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比的影响

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比的影响

一、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高佳宝[1](2021)在《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奶牛日粮中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粗饲料以防止瘤胃酸中毒,对其机理的一般解释是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以中和瘤胃发酵产酸,而粗饲料刺激唾液分泌的能力与粒度有关,因此提出了日粮物理有效纤维(pe NDF)的概念,是日粮NDF含量与日粮物理有效因子(平均粒度)的乘积。在此理论指导下,高产奶牛日粮需要使用优质粗饲料,且应有较大粒度。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日粮粗饲料水平与粒度对唾液分泌的影响有限,粗饲料预防瘤胃酸中毒的主要机理是降低了日粮平均瘤胃发酵速度,这就为通过降低粒度克服粗饲料对奶牛DMI的影响,改善中低品质粗饲料的饲喂效果提供了可能。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中低品质粗饲料瘤胃发酵速度慢,可适当增加日粮精料水平,其抑制奶牛DMI效应较大的缺点可通过降低粒度来克服。根据理论假设,课题选择60头2~3胎、平均产奶量29.2±0.47 kg/d、体重641±24 kg、泌乳天数129±18 d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头。试验牛饲喂等能等蛋白日粮,饲喂不同类型干草。每头试验牛干草饲喂量,对照组为3.5 kg/d苜蓿,试验一组为1.75 kg/d苜蓿+0.5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二组为1 kg/d小麦秸草粉颗粒。试验地点于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时间10月-12月,整个试验共10周,包括2周预试验和8周正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各养分采食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二组的DM、NDF、ADF采食量均显着降低(P<0.05)而粗蛋白和有机物的摄入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将小麦秸粉碎可缓解其对DMI的抑制作用,但较高喂量(1kg/d)仍明显抑制奶牛DMI。(2)试验处理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乳糖的产量以及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乳脂率,试验二组的产奶量有降低趋势(P=0.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的4%标准乳产量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组的乳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高麦秸草粉喂量(1kg/d)有降低奶牛产奶量的趋势,与DMI降低及内分泌变化有关。此外血液生化及激素指标部分有明显差异,详细机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3)试验处理对瘤胃液PH值、丁酸、丙酸、异丁酸、戊酸、正己酸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提高了总VFA、乙酸、乙丙比、异戊酸(P<0.01)。以上结果表明:直至麦秸草粉用量达1 kg/d未见瘤胃p H值明显降低,支持日粮粗饲料主要通过降低日粮发酵速度控制瘤胃pH的观点。

叶秋杨,赵晨旭,罗胜缤,任雨龙,徐闯[2](2021)在《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试验旨在研究丙酸钙对奶牛热应激的调控作用。试验选取产后(32±4) d健康的产奶量、体况、胎次(2~4胎)相近的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ON (对照)组、CA (丙酸钙)组和CR (丙酸铬)组。结果显示:各组前、中期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显着差异(P>0.05),但CA组奶牛呼吸频率在后期显着下降(P<0.05)。CA组和CR组奶牛的产奶量显着提高(P<0.05);CA组乳脂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A组和CR组的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钾(K)、钠(Na)、钙(Ca)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CA组肌酸激酶有降低趋势;CR组的甘油三酯(TG)含量在中期显着降低(P<0.05),CA组TG含量在后期显着降低(P<0.05);CA组TC含量显着降低(P<0.05)。研究表明,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生理机能、血液指标有调控作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奶牛呼吸频率,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负面影响。

叶秋杨[3](2021)在《丙酸钙和丙酸铬对奶牛热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夏季高温强度增加,且持续时间变长,热应激给奶牛生产带来的损害也越来越严重。奶牛通过调整行为、生理和代谢等生理活动,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压力,提高在热应激下的适应性,但这也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丙酸钙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饲料添加剂,在促进奶牛瘤胃发育、提高生产性能、调节机体营养代谢和提高免疫功能具有显着的效果,且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奶牛养殖业的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热应激奶牛分别饲喂丙酸钙和丙酸铬,进行抗热应激效果对比试验,并测定其生理机能、生产性能、血液和瘤胃液等指标,为丙酸钙在奶牛热应激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试验在黑龙江东部某千头奶牛场进行,选择体况相同,基本情况相似,无既往病史的产后(32±4)d奶牛,共24头。将试验奶牛分为CON(对照)组、CA(丙酸钙)组和CR(丙酸铬)组,每组8头。CON组饲喂基础日粮,CA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丙酸钙200g每头,CR组饲喂基础日粮加丙酸铬10 g每头。每天分别于07:00、14:00和18:30饲喂全混合日(TMR)三次,丙酸钙和丙酸铬于TMR搅拌机混匀后每天07:00饲喂一次,自由饮水。每天于6:30、13:30和21:30奶厅挤奶三次。试验期间每3 d(8:00、14:00和20:00)测定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取三次均值记录。在试验期第30 d,饲喂前30 min采集乳样,进行乳成分分析,同时记录产奶量,取三次均值;在试验期第0 d、第15 d和第30 d,饲喂后30 min进行尾静脉采血10 m L,保存于-20℃留待检测。在试验第30 d,饲喂后2 h采集瘤胃液,取50 m L加入25%偏磷酸10 m L,旋涡混匀摇匀,分装入10 m L离心管,-20℃保存。试验结束后,测定血清指标和瘤胃发酵指标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前中期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CA组呼吸频率在后期显着性下降(P<0.05)。CA组和CR组的产奶量与CON组相比均显着上升(P<0.05);CA组乳脂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A组和CR组的乳蛋白含量和CON组相比,显着高于CON组(P<0.05);乳尿素含量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钾、钠和钙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肌酸激酶虽然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CA组与CON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与CON组相比,CR组的甘油三酯在中期呈显着性下降(P<0.05),CA组含量在后期呈显着性下降(P<0.05),CA组总胆固醇含量显着低于CON组(P<0.05)。CA组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CR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CA组T-AOC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性上升(P<0.05),CR与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CA组MPO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A组血清TNF-α含量呈显着性降低(P<0.05),CR组为极显着降低(P<0.01);CA组和CR组血清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极显着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CA组血清IL-6含量显着性降低(P<0.05),CR组极显着性降低(P<0.01);血清IL-10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CA组和CR组对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综上表明,丙酸钙添加有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抗炎能力,在后期降低了奶牛呼吸频率,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的损伤,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结论:1.通过添加饲喂丙酸钙可以减轻热应激对奶牛的损伤,降低了奶牛呼吸频率。2.饲料中添加丙酸钙提高了奶牛的泌乳性能。3.添加丙酸钙可以有效提高奶牛抗炎抗氧化能力。因此饲料中添加丙酸钙有缓解奶牛热应激作用。

