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生活环境设计分析

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生活环境设计分析

一、浅析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居住环境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袁兆龙[1](2021)在《交互理念下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老年群体的养老模式与居住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与老年人对外部空间的实际使用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交互的理念,将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核心,对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的交互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行为特征与心理感知等特性,在实际项目中对客体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研究,为住区养老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在第一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而初步提出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其次,本文第二章对住区型养老模式、建筑外部空间、交互设计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与界定,并重点分析了美国、日本、中国的三个不同养老社区案例,为后文设计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支撑。再次,本文在第三章从作为老年群体的主体要素与作为外部空间的客体要素入手,分析了主客体之间的“引发”与“反馈”的交互关系,分析了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心理需求与户外行为,并将外部空间设计界定为公共空间、景观绿化、道路交通、设施小品四大要素,为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背景。又次,本文的第四章从住区养老建筑的外部空间出发,提出了安全性、互动性、适应性和地域性的四大原则,而第五章以“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理论背景,形成以建筑外部空间为媒介,以交互设计为触媒的规划设计新策略,并以此提取出户外交往空间、景观绿化设计、道路交通体系、公共设施小品的相关设计策略,为具体的实践应用提供了设计参考。此外,本文在第六章以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健康科技小镇为例,通过背景概述、调研分析到理念生成,完成了论文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最后,本文在第七章对基于“空间-行为”的双向交互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对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空间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孙岳[2](2021)在《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养老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老旧社区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场所,其空间质量的优劣决定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老旧社区更新改造项目,探寻符合我国当下国情的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目的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老旧社区数量众多,其大部分社区室外公共空间不足且环境较差,不利于居家养老。因此,对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老旧社区在建造之初受到社会环境与设计理念的影响,建造标准相对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老旧社区的空间环境已满足不了当下居家养老需求。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缺乏、绿化面积不足、道路缺乏人性化设计等等问题,割裂了老年群体与社区之间的情感纽带。因此,在改善社区空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本文以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公共空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老年人群的生理活动特点与其空间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访谈交流等方式,对较具代表性的张家口市工人村社区内的老年人群体基本生理和活动特点,以及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室外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及多样化需求,针对室外公共空间环境与老年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适老性改造原则。从路径空间适老性、场地环境适老性和心理环境适老性等三个方面提出适老性改造策略。通过对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室外空间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实现居家养老。同时也希望能为老旧社区适老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居家环境。

刘冲[3](2021)在《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老年人口增长迅速,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同时“421”家庭模式呈现主流倾向,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为保证老年人健康养老,“十四五”提出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起步晚、速度快,缺少热工环境建设标准指导,室内热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宜居和国家发展健康养老的要求。既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热感觉与年轻人存在差异,现有的热舒适标准不能代表老年人需求,而目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热舒适的研究尚不充分,缺少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研究,尤其是尚无针对大连地区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的研究。2019年大连市开始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位于我国前列,据统计大连市2019年共有60岁以上人口160.6万人,占总人口的26.8%。同时大连市夏季高温多雨,环境闷热;冬季寒冷干燥,供暖时间长、能耗大,恶劣的室外环境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对老年人健康宜居及养老建筑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研究大连市养老建筑热环境问题及宜居改造策略,对提升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降低建筑能耗、发展绿色宜居的养老建筑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调研,选取三所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和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分析热环境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然后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室内PMV值并评价热舒适性。