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

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

一、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周昱程[1](2021)在《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文中研究表明人类使用的80%以上物质均源自矿业,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地球表面的资源已经濒临枯竭。理论上,地球的成矿空间分布从地表至地下10,000 m,因此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但是,深部地层“高应力、高渗透压、高地温和强腐蚀”的环境特点对工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矿井安全的咽喉,井壁混凝土的选择是地下工程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中国东部滨海正在建设的纱岭金矿,根据现实地下环境设计并研发一种由石英砂、微丝纤维和纳米硅灰等组成的高强度、高韧性水泥基材料(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 HSTCC),探明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特征,明确典型种类混凝土受静、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能量特征和损伤程度,揭示相应硬化净浆受温度—复合盐耦合影响下的物相变化和破坏机理,通过探测受环境影响后的硬化净浆中C-(A)-S-H的结构形态以及纳米尺度力学性能反演宏观性能特征。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1)混凝土具有与岩石一样,能够积蓄变形能并产生冲击破坏的性质,称为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对不同强度等级、掺量和种类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动态破坏时间和脆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冲击倾向性越强。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HSTCC的相关冲击倾向性参数均最为优异,钢丝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次之。(2)采用单轴伺服压力机、声发射(AE)装置、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和超声检测分析仪研究C70普通高强混凝土(NHSC)、C70钢纤维混凝土(SFRC)和HSTCC三种典型种类井壁混凝土在静载和动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静载条件下,NHSC中多条裂纹的汇合形成一个贯通裂纹,而在动载作用下,破坏时释放的弹性能会造成巨大的损伤。SFRC中纤维的存在使单个裂缝分割成多个扩展方向,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是一种有效的耗能方式。HSTCC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它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储存裂纹,耗散能量,并保证其完整性。(3)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定量方法研究了硬化净浆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孔结构特征,并计算了水化程度(DoH)和火山灰反应程度(DoPR),以表征SFRC和HSTCC在滨海超深井环境中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高强度、高韧性硬化净浆(HSTHP)相比较于高性能硬化净浆(HPHP),其早期的DoH和DoPR很低,而受深部高地温影响后DoH和DoPR上升极为明显,这有利于HSTCC的抗渗性和耐久性。SFRC的失效原因复杂,其可能主要是由于水化氯铝酸盐(Friedel盐)的结晶压力诱发的,而导致最终的强度退化。(4)采用29Si和27Al固体核磁共振(NMR),SEM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硬化净浆中C-(A)-S-H的分子结构特征,元素变化和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STHP受60℃和复合盐环境影响后C-(A)-S-H平均主链长达7.19,Ca/Si大幅降低及高密度和超高密度凝胶含量上升,其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宏观性能进一步提升。通过综上试验,HSTCC纱岭金矿进风井标高-1,120m的马头门处得以应用。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深部地下工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进[2](2020)在《电弧燃烧法测定焦炭中的硫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电弧燃烧法测定焦炭中的硫含量,方法简便,工作效率高,运用成本低,结果准确,操作性好。本文介绍并讨论此方法的试验研究过程和结果。

陈锦凤[3](2013)在《燃煤过程中砷、硫析出规律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选用了贵州省西南地区4种典型煤种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加工了煤燃烧砷、硫析出试验装置,研究了砷、硫的析出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获得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硫的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种煤的砷、硫析出率均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煤中砷析出的反应活化能都要高于煤中硫析出的反应活化能,表明煤中砷析出温度要高于煤中硫析出温度,实验结果与动力学推断相吻合。

徐梁芳,李伟[4](2013)在《影响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硫元素结果稳定性因素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寻找用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硫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测定碳硫所用的试剂、铜坩埚、助熔剂以及称样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

