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探讨

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探讨

一、现代装饰艺术教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覃惠婷,吴海立[1](2020)在《广西三江农民画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广西三江农民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装饰性的特征。三江农民画是三江侗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二次呈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论文将广西三江农民画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借鉴三江农民画中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方式,结合现代装饰画的技法为三江农民画发展开拓新道路。

邢帅[2](2021)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并具有多种风格和工艺特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将传统工艺美术应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解决装饰艺术设计发展遇到的问题,让装饰艺术设计不断发展。

丁俊[3](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认为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张学文[4](2021)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而言是灵感的源泉,其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视角的进一步拓展。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现代装饰艺术设计时,必须围绕主题合理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并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取舍,保证其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石林[5](2020)在《厦门近代建筑的装饰图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作为研究主体,以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为背景,以建筑装饰图案的生成背景、历史分期,图案的本体特征、空间特征与审美特征为视角,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发展的机制与动因,从微观领域管窥地域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脉络。从历时性的维度来看,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发展呈现从单一类型移植到多元类型并存,最终分化为两条分支的发展路径。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发展包含了“发育期(1840到20世纪初)”、“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和“分化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三个发展阶段,发育期以西方复古装饰符号的移植为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建造的西式建筑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对建筑装饰并不十分重视。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厦门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华侨投资房地产业并在厦门兴建自己的住宅,建筑装饰蓬勃发展,各种不同类型、风格的装饰图案得到了大量发展,出现了本土装饰图案与西方建筑构件以及不同类型装饰图案融于同一建筑单体的多元并存现象。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步入分化期,并产生了两条分支,第一条为异质装饰元素进一步相互交融,并在前期的基础上出现了异质装饰符号相互嫁接共生的现象;另一条为地域装饰元素的衍生发展,表现在嘉庚建筑的创作实践中,以闽南传统建筑大屋顶式样及墙面砖石组合式样为基础,衍生出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屋顶装饰以及立面的砖石组合砌筑的装饰手法。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是以西方观念、技术为主导的,中西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就图案的本体特征而言,在西方材料、工艺的影响下呈现出形态特征的变革,同时,西方装饰图案在造型上亦产生了一定的本土化的变异;在构成特征中兼容了中西方的形态构成特点,在突出形式美感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丰富的意象内涵。就图案的空间属性与秩序特征而言,厦门近代建筑的装饰图案是以西方建筑的形体特征为主导,融合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空间秩序的综合表达,装饰图案呈现出“附加性”与“实体性”的空间特征,并在秩序表达上关注到图案与建筑、图案与人的交互关系。就图案的审美特征而言,厦门近代建筑的装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方的审美特征,构建了新的审美系统,表现在形式与内容的美感构建、主体与客体的情感交融,并最终通过与社会文化相关的情境营造,将装饰图案的审美统一于大的文化系统当中。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曲彩虹[7](2020)在《山东莱州草编艺术在平面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际往来的与日俱增,日益的国际化设计风格和形式越来越明显,国际化的设计虽可带来视觉传达上的便捷,但也会使设计过于单一、趋同,缺乏生动性、多元性。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的设计要想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必须形成自身独有的个性化设计特征。然而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内在的联系,它在文化意义、造型特点、图形纹样、肌理表现等方面,对于现代设计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将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也是现代设计体现自己本土的文化性的需要。本文从莱州草编入手,莱州草编艺术是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瑰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莱州沙河一带的农村,其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首先对莱州草编的发展历史、地域特征、编织工艺进行了梳理总结,接着从造型、色彩、图案纹样、肌理四方面分析了莱州草编的艺术特征,最后通过对草编装饰画毕业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探究了草编艺术在装饰画中的创新性应用,以此将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内容引入装饰画设计中,这样既能使草编艺术在装饰画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得到呈现,又能为现代装饰画注入新的能量动力。