接着进行室内环境满意度问卷调研,分析老年人实际热感觉并建立热舒适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可接受温度范围。最后总结寒冷地区养老建筑提升改造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不同改造策略下建筑能耗、室内热环境提升效果,提出养老建筑功能提升改造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对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从选址布局、场地设计、功能配置、无障碍设计等方面对建成环境进行总结,确定典型养老建筑研究案例。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存在围护结构性能差、入住率低、室内无障碍设计不足、内部绿化率低、活动设施少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舒适宜居的需求。(2)对典型养老建筑室内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测,分析热环境现状。对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进行冬季、夏季、过渡季室内温湿度实测,对比空气质量标准分析室内热环境现状、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大连市养老建筑夏季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热环境闷热;冬季室内温度舒适,但环境干燥;过渡季室内热环境较为舒适。(3)评价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并计算老年人可接受温度范围。基于实测数据和问卷调研进行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客观评价。分析老年人热舒适需求并建立实际平均热感觉MTS评价模型,计算老年人热期望温度及80%、90%可接受温度范围。研究发现冬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0.1~0.3℃,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3~0.6℃,老年人对于偏冷环境比较敏感,偏向于稍暖的环境。夏季老年人实际热中性温度比预测热中性温度高1℃,实际可接受温度范围小0.2~0.4℃,老年人对于偏热环境忍受能力更强。(4)基于模拟分析提出养老建筑最佳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总结我国寒冷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改造措施,利用Energy Plus软件从外墙、外窗、屋顶三方面对不同改造策略的节能效果、低碳效果及热舒适提升效果进行层级化模拟分析,通过优化组合确定70mm EPS保温板+Low-E+12+6中空玻璃(惰性气体)+80mm XPS保温板的典型养老建筑的最优功能提升改造策略。本文以北方寒冷城市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室内热环境现状及老年人实际热舒适需求,构建了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计算了老年人可接受中性温度及热舒适范围,并基于模拟分析提出低碳视角下养老建筑热舒适提升策略,弥补了相同地域同类研究的不足,期望能够为大连市乃至其他寒冷地区养老建筑健康室内热环境营造及健康宜居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史航[4](2021)在《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空巢家庭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公始转变,以家庭养老为主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逐渐丰富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养老方式向以社会和家庭养老共存的方向发展。老年公寓是一个能满足健康活动的老年人社会集居的居所,它越来越受到社会老年群体的关注。本文通过中析老年人活动特点及生理、心理需求,从适居角度对老年公寓室内空间展公设计,给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公寓生活空间。论文紧密结合当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现状,调查老年人的各种居住需求,总结出其对生活空间的特殊性需求。结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以及老年学等理论,提出了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的设计理念。秉着舒适、安全、便捷的原则,再结合吉林市的地域文化,从空间、光影、色彩、软装等方面出发为老人提供更为适合养老的环境,同时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老龄化问题中“空巢老人”的问题,缓解社会压力。论文共中为三个层次,第一,对现如今老年人居住现状进行调查中析,提出本文的创新点以及研究范围,以老年人的社会现状为切入点,引入老年公寓这种养老模式;第二,根据吉林市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的各种特征,深入剖析出吉林市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让养老模式变得有活力;第三,剖析出影响老年公寓室内空间环境的元素,探析适居性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对室内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进行实践探索。最后,本论文希望着眼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和构建全面的、系统的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并对老年公寓适居性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总结出研究老年公寓居住环境的必要性和进行适居性设计的紧迫性,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崔萧强[5](2021)在《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相比城市养老问题,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幸福院”在河北肥乡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的成绩,2012年,国家提出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农村社区的养老功能,依靠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在国家的号召和支持下,在全国建立和推广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由于“幸福院”的建设在近些年才刚刚起步,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大多数“幸福院”建设初期缺乏设计且总体建设资金有限。此外,北方农村养老建筑对于老年人适老化和养老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改善。本文以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指导和实地调研两个方面对农村“幸福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查阅大量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相关文献,理清农村“幸福院”的发展脉略和研究现状,总结其定位,运作方式,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学习养老建筑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及国外合作居住养老建筑的设计优点,为我国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然后,运用实态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北方农村“幸福院”进行实地调研。本文立足于当下农村“幸福院”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以改善其居住环境和满足养老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走访调查并发放问卷,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农村“幸福院”室内外空间进行拍摄,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走访村落,记录老年人互动交往场景并绘制相关分析图,分析老年人基本特征和相关养老需求,了解其对“幸福院”养老空间的使用情况。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分别以“幸福院”设计相关原则、选址与规划布局、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各功能空间设计要点为重点,针对这四个主要方面提出北方农村“幸福院”设计策略。最后以张家口市羊房堡村为例,进行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验证。

