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汽车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

便携式汽车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

一、便携式车辆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范雷雷,许可,丁亮[1](2021)在《地铁牵引电机异常振动的诊断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地铁车辆牵引电机在架修后发现有异常振动,通过对车载监测系统采集的电机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是转子在高转速下的动平衡精度差,对牵引电机进行高速动平衡后解决了异常振动问题。文章建议牵引电机在维修保养时应增加高转速下的振动测试,以确认高转速下转子平衡精度是否在运行范围内。

邵娟娟[2](2021)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阵列的振动平台性能检测仪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振动台作为能够产生振动的装置,在不同振动环境下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确定振动参数以判断振动是否准确。为了更好的对振动台进行振动分析,检测振动台性能,需要设计多通道的振动检测系统。本课题以STM32F407作为系统核心板,选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阵列做信号转换后,设计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等对信号进行处理,编写傅里叶算法,实现从时域的电压信号到频域的频率信号之间的转换,最终研制了振动平台性能检测仪。该检测仪可以全面系统地检测振动台的振动状态,显示出振动台不同位置的加速度、频率等参数,同时具有超负荷报警功能。经过测试,该振动检测仪可以同时进行四通道振动信号的采集和检测,检测的加速度范围在0~20 g,检测的振动频率范围在5 Hz~10 k Hz,系统功耗小于10 W。整个测量装置独立工作,能够显示出振动参数,可广泛应用于振动台低频振动测量工作中。

曹公界[3](2020)在《煤矿机械齿轮和轴承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煤矿机械传动系统内部的齿轮和轴承相关组件的故障进行诊断研究。通过相关资料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下的故障检测和分析系统内部存在的不足,讨论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给予的调整和改变。煤矿是一个低速机械传动装置,重型车型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因此齿轮系统和滚动轴承振动机理和失效机理需要注意。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在此条件下工作的采煤机械系统内部齿轮和轴承,可采用的多种信号处理方法有时域振动分析、频谱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等。本文重点进行了波谱分析,并建立故障与振动信号对应的模型,配以实现模型的自动匹配和计算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在该神经网络建模的基础上,以齿轮箱故障的敏感参数为网络模型的输入信息,用BP神经网络模仿齿轮箱的多故障状态,以此对齿轮和轴承的故障诊断时,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分析采煤机械齿轮和轴承故障类型与原因后,将振动信号作为检测故障的依据,以频域分析法作为判断煤矿机械故障类型的方法,简化了分析过程。研究表明,本次研究的方法适用于对采煤机械故障诊断,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图[30]表[5]参[81]

姜继瑜[4](2020)在《车载精密装备集成柴油发电机组的减振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配备柴油发电机组的车载精密装备专用集成车辆由于其机动性强、工作效率高和功能强大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特种作业和应急抢险等情况中。然而,随着专用车辆的高度集成化,其配备的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车载精密装备的工作精度。为了减小机组带来的振动影响,根据机组振动理论与工程实际,通过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机组重要部位振动量较大的情况,对机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机组振动性能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减振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提出机组双层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减振器刚度和阻尼的拟合求解,得到双层减振系统每一层的等效刚度和阻尼,为后续的动力学分析和振动分析做铺垫。(2)以某型号的75k W电源车为研究对象进行振动试验研究,通过对柴油发电机组13个重要测点部位x,y,z三个方向的振动量(振幅、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测试,得到机组不同工况下各个方向的振动量和减振器部位的振级落差。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发电机以及冷却水箱处的振动量较大,减振器的振级落差最大值为12.3411d B,大于10d B,由此可知减振器的使用对机组振动的传递具有很好的削弱作用。(3)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建立机组的三维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利用多自由度系统自然频率与模态向量的分析方法对机组的基础频率进行求解,得到机组前15阶的模态频率和振型云图。并将动力学分析结果与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周期策动力的频率曲线是一个单峰形态,当频率高于或低于25Hz时,机组的受迫振动都相对较小。(4)采用改变减振器阻尼、增加减振器个数以及改进机组整体装配方案和底座结构等方式对机组进行优化,并对机组的实际振动工况进行振动分析。通过对比机组优化前后的振动性能,得出结论:优化底座结构的方式取得的减振效果最好,可以将减振设备最大的应力值由优化前的0.83MPa减小至0.63MPa,减振器角加速度控制在150deg/sec2以下,底座三维振动曲线的峰值较优化前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以上对柴油发电机组振动性能的研究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马雄位[5](2020)在《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井窖制作机结构优化与试验》文中指出烤烟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烟苗移栽是烤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近年来,井窖移栽技术因其具有保温保湿性好、促进烟苗早生快发等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和大力推广,该技术中井窖孔的制作及其质量是影响烟叶苗期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井窖孔制作机具大多是采用小型汽油机为动力源的便携式井窖制作机为主。