周承福[4](2021)在《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文中指出亚麻籽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将其饲喂给奶牛可能会提高乳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其研究结论不一,仍需进一步探索。本试验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探究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和甲烷排放的影响。体外试验选择3只健康、体重相近(25.0±2.0 kg)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以体内试验的全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油,利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系统发酵,评估亚麻籽油对发酵底物化学成分、降解特性、发酵参数、脂肪酸组成及产气参数的影响。亚麻籽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1%、2%、3%、4%、5%,发酵时间为48 h,测定总气体产量、甲烷及氢气产量、挥发性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降低干物质消失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总产气量、甲烷产量、氢气产量、氨态氮浓度、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比例,并随着亚麻籽油水平的增加呈现线性降低的变化趋势(P<0.01)。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并随着亚麻籽油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P<0.01)。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增加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随着亚麻籽油浓度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变化趋势(P<0.01)。这些结果表明,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可以抑制底物降解和甲烷生成,增加瘤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且存在着剂量效应。体内试验选择8头泌乳期、胎次及产奶量相近且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亚麻籽油组。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5:5的全混合基础日粮,亚麻籽油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了1%亚麻籽油的试验日粮。试验共计60天,分为2期,每期30天,前14天为预饲期,后16天为正饲期,第2期将对照组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的试验日粮互换饲喂。正饲期将奶牛放入呼吸仓,测定单位采食量的甲烷排放和产奶量,采集奶样测定奶常规和乳中长链脂肪酸的组成,并进行为期5天的全收粪,测定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正饲期最后2天分别采集采食前0 h、采食后2.5 h和采食后6 h的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 H、溶解气体,计算溶解甲烷和溶解氢的产量,并采集样品测定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挥发性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1%的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增加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并降低奶中乳糖含量。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P<0.01)增加奶牛瘤胃中硬脂酸、反式油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并显着(P<0.01)降低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亚油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且有降低油酸的趋势(0.05<P≤0.10)。1%的亚麻籽油可显着(P<0.01)提高奶中硬脂酸和α-亚油酸的比例,并有提高奶中反式油酸比例的趋势(0.05<P<0.1)。此外,1%的亚麻籽油能显着降(P<0.01)低瘤胃中丁酸比例和溶解甲烷产量,并显着(P<0.01)增加瘤胃中丙酸的比例。试验结论:1%的亚麻籽油对奶牛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影响,可显着提高奶产量,增加奶中硬脂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并有提高奶中反式油酸比例的趋势,能有效降低瘤胃中溶解甲烷的浓度,而对甲烷排放没有影响。

王翌翀[5](2021)在《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旨在利用奶牛养殖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对奶牛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收集北京地区5个牧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牛只个体信息、DHI测定记录和繁殖记录,利用SPSS25.0单因素方差Duncan模型及T检验进行显着性分析,对奶牛生产性能进行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使用一般线性多变量模型对代表性牧场2号牧场和4号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输精次数进行研究;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奶牛场智能管理系统》对DHI数据、繁殖记录进行整理;使用Excel 2016绘制折线图和柱状图。经研究获得如下结果:2020年,5个牧场年均产奶量较2019年均有所增加。2020年,1、3、5号牧场产奶量显着高于2号和4号牧场(P<0.05)。5个牧场乳蛋白水平均处于3.21-3.58%,2号牧场乳脂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牧场,3号和5号牧场乳脂率>4.8%牛只比例较大,4号牧场乳脂率<2.5%比例较大。1、2、4、5号牧场脂蛋比<1.10比例较高,存在酸中毒风险,3号牧场脂蛋比>1.40比例较高,存在酮病风险。5个牧场各季节MUN均在10-18mg/dL之间,其中1号和2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8mg/dL比例较高,3号和4号牧场个别月份MUN<10mg/dL比例较高。2020年3号牧场SCC显着低于其他牧场(P<0.05),1、2、5号牧场SCC显着(P<0.05)增加。2号牧场产犊间隔超过理想值。5个牧场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均超过理想水平。5号牧场始配天数最合理,3号牧场泌乳150d配准率最高,5号牧场首配妊娠率最佳。综上所述,5个牧场两年校正奶量综合排名:3号>5号>1号>2号>4号。1号牧场应加强泌乳后期管理,关注奶牛瘤胃健康,及时调整奶牛精粗饲料比、蛋白组成。2号牧场关注热应激对牛只产奶量的影响,头胎牛的瘤胃健康,经产牛酮病及能量负平衡发生,加强同期发情操作及奶牛发情鉴定工作。3号牧场应注意头胎牛冷应激,应加强营养调控,提高首配妊娠率较低,注意饲料能氮比,规避牛只能量负平衡问题。4号牧场关注温度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关注奶牛乳房健康,谨防瘤胃酸中毒现象发生。5号牧场应适当补充蛋白质,并预防酮病、能量负平衡的发生,关注奶牛乳房健康。

刘祥圣[6](2021)在《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5和7.0mg/kg的无机铜(硫酸铜)和有机铜(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2种铜源共用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添加量均以铜元素计。选择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头,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和铜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产奶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种铜源间DMI和产奶量无显着差异(P>0.05)。(2)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乳脂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乳铜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和乳铜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DM、CP、NDF和ADF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4)铜水平为3.5 mg/kg组铜采食量、粪铜、铜沉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 mg/kg组铜采食量、粪铜和铜沉积率显着高于3.5mg/kg组(P<0.05),铜水平对尿铜无显着影响(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铜沉积率显着高于硫酸铜组(P<0.05)。试验二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水平对瘤胃液PH无显着影响(P>0.05),随着铜水平的提高,氨态氮(NH3-N)有降低趋势(0.05<P<0.10),对照组微生物蛋白(MCP)显着低于3.5和7.0 mg/kg铜水平组(P<0.05);铜源对瘤胃液PH、NH3-N和MCP无显着影响(P>0.05)。(2)铜水平为3.5和7.0 mg/kg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源对乙酸、丙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对 Chao1、ACE、Shannon 和 Simpson 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 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Chao1有低于硫酸铜组的趋势。(4)在属水平上,对照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最高,为2.55%,3.5和7.0mg/kg铜水平组分别为1.60%和1.64%,随着铜水平的提高,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从小到大依次为48.63%、52.85%和53.44%,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从小到大依次为4.95%、5.71%和6.06%;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解琥珀酸菌属和纤维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硫酸铜组,解琥珀酸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4.89%和6.36%,纤维杆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0.70%和0.84%。试验三研究了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水平铜源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无显着影响(P>0.05)。(2)铜水平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无显着影响(P>0.05),有提高谷氨酰转移酶(GGT)的趋势(0.05<P<0.10);铜源对ALT、AST、ALP、GGT和LDH无显着影响(P>0.05)。(3)铜水平对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和血尿素氮(BUN)无显着影响(P>0.05),有提高尿酸(UA)的趋势(0.05<P<0.10);铜源对 TP、ALB、CRE、BUN 和 UA 无显着影响(P>0.05)。(4)3.5和7.0 mg/kg铜水平组总胆红素(TBIL)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对葡萄糖(GLU)、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无显着影响(P>0.05);铜源对TBIL、GLU、CHO和TG无显着影响(P>0.05)。(5)3.5 mg/kg铜水平组铜蓝蛋白(CER)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7.0mg/kg铜水平组CE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uZn-SOD活性显着高于3.5 mg/kg铜水平组(P<0.05),7.0mg/kg铜水平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铜源对 CER、SOD、CuZn-SOD 和 GSH-PX 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铜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抗氧化能力,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相较于硫酸铜具有更高的铜沉积率,并对改善瘤胃发酵能力和瘤胃菌群结构效果更好,从生产性能和环境保护角度看,在基础铜含量为15.06 mg/kg的饲粮中添加3.5 mg/kg的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效果最好。

