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梁良[1](2021)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数字通信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工程的智能设计优势,为建筑用户提供优质与安全的用电服务。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后续运行质量,因此在整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以及后期使用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提供参考与建议。

魏捷[2](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钢框架办公楼施工管理与安全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BIM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可为工程建设各方快速准确的提供所需信息,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而钢结构项目施工具有参建方多、施工信息量大、安全风险管理困难等复杂技术难题,急需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钢结构项目中可以实现钢结构项目各参建方的信息互通,进而提高各参建方的工作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并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本文将在对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诸如:进度难以把控、质量管理不佳、安全事故频出等。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分析BIM的特征、技术方向和应用情况,归纳BIM技术在钢结构项目施工管理的应用现状。依托上海未来世纪大厦钢框架办公楼项目,开展了BIM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记录并研究BIM在钢结构项目管理中的各个应用点,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进度管理中,BIM技术不仅适用于施工阶段,更可应用于项目全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BIM技术的贯穿应用可将工程项目各阶段的进度计划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更有效的管理整个项目的进度。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BIM技术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两种工作模式,最后对两种进度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对和总结。(2)在质量管理中,包含所有设计专业的BIM模型具有更直观表达性,利用碰撞检查与管线优化设计可基本消除图纸冲突点,大幅提高设计施工图的精度。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构建4D施工模型,对工程建设不同阶段进行施工模拟,通过施工模拟实现了对施工质量的动态追踪,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效率。(3)在安全风险控制方面,基于BIM技术的安全管理体系,结合“PDCA”循环建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弥补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缺陷。BIM技术的应用可高效率得识别出施工现场和施工工艺中的潜在安全风险,保障各方施工安全,减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BIM相对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价值,为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并对BIM技术在钢结构项目工程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及障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刘克清[3](2020)在《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钢园区始建于1919年,位于北京市西部永定河畔,百年沧桑记录着钢铁报国、钢铁强国的历史。为支持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首钢搬迁及结构升级方案,把钢铁产业搬迁到曹妃甸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企业。从而在北京西长安街留下了一座8.63平方公里的旧工业园区。首钢园区老工业遗址的改造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既保留旧工业风貌,又实现建筑的改造功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首钢西十冬奥广场项目位于首钢园区的西北角,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第一批试点,是首钢园区老工业遗址改造的形象工程。本文通过对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2014年-2018年5年间的全部可记录设计质量问题统计分类入手,识别出老工业遗址改造常见的6种设计质量问题,总结归纳出《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问题关联统计表》。在此基础上,组织了6名建筑行业专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识别出老工业遗址改造设计中的主要设计质量问题和潜在危害,并采用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法,就老工业遗址改造过程中的5起典型设计问题案例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设计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形成《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触发条件统计表》。本文还通过层次分析法、质量决策法、鱼骨图法等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首钢园区老工业遗址的特点,提出了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即在设计准备阶段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优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阶段采用质量决策、PDCA法和鱼骨图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方案,对初步设计技术方案进行耗费成本对比,对设计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形成《对策表》。最后以首钢园区西十冬奥项目为例,将初步研究出的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在项目的设计的全过程进行了应用,有效提高了项目的设计质量,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是较为合理的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首钢园区其他项目设计管理提供借鉴。

