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公共工程安全长效机制

浅谈建立公共工程安全长效机制

一、浅议建立工务安全长效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吴晗[2](2019)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和冬奥工程为代表的政府投资工程在我国建设市场比例逐渐上升。由于政府投资工程体量大、工期紧、任务重且社会影响度高等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伤害,还对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的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作为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方,其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对工程项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滞后,尤其对于承担重要管理职能的建设方,在安全管理的组织架构、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框架,绝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和发达国家和地区业主安全管理经验,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并构建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框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作为实际案例进行调研,总结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提炼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为我国类似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填补了空白,并为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李育家[3](2019)在《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局”或“广州局集团”)管内,石长铁路是该铁路局有史以来第一条在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基础上,进行增建第二线并同步进行自动闭塞和电气化改造的既有线铁路。增建、改造完成后,湖南省政府和广州局集团随即又在该线路上开行了时速160km/h动车组列车,这在全路都属首创。论文以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的管理过程和内容,并讨论了施工计划管理对施工维修作业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施工现场协调等问题。论文分别绘制了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作业流程示意图、人工铺轨施工工艺流程图等,以上图示从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的角度,剖析施工作业过程,使施工方案制订、施工计划安排结合施工作业过程。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工艺测算单项施工所需天窗时分,如某一项施工在实施过程中,在非天窗调整日进行施工作业时,其在一个天窗点内作业所需时分大于施工所在线路(分繁忙干线和干线)图定天窗时分(石长铁路属干线,图定天窗时分为施工天窗180分钟、维修天窗120分钟)。原则上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施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由广州局集团运输部负责日常管理)施工月计划管理工程师会要求施工单位重新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完善施工工艺,分劈单个天窗日施工工作量,压缩单次施工要点时分。当然,如果施工单位在分劈优化后,单次施工天窗所需时分确实无法小于图定天窗时分的,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项施工计划协调会,根据会议研究结果,按规定由广州局集团公司施工办向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调度部拍发请示电报。本文基于施工计划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发展背景,通过分析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施工计划管理规章体系、优化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严格施工延点考核促施工计划兑现、加强石长铁路开行动车组后施工计划管理、提高安排施工计划的服务意识等角度,提出了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建议与举措。作者寄希望通过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在预防石长铁路施工、行车事故,提高施工效率、区间使用率和天窗综合利用率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宋伟[4](2017)在《工务段铁路轨道养护质量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轨道主要作用体现在支撑并引导车辆沿着需要的方向运行。因此,铁路轨道状态的稳定对列车的运行安全、乘客的舒适度、轨道设备的使用期限和养护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铁路的改革,各铁路局要自负盈亏,成本控制的压力越来越重,而现有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本文首先结合MC工务段现有的维修体制和组织形式中存在的不适应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职工素质水平培训和养护维修体制方面应进行的改革,完善检养修分开,优化调整生产资源,调整专业修、状态修和设备静态检查的流程模式;其次,提高轨道设备状态发展趋势预测能力,合理评价养护质量;最后是建立检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分析轨道动态和静态检测数据,跟踪维修质量,提供决策方案,提高的轨道设备养护质量管理。

阎新志[5](2017)在《锦赤集团货运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铁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永恒话题。对于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法规建设;二是安全文化建设;三是安全绩效评价;四是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实践探讨。对于铁路运营安全,主要从降低轨道交通事故的角度,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几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管理。锦赤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不仅涉及铁路建设施工又涉及运营管理,如何运用已有安全管理理论,构建集建设与运营于一体的安全管理方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以锦赤货运铁路建设与运营为背景,构建铁路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安全绩效评价。首先,研究锦赤铁路工程的特点,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探究铁路施工中的安全风险,从管理、制度、技术和保障措施等构建安全管理体系,为更好实施安全管理奠定基础。第二,在锦赤货运铁路运营阶段,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理论,首先确定安全管理的目标;识别重点危险源;从组织、制度和技术建设等方面构建运营阶段安全管理的方案。第三,从前人的研究出发,将项目安全绩效指标分为前导指标和滞后指标两部分,对锦赤铁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评价。根据上述安全管理评价,基于最佳实践,从人员”、“技术手段”、“环境”、“过程”、“控制”五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本文的研究对类似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张剑[6](2016)在《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工程分包严格限制。另一方面,转包、违法分包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转包、违法分包已成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被称为“万恶之源”,几乎所有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原因最后都归结为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错,工程分包因此成了替罪羊,成了众矢之的。