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群动态分析方法及应用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群动态分析方法及应用

一、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奇,庄天琳,何书梅,李祯,魏朋朋,刘丽杰[1](2022)在《基于时移地震资料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预测储层渗透率参数是剩余油挖潜的关键。通常渗透率资料通过测井解释获得,然而受油藏开发和储层注水冲刷的影响,开发后期投产井的测井资料无法真实反映油藏原始状态的渗透率情况。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时移地震资料,提取并筛选地震属性,优选均方根振幅、反射强度、瞬时频率、振幅包络、主频五种时移地震属性构建数据集,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时移地震数据与测井渗透率数据的关系,进而预测中低、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投产井的渗透率数据,得到全区三期渗透率模型。通过示踪剂资料验证渗透率变化倍数分布,结果表明,井组内渗透率变化趋势与示踪剂资料相吻合。提出的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能够客观反映油藏受注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渗透率变化,为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储层参数预测提供依据。

吴昊镪,彭小龙,朱苏阳,冯宁,张斯,叶泽禹[2](2022)在《砾岩油藏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聚驱采收率数值模拟》文中指出砾岩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极易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含水率上升快,开发效果较差。为此,针对相变快、储集层连续性较差的浅层砾岩油藏,提出了采用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改造的方式,以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基于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西北区块的地质模型,对高含水砾岩油藏进行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在此数值模型的基础之上,选择剩余油较富集区块,建立多级水平缝压裂大位移弓形井和直井注采井网,进行提高采收率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最优注聚强度约0.05 PV/a,角注井组的波及系数大于边注井组,弓形井压裂裂缝位于油层上部的注聚驱油效果最佳。弓形井不仅较好地利用了目的区块压裂裂缝多为水平缝的特点,改善了近井筒地带流体的渗流方式,还进一步发挥了聚合物的调剖作用,2种方式相辅相成,可以有效改善驱替前缘推进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浅层砾岩油藏的采收率。

毛伟,余碧君[3](2021)在《基于动态资料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孔喉半径是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储层质量的好坏及开发潜力的大小。目前确定孔喉半径的方法主要是压汞法,但是压汞法无法模拟地层原油的实际流动状况,需转换到油层条件下才能使用。为此,从毛细管束渗流模型、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出发,首次建立了基于产量、生产压差等动态资料的一维线性流动、二维平面径向流动下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2种渗流状态下孔喉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及径向流供油半径的关系式,并利用该关系式检验了一维线性流动、二维平面径向流动下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证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实际数据应用结果也表明,新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结果可靠,简单易行,便于现场应用。该方法得到的孔喉半径代表了油层中真实的流动状态,能够为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渗透率计算、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可靠的参数。

李宁,杨林,郑小敏,张金海,刘怡辰,马炯[4](2021)在《基于示踪剂监测和数值模拟的低渗透油藏注采连通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长庆油田作为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典型油田,拥有储量巨大的致密油气资源。由于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注采连通性差,油藏采收率普遍不高,亟需对油藏开发单元进行精细描述,以提高中—高含水期井组开发效果。以长庆油田Q011-35井组为研究对象,基于目的层长61砂体接触类型划分,采用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从平面和剖面综合评价井组水驱效果。结果表明:Q011-35井组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西北和正西方向发育高渗条带;剖面上,长612砂体较长611砂体水洗程度高,长611剩余油更富集,明确了砂体连通状态和注采对应关系为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微量物质示踪剂监测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方法评价井间连通性的局限性,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为精细评价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制定剩余油挖潜措施提供借鉴。

