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样设计的效率比较

不同采样设计的效率比较

一、对不同抽样设计效率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薇[1](2021)在《空间抽样方法在粮食产量调查中的探索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提出

吴钰冰[2](2020)在《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抽样调查中,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调查对象及其目标总体的范围和结构日益复杂,基于单个调查总体构建单一的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的传统调查方式往往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单个调查总体的抽样框覆盖不全,单一抽样框的更新和维护成本又过高。本文认为,基于交叉子总体开展抽样设计及估计具有覆盖全、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的优点,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充分利用辅助信息提高交叉子总体抽样的估计精度,本文在总结传统一阶段抽样中广义回归估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Hartley估计方法,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和超总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回归估计方法的新型交叉子总体估计量Hartley-GREG。考虑到辅助变量信息不完备的情形,本文基于双边和单边辅助信息分别提出了估计量Hartley-GREG-Bs和Hartley-GREG-Ss。而且,针对二阶段抽样设计的两种情形,逐步推导出Hartley-GREG估计量在二阶段抽样设计下的估计量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对新型估计量与传统的Hartley、F-B估计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形下,本文提出的三个新型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比传统估计量更高,而且在线性超总体模型下,新型估计量的估计效果与传统估计量相比有很大提升。为了更好地体现交叉子总体抽样的这一套理论方法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我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给出了基于规下工业企业目录企业子总体和地域企业子总体的交叉子总体抽样方案和新型的广义回归估计程序,以期为该方法在我国统计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默妮[3](2020)在《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现行的大部分抽样调查中,抽样设计环节很少采用平衡抽样方法。但在信息化时代,辅助信息的获取较为容易,有利于采用平衡抽样方法获取更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且对提高抽样估计精度具有关键作用。当辅助变量和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传统平衡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且平衡样本下的Horvitz-Thompson估计量的估计效果也较好。在实际抽样中,常常存在超总体模型为非线性回归模型或模型形式未知的情况,因此本文在传统平衡抽样的基础上对平衡抽样的条件进行扩展,提出适应性更强的广义平衡抽样。但是当平衡变量的总体单元信息不完全已知时,如果只利用已知的辅助变量进行平衡抽样,抽取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与双重抽样相结合的广义平衡抽样设计方法,首先在第一重抽样中获取必要的辅助变量信息,其次在第二重抽样中进行广义平衡抽样。在平衡变量信息完全已知或不完全已知两种情况下,广义平衡抽样均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在抽样估计阶段,由于平衡样本不一定完全满足平衡条件,本文采用广义回归估计的思路,对传统的平衡Horvitz-Thompson估计量进行调整,提出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在平衡变量信息完全已知或不完全已知两种情况下,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比传统估计量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方差更具稳定性,并满足渐近设计无偏性和一致性。本文把广义平衡抽样及其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运用到我国的住户调查中,并提出抽样设计思路。此外,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了当平衡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时,广义平衡抽样及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的优越性。

底会娟[4](2020)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实质就是师资的竞争。一个国家的教师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还会间接影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也因此,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把教育改革的目光和重点从“教育质量”延伸到“教师质量”,将提高教师质量和专业化水平,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突破口。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如何?能否担负起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重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支持和促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研究按照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研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工具,以上海市为例,从上海市7个区81所幼儿园中抽取了1768位幼儿园教师进行质量监测,以全面了解和深度考察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质量状况和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文化存在论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在借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设计流程及实施程序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整体思路:核心概念界定-指标体系构建-监测工具研制-监测样本抽取-监测调查实施-监测数据分析-形成监测报告-提出对策建议等环节。研究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及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下的幼儿园教师质量从“完整的人”的视角出发,认为幼儿园教师质量是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及自我生命价值实现需要所应具备的能力、特质、品性等,集中体现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有效性。研究在明确幼儿园教师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结合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相关研究,初步凝练出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构成要素,随后邀请专家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五因素模型,即幼儿园教师质量由生存之基、专业之智、文化之品、自由之性、信仰之情五个一级维度构成。研究者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遵循自编与借鉴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编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问卷》,在小范围试测后开展大范围问卷调查,经由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对问卷的框架和项目进行调整及验证,形成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正式问卷: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折半信度为0.94;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五个因子,五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64%,五个公因子所包含的项目与问卷设计之初所预想的结构基本一致。同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假设模型指数均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建议值,且大部分指数都具有较高的拟合性,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运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正式问卷对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幼儿园教师专业之智维度质量明显优于其他质量维度;2)专家教师、成熟教师相较于新手教师、经验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文化品性以及对职业的坚贞信仰;3)幼儿园教师质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主城区幼儿园教师质量整体高于郊区幼儿园教师;4)公办幼儿园教师在教师质量的大部分维度优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不同园所等级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整体呈现出由二级园-一级园-示范园递增的状态;5)从教师的人口学变量来看,随着教师年龄、教龄的增长、职称晋升、职务提高、学历提升、薪资水平的增加,幼儿园教师质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明显优于非学前专业幼儿园教师;优秀绩效的幼儿园教师质量明显高于普通绩效教师;6)幼儿园教师质量多元回归的结果表明,教师的职务、年龄、工作绩效、职称、学历、所在地域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质量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本研究界定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涵,构建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制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分析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提出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提升路径。