鉴于此,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分包限制规则是否科学合理?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否有不合时宜的制度本身的因素?本论文从立法论的角度,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定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内容和法律后果等方面,从比较法的视角找出中外制度差异,然后对这些差异进行利弊分析,从而得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即转包、违法分包的泛滥,从制度层面来说,是由于我国分包限制规则不完全正当合理,部分与国际惯例脱节,没有反映生产力发展和工程承包的客观规律,某种程度上部分反映了工程分包的客观规律与不合时宜的制度束缚的矛盾和冲撞,所以建议实定法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在修法之前建议实务中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目前国内对工程分包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现行法律法规,并结合实务,从法解释论角度展开的,从立法论角度对我国违法分包的界定的科学合理性缺乏论证,没有考虑违法分包的界定是否适应工程发包模式与管理的多样化发展,没有考虑分包制度是否与国际接轨,没有考虑是否有滞后的法律制度本身造成违法分包的因素。对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的法学系统研究文献还未见到。国外对分包的限制规则在成文法上较少,一般存在于合同范本的标准条款中,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而且实践中对分包限制条款引起的争议或纠纷较少,没有成为分包合同的热点。所以国外对违法分包或分包限制规则专题研究较少,部分文献涉及到转包、分包范围、再分包和分包须经发包人同意等问题的介绍,但研究不够深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文献,从比较法、法经济学、规范目的和法的价值角度,对工程分包限制规则进行理论专题研究的还未见到。本论文不包括绪论共六章,第一章是关于工程分包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三、四章分别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工程分包范围、主体即分包人资质和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三方面论述了我国现行实定法分包限制规则的不合理;第五章是关于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第六章是结论和对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具体如下:第一章作为本论文的逻辑起点,界定了工程分包的概念,阐述了工程分包的经济实质和法律本质。从经济角度来说,工程分包是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现代工程承包发展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从法律性质上来说,应视为第三人代为履行。第二章从工程分包的客体角度,分析了现行实定法分包范围限制规则的不合理,重点分析了转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现行实定法对分包范围的限制不合理,工程发包模式决定了分包的最大可能范围;(2)分包范围是双方意思自治的范畴;(3)工程承包并不要求亲自施工,承包人的职责实质在于对工程的管理、协调、集成和监督;(4)转包并非合同转让;我国实定法对转包的界定和打击过宽,应禁止无价值增值的转包,解禁肢解分包,区分转包和正常分包的关键在于承包人是否实际承担了项目管理职责;解禁肢解分包不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5)我国《建筑法》参照了日本、韩国的建筑法律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但两大法系包括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鲜有禁止肢解分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的规定或实践,这些限制规则不符合工程承包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难以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立法目的,立法应允许肢解分包、主体结构分包和扩大劳务分包。第三章从主体分包人资质的角度,论述了资质限制规则的不合理。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资质许可的法律性质是行政许可,属于公法范畴,不宜在合同法中规定,建议修法时将其回归公法定位;(2)我国的资质许可制度混淆了许可制与注册制的区别,建议将许可与注册分开,将资质许可范围限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必要性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市场自由的行政干预,同时加强注册管理;(3)我国的资质许可标准太高,不利于工程分包市场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建议降低企业资产标准,许可标准不宜要求工人数量和技术装备;(4)劳务分包的本质是工程分包,应适用工程分包的一般规则,域外没有针对工程劳务的许可或注册,实践证明,现行的劳务分包制度为违法分包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既造成法律自身的不和谐,也加剧了工程乱象,所以建议取消劳务资质。(5)限制资质许可范围,降低资质标准,取消劳务资质,不会降低工程质量和加剧工程乱象。总之,尽量减少行政许可对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的限制,降低从业门槛,鼓励万众创业,鼓励小微企业参与分包。第四章分析了分包权利义务的限制规则。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承包人应就分包工程向发包人承担单点责任,但对于指定分包,承包人应仅负指导、协调和监督的委托代理责任,而不应对指定分包工程象自主分包一样完全负责,发包人应对自己选择和决定指定分包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负责,以此限制指定分包;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发包人与分包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原则上分包人对发包人不直接承担责任。所以,分包人就分包工程与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并不妥当,建议在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前提下,只有在承包人破产或承包合同被终止,或者以发包人承担承包人义务包括向分包人支付未付款项为条件,分包合同中承包人的权利义务可以概括转移于发包人,此种条件下分包人方对发包人直接承担责任。取消连带责任,既兼顾了分包人利益,也有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2)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规定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分包,但未规定对发包人同意权的限制,是立法漏洞,易造成发包人同意权的滥用,产生不适当的结果。因此建议,授权当事人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约定须经发包人同意的分包部分;对于承包人的拟选分包人报批,发包人应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同意”;发包人反对承包人的拟选分包人,应书面说明“合理理由”;如果发包人对拟用分包人的报批无故拖延或不正当反对,应给予承包人相应延期或赔偿损失。(3)再分包是行业国际惯例,是生产力和分包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再分包不会损害工程质量安全,不会加剧工程乱象,建议修法鼓励和允许再分包。第五章关于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理论与实务普遍将我国《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则作为效力性强制规范援引,导致实务中大量施工分包合同被认定无效。这一章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合同无效无助于改善工程质量和安全,不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损害了法的公平价值和合同自由,不符合工程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认可合同效力不会纵容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所以,在法律修改之前,建议实务中应对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予以缓和,即不否定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的效力,在不影响公法责任后果的前提下,由无过错方根据保护自己利益的需要选择救济方式,例如终止转包或违法分包合同,要求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等。