雷光[4](2019)在《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传统的建筑业市场上的工程建设模式是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分别由不同类别的单位和人承担,分化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专业化的工作,使得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之间交流减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是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主要参与方,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完成设计和施工招标之后才能够参与项目,使得设计和施工在组织层面上分离,设计师在设计中对施工单位相关要求缺乏深入了解,及设计人员配合不到位导致部分已实施的施工项目造成影响,产生不便施工或难于施工的问题,进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大型建设项目的可施工性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归纳总结,通过对大型建设项目的可施工性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指出可施工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导致的设计与施工交流不足;也被称为是设计的可施工性问题,可能会引发设计变更,延误工期,增加成本,更有甚者会导致已定稿的设计方案部分工作重新调整或者已施工完部分进行返工,给整个工程项目参与方带来较大损失。对可施工性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进行梳理和整理,分析项目可行性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分析大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的价值要重要意义。进而提出进行可施工性研究应该打破传统的设计-招投标-建造模式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的限制,应采用新型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和建立可施工性评价模型进行可施工性研究;本文首先对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问题中可施工性内涵及审查,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审查可施工性的重点内容和程序。对项目工程设计过程提出要求,分别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可施工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影响可施工性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三级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分析法等建立权重模糊元,建立可施工性评价模型,并运用评价指标对可施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欧式贴进度计算结果,得出影响综合因素的最优设计方案。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建立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模型,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的方法,在对工程项目设计可施工性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建立包括技术可行、环境影响、功能适用以及施工需求等要素在内的可施工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等建立可施工新评价模型得出最优方案,通过运用BIM构建建筑模型可视化技术协助解决大型建设项目的可施工性遇到的实际问题;

林婧怡[5](2019)在《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养老项目的建设量猛增。涉老建筑标准在养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是保障空间与环境设计质量的手段,也是获取设计认知的途径。然而近年来涉老建筑标准逐渐暴露出一定问题,对项目建设带来了不当约束,也造成了设计认知的片面性。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业市场化的推进及国家标准体制的改革使标准的发展定位亦面临转变。在这些背景下,涉老建筑标准应如何做出应对调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症结所在,探索对现有标准的改进方法,以使其在养老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涉老建筑标准发展历程的回溯,分析了在标准体制及相关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下,涉老建筑标准呈现的发展定位及特征。然后通过对四个养老项目设计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涉老建筑标准的使用状况及问题,探讨了设计人员对标准的使用方式及需求。进而又通过对两项涉老建筑标准修订过程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涉老建筑标准的制定状况及问题,探讨了利益相关方对现有标准的意见及改进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而形成的工程建设标准体制以及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使涉老建筑标准长期以来呈现出体系架构平行化、制定方式单一化、编写模式指令化的特征。标准合规方式的唯一性,造成其难以应对当前养老项目差异化的建设条件或运营需求,并影响了设计结果的合规性;标准的技术依据不充分、执行目标不明确影响了设计人员使用标准的意愿,降低了标准的使用率。养老项目各利益方的需求因标准制定过程中协调机制和意见处理方式的不完善,而难以得到有效协商和落实。研究进一步归纳了涉老建筑标准的六项核心诉求作为改进目标。在借鉴国外相关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当前具备的改进基础与面临的难点,最终从体系内容重构、制定方式优化和编写模式转型三个方面,给出了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思路与具体方法。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涉老建筑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可为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徐进[6](2019)在《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绿色化”发展思路和“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提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规模化高速发展新时期。面对绿色建筑发展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根本改观的建筑师“缺位”和“失语”的现实困境,如何切实发挥建筑师的龙头作用,在设计源头即奠定和夯实建筑的绿色基石,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质量,避免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向性偏差,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也是本研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秉承“回归基本概念,回归基本原理,回归问题本身,面向现实情境、‘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宗旨,采用整体、综合、融贯的系统思维,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展开。