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苦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一、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靳士英,林镇雄,刘淑婷[1](2019)在《扁舟书屋医案(1):肝硬化》文中认为1医案举隅例1林某,男,44岁,贫苦农民,因恶心腹胀20 d,于2011年1月7日入我校附院消化内科,1月17日转肾内科治疗。患者3年前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查血示"小三阳",后出现腹水、浮肿,胃部不适、腹泻,在家乡中医院治疗无效转汕尾人民医院门诊治疗,效果亦不佳,遂转来我校附院治疗。入院时精神尚可,食欲稍差,尿黄,量少,大便正常,出现腹水,体质量增加了3 kg,体温36℃,血压159/110 mm Hg,心率89次/分钟,颜面及眼睑未见浮肿,全身皮肤及巩膜

徐铭泽[2](2015)在《苦参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中药苦参的应用在国内外医药行业被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很多学者都积极地使用不同方法从苦参中提取分离其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碱,而传统苦参总碱的提取分离工艺,存在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分离时过多使用有机溶剂等问题,本试验在众多提取分离工艺的基础上,探索利用苦参药材所含生物碱的结构差异,使用环保型溶剂进行其生物碱提取,通过大孔树脂分离苦参碱,筛选适合的有机溶剂和pH值水溶液液液萃取,萃取中采用加适当浓度的双氧水防止生物碱被还原,分离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并纯化三种生物碱的新工艺。经实验研究获得了成功。达到收率高、纯度高、低能耗、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方法:苦参生物碱提取条件优选:以苦参总生物碱含量和提取率为指标,对渗漉提取法的料液比、溶剂浓度、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苦参生物碱分离、纯化条件的优选:根据苦参总生物碱盐或游离状态均溶于水的特点,经两次调整pH值使非生物碱成分以沉淀形式除去,达到初步与杂质分离的目的,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分离纯化苦参生物碱,考察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于苦参生物碱的吸附量、吸附率、解析率三个主要因素,优选最佳大孔树脂,并对其上柱条件、洗脱条件、分离条件进行考察。结果:优选出最佳渗漉提取工艺为:苦参粗粉用0.2%盐酸水溶液充分浸泡2小时后,使用渗漉法以料液比1:15,渗漉24小时提取苦参中生物碱成分,得到渗漉液;优选出苦参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为:渗漉液用氨水调pH7,沉淀,过滤,再调pH9,沉淀,过滤,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以5BV·h-1速度上柱吸附。酸性乙醇洗脱柱内苦参生物碱,以高体积分数酸性乙醇(约3倍树脂体积)洗脱尽柱内苦参碱,继用低体积分数的酸性乙醇(约5倍树脂体积)洗脱尽柱内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将苦参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中性氧化铝拌膏加丙酮加热回流2h,丙酮结晶即得苦参碱,得苦参碱纯品。将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洗脱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中性氧化铝拌膏加丙酮加热回流2h,回收丙酮。将其用1倍量甲苯溶解与pH4的盐酸水溶液、双氧水混合(甲苯:酸水:双氧水=1:2.5:1.2),萃取3次,水相得氧化苦参碱,有机相得氧化槐果碱,分别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将其用丙酮重结晶,即得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果碱纯品。通过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进行各项理化指标鉴定,HPLC法测定,与药材中所含相应生物碱对比,10批小试中苦参碱平均提取率为95.16%。氧化苦参碱平均提取率为94.78%。氧化槐果碱平均提取率为94.73%。苦参碱纯度97.98%。氧化苦参碱纯度98.09%,氧化槐果碱纯度98.07%。证明上述苦参生物碱提取分离工艺是成功的。并尚未见文献报道。结论:利用苦参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的特点,酸性水溶液有利于生物碱的提取,而苦参中的黄酮成分则在酸性条件下不溶于水,故使用酸水渗漉法提取苦参生物碱即可最大限度的提高提取率,减少杂质。使用非极性大孔树脂分离苦参生物碱时,利用苦参碱的极性小于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的特点,用高体积分数的酸性乙醇洗脱剂可先将苦参碱单独洗脱下来。因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极性相似,在不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前提下,很难找到一种环保型洗脱剂可以分段洗脱两种生物碱,故使用低体积分数的酸性乙醇将两种生物碱一齐洗脱下来。由于氧化槐果碱在分子结构上的双键,有别于氧化苦参碱,利用其成盐后亲脂性的不同,采用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与不同pH值的水相液液萃取。最终成功的将两种生物碱分离,氧化槐果碱保留在有机相甲苯层中,氧化苦参碱转移至水相中。萃取过程中pH4的酸水加入少量的双氧水可抑制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被还原。本实验证明,根据苦参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差异所产生的理化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提取分离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各单体生物碱纯度高的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吴宇峰[3](2011)在《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我国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0(1/10万),其中乙肝发病率为88.82(1/10万)。我国一般人群的HBs Ag阳性率为9.09%。目前防治乙肝主要手段是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但费用昂贵,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要求干扰素治疗持续1年以上;核苷类抗病毒持续2-3年。长期服药会面临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且会进一步加剧医疗费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制剂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且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结果。本研究对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经过检索,电子检索出苦参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文献共1123篇,手工检索1篇。通过资料分析比较,共获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实验相关研究文献460篇,其中157篇文献因比较药物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95篇因仅有肝功能数据或者仅有治疗组数据,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17篇因重复发表或涉嫌雷同被排除。最终纳入191篇文献研究,共18799例样本。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项研究属于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试验;5项研究提及随机序列是如何产生的,但没有研究描述是否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没有文献交代了样本量计算;有37项研究报道进行了随访研究,17项研究报道了退出或/和失访病例;104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项研究报告了死亡人数。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经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在纳入的RcT研究中,有1项研究报告了治疗过程中因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导致死亡人数,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CI(0.24,0.9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69项研究报告不良反应,苦参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口苦、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局部有硬结等。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热、乏力、流感样症状、轻度睡眠障碍、白细胞轻度减少(干扰素)、头晕、皮疹(硫普罗宁)、心慌等轻度不良反应,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s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30项研究;随访共纳入7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1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6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V-DNA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9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8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血清转换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73项研究,随访共纳入19项研究。从临床证据分析结果,发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HBeAg.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存在确实疗效;在血清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苦参制剂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临床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显示,苦参制剂的疗效并不亚于这些抗病毒药物,且RR值提示优于这些抗病毒药物,然而,要获得更为准确的证据,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在血清HBV-DNA转阴方面,苦参制剂疗效低于拉米夫定,但不低于干扰素;与其他药物或常规保肝治疗相比,苦参制剂疗效均高于这些治疗手段,且在降低重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死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目前高质量的严格的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还很少。对照药物使用纯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和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采取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安慰剂双模拟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获得更准确的临床证据。