常兴发[7](2021)在《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集约化生产下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健康水平。脂肪粉是一种常用的高能量反刍动物饲料原料,所含净能值较高,并且具有过瘤胃特性,可避免脂肪对瘤胃微生物活性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脂肪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保证奶牛健康以及增加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脂肪粉在奶牛生产应用提供依据。选择泌乳时间(30~50 d左右)、产奶量和胎次(2~4胎)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0头。对照组饲喂TMR基础日粮,试验1、2和3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每头奶牛按100 g/d分别添加A、B、C三类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粉(A类:79%棕榈酸、8%硬脂酸、10%油酸和3%亚麻油酸;B类:44%棕榈酸、5%硬脂酸、40%油酸和9.5%亚麻油酸,包被处理;C类:棕榈酸含量98%,其余为硬脂酸、油酸和亚麻油酸)。预试期7 d,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粉可有效提高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整个试验期(0~30 d)试验1、2、3组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10.57%(P<0.05)、6.00%(P>0.05)、3.80%(P>0.05)。(2)添加A类脂肪粉可以有效提高奶牛乳蛋白率,降低乳糖率(P<0.05)。(3)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粉均显着升高乳脂中C14:0、C16:0、C18:1和C18:2含量(P<0.05)。添加A类脂肪粉可以提高奶牛乳脂中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的含量,试验2组和3组C18:1与C18:2含量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4)添加脂肪粉可以提高奶牛对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5)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粉对肝功能代谢有一定影响。试验中后期(20~30 d),添加脂肪粉效果明显,试验1组和2组血清碱性磷酸酶(P<0.05)、总蛋白(P>0.05)和白蛋白(P>0.05)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6)添加脂肪粉可以有效降低奶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含量(P<0.05)。其中试验1组血清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β-羟丁酸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7)添加脂肪粉对奶牛血清尿素氮、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在试验第10 d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第20天时,各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P>0.05);试验末期(30 d),试验2组和3组奶牛血清尿素氮和胆固醇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粉可以提高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且以试验1组(A类脂肪粉)效果最好。

张翔飞[8](2019)在《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认为奶牛围产期是其生产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奶牛由于围产期胎儿发育、分娩以及泌乳启动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养分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易诱发能量负平衡(NEB)。NEB条件下奶牛需要动员体储尤其是脂肪组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其过度动员可引起肝脏损伤,酮体积累等,导致酮病、脂肪肝成为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疾病。Ca在机体内肌肉收缩、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奶牛产后低血钙可进一步影响产后采食恢复、失重与其他疾病如酮病发生率,提示围产期奶牛血Ca与体储动员间的潜在关系。阴离子盐添加对奶牛产后血钙水平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阴离子盐及其搭配高Ca如何作用于机体血钙稳衡以调控钙代谢,并影响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产后不同血Ca水平奶牛在生产性能、血液代谢物以及钙调激素的差异,进一步考察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与Ca通过钙稳衡机制对围产期奶牛钙代谢的影响,及其对奶牛脂肪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促进围产期健康过渡。试验一不同产后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本试验以30头预产期相近、3胎次,体重为811.7±72.1 kg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产前及产后饲喂相同围产前期日粮与泌乳日粮,以产后24 h血清Ca水平作为分组依据,在30头试验牛中选取8头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Ca处于1.38~2.0mmol/L范围),被分入低血钙组(LC,n=8),按相近初始体重和体况评分(BCS),选取8头正常血钙水平奶牛作为正常血钙组(2.0~2.5 mmol/L,NC,n=8)。每头牛试验期为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研究结果显示:(1)在试验牛中,奶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67%。LC奶牛围产后期体重与NC组相比多损失24.76 kg,且泌乳量显着低于NC组(P<0.05)。(2)LC奶牛产后24h血清钙调激素中1,25(OH)2D3显着低于NC组(P<0.05),而强离子差(SID)显着高于NC组(P<0.05)。(3)LC奶牛在产后血清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球蛋白(GLB)水平上显着低于NC组(P<0.05),非酯化脂肪酸(NEFA)与β羟丁酸(BHBA)浓度显着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与血清NEFA、BHBA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以上结果表明,产后低血钙奶牛围产期生产性能降低,钙调激素中1,25(OH)2D3水平较低,血清强离子差较高。产后血Ca水平与机体脂肪代谢物NEFA、BHBA存在显着负相关,低血钙奶牛的表现出更高的脂肪动员和酮体生成。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头2-5胎次、体重为771.70±94.08 kg的妊娠后期荷斯坦奶牛,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按上一胎泌乳量、胎次、体况评分、预计产犊时间分为28个区组,每个区组3头,随机分入3个不同围产前期日粮组:对照组(CON,基础日粮):DCAD+10.11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添加组(ND,添加阴离子盐):DCAD-24.40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高Ca添加组(NDCA,添加阴离子盐与Ca):DCAD-24.44 m Eq/100 g、Ca 1.95%;每个处理组28头,分娩后饲喂同一泌乳日粮。每头牛试验期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分析结果显示:(1)NDCA组奶牛产前DMI显着高于ND组(P<0.05)。产后阶段,与CON相比,ND组奶牛平均DMI增加了5.64%,NDCA组奶牛产后DMI显着增加了7.65%(P<0.05),泌乳净能(NEL)、CP、NDF、ADF、Ca、P养分摄入量以及总能(GE)、DM、CP表观消化率显着升高(P<0.05);围产后期体重损失NDCA、ND与CON相比降低了33.60%、24.19%,且NDCA组BCS损失在各组间最低(P<0.05)。NDCA组奶牛初乳乳脂率、乳糖率显着提高,体细胞数(SCC)降低(P<0.05)。围产后期ND与NDCA组奶牛常乳乳糖率显着提高、SCC降低(P<0.05),NDCA组泌乳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ND、NDCA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显着提高,同时显着增加了奶牛产前的尿Ca排泄(P<0.05),围产后期低血钙(Ca<2.0 mmol/L)发生率降低,产乳热发生率以NDCA组最低。ND、NDCA组奶牛产前及产犊时尿液p H显着降低(5.5-6.0,P<0.05),产犊时血液p H、HCO3-与SID显着低于CON(P<0.05);钙调激素中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 P)无显着变化,1,25(OH)2D3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显着高于CON(P<0.05),其调控下游的骨动员活动标志分子:Ⅰ型胶原C端肽(CTX I)、羟脯氨酸(HYP)在产后24 h显着升高(P<0.05),BGP:CTX I下降(P<0.05),同时Ca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ND和NDCA显着改善了奶牛围产后期能量负平衡(NEB,P<0.05),NDCA组在产后1周的EB高出CON组17.66%、ND组6.37%。脂肪代谢相关调控激素中,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脂联素(APN)显着降低(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激素分泌升高(P<0.05);此外,NDCA显着提高了胰岛素(INS,P<0.05),降低胰高血糖素(GC)分泌(P<0.05)。血清脂肪代谢物中NEFA水平在ND、NDCA组奶牛中显着降低(P<0.05)。(4)脂肪合成相关酶中脂肪酸合成酶(FAS)酶活在ND与NDCA组中显着升高,NDCA组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肪氧化分解相关酶中ND与NDCA组奶牛激素敏感酯酶(HSL)、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酶活较CON组显着降低,且NDCA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活化分子辅酶A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在ND、NDCA组中显着降低(P<0.05),转运分子肉碱、酰基肉碱及氧化产物乙酰Co A、BHBA、乙酰乙酸在NDCA组显着降低(P<0.05)。肝脏脂肪转运蛋白中NDCA组奶牛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po B100)水平显着提高(P<0.05),NDCA进一步显着降低了奶牛肝损伤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P<0.05)。(5)ND、NDCA组奶牛产后免疫球蛋白Ig A、M水平显着升高(P<0.05),机体LPS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显着降低(P<0.05);NDCA在产后7 d进一步显着降低LPS及炎性细胞因子(P<0.05)。奶牛产后与低血钙、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不良健康评分以NDCA组最低。