首先,以2008-2014年期间广东省内部分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和全部获得广东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共计155项,含单体建筑600余幢)设计文本及申报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建筑学、经济学、系统论等学科基本理论,对绿色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普遍存在忽视环境和气候而以主动式技术应用为主导的倾向和“达标应对式”设计盛行的现象,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源于建筑师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存在认知误区或偏差;二是在我国现有发展模式下,身陷市场的建筑师基于制度约束等现实情境而采取的“理性”选择所致。其次,回归绿色建筑基本概念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并结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面、系统的解析,紧扣当下建设实际,多方面阐释和论证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和核心即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制约要素即方案阶段建筑本体防热和自然通风设计,指出适应气候、融合自然的低能耗建筑本体是绿色建筑的绿色内核和基石。系统地厘清和明确了建筑师的角色定位和基本职责。再次,以建筑学基本理论为主导,综合历史学、地理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理论,探究了广府传统民居生态经验的体现及内在机理,指出广府传统民居利用建筑本体防热和自然通风的生态智慧,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等多重约束下做出的“理性”选择而非主动适应气候的“理想”选择,与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倡导的以“防热”、“自然通风”为主的设计理念高度契合。强调学习和借鉴传统民居生态经验需要历史性地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技术等多视角展开,辨析和把握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内在机理和本质,避免陷入“符号化”、“表象化”的窠臼。进而,基于“建筑师角色无法替代”和“设计决策关乎利益和价值判断”等既有研究结论,确定“把住设计核心和关键要素”与“设计约束”并举的对策研究思路,借鉴文化学“文化结构”层级概念,探讨并尝试建构了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三层次框架:1)观念层面:确立绿色建筑观—结合自然、适应气候的低能耗建筑本体是绿色建筑的绿色内核和基石;2)制度层面: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整体性、性能导向和灵活性等原则;鉴于绿色建筑正外部性及设计方案抉择关乎利益及主观价值等因素,需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及设计约束机制,包括设计标准、评价标准、设计指引和设计审查以及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制度等;3)实操层面:在明晰和确立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要素基础上,采用基于气候分析的建筑空间防热设计和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方法,在制度层面的保障下奠定建筑的绿色基石。针对现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和评价机制相对后置的现状及弊端,提出了完善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评审机制的初步设想和建议。最后,基于对既有建筑防热设计和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的总结和进一步分析,结合本研究前述成果,提出了建筑空间防热设计和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的概念、设计机理、设计思路以及设计要素优先次序等,并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和虚拟实验,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方向性的佐证和进一步阐释。本研究对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及设计管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尽了些许微薄之力,对绿色建筑设计有关人员尤其是建筑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黄洁静[7](2019)在《浅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住宅建设越来越多采用高层住宅建设。高层住宅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住宅建设用地,同时也能给高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视野,因而高层住宅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住宅建设中的首要选择。本文主要阐述高层住宅建设施工图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刘恺[8](2018)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务必遵守相应的原则。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对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并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进行了完善,提高电力设计的规范性和合格性,确保了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郜瑜,路乘坤[9](2018)在《浅析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与注意问题经验》文中研究说明建筑施工图是建筑工程的蓝图,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情况,同时对建筑的质量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的成本。工期等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国家对建筑施工图进行规范调控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师的建筑知识和责任感,提高建筑施工图的质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图设计成功的重要标准。文章以当前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为切入点,分析提高建筑施工图质量的措施,为我国的建筑施工图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其不断完善。

乔忠玲[10](2017)在《浅析如何编制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文中研究指明电气工程施工图是设计阶段对电气工程总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气工程耗量及其预算问题,电气工程施工图预算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如何编制比较合理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图强电施工图的预算做了简单分析。

二、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
    1.1 经济性原则
    1.2 实事求是原则
    1.3 功能性要求
2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模数化配电箱设计缺乏合理性
