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和中水回用系统

水资源保护和中水回用系统

一、节约水资源与中水回用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多[1](2021)在《基于中水回用方法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焦东[2](2020)在《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造纸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制浆造纸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即使经过水的循环使用及工艺改进,仍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水。造纸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污染负荷高、成分复杂,其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p H、总氮、总磷、氨氮和悬浮物等。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需对废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或再回用以减轻环境压力。制浆造纸废水常规处置方法较多,一般分为化学处理法、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法等物化法、厌氧/好氧等生物法、芬顿等高级氧化技术、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法等。随着造纸单位水耗标准的推出及淡水资源的缺乏,研究开发基于中水回用的造纸废水处理新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水处理过程不同工段废水中有机物采用溶剂萃取进行GC-MS分析检测,发现SBR好氧工艺、混凝工艺以及芬顿氧化工艺均可以大量降解造纸废水中的残留有机物,但由于各种方式的作用机理不同,各工艺降解的有机物种类也不尽相同。SBR好氧工艺和混凝工艺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在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段中同时使用这两种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芬顿氧化处理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强,但芬顿处理后的废水中仍可以检测到未被降解的有机物。研究开发的臭氧氧化新工艺相对芬顿氧化处理,可高效去除废水中有机物且显着降低出水色度,为化学氧化后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降低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难以生化降解的环境污染物质的含量,探究了多种絮凝剂对废水中杂质的絮凝作用。利用造纸厂芬顿污泥制备得到的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絮凝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探究了絮凝过程中PFS用量、PAM/PFS体积比和处理温度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造纸废水中的COD含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FS用量为1.04 m L/L,PAM/PFS体积比为4.99,处理温度为31.54℃。在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造纸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39.6%,与模型预测值接近。应用响应面法建立的造纸废水COD脱除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造纸废水中COD的脱除率。PFS用量和PAM/PFS体积比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共同影响造纸废水COD的脱除率。针对造纸过程中废水难以达标排放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探索了臭氧氧化法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纳米氧化铜作臭氧氧化的催化剂,并且在臭氧发生量为3g/h,催化剂用量为0.25‰,反应过程中温度维持在30℃,反应时间维持在30min的情况下,COD去除率可达95.7%,出水满足GB 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验室自己制备的多孔材料负载Cu O催化剂的回用实验表明,催化剂在不经处理回用5次后,而COD去除率未受明显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稳定性高并且经济环保,适于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工程应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氧化废水中的各种离子及微量有机物等指标,实现中水部分回用,采用无机膜和反渗透膜(RO)组成的膜系统对氧化废水进行膜过滤研究。研究发现无机膜和RO膜组成的膜过滤系统对化学氧化处理的废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TDS、COD、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浓度等指标,其中TDS、色度、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的去除效果显着,连续运行发现,这些指标降低95%以上。膜系统经过不同时间和次数对化学氧化后废水过滤后,仍然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相对于不同孔径的无机膜而言,化学氧化废水经过RO膜过滤后,废水中的TDS、色度、电导率、硫酸根离子以及铁离子均显着降低。

安娟[3](2020)在《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文中提出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中水回用技术是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由于中水回用工程的成本效益并不显着,并存在寿命周期长、信息缺失严重、数据流不畅通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在决策阶段很难根据全面有效的根据历史数据及现状信息进行分析,并未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因此,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不仅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为决策设计及运维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也为中水价格的制定提供指导与参考。