第六章在概括以上各章结论的基础上,最后得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即我国分包限制规则不完全正当合理,建议实定法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修法之前实务中应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最后落脚于对《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分包限制规则的不足和漏洞提出立法建议: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必须经发包人同意方可分包的工作,约定之外的工作或未约定的,承包人可以自主分包。必须经发包人同意方可分包的,发包人不应不合理地拒绝。承包人对分包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全部责任,但对于发包人指定的分包人,承包人仅承担指导、协调和监督的委托代理责任。发包人与分包人之间没有合同关系,除非特定条件下经发包人要求,分包合同可以概括转移于发包人,分包人方对发包人直接承担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一并转包给第三人。除非另有约定,在承包人对分包工程承担管理义务的条件下,可以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拆分后分包给不同的第三人。分包人经承包人和发包人同意,可以将其承揽的工程再分包,但承包人或发包人不应不合理地拒绝。最后,对这一问题进行展望,认为一步到位彻底放开阻力较大,应先从容易的入手,进行试点修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修改全国性法律;放松对分包的限制不会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实践证明,通过严格限制分包,并不能实现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立法目的。项目质量安全问题是由于个人责任无法落实造成的,所以保证质量安全需要改革我国工程师的执业体制和分配制度,加强个人和企业的诚信公开制度,特别是执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和完善个人职业保险制度,同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进行体系化建设,例如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技术法规,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工程师执业机制建设,监理机制,包括审图、质量安全监测、咨询评价等社会独立第三方专业保证机制,覆盖设计、施工、保修和职业责任的全面保险机制,质量安全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监督管理机制等,以上制度均属公法范畴,远远超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奕岚[7](2016)在《上海卫生基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工程项目建设经理制(CM制),传入中国后,根据国外代建制相关理论,形成了一套中国国情的“代建制”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处于完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发展和城市建设,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行“代建制”项目管理。由此,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响应号召,开始实行“代建制”管理模式。上海申康卫生基建管理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对上海市级医院基本建设的代建管理机构。通过十几年代建工作,探索卫建中心的代建制管理内容中关键点在于完善良好而有效的管理制度。本文针对现有卫生基建代建制中管理模式,首先提出优化改进财务管理模式,就卫生基建“代建制”管理模式中运用“全过程”财务管理制度,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经济手段反向促使工程质量、进度快速,有序发展,约束超概现象。其次,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寻找到适合医院项目独特性的有效信息管理方法。利用网络平台,依托网络,扩大信息传达人群覆盖面,将传统项目信息管理纸质化管理转变为传统化和网络化并存,也有利于信息长效储存。最后,将项目后评价的方法运用到卫生基建项目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上海卫生基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的各类效果,为将来达到优化项目管理提供直观而丰富的依据,有助于后续同类项目更好更有效开展。通过实践项目,在管理模式中寻找提高“代建制”管理效益的制度和方法,从而达到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建设的成本和费用,提高代建项目建设的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吴布林[8](2015)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研究(1927-1937)》文中指出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民国时期无疑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重要时期,其中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相比于之前中央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以及之后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所造成的动荡不安的局势,最具有独特的政治情势和最典型的历史意义。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作为“国中之国”的租界的存在,在给国人心灵创痛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理念与实践。作为“模范租界”的上海,无疑是研究民国时期租界的不二选择。在当今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势下,鉴于现有研究鲜有涉猎华界的状况,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着重大的实践价值。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作为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的一段社会实践,无疑与中国的食品卫生监管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里的食品卫生监管并不是在中国古代同等意义上使用的。中国古代的食品卫生是私人的事情,而本文中所使用的食品卫生则是公共卫生的一部分,是在西方近代意义上使用的,而且其起步与实践则直接源于上海租界的示范和影响。事实上,上海华界的食品卫生监管史几乎和租界史一样长久。早在晚晴时期,鉴于华界食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的现状,在租界的示范和带动下,在有识之士的大力呼吁下,在界内民众的深切期盼中,华界食品卫生监管蹒跚而行。这一实践,尽管存在着诸多缺点与不足,但无疑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实施食品卫生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结束了中国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当时的中国从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南京国民政府创立了卫生部,设立了中央卫生试验所,为全国开展食品卫生监管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为学术自由创造了条件,诸多学者对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食品卫生监管事业的推进奠定了学术基础。在这一大环境下,上海华界卫生行政机构得以创立、发展并完善。正是在市卫生局及其各种附属于下设机构的有效运作中,上海华界食品卫生监管事业日趋推进和发展。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上海华界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社会性、模仿性和应激性特征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并收到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有效增进、民众卫生监管参与意识显着增强、城市文明层次得以极大提升等良好效果,当然也存在着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卫生运动流于形式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上述考察,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行政机构的健全稳定是食品卫生监管事业得以开展的前提、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是食品卫生监管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专业人才的科学履职是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有效达成的保障、卫生经费的充足募集是食品卫生监管实践得以开展的基础。

