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进行评价。2、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通过多渠道进行指南收集,包括(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2)手工检索当当网、亚马逊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搜索指南制订及发布国家级相关机构网站。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各数据库文献题录处理并手工查重,依据预设的纳排标准进行指南筛选。其中指南筛选、数据录入、数据标化和指南评价过程均经过培训考核,数据录入严格执行“双录+核查”规范,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G-TCM系统的应用:基于本系统对糖尿病相关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总结指南推荐信息及方法学质量,并与人工检索比较,以校验平台的可靠性及功能性。[结果]G-TCM系统已上线运行,已完成对658部中医药CPGs的提取、评价工作;可实现快速获取疾病/病证相关的中医药指南信息和指南推荐的中医药疗法,包括指南方法学专家对该疗法证据级别和推荐级别的评级。用户可通过查看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的评价结果,快速评估相关指南的质量和获取推荐意见,有利于促进指南的利用和更新。基于本平台以糖尿病为主题进行示范研究,共纳入32部CPGs,87.5%的指南关注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推荐信息中涉及方剂、中成药、针灸、中医外治法等多种中医疗法。19部指南采用循证方法进行制订,指南的证据类型多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但证据引文的年份较久远,引用研究的样本量较低,导致证据级别普遍较低。此外,纳入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质量方面,在某些领域评分较低,为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结论]本次研究设计、构建了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为临床医师、研究者、指南制(修)订以及评估人员提供一个临床指南信息快速查询和获取平台,对推进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规范化和可及性,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支撑作用。

农璐琪[2](2021)在《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机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蒸汽眼罩敷眼改善干眼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选用蒸汽眼罩不同香型治疗干眼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轻、中度干眼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蒸汽眼罩-薄荷香型,对照组选用蒸汽眼罩-无香型治疗,两组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确诊为干眼(轻中度型)。眼罩敷眼的时间设定为每日午休睡前和晚间睡前,疗程共4周。分别在治疗前1d、治疗14d及治疗28d进行访视,观察指标包括症状评分和眼部检查,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及干眼症状评分,眼部检查则包括视力、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观察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疗效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OSDI评分总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分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同一时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分值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治疗后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SIT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SIT在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IT在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为治疗28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BUT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为治疗14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FL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仅对照组FL在治疗前后各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视力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蒸汽眼罩外用敷眼对改善轻中度干眼的SIT、BUT指标值,降低OSDI评分及干眼症状评分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对提高泪膜稳定性、改善泪液分泌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两组比较,治疗组对干眼的改善程度相对较高,尤其在改善干涩感、眼疲劳等症状方面疗效显着。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机制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治疗干眼的成分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收集干眼熏蒸方中五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筛选、补充活性成分;联合运用TCMSP、Gene Cards、OMIM等多个数据库检索查询成分和疾病对应的靶点,将所得疾病靶点和药物成分靶点取交集,初步得到熏蒸方治疗干眼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所得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7.2软件对得到的靶点互作信息进行Network Analyzer网络拓扑分析,提取degree值大于等于二倍中位数、Closeness Centrality(接近中心性)大于等于中位数、Betweenness Centrality(介数)大于等于中位数的靶点为“熏蒸方-干眼”关键靶点,进一步构建“熏蒸方-有效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信息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进一步分析靶点功能及机制通路,绘制相关条形图。结果:1.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干眼熏蒸方活性成分427个,药物作用靶点433个。2.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得到疾病干眼的靶点3489个,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潜在作用靶点246个,通过Cytoscape中的网络拓扑分析提取得到“熏蒸方-干眼”关键靶点49个。3.“熏蒸方-有效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显示,熏蒸方发挥治疗干眼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槲皮素、芹黄素、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关键靶点主要包括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2,CHRM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CASP3)、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o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1)等。4.与熏蒸方治疗干眼密切相关的GO条目富集在脂多糖反应、细胞粘附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和脂筏、囊腔等条目上,KEGG通路则涉及了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等在内的多个项目。结论:熏蒸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晚期糖基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有关。