本文将BIM技术应用于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期和运维期,将BIM技术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划分为深化设计BIM模型、施工管理BIM模型、竣工验收BIM模型、BIM技术运维期的管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五个部分,其中深化设计BIM模型的工程量统计,施工管理BIM模型的商务管理、资源管理及合同管理,竣工验收BIM模型的结算审计与项目建设总投资的管控息息相关,BIM技术在运维期的管理及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在运维期的实时监控与运维期成本效益紧密相关,实现H校校园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精准科学的动态管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不仅考虑了直接经济效益还考虑了间接经济效益;将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划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项目总投资、运营期成本效益和拆除报废成本,并根据项目特点构建数学模型,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采用动态折现的方式,运用净现值计算现行中水回用的成本价为2.95元/m3,运维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6893.09万元,建设期总投资和运维期成本之和为2191.83万元,明晰了校园中水回用工程经济效益远大于成本;并以校园中水回用工程为例,筛选了影响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敏感性因素,借助水晶球软件(Crystal Ball)通过定义风险因素服从的概率分布,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从而预测出各风险因素对成本效益的影响,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节吨水节省的单价,敏感度为46.9%,其次为每年的节水量敏感度为5.2%,然后为处理污水单价敏感度为3.09%;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为建设项目总投资,敏感度为23.0%;其次为折现率敏感度为18.2%,然后为电力单价敏感度为2.3%。

袁浩[4](2019)在《低影响开发模式下东北中心城市集水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市为例,进行低影响开发模式集水体系设计研究。沈阳市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是一个水资源短缺且耗水量大的城市,城区多年用水远超自身水资源供给,造成水资源短缺,深度取用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消耗严重,城市出现下沉和漏斗区。沈阳市域年降水量丰富,保留下来的降水极少,沈阳城区居民所需用水均从大伙房水库购买,进行用水补充。本文主要结合低影响开发模式构建低影响集水体系,按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全面落实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1],以集、蓄、用、补为核心思路,营造可持续绿色生态水循环系统。低影响模式城市集水体系设计涵盖,可渗式集水渠集水设施对道路降水进行收集和储存、生态树池吸收容纳初期降水、绿地植草沟对降水进行吸收下渗储存;园区建筑屋顶收集储存初期降水、建筑底部人工湿地收集降水作为园区日常消耗用水;建筑生活中水处理分离,循环使用;工厂工业用水循环净化使用,冷却水流入不冻港;降水、中水回用水资源维持生态所需并补给地下水,部分流入浑河,补充浑河水量、提高水位。低影响开发模式集水体系构建,实现降水收集、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尽可能避免水灾水害产生、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补给地下水、提高浑河水位,为浑河通航提供可能。

杨兴[5](2019)在《西安市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再生水作为水资源替代品,已经成为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重要法宝。西安市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再生水回用对于解决西安市水资源问题极其重要,但是目前西安市再生水回用正处于初始推广阶段,政府为了保证再生水回用量往往对再生水定价偏低,造成再生水厂收支不平衡、运营后劲不足的现象。政府补贴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因此本文对再生水消费者即居民进行研究,分析居民的再生水支付意愿,挖掘显着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力图从提升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的角度为解决再生水价格过低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1)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对我国再生水研究现状进行计量分析,挖掘再生水价格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性等不足,结合目前我国再生水回用进程中价格偏低问题,论述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研究的必要性。此外,对论文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动机—认知—机会”模型,构建包含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和机会因素的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居民支付意愿从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获取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的再生水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挖掘显着影响居民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寻找提升居民再生支付意愿的途径。(3)对西安市居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过80%的居民愿意购买使用再生水,但支付水平较低,平均支付水平为0.80元/m3;影响居民购买意愿和支付水平的因素不尽相同。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知识普及宣传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居民支付意愿的对策建议。