李斯琪[8](2020)在《主题性布艺装饰画的创作实践及文本解读》文中指出本文旨在从艺术经典作品和布艺装饰画入手,通过对艺术史上经典作品的分析和归纳,结合布艺的艺术特征,将艺术经典作品与现代布艺装饰画相结合,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布艺装饰作品。同时重塑经典,用后现代解构方式为现代装饰画设计开辟更多的发展方向,对经典作品再创作,将经典艺术作品转换成一种新的视觉效果,为现代装饰画提高精神上的审美价值。本课题归纳总结了经典作品在布艺装饰画作品中的表现特征,并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解构、重塑、再创作的方式,使装饰画更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以现代装饰设计理念为依据,将布艺的材质、样式、颜色及制作方法加以分析整合,总结出相应的具体设计方法,使得装饰画更加绿色、美观、独特、协调。在设计实践中,根据调研、归纳总结的理论基础进行艺术经典作品重塑、解构、再创作,整理绘制出主题性布艺装饰画设计方案并展开实物制作,来证实艺术经典作品与布艺装饰画相融合的可实施性,同时展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油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及探讨,在其画面自身的基础上发现突破口,进行解构重塑,设计创新,完成效果图。用拼布的形式将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融入到现代装饰画的再设计中。挖掘拼布艺术的装饰之美,分析艺术经典作品的风格特征,保留整体的形象与色彩表达,用新的形式解构再创作,呈现出不一样的主题性布艺装饰画作品。

殷华叶[9](2020)在《北京泥塑玩具兔儿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明代初期至今,北京兔儿爷一直都是北京民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其艺术风格质朴、生动,且寓意吉祥,既可作观赏陈设品,又可供儿童玩耍,集神佛性与玩具性于一身。北京兔儿爷不仅是一种泥塑艺术品,它还是北京地区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载体,是一种活态的历史记录者,反映了北京地区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论文中分析了北京兔儿爷的文化源远、造型特征、制作工艺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风格,探究北京兔儿爷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作为北京地区特有的节令玩具,它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京味文化的载体之一,恢复与发展北京兔儿爷将有利于挖掘京味文化的深厚价值。民间艺术的特征在于是依托于民艺艺人而存在,是以技艺为表现手段,其传承方式多以口口相传为主要途径。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就是脆弱的,一旦失去传承人,就有可能面临置身与消亡的危险中,因此,在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中,对传统手工艺人的研究尤为重要。北京兔儿爷的存在、发展、制作与传承它的手工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题试图对北京地区的兔儿爷艺人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通过挖掘艺人们的生存状况、经营模式和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究与其相关的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状况,并深入挖掘兔儿爷艺人当前陷入困境的原因,通过分析兔儿爷艺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传统手工业行会的发展模式的建议,建立新的手工业组织,以统筹规划兔儿爷行业的发展,帮助兔儿爷艺人走出困境。这样的研究,不对可以对其他民间艺人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处于中华文明转型时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近些年国家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提倡具有较高的热度,政府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文化研究领域对民艺学科呈现出高度的重视,以及大众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叠加使得分析北京兔儿爷这项传统手工艺具有了实际价值,北京兔儿爷也应该顺应当今的发展趋势,汲取经验,在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让这项传统手工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

于珑颖[10](2020)在《当代艺术中以光影为媒介的空间塑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归纳总结光影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光影形式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对空间塑造的影响。展述了当代艺术、光影及空间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从点光、线光、面光三种形式探讨光影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对空间塑造的艺术表现。对部分当代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主要以装置作品为主,讨论用光影重新构建当代艺术中空间的艺术手法,查阅文献及实际观看通过光影形式对空间进行重塑的当代艺术作品,分析探索光影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通过赏析一些以光影为媒介的当代艺术作品来对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以“光影”作为媒介与当代艺术中空间尺度的关系,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视觉角度和心理角度阐释光影对当代艺术作品中空间塑造的影响并赋予新的内涵。对全文进行逻辑上的整理分析,并总结出对实践中光影对空间塑造有现实价值的理论支撑。本文认为光不但可以满足人的视觉需求,更提供了情感的变化。在装置艺术作品中运用光影塑造空间会对人造成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影响。从人的视觉及心理两个角度与光影、空间之间的关系出发,针对光影在装置艺术中对空间中的艺术表达与氛围塑造作出一些探讨。作品空间的视觉情感用周围光环境的塑造色彩的变化以及光影对空间的重新构建进行充分的表达。光影在艺术作品中对塑造空间有一种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影响,给进入其中的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理等方面的艺术触动。光影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对空间的塑造不仅区分了作品的物理空间,观者更是被艺术家带到所重新塑造的空间形态中,沉浸在作品营造的由视觉和感官产生的氛围中。