相对于烟农手工钻孔,使用该机具可提高烟苗移栽作业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但该机具工作振动大、操作舒适性差、长时间作业时井窖成型质量不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井窖制作机的振动测试分析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及分析平台,对便携式井窖制作机进行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利用DH5925型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手提式、手握式、斜挎式三种类型井窖制作机的3个关键测试点进行振动信号的采集,分析其时域与频域特性,结合人机工程学中的振动评判依据,优选出手握式井窖制作机最为适合;对优选出的机型进行不同类型钻头工作时的4个关键测试点进行振动测试与分析,根据振动频率,得到关键点的激振源。同时根据其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和井窖移栽农艺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瓦片与螺旋叶片组合式钻头结构;最后对手握式井窖制作机把手处的振动及其沿手臂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操纵杆结构与把手结构、材质方面的改进措施。其次,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对井窖制作机作业者上肢手臂系统和背部脊柱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利用人机工程学仿真分析软件Jack对作业者操作手握式井窖制作机进行了作业仿真,对3种不同百分位数的数字人下背部受力、工作姿势、快速上肢动作进行评分,其结果表明现有井窖制作机的操作适应性较差,提出了变长度操纵杆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振动测试分析,对操纵杆、握持把手、背负装置结构及材质进行了优化设计。再利用Jack分析平台进行优化前后的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下背部受力减小,工作姿势评价等级由级别3降为级别2,快速上肢总评分由5分减为4分,舒适性得到提升。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优化后的操作结构及背负装置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其固有频率远离激振频率,不会发生共振;同时对背负装置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其最大应力值远小于材料许用应力,结构设计满足强度要求。最后,开展样机田间试验。进行样机田间作业的振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关键测试点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均明显减少;采用减振性、舒适性和人机界面的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样机田间作业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优化后井窖制作机的综合评分结果为良好,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范非凡[6](2020)在《土壤—车辆系统振动频率带分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托单自由度模态分析理论,对土壤的孔隙度、密实度和含水率进行单一因素的试验,探究土壤孔隙度、密实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使用自制的土壤压实机械探究耕作土壤固有频率与土壤孔隙度、密实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在特定的试验用地中进行选定型号的拖拉机整车试验,测试分析了三种工况下拖拉机前桥、后桥及座椅处的垂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以及垂向振动频率和纵向振动频率。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探究了耕作土壤含水率对其孔隙度和密实度的影响,以及孔隙度与密实度的关系:当制作的土壤试样土饼在同一高度时,土壤试样的密实度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的,会在接近含水率为12%左右时,土壤密实度出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土壤试样的孔隙度伴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开始有规律的减小,但是在土壤含水率达到11%左右的时候,这一减小趋势趋于平缓;土壤密实度和土壤孔隙度在含水率区间为3%-15%时,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极其显着。2.通过锤击试验对土壤做模态分析,获得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密实度与土壤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土壤固有频率在整体上是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的,且土壤孔隙度越高随含水率变化越明显;土壤固有频率随土壤孔隙度的整体变化规律是土壤固有频率随着孔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出现平缓趋势然后继续增大,且含水率越高,出现平缓趋势越快;随着土壤密实度的增加,土壤固有频率先减小,然后出现平缓趋势后继续减小,且土壤含水率越高,其平缓趋势越不显着,随密实度减固有频率下降显着。3.以收获后的棉花地为试验用地,约翰迪尔5E-854型号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拖拉机在自走情况下得出(1)拖拉机前桥垂向加速度大于纵向加速度,且在试验地行驶过程中,垂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纵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2)拖拉机后桥纵向加速度大于垂向加速度,且在试验地行驶过程中,垂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纵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3)拖拉机座椅处垂向加速度大于纵向加速度,且在试验地行驶过程中,垂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纵向振动有两个振动频率带。