李扶昆[4](2006)在《参柏胶囊制备工艺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文中研究表明参柏胶囊由苦参和关黄柏两味药材的低浓度乙醇提取物制成。本研究首先以药材为研究对象,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以苦参药材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性成分,以关黄柏药材的有效成分小檗碱为指标成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优化了苦参与关黄柏原料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以体外抗菌试验结果为依据,初步确定参柏胶囊处方中苦参和关黄柏两药材的最佳配比。考察了苦参浸膏粉和关黄柏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并确定了由浸膏粉直接制粒的工艺路线。 建立了苦参药材、关黄柏药材、中间体及成品胶囊中的指标性成份小檗碱、氧化苦参碱以及苦参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根据多批次样品的检定结果,以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制订了用于制备参柏胶囊的苦参药材、关黄柏药材和中间体的质量要求。 对胶囊成品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研究并制订了参柏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

韩玉梅[5](2006)在《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药效、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苦参素具有抗炎、抗乙肝病毒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但目前还存在着由于脂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疗效的发挥。而药剂学研究中的磷脂技术能提高其体内吸收,显着地改善其生物有效性。为解决药物的吸收提供了新的思路。磷脂复合物是药物与磷脂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弱键力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药物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的脂溶性增强,结晶性质发生改变,吸收得到改进,药理活性增加。因此,本课题对苦参素和磷脂复合成的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相关药效药动学进行研究。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确定,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以溶剂挥发法分离复合物。其制备工艺:SF为溶剂,磷脂为药物的1倍,70℃搅拌2h,苦参素和磷脂复合物的性质通过X-射线扫描法确定了其性质的改变,证实复合物的形成。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制成后对其抗乙肝病毒的相关药效学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小鼠急慢性肝损伤的模型,研究对肝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静脉感染雏鸭为模型,观察治疗后鸭血清中DHBV—DNA的动态变化,并检测对DHBV—DNA复制的抑制作用。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转染的人肝癌细胞2.2.15细胞以含药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分泌的影响。对苦参素与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可知,磷脂复合物的保肝降酶和抗乙肝病毒作用较苦参素好,在大鼠体内其AUC为苦参素的1.4倍,显着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也是其药效增强的原因。 综上,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改善苦参素在体内的吸收,使其治疗作用有一定提高。