    2.2 内部线路管线设计不合理
    2.3 安全防护施工技术不合理
3 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3.1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规范性
    3.2 变压器设施的设置
        (1)进行变压器数量的科学设置。
        (2)做好变压器功率组合方案的合理设计。
        (3)做好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3.3 做好配电负荷的合理设计
    3.4 做好消防系统与防雷系统的电气设计工作
    3.5 做好电气照明系统的合理设计
4 结语

(2)基于BIM技术的钢框架办公楼施工管理与安全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BIM的概述、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1.2.1 BIM的概念与特点
        1.2.2 BIM的发展历程
        1.2.3 BIM的研究现状
        1.2.4 主要BIM软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钢结构施工管理问题及未来世纪大厦项目概况
    2.1 我国钢结构工程的现状与问题
        2.1.1 我国钢结构工程的现状
        2.1.2 我国钢结构工程的问题
    2.2 未来世纪大厦钢结构项目概况
    2.3 未来世纪大厦钢结构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影响因素
    2.4 小节
第三章 BIM技术在钢结构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3.1 BIM技术在钢结构项目中的应用趋势
    3.2 传统钢结构项目施工管理方法分析
        3.2.1 传统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3.2.2 传统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3.2.3 传统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3.3 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项目施工管理方法分析
        3.3.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3.3.2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3.3.3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3.4 基于BIM技术的投资回报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研究
    4.1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全周期控制
    4.2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全方位管理
    4.3 基于BIM技术的项目施工进度控制
        4.3.1 施工进度计划挂接BIM模式
        4.3.2 BIM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模式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5.1 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质量管理
        5.1.1 钢结构BIM深化设计
        5.1.2 碰撞检测
        5.1.3 管线综合优化设计
        5.1.4 构件数据自动化处理
    5.2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质量管理
        5.2.1 事前质量控制
        5.2.2 事中质量控制
        5.2.3 事后质量控制
    5.3 小结
第六章 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6.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6.2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风险控制
        6.2.1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风险控制
        6.2.2 施工场地空间布局风险控制
        6.2.3 施工安全隐患识别与防护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3)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对老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现状
        1.2.2 国内外对于设计质量管理的研究
        1.2.3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研究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问题统计与分析
    2.1 设计质量问题的特征及类别
        2.1.1 设计质量问题的基本特征
        2.1.2 设计质量问题的类别
    2.2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设计质量问题统计分析
        2.2.1 质量数据统计——频数分布表
        2.2.2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设计质量问题统计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3.1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流程
    3.2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分解及潜在质量问题辨识
    3.3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3.3.1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常见质量问题剖析
        3.3.2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问题与其触发条件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模式
    4.1 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与选择
        4.1.1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比较
        4.1.2 质量管理方法的选择原则
        4.1.3 选择质量管理方案应注意的问题
    4.2 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模式
        4.2.1 设计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4.2.2 设计过程阶段的质量管理
    4.3 西十冬奥广场项目设计过程质量管理模型的实施与验证
        4.3.1 工程概况
        4.3.2 设计准备阶段
        4.3.3 设计过程阶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问题分析
    2.1 可施工性及其审查的内涵
        2.1.1 可施工性的内涵
        2.1.2 可施工性审查的内涵
    2.2 建设项目可施工性问题分类:
        2.2.1 第一类可施工性问题
        2.2.2 第二类可施工性问题
    2.3 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问题的成因
        2.3.1 设计与施工分离是直接原因