苏梅贵[3](2021)在《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临床氧化应激指标SOD、CysC、Hcy及TBIL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病程阶段中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防治本病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内分泌及眼科住院的确诊为T2DM且合并NPDR的气阴两虚型患者266例,分为三组:轻度NPDR组65例、中度NPDR组128例、重度NPDR组73例,选取300例不合并NPDR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查阅四组患者住院电子病历,收集一般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临床氧化应激指标(SOD、CysC、Hcy、TBIL)、眼科资料、中医四诊资料。观察四组间数据资料的变化,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比较DR各期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BMI,结果显示:四组间的年龄、BMI、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病程达到8年时DM患者可能出现DR,且随着病程的逐年增长,DR病情也随之加重。2.DR各期和对照组血压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患者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SBP、DBP均无统计学意义。3.DR各期和对照组血糖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FBG和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1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R病情发展不断上升。4.DR各期和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TG、LDL-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C、HDL-C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R各期和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各期的SOD、Hcy、CysC、TBIL均有统计学差(P<0.05),随着DR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SOD、TBIL呈下降趋势,CysC、Hcy呈上升趋势;DR各期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sr=-0.481)、TBIL(sr=-0.372)与DR各期和对照组均呈负相关(P均=0.000);CysC(sr=0.568)、Hcy(sr=0.480)与DR各期和对照组均呈正相关(P均=0.000)。7.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血压、HbA1c、FBG、SOD、CysC、Hcy、TBIL、TG、LDL-C均与DR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HbA1c、FBG、Hcy、血压、病程、CysC、TC、LDL-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SOD、TBIL是DR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1.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SOD、CysC、Hcy、TBIL、TC、LDL-C密切相关,其中SOD、TBIL是DR的保护因素。2.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OD、CysC、Hcy、TBIL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判断的潜在指标。

邢欢[4](202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DR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现状,探讨这三者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构建四者间的路径模型,揭示影响因素对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作用机制,为DR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有效促进慢病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DR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量表(VQOL-DV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54份。回收的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5.0、AMO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与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与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根据前期DR患者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状况间的关系,建立假设的路径模型,路径模型分析采用AMOS24.0,参数估计使用最大似然法,建立满足拟合指标的修正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37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4份。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调查显示,纳入样本平均年龄为56.90±9.44岁,以女性患者居多(55.6%);增殖型DR占多数(66.9%);病程大于半年的患者占总人数的57.9%。(2)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总分为137.62±37.59,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抑郁、强迫、敌对性;心理问题检出率达44.63%,各因子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一般资料对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所在地、月平均收入、是否饮酒、降血糖药使用方式、病程、病变类型、视力分级及眼压在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总分存在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病程、视力分级与是否饮酒进入回归方程后可解释DR患者心理健康总分18.4%的变异。(3)DR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显示:生存质量得分为77.22±34.06分,DR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不同病变类型DR患者生存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DR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DR患者应对方式结果显示:不同视网膜病变类型DR患者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R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呈负相关,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与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呈正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DR患者自我效能感结果显示:不同视网膜病变类型DR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R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生存质量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直接负向效应(β=-0.238,P<0.001);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直接负向效应(β=-0.111,P=0.043);回避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直接正向效应(β=0.110,P=0.025);屈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直接正向效应(β=0.280,P<0.001);屈服应对方式对生存质量存在直接负向效应(β=-0.320,P<0.001);屈服应对方式对自我效能感存在负向效应(β=-0.400,P<0.001)。结论(1)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年龄、职业、视网膜病变病程、视力分级、饮酒情况是影响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2)DR患者生存质量普遍较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患者更倾向于以屈服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3)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医学应对方式直接或间接对心理健康状况起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即作为直接变量又作为中间变量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在对DR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患者的主观认知或感受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预测指标,其他客观环境、病理生理等情况可作为次要预测指标,护士需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干预措施,通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感和积极面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徐梓铭[5](2021)在《华法林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及视网膜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视网膜是视觉感知的第一站,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脑中枢以形成图像视觉。