张子博[6](2019)在《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成本效益研究 ——以北京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水资源危机愈演愈烈,水环境短缺问题及其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严重。城镇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中国城镇节水建设,中国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建筑行业作为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其节水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实现节水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属于拥有大规模建筑群的事业单位,节水潜力巨大,开展节水项目将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因此,以节水技术为基础,进行高校校园节水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了研究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的成本效益,在高校校园节水项目财务成本与财务效益的基础上引入节水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外部性效益,增加了综合层次下的节水项目财务成本-综合效益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建筑的特点与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的定义,其次,介绍了高校校园节水技术体系,依据节水设计规范推导出高校校园节水项目中节水技术的应用效果测算模型,同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提出高校校园节水项目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的测算模型。然后,结合自来水的市场价格函数,提出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的节水技术的财务效益测算模型,基于外部性理论,将外部性货币化,运用费用效益函数推导出相应的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的节水技术的外部性效益测算模型,并介绍了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价框架、原则以及指标。最后,以北京某高校节水项目为例,分析节水项目的应用效果、成本效益评价,得出:①节水项目节水技术应用效果良好。②财务评价层次下,节水项目中节水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等具有财务可行性,中水回收利用技术不具有财务可行性。③综合评价层次下,节水项目中节水器具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都具有财务可行性。④水价为节水技术的成本效益最关键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北京某高校应当采取的节水技术对策如下:①推广节水器具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实施。②改造现有的中水回收利用系统,达到财务可行性。③未来水价上升20%时,中水回收利用技术才具有推广的财务可行性。北京市应当采取的节水技术建议如下:①通过经济补贴弥补高校实施节水项目带来的无法获得的经济外部性。②针对不同节水技术采用不同政策(经济补贴或市场化推广)推广节水技术。③通过水价调节节水技术的推广。

孟娟[7](2019)在《北方高校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建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末,高校数量激增、高校规模扩大,高校选址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迁移,使校园有条件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校园规划盛行以大面积绿化或水面作为校园空间结构的中心,北方也不例外。但是北方水资源较少,降雨较少,水体的补水大多依赖地下水或河水。近年来,中水、雨水作为补水源正在被广泛利用。但是校园生态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解决,校园中的水体多被单纯作为水景而存在,其在建造和运行上生态性能薄弱,还不能视为能发挥生态作用的湿地系统,在雨季校园还会开启“看海模式”,形成了水资源的不良循环。本文立足大量南方湿地与人居环境一体化建设的经验,运用功能湿地理论对北方部分地区高校进行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可行性研究,试图将校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洪期防汛四大功能与校园湿地建设结合起来,在恢复水生态平衡,形成生态循环和节水循环,实现夏季不洪涝、冬季不干旱的目标的同时,提高北方校园生态环境。本文研究范围是北方地区中的南温带半湿润区,这部分区域降水较多,冬季气温较高,冰期短,结冰较薄,且在结冰期前后湿地处于稳定状态,满足校园湿地建构的自然条件。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北方校园案例进行筛选与实地调研,总结了目前北方校园湿地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并运用功能湿地理论进行优化,初步证明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在北方校园具有可行性,然后总结了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在北方校园应用的理论框架,最后,通过对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湿地优化设计,实践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在北方校园的应用。

黄敏烨[8](2018)在《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城市水资源整体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公园绿地面积快速增长,所消耗水量也不断增大,城市缺水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园林绿化灌溉是城市用水大户,如何选用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节约水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为我国第三大城市的广州市,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推行节水型园林建设尤为重要。本文选择广州市内4类公共绿地(公园绿地、道路分车带绿地、道路附属绿地、桥梁绿化)共8个样点(会展公园、磨碟沙公园、新港东路分车带绿地、艺洲路分车带绿地、新滘中路立交绿地、广州大桥南西侧绿地、客村立交顶层绿化、江海大道立交顶层绿化)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测定了采取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综合效益,归纳总结广州市公共绿地灌溉技术特点,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两个层次。各层次评价指标及权重分别为:第一层次包括经济(0.644)、技术(0.085)、社会(0.271)三大方面。第二层次包括单位面积投资(0.218)、灌溉成本(0.691)、维护费用(0.091);灌水强度(0.054)、水利用率(0.633)、灌水均匀度(0.086)、水质要求(0.227);植物适应性(0.561)、地形适应性(0.051)、使用方便性(0.126)、安全可靠性(0.262)等11个评价指标。(2)实地调查的8个样地的节水灌溉综合效益评价值高低次序依次为:客村立交顶层绿化(0.783)>新滘中路立交绿地(0.763)>新港东路分车带绿地(0.745)>磨碟沙公园(0.724)>会展公园(0.586)>江海大道立交顶层绿化(0.575)>艺洲路分车带绿地(0.542)>广州大桥南附属绿地(0.494)。客村立交顶层绿化的综合节水效益最高。(3)6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节水效益评价,其灌溉成本费用大小排序为:滴灌(0.691)>智能全自动微喷灌(0.680)>微喷灌(0.639)>喷灌(0.481)>人工胶管灌溉(0.243)>洒水车人工灌溉平均值(0.221)。滴灌、智能全自动微喷灌和微喷灌在公共绿地灌溉节约用水方面要优于喷灌、人工胶管灌溉、洒水车人工灌溉。