李浩楠,宋平,朱亚婷,谭龙,张记刚[5](2021)在《玛湖致密砾岩注氮气驱机理及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玛湖致密砾岩储层采用的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开发,产量递减快的问题,分别在室内和现场开展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室内实验通过气驱相态、混相能力、驱油效果等方法评价了 M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实验结果表明,氮气在原油中溶解度小,驱油机理主要依靠自身的膨胀性驱油,且氮气的最小混相压力62.3 MPa,目前M区块很难达到混相驱。现场在玛湖油田M区块选择一个1注5采的井组开展注氮气先导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井评价了产油量、油压、气油比、氮气浓度等4个参数指标的见效特征;井组分析了注气前和注气过程中产量的变化,累增油1 953 t。最后结合地质和工程认识,总结了影响注气效果的主控因素。本次注氮气应用效果显着,验证了致密砾岩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朱争,贾自力,刘滨,杨亚洁,梁卫卫[6](2021)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裂缝时变性的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文中提出目前成熟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难以精确表征特低渗油藏的压裂裂缝时变性和非线性渗流状况,而矿场开发和实验研究表明特低渗储层开发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且裂缝形态与属性呈动态变化。基于室内启动压力梯度实验、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实验以及压裂矿场裂缝监测数据和生产数据,利用一种新的数值模拟软件tNavigator,等效表征了特低渗油藏中压裂裂缝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启动压力梯度渗流状况。延长油田实际油藏模型应用表明,与常规软件数值模拟结果相比,新软件可精确模拟裂缝变化和储层启动情况。本文认识对运用数值模拟商业软件精准开展特低渗油藏开发方案优化与预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蒋宝云,周玉龙,陈莉,袁浩仁,汤志斌,马莅,卢聪[7](2021)在《滨425区块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文中指出胜利油田滨425区块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水力压裂后存在层间产能差异大、储层动用不充分以及增产有效期短等问题,为此以压后产能为目标,提出滨425区块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方法。通过纵向精细分层、网格方向调整以及局部网格加密的方式,建立滨425区块沙四段精细化地质模型。建立典型注采井组模型,对油井压裂前后的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以压裂后的单井产能为目标,优化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结果表明,滨425区块沙四段的四个砂层组物性差异较大,其中一、二砂组的储层物性以及含油性质总体好于三、四砂组;分析不同裂缝参数对压裂后油井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三段压裂层段最优段长分别为90、70、80 m,最优裂缝导流能力为20、25、30 D·cm。该方法能显着提高水力压裂增产效果,为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刘文强,王强,康胜松,曾俊,孙欣华,王小锋,汪章超[8](2021)在《鄂尔多斯盆地坪桥南长6油藏注水见效合理参数分析》文中指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杏子川油田坪桥南区长6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率低、部分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问题,研究了注水见效时间规律,提出了注水参数优化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单一因素对见效时间的影响,探索注水见效时间和合理注水强度,形成了预测见效时间及合理注水强度的图版。结果表明,坪桥南区长6油藏转注后高强度注水的见效时间为5~15个月;见效后温和注水合理水强度范围为1.0~2.0 m3/(d·m)。按该方法对单井配注优化后,水驱效果明显提高。

陈凯,李勇锋,姚为英,秦欣,杨光,张强[9](2021)在《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上油田开发成本高,探井、评价井及生产井数少,导致油田资料及油藏认识有限,而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连通性的认识对于改善注水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针对这一难题及需求,以海上某油田注采井组为例,提出了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利用砂体展布、储层物性、沉积相等地质研究分析静态连通性,根据油井泵吸入口压力及产液量随注水量波动的响应情况分析动态连通性,再结合示踪剂的测试结果,以及自主研发的油水井间连通性评价软件定量计算油水井间的连通系数,综合评价了油田注采井间连通性,为海上油田剩余油分布认识、注水效果改善及采收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卫喜辉,谢明英,闫正和,杨勇,陈一鸣,李凡[10](2021)在《海上稠油油藏注水井试井研究及应用——以南海东部P油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明确南海东部海上低流度稠油油藏注水开发后是否已形成优势水流通道,并确定优势水流通道长度以优化调驱方案,综合考虑注水动态、示踪剂监测和双对数特征曲线理论图版以及数值试井模型验证等,采用有限导流裂缝+单层径向复合解释模型,用注水井试井方法进行地下油水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注水已形成优势水流通道,试井解释成果能够优化调剖方案设计、指导注采结构调整和深化相渗规律研究。

二、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时移地震资料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时移地震属性优选
3 不同含水阶段时移地震多属性预测 方法研究
    (1)设有p个自变量的集合X和m个因变量的集合Y,且每个变量都有n个样本数据:
    (2)求取主成分
    (3)建立原自变量、因变量与主成分之间的回归关系
    (4)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间回归方程
    (5)交叉有效性检验
4 基于时移地震资料的储层渗透率时 变性研究
5 成果验证
6 结论

(2)砾岩油藏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聚驱采收率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特征及生产情况
    1.1 地质特征与压裂情况
    1.2 注采井网生产情况
2 数值模拟
    2.1 模型设计
    2.2 模拟流程
3 主要参数优化
    3.1 注聚强度
    3.2 注采井组
    3.3 水平缝位置
4 结论与建议

