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

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

一、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靖开航[1](2020)在《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自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并更加频繁的参与到各国的货运代理的业务之中,从海外流进大量的物流性企业和贸易公司进入到中国的物流市场之后,中国国境内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海运的业务进出口量日益增加。给出于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阻碍和冲击,再然后加上中国自身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的起步较晚,很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客观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缺乏营销的一些创新精神,仍旧停留在提供很多基础的功能性物流运输服务上,比如报关、运输、仓储等,获取市场份额的手段就是价格的比拼。在这种传统的营销的模式下,中国本土企业越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竞争越来越无力,进而失去与外资货运代理企业竞争的能力。大部分的物流市场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中的每个国家的海运业务都是国际进出口业务运输中处在最中心的位置,用海洋作为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十足大、开销很低、航路非常广,这就成为了各个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公司都要相互竞争的首要目标市场。其中DGF(DHL Global Forwarding)就是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本文从DGF国际海运业务的整体发展现状出发,对其所处环境做出细致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情况,对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提出几点建议。

谢雨蓉[2](2020)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与手段,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维度,其中一些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抓住主要维度、聚焦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在推进进程中,参与主体、推进机制、表现形式等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物流的空间拓展、方式变革与形态演化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调整变化,既有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等都在重塑之中,必将引发国际物流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骤然改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合作新平台。国际物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也受到这一全球化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中国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变化,做出积极应对,调整国际物流发展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也为中国积极融入和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维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全球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维度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总结历史规律,并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在各个维度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建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奠定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大航海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分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第一阶段全球化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依靠暴力与资本推进,形成了根植于殖民地经济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地理大发现,这一阶段全球化建立了资本推动、暴力维护的海洋运输体系,大航海将国际航线网络由地中海拓展至全球;第二阶段全球化至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立了发达国家主导、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垂直化、专门化国际分工,在全球形成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在这一阶段的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掌控着全球物流资源与市场,集装箱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国际物流中心伴随全球产业转移,在太平洋沿岸兴起;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仍在推进之中,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化迈入多元共治与互利共赢时代,大规模的多边贸易合作转向以巨型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国际物流格局加快调整,资源重配、市场重构、区域内需求快速增长、业态模式多元化发展将推动建立新的规则体系,也为后发国家参与规则制定创造了机遇。第三,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新阶段下的新范式,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作为倡议的发出者,主动推动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带动欧亚大陆中间欠发达地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将形成海陆双向发展格局。在海运物流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应着力寻求国际物流陆向突破,构建陆路物流大通道,统一陆路国际物流规则,以此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之一。第四,提出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发展。在四维分析框架下,梳理了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识别了关键因素、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研究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围绕关键因素的竞争博弈,并从加快技术与模式创新,统一规则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思路。第五,围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稳步推进海运发展、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应对策略,从中欧班列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和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体现在:(1)从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2)拓展了研究国际物流问题的时空视角:时间上,在经济全球化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分阶段系统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空间上,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从传统海运领域拓展到海陆两个方向、两大空间。(3)运用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在稳步推动海运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带一路”陆路物流突破的应对策略。(4)提出围绕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的博弈行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丁俊发[3](2016)在《中国物流市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囯物流业已进入转型发展期,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变为主要依靠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如何认识物流市场,如何培育与推动物流市场发展,已成为经济界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