陈彬[9](2012)在《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企业竞争环境的巨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呈现出更加稳健与成熟的发展特征。绩效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有效实施也随之成为多数企业迈向管理规范化的必经之路。本文旨在以我国铁路工务企业改革为情景,着眼于构建和完善基于经济转型期特征要求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加快推动铁路工务企业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然而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在经济转型之前,竞争意识不强、工作观念落后和长久以来官僚体制导致的管理僵化都制约了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1)构建一套适合铁路工务企业现状、自成体系的员工绩效管理机制;2)培育铁路工务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以此实施人本管理。为此,本文以天津工务段为例,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状况与铁路工务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经济转型期铁路工务企业发展对策的思考,提出了构建新时期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通过分析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指明传统体制下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主要特征,并重点探讨了天津工务段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进而从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视角出发,阐述了改善天津工务段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任务及要求。最后,论文基于新时期铁路工务企业的工作要求和天津工务段实际状况,构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方法的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进一步采用专家评定法对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系统构建了案例企业的员工绩效指标体系内容。同时,论文还针对这一方案的推广实施进行了问题分析和未来展望。

张萌[10](2012)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政府建设投资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涉及面越来越广,探索新型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政府和广大业主的重视。在众多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中,如何选择一个既优化可行,又适合于我国国情,达到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管理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是现代项目管理实践研究热点和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中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目前较多地区采用的“代建制”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代建制的市场管理等方面均需要改进;如何实现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和私人主导模式的项目融资的本土化;政府由项目的直接生产者、提供者如何向促进者、合作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较角色转变;政府投资项目如何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项目管理公司与政府监督部门之间如何沟通协作,达到高效的管理水平等。为探索这些问题的改革机制和实施策略,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法,从工程总承包的角度出发,探索纵向一体化(IPMT)这一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我国本土实施策略;通过对IPMT的概念、组织框架、优势及实施上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政府投资项目上的适用性;研究IPMT与传统“代建制”的关联性和兼容性。本文以某大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IPMT+BOO”这一管理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提出了实施合同约束加行政协调的管理机制;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这一方式与政府部门达成一致目标;政府加强对这一新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监督;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部门的职责等研究内容。以期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提出前瞻性理论、先导管理思路和可操作的实施性措施,期望能对政府投资建设的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改革思路与对策,供决策的参考。

二、浅议建立工务安全长效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建立工务安全长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1.2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1.1.3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对项目安全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2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1.4.1 政府投资工程的定义
        1.4.2 政府投资工程的特点
        1.4.3 研究范围
第2章 国内外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及安全管理经验
    2.1 国内外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
        2.1.1 国外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
        2.1.2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
    2.2 发达国家和地区业主(建设方)安全管理经验
        2.2.1 法律法规要求
        2.2.2 实施安全管理的方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现状
    3.1 现状调研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3.1.2 问卷的回收
        3.1.3 结果统计
    3.2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3.2.1 建设方安全理念
        3.2.2 建设方安全态度
        3.2.3 建设方参与安全管理的方式
    3.3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建设方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3.3.2 对建设方安全生产责任很难追究