李雷[9](2017)在《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中水回用系统在废水资源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确保设计的中水回用系统更加科学与优化,本文结合不同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探讨了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选择出了经济适用的中水回用系统设计方案。

何炬雄[10](2017)在《印花废水的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八十年代开始,印染行业就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印染工序中的印花指的是使织物上形成图案,具体是将染料或涂料印制到织物上面,也可称之为织物的局部染色。印花行业是用水量和产生废水量较大的行业,一般而言,印花废水污染物浓度比染色废水高。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再排放并适当回用不但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能减少印花企业在水费上的支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随着排放标准中污染物浓度限值降低和水费、排污费的不断上调,印花企业对清洁生产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度,印花废水的回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学者和环保人员对印花废水的回用做了许多研究与探索,结果表明印花废水经工艺处理后,是可以回用的,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广东地区的印花企业分散广,废水量大,废水排放难于控制,集中处理难以实现,加上废水量普遍较大。同时印花废水具有染料助剂成分高,污染物种类复杂,可生化性较差等特征,这就导致了印花废水的处理难度较高。为了实现印染废水的最大限度减排和水资源的节约,急需对印花废水处理后中水再生回用。本论文针对广东地区印花废水的特征,采用“混凝气浮-酸化水解-缺氧-接触氧化-沉淀”组合工艺作为一级处理系统去除印花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并在此基础上,耦合二级人工湿度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印花废水中水再生回用的工程设计,通过持续运行分析工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低企业废水排放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第一章:主要总结了与本论文相关的印染工业及废水排放现状,此外归纳了印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总结了某印花企业的工艺概况,并分析了水耗和废水产生情况,为后续选择处理工艺提供基础。第三章:介绍对比了处理印花废水的几种工艺原理和流程。根据该印花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印花废水处理方案,选择采用“混凝气浮”、“酸化水解”、“缺氧”和“接触氧化”和“沉淀”的一级处理工艺对印花废水进行处理,并并在此基础上,耦合二级人工湿度深度处理工艺,充分利用人工湿地工艺运行稳定的特点,采用低负荷、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方式,进一步降低中水的COD和氨氮,确保回用水水质满足印花生产工艺要求,进行了印花废水废水处理和中水再生回用一体化工程设计。第四章:对一体化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中试运行,一级处理工艺处理出水达到了广东省地标一级排放标准,后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出水复合制定的中水回用水质指标。中试结果显示,本系统一级处理工艺处理出水达到了广东省地标一级排放标准,后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出水复合制定的中水回用水质指标,最大中水回用率为25%,第五章:对印染废水一二级处理及回用工程以25%的中水回用率持续调试、运行。在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营后,对原废水各工段出水进行了监测,重点监测COD、pH、色度、总固体含量和电导率,进一步检验处理及回用工程的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分析长期回用的可行性。从监测的结果来看,原水COD平均值约为500mg/L,而湿地处理出水COD平均值约为50mg/L,计算可得COD去除率约达到90%以上;原废水呈现偏酸性,通过系统处理后出水pH整体呈现中性;色度经过一级系统处理后由原来的7001000mg/L降低至60mg/L以下,再经过二级湿地处理后出水色度保持18以下);经过一二级处理及回用工程处理后,回用水TDS监测值稳定在60mg/L;电导率方面,经过二级湿地深度处理后出水电导率呈现非常好的稳定性,稳定在125S/m。经统计,2014和2015年有23万吨的回用水,2016年有9万吨左右回用水,回用率达29%左右,达到了减排的目的。第六章:通过计算,运用此工艺处理该厂印花废水,公司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废水排放量由36万t/a变为25.2.t/a,减少了30%。每年可收益45.9万元,减排CODCr总量为6.09t/年,减排氨氮总量为吨0.812t/年。

二、节约水资源与中水回用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约水资源与中水回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制浆造纸工业的概况
        1.1.1 制浆造纸过程及产生的废水
        1.1.1.1 备料废水
        1.1.1.2 制浆废水
        1.1.1.3 中段废水
        1.1.1.4 造纸白水
        1.1.1.5 污冷凝水
        1.1.1.6 末端废水
        1.1.2 脱墨浆造纸过程的简介及产生废水情况
        1.1.2.1 废纸的离解及浆料净化与浓缩
        1.1.2.2 废纸脱墨
        1.1.2.3 废纸回用废水
    1.2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1.2.1 化学处理法
        1.2.2 物化处理法
        1.2.2.1 混凝沉淀处理
        1.2.2.2 混凝气浮法
        1.2.3 生化处理法
        1.2.3.1 好氧生物处理法
        1.2.3.2 厌氧生物处理法
        1.2.3.3 生物酶催化技术
        1.2.3.4 厌氧好氧组合技术
    1.3 制浆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1.3.1 混凝法深度处理
        1.3.2 吸附法
        1.3.3 膜分离技术
        1.3.3.1 概述
        1.3.3.2 基本原理
        1.3.3.3 应用
        1.3.4 高级氧化法
        1.3.4.1 光催化氧化法
        1.3.4.2 催化湿式氧化法
        1.3.4.3 声化学氧化
        1.3.4.4 臭氧氧化法
        1.3.4.5 芬顿氧化法
        1.3.4.6 超临界水氧化法
        1.3.4.7 电化学氧化法
        1.3.4.8 过硫酸盐氧化法
        1.3.5 联合工艺处理(综合处理方法)
        1.3.6 生态处理法
        1.3.7 生物酶法
        1.3.8 组合技术法
    1.4 造纸终端水回用技术及其背景和意义
        1.4.1 概述
        1.4.2 中水回用技术