        2.3.2 设计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2.3.3 承发包模式选择的局限性
        2.3.4 设计水平不高
    2.4 可施工性审查重点内容和程序
        2.4.1 可施工性研究的内容
        2.4.2 可施工性审查的程序
第三章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影响因素
    3.1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过程和要求
        3.1.1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合同关系和承包商类别划分
        3.1.2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流程
        3.1.3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内容
    3.2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可施工性影响因素
        3.2.1 设计方案功能适用性
        3.2.2 设计方案技术可行性
        3.2.3 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
        3.2.4 设计方案相关环境要素
        3.2.5 设计方案资源条件
    3.3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可施工性影响因素
        3.3.1 设计方案的施工成本
        3.3.2 设计方案的施工进度
        3.3.3 设计方案的施工质量
        3.3.4 设计方案的施工安全
第四章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可施工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4.1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大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指标
        4.1.2 大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指标
    4.2 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4.2.1 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流程
        4.2.2 模糊物元和从优隶属度矩阵构建
        4.2.3 标准模糊物元和差平方模糊物元矩阵
        4.2.4 组合权重的确定
        4.2.5 计算贴近度和综合评价
    4.3 WH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评价模型的应用
        4.3.1 WH大型建设项目工程案例背景
        4.3.2 WH大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可施工性评价
第五章 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案例
    5.1 WH工程案例设计可施工性问题分析
        5.1.1 设计存在错、漏、碰、缺项
        5.1.2 设计深度未考虑施工需求
        5.1.3 设计说明模糊
    5.2 WH工程案例设计可施工性问题的成因
        5.2.1 设计与施工脱节
        5.2.2 设计师水平较低
        5.2.3 设计质量管理不足
    5.3 提高大型建设项目可施工性的对策和建议
        5.3.1 优化可施工性研究小组
        5.3.2 加强设计可施工性审查
        5.3.3 尽早输入施工相关知识和经验
        5.3.4 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标准
        5.3.5 充分利用虚拟施工技术
        5.3.6 注重经验成果积累
        5.3.7 加强设计可施工性管理
    5.4 BIM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设计可施工性研究中的应用
        5.4.1 大型建筑项目的WBS工作分解
        5.4.2 构建BIM模型
        5.4.3 大型建筑项目工程的BIM动态模拟的实现
        5.4.4 基于BIM的 A建筑设计可施工性管理
        (1)A建筑工程设计缺陷可施工性问题
        (2)现场人员素质造成的设计可施工性问题
        (3)参与方沟通和衔接不畅导致的设计可施工性问题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建筑标准在养老项目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1.1.2 当前涉老建筑标准呈现一定问题
        1.1.3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环境发生转变
    1.2 相关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3 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1.2.4 问题提出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4 研究思路
        1.4.1 建筑学研究视角下的建筑标准
        1.4.2 标准化研究视角下的建筑标准
        1.4.3 概念框架与研究路径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1.6 研究方法
        1.6.1 相关研究的常用方法
        1.6.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6.3 研究资料的收集时间
    1.7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2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涉老建筑标准发展概况
        2.1.1 标准体制发展背景
        2.1.2 涉老建筑标准总体发展进程
        2.1.3 重点的涉老建筑标准发展历程回溯
        2.1.4 涉老建筑标准总体发展状况小结
    2.2 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特征分析
        2.2.1 体系与内容架构特征
        2.2.2 制定方式特征
        2.2.3 编写模式特征
    2.3 影响涉老建筑标准发展的因素分析
        2.3.1 标准体制的影响
        2.3.2 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使用状况与问题
    3.1 本章研究开展方式
        3.1.1 案例的选取方式
        3.1.2 资料收集方式
        3.1.3 案例信息及特征梳理
    3.2 标准使用状况统计分析
        3.2.1 分析要素的确定
        3.2.2 标准的整体使用率分析
        3.2.3 设计结果的合规性分析
        3.2.4 标准的使用情况小结
    3.3 影响标准使用状况的因素分析
        3.3.1 设计过程的影响因素识别
        3.3.2 不同项目特征下标准使用差异分析
        3.3.3 不同条文特征下标准使用差异分析
        3.3.4 降低标准使用率及合规性的原因剖析
    3.4 对标准的使用需求探讨
        3.4.1 希望明确标准的底线要求
        3.4.2 希望了解标准要求背后的目的及原理
        3.4.3 希望有更充足的依据和说服力
        3.4.4 希望标准的表述更严谨
        3.4.5 希望标准要求更为灵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制定状况与问题
    4.1 本章研究开展方式
        4.1.1 案例来源及背景信息
        4.1.2 资料收集方式
    4.2 标准制定流程及参与人员分析