以上结果表明,产前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可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缓解NEB;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提高围产后期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提高。添加阴离子盐提高了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使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羟化及转运增强,进一步从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添加阴离子盐提高脂肪合成调控相关激素分泌和酶活;降低了脂肪分解调控激素、酶活、NEFA及其氧化活化,阴离子盐补充高Ca进一步降低分解酶酶活、脂肪酸转运、氧化及酮体生成;并提高肝脏脂肪转运蛋白,缓解了肝脏损伤。阴离子盐添加增强了奶牛产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产后疾病发生率以阴离子盐高Ca组最低。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基于试验二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奶牛产后NEB与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方面影响的内在代谢途径。试验随机选取CON、ND、NDCA组奶牛各8头,通过LC-MS方法分析了奶牛产后24 h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发现:(1)ND、NDCA显着降低了奶牛产后血清中长链脂肪酸水平(P<0.05);NDCA添加显着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通路(P<0.05),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酰胆碱水平显着升高(P<0.05),同时显着降低脂肪酸代谢物:甲基丁酰肉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酸和BHBA水平(P<0.05),NDCA与ND相比进一步显着降低了血清脂肪酸癸二酸、10Z-十九烯酸浓度(P<0.05)。(2)ND显着影响了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提高了其代谢通路中泛酸分解代谢产物尿嘧啶和N-氨基甲酰-β-丙氨酸及缬氨酸水平(P<0.05),而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血清中泛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参与脂肪酸氧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生物合成减弱,而促进脂肪合成的烟酰胺水平显着升高(P<0.05)。(3)NDCA显着提高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与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中乌头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的浓度(P<0.05),增强了参与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4)ND与NDCA显着影响了奶牛产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P<0.05):其中NDCA组尿素循环代谢中间产物精氨酸、瓜氨酸、N(2)-乙酰-L-鸟氨酸浓度显着下降(P<0.05),尿素循环减弱,并进一步提高了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浓度。(5)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吡咯烷酮羧酸、尿嘧啶、尿苷和泛酸5种代谢物可作为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肌酸、棕榈酰甘氨酸、甘油磷脂酰胆碱、丙氨酸、蛋氨酸、N(2)-乙酰-L-鸟氨酸、烟酰胺和泛酸8种代谢分子为阴离子盐高Ca添加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阴离子盐降低了奶牛产后脂肪动员的长链脂肪酸生成,影响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参与脂肪酸氧化活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合成下降;阴离子盐搭配高Ca进一步降低奶牛产后血清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并影响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提高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胆碱水平,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尿素循环减弱。综上所述,产后低血钙奶牛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机体脂肪动员增加。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提高常乳乳品质;阴离子盐结合高Ca可进一步显着提高奶牛产后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围产后期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显着提高。阴离子盐添加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促进了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的羟化及转运,增强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低血钙发生率下降。阴离子盐添加缓解了奶牛产后NEB,降低脂肪分解相关激素和酶活、及产物长链脂肪酸生成,通过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减弱脂肪酸活化,从而减少脂肪动员;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降低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转运分子、下游氧化酶酶活与氧化产物、酮体生成,促进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与脂肪转运脂蛋白,并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缓解了肝脏损伤与酮体积累。阴离子盐添加提高了奶牛产后机体免疫、降低了炎症反应,阴离子盐结合高Ca添加使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及不良健康评分降低。

马腾月[9](2019)在《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影响中国奶牛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奶牛的良种选配工作。DHI体系作为现在全世界最科学的奶牛饲养工具,可以有效帮助育种工作者进行良种奶牛的选育工作。本研究对依托于江苏省DHI中心的部分规模化牧场奶样进行了采集与测定,从而得到奶牛的产奶量信息及牛奶中各种乳成分的含量;再根据测定结果分析奶牛的各种生产性能指标,研究胎次、季节等因素对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进行一些相关规律的分析,从而指导和帮助牧场工作人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本研究还分析了 TMR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各种营养成分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探究改良TMR配方的途径,最终可以显着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牧场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差异是极显着的(P<0.01)。2018年进行测定的6个牧场,奶牛日均产奶量最高为32.68 kg,乳脂率均在3.70%以上,乳蛋白率在3.10%以上,体细胞数均在40万个/mL以下。2)奶牛胎次对于生产性能的影响极显着,季节因素同样极显着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P<0.01)。奶牛日产奶量在第3胎达到最高,为31.9 kg;乳脂率第2胎最高(4.14%),乳蛋白率第1胎最高(3.27%);随着奶牛胎次的升高,体细胞数也跟着增加。夏季时,由于江苏地区奶牛受到热应激影响,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比较低;而体细胞数则是最高的,且显着高于其它三个季节(P<0.05)。3)TMR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洗涤纤维的含量与奶牛的生产性能极显着相关(P<0.01)。在保证泌乳奶牛的营养需求前提下,应该合理的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与酸性洗涤纤维比例。通过DHI测定可以及时调整TMR配方,保证奶牛的营养与健康,减少热应激对于奶牛所造成的影响。DHI报告可以帮助牧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增加牧场的经济收益。

边四辈[10](2017)在《奶牛产后低钙血症与酮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其新型防控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处于围产期(产前3周至产后三周)的奶牛,体内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等的分泌出现剧烈变化,食欲下降,干物质量大幅降低,且食欲恢复非常缓慢。然而,由于产后泌乳的需要,奶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随着产奶量的升高大幅增加,奶牛容易出现营养负平衡(消耗大于摄入)。奶牛为保证泌乳的营养需求,需要动用体贮来满足能量、蛋白及矿物元素的消耗,其中体脂的动员可引起奶牛酮病,钙的大量消耗则会导致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和酮病不仅会影响奶牛免疫机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导致胎衣滞留、真胃移位、子宫内膜炎以及乳腺炎等疾病发生,,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和泌乳生产。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均非常重视奶牛低钙血症和奶牛酮病等围产期代谢性疾病的防控,开展了一系列从产前营养调控到产后保健的研究工作。在预防和控制奶牛低钙血症和酮病的诸多研究中,以产后补充钙剂和能量物质的报道最多,补充途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静脉注射和口服或灌服。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可以快速提高血液中的钙和葡萄糖水平,但其维持时间短,需要多次重复静脉注射才能维持其效果,操作繁琐,在牧场主要用于治疗。口服或灌服的营养补充剂主要成份包括钙盐(氯化钙,丙酸钙)和生糖前体物(丙酸钙、丙二醇或甘油),这类营养补充剂一般需要用温水勾兑后让奶牛自己饮用或通过灌服器灌服。有研究表明这类营养补充剂能减少产后相关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但也有研究认为其作用有限,因为口服或灌服与静脉输液一样,难以长时间维持,需要重复补充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产后灌服液能够长时间维持血钙水平和缓解能量负平衡,则可极大地提高有效防控奶牛产后营养代谢疾病的效率。