        3.3.3 建设方市场行为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
        3.3.4 建设方对如何实现安全管理尚不清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
    4.1 建设方对安全的卓越追求
        4.1.1 建立高标准的安全管理目标
        4.1.2 具备超强的安全责任意识
    4.2 建立高效的安全组织架构
        4.2.1 构建合理划分的组织机构
        4.2.2 创建高效运转的安全管理体系
    4.3 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
        4.3.1 建设方全面负责机制
        4.3.2 建设方安全激励机制
    4.4 建设方具备一流的安全领导力
        4.4.1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管理
        4.4.2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文化
    4.5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框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行政副中心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最佳实践
    5.1 项目介绍
        5.1.1 项目基本概况
        5.1.2 项目安全管理难点分析
    5.2 实地调研
        5.2.1 调研内容
        5.2.2 项目取得的优异安全绩效
    5.3 北京行政副中心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实践分析
        5.3.1 树立“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
        5.3.2 构建军事化安全管理体系
        5.3.3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5.3.4 打造一流的安全领导力
        5.3.5 大力应用信息化技术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2.1 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的作用
    2.2 国外典型施工计划管理模式简介
    2.3 我国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简介
    2.4 国铁的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制
        2.4.1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岗位设置
        2.4.2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机构职责
        2.4.3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的工作流程
        2.4.4 我国铁路营业线施工计划管理工作制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概述
        3.1.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定义
        3.1.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分类
        3.1.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规律
    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特点
        3.2.1 目标侧重不同
        3.2.2 资源占用不同
        3.2.3 管理力度不同
        3.2.4 结合部难管理
    3.3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1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导致事故典型案例
        3.3.2 既有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
    4.1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模式
    4.2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影响
        4.2.1 人的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2 设备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3 环境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2.4 管理因素对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影响
    4.3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
        4.3.1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计划管理不足
        4.3.2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施工阶段划分
    4.4 既有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剩余工程施工计划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5.1 优化规章制度
        5.1.1 确保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5.1.2 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
        5.1.3 确保规章制度的准确性
        5.1.4 确保规章制度的直观性
        5.1.5 配套完善修程修制改革
        5.1.6 制定防止漏交命令措施
    5.2 优化运输组织
        5.2.1 实行施工分号列图
        5.2.2 加强施工现场协调
        5.2.3 完善施工信息平台
        5.2.4 完善车站可视系统
        5.2.5 优化调车天窗设置
    5.3 优化知识培训
        5.3.1 培训优化车务专业管理知识
        5.3.2 培训优化施工计划管理知识
        5.3.3 培训优化天窗综合利用知识
        5.3.4 培训优化施工实施工艺知识
        5.3.5 培训优化施工正点组织知识
        5.3.6 培训优化动车天窗计划知识
        5.3.7 培训优化计划文字表述知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工务段铁路轨道养护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质量管理概述
    2.1 国外质量管理概述
    2.2 国内质量管理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C工务段铁路轨道养护质量管理问题及成因
    3.1 MC工务段轨道养护质量管理现状
        3.1.1 MC工务段概况
        3.1.2 质量管理模式
        3.1.3 质量管理实施
    3.2 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2.1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质量管理效果不佳
        3.2.2 静态质量管理模式弊端
        3.2.3 数据管理系统性欠缺
        3.2.4 轨道养护维修作业质量缺乏科学的合理评价
    3.3 MC工务段铁路轨道养护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
        3.3.1 对于轨道养护质量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认识
        3.3.2 管理阶层对于轨道养护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3.3.3 质量改进工作技术限制
        3.3.4 轨道设备服役质量观念缺失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C工务段轨道养护质量管理建议
    4.1 转变管理理念,提升职业素养
    4.2 养护维修生产体制改革,消除生产管理弊端
    4.3 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立评价系统
        4.3.1 应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
        4.3.2 建立合理轨道设备状态评价系统
        4.3.3 加强轨道状态预测
    4.4 树立线路服役质量观念
    4.5 配备先进设备
        4.5.1 为适应相应速度,轨道设备应符合要求