李冰漪[4](2012)在《中国物流业快马加鞭未下鞍——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 丁俊发》文中研究指明屈指而算,中国加入WTO已过十年。当入世之初,全球知名的物流巨头快速向中国市场渗透,而我们对"现代物流"一词懵懵懂懂……2005年12月,中国正式开放了包括道路运输、货代、仓储等物流领域,并已经按照WTO承诺对外商开放了控股权。世界物流业巨头纷纷抢占我国市场,并加紧对现代物流的研发。在这种物流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已经开始占领本土的外国竞争者,同时还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而今,中国企业并没有因外资企业的进驻而被击垮,民族企业依然傲视群雄,这中间我们有多少需要总结,有多少需要学习与借鉴,梳理过去,会让我们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王杨[5](2011)在《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的研究,是外商直接投资理论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转向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趋势中,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是基于物流产业特征,以投资母国和投资东道国为外在约束条件,以“三优势”理论为研究工具,对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所涉及到主要问题,即投资动因、投资方式、投资区位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等问题,进行探索。并依据本研究结论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第一,物流产业特征研究。首先基于对产业界定的分析,判断物流产业符合产业要求的一般特性,满足产业的一般规定性,从产业的角度分析物流产业的边界和特征,并分析物流产业与制造业、物流产业与服务业的区别,以此作为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的研究基础。第二,对传统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模式的梳理,构建本文研究模式。通过对传统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思路的梳理,结合物流产业特征,提出本文研究模式,即(2+3+3)的研究模式。运用(2+3+3)的研究模式,探索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特有规律。第三,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动因分析。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物流产业特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是外商采取直接投资的原因;物流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使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国际经营的必然选择;物流产业衍生性决定了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跟随性。具体的动因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市场追求型,包括跟随型的直接投资、为开拓新市场而进行的直接投资、为满足物流服务需求而拉动的直接投资;二是要素追求型;三是发挥潜在优势型;四是全球发展战略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第四,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分析。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客观受东道国、母国和外资企业因素的影响。而基于物流产业特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是:一是物流产品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内部化倾向,使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倾向于选择独资方式;二是流通加工和物流后台活动比重较大,使物流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制造业的某些特征,因此初期投资时,兼并方式是进入东道国的捷径;三是物流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一定程度的可分离性,使其外商直接投资倾向选择独资方式。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向独资转变已成为趋势。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研究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析。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物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主要立足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物流市场的逐步放开,其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地重点城市的网络布局后,投资地域开始从沿海港口城市向内地延伸。影响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外在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等。而物流产业特征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是,人力资本水平、产业集中度、物流节点的区位等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对研究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主要研究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对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回归分析,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效应;二是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市场集中度效应;三是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具有门槛要求的特征。第七,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已三十多年,并且是我国全面对WTO开放最早的服务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物流企业已成为我国物流市场主要成分之一,依据本研究对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机理的分析,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等对策。本文研究的创新工作主要是:证明了物流产业FDI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重动因;物流产业的衍生性引致物流产业FDI;初期中国物流产业FDI的独特动因是对跨国公司各类产业FDI的跟随性,长期看物流产业FDI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揭示了物流产业FDI方式的变化趋势,即物流产业FDI在初期进入东道国市场是兼并和合资的方式,但最终倾向于独资方式:物流产业介于软服务业和硬服务业之间(更倾向硬服务业),因此在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中独资意愿的强度比典型硬服务业低,但比典型的软服务业要高。发现了产业集聚的经济中心区域是物流产业FDI的投资选择;对社会物流节点的偏好是物流产业FDI区域选择的独特之处。本文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数据,是典型性和趋势性的证明。本文研究是以产业理论为基础,对物流的外商直接投资问题进行探讨,得出基于物流产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结论。

黄寄梅[6](2010)在《中远物流经营战略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竞争环境巨大变化和IT技术飞速进步,企业管理进入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时代,现代物流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第三方物流迅猛发展。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入世WTO之后,带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呈明显增长趋势,预测物流总量增幅将在未来几年内超过10%,到2010年,物流市场容量将发展到11972亿元。中远物流是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研究其经营战略对于中国整个物流产业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目前航运市场的深度下跌,第三方物流市场成为中远物流拓展利润的新源头。本文在研究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营理念,物流系统工程规划原则,运用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分析中远物流在中国第三方物流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保持物流市场领导者地位的经营战略问题。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中远物流公司概况;第二章阐述对物流产业以及战略管理理论认识;第三章、四章分别分析中远物流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五、六章中远物流经营战略方案选择与制定、实施与评价。

陈彬[7](2008)在《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对WTO有关物流法律制度的规定从货物贸易法律制度、物流组织法律制度、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入世议定书及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对WTO相关规定的吸收、采纳,对我国现行物流法律制度在WTO体制下的不相符之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全面讨论了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