视网膜一旦损伤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全身唯一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的血管系统,可以体现全身的血管情况。视网膜血管病变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紧密相关。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血氧供给不足、炎症等一系列病变,进而引发视网膜退变。眼底的脂代谢障碍是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之一,其特点是病变部位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多糖的堆积;进而出血、血栓形成,发展到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积、组织纤维化等,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同时随着长期血管损伤,血管内斑块逐步形成。视网膜血管管径损伤是高胆固醇血症的早期标志之一。华法林(Warfarin)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VKAs),在临床已被广泛使用了数十年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然而,VKAs不仅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活化,还抑制了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的合成,从而引起不良作用。有动物实验的证据以及临床和流行病学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华法林,会增加血管钙化风险,甚至诱发血管钙化,而且会导致动物和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速形成,这可能是长期使用抗凝剂华法林带来的风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另外两种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上用来降低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可导致脂肪代谢出现异常,发生脂质堆积。因此我们推测长期服用这几种药物的病人具有更高的视网膜动脉硬化风险,并有可能出现视网膜的退化。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我们对Apo E-/-小鼠进行高脂饮食饲养,促使Apo E-/-小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药物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DEHP对Apo E-/-小鼠视网膜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华法林有可能导致高脂饮食诱导的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现象更为严重,并且造成视网膜细胞衰退。我们也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华法林的服用有可能在临床上加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视网膜退化,导致视觉能力下降。目的:研究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DEHP是否存在促进或加重小鼠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引发视网膜退行性变化,并进一步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po E-/-小鼠,观察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DEHP分别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及视网膜的影响。高脂饮食喂养Apo E-/-小鼠8周。造模成功后按要求分别灌胃给药2周。取主动脉HE染色、油红O染色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取小鼠视网膜冰冻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RNA-seq实验等,比较不同药物作用效果。结果:1.各组小鼠的体重较实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各组之间的TC和LDL-C有显着性差异,随实验的进行TC和LDL-C的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较明显的是DEHP组有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与各组之间的HDL-C和TG之间有显着性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较,各实验组小鼠主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其中华法林低、中剂量组AS斑块沉积较模型组更为明显,斑块面积增大,管腔狭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小鼠主动脉管腔内均可见AS斑块,斑块面积较模型组减小。DEHP组斑块大小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别。3.实验结果发现华法林高剂量组动物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出现明显变薄。视网膜外核层主要是视网膜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s)。感光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此感光细胞的减少提示动物的视觉能力下降。此外,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导致了视网膜内核层的变化,提示了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发生退化。4.脾脏和肾脏组织切片染色并未发现明显病变。证明华法林对视网膜的影响是有一定组织特异性的。结论:我们的结果发现,华法林可能加剧高脂饮食诱导的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并且造成视网膜细胞衰退。我们也利用RNA-seq测序初步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华法林的服用有可能在临床上加剧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视网膜的退化,导致病人视觉能力下降,加剧病人的视网膜损伤风险。

薛鑫[6](2020)在《HMGB1在神经干细胞迁移和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对神经系统具有严重破坏性的疾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不仅给病患本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创伤和情感代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经济负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面对脊髓损伤,当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早期手术解除压迫、稳定脊柱结构、脱水抗炎、予以神经营养支持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等,但是治疗后病患仍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因SCI后神经环路受到破坏、缺血缺氧、炎症反应、脱髓鞘病变、胶质瘢痕形成等诸多不利于神经再生和修复条件限制,使其成为现代脊柱外科领域最为难治的疾患之一。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的大脑中侧脑室下区(SVZ区)和海齿状回颗粒下区(SGZ区),在哺乳动物终身的神经发育和修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发生损伤后SVZ区的NSCs激活后大量增殖,并且能够迁移到损伤区域分化为功能神经元,整合于受损的神经回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尽管既往研究证实了NSCs对于神经修复和再生的作用,但是NSCs的增殖和定向迁移到损伤灶的能力有限,并且损伤区域不良外界环境限制了其神经修复作用。因此,针对NSCs这一特殊的细胞群体,研究促进其迁移能力的方法及潜在机制具有重大的基础和临床意义。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是HMG家族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蛋白成员,HMGB1因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而被熟知,同时研究发现其在细胞的迁移、免疫识别、维持炎症作用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在CNS疾病中,发现HMGB1可以促进神经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从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但其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作用未见相关研究。同时,移植NSCs可以通过自我更新、神经保护、自分泌、再髓鞘化等作用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是一种新的脊髓损伤修复策略,但是移植后的NSCs只有极少数能够分化为功能性的神经元,大部分细胞因诸多外界限制而丧失迁移和分化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新的方法提高移植后NSCs迁移数量及存活率,保证其神经修复效果。