向柏[6](2005)在《注射用苦参总碱的研究》文中指出苦参总碱(Alkaloids of Sophora flavescens,简称ASF)是豆科植物苦参的根中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因其在抗肿瘤方面的独特疗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建立科学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更好地控制苦参总碱的含量,提高原有的质量标准;对苦参总碱进行提取纯化,并以精制后的总碱为原料,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注射用苦参总碱;制定准确、严密的质量标准,并对注射用苦参总碱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为药品的生产、流通和贮藏条件的选择和有效期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考察注射用苦参总碱的一般安全性,为临床给药奠定基础;研究注射用苦参总碱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为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首先,以苦参碱(matrine,MT)、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OSC)和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为指标性成分,建立了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苦参总碱的含量。并把酸碱回滴法和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共同作为自制注射用苦参总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剂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分析手段。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苦参总碱原料进行精制,在保证总碱迁移率的前提下,提高了药物的纯度,使总碱含量达80%以上。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注射用苦参总碱,确定甘露醇用量为360mg/支,工艺条件为:-40℃预冻5h,减压干燥(≤20 Pa),-15℃保温10h,最后于30℃保持5h。所得产品外形饱满,成型性、复溶性良好,含水量较低。在原吗特灵注射液(苦参总碱注射液)标准基础上,研究制定注射用苦参总碱的质量标准,并对自制三批样品进行了质量检验,结果均符合规定。此外以外观性状、酸碱度、澄明度、含量为指标,初步考察了三批样品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和加速试验结果提示,产品包装要严格密封,贮藏于避光、阴凉干燥处。通过室温留样观察暂定本品的有效期为一年。对注射用苦参总碱的体外溶血、血管刺激性和过敏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的安全性能达到注射剂的要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得到的LD50及95%可信限为62.2(52.5-72.0)mg/kg。以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为指标性成分,石杉碱乙(huperzine B)为内标,建立了苦参总碱在家兔体内的分析方法,通过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采用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式研究了注射用苦参总碱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利用统计矩原理计算出药动学参数,并通过t检验比较了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两种给药方式所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k、AUC和MRT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马仁玲,盛龙生,孙建国,谢海棠[7](2004)在《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文中认为目的 :建立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的LC MS测定法 ,测定其药物动力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LichrospherC18柱 ,2 5 0mm× 4 .6mm (ID) ,5 μm,柱温 :2 5℃ ;流动相 :10mmol·L-1醋酸胺水溶液 甲醇 (2 5 75 ) ,流速 :1ml·min-1。电喷雾离子化 (ESI)方式 ,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 ,检测离子为正离子 ,苦参碱的离子是 [M +H]+ ,m z 2 4 9.2。结果 :苦参碱在 2~ 5 0 0 0 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75 ) ,最低检出限达 0 .3μg·L-1。日内和日间误差均小于 4 .5 % ,方法回收率大于96 .6 % ;药 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Cmax 为 382 1±70 5 μg·L-1,Tmax为 0 .4± 0 .1h ,T1 2 β为 11.2± 2 .1h ,AUC0→∝ 为 74 46± 14 5 6 μg·h·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 0 .1± 19.0 ) %。结论 :该法灵敏、快速、简单 ,专属性强 ,苦参碱在Beagle犬体内有较高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丁佩兰[8](2004)在《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豆根和苦参均为豆科槐属植物来源的常用中药,其中山豆根为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参为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两者药用部位相仿,而且成分相似,都含有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但两种药材的临床应用却有明显不同,山豆根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而苦参主要用于皮肤病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另外,在药材的质量标准方面,山豆根和苦参都以苦参碱型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或槐定碱)作为定性指标缺乏专属性,且苦参药材仅以含量相对较小的苦参碱为质控指标,不尽合理。