        1.4.3 中水回用的意义及其发展前景
    1.5 本论文研究开发工作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废纸制浆造纸主要处理工段水样中有机物特性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及来源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料前处理方法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
        2.2.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2.2.4 废水CODCr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厌氧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2 厌氧出水再经化学混凝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3 SBR好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GC-MS分析
        2.3.4 芬顿氧化排水的GC-MS分析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化学絮凝处理
    3.1 实验部分
        3.1.1 造纸废水来源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水质的基本性质测定
        3.2.1.1 PH值的测定
        3.2.1.2 污泥元素分析
        3.2.1.3 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3.2.1.4 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与分析
        3.2.2 PFS的制备
        3.2.3 絮凝实验
        3.2.4 响应面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厌氧出水与芬顿氧化入水的GC-MS分析
        3.3.2 芬顿氧化入水絮凝最优工艺探索
        3.3.2.1 絮凝剂种类的优化
        3.3.2.2 絮凝工艺响应面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及过程优化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分析及方法
        4.2.1 实验方法
        4.2.1.1 催化氧化实验
        4.2.1.2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4.2.2 分析方法
        4.2.2.1 常规指标测定
        4.2.2.2 臭氧浓度分析
        4.2.2.3 CODCR的测定
        4.2.2.4 色度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臭氧氧化催化剂的选择
        4.3.2 负载型催化剂的回用研究
        4.3.3 催化剂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4 臭氧用量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5 反应温度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3.6 反应时间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氧化后废水的膜处理连续试验研究
    5.1 实验原料及方法
        5.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5.1.2 实验仪器
        5.1.3 中试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无机膜的制备
        5.2.2 pH值的测定
        5.2.3 TDS的测定
        5.2.4 电导率的测定
        5.2.5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5.2.6 色度的测定
        5.2.7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5.2.8 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2.9 总铁含量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膜系统处理过程各项指标去除情况
        5.3.2 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测试
        5.3.3 不同孔径的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3.4 无机膜和反渗透膜对废水的影响
        5.3.5 臭氧氧化/复合膜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BIM技术与全寿命成本效益的基本理论
    2.1 BIM的概念及标准
        2.1.1 国家标准的BIM概念
        2.1.2 国际标准的BIM概念
        2.1.3 国家BIM标准体系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
        2.2.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概念
        2.2.3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特点
    2.3 BIM技术应用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研究价值
        2.3.1 BIM技术构建数字化模型
        2.3.2 BIM技术集成全寿命周期的数据信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IM技术在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技术在建设期的应用
        3.1.1 深化设计BIM模型
        3.1.2 施工管理BIM模型
        3.1.3 竣工验收BIM模型
    3.2 BIM技术在运维期的应用
        3.2.1 BIM技术运维期的管理
        3.2.2 中水回用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成本效益分析
    4.1 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2 建设项目总投资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1.3 运营期成本效益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构建
    4.2 敏感性因素分析
        4.2.1 敏感性分析的概念
        4.2.2 蒙特卡洛模拟
        4.2.3 水晶球软件及过程模拟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H校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概况
    5.2 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1 深化设计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2 施工管理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3 竣工验收BIM模型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