为验证HMGB1对于NSCs迁移和脊髓损伤后修复作用和机制,本研究通过提取和培养NSCs为基础,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阐明HMGB1对与NSCs迁移及其对脊髓损伤后修复作用和可能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建立HMGB1浓度梯度,研究不同浓度HMGB1对NSCs迁移和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Transwell、免疫荧光等方法验证HMGB1对NSCs迁移影响及机制。方法第一部分研究提取小鼠脑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所培养的细胞鉴定NSCs标志物Nestin和Sox2的表达,分化培养后鉴定其GFAP、Olig2和DCX的表达;设置分组为:对照组、0.01 ng/ml HMGB1组、0.1 ng/ml HMGB1组、1 ng/ml HMGB1组、10 ng/ml HMGB1组,利用CKK-8法和显微镜下观察测定Neurospheres的直径检测不同浓度HMGB1对于NSCs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HMGB1对于NSCs迁移的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测定HMGB1干预后Neurospheres向外迁移的细胞数目和距离;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HMGB1对于NSCs中RAGE表达的影响;通过Phalliodin和tubulin观察HMGB1对于NSCs丝状伪足形成影响和形态变化;使用RAGE拮抗剂FPS-ZM1和RAGE si RNA,探究HMGB1/RAGE对于NSCs迁移的作用机制。结果(1)体外培养的脑皮质来源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大部分细胞Nestin表达阳性和Sox2阳性,经分化培养后细胞GFAP表达阳性、Olig2表达阳性和DCX表达阳性。提示培养细胞为NSCs,其具有干性特性和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2)1 ng/ml HMGB1组、10 ng/ml HMGB1组在450 nm吸光度值和Neurospheres直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提示HMGB1能够呈浓度依赖性促进NSCs的增殖;(3)通过Transwell实验及显微镜观察HMGB1干预后NSCs的迁移距离和细胞数目。1 ng/ml HMGB1组神经干细胞球中NSCs迁移数目和距离增加。提示HMGB1能够促进NCSs的迁移;(4)1 ng/ml HMGB1可促进神经干细胞Filopodia形成和升高RAGE表达而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5)HMGB1/RAGE信号通路在1 ng/ml HMGB1介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1 ng/ml HMGB1可通过促进丝状伪足形成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同时,HMGB1/RAGE信号通路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通过移植HMGB1预处理后的NSCs研究其对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方法研究HMGB1对脊髓损伤后修复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本部分研究提取并培养大鼠脑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移植HMGB1预先处理后的NSCs,使用大鼠BBB评分、机械痛觉测定、冷/热板温觉测定装置评价移植后SCI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HE染色和Nissl染色对HMGB1预处理NSCs移植后SCI大鼠损伤区域的神经元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WB和免疫荧光初步研究其促进功能恢复原因和相关机制。结果(1)通过成功构建大鼠SCI模型,使用大鼠BBB评分、机械痛觉测定、冷/热板温觉测定装置进行对照组、NSCs组、HMGB1-NSCs组对SCI模型大鼠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在大鼠SCI术后第21天,HMGB1-NSCs组BBB评分、机械痛觉测定评分、冷/热板温觉测定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NSCs组,提示HMGB1预处理NSCs移植后能够促进SCI模型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2)取大鼠SCI术后第21天脊髓标本,对脊髓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HMGB1-NSCs组相比于对照组、NSCs组损伤面积更小,组织结构更完整和功能性Nissl小体数目更多。提示移植HMGB1预处理后的NSCs能提高SCI模型大鼠的局部神经组织结构重塑水平及残存神经元数目;(3)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测定对照组、NSCs组、HMGB1-NSCs组SCI大鼠脊髓损伤区域神经元标记物βIII-tubulin的表达量,HMGB1-NSCs组多于对照组、NSCs组。提示:移植HMGB1预处理神经干细胞可促进脊髓损伤区域的神经元存活;(4)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测定NSCs组、HMGB1-NSCs组、HMGB1-NSCs+U0126组βIII-tubulin和ERK表达水平,HMGB1-NSCs组表达增高。提示:HMGB1能够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NSCs分化。结论移植HMGB1预处理后的NSCs,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局部损伤和增加局部神经元数量实现,其中增加的神经元数量可能来源于移植的NSCs促进损伤区域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移植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而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相关。

王莎莎[7](2020)在《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OCTA)和多光谱视网膜成像(MSI)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NPDR患者59例118眼,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MSI及OCTA检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眼在FFA、OCTA和MSI图像中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棉绒斑、出血4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以FF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OCTA和MSI两种无创检查方法与FFA比较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OCTA,MSI与FFA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硬性渗出,视网膜出血检出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对视网膜棉绒斑检出存在差异性(均P<0.05)。OCTA,MSI与FFA对NPDR患眼视网膜微动脉瘤检出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83和0.815),OCTA敏感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8.02%,99.01%;约登指数分别为74.49%,75.48%),OCTA特异度等于MSI(均为76.47%);对视网膜硬性渗出检出OCTA、MSI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36和0.891),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4.59%和95.95%;特异度分别为88.64%和93.81%;约登指数分别为83.23%和89.13%);对视网膜棉绒斑检出,OCTA具有较差的一致性,MSI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192和0.467),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83.33%;特异度分别为66.98%和87.50%;约登指数分别为41.98%和70.83%);对视网膜出血检出OCTA一致性一般,而MS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4和0.906),OCTA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小于MSI(敏感度分别为93.41%和96.70%;特异度分别为74.07%和96.30%;约登指数分别为67.48%和93.00%)。结论OCTA和MSI诊断NPDR患眼微动脉瘤和硬性渗出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MSI对诊断视网膜出血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但OCTA和MSI诊断棉绒斑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低。