        4.5.2 做好采购工作,保证上线设备的质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锦赤集团货运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2.1 安全生产概述
    2.2 安全管理内容
        2.2.1 安全管理的特点
        2.2.2 安全管理的因素
        2.2.3 安全管理文献分布
    2.3 安全管理理论
        2.3.1 事故致因理论
        2.3.2 动态变化理论
        2.3.3 安全管理体系
        2.3.4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2.3.5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3章 锦赤货运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方案
    3.1 锦赤铁路工程及其特点
        3.1.1 锦赤铁路工程概述
        3.1.2 锦赤铁路工程特点
        3.1.3 锦赤铁路的价值
    3.2 锦赤铁路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与总体部署
        3.2.1 安全管理目标
        3.2.2 总体部署
    3.3 锦赤铁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过程
        3.3.1 铁路施工风险分析
        3.3.2 组织、制度和技术建设
        3.3.3 管理措施
        3.3.4 安全检查
第4章 锦赤货运铁路运营阶段的安全管理
    4.1 锦赤铁路运营概况
        4.1.1 技术标准和运输组织
        4.1.2 路网及运量
    4.2 运营阶段的安全管理
        4.2.1 安全管理流程
        4.2.2 运营风险识别
        4.2.3 运营风险排查
    4.3 运营管理部署与措施
        4.3.1 铁路运营安全部署
        4.3.2 安委会和月度安全例会
        4.3.3 安全培训
        4.3.4 保障措施
第5章 锦赤铁路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措施
    5.1 现有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5.1.1 安全评价目标
        5.1.2 评价指标构建基础
        5.1.3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5.2 锦赤铁路安全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5.2.1 先导指标与滞后指标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3 锦赤铁路的安全绩效评价
        5.3.1 指标完成情况
        5.3.2 安全管理绩效评分
        5.3.3 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结果
    5.4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4.1 安全预防方面的问题
        5.4.2 闭环管理需要逐步完善
        5.4.3 缺乏对风险的动态管理
    5.5 安全管理策略
        5.5.1 先导性预防措施
        5.5.2 滞后性反馈控制
        5.5.3 安全过程管理措施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工程分包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工程分包的界定
        一、不同文献对工程分包的理解
        二、工程分包的外延
        三、工程分包的内涵
        四、本文对工程分包的界定
    第二节 工程分包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工程分包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工程分包是由建筑业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第三节 工程分包的法律性质
        一、第三人代为履行说
        二、并存的债务承担说
        三、特殊性质说
        四、委托代理说
        五、从属的法律关系说
        六、第三人代为履行说较为妥当
第二章 工程分包范围-客体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工程发包模式与分包范围的关系
        一、传统发包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二、设计-建造一体化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管理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四、CM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五、PPP模式中承包人的功能定位
        六、工程发包模式决定了分包的最大可能范围
    第二节 工程分包范围
        一、承包人的本质任务在于管理
        二、分包范围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第三节 工程转包
        一、我国对工程转包的界定
        二、限制无价值增值的转包
        三、我国转包界定过宽
        四、解禁肢解分包不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五、缩小转包概念的立法建议
    第四节 主体结构能否分包
        一、梳理我国禁止主体结构分包的规定
        二、我国禁止主体结构分包的政策考量与评价
        三、我国立法应解禁主体结构分包
    第五节 扩大劳务分包是否正当
        一、我国对劳务分包的界定
        二、劳务分包是工程分包
        三、扩大劳务分包应予鼓励
第三章 分包人的资质-主体资格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我国工程资质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注册制与许可制
        一、注册制
        二、许可制
        三、注册与许可并行
    第三节 差异分析与政策选择
        一、应将许可与注册分开
        二、许可标准不宜要求工人数量
        三、应降低资质许可标准
        四、建议取消劳务资质
第四章 分包权利义务的限制规则
    第一节 承包人与分包人的连带责任
        一、合同的相对性
        二、承包人就分包工程对发包人负单点责任
        三、承包人不应就指定分包工程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
        四、分包人对发包人不应负连带责任
        五、立法建议
    第二节 对承包人分包权的限制
        一、承包人的分包权与发包人的同意权日趋平衡
        二、对我国相关规定的分析评价
        三、立法建议
    第三节 对分包人再分包权的限制
        一、再分包是行业国际惯例
        二、我国禁止再分包的逻辑分析
        三、再分包合法化刻不容缓
第五章 违反分包限制规则的民事法律后果
    第一节 比较法考察
        一、英美法系的违约主义
        二、大陆法系的强制规范理论
        三、趋势分析与启示
    第二节 对我国反分包限制规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宏观思考
        一、合同无效无助于改善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合同无效不利于保护发包人利益
        三、合同无效损害法的公平价值和合同自由
        四、合同无效不符合工程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
        五、认可合同效力不会纵容转包或违法分包行为
    第三节 对我国违反分包限制规定的民事法律后果的具体分析
        一、违反资质规范不宜认定合同无效
        二、转包合同不宜认定无效
        三、分包未经发包人同意不应导致合同无效
        四、其他分包限制规定亦不应影响合同效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我国实定法应放松对工程分包的限制
        二、实务中应缓和转包、违法分包的私法后果
        三、对《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的修法建议
    第二节 展望
        一、如何实施