        5.2.4 中水回用工程BIM模型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5.3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研究
        5.3.1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案例成本效益的分析及计算
        5.3.2 H校园中水回用工程案例敏感性分析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低影响开发模式下东北中心城市集水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现存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低影响开发模式理论研究
    2.1 低影响开发模式
        2.1.1 狭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1.2 广义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2.1.3 低影响开发模式主要内容
    2.2 海绵城市概念与内涵
    2.3 国内外案例
        2.3.1 深圳光明新区-实施低影响开发实现雨水综合利用
        2.3.2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区设计
        2.3.3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
        2.3.4 洛杉矶:多管齐下,实现水资源自给
    2.4 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雨水系统的关联
第3章 沈阳市水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沈阳的自然地理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
        3.1.3 气候气象
        3.1.4 降雨情况
        3.1.5 水系情况
    3.2 沈阳市水资源现状
        3.2.1 水资源量
        3.2.2 地下水水位
        3.2.3 水资源的利用
        3.2.4 用水指标
    3.3 沈阳市水资源现存问题
        3.3.1 沈阳市用水消耗严重
        3.3.2 地下水消耗导致地面沉降
        3.3.3 沈阳市易涝点及改善情况
        3.3.4 沈阳市特殊暴雨情况
        3.3.5 浑河与地下水补给
第4章 东北中心城市集水体系设计研究
    4.1 集水体系设计目标
    4.2 集水体系设计方案研究重点
        4.2.1 城市水系
        4.2.2 城市绿地系统
        4.2.3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4.2.4 建筑园区系统
        4.2.5 中水系统
    4.3 城市道路集水方式设计
    4.4 建筑与园区集水方式设计
        4.4.1 场地总体集水设计研究
        4.4.2 建筑集水设计研究
        4.4.3 园区道路集水设计研究
        4.4.4 园区绿化集水设计研究
        4.4.5 园区集水方式设计
    4.5 中水回用设计
        4.5.1 工业用水回用设计
        4.5.2 日常用水回用设计
    4.6 沈阳市冬季雨雪水收集
    4.7 沈阳市市区内地下水补充计划
    4.8 沈阳市浑河沿线集水体系设计
    4.9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Ⅰ 城市总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5)西安市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概念界定、发展现状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再生水
        2.1.2 支付意愿
        2.1.3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2.2 再生水回用发展现状
        2.2.1 我国再生水回用发展现状
        2.2.2 西安市再生水回用现状
    2.3 相关理论支撑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计划行为理论
        2.3.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
    3.1 理论框架的构建目的及原则
        3.1.1 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目的
        3.1.2 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原则
    3.2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3.2.1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3.2.2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类
    3.3 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3.4 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假设研究
        3.4.1 居民再生水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假设研究
        3.4.2 居民再生水支付水平影响因素假设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及样本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组成设计
        4.1.2 问卷有效性控制
    4.2 数据来源
    4.3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4.3.1 个人及家庭特征信息
        4.3.2 购买意愿及支付水平
        4.3.3 居民再生水认知水平
        4.3.4 居民环保意识、节水意识水平
        4.3.5 其他相关信息描述
    4.4 本章小结
5 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模型构建
    5.1 居民再生水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1 变量定义
        5.1.2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5.1.3 模型对购买意愿的解释
    5.2 居民再生水支付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5.2.1 稳健Tobit回归模型建立
        5.2.2 模型对支付水平解释
    5.3 结果分析及相关对策
        5.3.1 结果分析
        5.3.2 支付意愿提升途径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6)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成本效益研究 ——以北京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相关理论
    2.1 高校校园节水内涵