二、现代装饰艺术教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装饰艺术教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三江农民画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三江农民画的概述
二、广西三江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一)造型稚拙
    (二)色彩丰富
    (三)叙事画面
    (四)用材天然
三、广西三江农民画的审美来源
    (一)注重集体生活
    (二)丰富的民俗文化
    (三)美好的理想愿望
四、广西三江农民画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
    (一)现代装饰画的概述
    (二)广西三江农民画对现代装饰画的艺术渗透
    (三)广西三江农民画与现代装饰画的融合发展
        1. 内容与时俱进。
        2. 多样的表现形式。
    (四)广西三江农民画在现代装饰画中的设计实践
五、结语

(2)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特征和美学特征
    (一)历史特征
    (二)美学特征
二、装饰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的意义
三、传统工艺美术对装饰艺术设计的影响
四、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工艺美术图案
    (二)传统家具
    (三)传统工艺美术内涵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影响及价值
    (一)传统工艺美术是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二)有助于扩展现代艺术设计的视角
    (三)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室内设计技巧的表达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一)密切围绕主题合理使用,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二)结合时代特点适度取舍
    (三)“天人合一”理念的渗透
四、结语

(5)厦门近代建筑的装饰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大背景
        1.1.2 厦门丰富的地域建筑与装饰图案遗存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
        1.3.2 近代建筑装饰的研究
        1.3.3 厦门近代建筑及装饰研究
        1.3.4 建筑装饰图案的研究
        1.3.5 国外建筑装饰领域的相关研究
        1.3.6 总结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生成背景
    2.1 地理环境与区位优势
        2.1.1 沿海对外的地理环境
        2.1.2 以港兴市的区位优势
    2.2 近代厦门的开埠与港口贸易的发展
        2.2.1 厦门的开埠
        2.2.2 港口贸易的发展
    2.3 近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
        2.3.1 海外移民的发展
        2.3.2 以侨汇为支柱的城市发展
        2.3.3 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
    2.4 近代城市建设
        2.4.1 英租界的开辟与建设
        2.4.2 鼓浪屿公共租界的设立与建设
    2.5 厦门近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2.5.1 早期移植的西式建筑
        2.5.2 洋楼民居建筑
        2.5.3 嘉庚建筑
        2.5.4 骑楼建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历史分期
    3.1 发育期——西方复古装饰风格的传播
        3.1.1 早期西方殖民、教会建筑复古装饰符号的移植
        3.1.2 早期的洋楼民居建筑装饰风格
    3.2 发展期——西方装饰风格的发展与本土装饰式样的兴起
        3.2.1 华侨意识主导的西方古典装饰图案的发展
        3.2.2 近代摩登风尚与装饰艺术风格图案的传播
        3.2.3 中西文化融合与本土装饰式样的兴起
    3.3 分化期——图案风格的“地域衍生性”与“异质共生性”
        3.3.1 民族意识影响下的地域装饰图案的衍生发展
        3.3.2 异质文化多元共生的装饰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载体与细部特征
    4.1 尚奢重雅的洋楼民居装饰图案
        4.1.1 山花
        4.1.2 柱
        4.1.3 檐口
        4.1.4 窗
        4.1.5 栏杆
    4.2 崇简去繁的骑楼装饰图案
        4.2.1 女儿墙