(3)基于动态资料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假设条件
2 一维线性流动孔喉半径
    2.1 计算方法
    2.2 验证公式
    2.3 实际应用
3 二维平面径向流动孔喉半径
    3.1 计算方法
    3.2 方法验证公式
    3.3 实际应用
4 方法应用
5 结论

(6)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裂缝时变性的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特低渗透油藏裂缝时变性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处理
    1.1 裂缝时变性处理
        1) 裂缝模块压裂裂缝等效表征。
        2) 裂缝时变性等效模拟。
    1.2 启动压力梯度处理
        1) 启动压力梯度等效模拟。
        2) 启动压力梯度精细等效表征。
2 实例应用分析
    2.1 应用区块基本概况
    2.2 不同启动压力梯度模拟方法开发效果对比
    2.3 不同裂缝模拟方法开发效果对比
    2.4 实际模型应用
3 结论

(7)滨425区块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压后产能数学模型
2 精细化地质模型
    2.1 三维构造模型
    2.2 储层参数模型
        2.2.1 孔隙度模型
        2.2.2 渗透率模型
        2.2.3 含油饱和度模型
3 水力压裂数值模拟
    3.1 储层基本参数
    3.2 模型历史拟合
        3.2.1 压裂前生产数据拟合
        3.2.2 压裂后生产数据拟合
    3.3 裂缝参数优化
4 现场应用
5 结论

(8)鄂尔多斯盆地坪桥南长6油藏注水见效合理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见效情况分析
    1.1 工区概况
    1.2 注水见效统计分析
2 注水见效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2.1 建模方法及参数
    2.2 影响因素种类及筛选
    2.3 单因素分析
        2.3.1 注水强度
        2.3.2 井距
        2.3.3 人工裂缝半长
3 见效时间预测及见效后合理注水强度研究
    3.1 转注后的见效时间预测
    3.2 见效后的合理注水强度研究
    3.2 矿场应用及效果
4 结论

(9)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目标油田及井组概况
2 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
    2.1 静态连通性分析
    2.2 动态响应分析
    2.3 示踪剂测试分析
    2.4 注采动态数据反演分析及综合评价
3 结论

(10)海上稠油油藏注水井试井研究及应用——以南海东部P油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油田概况
2 注水井试井研究
    2.1 试井解释模型选择
        2.1.1 井模型为有限导流裂缝模型
        2.1.2 储层模型为径向复合单层模型
        2.1.3 数值试井验证模型合理性
    2.2 试井解释结果
3 成果应用
    3.1 优化调剖方案设计
    3.2 指导注采结构调整
    3.3 深化相渗规律研究
4 结论

四、低渗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时移地震资料的储层渗透率时变性研究[J]. 郭奇,庄天琳,何书梅,李祯,魏朋朋,刘丽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2(01)
  • [2]砾岩油藏弓形井多级水平缝压裂聚驱采收率数值模拟[J]. 吴昊镪,彭小龙,朱苏阳,冯宁,张斯,叶泽禹. 新疆石油地质, 2022(01)
  • [3]基于动态资料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及应用[J]. 毛伟,余碧君.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6)
  • [4]基于示踪剂监测和数值模拟的低渗透油藏注采连通性评价[J]. 李宁,杨林,郑小敏,张金海,刘怡辰,马炯. 新疆石油地质, 2021(06)
  • [5]玛湖致密砾岩注氮气驱机理及应用效果评价[J]. 李浩楠,宋平,朱亚婷,谭龙,张记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6]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与裂缝时变性的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J]. 朱争,贾自力,刘滨,杨亚洁,梁卫卫. 中国海上油气, 2021(04)
  • [7]滨425区块非均质油藏压裂裂缝参数优化[J]. 蒋宝云,周玉龙,陈莉,袁浩仁,汤志斌,马莅,卢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2)
  • [8]鄂尔多斯盆地坪桥南长6油藏注水见效合理参数分析[J]. 刘文强,王强,康胜松,曾俊,孙欣华,王小锋,汪章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1)
  • [9]海上油田井间连通性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 陈凯,李勇锋,姚为英,秦欣,杨光,张强. 石油化工应用, 2021(07)
  • [10]海上稠油油藏注水井试井研究及应用——以南海东部P油田为例[J]. 卫喜辉,谢明英,闫正和,杨勇,陈一鸣,李凡.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1(04)

标签:;  ;  ;  ;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田注采井群动态分析方法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