(4)以收获后的棉花地为试验用地,约翰迪尔5E-854型号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拖拉机关闭动力,在拖动情况下,拖拉机前后轮的胎压为200Kpa以下时,拖拉机前桥的垂向无明显振动频率,拖拉机前后轮的胎压超过200Kpa以下时,其垂向振动频率带为0-8Hz。拖拉机前桥的纵向振动频率、后桥的垂向和纵向振动频率以及座椅处的垂向和纵向振动频率带都为0-10Hz。本次试验结果,可为不同农机具作业后,农用拖拉机的减振降噪以及拖拉机的通过性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张立金[7](2020)在《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发动机作为汽车动力的重要输出来源,其性能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整体质量,所以对发动机参数检测和故障分析尤为重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深入,各种检测仪器向着智能化、功能多样化、便携的趋势发展,也对汽车检测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汽车振动信号处理、分析与性能参数的测试,应用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技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USB数据采集卡集八通道信号采集及多功能处理与分析于一体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采用Delphi编程编写了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八通道大容量不间断采集、实时信号数值和波形显示等功能;编程实现中自定义了数据环形缓冲区类以满足不同线程数据的读取、写入正常;应用多线程编程技术以提高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利用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实现了 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借助Matlab强大的函数工具箱实现了近30种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Matlab与Delphi混合编程技术的使用增强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便于后期分析方法的拓展。为使不同分析方法间优势互补,通过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几种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如 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小波分解与FFT、小波降噪与FFT、EMD-维格纳分布(Wigner-Ville Distibution)、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FFT 等时频组合分析方法,其组合不仅拓展了时频分析方法,也使其对信号的分析处理更加准确。通过对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传感器的检测并进行误差分析、仿真信号的分析和现场测试发动机的振动信号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验证,对非平稳性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具有良好的效果,结果验证了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还可应用于机械设备检测中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故障诊断和分析等方面。

陈龙旭[8](2020)在《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红砂岩具有易风化、遇水易崩解的特性,湖南地区夏季强降雨与干旱气候造成的周期性干湿循环作用会导致红砂岩路基土强度发生劣化,给公路结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红砂岩地区为保障红砂岩填料用于路床填筑的稳定性,需要对填料进行改良处理,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改良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将改良后的红砂岩土用于路床填筑时,如何保证改良土填筑施工质量,研究基于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的快速检测评价标准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鉴于以上目的,本文选取湘西怀化至芷江高速沿线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砂岩素土与水泥改良土的物理特性、宏观力学和微观结构试验等研究,揭示了红砂岩力学强度劣化的物理机制,获得了红砂岩土的基本物理特性指标和宏观力学强度等参数随干湿循环、压实度、含水率、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随后开展了基于动应变控制的红砂岩路基强度设计,确定了重交通荷载等级下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最佳掺量。最后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车轮荷载和PFWD的检测过程,得到了红砂岩路床改良土快速检测标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红砂岩素土经受干湿循环作用影响,强度劣化特性显着。经受7次干湿循环后红砂岩素土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和抗剪强度均不能满足路用要求。矿物成分分析表明,红砂岩含有的长石、方解石和蒙脱石成分在干湿循环中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解矿物盐成分,导致岩土结构产生裂缝和孔隙,致使红砂岩发生崩解,强度降低。(2)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水泥改良土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先降低、后回升,并且在第7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说明掺加水泥不仅使得红砂岩初始强度得到大幅提升,还缓解干湿循环作用引起的劣化特性。(3)模拟7次干湿循环过程,对每次增湿路径中试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含水率、压实度、正应力以及干湿循环次数对改良土剪切特性的影响:改良土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抗剪强度损失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减小,含水率越低,试样的脆性破坏特征越明显;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高含水率试件的破坏类型逐渐由脆性破坏过渡到塑性破坏;相同条件下,96%压实度试件的抗剪强度、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均高于90%压实度试件;黏聚力c随着增湿过程和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不断减小,内摩擦角φ整体上从10%增湿到15%的阶段缓慢上升,在后续的增湿过程中骤然降低。