李凯[5](2012)在《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在微波加热场中进行固相脱碳可以实现高碳锰铁的深度脱碳,其中残留的纯净氧化钙又可辅助脱碳锰铁在冶炼过程中对钢水进行脱硫脱磷。因此,对这种新型冶金物料进行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在冶金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碳含量分析、金相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和成分分析、XRD物相分析等方法,并采用试验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物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对物料在微波加热场和常规加热场中的升温特性、固相脱碳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微波加热场非热效应对固相脱碳反应的作用和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高碳锰铁合金的金相组织结构主要为镶嵌结构、蚕食结构和包裹结构,物相组成主要为富碳碳化物相(Mn0.86Fe0.14)7C3,占47%左右;中间碳化物相(Mn0.80Fe0.20)5C2,占32%左右;富金属碳化物相(Mn0.78Fe0.22)23C6,占21%左右。高碳锰铁除了主要的锰铁复合碳化物外,还存在有Fe3C、Fe3Si、Feo.4Mn3.6C、Mn15C4和游离石墨等物相。(2)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混合物料对微波具有良好的吸收性,根据物料脱碳摩尔配比(CO:碳酸钙粉:C高碳锰铁粉)的不同,微波加热物料的比升温速率为10℃/min.kg~50℃/min.kg;对于配比相同的物料,微波加热的平均比升温速率高于马弗炉加热的平均比升温速率。提高脱碳温度和增加脱碳时间有助于固相脱碳率的提高;在脱碳温度和脱碳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脱碳摩尔配比越高,脱碳物料的含碳量越低,脱碳效果越好。(3)在试验条件(脱碳温度为900℃、1000℃、1100℃、1200℃,保温脱碳时间为60min)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的固相脱碳率分别为76.70%、82.90%、84.12%和85.78%,特别是在低温段均远高于马弗炉加热的固相脱碳率31.92%、57.19%、58.85%和88.05%。这种现象说明微波加热场较常规加热场存在着一种脱碳的非热效应,微波加热非热效应在较低的脱碳温度下能明显提高高碳锰铁粉中碳的扩散能力,改善低温固相脱碳反应的动力学条件;而常规加热脱碳的反应动力学条件明显受到温度的控制,固相脱碳的温度越高,高碳锰铁粉的脱碳率才会越高。(4)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可以实现高碳锰铁的固相脱碳,脱碳物料的金相组织结构主要为球形层状结构、球壳状结构和实心球形结构。物相组成主要为金属锰、金属锰铁相,占58%左右;富金属碳化物相,占19%左右;氧化钙相,占23%左右,无有害杂质,可辅助脱碳锰铁对钢水进行脱硫和脱磷。在微波加热固相脱碳条件下,微波加热场能够促进同种金属的聚合,异种金属的分离;在脱碳温度900℃时,固相脱碳的综合效果最好,脱碳锰铁物料中金属锰铁的实际碳含量为1.54%,金属锰铁的氧化率低,且无锰酸钙、硅酸钙等物相的产生,金属锰的挥发损失最低。(5)在常规加热的脱碳物料中,金属锰铁相呈不规则蝴蝶状结构和大小不一的实心球形结构,且脱碳物料中只存在金属锰铁相,而没有出现单一的金属锰相和金属铁相。常规加热场中没有出现类似于微波加热场所具有促进同种金属聚合、异种金属分离的现象。(6)在相同的脱碳温度下,微波加热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加热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这表明在微波加热场中,高碳锰铁粉中碳的扩散速率大于氧化速率,故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在常规加热场中,高碳锰铁粉中碳的扩散速率小于氧化速率,不仅物料的脱碳效果差,且脱碳物料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

陈锦凤,帅琴[6](2012)在《煤燃烧过程中钙基材料除砷脱硫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贵州高砷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床管式炉对钙基材料在煤燃烧过程中的除砷脱硫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燃煤灰渣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简单地探讨了钙基材料的除砷脱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燃烧温度为1 050℃,钙基材料用量n(Ca)/n(S)=2.0时,粒径越小的钙基材料除砷脱硫效果越好,钙基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同时除砷脱硫的性能;其除砷脱硫的机理是钙基材料的加入促进了As2O3和SO2的扩散,并且与As2O3和SO2生成了Ca3(AsO4)2和CaSO4以固相停留在燃煤灰渣中,从而降低了砷和硫挥发进入大气的程度。

杨连琴[7](2006)在《电弧炉与标尺式微机碳硫分析仪的配套使用》文中提出通过试验,说明电弧炉与标尺式微机碳硫分析仪配套使用测定合金铸铁、灰口铸铁等材料中碳量和硫量,结果不太满意。

王璟[8](2003)在《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修理》文中研究表明 HV-4B型碳硫自动分析仪,是由MS-51单片机完成程序控制及模拟滴定的仪器。该仪器操作简便,准确可靠,能快速检测钢铁及其它金属材料中碳、硫两元素的百分含量。不过,由于该仪器不但有控制电路,还有许多气路液路,既有酸性溶液又有碱性溶液,腐蚀性大,从而其故障率也较高。

巩春莲[9](2003)在《双坩埚轮流操作法测定钢铁中碳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晓青,邓大超,方彩云[10](2003)在《金属中碳的分析方法综述》文中提出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金属中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所用的仪器及样品处理等方面的进展。文中共查阅文献118篇。