        4.2.2 檐口
        4.2.3 窗
        4.2.4 壁柱
        4.2.5 墙面
    4.3 承袭地域特色的嘉庚建筑装饰图案
        4.3.1 闽南传统大屋顶
        4.3.2 立面砖石拼贴图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本体特征
    5.1 西中融合的装饰图案造型特征
        5.1.1 近代西方观念技术体系下的装饰图案形态变革
        5.1.2 本土装饰文化对西式图案造型的影响
    5.2 形式与意象并存的装饰图案构成特征
        5.2.1 秩序构成规范下的形式感
        5.2.2 本土文化语境中的意象构成
    5.3 材料与色彩系统的“地域性”与“现代性”
        5.3.1 地域装饰材料的继承
        5.3.2 现代装饰材料的引进
        5.3.3 与材质和式样呼应的色彩系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空间属性与秩序特征
    6.1 基于西方建筑形体之上的图案空间
        6.1.1 厦门近代建筑空间观念与形体结构的转变
        6.1.2 装饰图案空间属性的“附加性”与“实体性”
    6.2 以突出人的观念与尺度为目的的装饰秩序
        6.2.1 等级中心秩序
        6.2.2 视觉中心秩序
        6.2.3 风格中心秩序
    6.3 以突出建筑形体结构为目的的装饰秩序
        6.3.1 横向结构秩序
        6.3.2 纵向结构秩序
        6.3.3 混合结构秩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7.1 厦门近代建筑装饰图案的审美系统重塑
        7.1.1 建筑装饰图案的审美冲突
        7.1.2 建筑装饰图案审美的分解
        7.1.3 建筑装饰图案审美的整合
        7.1.4 建筑装饰图案审美的适应
    7.2 内容与形式的美感构建
        7.2.1 审美取向导致的式样融合
        7.2.2 造型感知的视觉生理场
        7.2.3 空间感知的审美知觉场
    7.3 主体与客体的情感交融
        7.3.1 装饰主体的审美移情
        7.3.2 主体与客体的情境营造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解放前建造的嘉庚建筑及其装饰风格
附录2:厦门近代洋楼民居部分门楼装饰图样
附录3:作者在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参与课题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山东莱州草编艺术在平面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莱州草编的起源与发展
    2.1 莱州草编的起源
    2.2 莱州草编的发展
        2.2.1 原材料的发展
        2.2.2 范畴的拓展
        2.2.3 市场的扩大
第三章 莱州草编的编织工艺
    3.1 莱州草编工艺品的种类
        3.1.1 根据草编工艺品的材料分类
        3.1.2 根据草编工艺品的用途分类
    3.2 草编工艺品的制作工具
    3.3 莱州草编制作工艺流程
    3.4 莱州草编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莱州草编的视觉语言特征
    4.1 造型特点
    4.2 色彩表现
    4.3 图案纹样
    4.4 肌理表现
第五章 装饰画及草编装饰画
    5.1 装饰画
    5.2 草编装饰画
        5.2.1 麦秸装饰画
        5.2.2 玉米皮装饰画
第六章 草编材料在装饰画中的创新应用
    6.1 草编装饰画的设计与制作
    6.2 应用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主题性布艺装饰画的创作实践及文本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的重难点
一、拼布艺术与装饰画
    (一)拼布艺术
        1.拼布的概述
        2.现代拼布的艺术特征
        3.现代拼布的价值与意义
    (二)装饰画的理论研究
        1.装饰画的概念及分类
        2.纺织材料与装饰画的关系
二、作为创作主题的——文艺复兴经典艺术
    (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
    (二)文艺复兴时期人物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表现
三、形式的重现与价值的再生
    (一)萨尔瓦多·达利《达利版蒙娜丽莎》作品中精神性的启发
    (二)时间与空间结合的艺术体现
四、创作的过程及反思
    (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二)材料的选取
    (三)创作的过程及设计方法
    (四)作品的美学形态与创作反思
        1.作品的美学形态