        4.2.1 标准制定流程梳理
        4.2.2 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员构成分析
    4.3 标准制定过程中各方意见内容分析
        4.3.1 意见征集情况汇总
        4.3.2 意见内容分析方式说明
        4.3.3 意见内容统计分析
        4.3.4 对标准的需求小结
    4.4 影响意见内容的因素分析
        4.4.1 各利益方的意见关注点不同
        4.4.2 意见单位来源及地区分布不均
        4.4.3 现有意见征集方式不完善
    4.5 标准制定过程中意见落实情况分析
        4.5.1 意见落实情况统计分析
        4.5.2 意见落实过程与结果
    4.6 影响意见落实的因素分析
        4.6.1 缺少明确的意见协调机制
        4.6.2 意见落实过程中核心利益方的缺失
        4.6.3 标准的既有定位使其难以做出有效回应
        4.6.4 技术要求的调整缺少有效依据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思路探讨
    5.1 涉老建筑标准的核心诉求
        5.1.1 底线诉求
        5.1.2 目标诉求
        5.1.3 明确性诉求
        5.1.4 灵活性诉求
        5.1.5 协商性诉求
        5.1.6 配套性诉求
    5.2 国外涉老建筑标准发展思路借鉴
        5.2.1 国外涉老建筑标准的发展思路
        5.2.2 国外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5.3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基础
        5.3.1 技术法规层级的明确
        5.3.2 团体标准地位的确立
        5.3.3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的发展
        5.3.4 养老项目实践经验的累积
    5.4 涉老建筑标准的总体改进思路
        5.4.1 体系内容重构
        5.4.2 制定方式优化
        5.4.3 编写模式转型
    5.5 面临的挑战与难点探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涉老建筑标准的改进方法
    6.1 体系与内容架构的改进方法
        6.1.1 底线目标的确定
        6.1.2 技术内容的层级落位
        6.1.3 行业间标准内容的协同
    6.2 制定方式的改进方法
        6.2.1 利益相关方的确定
        6.2.2 标准编写及意见征集方式的优化
        6.2.3 标准意见协调环节的优化
    6.3 编写模式的改进方法
        6.3.1 编写模式与技术内容的适应
        6.3.2 编写模式与条文编排形式的配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涉老建筑标准条文编写模式分析表(摘选)
附录B 养老项目案例设计过程访谈记录(摘选)
附录C 养老项目案例设计过程及结果分析表
附录D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涉老条文)内容变化分析表
附录E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涉老条文)意见汇总处理表(摘选)
附录F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意见汇总处理表(摘选)
附录G 涉老法律法规中对养老服务与设施环境的要求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全球共识
        1.1.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常态化
        1.1.3 绿色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的“缺席”与“迷失”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域界定
        1.2.1 相关概念释义
        1.2.2 研究域的界定
    1.3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国外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
        1.3.2 国内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意义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意义
第2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现状问题及思考
    2.1 绿色建筑发展及设计概况
        2.1.1 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2.1.2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概况
        2.1.3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设计概况
    2.2 建筑设计的绿色“缺失”与建筑师的绿色“迷思”
        2.2.1 建筑设计的绿色“缺失”主要体现
        2.2.2 建筑师的绿色“误会”与“迷思”
        2.2.3 绿色建筑的“神”、“形”之辩
    2.3 绿色建筑的“创新”体现与建筑师的“失语”
        2.3.1 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与“创新”
        2.3.2 实践中“理性”建筑师的选择性“失语”
        2.3.3 绿色建筑的复杂性探究及思考
    2.4 关于“达标应对式”设计模式的反思
        2.4.1 “达标应对式”设计模式的是非功过
        2.4.2 绿色建筑正外部性与“看得见的手”
        2.4.3 绿色建筑的设计“龙头”之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
    3.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3.1.1 绿色建筑的内涵
        3.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3.2 回归本原辨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2.1 基于绿色建筑的本质内涵界定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
        3.2.2 基于建筑整体性能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2.3 基于环境负荷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3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3.3.1 评价指标概况
        3.3.2 评价指标与建筑专业设计的关联
        3.3.3 设计阶段划分及各阶段设计要求
        3.3.4 各设计阶段的特点
        3.3.5 各阶段设计内容与绿色建筑指标的关联
        3.3.6 绿色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核心与关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湿热气候区传统建筑的生态经验
    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4.1.1 岭南和岭南传统建筑
        4.1.2 广府、广府传统建筑和广府传统民居
        4.1.3 时间范畴
    4.2 岭南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
        4.2.1 自然环境
        4.2.2 历史沿革
    4.3 广府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及其局限探讨
        4.3.1 广府传统民居的历史沿革