王炳权[8](2020)在《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历代医家及名老中医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与临床思想,为临床诊疗消渴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及资料研究,梳理历代中医医家对于消渴目病的认知和治疗,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经验。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近10年来各医家治疗消渴目病的327首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处方中中药的药物、药类、药性、药味、归经等进行数据挖掘,采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归纳近年来治疗消渴目病的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挖掘新的组方并结合临床药理学对其进行探究。3、对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对其自拟方七子明目汤进行分析,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提炼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独到之处。研究结果:1、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历代医家对于消渴目病治疗的记载有限,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古籍调查,可以看出消渴目病与消渴病属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属于阶段与全程的关系,随着历代医家对于消渴病的认知的深入、对于消渴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的变化,对消渴目病的病机的理解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其各自的独到之处。自《黄帝内经》时期到明清时期不断有医家对消渴病及消渴目病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消渴目病的认知和治疗思想也从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探讨上,到了有具体的治疗思路和指导方法上。可以看出几千年以来,我国无数医家先贤都没有停止对于消渴目病诊疗的追寻,这也是中医学一直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动力。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近10年来治疗消渴目病的327首处方,涉及258味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芪、丹参、枸杞子、茯苓、白术、泽泻,高频药物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利湿、补益肝肾类为主,其中黄芪在诸药中出现频率最高,核心药物总体以活血通络化瘀、补益气血肝肾、化湿解毒、疏肝解郁、明目为主。对327首处方中的258味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可得到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18个药对。分别为:丹参与黄芪、枸杞子与黄芪、丹参与枸杞子、白术与茯苓、丹参与茯苓、丹参与淫羊藿、丹参与泽兰、茯苓与枸杞子、茯苓与黄芪、泽泻与茯苓、丹参与泽泻、丹参与白术、泽兰与黄芪、金樱子与枸杞子、枸杞子与淫羊藿、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淫羊藿、泽泻与枸杞子。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大于0.1的药对有17个,分别为:野菊花与荠菜花、野菊花与枸杞子、金樱子与泽泻、淫羊藿与茯苓、金樱子与荠菜花、泽兰与芡实、野菊花与白术、芡实与淫羊藿、淫羊藿与白术、泽泻与枸杞子、益母草与白术、泽泻与白术、泽兰与荠菜花、益母草与枸杞子、金樱子与茯苓、野菊花与大黄、益母草与茯苓。基于复杂熵聚类衍化出3~5味药核心组合14个,分别为:全蝎、蔓荆子、白芷;钩藤、夏枯草、吴茱萸;枳壳、柴胡、桔梗;薏苡仁、玉竹、鸡血藤;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半夏、陈皮、厚朴;补骨脂、土鳖虫、骨碎补、透骨草;全蝎、僵蚕、白附子;钩藤、夏枯草、炒蒺藜;枳壳、郁李仁、厚朴;薏苡仁、佩兰、蚕砂;酸枣仁、五味子、百合;郁李仁、陈皮、厚朴;虎杖、积雪草、土鳖虫、骨碎补、肉苁蓉。衍生出7个新方,分别为:全蝎、蔓荆子、白芷、僵蚕、白附子;钩藤、夏枯草、吴茱萸、炒蒺藜;枳壳、柴胡、桔梗、郁李仁、厚朴;薏苡仁、玉竹、鸡血藤、佩兰、蚕砂;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百合;半夏、陈皮、厚朴、郁李仁;补骨脂、土鳖虫、骨碎补、透骨草、虎杖、积雪草、肉苁蓉。3、刘文峰教授总结消渴目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湿内阻、肝肾阴虚、肝郁生热、血热妄行等因素导致的目络阻滞,失于滋养。其中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诸多病理因素相互掺杂,交互影响,在治疗上应该标本兼顾。刘教授认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疾病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使是大致类似的疾病,由于患病的主体受到不同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在治疗上应该灵活应变,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争取做到师古而不泥古。考虑当前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环境变化较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因此在针对消渴目病的治疗过程中刘教授更加重视肝郁致病这一因素。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上连于目、肝藏血故目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气条达、阴阳调和则目能视物。《诸病源候论》谓“内障眼病重脏腑虚衰”,《秘传眼科龙木论》中说“肾受风毒,故令肝虚”可谓高度概括了肝与消渴的发病、与目的生理病理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在消渴目病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刘教授着重以肝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提倡患者条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降低眼病给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自拟七子明目汤,辨证加减治疗该疾病。结论:从《内经》时期开始,中医医家就开始了对消渴病及消渴目病论治的探讨与尝试,广大医家经历数千年的努力,在针对消渴目病的中医治疗的理论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我们对于医疗、科技的需要推动了科技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也从来没有停止对于医学追寻的脚步,中医学也在这种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中不断的蜕变、进化,达到了古人没有接触过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诊疗手段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消渴目病的内在物质水平、病理生理反应、细胞因子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中药成分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水平的再次提升,在对消渴目病的治疗也更加多样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近10年来临床上用以治疗消渴目病的327首处方的数据挖掘,发现近代医家们在对消渴目病的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健脾益肾、化湿利水类为主,并且很多在历史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用于治疗消渴目病甚至是消渴病的药物也出现在今人的应用当中,说明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同时,基于熵聚类分析,可以得出治疗消渴目病的新方,也为我们今后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方向。刘文峰教授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五十多年,尤其在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上颇有建树。本研究从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处方用药方面详细总结了刘文峰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体现了其“衷中参西”的思想,对临床医者治疗消渴目病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李梦霞[9](2020)在《成都市某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绩效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CHS-DRGs分组方案的具体流程及评价指标,探索建立系统的DRGs细分优化方法,为本地化DRGs分组器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明确DRGs分组器在医疗单位绩效评估中的应用途径,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CHS-DRGs指导方案,对本院住院患者中MDCC及MDCK两个MDC相关病例进行ADRG基本组划分,利用CV、RIV值筛选需细分的ADRG组。基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筛选严重CC类别,并计算患者CCI,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结果中重要性较高的因素为输入变量,住院费用为输出变量,建立CART及CHAID决策树分组模型,评估细分后分组方案的优化效果。