余诚诚[6](2021)在《城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快速发展与社会进步,世界范围内呈现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导致老龄化程度加重。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破坏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后,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子女减少,以子女照料为主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被迫转型为其它养老模式。老龄化使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数量激增,老龄化产生巨大的需求缺口,使机构养老处于短缺状态。由于我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产生了巨大的养老需求缺口,处于缺口上养老机构具有服务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营商业化的缺陷。符合老龄化趋势的养老模式、提供贴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服务成为发展趋势。本课题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建设为例,引入服务设计理念,建设系统性的社区全覆盖型养老模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本课题创新地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养老模式混合养老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尝试建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系统,勾勒出为老服务中心内的功能空间配置。作者在课题中提出了养老服务转向为老服务的理念,为老服务既包含传统养老服务中的照顾老人和抚养老年人,还包括老年人口进入老年阶段后,服务满足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地域文化属性等因地制宜的综合需求,体现以老年人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原则。课题研究主要应用服务设计理论、无障碍设计法则、空间划分理论等理论作为设计支撑,首先研究目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分析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包括了赡养人的诉求、政府及项目需求和经营方的需求等;然后研究目标社区的老年人服务模式,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参考;接着依据老人及相关利益者的养老需求和所调查出来养老服务机构优劣势,配置为老服务中心功能,建立目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系统;最后可视化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功能,评估目标社区内的老年人对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并同时统计涉及服务内容的公益指标、经济指标、社会影响力指标验证服务及功能配置的合理性。最终课题建立了以目标社区为例的城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服务系统模型,为社区内用户提供软硬件服务。作者挖掘目标社区老年人及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整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半托)、机构养老(全托)三条服务路线,并为每个服务空间的产品配置和可视化举措提供参考依据。

吕奉师[7](2021)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育率下行和寿命延长,全球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我国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成为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居家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核心场所,户外公共空间的适老性优化是建设老年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已建成的普通社区,在前期规划设计时缺乏相关技术规范的指导,户外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场地设施配建不足、步行系统混乱、活动空间功能单一、无障碍设施缺失或不合规范等问题,与老年人日益丰富的行为活动需求之间存在突出矛盾,这极大的降低了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对其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国内现有社区老年居住环境相关理论与建设经验多集中于建筑设计层面,并且在适用范围与内容深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论文通过实地勘测、问卷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老年人群特殊的生理心理、行为活动特征及其空间需求,对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需求—空间环境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剖析。针对老年人群行为活动需求与户外公共空间现状之间的矛盾点,提出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建议,以期为今后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课题研究提供参考。论文将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作为研究范围,以老年人群为研究主体,探讨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策略。首先对龙塔街道老年人群户外活动行为特征与空间需求展开调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访谈的形式,从老年人基本概况、出行情况、户外活动内容、时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出不同类型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特征规律,统计了老年人对于现状户外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与空间需求。研究发现,老人户外活动频率高、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时间上呈现出较强规律性、空间上呈现圈层化分布。户外公共空间中存在许多影响老年人开展活动的消极因素,适老化程度不高;同时对于热闹开敞,具有一定的硬质铺装、辅助设施,可达性高,环境优美的户外活动场地存在偏好性。在此基础上,展开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调查:在空间布局层面,对街道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与生活服务设施点的空间分布及其步行可达性进行分析;在环境设计层面,通过行为观察获取老年人在具体环境中的活动行为特征,将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分为综合型活动场地、专一型活动场地和线性交通空间,并总结现状空间存在的适老性问题。综上研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策略。在空间布局与环境设计两个层面开展,从圈层化布局、场地功能复合、空间适老性设计、植物绿化配置、多元化设施配置5个具体方面提出系统的适老性优化措施,并以工农社区进行适老性优化设计实证研究。