谢慧[8](2008)在《仓储业的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仓储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也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部分。现代仓储业的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涌现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特别在近些年仓储行业涉及市场准入和竞争秩序方面的问题很多,各地区的市场准入条件不一致,再加上又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导致了仓储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仓储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深刻认识到市场准入规则在仓储行业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对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做出了研究分析,之后深入分析探讨了现阶段国内外对市场准入的研究发展情况,以便做出比较和更详细的分析,并就我国仓储业存在的市场准入问题进行了一一分析。接着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论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仓储业的现状、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论文研究的环境分析。由于仓储业的市场准入规则与其投入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很重要的关联,仓储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需要参考发展仓储业所需投入的各个要素的种类和数量,因此论文第三部分对影响仓储业发展的几个主要投入要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仓储业与这几个投入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建模。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仓储企业准入规则的计算公式。除以上分析外,为更详细地说明如何设置仓储业的市场准入规则,论文第四部分对构建仓储市场准入规则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市场准入概述(含义、构成、建立原则)、现阶段相关因素的分析(仓储业的特点、仓储业的行业定位、物流市场的特性等)、构建仓储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的思路、注意点以及政府应在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等。论文在第五部分进行了实证分析,用以说明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部分是对我国仓储业市场准入的发展展望,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分析了今后仓储市场准入的发展趋势。

李琴[9](2007)在《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加入WTO,许多企业的物流职能从企业组织中剥离出来使企业专心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物流业务释放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为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第三方物流(TPL)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国内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第三方物流业面临行业割据、服务经营水平差,基础设施与装备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要想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并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这要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思路。本文首先在基础理论部分阐述国内外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其次阐述产业竞争力、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对第三方物流产业进行界定,分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特征,运用SWOT法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找出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要素的直接来源为营销策略中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六个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政府行为、产业集群、企业战略联盟、企业战略与竞争状况、信息技术、人才六个因素;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核心能力和创新水平。文中根据SWOT分析构建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要素图,提出要提高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在宏观环境中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引导,合理有效地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间加强战略联盟,注重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建设;微观上主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营销力,主要是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找准市场定位,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来提高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本文的关键点在于运用了SWOT分析方法分析竞争力因素,将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相结合,将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运用到产业竞争力中。主要不足是理论分析不够深入与全面,数据的技术处理能力较弱。