为了阐明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化学组成差异,以完善山豆根和苦参药材的质量标准并为两者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了寻找新的抗病毒活性成分,以更好地利用槐属药用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天然药化和分析化学等手段对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建立了其有效部位的 HPLC 指纹图谱,并对不同来源药材的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的要求对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进行了研究。一、山豆根和苦参的化学成分1、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 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以及与对照品比 较的方法,鉴定了其中的 30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 苦参碱(T1)、(+)-氧化苦参碱(T2)、(+)-槐花醇(T3)、(-)-14β-羟基苦 参碱(T4)、(-)-14β-羟基氧化苦参碱(T5)、(-)-槐果碱(T6)、(-)-5α-羟 基槐果碱(T7)、(-)-金雀花碱(T8)和 (-)-N-甲基金雀花碱(T9),黄酮 类成分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A(T10)、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B(T11)、山 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C(T12)、山豆根色满二氢黄酮 D(T13)、山豆根色满 查耳酮 B(T14)、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A(T15)、山豆根色满查耳酮 C(T16)、 芒柄花素(T17)、8-甲雷杜辛(T18)和(-)-三叶豆紫檀苷(T19),三萜类 i<WP=7>成分(+)-羽扇豆醇(T20)和(+)-槐花二醇(T21),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乙酯(T22)、麦芽酚(T23)、香草酸(T24)、对羟基苯甲酸(T25)和咖啡酸十二醇酯(T26)以及大黄素甲醚(T27)、大黄素(T28)、flemichapparin(T29)和β-谷甾醇(T30)。其中化合物 T5、T10、T11、T12、T13、T14 和 T16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T22、T23、T27 和 T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T17、T18、T24、T25 和 T29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 苦参的化学成分:采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生物碱部位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22 个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结合单晶 X-衍射实验,鉴定了其中的 29 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生物碱类成分(+)-氧化苦参碱(F1)、(+)-别苦参碱(F2)、(-)-9α-羟基苦参碱(F3)、(-)-槐果碱(F4)、(+)-氧化槐果碱(F5)、(+)-莱蔓碱(F6)、(-)-13,14-去氢槐定碱(F7)、(-)-9α-羟基槐果碱(F8)、(+)-12α-羟基槐果碱(F9)和(-)-臭豆碱(F10),黄酮类成分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B(F11)、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C(F12)、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D(F13)、苦参色满二氢黄酮 A(F14)、苦参色满黄酮 A(F15)、苦参色满黄酮 B(F16)、苦参色满黄酮 C(F17)、5-去羟山柰素(F18)、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F19)、毛蕊异黄酮(F20)、鹰嘴豆素甲(F21)、大豆素(F22)和芒柄花素(F23),三萜类成分大豆皂醇 B(F24),小分子酚性成分番石榴酸二乙酯(F2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F26)和麦芽酚(F27)以及大黄酚(F28)和β-谷甾醇(F29)。其中化合物 F9、F11、F12、F13、F15、F16 和 F1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F25、F27 和 F28 为首次由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F18、F19、F20、F21、F22、F24 和 F26 为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 抗病毒活性试验: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花醇、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莱蔓碱、9α-羟基苦参碱、13,14-去氢槐定碱、12α-羟基槐果碱和金雀花碱在 0.2μmol/mL 时,臭豆碱在 0.4μmol/mL 时对 HBsAg 的抑制率高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29.6%),其中槐果碱、莱蔓碱和13,14-去氢槐定碱抑制作用较明显,在 0.2μmol/mL 时抑制率均大于 50%。槐果碱在 0.2μmol/mL 时对 HBeAg 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 34.6%,和拉米呋啶相当(1.0μmol/mL 时抑制率为 35.4%)。槐果碱、氧化槐果碱、 ii<WP=8>莱蔓碱和 13,14-去氢槐定碱对 HBsAg 和 HBeAg 的抑制率均较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乙肝疾病的药物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相应抑制率高,值得深入研究。4、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采用 HPLC-DAD-MS 的方法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检测,发现本人分离得到的具有 2,2-二甲基苯并二氢吡喃环取代的黄酮类?