通过综合指数法进行相关科室绩效评估,利用DRGs相关指标(DRGs组数、总权重、CMI、费用/时间消耗指数)评估各个科室在服务能力及效率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结果:1、ADRG组划分结果中,MDCC及MDCK中均有4个ADRG组住院费用CV值大于0.8,占总ADRG组数的比例分别为25.00%、30.77%,费用CV值最高的ADRG分别为CW1(各种类型白内障)、KF1(因内分泌、营养、代谢疾患的植皮和/或清创术),综合考虑对整体方案的优化效应,最终选择白内障(CB3+CW1)及糖尿病(KS1)患者组作为DRGs细分研究对象。2、白内障及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材料费(55.02%),诊断费(46.5%);白内障患者的严重CC类别共12种,糖尿病患者共64种;三种数据挖掘回归模型中,ANN及LSVM的预测效果较好,白内障患者共筛选出晶体类别、手术个数、CCI等五个重要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共筛选出年龄、CCI、是否告病危/病重等六个重要影响因素;CART及CHAID决策树模型中,CART模型相关系数更高,费用预测更准确,白内障患者共形成9个DRG组,糖尿病患者共形成7个DRG组,RIV值分别为74.65%、62.01%,所有DRG组CV值均小于0.7。3、经DRGs相关指标评估,眼科一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效率均高于眼科二,内分泌科室中,老年内分泌的医疗服务效率最低,草堂内分泌的医疗服务能力最低。结论:结合多种数据挖掘模型能避免分析方法单一造成的偏倚;CART决策树模型可作为DRGs分组器建立的有效手段;白内障及糖尿病患者费用变异程度较高,建议在本地化DRGs分组方案中适当增加细分组;DRGs可作为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增强医疗服务单位间的可比性,督促医护人员提升服务质量。

郑文洁[10](2019)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强调“支持对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捐献有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中医药文献、秘方、验方、诊疗方法和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医药献方具有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特色,开展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整理挖掘运用名老中医的经验,也是贯彻中医药法的举措。笔者通过走访本校图书馆,利用校图书馆检索系统和读秀系统检索,对馆藏献方专着及中医期刊内广东省献方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目的:重整医学家底,填补当代医学史里献方运动广东板块的空缺,完善岭南医学史。同时对医学宝库进行挖掘,为现今临床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献方运动中不少名老中医首次将秘方验方公开,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的追本溯源也有一定帮助。方法:综合利用文献普查法、数据库检索法、历史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九本广东省中医药献方与八种中医药杂志所载广东省献方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以下成果。成果:1.发现了九本献方专着:《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广东省医药卫生技术革命经验交流展览会·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工作展览会资料汇编·常用草药验方集解》《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和八种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献方。2.整理了九本献方专着献方3254首,八种中医期刊中广东省献方7首。3.辑录体例6万余字(61957)。4.绘制献方统计图61幅,统计表70张。5.完成了九本献方专着的分类统计,其中内科分为11大类,包含疾病113种。内科献方总数1510方,所包含传染病514方,消化系统疾病348方,泌尿系统疾病200方,呼吸系统疾病143方,肢体经络病72方,其他内科疾病68方,神经系统疾病64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38方,血液系统疾病24方,循环系统疾病22方,泌尿男性疾病17方。外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34种。外科献方总数453方,所包含外科感染212方,其他外科疾病151方,腹外疝31方,肛门直肠疾病27方,肿瘤21方,泌尿男性疾病9方,骨关节结核2方。妇产科分为7大类,包含疾病29种。妇产科献方总数317方,月经病96方,产后病77方,妇科杂病76方,妊娠病31方,带下病18方,前阴病10方,乳汁喂养类9方。儿科分为16大类,包含疾病39种。儿科献方总数292方,所包含消化系统疾病88方,传染病62方,神经系统疾病44方,皮肤病26方,发热24方,咽喉口腔病方12方,新生儿病9方,呼吸系统疾病6方,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4方,泌尿系统疾病4方,其他儿科疾病3方,腹外疝3方,耳疾2方,眼疾2方,鼻病1方。骨伤科分为6大类,包含疾病8种。骨伤科献方总数189方,所包含跌打伤96方,骨折38方,枪弹伤23方,外伤20方,刀伤10方,内伤2方。皮肤科分为8大类,包含疾病21种。皮肤科献方总数134方,所包含细菌性皮肤病40方,真菌性皮肤病36方,皮炎31方,其他皮肤病8方,荨麻疹类皮肤病7方,动物性皮肤病5方,病毒性皮肤病4方,性病3方。五官科分为4大类,包含疾病25种。五官科献方总数359方,所包含咽喉口腔病182方,眼疾95方,鼻病47方,耳疾35方。6.发现献方十则以上23人,共献方526方,占比16.16%。献方最多前十位者为关济民106、何中和34、赵思竞33、邬碧泉32、赵裕才30、邓鹤芝27、李庭芬25、覃振安20、赵芳伯20、陶葆荪18。十人献方达345方,占比10.6%。7.总结出献方人两大特点:(1)不乏着名医家、生草药家以单人献方为主(2)单位献方(不记名,以单位名义献方)其次,联合献方(多人献方或多单位献方联合)最少。8.发现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9.中医献方运动产生的背景与领导人的号召,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不足有关。10.统计发现传染病献方占比15.8%,是所有病种中数量最多的。而其中痢疾、肺结核、麻疹最多。痢疾献方129则,占所有献方的3.96%。结论:献方以传染病方最多,原因有三:首先建国初期卫生条件差,医药资源分布不均;其次岭南地区向来因独特的气候环境温病疫症横生。献方人以临床名家为多,其中有41位广东省名老中医献方共计355则,关济民献方最多,达106方,涉及24个病种。广东省献方具有疗效好,善用岭南草药等特点。

二、糖尿病与眼科疾患的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与眼科疾患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构建
    1 顶层设计及关键技术
    2 G-TCM功能模块设计
    3 字段设置
    4 指南库效果展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
    1 指南收集与信息提取
    2 数据录入与管理
    3 指南评价
    4 质量控制
    5 G-TCM工作进度
    6 小结
第三部分 数据库应用示范研究—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及质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引文和证据类型的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干眼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眼科经皮贴剂及巴布膏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观察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和纳排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OSDI评分
        2.3 干眼症状评分
        2.4 矫正视力
        2.5 SIT、BUT及FL
    3 讨论
        3.1 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疗效分析
        3.2 现代医学对干眼的认识
        3.3 中医对干眼的认识
        3.4 中医外治法对干眼的治疗
        3.5 蒸汽眼罩-薄荷香型改善干眼的优势
        3.6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干眼熏蒸方有效活性成分收集
        1.2 干眼熏蒸方作用靶点与干眼疾病靶点获取
        1.3 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1.4 构建“熏蒸方-有效成分-关键靶点”网络拓扑图
        1.5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干眼熏蒸方有效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
        2.2 熏蒸方治疗干眼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2.3 PPI网络分析
        2.4 “熏蒸方-有效成分-关键靶点”网络拓扑图分析
        2.5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熏蒸方有效成分分析
        3.2 关键靶点分析
        3.3 GO和KEGG富集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与分期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临床资料收集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收集情况