刘秉镰[10](2007)在《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无论是从产业规模、产业绩效、产业设施还是产业政策来看,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都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时期,并且正处于产业迅速发展分化的阶段。总体而言,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呈现二元经济特性,特别是在物流市场竞争、物流需求层次变化、物流管理技术创新、物流外贸形态升级及区域物流一体化等方面展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二、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营销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
        2.1.1 PEST分析
        2.1.2 五力模型
        2.1.3 SWOT分析
        2.1.4 7PS营销理论
    2.2 物流公司营销的相关文献
    2.3 海运业务营销的相关文献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现状与问题
    3.1 DGF公司概述
        3.1.1 DGF公司简介
    3.2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现状
    3.3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的中存在问题
        3.3.1 服务产品结构单一
        3.3.2 服务价格缺乏竞争性
        3.3.3 传统营销渠道缺乏新颖
        3.3.4 缺乏核心竞争力
        3.3.5 人员流动性较大
        3.3.6 信息传递滞后
        3.3.7 缺乏品牌效应
第4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4.2.2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4.2.3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4.2.4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2.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3 微观环境分析
        4.3.1 DGF公司的优势
        4.3.2 DGF公司的劣势
        4.3.3 DGF公司的机会
        4.3.4 DGF公司的威胁
    4.4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总结
第5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组合
    5.1 产品策略
        5.1.1 现有产品细分
        5.1.2 定制化产品
    5.2 价格策略
        5.2.1 企业的营销额
        5.2.2 企业的成本
    5.3 渠道策略
        5.3.1 一级关系渠道
        5.3.2 二级关系渠道
    5.4 促销策略
        5.4.1 价格促销
        5.4.2 沟通促销
    5.5 人员策略
        5.5.1 外部营销
        5.5.2 内部营销
    5.6 服务过程策略
        5.6.1 建立规范的服务方式
        5.6.2 进行有效的补救措施服务
    5.7 有形展示策略
        5.7.1 环境要素
        5.7.2 人文要素
第6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6.1.1 重视营销管理人才
        6.1.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6.1.3 加强公司员工的培训
        6.1.4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6.2 风险管控措施
        6.2.1 完善的风险措施
    6.3 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6.3.1 引进全球化信息系统
    6.4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6.4.1 制度层
        6.4.2 物质层
        6.4.3 精神层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
        1.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格局的改变
        1.1.3 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国际物流秩序的重塑
        1.1.4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变革的推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2.1.2 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
        2.1.3 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2.1.4 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经济全球化相关研究
        2.2.2 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
    2.3 既有文献对本文的贡献
    2.4 本章小结
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概念
        3.1.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3.1.2 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
    3.2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维度
        3.2.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3.2.2 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维度
    3.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
        3.3.1 治理结构维度的影响
        3.3.2 空间格局维度的影响
        3.3.3 科学技术维度的影响
        3.3.4 规则体系维度的影响
        3.3.5 四个维度的交叉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4.1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4.1.1 治理结构——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与掠夺
        4.1.2 空间格局——殖民经济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4.1.3 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西方生产力与军事力量
        4.1.4 规则体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4.2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4.2.1 治理结构——依靠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争夺海上战略通道
        4.2.2 空间格局——地中海贸易区扩张与两洋港口的兴衰
        4.2.3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等技术的发展
        4.2.4 规则体系——西方海权论思想与物流现代市场运行模式初现
    4.3 本章小结
5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5.1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5.1.1 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5.1.2 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5.1.3 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垂直专业化产业分工
        5.1.4 规则体系——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5.2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5.2.1 治理结构——国际资本深度参与国际通道、枢纽之间的竞争
        5.2.2 空间格局——亚太物流市场扩张与国际航运中心崛起
        5.2.3 科学技术——集装箱运输建立全新的国际物流运行体系
        5.2.4 规则体系——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不断发展完善
    5.3 本章小结
6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6.1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6.1.1 治理结构——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
        6.1.2 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三大生产网络独立性提高
        6.1.3 科学技术——工业4.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6.1.4 规则体系——新型经贸规则正在构建之中
    6.2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6.2.1 治理结构——国际物流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与市场重构
        6.2.2 空间格局——国际物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内较快增长
        6.2.3 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推动国际物流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6.2.4 规则体系——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国际规则亟待建立完善
    6.3 本章小结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7.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7.1.1 治理结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2 空间格局——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
        7.1.3 科学技术——5G与新技术相互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7.1.4 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区域经贸规则建立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7.2.1 治理结构——市场为主体、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7.2.2 空间格局——构建海陆双向物流大通道
        7.2.3 科学技术——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7.2.4 规则体系——推动陆路物流规则统一与完善
    7.3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7.3.1 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7.3.2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寻求陆向突破策略
    7.4 本章小结
8 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策略
    8.1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8.1.1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8.1.2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陆路物流中的骨干作用
        8.1.3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载体作用
    8.2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2.1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8.2.2 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8.2.3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8.2.4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3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调发展
        8.3.1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作互补
        8.3.2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竞争博弈
    8.4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创新
    8.5 中欧班列国际规则的统一与完善
    8.6 本章小结
9 中国在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9.1 中欧班列发展的对策建议
    9.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3 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展望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10.1.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0.1.2 主要结论
    10.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欧班列到发欧洲国家的主要线路情况
附录 B 中欧班列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C 中欧班列问卷调查受访专家情况
附录 D 班列企业与班轮公司运价及政府最优补贴决策求解过程
附录 E 正文中专有名词简称、译文及缩写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物流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以来中国物流市场的巨大变化
    (一) 物流市场规模扩大, 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物流市场
    (二) 物流业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 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四) 物流市场细分加速
    (五) 政府推动是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推手
二、物流市场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 等价交换规律, 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价值规律
    (二) 自由竞争规律
    (三) 平均利润率规律
    (四) 物流先行规律
三、中国物流市场中存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一) 中国物流市场的不平衡
    (二) 中国物流市场的不协调
    (三) 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不可持续

(4)中国物流业快马加鞭未下鞍——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 丁俊发(论文提纲范文)