        二、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7)上海卫生基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卫生基建 “代建制”项目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1.2.2 国内代建制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1.2.3 卫生基建代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代建制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1 国外代建制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1.1 项目管理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
        2.1.4 委托代理理论
        2.1.5 激励理论
    2.2 “代建制”模式
        2.2.1 国外代建制的几种模式
        2.2.2 国内代建制的几种模式
        2.2.3 卫生基建代建制模式— “合作代建模式”
第3章 卫生基建 “代建制”模式中 “全过程”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
    3.1 卫生基建 “代建制”模式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3.1.1 “全过程”财务管理涵盖的内容
        3.1.2 “全过程”财务管理重点建设内容
        3.1.3 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制度建设
    3.2 以上海市第X人民医院为例的 “全过程”代建制财务管理
        3.2.1 项目基本情况
        3.2.2 项目实施过程中 “全过程”代建制财务管理制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卫生基建 “代建制”模式中有效运用 “互联网+”提升网络平台信息管理
    4.1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
        4.1.1 大型医院基建项目信息管理的特点
        4.1.2 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4.2 卫建中心信息管理重点内容
        4.2.1 文件签收与会签制度
        4.2.2 医院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4.2.3 项目管理工作日记
        4.2.4 过程变更资料管理制度
        4.2.5 医院建设项目竣工档案管理
    4.3 有效运用 “互联网+”健全网络信息化管理
        4.3.1 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优点
        4.3.2 网络平台运行模式
        4.3.3 以上海某医院为例探讨网络平台如何完善信息档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卫生基建 “代建制”模式下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后评价研究
    5.1 卫生基建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
        5.1.1 卫生基建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
        5.1.2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发展历程
    5.2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方法及主要指标体系
        5.2.1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方法
        5.2.2 “代建制”项目后评价主要指标体系
    5.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后评价研究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5.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
        5.3.3 模糊综合评判多级模型
    5.4 以XX区中心医院为例研究模糊综合评价法项目后评价
        5.4.1 项目背景和工程概况
        5.4.2 模糊综合评价法项目后评价
        5.4.3 后评价报告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逻辑框架
    五、概念厘定
        (一) 食品
        (二) 卫生
第一章 食品卫生监管史追溯
    第一节 中国古代食品卫生监管
    第二节 西方近代食品卫生监管
    第三节 上海租界食品卫生监管
        一、公共租界食品卫生监管
        (一) 食品卫生监管权力的产生
        (二) 食品卫生监管机构的嬗变
        (三) 食品卫生监管实践的实施
        二、法租界食品卫生监管
第二章 近代食品卫生监管的缘起
    第一节 食品卫生问题凸显
        一、饮水不洁问题严重
        二、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第二节 国人食品卫生自觉
        一、社会精英极力倡导
        二、报刊科普如火如荼
        三、媒体互动作用初显
        四、社会团体积极参与
    第三节 食品卫生建设探索
        一、创立官办卫生机构
        二、开办华界自来水厂
        三、开启饮食卫生监管
第三章 食品卫生监管的机构与规则体系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管的机构体系
        一、卫生局
        (一) 卫生局的设立
        (二) 卫生局的扩充
        (三) 卫生局的完备
        二、卫生试验所
        三、其他相关机构
    第二节 食品卫生监管的法规体系
        一、宰牲检验规则
        (一) 《上海特别市卫生局宰猪检验章程》
        (二) 《上海特别市卫生局宰牲检验规则》
        二、生产场所规则
        (一) 肉类生产场所规则
        (二) 牛奶生产场所规则
        (三) 副食生产场所规则
        三、食品发售规则
        (一) 肉品发售规则
        (二) 菜场卫生规则
        (三) 饮食店摊规则
        (四) 食物取缔规则
        四、卫生行政人员规则
第四章 食品卫生宏观管控
    第一节 拟定卫生计划
    第二节 适时工作总结
    第三节 开展卫生运动
        一、第一届卫生运动
        二、第三届卫生运动
        三、第五届卫生运动
        四、第十三届卫生运动
        五、第十五届卫生运动
    第四节 强化饮水管理
        一、饮水管理总论
        二、饮水管理措施
第五章 食品卫生日常监管
    第一节 肉品卫生监管
        一、宰牲检验
        二、定点宰杀
        三、肉品管理
        四、死牲熬油
        五、疫病防治
    第二节 乳品卫生监管
        一、乳品卫生监管的必要性
        二、乳品卫生监管具体措施
    第三节 副食卫生监管
        一、点心罐头监管
        二、清凉饮品监管
    第四节 饮食摊点监管
第六章 食品卫生监管的特点与成效
    第一节 食品卫生监管的特点
        一、社会性
        二、模仿性
    第二节 食品卫生监管的效果
        一、上海食品卫生监管的成效
        (一) 民众卫生意识显着增强
        (二) 食品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三) 城市文明层次极大提升
        二、上海食品卫生监管的不足
        (一) 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
        (二) 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三) 卫生管理效果不理想
余论
    一、食品卫生监管事业开展的前提
    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是食品卫生监管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
    三、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达成的关键
    四、食品卫生监管实践推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1:胡鸿基《上海特别市卫生行政的概况》
附录2:上海特别市市政府财政工务公安卫生局
附录3:视察饼干糖果罐头食物厂报告
后记
在读期间成果发表情况

(9)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绩效评价概念与相关研究评述
    2.2 天津工务段的概况
第3章 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工务企业的发展分析
    3.1 经济转型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 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工务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2.1 当前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新形势下铁路工务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第4章 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分析