这些研究和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幼儿园教师质量及教师质量监测,为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为本领域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马金[5](2020)在《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河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比较与优化 ——以长江口为例》文中指出渔业资源调查是开发和保护渔业生物资源的基础,是掌握渔业资源动态的前提,对渔业资源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有关抽样调查设计优化的研究仅有潮间带底栖生物断面抽样调查比较、长江口鱼类群落定点抽样调查设计的评价,仍缺乏不同抽样调查设计在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抽样调查上的比较研究,长江口渔业资源科学调查体系仍待完善。所以,有必要从抽样调查设计优化方面开展长江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的相关研究,以满足“十年禁渔”等“长江大保护”政策逐步实施背景下的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需要。因此,本文使用2006-2017年长江口渔业资源定点拖网调查数据,选择资源密度为调查目标,基于模型预测的资源密度值作为“真实”总体的假设,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比较了三种经典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SRS)、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Sy S)、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St S)在各季节长江口拖网调查总种类、鱼类、虾类和蟹类抽样调查中的表现,并分析了连续抽样努力量(站位)对最佳抽样调查设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同时,基于河口盐度梯度变化特征划分抽样断面,分析研究了整群抽样在河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中的应用,并从实际采样方案设计角度,探讨分析了适于假设采样站位数量的断面—站位数量组合。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口渔业资源生物种类组成及环境特征。各年度,在各季节渔获生物中,鱼类的种类数最多,其次为蟹类和虾类,软体动物等其他渔业资源生物种类数较少。各季节,长江口水温在夏季最高,然后依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春季,长江口水温介于17?24°C之间,平均水温为21°C;夏季,长江口水温范围为26?31℃,平均水温为28℃;秋季,长江口水温介于10?20°C,平均水温为14°C;冬季,长江口水温范围为6?11°C,平均水温为7°C。2006-2017年各季节,自西向东(即口内向口外),长江口盐度未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121°48′E以西的研究水域,其盐度皆为0,而在121°48′E以东的研究水域盐度变化较大,存在盐度高值(>20)和盐度零值。以2017年四个季节的盐度观测值为例,121°48′E以东的水域,高盐度水域主要分布在研究水域的北部,长江口南支及其自然延伸水域盐度较低。(2)长江口渔业资源生物类群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特征。以渔业资源总种类为研究对象,时间尺度上,2017年冬季,长江口渔获生物的资源密度最低,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空间分布上,各季节,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渔获生物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出现在31.5°N以北的研究水域范围;总体上,除冬季外,资源密度在其它三个季节皆呈现出北支河口略高于南支河口的现象;各季节,在121°50′E以东的研究水域,渔业资源密度预测值相对较高,长江口外侧水域的资源密度高于长江口内侧水域。以鱼类资源为研究对象,时间尺度上,2017年夏季,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最高,其它三个季节的鱼类资源密度相对较低;空间分布上,各季节,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在崇明岛外围、向海自然延伸方向的水域则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总体上,除冬季外,鱼类资源密度在其它三个季节皆呈现出北支河口略高于南支河口的现象。以渔获虾类为研究对象,时间尺度上,2017年秋季,长江口虾类资源密度最高,冬季虾类资源密度最低;空间分布上,各季节,在长江口南支及其自然延伸水域存在虾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虾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出现在31.5°N以北的研究水域范围;总体上,除冬季外,虾类资源密度在其它三个季节皆呈现出北支河口略高于南支河口的现象;各季节,在121°50′E以东的研究水域,虾类资源密度预测值相对较高,长江口外侧水域的资源密度高于长江口内侧水域。以渔获蟹类为研究对象,时间尺度上,2017年秋季,长江口蟹类资源密度最高,其它三个季节的蟹类资源密度相对较低,冬季最低;空间分布上,各季节,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蟹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蟹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出现在31.5°N以北的研究水域范围;总体上,除冬季外,蟹类资源密度在其它三个季节皆呈现出北支河口略高于南支河口的现象。(3)长江口拖网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比较。选择资源密度为调查目标,以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E)、相对偏差(relative Bias,RB)和抽样效率(design effect,deff)为评价指标,比较了SRS(Design1)、Sy S(Design2)和基于比例分配、平均分配和抽样成本最优分配方式的St S(分别记作Design3、Design4和Design5)共5种抽样方法在抽样站位数量为12、15和18时对各渔业资源生物资源密度总体的模拟抽样表现。总体上,在估计各渔业资源生物类群资源密度总体均值时,5种抽样调查设计的deff顺序为Design2>Design3>Design4>Design5>Design1,即Sy S>St S>SRS,但在估计秋季虾类和春、秋季蟹类资源密度总体均值时,Sy S的deff比St S略差。总体上,Design2在估计各渔业资源类群资源密度总体均值时有相对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REE值相对较小),而后依次为Design3>Design4>Design1>Design5;但在估计秋季虾类和春、秋季蟹类资源密度总体均值时,Design2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比分层抽样调查设计中的Design3略差。对于不同调查目标,Design1和Design3的RB值均呈现围绕0对称分布状态,对估计值不存在高估或低估;对于总种类和鱼类,Design2的RB值的四分位区间多分布在-5%?2%的范围,相对来讲,易造成对估计值的略微低估,而对于虾类和蟹类,Design2的RB值的四分位区间皆分布在-7%?0%的范围,易造成对估计值的低估。所以,不同季节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的最佳抽样调查设计是不同的,建议根据调查对象和季节实施动态的调查设计。(4)长江口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抽样调查设计最佳抽样努力量。对于总种类、鱼类、虾类(春季、夏季和冬季)和蟹类(夏季和冬季),采用Sy S进行模拟抽样,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不同采样努力下(8?30)100次REE值分布变化趋势。总体来说,REE随抽样努力量n的变化可分为8<n<15、15<n<20、20<n<30三个区间阶段:当8<n<15时,REE随n的增加逐渐减小至10%;当15<n<20时,REE随n的增加基本稳定在10%上下;当20<n<30时,REE随n的增加多数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但减小幅度不大;REE在15<n<20范围的变化趋势说明,随着站位数的增加,系统抽样的抽样准确度稳定且相对高效。对于虾类(秋季)和蟹类(春季和秋季),采用了基于比例分配方式的St S进行模拟抽样,总体来说,当8<n<20时,REE值随着抽样努力的增加减小较快,而当20<n<25时,REE值随着抽样努力的增加减小程度不明显,当25<n<30时,REE值基本趋近于5%或7.5%的数值水平。这一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抽样努力的增加,分层抽样的抽样准确度逐渐增加,但在20<n<25的抽样努力区间上,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和稳定的准确度水平。因此,针对现行调查方式,15?20个站位数量可作为长江口渔业资源调查的最佳采样站位数量参考范围,但在受天气、海况、预算成本等实际情况影响,选择略少的站位数量也能保证实际调查的精度。(5)断面抽样在长江口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基于盐度梯度变化进行断面划分,适宜于不同季节不同渔业资源生物资源密度的断面—站位数量组合是不同的。模拟抽样结果发现,基于划分的31个断面,抽取15个断面时,整群抽样的抽样精度已较高且稳定;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REE和RB随断面和站位数量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抽样估计所需要的适宜断面—站位数量组合也不同;如假设进行10?30个站位数量的实际采样,研究发现,对于不同季节和不同渔业资源生物类群,与假设采样站位数量相适宜的断面—站位数量组合是不同的,但从抽样调查总站位数量上来说,10?20的假设采样站位数量范围内应抽取至少14个站位数,而在20?30的假设采样站位数量范围内应抽取至少24个站位数。在调查设计中很难确定一个最优的调查方案来满足所有的调查目标,因此,在调查中应针对不同的调查目标综合考虑,成本可行的前提下首先满足最重要的调查目标。