基于此,作者对传统灌服液配方进行了改进,研制了具有缓释钙盐以长期维持血钙稳定,同时结合生糖前体和脂肪代谢调节物(氯化胆碱,烟酸)以有效的,改善体脂代谢的新型产后灌服剂,用于防控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调查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发病率的基础上,评价研制的新型灌服剂对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酮病发生的影响,从而为该新型产后灌服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试验一、上海地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及酮病发病情况调查 本文对上海地区9个牧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及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奶牛产后12h内的低钙血症发病率非常高,平均为86.1%,血钙平均浓度为1.82±0.02 mmol/L,产后3-7 d低钙血症发病率平均为35.2%,血钙平均浓度为2.05±0.01 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低钙血症有缓解趋势。奶牛产后12h内低血镁发病率平均为8.6%,血镁平均浓度为0.98±0.02 mmol/L,与低钙血症变化趋势不同的是产后3-7d低血镁发病率有所增加,平均为19.8%,血镁平均浓度为0.92±0.01 mmol/L。奶牛产后12h内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平均为5.5%,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68±0.04 mmol/L,产后3-7 d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平均为16.3%,血液BHBA平均浓度为0.98±0.07 mmol/L,表明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能量负平衡有加重趋势。奶牛产后12h内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9.4%,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6±0.03 Meq/L,产后3-7 d高NEFA发生率平均为41.3%,血液NEFA平均浓度为0.71±0.03 Meq/L,表明泌乳初期高NEFA发生率远高于亚临床酮病发病率,且随着泌乳天数增加血液NEFA浓度有下降趋势。产后奶牛血液中钙、镁、磷、BHBA和NEFA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钙的浓度与磷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0.001),与镁的浓度有正相关的趋势,但不显着(P=0.081),与NEFA浓度呈显着负相关(P<0.001);血液中镁的浓度与磷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0.003);血液中磷的浓度与NEFA的浓度有负相关的趋势,但不显着(P=0.077),与BHBA的浓度有正相关的趋势,但不显着(P=0.062);血液中NEFA的浓度与BHBA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0.001)。试验二、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选择上海地区某牧场产前常规检查健康、体况评分在3.0-3.5分的经产奶牛30头、初产奶牛15头,随机分为三组(新型灌服剂组、普通灌服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头经产奶牛和5头初产奶牛,进行不同的灌服剂预防奶牛产后低钙血症效果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经产奶牛,两个灌服剂组奶牛在灌服后血钙水平明显升高,但普通灌服剂组到高峰后立即下降,而新型灌服剂组奶牛血钙水平达到高峰后则可以维持10 h左右后才下降,说明新型灌服剂组维持血钙水平的效果更佳;不同试验组在灌服后对于产后奶牛血镁含量变化无显着影响,试验奶牛群平均血镁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经产奶牛产后初期平均血钙和血镁的含量要低于初产奶牛。新型钙灌服剂相对于对照和普通灌服剂从数值上提高了产奶量,但统计差异不显着,对乳蛋白,乳脂率无影响。试验三、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奶牛产后酮病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选择上海地区某牧场产前常规检查健康、体况评分在3.0-3.5分的经产奶牛30头、初产奶牛15头,随机分为三组(新型灌服剂组、普通灌服剂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头经产奶牛和5头初产奶牛,进行不同配方的灌服剂预防奶牛亚临床酮病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灌服剂组奶牛产后12 h内血清中平均BHBA和NEFA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新型灌服剂组奶牛血清平均BHBA和NEFA水平稍低于普通灌服剂组但差异不明显;经产奶牛产后血清平均BHBA、NEFA含量明显高于初产奶牛,说明经产奶牛产后能量代谢紊乱更加严重。新型钙灌服剂相对于对照和普通灌服剂从数值上提高了产奶量,但统计差异不显着,对乳蛋白,乳脂率无影响。试验四、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选择上海地区某奶牛场胎次、体况、上胎次产量相近的干奶牛100头,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两组(新型灌服剂组、普通灌服剂组),评估不同产后灌服剂对奶牛血钙水平、血液β-羟丁酸浓度、低钙血症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产后疾病发病率、淘汰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含多种不同释放速度的钙源组合、过瘤胃氯化胆碱以及过瘤胃烟酸等的新型灌服剂能显着提高奶牛产后24h的血钙(P<0.05)水平,而对于48 h和72 h的血钙水平无显着影响,但新型灌服剂组在各时间段血钙平均水平均高于普通灌服剂组;新型灌服剂相对于普通灌服剂可以显着降低产后3d血液BHBA水平(P<0.05),对产后7d的血液BHBA水平有降低趋势(P=0.08),而对产后14d的血液BHBA浓度无显着影响;新型灌服剂相对于普通灌服剂可以更明显降低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同时也降低了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新型灌服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后100d内的平均产奶量(P=0.15),而对牛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试验五、新型综合灌服剂临床推广应用效果评定 在上海、浙江、山东、安徽和河南5个地区的5个奶牛场进行临床推广应用试验,合计有2234头成母牛参与了本试验。每个牧场的试验牛群均分为两个组,即试验组(灌服新型灌服剂)和对照组(灌服传统灌服剂),通过统计各组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开展生产性能测定以评估新型灌服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灌服剂,使用新型产后灌服剂降低了产后疾病的发生率和产后60d内的淘汰率,提高了产后120d内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产后灌服剂对于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性能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牧场推广使用。

二、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泌乳奶牛的日粮
    1.2 粗饲料对泌乳奶牛的影响
        1.2.1 粗饲料的水平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2.2 粗饲料的来源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2.3 粗饲料的粒度对泌乳奶牛采食量、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1.3 苜蓿产业在奶牛养殖生产中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4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
        1.4.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1.4.2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存问题
    1.5 反刍动物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理论基础
    1.6 小麦秸秆的营养特点及利用潜力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设计
        2.2.1 日粮配方
        2.2.2 小麦秸草粉颗粒的制作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1 饲料样采集
        2.3.2 乳样采集
        2.3.3 血液采集
        2.3.4 瘤胃液采集
        2.3.5 粪样采集
        2.3.6 尿样采集
    2.4 样品测定方法
        2.4.1 饲料常规指标测定
        2.4.2 乳成分指标测定
        2.4.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4.4 血清激素指标测定
        2.4.5 瘤胃液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指标测定
        2.4.6 尿样中尿素氮的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3.2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3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3.4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3.5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6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3.7 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成本外收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养分采食量
    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4.3 瘤胃发酵
    4.4 氮代谢与利用
    4.5 血清生化指标
    4.6 血清激素指标
    4.7 成本外收益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及日粮
    1.3 试剂及仪器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牛场温湿指数(THI)
        1.4.2 产奶量及乳成分
        1.4.3 血液生化指标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舍温湿度指数(见图1)
    2.2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呼吸频率与直肠温度的影响(见表2)
    2.3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见图2)
    2.4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3)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THI、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热应激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3)丙酸钙和丙酸铬对奶牛热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1.2 热应激的概念
    1.3 热应激评判标准
        1.3.1 THI指数
        1.3.2 热休克蛋白HSP70
        1.3.3 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
    1.4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4.1 干物质采食量