    4.1 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4.2 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分析
        4.2.1 绩效指标设置随意导致无法体现企业战略与管理重点
        4.2.2 绩效指标选择僵化致使脱离企业实际需求
        4.2.3 可量化类指标偏少造成绩效考核结果可比性差
        4.2.4 绩效指标等级尺度划分不科学影响考核结果分布
第5章 新时期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构建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1.1 非财务类指标与财务类指标统筹运用的原则
        5.1.2 静态性指标与动态性指标兼顾的原则
        5.1.3 资源配置性指标与激励性指标合理匹配的原则
        5.1.4 过程类指标与结果类指标协调的原则
    5.2 天津工务段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2.1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分解
        5.2.2 计算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5.2.3 员工绩效评价结果计算
    5.3 天津工务段新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及应用效果
    5.4 新时期员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5.4.1 合理理顺绩效评价体系促成绩效管理的全面建设
        5.4.2 培育绩效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推进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5.4.3 扬弃传统人事管理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香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1.2.2 新加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1.2.3 日本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1.2.4 英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1.2.5 其他国家与中国香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得到的启示
        1.2.6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本文框架
        1.3.4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现状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工程总承包模式现状
        2.1.1 政策导向扶持实施工程总承包
        2.1.2 我国建筑市场多元竞争格局逐步形成
        2.1.3 我国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
    2.2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制度变迁
        2.2.1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
    2.3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
        2.3.1 代建制实施
        2.3.2 代建制的实施效果
        2.3.3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特点
    2.4 工程项目管理几大目标
        2.4.1 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
        2.4.2 工程的进度目标管理
        2.4.3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2.4.4 工程的环境安全目标
        2.4.5 项目目标导向的合同管理集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投资项目的 IPMT 管理模式与 BOO 融资模式
    3.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含义
    3.2 IPMT
        3.2.1 IPMT 管理模式
        3.2.2 IPMT 主要工作内容
        3.2.3 IPMT 工作界面
        3.2.4 IPMT 模式优点
        3.2.5 IPMT 的实施效果及管理的建议
    3.3 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融资方式
        3.3.1 投融资方式改变的原因
        3.3.2 融资方式的发展阶段
        3.3.3 私人主导阶段的投融资方式
    3.4 BOO 项目融资模式
        3.4.1 BOO 模式的概念
        3.4.2 BOO 模式的特点
        3.4.3 BOO 项目结构框架
        3.4.4 BOO 项目的运作程序
        3.4.5 结合 BOO 项目提点选取财务评价基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大型政府投资项目“IPMT+BOO”管理模式实例
    4.1 国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问题分析
        4.1.1 关于代建模式
        4.1.2 关于代建制法律制度建设
        4.1.3 关于代建制监督
        4.1.4 关于代建市场管理
    4.2 “IPMT+BOO”管理模式
        4.2.1 项目决策层
        4.2.2 项目管理层
        4.2.3 项目执行层
        4.2.4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4.3 “IPMT+BOO”模式特点
        4.3.1 项目资本运作主要特点
        4.3.2 “IPMT+BOO”政府的主要职能
        4.3.3 “IPMT+BOO”项目中民营部门的职责及决策原则
        4.3.5 “IPMT+BOO”对项目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观点及总结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四、浅议建立工务安全长效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方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 吴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3]既有石长铁路施工计划管理及优化研究[D]. 李育家.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4]工务段铁路轨道养护质量管理[D]. 宋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17(02)
  • [5]锦赤集团货运铁路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阎新志. 河北科技大学, 2017(02)
  • [6]工程分包限制规则研究 ——以《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和第3款为中心[D]. 张剑. 武汉大学, 2016(01)
  • [7]上海卫生基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 奕岚. 东华大学, 2016(02)
  • [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食品卫生监管研究(1927-1937)[D]. 吴布林.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7)
  • [9]经济转型期我国铁路工务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为例[D]. 陈彬.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3)
  • [10]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D]. 张萌.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浅谈建立公共工程安全长效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