闫丽俊[6](2020)在《基于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数据的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道路货物运输量作为道路运输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受传统道路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法的局限,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道路货运统计数据也存在较多质疑,如何科学合理地推算道路货物运输量一直是学界和业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探讨考虑空间信息的平衡抽样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货物运输量估计精度,较为准确的把握道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特征,更好地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作为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四大工程”之一,是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创新,能够为道路交通运输统计提供新的数据来源,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数据进行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基于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对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法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关于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出发,对货物运输量专项调查面临的问题和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空间平衡抽样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其次,对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研究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运输量空间分异特征,论证对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改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以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中C省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路货物运输量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并对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提出改进意见。研究结果表明: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运输总量、以车辆为单位的货物运输量以及以吨位为单位的货物运输量在空间上呈现显着正相关,以车辆为单位的货物运输量以及以吨位为单位的货物运输量空间正相关性及空间集聚性与货物运输总量相比更加明显。在进行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调查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空间信息的抽样设计方法,以提高货物运输量估计精度。实证分析表明,在对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进行抽样时,使用以车辆数、标记吨位数为辅助变量的立方体法和以车辆数、标记吨位数、经纬度坐标为辅助变量的空间双重平衡抽样法进行抽样,估计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货物运输量的精度高于传统抽样方法,依据样本推断总体的稳定性也优于传统抽样方法。

叶勒丹·马汉[7](2020)在《简单抽样与复杂抽样对不同患病率估计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大型抽样调查研究中,比较不同患病率情况下简单抽样与复杂抽样对患病率估计的准确性和抽样误差的大小,为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估计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地州参加全民健康体检>15岁的常住人口381499人作为抽样总体,选择患病率不同的三种疾病(高血压22.35%,糖尿病13.86%,贫血0.95%),从总体中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简单抽样)和分层三阶段PPS抽样(复杂抽样)模拟抽样100次。通过患病率的估计,比较患病率和总体率、抽样误差和95%置信区间(CI)包含总体参数的概率,评价两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结果:1.患病率为22.35%的情况下,简单抽样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22.11%,有一定低估;复杂抽样采用传统分析方法(不考虑抽样权重,方差估计采用wald法)时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21.65%、抽样误差为0.65%、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为54%,出现了明显的低估;复杂抽样采用泰勒法(考虑抽样权重,方差估计是通过线性化获得统计量的线性近似值来估计方差)和刀切法(考虑抽样权重,方差估计是通过删除样本将剩余的样本构建为刀切样本,由这些刀切样本估计方差)时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与总体率没有差异,泰勒法的抽样误差和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有低估。2.患病率为13.86%的情况下,采用简单抽样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13.91%,与总体率没有差异;复杂抽样采用传统分析方法时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14.79%,出现了明显的高估,而抽样误差为0.42%、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为38%,出现了明显的低估;复杂抽样采用泰勒法和刀切法时患病率的估计与总体率没有差异,泰勒法的抽样误差和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有低估。3.患病率为0.95%的情况下,采用简单抽样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0.93%,与总体率没有差异;复杂抽样采用传统分析方法时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为1.07%,出现了明显的高估,而抽样误差为0.03%、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为26%,出现了明显的低估;复杂抽样采用泰勒法和刀切法时患病率估计的均值与总体率没有差异,泰勒法的抽样误差和95%CI包含总体率的概率有明显的低估。结论:大型抽样调查中,在高患病率疾病情况下,研究者应当采用复杂抽样设计,在中、低患病率情况下采用简单抽样也有较好的参数估计结果;在复杂抽样中应当避免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方差估计的方法优先选择刀切法。

李晓萌[8](2019)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设计比较研究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1世纪又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经济方式的转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支撑并引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大力深化和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不断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一直以来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都受到相关机构和人员的高度重视,而且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频繁发生,也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体制机制方面的短板,因此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刻不容缓。学位论文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一直备受学位办和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关注。高校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机构,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监测评审,发现并解决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但是由于研究生规模庞大,通常采用抽查的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位论文,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数据资料,所以本文的重点在学位论文的抽样层面,即如何获取样本以及对获取样本的抽样方法的比较研究。目的是为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供一种最佳抽样设计方案,通过技术手段获取要监控的数据资料,提高效率。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对抽样设计的研究基本离不开三方面内容:样本量、抽样精度和抽样费用。考虑到现实情况,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对费用一定条件下不同抽样设计的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与大多数单纯只研究抽样设计效率不同的是,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统计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际抽样过程,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样本。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本学科的应用特色。通篇来看,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统计调查理论、抽样方案设计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模型部分,介绍抽样设计的设计效率,以及费用约束条件下不同抽样设计的效率比较和具体抽样方案的设计;第三部分是计算机应用部分,展示利用计算机技术如何抽取学生样本。最后,将计算机抽样与传统抽样技术相比较,得出结论:计算机抽样效率高于传统抽样效率。首先,在抽样设计部分,我们期望得到一个最佳抽样设计,它可以定义为一定费用条件下达到最高精度,或者是在规定的精度下所花费的费用最低。而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费用已经给定,这种情况下,就要使得抽样设计的精度尽可能达到最高。比较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设计效率高于简单随机抽样,所以本文程序设计应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是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其次,在抽样方案设计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取数据资料,相比于传统的抽样方法,计算机技术能够给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监控研究生学位论文和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林川[9](2019)在《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和良好生存环境,作为反映森林资源现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时有效地获取森林蓄积量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国系统性的森林蓄积量监测技术主要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其调查间隔期为5年,每5年产生一份新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本文以我国地形地貌多样,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省份为例,在传统的系统抽样方法基础上,尝试通过分层抽样技术优化设计抽样方案,通过确保精度和减少样地数量,以提高今后一类清查的效率。