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进程与战略
外资进驻的利与弊
提高核心竞争力与狼共舞

(5)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价值
    1.2 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
        1.2.1 物流产业
        1.2.2 外商直接投资
    1.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模式、创新点和局限性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方法、研究模式和研究思路
        1.4.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2 物流产业特征
    2.1 物流产业边界
        2.1.1 产业边界
        2.1.2 物流产业边界
    2.2 物流产业特征
        2.2.1 物流产业与制造业比较
        2.2.2 物流产业与一般服务业比较
        2.2.3 物流产业特征
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3.1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3.1.1 基于微观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3.1.2 基于宏观分析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3.1.4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其他理论
    3.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3.2.1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3.2.2 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论
        3.2.3 对邓宁OLI理论的修正
        3.2.4 关于中小型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投资理论
        3.2.5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区位论
        3.2.6 关于"双缺口模型"理论的修正和适用性
4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动因分析
    4.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
        4.1.1 推动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国际背景
        4.1.2 物流产业特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4.1.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
    4.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动因的实证分析
        4.2.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动因的计量分析
        4.2.2 对不同来源地的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4.3 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与吸引力
        4.3.1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动力问题
        4.3.2 我国物流产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问题
5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5.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因素
        5.1.1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比较
        5.1.2 东道国、母国和外资企业因素
        5.1.3 物流产业特征因素
    5.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实证分析
        5.2.1 模型建立与数据整理
        5.2.2 跨国并购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
    5.3 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趋势
        5.3.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演变
        5.3.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向独资转变的影响
6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析
    6.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影响因素
        6.1.1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影响因素
        6.1.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东道国影响因素
        6.1.3 物流产业特征的影响因素
    6.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实证分析
        6.2.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熵
        6.2.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计量分析
    6.3 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存在的问题
        6.3.1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现状
        6.3.2 我国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失衡
7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7.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7.1.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相关分析
        7.1.2 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时间序列分析
        7.1.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与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7.1.4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存在问题
    7.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7.2.1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7.2.2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中度效应
        7.2.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负效应
    7.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
        7.3.1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模型
        7.3.2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索洛剩余对经济增长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7.3.3 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问题
8 物流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8.1 积极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
        8.1.1 增强我国物流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8.1.2 预防外商直接投资垄断对经济安全的威胁
        8.1.3 引导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均衡发展
    8.2 充分发挥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综合效应
        8.2.1 加强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效应
        8.2.2 提高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效应
        8.2.3 发挥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远物流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公司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2章 物流及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2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
    2.3 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2.4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2.5 行业结构分析
    2.6 SWOT分析
    2.7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第3章 中远物流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客观环境分析
        3.1.1 经济环境
        3.1.2 政治与政策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地位分析
        3.2.2 中国物流业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3.2.3 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分析
    3.3 物流业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3.3.1 顾客的议价能力
        3.3.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
        3.3.4 替代品的威胁
        3.3.5 中远物流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3.6 行业结构分析结论
    3.4 外部环境SWOT机会与威胁分析
第4章 中远物流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4.1.1 物流网络系统
        4.1.2 财务资源
        4.1.3 人力资源
        4.1.4 技术资源
        4.1.5 市场细分与业务影响
        4.1.6 品牌经营和创新能力
        4.1.7 内部资源综合能力评价
    4.2 中远物流优势与劣势分析
        4.2.1 中远物流关键成功因素确定
        4.2.2 中远物流优劣势的确定
        4.2.3 中远物流优劣势的分析
    4.3 核心竞争力与关键成功因素匹配分析
第5章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的选择与评价
    5.1 中远物流现行战略方案分析和战略目标体系设置
    5.2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备选方案确定
    5.3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方案评价
        5.3.1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定性评价
        5.3.2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定量评价
第6章 中远物流经营战略实施与控制
    6.1 战略实施部署
    6.2 战略实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保障
    6.3 战略实施的评价控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WTO体制下物流法律框架
    (一) WTO体制下有关货物贸易的法律制度
    (二) WTO体制下的物流组织法律制度
        1.《服务贸易总协定》 (以下简称GATS) 的有关规定。
        2. 运输行业的具体协定。
    (三) WTO体制下的物流行为法律制度
    (四) WTO体制下的物流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五) WTO体制下的物流救济法律制度
二、WTO体制下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发展
    (一) 货物贸易的法律制度
    (二) 物流组织法律制度
    (三) 物流行为法律制度
    (四) 物流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五) 物流争议救济法律制度
三、WTO体制下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及完善
    (一) 在物流组织法律制度方面, 还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的思想, 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未消除, 行政干预的色彩过重, 与WTO简化贸易程序的要求不符, 不利于物流业的国际化
    (二) 无论在物流行为法律制度还是物流组织法律制度中, 现行的物流法律规范都严重违背WTO有关透明度原则的要求
    (三) 我国物流行为法律制度和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倾向, 无论是在外资准入阶段还是营运阶段, 都存在与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不相符之处
四、我国物流业如何应对WTO体制获得进一步发展