(4)采用SEM和imagePro-plu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从微观层面定性与定量地分析了干湿循环效应的劣化机制,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板状大颗粒逐渐崩解成松散破碎体,颗粒排列方式重组,孔隙率逐渐增加,大、中孔隙数量逐渐增多,而小、微孔隙数量不断减少。形态分布分形维数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颗粒平均圆形度逐渐增加,形状趋于圆润,土颗粒间嵌挤作用降低,导致内摩擦角降低。(5)研究了基于路基顶面动应变控制技术,进行路基强度设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公路车轮动荷载模型,得到了不同路堤模量和路床改良层填筑高度下的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结合改良土干湿循环条件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确定了重交通条件下红砂岩水泥改良土路床的水泥掺量最佳值为5%;(6)根据车轮动荷载频率创建了PFWD的有限元运行模型,计算得到了改良层回弹模量临界值Ed和填筑高度Hd对应的路基顶面PFWD检测标准E’vd,Ed和E’vd的线性回归相关性良好。最后建立了路基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标准E’vd与路堤回弹模量E0和路床设计高度Hd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公式,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史文武[9](2020)在《基于无线WiFi的振动测试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动特性作为装甲特种车辆行动系统结构部件健康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测试该参量能够为机械运转质量评估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行动系统的特点之一是运动性,其测试部位多为旋转或往复的运动部件。传统的布线测试法往往需大量的线缆与复杂的测试设备,这样不仅会影响测试效果,而且也会增加测试成本。相比之下,存储测试法非引线的设计可以有效克服线缆布设问题,但是在行动系统狭小紧凑的测试环境中,其测试装置工作触发和数据回收相对困难,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线存储测试法虽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市场上成熟的无线外设模块体积与机械结构无法控制,故难以适应一些车辆振动测试特殊的应用场合。本课题针对以上测试方法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装甲特种车辆振动测试对实时传输、数据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的需求,开发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WiFi技术的车辆振动测试系统,具体工作阐述如下:首先,根据装甲特种车辆行动系统振动测试需求以及主流无线通讯方式特点,经分析对比选取了WiFi作为该系统的通讯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并评估了两种总体系统架构方案,最终选用了体积较小、功耗较低的MCU+FLASH架构设计。同时针对测试功能需求进行主控及外设芯片选型,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设计依据及步骤。然后,依据各芯片特性设计了该系统节点主控及外设功能模块电路,并对WiFi射频部分阻抗匹配进行了仿真计算,绘制了相应的四层PCB板。在完成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应固件接口驱动与应用程序,同时设计了信息控制平台的上位机软件。最后,为保证其工作稳定可靠,对系统节点的各功能模块及总体性能进行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节点能够有效的采集振动数据并记录在FLASH中,可以通过WiFi正确接收命令并完成振动数据信息的上传。与传统的振动测试设备相比,该系统节点具有体积小、布设灵活、数据回收便捷等优势。在被测点空间狭小、测试装置安装拆卸不便的情况下,该系统能够解决工作触发以及数据回收困难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整体测试效率。

王康鑫[10](2019)在《基于便携式传感设备的桥梁损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桥梁结构直接检测方法是通过将传感器直接安装于桥梁结构上来测量桥梁结构的振动情况,从而获取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而桥梁结构间接检测方法则是利用车桥耦合作用将传感器安装于过桥车辆车轮承轴上,从过桥车辆的振动响应信息中间接提取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基于车桥耦合的桥梁间接检测方法不但具有快速、经济和不需要阻断交通等优势,而且还能避免检测后期需要处理海量的储存数据等难题。但其局限性在于安装在汽车车轴位置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容易损坏且不易于维护与更换。因此,为了使基于车桥耦合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在实际桥梁工程检测中得到有效应用,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基于车桥耦合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如下:改进了现有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假设在差分法近似成立的前提下,通过子结构方法引入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与车轮耦合振动模型对车桥耦合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车轮-车身系统处于低频段振动时,桥梁-车轮-车身耦合振动关系。并从理论的角度证实了从过桥车辆车身振动响应信息中提取桥梁结构损伤信息的可行性。提出基于车辆加速度的路面不平度采集方法。改进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难点在于需要提前确定待测桥梁路面的激励频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车辆加速度的路面不平度采集方法,并使用功率谱密度函数对采集到的路面不平度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桥梁路面的激励频率。提出从过桥车辆车身动态响应信息中提取特征挠度方法。为了从车辆车身振动响应信息中提取桥梁结构损伤信息,本文对在基于车桥耦合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中用于评估桥梁结构健康状况指标的特征挠度进行研究,并详细介绍从过桥车辆车身振动响应信息测量值中提取特征挠度的计算流程。在选用便携式传感设备进行桥梁损伤检测之前,对便携式传感设备进行标定试验。通过实验室车桥耦合试验,使用便携式传感设备对拆除桥梁下方横隔梁的桥梁损伤工况进行损伤检测。结果表明,基于便携式传感设备的桥梁间接损伤检测方法能有效且快速的识别出桥梁结构损伤。