        1.4.2 生产性能
        1.4.3 健康状态
        1.4.4 瘤胃发酵
    1.5 丙酸钙研究进展
        1.5.1 丙酸钙的性质
        1.5.2 营养作用
        1.5.3 对代谢性疾病的调节作用
        1.5.4 增强免疫反应
    1.6 丙酸铬
        1.6.1 提高生产性能
        1.6.2 提高繁殖能力
        1.6.3 提高免疫能力
    1.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和实验设计
    2.2 饲养管理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4 样本采集
        2.4.1 THI的检测
        2.4.2 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
        2.4.3 产奶量及乳成分检测
        2.4.4 血液样本
        2.4.5 瘤胃液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舍温湿度指数
    3.2 呼吸频率与直肠温
    3.3 产奶量及乳成分
    3.4 奶牛血液生化指标
    3.5 抗氧化性能
    3.6 免疫指标
    3.7 瘤胃发酵指标
4 讨论
    4.1 THI、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
    4.2 产奶量和乳成分
    4.3 血液生化指标
    4.4 抗氧化指标
    4.5 免疫指标
    4.6 瘤胃发酵参数
    4.7 经济效益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油脂的应用与局限
        1.1 油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1.2 油脂的应用局限
        1.3 日粮中添加油脂的建议
    2 瘤胃氢代谢
        2.1 瘤胃氢代谢微生物
        2.2 油脂对瘤胃生物氢化的影响
        2.3 其它调节方式
        2.4 生物氢化与瘤胃其它代谢途径的关系
    3 甲烷排放
        3.1 甲烷的生成
        3.2 甲烷的减排措施
        3.2.1 提供氢受体
        3.2.2 提高精料比
        3.2.3 添加油脂
        3.2.4 添加植物提取物
    4 小结
第二部分 引言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1章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发酵模式及甲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酵底物
        1.2 人工瘤胃培养液
        1.3 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
        1.4 外模拟瘤胃发酵试验操作
        1.5 样品采集
        1.6 样品测定与分析
        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2.2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3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降解率和产气量的影响
        2.4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甲烷和氢气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3.2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3.3 不同亚麻籽油水平对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4 小结
    第2章 亚麻籽油对奶牛泌乳性能、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1.2 日粮组成与饲养管理
        1.3 样品采集
        1.3.1 饲料及粪样的采集
        1.3.2 奶样的采集
        1.3.3 瘤胃液及溶解气体的采集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1.4.1 常规指标的测定
        1.4.2 氨态氮、长链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测定
        1.4.3 奶牛甲烷排放的测定
        1.4.4 溶解气体的测定与计算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2.1.1 亚麻籽油对奶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2.1.2 亚麻籽油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2.2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生物氢化的影响
        2.2.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2.2.2 亚麻籽油对奶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2.2.3 亚麻籽油对奶牛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3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2.3.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溶解气体的影响
        2.3.2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3 讨论
        3.1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1.1 亚麻籽油对奶牛营养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3.1.2 亚麻籽油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3.2 亚麻籽油对荷斯坦奶牛生物氢化的影响
        3.2.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3.2.2 亚麻籽油对奶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3.2.3 亚麻籽油对奶牛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3.3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3.3.1 亚麻籽油对奶牛瘤胃溶解气体的影响
        3.3.2 亚麻籽油对奶牛甲烷排放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全文结论
        1.1 体外试验
        1.2 动物试验
    2 文章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一览表

(5)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部分
    引言
    1 国内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1 国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1.2 国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现状
    2 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指标
        2.1 泌乳天数
        2.2 日产奶量
        2.3 乳脂率和蛋白率
        2.4 脂蛋比
        2.5 尿素氮
        2.6 体细胞数
        2.7 泌乳高峰日和高峰日产奶量
        2.8 泌乳持续力
        2.9 群内级别指数
    3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3.1 遗传因素
        3.2 生理因素
        3.3 环境因素
        3.4 饲料因素
    4 奶牛繁殖性能主要指标
        4.1 繁殖率
        4.2 产犊间隔
        4.3 空怀天数
        4.4 第一次产犊日龄
        4.5 输精次数
    5 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5.1 遗传因素
        5.2 生理因素
        5.3 营养因素
    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牧场产奶性能整体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季节生产性状统计
        2.2 不同年份群内级别指数
        2.3 不同胎次、泌乳天数的生产性状统计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品质
    4 小结
第三章 牧场产奶性能详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产奶量
        2.2 乳品质
    3 讨论
        3.1 产奶量
        3.2 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
        3.3 尿素氮
        3.4 体细胞数
    4 小结
第四章 牧场繁殖指标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初产月龄、产犊间隔、空怀天数、输精次数、产后第一次发情、产后第一次输精
        2.2 始配天数
        2.3 配准天数
        2.4 首配妊娠率
        2.5 牧场、胎次、产犊季节对空怀天数、配种次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初产月龄
        3.2 产犊间隔
        3.3 产后第一次配种平均天数和平均空怀天数
        3.4 怀孕所需要配种次数
        3.5 始配天数
        3.6 配准天数
        3.7 首配妊娠率
    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1 牧场1的综合分析
    2 牧场2的综合分析
    3 牧场3的综合分析
    4 牧场4的综合分析
    5 牧场5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6)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铜的营养学研究进展
        1.1.1 生理功能
        1.1.2 铜的新陈代谢和来源
        1.1.3 铜与其他元素的协同与拮抗
        1.1.4 铜的缺乏症和中毒症
    1.2 不同水平铜源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反刍动物血清生化的影响
    1.3 反刍动物铜的需要量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养分表观消化率和铜代谢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2.1.4 样品采集
        2.1.5 指标测定方法
        2.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2.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铜代谢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2.3.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铜代谢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和瘤胃细菌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3.1.4 样品采集
        3.1.5 指标测定方法