本文以河北省、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针对活立木蓄积量指标研究探讨全新的分层方案。在两省内采用之前系统抽样的网格布点的样地为监测对象,尝试利用依据不同属性分层,合理设计不同分层方案,将得到的活立木蓄积量的精度与系统抽样方案进行对比,并基于样地数进行效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此次研究以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系统抽样布点样地为抽样监测对象,依地貌、县界、郁闭度三个大类属性进行分层,每一种属性分层根据其特点,又细分成两层与三层,共得到三类六种分层方案。通过比较六种方案的抽样精度与之前的系统抽样精度,确定更为有效的分层抽样方案。研究表明:针对活立木蓄积,河北省六种抽样方案的抽样精度均达到90%以上,系统抽样为94.33%,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两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4.33%、94.34%、94.79%;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三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4.36%、94.35%、94.89%。相应地,安徽省六种抽样方案的抽样精度均达到90%以上,系统抽样为96.08%,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两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6.09%、96.07、96.82%;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三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6.31%、96.31%、96.96%。三类六种对活立木蓄积的抽样方案全部达到我国一类调查技术规定要求,表明分层抽样方案对于我国一些地形地貌多样的省份的可行性。在样地数效率分析当中,三类六种分层抽样方案样地块数均有所降低。河北省,以郁闭度属性分层的抽样方案最佳,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两层时所需样地数为6962块;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时所需样地数为6728块。将分层抽样精度降低到与系统抽样精度一致时,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的分层方案中所需样地块数最少,仅需要5389块样地,效率提高了 54%。安徽省的三类六种分层抽样方案中。同样以郁闭度分层的抽样方案最佳,当郁闭度分两层时所需样地数为7179块;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时所需样地数为7153块。将分层抽样精度降低到与系统抽样精度一致时,同样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的分层方案中所需样地块数最少,仅需要4156块样地,效率提高了 64%。综上所述,以郁闭度属性分层为最优分层方案,将其总体分成三层得到的抽样精度最高,样地数最少。

何民富[10](2019)在《抑郁在中国中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慢性病是当前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对公共卫生造成巨大挑战。慢性病伴随的精神冲击、躯体症状、生命质量下降、工作能力受限,以及医疗费用支出,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的风险升高。另一方面,抑郁导致的负性认知及行为改变反过来可能会对患者生命质量、疾病预后、就医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疾病负担。由于慢性病患者数量巨大,对任何影响其疾病负担的因素进行研究,都具备显着的公共卫生价值。【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描述中国慢性病人群中抑郁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预后、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预防抑郁发生,改善预后和生命质量为目的提出慢性病患者抑郁防控的综合性对策建议,为卫生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2011年基线调查和2013年随访调查。选择2011年基线问卷调查中,所有自我报告患有问卷所列慢性病中至少一种,且抑郁、年龄和性别信息非缺失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基线调查信息,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慢性病人群中抑郁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基线调查收集的抑郁状态和影响因素,以及随访调查收集的结局信息,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分析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预后以及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抑郁影响因素包括社区环境因素、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健康行为及状态。生命质量包括生理状态(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睡眠)、心理状态(认知)、社会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参与度),以及主观判断和满意度(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预后包括总体健康状况变化、身体机能改变(呼吸功能、握力、平衡能力、步行速度、站起能力)、病情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心脏病发作、中风复发)和患者死亡。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指住院和门诊就诊情况以及相应费用。使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首先采用多重填补(Multiple imputation)的方法对相关变量存在缺失值的研究对象数据进行预处理。描述性分析中,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置信区间),数值变量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或分位数表示。两组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频数分布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抑郁的影响因素以及抑郁对生命质量、预后、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因变量是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时分别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生存资料的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学检验显着性水平设定为0.05。【结果】整体慢性病患者中,抑郁检出率为40.3%(95%CI,38.7-41.9%);同时患2种、≥3种慢性病的患者抑郁风险分别是患1种慢性病者的1.24倍(PR1.24,95%CI 1.17-1.31)和1.55倍(PR 1.55,95%CI 1.47-1.64)。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部和西部社区抑郁风险高于东部社区;女性高于男性;教育水平高中或中专者低于初中及以下者;家庭人均年收入位于第4四分位区间者低于第1四分位区间者;从事农业工作、退休、失业/从未工作者均高于从事非农业工作者;未婚/离婚/分居和丧偶者均高于已婚或同居者;过去一个月参加社会活动者低于未参加者;超重和肥胖者均低于正常体重者;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和身体疼痛均增加抑郁风险。其它比较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状态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慢性病患者,随访时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2.1%和21.1%,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风险高29%(RR 1.29,95%CI 1.12-1.49);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4.6%和39.3%,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风险高26%(RR 1.26,95%CI 1.14-1.40);无抑郁者随访时睡眠时间未减少,有抑郁者减少0.4小时,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减少0.3小时(95%CI 0.2,0.5)。心理状态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慢性病患者,随访时认知功能电话调查量表评分分别下降0.2和0.6分,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下降0.6分(95%CI 0.4,0.7);字词回忆评分分别上升0.1分和下降0.2分,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下降0.3分(95%CI 0.2,0.4);绘图测试失败率分别为24.1%和32.9%,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风险高32%(RR 1.32,95%CI 1.15-1.50);认知功能总体评分分别下降0.3分和0.9分,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下降0.7分(95%CI 0.5,0.9)。社会功能状态方面:基线调查时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慢性病患者中,无抑郁和有抑郁者随访调查时未参与社会活动的比例分别为27.2%和34.9%,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不参加社会活动的风险高10%(RR 1.10,95%CI 1.00-1.20,P=0.045)。主观判断和满意度方面:基线无抑郁者随访时健康状况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的比例分别为5.0%、11.0%、56.8%、22.7%和4.5%,有抑郁者相应比例分别为3.2%、8.0%、50.2%、30.5%和8.0%,有抑郁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风险升高18%(OR 1.18,95%CI 1.06-1.32);无抑郁者随访时生活满意度为极其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一点也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5%、20.9%、65.1%、8.7%和1.8%,有抑郁者相应比例分别为2.9%、16.9%、61.2%、14.1%和4.9%,有抑郁者生活满意度较差的风险升高41%(OR 1.41,95%CI 1.25-1.58)。总体健康状况变化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慢性病患者,随访时自我报告总体健康状况变差的比例分别为43.3%和57.9%,有抑郁者健康变差的风险比无抑郁者高14%(RR 1.14,95%CI 1.09-1.19)。