(8)仓储业的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市场准入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市场准入的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2章 仓储业与市场准入
    2.1 我国的仓储业现状分析
        2.1.1 我国的仓储业发展状况
        2.1.2 存在的问题
    2.2 我国的市场准入研究
        2.2.1 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演变过程
        2.2.2 我国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现状
        2.2.3 原因分析
    2.3 设置市场准入规则对仓储业的作用
第3章 仓储业投入要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及企业准入规则的设定
    3.1 仓储业发展的主要投入要素影响分析
        3.1.1 资本投入影响分析
        3.1.2 设施规模影响分析
        3.1.3 技术影响分析
        3.1.4 人才影响分析
    3.2 仓储业——投入要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3.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2 仓储业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组成及建模步骤
        3.2.3 仓储业发展投入要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仓储企业市场准入规则的设定
    3.4 小结
第4章 构建仓储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的理论分析
    4.1 市场准入规则概述
        4.1.1 市场准入规则的相关涵义
        4.1.2 市场准入的构成
        4.1.3 建立市场准入规则的原则研究
    4.2 现阶段相关因素分析
        4.2.1 仓储业自身的特点分析
        4.2.2 仓储业的行业定位分析
        4.2.3 现阶段我国物流市场的特性分析
    4.3 构建仓储市场准入规则的思路及注意点
        4.3.1 构建仓储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的思路
        4.3.2 构建仓储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的注意点
    4.4 政府在仓储物流市场准入中的作用分析
第5章 实证分析
第6章 我国仓储业市场准入的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说明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说明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说明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第三方物流的理论
        2.1.1 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
        2.1.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
        2.1.3 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界定
    2.2 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理论
        2.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界定
        2.2.2 产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
        2.2.3 企业竞争力理论
第三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状况与特征
    3.1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状况
        3.1.1 中国第三方物流快速增长
        3.1.2 企业物流分离外包速度加快
        3.1.3 业务创新成为第三方物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3.1.4 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国际化
        3.1.5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3.2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特征
        3.2.1 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变
        3.2.2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区域化
        3.2.3 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与整合并存
        3.2.4 第三方物流发展朝社会化、个性化、信息化、电子化发展
        3.2.5 第三方物流服务全球化
    3.3 运用SWOT 分析法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状况
        3.3.1 优势(strengths)
        3.3.2 劣势(weaknesses)
        3.3.3 机会(opportunities)
        3.3.4 威胁(threats)
第四章 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4.1 构建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要素框架
        4.1.1 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要素
        4.1.2 构建竞争力要素框架
    4.2 创造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环境
        4.2.1 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引导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4.2.2 推进产业集群
        4.2.3 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
        4.2.4 信息技术建设
        4.2.5 大力加强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五章 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途径
    5.1 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服务能力
        5.1.1 注重“以客户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5.1.2 采用先进技术
        5.1.3 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测
        5.1.4 强化增值服务
    5.2 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创新能力
        5.2.1 观念创新
        5.2.2 技术创新
        5.2.3 管理创新
        5.2.4 学习创新
    5.3 降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成本
        5.3.1 物流成本特征
        5.3.2 采用合理途径降低第三方物流成本
    5.4 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营销力
        5.4.1 市场细分策略
        5.4.2 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定位
        5.4.3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靖开航. 山东大学, 2020(05)
  • [2]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谢雨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中国物流市场研究[J]. 丁俊发. 财经智库, 2016(04)
  • [4]中国物流业快马加鞭未下鞍——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 丁俊发[J]. 李冰漪. 中国储运, 2012(06)
  • [5]物流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 王杨.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6]中远物流经营战略研究[D]. 黄寄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0)
  • [7]WTO体制对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发展的影响[J]. 陈彬. 国际经贸探索, 2008(04)
  • [8]仓储业的物流市场准入规则研究[D]. 谢慧.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8)
  • [9]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竞争力的研究[D]. 李琴. 厦门大学, 2007(07)
  • [10]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J]. 刘秉镰. 中国流通经济, 2007(04)

标签:;  ;  ;  ;  ;  

加入WTO与中国物流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