        3.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3.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OTU数的影响
        3.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3.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组成结构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3.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瘤胃细菌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血清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饲粮及饲养管理
        4.1.4 样品采集
        4.1.5 指标测定方法
        4.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的影响
        4.2.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酶的影响
        4.2.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含氮物的影响
        4.2.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其他指标的影响
        4.2.5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常规的影响
        4.3.2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酶的影响
        4.3.3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含氮物的影响
        4.3.4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血清其他指标的影响
        4.3.5 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结论
    5.2 创新点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的影响
        1.1.1 体况下降
        1.1.2 代谢疾病发生
        1.1.3 机体免疫力降低
        1.1.4 繁殖障碍
        1.1.5 生产性能降低
    1.2 预防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营养措施
        1.2.1 控制产前日粮能量水平
        1.2.2 围产期添加过瘤胃脂肪
        1.2.3 应用特定饲料添加剂
    1.3 脂肪的营养作用
        1.3.1 为机体供能
        1.3.2 提供必需脂肪酸
        1.3.3 参与营养物质代谢
        1.3.4 促进脂溶性营养素吸收
        1.3.5 其他作用
    1.4 脂肪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1.4.1 对奶牛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1.4.2 对奶牛产奶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1.4.3 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1.4.4 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动物与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样品采集及检测指标测定
        2.5.1 产奶量的测定及牛奶样品采集及分析
        2.5.2 乳脂中脂肪酸的测定
        2.5.3 饲料样与粪样采集及分析
        2.5.4 血生化指标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产奶量影响
    3.2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乳品质影响
    3.3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4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饲料养分消化率影响
    3.5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3.6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脂肪酸代谢指标的影响
    3.7 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物质代谢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脂肪粉对产奶量影响
    4.2 不同脂肪粉对乳品质影响
    4.3 不同脂肪粉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 不同脂肪粉对饲料养分消化率影响
    4.5 不同脂肪粉对肝功能的影响
    4.6 不同脂肪粉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4.7 不同脂肪粉对奶牛物质代谢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8)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特征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特点
        1.2 奶牛围产期代谢变化
        1.2.1 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变化
        1.2.2 奶牛围产期蛋白质代谢变化
        1.2.3 奶牛围产期糖代谢变化
        1.3 奶牛围产期免疫状态
        1.4 奶牛围产期血钙稳衡
    2 奶牛低血钙症
        2.1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能量代谢紊乱
        2.2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免疫抑制
    3 日粮钙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影响
    4 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及阴离子盐
        4.1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酸碱平衡的影响
        4.3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的影响
        4.4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5 组学技术在围产期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6 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
        2.2.2 血液生化指标
        2.2.3 血液钙调激素及分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3.2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钙调激素水平及SID比较
        3.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代谢物比较
        3.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4.2 围产期奶牛血钙及钙调激素比较
        4.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血液代谢物比较
        4.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5 小结
    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测定
        2.2.2 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表观消化率
        2.2.3 体液酸碱平衡与血钙稳衡
        2.2.4 血清代谢物
        2.2.5 脂肪代谢
        2.2.6 免疫与疾病发生率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酸碱平衡及钙代谢的影响
        3.3.1 体液酸碱平衡
        3.3.2 血钙稳衡
        3.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3.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3.5.1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3.5.2 脂肪合成相关酶
        3.5.3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3.5.4 肝脏脂肪转运相关分子及肝脏功能
        3.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与疾病发生率影响
        3.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3.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3.6.3 疾病发生率
        4 讨论
        4.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4.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体液酸碱平衡与钙代谢的影响
        4.3.1 体液酸碱平衡
        4.3.2 血钙稳衡
        4.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4.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4.5.1 能量平衡
        4.5.2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4.5.3 血清脂肪代谢物
        4.5.4 脂肪合成相关酶
        4.5.5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4.5.6 肝脏脂肪转运分子及肝脏功能
        4.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4.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4.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4.6.3 疾病发生率
        5 小结
    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1 样品采集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检测样本前处理
        2.2.4 样本LC-MS分析
        2.3 数据分析
        2.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2.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LC-MS数据可靠性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PCA)
        3.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4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3.5 重要差异代谢分子分析(VIP)
        3.6 差异代谢分子通路富集分析
        3.7 生物标志物筛选
        4 讨论
        4.1 脂肪代谢
        4.2 有机酸代谢
        4.3 氨基酸代谢
        4.4 非氨基酸含氮化合物代谢