身体机能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慢性病患者,随访时呼气峰值流速分别上升11.7升/分和下降4.3升/分,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下降11.9升/分(95%CI5.9,17.9);无抑郁者握力上升0.1千克,有抑郁者握力下降0.8千克,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下降0.7千克(95%CI 0.2,1.2);无抑郁和有抑郁者平衡能力测试失败率分别为18.1%和24.6%,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风险高18%(RR 1.18,95%CI 1.06-1.32);无抑郁和有抑郁者步行速度分别提升4.5米/分和2.7米/分,有抑郁者提升量比无抑郁者少1.7米/分(95%CI-3.1,-0.4);无抑郁者站起测试用时减少0.6秒,有抑郁者站起测试用时增加0.1秒,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多增加0.6秒(95%CI 0.3,0.9)。病情控制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高血压患者随访时自我报告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比例分别为16.2%和24.8%,有抑郁者风险比无抑郁者高29%(RR 1.29,95%CI 1.12-1.48);无抑郁和有抑郁的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患者血糖未得到控制的比例分别为23.6%和33.7%,有抑郁者风险比无抑郁者高40%(RR 1.40,95%CI1.12-1.75);无抑郁和有抑郁的心脏病患者发作的比例分别为31.2%和41.3%,有抑郁者风险比无抑郁者高19%(RR 1.19,95%CI 1.02-1.39);无抑郁和有抑郁的中风患者复发的比例分别为12.5%和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患者死亡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的慢性病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038.7/10万人年和1456.6/10万人年,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住院治疗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者随访前一年内住院率分别为15.2%和19.9%,有抑郁者住院风险比无抑郁者高12%(RR 1.12,95%CI 1.00-1.24,P=0.041);无抑郁者一年内住院1次、2次和≥3次的比例分别为10.7%、2.7%和1.7%,有抑郁者相应比例分别为13.3%、3.8%和2.7%,有抑郁者住院次数增加的风险比无抑郁者高14%(OR 1.14,95%CI 1.01-1.29);有抑郁与无抑郁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门诊就诊方面:无抑郁和有抑郁者随访前一月内门诊就诊率分别为23.9%和31.5%,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门诊就诊风险高10%(RR 1.10,95%CI 1.01-1.20);无抑郁者一月内门诊就诊1次、2次和≥3次的比例分别为12.6%、4.9%和6.3%,有抑郁者相应比例分别为14.8%、6.9%和9.7%,有抑郁者比无抑郁者门诊就诊次数增加的风险高13%(OR 1.13,95%CI 1.02-1.26);有抑郁与无抑郁者门诊总费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结论】(1)慢性病患者中抑郁比较普遍;慢性病共患病数量与抑郁风险呈正相关关系。(2)抑郁风险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风险可能受社区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学特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职业状态、家庭人均年收入)、社会支持(婚姻状态、社会活动参与度)、健康行为及状态(体重、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身体疼痛)的影响。(3)抑郁可能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有负性影响:抑郁可能对慢性病患者生理状态(基本生活活动能力、疼痛、睡眠)、心理状态(认知)、社会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参与度),以及主观判断和满意度(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均有负面影响。(4)抑郁可能增加慢性病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抑郁可能对慢性病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变化、身体机能改变(呼吸功能、握力、平衡能力、步行速度、站起能力)、病情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心脏病发作)均有不良影响。(5)抑郁可能增加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但对医疗费用影响不明显:抑郁可能增加慢性病患者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但对相应的住院和门诊费用无显着影响。

二、对不同抽样设计效率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不同抽样设计效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述评
    1.4 技术路线
    1.5 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2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方法概述
    2.1 引言
    2.2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
    2.3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估计方法
3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一阶抽样下新型广义回归估计方法
    3.1 传统一阶抽样下的广义回归估计量
    3.2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一阶抽样下新型的HARTLEY-GREG估计量
    3.3 辅助信息不完备情形下新型HARTLEY-GREG估计量的改进
    3.4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一阶抽样下抽样估计方法理论比较与评价
    3.5 数值模拟
4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二阶抽样及其新型的广义回归估计方法
    4.1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二阶抽样设计
    4.2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二阶抽样下新型的HARTLEY-GREG估计量
    4.3 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更高阶抽样下新型的HARTLEY-GREG估计量
    4.4 数值模拟
5 应用研究——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为例
    5.1 问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5.2 基于规下企业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
    5.3 新型HARTLEY-GREG估计方法
    5.4 对规下企业抽样调查的一些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6.3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交叉子总体一阶抽样模拟估计阶段核心程序
附录二 交叉子总体二阶抽样模拟估计阶段核心程序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之处
2 抽样设计和抽样估计方法
    2.1 抽样设计方法概述
    2.2 抽样估计方法概述
    2.3 广义平衡抽样及其估计方法的研究思路
3 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
    3.1 平衡变量信息完整情形下的广义平衡抽样
    3.2 平衡变量信息完整情形下的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及其性质
    3.3 数值模拟
4 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的扩展
    4.1 平衡变量信息不完整情形下广义平衡抽样的改进
    4.2 平衡变量信息不完整情形下的广义平衡回归估计量及其性质
    4.3 数值模拟
5 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在中国住户调查中的应用
    5.1 中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的演变历程
    5.2 中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的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3 中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的抽样设计思路
    5.4 基于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的实证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4)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时代性:质量监测的时代背景及国家对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视
        二、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质量是决定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必要性:对幼儿园教师质量进行监测是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可能性: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为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提供政策支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概念探析及维度划分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及评价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关研究
        五、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反思与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核心概念辨析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与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新视角: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第一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及理论阐释
        一、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源起:达沃斯之辨
        二、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理论奠基:存在主义哲学