        2.1.1 高校校园节水发展
        2.1.2 高校校园节水特点
        2.1.3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界定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2.2.1 全寿命周期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
    2.3 外部性理论
        2.3.1 外部性内涵
        2.3.2 外部性属性
    2.4 成本效益评价理论
        2.4.1 确定性评价
        2.4.2 不确定性评价
3 高校校园节水技术应用与成本分析
    3.1 高校校园节水技术应用
        3.1.1 节水器具技术应用
        3.1.2 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应用
        3.1.3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应用
    3.2 高校校园节水技术应用效果测算
        3.2.1 节水技术应用效果基本规定
        3.2.2 节水技术应用效果测算思路
        3.2.3 节水技术应用效果测算模型
    3.3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成本分析
        3.3.1 节水项目成本构成
        3.3.2 节水项目成本特点
        3.3.3 节水项目成本测算模型
4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效益测算与成本效益评价
    4.1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效益内涵
        4.1.1 节水项目效益构成
        4.1.2 节水项目财务效益
        4.1.3 节水项目外部性效益
    4.2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效益测算模型
        4.2.1 节水项目财务效益测算模型
        4.2.2 节水项目外部性效益测算模型
    4.3 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成本效益评价
        4.3.1 节水项目成本效益评价框架
        4.3.2 节水项目成本效益评价原则
        4.3.3 节水项目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5 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
    5.1 节水项目基本情况
        5.1.1 节水器具技术方案
        5.1.2 中水回收利用技术方案
        5.1.3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方案
    5.2 节水项目应用效果分析
        5.2.1 节水器具技术应用效果测算
        5.2.2 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应用效果测算
        5.2.3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应用效果测算
        5.2.4 节水项目应用效果评价
    5.3 节水项目成本效益测算
        5.3.1 节水项目成本测算
        5.3.2 节水项目效益测算
    5.4 节水项目成本效益评价
        5.4.1 节水项目确定性评价
        5.4.2 节水项目不确定性评价
    5.5 对策与建议
        5.5.1 节水对策
        5.5.2 节水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北方高校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建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1.3 基金项目
    1.2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基础理论
        1.4.1 功能湿地理论
        1.4.2 景观生态学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北方自然条件概述与案例选择
    2.1 自然条件
        2.1.1 地貌
        2.1.2 水文
        2.1.3 气候
        2.1.4 土壤
    2.2 北方校园湿地特点
    2.3 案例选择依据及概况
        2.3.1 选择依据
        2.3.2 典型性说明
        2.3.3 案例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方高校校园湿地运行生态性分析
    3.1 水体生态性分析
        3.1.1 孤立型湿地
        3.1.2 非孤立型湿地
    3.2 驳岸生态性分析
    3.3 维护带生态性分析
    3.4 与校园功能整合分析
        3.4.1 与校园规划结构
        3.4.2 与校园市政功能
        3.4.3 与校园文化功能
        3.4.4 优化建议
        3.4.5 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方高校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建构
    4.1 建构原则
        4.1.1 生态优先原则
        4.1.2 系统性原则
        4.1.3 多样性原则
    4.2 建构准备
        4.2.1 计算水体面积
        4.2.2 计算水量平衡
        4.2.3 生态结构提取与生成
        4.2.4 生态网络构建
    4.3 功能一体化建构
        4.3.1 与校园规划结构耦合
        4.3.2 与校园市政功能整合
        4.3.3 与校园文化功能融合
        4.3.4 调节校园微气候
    4.4 建构技术要点
        4.4.1 水生生态环境营造
        4.4.2 防渗设计
        4.4.3 廊道宽度与线型
        4.4.4 湿地基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功能湿地理论的郑州大学新校区湿地优化
    5.1 实例选取
        5.1.1 校园简介
        5.1.2 问题总结与分析
        5.1.3 解决策略
    5.3 计算水体指标
        5.3.1 根据洪期防汛计算水体面积
        5.3.2 根据中水回用计算水体面积
        5.3.3 计算廊道宽度
    5.4 优化成果
        5.4.1 水体生态流
        5.4.2 与区域湿地联结
        5.4.3 水量平衡
        5.4.4 断面设计
    5.5 方案对比
        5.5.1 湿地生态性
        5.5.2 湿地功能
        5.5.3 景观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环境与技术的可行性
    6.2 湿地与北方校园功能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
    6.3 展望与不足之处
        6.3.1 展望
        6.3.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案例调研表
附录B 径流汇水分析
个人简历

(8)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整体形势严峻