        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全文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1.1国际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1.2 国内奶牛产业发展形势
    2 奶牛群体改良(DHI)体系
        2.1 DHI体系的研究概况
        2.2 DHI的测定指标
        2.3 DHI体系在奶牛产业的优势
    3 奶牛TMR饲喂技术的研究推广
        3.1 TMR饲喂技术的发展
        3.2 TMR饲喂技术的特点
        3.3 TMR饲喂技术在奶牛产业中的优势
    4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4.1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奶牛场进行DHI测定的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检测牛群
        1.2 奶样采集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奶样检测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测奶牛场不同日产奶量的奶牛分布
        2.2 参测奶牛场奶牛产奶量的变化
        2.3 参测奶牛场乳脂率、乳蛋白率与乳糖率的变化
        2.4 参测奶牛场体细胞数的变化
        2.5 参测奶牛场检测指标的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牧场间奶牛产奶量的比较
        3.2 不同牧场间乳成分的比较
    4 小结
第三章 奶牛胎次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数据
        1.2 数据筛选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胎次与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2.2 奶牛胎次与乳脂率的关联分析
        2.3 奶牛胎次与乳蛋白率的关联分析
        2.4 奶牛胎次与体细胞数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奶牛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
        3.2 奶牛胎次对乳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牛群
        1.2 奶样检测
        1.3 数据筛选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季节与奶牛产奶量的关联分析
        2.2 季节与乳脂率的关联分析
        2.3 季节与乳蛋白率的关联分析
        2.4 季节与体细胞数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季节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季节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TMR营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日粮养分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营养成分分析
        2.2 日粮中养分含量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日粮养分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改善TMR配方的措施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奶牛产后低钙血症与酮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其新型防控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低钙血症研究进展
        1 奶牛低钙血症的流行情况
        2 奶牛低钙血症的危害
        3 奶牛低钙血症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4 奶牛低钙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4.1 奶牛低钙血症的预防
        4.2 奶牛低钙血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奶牛酮病研究进展
        1 奶牛酮病的流行情况
        2 奶牛酮病的危害
        3 奶牛酮病的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4 奶牛酮病的监控
        5 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治疗
        5.1 奶牛酮病的预防
        5.2 奶牛酮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第三章 上海地区奶牛产后低钙血症及酮病发病率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样品分析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产后低钙血症的发病率
        2.2 奶牛产后低血镁症的发病率
        2.3 奶牛产后亚临床酮病发病率
        2.4 奶牛产后高NEFA发生率
        2.5 血液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奶牛低钙血症
        3.2 奶牛亚临床酮病
        3.3 血磷、血镁与血钙代谢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产后血钙及生产性能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试验样品采集
        1.4 试验样品分析
        1.5 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钙灌服剂对初产牛血钙的影响
        2.2 新型钙灌服剂对经产牛血钙的影响
        2.3 经产奶牛和初产奶牛产后血钙变化
        2.4 新型钙灌服剂对初产牛血镁的影响
        2.5 新型钙灌服剂对经产牛血镁的影响
        2.6 经产奶牛和初产奶牛产后血镁变化
        2.7 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血钙变化影响
        3.2 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血镁变化影响
        3.3 初产奶牛与经产奶牛血钙、血镁的差异
        3.4 新型钙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奶牛产后酮病相关血液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试验样品采集
        1.4 试验样品分析
        1.5 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初产奶牛血清BHBA的影响
        2.2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经产奶牛血清BHBA的影响
        2.3 经产奶牛和初产奶牛产后血清BHBA变化比较
        2.4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初产奶牛血糖的影响
        2.5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经产奶牛血糖的影响
        2.6 经产奶牛和初产奶牛产后血糖变化比较
        2.7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初产奶牛血清NEFA的影响
        2.8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经产奶牛血清NEFA的影响
        2.9 经产奶牛和初产奶牛产后血清NEFA变化比较
        2.10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奶牛亚临床酮病相关指标的影响
        3.2 初产奶牛与经产奶牛的差异
        3.3 新型能量调节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2 试验设计
        1.3 样本采集与处理
        1.4 样品分析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产后血钙的影响
        2.2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产后血液BHBA水平的影响
        2.3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产后疾病的影响
        2.4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3.2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产后疾病的影响
        3.3 新型综合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新型综合灌服剂临床推广应用效果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3 试验方法
        1.4 试验数据采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灌服剂对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2.2 新型灌服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专利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能说明有价值的证明文件

四、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秸草粉颗粒日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D]. 高佳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丙酸钙对热应激奶牛的应用效果研究[J]. 叶秋杨,赵晨旭,罗胜缤,任雨龙,徐闯. 现代畜牧兽医, 2021(07)
  • [3]丙酸钙和丙酸铬对奶牛热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比较分析[D]. 叶秋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4]亚麻籽油对瘤胃发酵、生物氢化及甲烷排放的影响[D]. 周承福. 西南大学, 2021
  • [5]北京地区奶牛场生产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案研究[D]. 王翌翀.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6]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的影响[D]. 刘祥圣. 扬州大学, 2021
  • [7]不同脂肪酸组成脂肪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肝功能的影响[D]. 常兴发.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8]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D]. 张翔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9]江苏省部分牧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及综合分析[D]. 马腾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奶牛产后低钙血症与酮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其新型防控制剂的研究与应用[D]. 边四辈.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日粮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