        3.2 DR各期与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病程比较
        3.3 DR各期与对照组血压水平比较
        3.4 DR各期与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
        3.5 DR各期与对照组血脂水平比较
        3.6 DR各期与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3.7 DR各期与对照组临床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分析
        3.8 DR影响因素的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关于DR的认识
        1.1 DR的病理改变
        1.2 DR的发病机制
        1.3 DR的危险因素
    2 临床氧化应激指标与DR
        2.1 DR与SOD
        2.2 DR与CysC
        2.3 DR与Hcy
        2.4 DR与TBIL
    3 祖国医学关于DR的认识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辨证论治
        3.4 SOD、CysC、Hcy、TBIL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氧化应激途径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语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3.1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3.2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3.3 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样本含量计算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问卷
        2.3.2 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VQOL-DVI)
        2.3.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3.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2.3.5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2.4 资料收集
        2.4.1 调查前的准备
        2.4.2 调查方法
        2.4.3 预调查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原则
    2.7 资料录入与分析
    2.8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DR患者的一般情况
        3.1.1 DR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
        3.1.2 DR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临床相关资料
    3.2 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3.2.1 DR患者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3.2.2 DR患者SCL-90 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3.2.3 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3.2.4 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3.3 DR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3.3.1 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得分
        3.3.2 不同病变类型DR患者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3.3.3 心理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3.4 DR患者应对方式情况
        3.4.1 医学应对方式得分
        3.4.2 不同病变类型DR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3.4.3 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3.5 DR患者自我效能感情况
        3.5.1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
        3.5.2 不同病变类型DR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3.5.3 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
    3.6 生存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3.6.1 生存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3.6.2 模型假设
        3.6.3 模型检验及效果评价
第4章 讨论
    4.1 DR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人口社会学资料分析
        4.1.2 健康相关行为及临床相关资料分析
    4.2 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4.2.1 DR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概述
        4.2.2 DR 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个体差异
    4.3 DR患者视功能损害生存质量现状
    4.4 DR患者医学应对现状
    4.5 DR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
    4.6 生存质量、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附录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华法林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及视网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小鼠灌胃给药
        2.2.2 小鼠的处理(取眼球、取主动脉)
        2.2.3 血脂检测
        2.2.4 主动脉大体油红染色
        2.2.5 主动脉石蜡切片和染色
        2.2.6 视网膜冰冻切片的制作
        2.2.7 视网膜免疫组化染色
        2.2.8 RNA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
        2.2.9 数据处理
3、结果
    3.1 体重与血脂
    3.2 主动脉大体油红染色
    3.3 主动脉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
    3.4 视网膜HE染色
    3.5 视网膜免疫组化染色
    3.6 脾和肾HE染色
    3.7 RNA-SEQ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6)HMGB1在神经干细胞迁移和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MGB1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作用及机制的体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统计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HMGB1 预处理NSCs移植对于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2 实验分组
    3.3 数据统计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检查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知情告知
    2.4 眼科检查及信息记录
    2.5 仪器设备及药品
    2.6 眼底检查指标
    2.7 检测项目及方法
    2.8 阅片分析
    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患者FFA,MSI,OCTA的图像特征
    3.2 NPDR患眼FFA、OCTA及 MSI眼底病变检出一致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及诊断技术的进展
    参考文献

(8)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及消渴目病的认识及治疗
    1 先秦两汉时期
    2 秦汉时期
    3 魏晋隋唐时期
    4 宋朝时期
    5 金元时期
    6 明清时期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对近现代治疗消渴目病的研究
    1 资料搜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消渴目病常用药物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探讨
    1 刘教授对消渴病的认识
    2 刘教授对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刘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特点归纳