        三、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思想的理论借鉴:众多哲学流派的精华
    第二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在寻绎
        一、生命存在:关注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生存与发展
        二、文化养成:关注文化对教师内在心灵的滋养和陶冶
        三、关系营造: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要重视关系的营造
        四、自由精神:让教师心灵成长与精神解放有迹可循
        五、信念使命:教师自主、内生性的成长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下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应然转向
        一、监测目的:指向幼儿园教师质量的诊断、指导与改进
        二、监测标准:基于对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总体性”把握
        三、监测过程:彰显幼儿园教师在监测与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四、监测结果:重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第三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构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GOAL ORIENTED)
        二、科学客观性(SCIENTIFIC OBJECTIVE)
        三、具体可测性(SPECIFIC TESTABILITY)
        四、文化适宜性(CULTURAL SUITABILITY)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建构与修订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建构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专家修订
第四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编制及模型验证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编制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编制原则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初步编制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评估与试测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的修订
        一、研究对象及抽样设计
        二、数据收集及质量控制
        三、项目分析
        四、探索性因素分析
        五、验证性因素分析
        六、问卷信效度检验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调查与差异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的调查设计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目的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对象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质量的总体特征分析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的类型差异分析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区域差异分析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园所差异分析
        五、幼儿园教师质量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六、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讨论与结论
        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之智质量维度优于其他质量维度
        二、幼儿园教师质量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中心城区教师质量略显优势
        三、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个人自然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四、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个人社会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五、幼儿园教师质量在教师的单位属性上存在诸多差异
        六、不同维度教师质量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也有特定性
第六章 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经由“情感与关怀”,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生命自觉和生存质量
    第二节 经由“反思与实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能和实践智慧
    第三节 经由“陶冶与唤醒”,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品性和文化底蕴
    第四节 经由“自由与解放”,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利与意识
    第五节 经由“熏陶与化育”,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坚贞信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明确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的内涵
        二、构建了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三、研制了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工具
        四、分析了上海市幼儿园教师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五、探索了建设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模型
        二、进一步探究幼儿园教师质量影响因素
        三、进一步深入应用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模型
        四、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A 普通图书类
    B 期刊杂志类
    C 学位论文类
    D 电子文献类
    E 其他类
附录
    附录A 研究工具
    附录B 专家咨询工具
    附录C 数据收集工具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河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比较与优化 ——以长江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抽样调查设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基于模型的抽样调查设计
        1.2.2 抽样调查及基本抽样方法
        1.2.3 计算机模拟在抽样调查设计比较与优化中的应用
        1.2.4 我国在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框架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江口渔业资源种类组成、环境及其季节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长江口渔业资源生物种类分类学组成
        2.2.2 长江口渔业资源生物种类数季节变化
        2.2.3 长江口水温和盐度特征及季节变化
    2.3 分析与讨论
        2.3.1 种类组成与季节变化
        2.3.2 水温和盐度
第三章 基于GAM模型的长江口渔业资源时空分布预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GAM
        3.1.3 资源密度分布预测
    3.2 结果
        3.2.1 预测变量的共线性检验
        3.2.2 模型选择及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3.2.3 最佳模型的预测性能
        3.2.4 资源密度时空分布预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GAM方法分析
        3.3.2 长江口渔业资源生物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 经典抽样方法在长江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中的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渔业资源生物类群资源密度“真实”分布
        4.1.3 抽样调查设计方案
        4.1.4 抽样调查设计评价指标
        4.1.5 模拟过程
    4.2 结果
        4.2.1 不同抽样调查设计的抽样效果
        4.2.2 不同抽样调查设计的相对误差
        4.2.3 不同抽样调查设计的相对偏差
    4.3 分析与讨论
        4.3.1 最优抽样调查设计
        4.3.2 抽样努力量对抽样调查精度的影响
        4.3.3 调查目标的选择
第五章 基于经典抽样调查方法的最佳抽样努力量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分析方法
    5.2 结果
        5.2.1 基于系统抽样的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
        5.2.2 基于分层抽样的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
    5.3 分析与讨论
        5.3.1 基于系统抽样的最佳抽样努力量
        5.3.2 基于分层抽样的最佳抽样努力量
第六章 断面抽样在长江口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分析方法
    6.2 结果
        6.2.1 断面数优化结果
        6.2.2 断面—站位数量优化结果
        6.2.3 采样站位数量已知的情况下适宜断面—站位数量组合
    6.3 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数据的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空间平衡抽样理论
        2.1.1 基于平衡抽样的立方体法
        2.1.2 基于单元间距离抽样的局部枢轴法
        2.1.3 空间双重平衡抽样法
    2.2 抽样设计方案估计与评价方法
        2.2.1 样本估计效率度量
        2.2.2 样本空间平衡性度量
    2.3 空间相关性分析理论
        2.3.1 空间权重矩阵
        2.3.2 空间相关性检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现状分析