潘玉[9](2002)在《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验证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5 0例 ,每日 3次 ,每次 2 0 0mg ;并设对照组 5 0例 ,给予西药护肝药物。疗程均为 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 ,ALT、AST、SB均显着下降 ,两法均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 ,但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的ATL、AST、SB复常率和HBeAg、HBV DNA阴转率均非常显着高于对照组 (P 均 <0 .0 1)。结论 :苦参总碱片在转氮酶和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方面有显着疗效 ,并能抑制HBV的复制 ,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理想的药物

二、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扁舟书屋医案(1):肝硬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医案举隅
2 讨论
    2.1 乙肝后肝硬化大都是预后不良
    2.2 保肝汤
    2.3 肝硬化腹水、色素沉着及蜘蛛痣、肝掌
    2.4 蟹爪纹与血丝瘘

(2)苦参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
        1.2.1 苦参的化学成分
        1.2.2 苦参生物碱的结构
        1.2.3 苦参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2.4 苦参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1.2.5 苦参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苦参生物碱提取条件的优选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2.2 试剂的配制
        2.2.3 比色法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苦参原药材中总碱含量的测定
        2.2.6 苦参原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的计算
        2.2.7 苦参提取液的提取率的计算
        2.2.8 渗漉法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比色法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2 苦参总碱含量测定结果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渗漉提取工艺单因素考察
    2.4 pH值梯度沉淀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优选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3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
        3.3.1 大孔树脂吸附量、吸附率、解析率的测定
        3.3.2 洗脱剂条件选择
    3.4 苦参碱的分离
    3.5 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混合物的洗脱
    3.6 结果与分析
        3.6.1 大孔树脂吸附量、吸附率、解析率测定结果
        3.6.2 洗脱剂的确定
        3.6.3 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混合物的洗脱
        3.6.4 苦参生物碱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效果薄层图
    3.7 本章小结
4 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分离条件优选
    4.1 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的分离
    4.2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各项理化指标研究
    5.1 引言
    5.2 三种生物碱鉴别
        5.2.1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性状鉴别
        5.2.2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氧化槐果碱薄层鉴别
        5.2.3 高效液相鉴别
        5.2.4 三种生物碱得率、收率及纯度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性状鉴别结果
        5.3.2 薄层图谱鉴别结果
        5.3.3 高效液相鉴别结果
        5.3.4 提取率、收率及纯度计算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研究背景
    1.1 慢性乙型肝炎定义
    1.2 乙型肝炎现状调查
    1.3 乙型肝炎防治
    1.4 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5 Cochrane系统评价介绍
2.研究目的和意义
3.研究内容
    3.1 纳入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3 干预措施
    3.4 结局测量
    3.5 检索策略
    3.6 资料质量评价与提取
    3.7 资料分析与合并
4. 结果
    4.1 检索策略
    4.2 检索结果与筛选
    4.3 文献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病死率
    5.2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和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5.3 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
    5.4 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严重不良反应
    5.5 HB sAg血清应答指标
    5.6 HBeAg血清应答指标
    5.7 HBV-DNA血清应答指标
    5.8 HBeAg血清转换应答指标
    5.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参柏胶囊制备工艺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苦参的研究概况
        1.1.1 来源
        1.1.2 炮制学研究
        1.1.3 化学成分
        1.1.4 药理作用
        1.1.5 临床应用
        1.1.6 方选与验方
        1.1.7 苦参制剂研究现状
    1.2 黄柏的研究概况
        1.2.1 来源
        1.2.2 炮制学研究
        1.2.3 化学成分
        1.2.4 药理作用
        1.1.5 临床应用
        1.2.6 方选与验方
        1.1.7 黄柏制剂研究现状
第2章 参柏胶囊原料药材的含量测定与提取浓缩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关黄柏药材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关黄柏药材提取工艺的确定
        2.3.1 药材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
        2.3.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2.3.3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2.4 五批关黄柏原料药材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2.5 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6 苦参药材提取工艺的确定
        2.6.1 药材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
        2.6.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2.6.3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2.7 五批苦参原料药材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2.8 药材提取液的浓缩干燥工艺
第3章 苦参和关黄柏药材提取物中主要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药品
    3.2 提取物的制备
    3.3 提取物中小檗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3.3.1 关黄柏浸膏粉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3.3.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3.1.2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3.3.2 苦参浸膏粉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3.3.2.1 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3.3.2.2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第4章 参柏胶囊的处方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苦参和关黄柏抗菌谱的确定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
    4.3 剂量比试验
        4.3.1 供试药液的制备
        4.3.2 试验方法
        4.3.3.剂量比试验结果
    4.4 对比试验
第5章 参柏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5.1 实验仪器药品和试剂
    5.2 浸膏粉的特性考察
    5.3 由浸膏粉制备胶囊的工艺研究
    5.4 药物的填充
    5.5 崩解时限的检查
    5.6 包装与贮藏
    5.7 参柏胶囊的稳定性考察
第6章 参柏胶囊质量标准的制定
    6.1 处方、制法
    6.2 薄层色谱鉴别
        6.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6.2.2 关黄柏的薄层色谱鉴别
        6.2.3 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6.3 检查
        6.3.1 水分检查
        6.3.2 装量差异
        6.3.3 崩解时限
        6.3.4 微生物限度
    6.4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6.4.1 仪器、药材和药品
        6.4.2 方法学考察
        6.4.3 样品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度
    6.5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6.5.1 仪器、药材和药品
        6.5.2 方法学考察
        6.5.3 样品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度
第7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药效、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1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1.1 材料
        1.2 研究内容与结果
        1.2.1 制备工艺条件的筛选
        1.2.3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相变特征—X-射线衍射分析
        1.3 小结
    2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保肝降酶的研究
        2.1 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2.2 对D-GalN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2.3 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影响
    3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3.1 体内对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影响
        3.2 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影响
    4 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毒试验
        4.4 数据处理
        4.5 实验结果
        4.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声明