    4 刘教授应用自拟“七子明目汤”加减治疗消渴目病经验介绍
    参考文献
综述 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成都市某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DRGs的国内外发展进程
        1.1.2 DRGs分组的方法学研究
        1.1.2.1 DRGs分组流程
        1.1.2.2 病例复杂程度的评估方法
        1.1.2.3 DRGs分组模型的建立方法
        1.1.3 DRGs在医院绩效评估体系中的应用
    1.2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CHS-DRGs的 ADRG分组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数据收集
        2.1.3 数据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ADRG分组方法
        2.2.2 评价指标
        2.2.3 统计分析方法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
        2.3.1 MDCC的 ADRG划分结果
        2.3.2 MDCK的 ADRG划分结果
        2.3.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RGs分组模型建立及结果评价
    3.1 研究对象
        3.1.1 资料来源
        3.1.2 相关概念界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2 并发症与合并症指数计算
        3.2.3 单因素分析
        3.2.4 多因素分析
        3.2.5 决策树模型
        3.2.6 DRGs分组结果评价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 患者住院费用基本情况
        3.3.1.1 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基本情况分析
        3.3.1.2 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基本情况分析
        3.3.2 并发症与合并症指数计算
        3.3.2.1 白内障患者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3.3.2.2 糖尿病患者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3.3.3 单因素分析
        3.3.3.1 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
        3.3.3.2 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
        3.3.4 多因素分析
        3.3.4.1 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多因素分析
        3.3.4.2 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多因素分析
        3.3.5 决策树模型结果
        3.3.5.1 白内障患者DRGs分组模型结果
        3.3.5.2 糖尿病患者DRGs分组模型结果
        3.3.6 DRGs分组结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RGs分组的绩效评估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绩效评估指标
        4.2.2 统计分析方法
    4.3 结果及讨论
        4.3.1 各科室病例组合统计结果
        4.3.2 各科室绩效评估指标统计结果
        4.3.3 各科室指标指数化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及不足
    5.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当代献方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现状
        1.1.1 岭南地区单方、验方研究
        1.1.2 献方运动及献方研究
        1.1.3 民族医学的验方、单方、秘方研究
        1.1.4 名医经验方收集整理
        1.1.5 验方、单方、秘方的应用价值与现阶段问题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献方收集与整理
    2.1 研究方法
    2.2 献方收集
        2.2.1 广东省中医献方专辑
        2.2.2 中医期刊所载广东省中医献方收集
    2.3 献方整理
        2.3.1 献方纳入标准
        2.3.2 献方排除标准
        2.3.3 数据校订校勘
第三章 献方体例
    3.1 《中医药验方汇编上编》编撰体例
    3.2 《中医药验方汇编下编》编撰体例
    3.3 《广东省中医验方选集》编撰体例
    3.4 《广东省各县市中医验方交流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5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第一集》编撰体例
    3.6 《中医验方汇集(五九年第一辑)》编撰体例
    3.7 《中医验方汇编(第一集)》编撰体例
    3.8 《常用草药验方集解》编撰体例
    3.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编撰体例
第四章 献方统计
    4.1 九种献方专辑统计
        4.1.1 《上编》统计
        4.1.2 《下编》统计
        4.1.3 《广东省献方集》统计
        4.1.4 《各县市献方集》统计
        4.1.5 《广州市献方集》统计
        4.1.6 《兴宁县献方集》统计
        4.1.7 《高要县献方集》统计
        4.1.8 《荔湾区献方集》统计
        4.1.9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特辑》统计
    4.2 九种献方分类统计
        4.2.1 内科
        4.2.2 外科
        4.2.3 妇产科
        4.2.4 儿科
        4.2.5 骨伤科
        4.2.6 皮肤科
        4.2.7 五官科
    4.3 九本着述献方人统计
        4.3.1 献方人特点
        4.3.2 献方人介绍(献方数最多前十位)
        关济民
        何中和
        赵思兢
        邬碧泉
        赵裕才
        邓鹤芝
        李庭芬
        赵芳伯
        覃振安
        陶葆荪
第五章 中医献方专题讨论
    5.1 献方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5.1.1 献方运动的产生
        5.1.2 广东省献方运动启动与发展
        5.1.3 广东省献方在全国献方运动中的地位
        5.1.4 为什么要献方
        5.1.5 存在问题
    5.2 传染病献方数量居首
    5.3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质量较高
        5.3.1 名医所献,疗效当佳
        5.3.2 经验传承,实属宝贵
        5.3.3 用方心得,佐证佳效
        5.3.4 疫病献方,应时之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糖尿病与眼科疾患的相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D]. 李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蒸汽眼罩改善干眼的临床观察及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干眼熏蒸方机制[D]. 农璐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SOD、CysC、Hcy、TBIL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回顾性研究[D]. 苏梅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邢欢.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华法林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及视网膜的影响研究[D]. 徐梓铭.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HMGB1在神经干细胞迁移和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薛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7]多光谱视网膜成像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技术在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应用[D]. 王莎莎.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刘文峰教授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探究[D]. 王炳权.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成都市某医院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绩效评估研究[D]. 李梦霞.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广东省中医献方普查研究[D]. 郑文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糖尿病与眼科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