        3.1.1 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
        3.1.2 道路货物运输量专项调查
    3.2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存在问题分析
        3.2.1 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存在问题分析
        3.2.2 道路货物运输量专项调查存在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运输量的空间统计分析
    4.1 研究总体界定及其概况
    4.2 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营运性货车运输情况分析
        4.2.1 运力情况分析
        4.2.2 自有自营车辆运输生产情况分析
    4.3 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运输量空间分异特征
        4.3.1 货物运输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3.2 货物运输量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货物运输量的空间平衡抽样设计
    5.1 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货物运输量抽样设计方案
        5.1.1 抽样框
        5.1.2 抽样方案
        5.1.3 样本量的确定
    5.2 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企业货物运输量抽样结果分析
    5.3 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改进意见
        5.3.1 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发展的改进意见
        5.3.2 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方法的改进意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项目
致谢

(7)简单抽样与复杂抽样对不同患病率估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基本概念
        2.1 抽样总体、抽样框与抽样单元
        2.2 总体参数与统计量
        2.3 统计量方差与抽样误差
        2.4 抽样权重与设计效应
        2.5 简单抽样与复杂抽样
        2.6 与单元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
    3 样本量计算
        3.1 简单抽样
        3.2 复杂抽样
    4 疾病诊断标准
        4.1 高血压
        4.2 糖尿病
        4.3 贫血
    5 研究方法
        5.1 抽样方案
        5.2 抽样方法的评价标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方法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设计比较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检查情况
        二、抽样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三、抽样设计的精度与费用研究
第二章 抽样调查理论概述与抽样方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统计调查发展史
    第二节 抽样调查与其他统计调查
    第三节 抽样调查方法
    第四节 抽样调查的应用
    第五节 抽样设计
        一、抽样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二、抽样设计原则
第三章 抽样设计效率
    第一节 设计效应
    第二节 精度的度量
    第三节 抽样精度的选取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差
        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差
        三、整群抽样的方差
    第四节 抽样费用函数
        一、简单随机抽样的费用函数
        二、分层随机抽样的费用函数
        三、整群抽样的费用函数
    第五节 费用一定时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精度比较
第四章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方案设计
    第一节 明确抽样目的,确定目标总体
    第二节 样本量的确定
    第三节 抽样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设计的计算机应用
    第一节 程序语言
    第二节 功能实现
    第三节 程序展示及抽样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抽样效率比较
        一、时效性
        二、重点性
        三、规范性
    第二节 研究结论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内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发展概况
        1.2.2 国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发展概况
    1.3 抽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1 系统抽样
        1.3.2 分层抽样
2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2.2.2 分层抽样效率分析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状况
4 数据与方法
    4.1 数据准备
        4.1.1 数据收集
        4.1.2 数据转化与处理
    4.2 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4.2.1 安徽省的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4.2.2 河北省的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4.3 抽样效率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分层抽样结果
        5.1.1 安徽省分层抽样结果
        5.1.2 河北省分层抽样结果
    5.2 分层抽样效率分析
        5.2.1 安徽省抽样方案样地数分析
        5.2.2 河北省抽样方案样地数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优点
        6.2.2 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抑郁在中国中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现状
    1.1.2 抑郁的评估、疾病负担及影响因素
    1.1.3 抑郁在慢性病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1.4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1.1.5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1.1.6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影响的研究现状
1.2 已有研究的不足
    1.2.1 慢性病患者抑郁检出率
    1.2.2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
    1.2.3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1.2.4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1.3 理论基础
    1.3.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3.2 应激-抑郁理论
    1.3.3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
    1.3.4 生命质量理论
    1.3.5 认知行为理论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数据来源
    2.1.2 样本选择
    2.1.3 样本量
2.2 研究方法
    2.2.1 总体设计
    2.2.2 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2.2.3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2.2.4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2.5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2.3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2.3.1 慢性病
    2.3.2 抑郁
    2.3.3 结局变量
    2.3.4 协变量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5.1 总体思路
    2.5.2 缺失值的多重填补
    2.5.3 关联强度指标
    2.5.4 协变量筛选
    2.5.5 一般统计方法
    2.5.6 多水平模型
    2.5.7 统计分析程序
2.6 技术路线 第3章 抑郁的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1.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3.1.2 慢性病患病情况
    3.1.3 社区水平特征
    3.1.4 个体水平特征
3.2 抑郁检出情况
    3.2.1 抑郁总体检出情况
    3.2.2 不同共患病数量群体中抑郁的检出情况
3.3 抑郁的影响因素
    3.3.1 社区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2 个体水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3.3 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4.1 抑郁对BADL的影响
    4.1.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1.2 协变量对BADL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1.3 抑郁对BADL的影响
4.2 抑郁对身体疼痛的影响
    4.2.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2.2 协变量对身体疼痛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2.3 抑郁对身体疼痛的影响
4.3 抑郁对睡眠的影响
    4.3.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3.2 协变量对睡眠时间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3.3 抑郁对睡眠时间的影响
4.4 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TICS评分
    4.4.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4.2 协变量对TICS评分下降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4.3 抑郁对TICS评分下降的影响