        1.1.2 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1.1.3 节水型园林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1.2 国内外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节水型园林研究
    1.4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广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2.2 研究样地的概况
        2.2.1 公园绿地样地
        2.2.2 道路分车带绿地样地
        2.2.3 道路附属绿地样地
        2.2.4 桥梁绿化样地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查阅法
        2.3.2 实地调查
        2.3.3 层次分析法
        2.3.4 专家评价法
        2.3.5 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市公共绿地灌溉类型及其特点
        3.1.1 人工灌溉模式分析
        3.1.2 喷灌模式分析
        3.1.3 微灌模式分析
    3.2 广州市公共绿地灌溉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及数据计算分析
        3.2.1 公共绿地灌溉效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3.2.2 测试样地的灌溉效益评价
    3.3 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综合评价指标计算和分析
        3.3.1 经济评价指标层
        3.3.2 技术评价指标层
        3.3.3 社会评价指标层
        3.3.4 目标层综合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影响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效益的因素
        4.2.2 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广州市8个公共绿地节水灌溉定性指标专家评分汇总
附录C 样地现场照片

(9)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优化方案
    2.1 基本参数
    2.2 中水回用系统工艺方案对比分析
    2.3 不同方案技术经济对比
    2.4结果分析
3. 结论

(10)印花废水的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印染工业概况
        1.2.1 纺织染整工业发展背景
        1.2.2 纺织染整废水排放情况
        1.2.3 印染加工工艺废水来源
        1.2.4 印花废水处理回用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印花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印花企业废水产生及回用现状
    2.1 某印花企业项目概况
    2.2 主要生产工艺
    2.3 企业水资源消耗情况
        2.3.1 水耗及废水产生概况
        2.3.2 处理前运营期间废水水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印花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3.1 原水水质与水量
    3.2 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
        3.2.1 一级处理工艺方案
        3.2.2 二级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工艺方案
        3.2.3 主要构筑物
        3.2.4 主要机械设备
    3.3 各种水质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浮-生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及中水回用研究
    4.1 一级处理工艺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4.2 二级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中水回用处理效果研究
        4.2.1 回用水水质指标的确定
        4.2.2 回用水应用去向的确定
        4.2.3 最佳中水回用率的确定
        4.2.4 实际回用情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印染废水处理回用工程运行分析
    5.1 前言
    5.2 运行情况及结果分析
        5.2.1 COD_(cr)去除效果
        5.2.2 pH处理效果
        5.2.3 色度处理效果
        5.2.4 其他指标去除效果
        5.2.5 逐级处理效果
    5.3 布面质量效果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印花废水回用效益分析
    6.1 回用设施效益分析
        6.1.1 土建部分
        6.1.2 设施部分
    6.2 运行效益
    6.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节约水资源与中水回用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水回用方法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 刘多.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废纸制浆造纸厂废水处理新工艺及中试研究[D]. 焦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3]基于BIM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全寿命成本效益的研究[D]. 安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4]低影响开发模式下东北中心城市集水体系设计研究[D]. 袁浩.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4)
  • [5]西安市居民再生水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杨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高校校园节水项目成本效益研究 ——以北京某高校为例[D]. 张子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北方高校湿地与校园功能一体化建构可行性研究[D]. 孟娟. 华侨大学, 2019(01)
  • [8]广州市公共绿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D]. 黄敏烨.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小区中水回用系统优化研究[J]. 李雷. 建设科技, 2017(23)
  • [10]印花废水的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研究[D]. 何炬雄.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水资源保护和中水回用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