(6)注射用苦参总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苦参总碱及其制剂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鉴别
        2.2 注射用苦参总碱中苦参总碱含量的测定
        2.3 苦参总碱中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注射用苦参总碱中指标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注射用苦参总碱的制备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苦参总碱原料的含量测定
        2.2 苦参总碱原料的精制
        2.3 有关物质检查
        2.4 注射用苦参总碱的制备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注射用苦参总碱质量标准研究及其初步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质量标准研究
        2.2 稳定性初步考察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注射用苦参总碱的特殊安全性试验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溶血性试验
        2.2 刺激性试验
        2.3 过敏性检查
        2.4 急性毒性试验
    §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注射用苦参总碱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2.2 体内分析方法的验证
        2.3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2.4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7)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药品与动物
    1.2 给药方案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液相色谱条件
    1.5 质谱检测条件
    1.6 药动学参数计算方法
2 结果
    2.1 色谱行为
    2.2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
    2.3 回收率
    2.4 精密度
    2.5 稳定性
    2.6 药时曲线
    2.7 主要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8)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
        一、 结果与讨论
        二、 实验部分
    第二节 苦参的化学成分
        一、 结果与讨论
        二、 实验部分
    第三节 抗病毒活性试验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抗病毒试验
        三、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部分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二章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生物碱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黄酮部位 HPLC 指纹图谱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生物碱成分 HPCE 定量分析
    一、 仪器、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二、 方法与结果
    三、 讨论
第四章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研究
    第一节 山豆根的化学对照品
        一、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文献综述
        二、 化学对照品的确定依据
        三、 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工艺
        四、 化学对照品的结构研究
        五、 化学对照品的性质研究
        六、 讨论
    第二节 山豆根药材的质量标准
        一、 资源分布与样品收集
        二、 药材中对照品的含量测定
        三、 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四、 药材鉴别方法研究
        五、 重金属与农药残留物检测
        六、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质量研究概况
致谢
附录
附图

(9)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病例选择
    2.治疗方法
结 果
    1.降酶退黄比较
    2.复常率比较
    3.HBV-M阴转率比较
讨 论

四、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扁舟书屋医案(1):肝硬化[J]. 靳士英,林镇雄,刘淑婷. 现代医院, 2019(05)
  • [2]苦参生物碱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 徐铭泽.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8)
  • [3]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 吴宇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4]参柏胶囊制备工艺研究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D]. 李扶昆.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1)
  • [5]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药效、药动学研究[D]. 韩玉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注射用苦参总碱的研究[D]. 向柏. 沈阳药科大学, 2005(S1)
  • [7]LC-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苦参碱及其药代动力学[J]. 王素军,王广基,李晓天,马仁玲,盛龙生,孙建国,谢海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12)
  • [8]山豆根和苦参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D]. 丁佩兰. 复旦大学, 2004(01)
  • [9]苦参总碱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 潘玉. 右江医学, 2002(06)

标签:;  ;  ;  ;  ;  

苦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