4.5 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字词回忆评分
    4.5.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5.2 协变量对字词回忆评分下降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5.3 抑郁对字词回忆评分下降的影响
4.6 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绘图测试
    4.6.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6.2 协变量对绘图测试结果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6.3 抑郁对绘图测试结果的影响
4.7 抑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总体评分
    4.7.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7.2 协变量对认知功能总体评分下降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7.3 抑郁对认知功能总体评分下降的影响
4.8 抑郁对社会活动参与度的影响
    4.8.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8.2 协变量对社会活动参与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8.3 抑郁对社会活动参与度的影响
4.9 抑郁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4.9.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9.2 协变量对自评健康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9.3 抑郁对自评健康的影响
4.10 抑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4.10.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4.10.2 协变量对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4.10.3 抑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5.1 抑郁对总体健康状况变化的影响
    5.1.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1.2 协变量对总体健康状况变化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1.3 抑郁对总体健康状况变化的影响
5.2 抑郁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5.2.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2.2 协变量对呼气峰值流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2.3 抑郁对呼气峰值流速的影响
5.3 抑郁对握力的影响
    5.3.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3.2 协变量对握力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3.3 抑郁对握力下降的影响
5.4 抑郁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5.4.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4.2 协变量对平衡能力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4.3 抑郁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5.5 抑郁对步行速度的影响
    5.5.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5.2 协变量对步行速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5.3 抑郁对步行速度测试成绩提升的影响
5.6 抑郁对站起能力的影响
    5.6.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6.2 协变量对站起用时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6.3 抑郁对站起用时的影响
5.7 抑郁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5.7.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7.2 协变量对血压控制情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7.3 抑郁对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
5.8 抑郁对糖尿病或血糖升高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5.8.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8.2 协变量对血糖控制情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8.3 抑郁对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5.9 抑郁对心脏病患者发作情况的影响
    5.9.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9.2 协变量对心脏病发作情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9.3 抑郁对心脏病发作情况的影响
5.10 抑郁对中风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
    5.10.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5.10.2 协变量对中风复发情况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10.3 抑郁对中风复发情况的影响
5.11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死亡的影响
    5.11.1 总体死亡情况
    5.11.2 协变量对慢性病患者死亡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5.11.3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死亡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6.1 研究对象选择情况
6.2 抑郁对住院的影响
    6.2.1 协变量对住院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6.2.2 抑郁对住院率的影响
    6.2.3 抑郁对住院次数的影响
    6.2.4 抑郁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
6.3 抑郁对门诊就诊的影响
    6.3.1 协变量对门诊就诊率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6.3.2 抑郁对门诊就诊率的影响
    6.3.3 抑郁对门诊就诊次数的影响
    6.3.4 抑郁对门诊总费用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7章 讨论
7.1 抑郁在慢性病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
    7.1.1 流行情况
    7.1.2 影响因素
7.2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7.2.1 生理状态
    7.2.2 心理状态
    7.2.3 社会功能状态
    7.2.4 主观判断和满意度
7.3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7.3.1 总体健康状况
    7.3.2 身体机能
    7.3.3 病情控制
    7.3.4 患者死亡
7.4 抑郁对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7.4.1 住院
    7.4.2 门诊就诊
    7.4.3 医疗费用 第8章 慢性病人群抑郁防控的对策与建议
8.1 健全慢性病患者抑郁防控机制
    8.1.1 完善政策和行动计划
    8.1.2 丰富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
    8.1.3 加强多部门合作
8.2 强化社区在慢性病患者抑郁防控中的职能
    8.2.1 建立社区支持环境
    8.2.2 打造多部门合作平台
    8.2.3 加强慢性病管理能力
8.3 建设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8.3.1 以家庭作为健康干预单元
    8.3.2 加强慢性病患者家庭支持
    8.3.3 家庭成员参与健康管理
8.4 慢性病患者抑郁防控项目实施
    8.4.1 建立慢性病患者抑郁防控团队
    8.4.2 创建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档案
    8.4.3 心理健康及危险因素现状分析
    8.4.4 制定慢性病人群抑郁的防控方案
    8.4.5 慢性病人群抑郁防控的措施
    8.4.6 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第9章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社区调查表
附录二 :个人调查表
附录三 :体检调查表
附录四 :血样采集、运输与储存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对不同抽样设计效率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空间抽样方法在粮食产量调查中的探索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张雨薇.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2]基于交叉子总体的抽样设计及其估计方法研究[D]. 吴钰冰. 暨南大学, 2020(04)
  • [3]广义平衡抽样及其模型辅助估计方法研究[D]. 吴默妮. 暨南大学, 2020(04)
  • [4]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研究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D]. 底会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河口渔业资源抽样调查设计比较与优化 ——以长江口为例[D]. 马金.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6]基于交通运输企业一套表数据的道路货物运输量抽样方法研究[D]. 闫丽俊. 长安大学, 2020(06)
  • [7]简单抽样与复杂抽样对不同患病率估计的比较研究[D]. 叶勒丹·马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设计比较研究与优化[D]. 李晓萌.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9]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D]. 林川.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10]抑郁在中国中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其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D]. 何民富. 吉林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不同采样设计的效率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