二、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匹配深地属性的混凝土结构材料的设计与研发
        1.2.2 深部环境影响下混凝土的破坏行为
        1.2.3 深部环境中服役混凝土物相变化特征以及劣化机理
        1.2.4 深部环境中服役混凝土微结构特征
    1.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深地高应力环境下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3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冲击倾向性试验方法
        2.3.1 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3.2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试验方法
    2.4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与强度等级间相关关系
        2.4.1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2.4.2 混凝土的弹性能量指数
        2.4.3 混凝土的冲击能量指数
        2.4.4 混凝土的动态破坏时间
        2.4.5 混凝土的脆性指数
        2.4.6 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表征方式
        2.4.7 高强混凝土声发射特征
    2.5 钢纤维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5.1 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5.2 纤维种类对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影响规律
    2.6 高强度、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HSTCC)的设计
        2.6.1 功能型混凝土材料设计思路
        2.6.2 现阶段深部矿井混凝土的不适用性
        2.6.3 新井壁材料的设计方法
        2.6.4 HSTCC相关力学性能
    2.7 讨论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坏特征及能量演化机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3 井壁混凝土受荷载的破坏模式和能量特征
        3.3.1 单轴加卸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3.3.2 混凝土在静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能量演化
    3.4 井壁混凝土在动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能量特征
        3.4.1 动力荷载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法
        3.4.2 混凝土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3.4.3 典型种类混凝土受动力荷载作用的应力和应变特征
        3.4.4 典型种类混凝土受动力荷载作用能量与损伤特征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与复合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性能演变及机理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混凝土宏观性能演变规律
        4.3.1 混凝土抗压强度及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
        4.3.2 混凝土冲击倾向性的演变规律
    4.4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含量演变规律
        4.4.1 硬化净浆中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
        4.4.2 结合XRD-Rietveld分析硬化净浆中的主要晶体物相
        4.4.3 结合TG分析硬化晶体中的主要非晶体物相
    4.5 硬化净浆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特征
        4.5.1 结合SEM-EDS分析硬化净浆表面微观形貌
        4.5.2 结合MIP分析硬化净浆的孔结构特征
    4.6 混凝土中氯离子渗入含量
        4.6.1 化学滴定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方法
        4.6.2 不同种类混凝土中氯离子渗入含量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与复合盐耦合作用下C-(A)-S-H结构演化历程及其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硬化净浆中C-(A)-S-H结构特征
        5.3.1 NMR测试及分析C-(A)-S-H结构方法
        5.3.2 干拌胶凝材料(原材料)中主要物相的结构特征
        5.3.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含Si物相结构特征
        5.3.4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的含Al物相结构特征
    5.4 硬化净浆表面化学元素分布规律
        5.4.1 SEM协同EDS的硬化净浆表面化学元素的试验方法
        5.4.2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表面单种类化学元素分布特性
        5.4.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表面复合化学图像
        5.4.4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C-(A)-S-H凝胶的Ca/Si变化特征
    5.5 硬化净浆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
        5.5.1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5.5.2 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力学性能的分析方法
        5.5.3 不同种类硬化净浆中主要物相纳米尺度的力学性能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电弧燃烧法测定焦炭中的硫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主要试剂
        1.1.1 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1.3 助熔剂
    1.2 分析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管式高温炉与电弧炉的对比分析
    2.2 分析结果准确性
3 注意事项
4 结语

(3)燃煤过程中砷、硫析出规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燃煤过程中砷、硫析出规律
        1) 温度的影响
        2) 停留时间的影响
        3) 空气流量的影响
        4) 煤种的影响
    2.2 燃煤过程中砷、硫析出的动力学分析
3 结 论

(4)影响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硫元素结果稳定性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及设备
    1.2 试剂及材料
    1.3 仪器工作条件
    1.4 试验方法
2 影响结果因素分析
    2.1 仪器漏气
    2.2 量气管不清洁
    2.3 样品在燃烧坩埚中铺散不均匀
    2.4 高碳和低碳试样的影响
    2.5 通氧速度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
    2.6 助熔剂的加入量
    2.7 灰尘