董赛微[8](2021)在《基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乡村学龄人口减少以及村镇学校撤并整合,大量乡村学校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乡村养老设施数量缺乏和托幼设施特色缺乏问题突出。本文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角度出发,探索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复合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新型养老模式构建,提高乡村养老质量,并为乡村儿童创造更为有利的成长环境。研究主要包括5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乡村老年人和儿童行为心理需求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其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乡村闲置学校一般规划及建筑特征,以及乡村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问卷调研总结出乡村居民对养老、托幼的意愿和需求以及对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复合设计的意愿和需求;再次,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总结出养老设施和托幼设施复合的4种模式,包括独立式、并列式、层叠式、混合式,进而推导拓展出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的13种具体空间复合模式,另一方面总结出闲置学校改建的4种方法包括功能置换、功能加建、空间分隔、空间重组,并从建筑功能、空间、结构、形象以及校园记忆5个方面分析了闲置学校改建的难点及解决方法;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提出了乡村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的目标定位,并通过对比分析从基地选址、场地规划、建筑设计3个方面总结出乡村闲置学校与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的适应性;最后,基于上述研究,针对乡村闲置学校如何改建为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问题,提出了因校施策、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存校舍,延续校园记忆,以老年人和儿童需求为中心,以及相对独立、良性互动5个原则,并对场地规划设计、养老设施专属空间设计、托幼设施专属空间设计、复合空间设计,以及结构加固设计等方面的具体改建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

赵湜[9](2020)在《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及老年人群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年社区作为承载老年人群日常生活的聚集场所,逐渐成为一种养老设施的建设模式。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对老年人群健康生活影响很大,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以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理及借助老人为社区服务对象。通过对老年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和需求,以及行为模式的分析研究,并对围合式庭院空间的形态特性进行总结和交叉对比,结合国内外优秀养老设施外部空间形态,提出围合式庭院是老年社区外部空间环境的优选空间模式。围合式庭院空间微气候条件为老年人群提供一个稳定的物理环境;良好的可达性能增强老年人空间可控性,提高外部空间使用效率,促进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同时促使认知地图的形成,增加社区的场所认同感;围合式庭院的围合封闭本质属性给老年人群安全感体验;注重老年人群个人空间的同时,同时加强邻里间的活动、交往、互助合作,培育良好的归属感。在围合式庭院空间模式适老化探究过程中,针对使用群体的特殊性,从维护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出发,提出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应该以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生为原则,在满足其生理需求基础上,更应关注其健康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要处理好,围合式庭院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关系、路径的便捷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园景植被的美化与康养的关系。本文提取传统庭院观念、形态及手法,与现代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理念、目标及要点相结合。总结了适合当前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外部空间尺度重构、空间性质、游园趣味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庭院设计要点。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尝试运用理论研究成果,将其演化为老年社区外部空间围合式庭院设计实施手法,力图实现创造一个老年人参与度高、体验感好、趣味性强、具有身心康复作用的围合式庭院空间。

曹文珺[10](2020)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而来,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养老方式受到人们的关注,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养老环境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社区户外空间与环境的适老化水平较低,在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更新的同时,户外空间的设计和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依托社区背景,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晚年居住环境和适宜的户外活动场所,并更好的发挥社区职能,是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的关键所在,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紧密相连。本文将环境行为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人的行为活动和感受作为出发点,分析老年人在社区中的日常活动情况,根据社区现有的户外空间环境,探讨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首先,文章阐明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出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框架,在环境行为学和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比较国内和国外的异同之处。