        2.创作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北京泥塑玩具兔儿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1.1.1 北京兔儿爷研究的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内外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1.4.2 国外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1.4.3 文献综述总结
2 北京兔儿爷的起源与艺术风格
    2.1 北京兔儿爷的起源
        2.1.1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2.1.2 祭月习俗
        2.1.3 驱邪迎祥
    2.2 北京兔儿爷的艺术风格
        2.2.1 造型特征
        2.2.2 制作工艺
    本章小结
3 北京兔儿爷的发展
    3.1 明末清中——北京兔爷的萌芽与发展期
    3.2 晚清到民国:北京兔儿爷的鼎盛期
    3.3 20 世纪60到80 年代——北京兔儿爷的衰落与恢复期
    3.4 当前兔儿爷艺人的生存现状
        3.4.1 双氏兔儿爷的诞生
        3.4.2 “传二代”的坚守
        3.4.3 入室弟子的传承
        3.4.4 吉兔坊的探索与实践
    本章小结
4 北京兔儿爷的振兴战略研究
    4.1 深入挖掘:兔儿爷艺人陷入困境的原因
        4.1.1 双氏父子的困境
        4.1.2 林爱幸的担忧
        4.1.3 胡鹏飞的困扰
    4.2 走出困局:关于借鉴传统手工业行会组织模式的建议
        4.2.1 对比分析:传统手工业行会与现有协会的区别
        4.2.2 北京兔儿爷行业振兴战略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文献综述
    附录 A 书目
附录 B 兔儿爷艺人情况调查表
附录 C 兔儿爷艺人访谈提纲
附录 D 兔儿爷艺人访谈录
附录 E 兔儿爷作品风格分类表
附录 F 北京兔儿爷制作工艺流程表
附录 G 清代北京地区瘟疫汇总表
附录 H 论文图片引用出处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当代艺术中以光影为媒介的空间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当代艺术中的光影与空间的语言表达
    2.1 当代艺术的空间定义与语言
        2.1.1 物理空间
        2.1.2 艺术空间
        2.1.3 情感空间
    2.2 光影艺术的语言表现
        2.2.1 被动方式光影下的作用语义
        2.2.2 主动方式光影下的作用语义
        2.2.3 以交互为主题的光影方式
3 光与影介入空间塑造方式的分析
    3.1 光、影的语义与共生
        3.1.1 艺术表现中光影的语义表现
        3.1.2 艺术观念中光影的共生方式
        3.1.3 光影的艺术形式及维度
        3.1.4 光影的技术特性
    3.2 光影与空间艺术的关系
        3.2.1 在古典艺术中光影与空间的关系
        3.2.2 在现当代艺术中光影与空间的关系
    3.3 光影艺术在空间塑造中的视觉建构与心理知觉
        3.3.1 光影对视觉空间塑造的解构与重塑
        3.3.2 光影对空间的心理感知
        3.3.3 光影对空间情绪的塑造
4 光影语言对作品空间形态塑造的延展
    4.1 交互沉浸式的光艺术形态
    4.2 艺术与科技的审美潮流
    4.3 创作与环境融合的未来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图片来源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现代装饰艺术教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三江农民画在现代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J]. 覃惠婷,吴海立. 民博论丛, 2020(00)
  • [2]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 邢帅. 天工, 2021(06)
  •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4]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 张学文. 美术文献, 2021(03)
  • [5]厦门近代建筑的装饰图案研究[D]. 石林. 江南大学, 2020(01)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山东莱州草编艺术在平面装饰画中的应用研究[D]. 曲彩虹. 青岛大学, 2020(01)
  • [8]主题性布艺装饰画的创作实践及文本解读[D]. 李斯琪.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北京泥塑玩具兔儿爷研究[D]. 殷华叶. 北京印刷学院, 2020(12)
  • [10]当代艺术中以光影为媒介的空间塑造研究[D]. 于珑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现代装饰艺术教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