(5)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微波加热的原理、特点及其发展
        1.2.1 微波加热的原理
        1.2.2 微波加热的特点与优势
        1.2.3 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领域中的应用
    1.3 锰铁合金的分类及生产现状
        1.3.1 锰铁合金的分类及其化学成分
        1.3.2 中、低碳锰铁合金的冶炼及生产现状
    1.4 高碳锰铁固相脱碳的优势及研究现状
        1.4.1 固相脱碳的优势及其发展
        1.4.2 高碳锰铁固相脱碳的研究现状
    1.5 物料显微结构与固相脱碳及微波加热的关系
        1.5.1 物料显微结构与固相脱碳的关系
        1.5.2 物料显微结构与微波加热的关系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的选择与制备
        2.1.1 高碳锰铁
        2.1.2 高碳锰铁粉的制备
        2.1.3 脱碳剂的选择
    2.2 实验设备与实验仪器
        2.2.1 多功能微波冶金加热炉
        2.2.2 碳硫联测分析仪
        2.2.3 GX60型金相显微镜
        2.2.4 微机差热天平
        2.2.5 其它仪器设备及试剂
    2.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3.1 高碳锰铁金相及显微结构分析
        2.3.2 高碳锰铁粉及碳酸钙粉差热-热重分析
        2.3.3 微波加热高碳锰铁粉及碳酸钙粉升温实验
        2.3.4 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实验
        2.3.5 马弗炉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实验
        2.3.6 马弗炉加热高碳锰铁粉对比实验
第三章 高碳锰铁显微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相图分析与差热分析
        3.2.1 相图分析
        3.2.2 差热分析
    3.3 金相分析
    3.4 高碳锰铁电子探针分析
        3.4.1 高碳锰铁的微观结构特征与碳化物成分
        3.4.2 各主要元素在碳化物中的分布规律
    3.5 高碳锰铁XRD物相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实验与显微结构研究
    4.1 引言
    4.2 升温特性与热重分析
        4.2.1 混合物料升温特性分析
        4.2.2 碳酸钙粉热重分析
    4.3 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实验研究
        4.3.1 脱碳摩尔配比与升温曲线
        4.3.2 脱碳物料碳含量测定
    4.4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扫描电镜分析
    4.5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电子探针分析
        4.5.1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显微结构与成分分析
        4.5.2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显微结构的形成模型
        4.5.3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中主要元素的分布规律
    4.6 微波加热脱碳物料的XRD物相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弗炉加热与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不同加热方式对物料升温特性与脱碳物料碳含量的影响
        5.2.1 马弗炉加热与微波加热混合物料升温特性对比分析
        5.2.2 不同加热方式对脱碳效果的影响
    5.3 马弗炉加热脱碳物料扫描电镜分析
    5.4 不同加热方式对脱碳物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5.4.1 金相显微结构对比研究
        5.4.2 常规加热脱碳物料显微结构的形成模型
    5.5 不同加热方式对脱碳物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6)煤燃烧过程中钙基材料除砷脱硫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钙基材料除砷脱硫性能比较
    2.2 燃烧温度对除砷脱硫效率的影响
    2.3 钙基材料用量对除砷脱硫效率的影响
    2.4 钙基材料除砷脱硫机理
3 结 论

(10)金属中碳的分析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碳的分析方法
    1.1 红外吸收法
    1.2 发射光谱法
    1.3 X射线法
    1.4 非水溶液滴定法
    1.5 色谱法
    1.6 电化学方法
    1.7 在线分析法
    1.8 综合性研究和其他测定方法
2 样品处理方法
3 结束语

四、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滨海环境中超深井井壁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细观结构特征[D]. 周昱程.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电弧燃烧法测定焦炭中的硫含量[J]. 高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3)
  • [3]燃煤过程中砷、硫析出规律试验研究[J]. 陈锦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3(07)
  • [4]影响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硫元素结果稳定性因素的探讨[J]. 徐梁芳,李伟. 河南化工, 2013(Z2)
  • [5]微波加热配加碳酸钙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研究[D]. 李凯.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 [6]煤燃烧过程中钙基材料除砷脱硫的试验研究[J]. 陈锦凤,帅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7]电弧炉与标尺式微机碳硫分析仪的配套使用[J]. 杨连琴. 同煤科技, 2006(02)
  • [8]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修理[J]. 王璟. 现代仪器, 2003(04)
  • [9]双坩埚轮流操作法测定钢铁中碳硫[J]. 巩春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3(07)
  • [10]金属中碳的分析方法综述[J]. 陈晓青,邓大超,方彩云. 冶金分析, 2003(02)

标签:;  ;  ;  ;  ;  

HV-4B型微机碳硫自动分析仪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