二、便携式车辆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便携式车辆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牵引电机异常振动的诊断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电机振动情况
3 电机振动原因分析
4 测试验证
5 结论

(2)基于加速度传感器阵列的振动平台性能检测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振动检测仪总体方案设计
    2.1 振动检测原理
        2.1.1 振动检测方法
        2.1.2 振动信号分析
    2.2 振动台原理与参数
        2.2.1 振动台工作原理
        2.2.2 振动台技术参数
    2.3 振动检测仪硬件设计方案
        2.3.1 单片机选择方案
        2.3.2 传感器选择方案
        2.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方案
        2.3.4 数据转换电路设计方案
        2.3.5 系统电源设计方案
    2.4 振动检测仪软件设计方案
        2.4.1 傅里叶算法
        2.4.2 积分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振动检测仪硬件实现
    3.1 单片机主控电路
    3.2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
        3.2.1 传感器驱动电路
        3.2.2 传感器阵列布局设计
        3.2.3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3.2.4 二阶带通滤波电路
    3.3 数据采集电路
    3.4 系统电源电路
    3.5 显示模块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检测仪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开发流程
    4.2 下位机程序设计
        4.2.1 主程序模块设计
        4.2.2 模数转换程序设计
        4.2.3 信号处理程序设计
        4.2.4 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4.2.5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振动性能检测平台的搭建
    5.2 系统单元测试
        5.2.1 传感器特性参数测试
        5.2.2 恒流源电路测试
        5.2.3 前端调理电路测试
        5.2.4 信号采集电路测试
    5.3 检测系统数据处理
    5.4 系统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煤矿机械齿轮和轴承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发展状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煤矿机械齿轮和轴承故障诊断原理及信号特性参数分析
    2.1 齿轮故障诊断原理
        2.1.1 齿轮常见故障分析
        2.1.2 建立数学模型
        2.1.3 齿轮啮合刚度
        2.1.4 齿轮的故障特点
        2.1.5 齿轮故障检测频率
        2.1.6 齿轮振动调制效应
    2.2 滚动轴承诊断基础分析
        2.2.1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分析
        2.2.2 滚动轴承的振动剖析
        2.2.3 轴承故障案例
    2.3 齿轮与轴承的典型故障信号分析
        2.3.1 齿轮无故障状态分析
        2.3.2 断齿
        2.3.3 齿轮均匀磨损分析
        2.3.4 齿形误差
        2.3.5 滚动轴承点蚀和疲劳剥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机械系统中的齿轮和轴承故障信号的测试与分析
    3.1 振动信号测试的任务分析
    3.2 振动信号测试
        3.2.1 齿轮和轴承振动的测试定位
        3.2.2 振动测试流程分析
        3.2.3 基于STM32的便携式信号采集系统分析
    3.3 振动信号的理论分析
        3.3.1 齿轮箱振动信号时域分析
        3.3.2 齿轮箱振动信号频域分析
        3.3.3 小波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齿轮和轴承故障信号的提取及分析
    4.1 齿轮和轴承故障的模拟试验
        4.1.1 典型故障试验装置简介及主要参数介绍
        4.1.2 典型故障试验设计
    4.2 齿轮与轴承典型故障信息的特征频率
    4.3 敏感参数选择与提取
    4.4 振动信号时频域的特征分析
        4.4.1 直齿工况1正常状态
        4.4.2 直齿工况2的故障诊断
        4.4.3 直齿工况6的故障诊断
    4.5 啮合齿轮传动测试及失效分析
        4.5.1 啮合齿轮传动的测试方法
        4.5.2 啮合齿轮传动的测试结果
        4.5.3 失效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神经网络系统在齿轮箱故障模式识别分析的应用
    5.1 神经网络与故障模式的应用识别分析
        5.1.1 常用模式识别方法
        5.1.2 神经网络在故障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5.2 齿轮箱故障模式识别模型结构确定
        5.2.1 神经网络模型确定
        5.2.2 输入层与输出层确定
        5.2.3 隐含层数和隐含层内节点数确定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车载精密装备集成柴油发电机组的减振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理论与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1.2.2 柴油发电机组及其振动理论研究现状
        1.2.3 有限元仿真在振动控制方法中的应用
    1.3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柴油发电机组的振动特性和减振原理分析
    2.1 柴油发电机组振动特征
        2.1.1 机组整体结构
        2.1.2 柴油机振动位形
    2.2 多自由度减振系统分析方法
        2.2.1 多自由度减振系统
        2.2.2 多自由度系统自然频率与模态向量的分析方法
    2.3 周期性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2.3.1 机组强迫振动的分析方法