其次,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阐述环境行为学理论与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研究的相关性,结合老年人的特征,对空间需求进行归纳。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场地情况,了解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点和活动规律,发现户外空间现状的不足之处,探寻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和提升空间活力的有利因素。最后,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适老化设计的策略和要点,对比分析国内外案例,总结出可借鉴之处,以西安市红专南路社区为例,提出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需要的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方案。在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户外空间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居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注老年人的行为需求,考虑其身心特点,营造出更适应老龄化社会总体环境和整体要求的社区户外空间,在提高全龄社区的适老化、融合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浅析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居住环境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居住环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交互理念下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及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
        2.1.1 住区型养老模式
        2.1.2 建筑外部空间
        2.1.3 交互设计
    2.2 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相关案例综述
        2.2.1 美国的太阳城中心养老社区
        2.2.2 日本千叶县柏市丰四季台社区
        2.2.3 中国杭州万科随园嘉树养老社区
    2.3 交互理念应用于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可行性
第3章 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的交互要素分析
    3.1 交互的主体要素:老年群体
        3.1.1 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
        3.1.2 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3.1.3 老年群体的交互行为特点
    3.2 交互的客体要素:外部空间
        3.2.1 公共空间要素
        3.2.2 景观绿化要素
        3.2.3 道路交通要素
        3.2.4 设施小品要素
    3.3 主客体的互动关系:交互过程
        3.3.1 引发阶段:主体—客体
        3.3.2 反馈阶段:客体—主体
第4章 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4.1 安全性原则
        4.1.1 生理安全感
        4.1.2 心理安全感
    4.2 互动性原则
        4.2.1 社会结构优化
        4.2.2 互动反馈机制
    4.3 适应性原则
        4.3.1 硬环境的适应性
        4.3.2 软环境的适应性
    4.4 地域性原则
        4.4.1 地域性的文化保护
        4.4.2 地域性的社会特征
第5章 交互理念下住区养老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5.1 建设多样化的户外交往空间
        5.1.1 相熟型的邻里空间
        5.1.2 互助型的组团空间
        5.1.3 认识型的公共空间
    5.2 面向适老化的景观绿化设计
        5.2.1 符合老年群体的生理标准
        5.2.2 符合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
    5.3 强化舒适宜居的道路交通体系
        5.3.1 均衡化的街道系统
        5.3.2 适老化的步行空间
        5.3.3 无障碍的住区道路
    5.4 重视健康生态的公共设施小品
        5.4.1 面向健康休憩的辅助设施
        5.4.2 面向健康认知的智能照明
        5.4.3 面向健康机制的信息平台
第6章 交互理念下青岛市城阳区国科健康科技小镇的外部空间设计实践
    6.1 项目的概述
        6.1.1 项目背景
        6.1.2 项目的上位规划
    6.2 项目的调研分析
        6.2.1 城市区位分析
        6.2.2 周边环境分析
        6.2.3 内外交通分析
        6.2.4 居民客群分析
    6.3 交互理念下的国科健康科技小镇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6.3.1 易于交往的空间
        6.3.2 引导活动的景观
        6.3.3 趣味共享的街道
        6.3.4 监测环境的设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
        1.1.2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必要性
        1.1.3 国家政策对于居家养老的鼓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第2章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发展建设历程
        2.1.1 初期阶段(计划经济时期)
        2.1.2 中期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2.1.3 后期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时期)
    2.2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2.2.1 社区空间结构布局不完善
        2.2.2 适老化设施配建不齐全
        2.2.3 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缺失
        2.2.4 社区适老性体系构建缺乏统筹规划
    2.3 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社区老年群体的特征与需求
    3.1 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及需求
        3.1.1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变化特征
        3.1.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3.1.3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征
        3.1.4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3.2 社区老年群体的行为活动特征
        3.2.1 公共空间活动范围
        3.2.2 公共空间活动特征
        3.2.3 老年人的活动类型
    3.3 适老性社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特性
        3.3.1 空间的层次性
        3.3.2 空间的功能性
        3.3.3 空间的舒适性
        3.3.4 空间的识别性
        3.3.5 空间的复合性
    3.4 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
        3.4.1 空间的微气候环境
        3.4.2 活动场所的吸引力