        4.3.2 广府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设计特点
        4.3.3 广府传统民居的生态经验及其局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探讨
    5.1 建筑设计方法经典理论解析
        5.1.1 设计问题及设计过程的本质
        5.1.2 建筑设计方法经典理论辨析
        5.1.3 建筑设计方法的进一步思考
    5.2 对绿色建筑设计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5.2.1 基于“时间尺度”和“设计问题模型”对关键设计要素的再分析
        5.2.2 避免主观因素及“强权”干预的关键设计要素再分析
    5.3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框架建构
        5.3.1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框架
        5.3.2 对策一:澄清认识,回归本源,重构绿色建筑观
        5.3.3 对策二:确立设计原则,完善设计指引,健全管控机制
        5.3.4 对策三:把握设计核心,抓住关键要素,建筑绿色基石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解析
    6.1 设计概念与建筑节能设计机理
        6.1.1 被动式设计、生物气候设计、建筑热工设计与建筑气候设计
        6.1.2 适应湿热气候的建筑节能设计机理
        6.1.3 结合自然的建筑空间防热和通风设计
    6.2 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2.1 建筑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的内涵及机理
        6.2.2 建筑外部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2.3 建筑表皮与内部空间自然通风设计
    6.3 建筑空间防热设计
        6.3.1 建筑表皮防热设计
        6.3.2 建筑外部空间防热设计
        6.3.3 建筑内部空间防热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范例及能耗实验
    7.1 岭南特色的绿色设计典范—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
        7.1.1 项目概况
        7.1.2 设计理念
        7.1.3 设计方法
        7.1.4 设计特点
    7.2 自带绿色“基因”的理性设计范例—广州发展中心大厦
        7.2.1 项目概况
        7.2.2 设计理念
        7.2.3 设计方法
        7.2.4 设计特点
    7.3 针对典型办公建筑能耗敏感性的正交实验
        7.3.1 正交实验表的因素及水平选取
        7.3.2 正交实验基础模型设置
        7.3.3 标准层正交实验
        7.3.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7.3.5 重点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7.3.6 实验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浅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 安全疏散与防火设计不足
    1.2 室内空间尺寸设计不合理
    1.3 空调机位预留不足
    1.4 电井、水井预留空间不足
2 相关问题的优化
    2.1 安全疏散与防火设计的优化
    2.2 空调室外机位问题优化
    2.3 电井、水井预留空间优化
3 结语

(8)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常见问题
    2.1 用电隐患
    2.2 电气在设计上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2.3 在消防系统上不够完善
3 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安全性
    3.1 对绝缘材料进行进场检查
    3.2 对过载、短路的设计进行保护
    3.3 对漏电进行保护设计
    3.4 对接地设计进行保护
4 完善的现代建筑电气设计
    4.1 电气安全隐患
    4.2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基于用户提出的要求
    4.3 在建设中加强建筑消防系统
    4.4 设计环境友好的电气系统
5 结语

(9)浅析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与注意问题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点
    1.1 总平面图缺项
    1.2 节能环保意识不强
    1.3 防火设计等方面不规范
2 建筑施工图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建筑施工设计图应该符合国家的规范
    2.2 建筑施工图要细致全面
    2.3 建筑施工图设计要加强专业配合
3 提高建筑施工图质量的注意事项
    3.1 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建筑施工方案
    3.2 提高施工设计图的深度
    3.3 提高施工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4 结语

(10)浅析如何编制电气安装工程预算(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电气安装工程的概述
    1. 线管的铺设
    2. 线槽、桥架、母线槽等的安装
    3. 电缆、电线等材料的敷设及其连接
    4. 配电箱、配电盘等的设置
    5. 插座、开关以及照明设备的安装
    6. 防雷设施及等电位设备的处理
二、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探讨
    1. 施工图
    2. 建筑电气施工图识图
    3. 建筑电气施工图预算
三、结语

四、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 梁良. 智能城市, 2021(13)
  • [2]基于BIM技术的钢框架办公楼施工管理与安全风险控制研究[D]. 魏捷.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首钢园区工业遗址改造设计质量管理研究[D]. 刘克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0(03)
  • [4]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可施工性研究[D]. 雷光. 东南大学, 2019(05)
  • [5]我国涉老建筑标准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D]. 林婧怡. 清华大学, 2019(02)
  • [6]湿热气候区绿色建筑设计对策与方法研究[D]. 徐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浅析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 黄洁静. 建材与装饰, 2019(02)
  • [8]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刘恺.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08)
  • [9]浅析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与注意问题经验[J]. 郜瑜,路乘坤. 智能城市, 2018(09)
  • [10]浅析如何编制电气安装工程预算[J]. 乔忠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1)

标签:;  ;  ;  ;  ;  

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