        2.3.2 功率谱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柴油发电机组振动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3.2 柴油发电机组减振设备的安装方式
    3.3 机组振动性能的测试方案
        3.3.1 测试目的
        3.3.2 主要测试内容
        3.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研究与数据分析
        3.4.1 机组各工况下的试验研究
        3.4.2 试验数据分析
        3.4.3 机组对精密装备的振动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柴油发电机组动力学研究与分析
    4.1 双层减振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4.2 柴油发电机组动力学研究
        4.2.1 机组模态分析
        4.2.2 机组谐响应分析
        4.2.3 动力学分析与评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分析与优化
    5.1 柴油发电机组振动分析
    5.2 减振器阻尼及布局优化
        5.2.1 减振器阻尼对机组振动性能的影响
        5.2.2 减振器布局的优化设计
    5.3 柴油发电机组的结构优化
        5.3.1 机组整体装配方案的设计
        5.3.2 结构优化原理分析
        5.3.3 机组底座结构优化分析
    5.4 振动分析优化与评估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井窖制作机结构优化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机工程学研究现状
        1.2.2 井窖制作机具研究现状
        1.2.3 人机工程学在农用机械设备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井窖制作机振动分析
    2.1 不同机型关键部件振动测试与对比分析
        2.1.1 井窖制作机结构原理及振源分析
        2.1.2 振动评判标准
        2.1.3 振动测试条件及振动测试
        2.1.4 测试结果分析
        2.1.5 结果讨论
    2.2 不同工况振动测试分析
        2.2.1 振动测试对象及条件
        2.2.2 振动测试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4 实验讨论
    2.3 关键部件振动沿手臂传递特性分析
        2.3.1 人体手臂振动分析模型
        2.3.2 振动测试与分析方法
        2.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井窖制作机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3.1 作业概况及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学
        3.1.1 井窖制作机作业概况
        3.1.2 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学
    3.2 井窖制作机作业中的人体上肢生物力学分析
        3.2.1 井窖制作机作业时操作手臂生物力学分析
        3.2.2 井窖制作机作业时背部脊柱生物力学分析
        3.2.3 作业时弯腰程度、重物对背部脊柱压力的影响
    3.3 井窖制作机的人机仿真分析
        3.3.1 数字人体模型及仿真环境的建立
        3.3.2 工作过程仿真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井窖制作机关键部件结构优化及仿真分析
    4.1 井窖制作机操作结构的人机工程学优化设计
        4.1.1 操作结构的优化设计原则
        4.1.2 井窖制作机操作结构优化
    4.2 井窖制作机背负装置的人机工程学优化设计
        4.2.1 背负装置的优化设计原则
        4.2.2 井窖制作机背负装置结构优化
    4.3 井窖式成孔钻头结构优化
    4.4 优化后井窖制作机人机仿真分析
        4.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4.2 作业过程仿真
        4.4.3 优化前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4.5 井窖制作机关键结构有限元仿真
        4.5.1 模态分析基础
        4.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5.3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与评价
    5.1 试验目的及方法
    5.2 试验设备及条件
        5.2.1 试验设备
        5.2.2 试验条件
    5.3 优化后井窖制作机振动测试验证
        5.3.1 测试方案及测点布置
        5.3.2 振动测试与结果分析
    5.4 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5.4.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5.4.2 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立过程
    5.5 井窖制作机人机工程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试验评价
        5.5.1 井窖制作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因素集的确定
        5.5.2 各指标因素的权重系数
        5.5.3 指标因素综合评价矩阵
        5.5.4 样机试验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在读期间参加的项目及科研成果
    附录B:1/3倍频程加权系数表

(6)土壤—车辆系统振动频率带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和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土壤-车辆振动系统
    2.1 振动的概念
        2.1.1 振动的产生及定义
        2.1.2 振动的分类
    2.2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2.3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频响函数
第3章 土壤物理参数关系及激振试验
    3.1 土壤颗粒分级
        3.1.1 土壤颗粒的种类
        3.1.2 土粒分级标准
    3.2 信号测试系统介绍
        3.2.1 信号采集测试系统的组成与连接
    3.3 土壤固有频率激振试验
        3.3.1 测试试验设备
        3.3.2 测试试验方案
        3.3.3 测试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拖拉机整车测试试验
    4.1 车辆测试系统简介
    4.2 拖拉机静止发动机启动振动试验