        3.4.3 服务设施的舒适性
        3.4.4 室外场所的安全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适老性现状与改造原则
    4.1 案例选取缘由
        4.1.1 初步研究范围
        4.1.2 确定研究对象
        4.1.3 调研内容
    4.2 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现状
        4.2.1 工人村社区基本概况
        4.2.2 空间布局
        4.2.3 功能构成
        4.2.4 交通空间
        4.2.5 出入口空间
        4.2.6 健身活动空间
        4.2.7 休闲交往空间
        4.2.8 景观绿化空间
    4.3 社区老年人群属性调查
        4.3.1 老年人口老化程度
        4.3.2 老年人文化水平及职业
        4.3.3 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时间
        4.3.4 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型
        4.3.5 社区老年人希望增加的空间类型
        4.3.6 社区老年人对公共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
    4.4 社区室外公共空间与老年群体需求的矛盾分析
        4.4.1 公共空间结构布局不完善
        4.4.2 社区道路交通空间无序
        4.4.3 景观绿化缺乏观赏价值
        4.4.4 适老化设施配建不齐全
        4.4.5 缺乏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
        4.4.6 寒冷地区室内外温差大
        4.4.7 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缺失
    4.5 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原则
        4.5.1 环境安全原则
        4.5.2 气候适应性原则
        4.5.3 人性化原则
        4.5.4 可识别性原则
        4.5.5 功能复合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环境适老性改造策略
    5.1 路径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
        5.1.1 路径空间的界定
        5.1.2 社区车行交通空间
        5.1.3 社区步行道路空间
        5.1.4 社区停车空间
    5.2 场地环境适老性改造策略
        5.2.1 场地环境界定
        5.2.2 激活公共空间的活力
        5.2.3 提高休憩空间的热情
        5.2.4 改善绿化空间的审美
        5.2.5 完善辅助设施的配置
    5.3 心理环境适老性改造策略
        5.3.1 心理环境的界定
        5.3.2 传承社区历史文化
        5.3.3 利于交往的空间格局
        5.3.4 增加公众参与
        5.3.5 搭建社区情感网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1.1.2 养老建筑的发展需求
        1.1.3 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问题
        1.1.4 绿色建筑发展要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4.1 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
        1.4.2 不同年龄段热感觉研究
        1.4.3 养老建筑研究
    1.5 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老年人概念
        1.6.2 养老建筑
        1.6.3 热舒适
    1.7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研究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分析
        2.1.1 影响老年人热环境舒适的因素
        2.1.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3 老年人心理特征
        2.1.4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
    2.2 热舒适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2.2.1 美国-ET、ET*、SET指标
        2.2.2 丹麦-PMV、PPD指标
        2.2.3 ASHRAE标准
        2.2.4 ISO标准
        2.2.5 中国热舒适评价标准
    2.3 健康室内环境评价标准
        2.3.1 英国BREEAM
        2.3.2 美国WELL
        2.3.3 德国DGNB
        2.3.4 国内健康环境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调研
    3.1 大连市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3.2 大连市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3.2.1 大连市老年人口发展现状
        3.2.2 大连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3.3 大连市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3.1 大连市社区养老建筑现状
        3.3.2 大连市机构养老建筑调研
    3.4 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热环境实测方法
        3.4.1 实测对象
        3.4.2 实测设备及实测时间
        3.4.3 测点布置
    3.5 本章小结
4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
    4.1 冬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2 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3 过渡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大连市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评价
    5.1 室内热舒适性实测数据分析
        5.1.1 冬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1.2 夏季室内热舒适分析
    5.2 典型养老建筑健康环境评价
    5.3 室内热舒适性主观评价
        5.3.1 冬季热舒适问卷分析
        5.3.2 夏季热舒适问卷调研
    5.4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模型建立
        5.4.1 冬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4.2 夏季MTS模型与PMV模型
    5.5 本章小结
6 典型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策略模拟分析
    6.1 影响热舒适的宜居改造设计策略
        6.1.1 外墙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2 屋面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1.3 外窗节能改造技术及材料分析
    6.2 养老建筑低碳改造策略计算机模拟
        6.2.1 低碳模拟模型的建立
        6.2.2 模拟参数设置
        6.2.3 建筑全年热负荷及节能效果模拟分析
        6.2.4 建筑室内热舒适提升效果模拟分析
    6.3 典型养老建筑最优低碳改造方案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性主观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关于老年公寓适居性设计的相关概述