        4.2.1 试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4.2.2 试验方案设计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整车自走振动试验
        4.3.1 试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4.3.2 试验方案设计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拖拽测试拖拉机行走振动试验
        4.4.1 试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4.4.2 试验方案设计
        4.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虚拟仪器技术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总体框图
    2.2 检测分析仪硬件设计
        2.2.1 传感器选择
        2.2.2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2.2.3 电荷放大器
    2.3 综合检测分析仪软件设计
        2.3.1 综合检测分析仪编程语言
        2.3.2 系统编程
    2.4 本章小结
3 Delphi编程实现数据采集
    3.1 软件的启动界面
    3.2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3.2.1 Delphi编程驱动数据采集卡
        3.2.2 环形缓冲区设计
        3.2.3 程序多线程设计
        3.2.4 波形显示原理
    3.3 数据采集实测
    3.4 本章小结
4 Delphi与Matlab实现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混合编程技术研究
    4.2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
        4.2.1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方法研究
        4.2.2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混合编程实现
    4.3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设置
        4.3.1 信号分析与处理模块
        4.3.2 信号回放模块实现
    4.4 数字信号处理
        4.4.1 频域滤波方法
        4.4.2 时域滤波方法
        4.4.3 滤波功能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信号分析理论及仿真信号测试
    5.1 平稳信号分析方法
    5.2 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
        5.2.1 时频分析方法
        5.2.2 时频组合分析方法
    5.3 本章小结
6 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实验分析
    6.1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传感器信号检测
    6.2 发动机振动信号分析
        6.2.1 发动机信号采集
        6.2.2 发动机振动分析
        6.2.3 发动机振动信号时域分析
        6.2.4 发动机振动信号时频分析
    6.3 本章总结
7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和工作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10 致谢

(8)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砂岩改良土强度特性研究现状
        1.2.2 干湿循环条件下岩土材料强度特性研究现状
        1.2.3 路基填筑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红砂岩土工程特性研究
    2.1 基本概况
    2.2 红砂岩基本性质
        2.2.1 室内崩解试验
        2.2.2 矿物成分分析
    2.3 红砂岩填料基本物理特性
        2.3.1 筛分试验
        2.3.2 含水率与干密度
    2.4 红砂岩填料力学特性
        2.4.1 干湿循环方案
        2.4.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4.3 回弹模量试验
        2.4.4 抗剪强度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红砂岩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研究
    3.1 概述
    3.2 改良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1 水泥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制备
        3.2.2 水泥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案
        3.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3.3.1 水泥改良土抗压回弹模量试件制备
        3.3.2 水泥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方案
        3.3.3 水泥改良土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3.4 红砂岩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3.4.1 水泥改良土直接剪切试件制备
        3.4.2 水泥改良土直接剪切试验方案
        3.4.3 直接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3.5 干湿循环下水泥改良土微观机制分析
        3.5.1 微观结构模型
        3.5.2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ABAQUS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计算
    4.1 基于动应变控制法的路基强度控制研究
        4.1.1 动荷载
        4.1.2 路基动应变控制法
    4.2 基于ABAQUS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4.2.1 研究思路
        4.2.2 有限单元法
        4.2.3 ABAQUS软件介绍
        4.2.4 车轮荷载计算模型介绍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红砂岩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标准研究
    5.1 概述
    5.2 PFWD工作特性研究
        5.2.1 PFWD测试原理
        5.2.2 PFWD测试过程
    5.3 PFWD落锤荷载模拟
        5.3.1 有限元模型介绍
        5.3.2 动态回弹模量检测标准E'_(vd)确定
        5.3.3 多元非线性拟合
    5.4 实体工程检测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表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无线WiFi的振动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装甲特种车辆振动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无线WiFi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主流无线通讯技术对比分析
    2.2 无线测试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1 方案一:基于MCU+FLASH的总体结构设计
        2.2.2 方案二:基于FPGA+WiFi+FLASH的总体架构设计
        2.2.3 无线振动测试系统总体方案选择
    2.3 系统微控制器选型
    2.4 本章小结
3 无线WiFi振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功能设计
        3.1.1 系统硬件功能需求分析
        3.1.2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
    3.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 数字硬件电路设计
    3.4 系统硬件PCB设计
        3.4.1 PCB设计原则
        3.4.2 射频信号与阻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无线WiFi振动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固件总体功能设计
        4.1.1 系统固件功能需求分析
        4.1.2 系统固件功能设计
    4.2 系统主控模块固件设计
    4.3 系统基础功能模块固件设计
    4.4 系统应用功能模块固件设计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无线WiFi振动测试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5.1 测试系统搭建
    5.2 系统关键模块功能测试验证
    5.3 系统WiFi通讯速率测试
    5.4 系统WiFi实时通讯丢包率、误码率测试
    5.5 系统节点整体性能测试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10)基于便携式传感设备的桥梁损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桥梁直接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桥梁间接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3 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桥梁-车轮-车身耦合振动模型
    2.1 引言
    2.2 桥梁-车轮耦合振动模型
    2.3 车轮-车身耦合振动模型
    2.4 桥梁-车轮-车身耦合振动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桥梁路面不平度采集与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车辆加速度的路面不平度采集
    3.3 加速度重构位移算法
        3.3.1 去除趋势项的时域修正算法
        3.3.2 基于低频截断的频域积分算法
        3.3.3 基于重叠时间窗技术的低频衰减算法
        3.3.4 算例验证
    3.4 桥梁和车辆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3.4.1 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3.4.2 车辆模型及牵引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3.4.3 桥梁模型自振特性测试
    3.5 实验室桥梁路面不平度采集
    3.6 基于功率谱密度的路面不平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桥梁-车轮-车身耦合振动模型验证
    4.3 基于车身振动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4.4 桥梁损伤指标特征挠度值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桥梁损伤识别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便携式传感设备的标定试验
        5.2.1 便携式传感设备选取
        5.2.2 测试系统选型
        5.2.3 正弦波测试精度检验
    5.3 桥梁损伤识别试验
        5.3.1 桥梁损伤工况
        5.3.2 无损伤状态下特征挠度值
        5.3.3 损伤状态下特征挠度值
    5.4 基于特征挠度值的损伤识别分析
        5.4.1 桥梁跨中最大挠度值
        5.4.2 单损伤工况分析
        5.4.3 多损伤工况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便携式车辆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牵引电机异常振动的诊断与处理[J]. 范雷雷,许可,丁亮.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1(06)
  • [2]基于加速度传感器阵列的振动平台性能检测仪研制[D]. 邵娟娟.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煤矿机械齿轮和轴承故障诊断研究[D]. 曹公界.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4]车载精密装备集成柴油发电机组的减振研究与分析[D]. 姜继瑜.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井窖制作机结构优化与试验[D]. 马雄位. 贵州大学, 2020(04)
  • [6]土壤—车辆系统振动频率带分布的研究[D]. 范非凡. 塔里木大学, 2020(11)
  • [7]基于USB采集卡的汽车综合检测分析仪研制[D]. 张立金.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8]红砂岩改良土特性和填筑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 陈龙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无线WiFi的振动测试系统设计[D]. 史文武. 中北大学, 2020(11)
  • [10]基于便携式传感设备的桥梁损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王康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便携式汽车振动测试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