    2.1 我国目前养老模式分析
        2.1.1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2.1.2 社会机构养老模式
        2.1.3 社区养老模式
    2.2 老年公寓概述
        2.2.1 老年公寓的定义
        2.2.2 老年公寓的特点
    2.3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核心要素——适居性
        2.3.1 适居性定义
        2.3.2 适居性设计的需求要点
        2.3.3 适居性设计在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市地域特征及老年人需求
    3.1 老年人特征及需求
        3.1.1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
        3.1.2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
        3.1.3 老年人行为特征及需求
    3.2 吉林市地域环境特征
        3.2.1 吉林市自然环境分析
        3.2.2 吉林市人文环境分析
        3.2.3 吉林市城市结构与经济
    3.3 吉林市地域特征对老年人的影响
        3.3.1 吉林市自然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3.3.2 吉林市人文环境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策略
    4.1 遵循适居性的原则
        4.1.1 无障碍原则
        4.1.2 安全性原则
        4.1.3 舒适原则
        4.1.4 满足情感需求原则
    4.2 安排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
        4.2.1 划分满足居住者需求的空间功能分区
        4.2.2 控制合理空间尺度
        4.2.3 整体空间组合
    4.3 营造家庭感的住居空间设计
        4.3.1 家庭生活模式塑造
        4.3.2 家庭化居住户型单元设置
        4.3.3 弱化机构特征的装饰陈设设计
    4.4 促进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4.4.1 交往空间私密性设计
        4.4.2 复合空间的诱导设计
        4.4.3 边缘空间的活化设计
        4.4.4 设置多样性功能空间
    4.5 满足辅助与安全的交通空间设计策略
        4.5.1 水平回游流线设计
        4.5.2 安全措施与空间尺度设计
    4.6 空间环境的适居性设计策略
        4.6.1 物理环境的适宜性
        4.6.2 自然植物在室内空间的配置
        4.6.3 色彩与材质的合理运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实践与应用
    5.1 吉林市养老机构基本概况调研分析
        5.1.1 蟠桃园老年公寓整体调研分析
        5.1.2 老年公寓硬件设施水平
        5.1.3 老年公寓室内居住环境
    5.2 实践项目概况
        5.2.1 区位分析
        5.2.2 目标群体定位
        5.2.3 空间整体布局形式分析
    5.3 功能空间节点设计应用
        5.3.1 卧室
        5.3.2 卫生间
        5.3.3 休闲空间
        5.3.4 交通空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前景与展望
    6.1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前景
        6.1.1 与地域文化相融合
        6.1.2 引入智能化技术,智能家居产品创新
        6.1.3 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
    6.2 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展望
        6.2.1 政府养老政策支撑依据更加完善
        6.2.2 建立良好的尊老的社会风气
        6.2.3 建设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乡村老龄化现状
        1.1.2 农村“幸福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全国推广建设
        1.1.3 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存在不足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5 相关概念解析
        1.5.1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
        1.5.2 互助养老模式
        1.5.3 农村“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
    1.6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1.6.3 研究框架
第2章 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相关研究基础
    2.1 我国现存农村养老模式分析
        2.1.1 我国现存农村养老模式
        2.1.2 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瓶颈
    2.2 北方农村幸福院的发展概况
        2.2.1 农村“幸福院”的定位
        2.2.2 北方农村“幸福工程”全面推广
        2.2.3 农村“幸福院”的运行机制
        2.2.4 农村“幸福院”的影响因素
    2.3 养老建筑设计理论
        2.3.1 通用设计理论
        2.3.2 老年人体工程学理论
        2.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4 舒尔茨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
    2.4 北方农村空巢老人特征分析及设计启示
        2.4.1 农村空巢老人生理特征分析及设计启示
        2.4.2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特征分析及设计启示
        2.4.3 农村空巢老人行为特征分析及设计启示
    2.5 国外老年合作居住设施设计借鉴
        2.5.1 国外老年合作居住模式概况
        2.5.2 国外老年合作居住社区案例
        2.5.3 国外老年合作居住社区设计特征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调研及分析
    3.1 北方农村养老设施建设环境
        3.1.1 北方农村养老环境
        3.1.2 北方农村地域文化
        3.1.3 北方农村经济条件
        3.1.4 北方农村养老观念
    3.2 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现状调研
        3.2.1 河北张家口二泉井乡农村幸福院
        3.2.2 河北张家口喜顺沟村农村幸福院
        3.2.3 河南焦作东水寨村农村幸福院
        3.2.4 吉林长春天台村农村幸福院
        3.2.5 甘肃新粮地村农村“互助幸福院”
    3.3 受访老人对幸福院的相关偏好统计
        3.3.1 对幸福院养老建筑建设需求的偏好
        3.3.2 对幸福院养老建筑交往形式的偏好
        3.3.3 对幸福院养老建筑空间使用的偏好
    3.4 北方农村现有交往空间分析
        3.4.1 农村幸福院平面布局特征
        3.4.2 农村交往空间特性分析
        3.4.3 农村交往空间层级划分
        3.4.4 农村交往空间类型总结
    3.5 本章小结
        3.5.1 选址不当,较为偏僻
        3.5.2 缺少互助交往场所
        3.5.3 功能空间设计程式化,场所使用效率较低
        3.5.4 空间布局简易,缺乏多样性
        3.5.5 景观规划有待提高
第4章 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原则及策略
    4.1 北方农村“幸福院”设计原则
        4.1.1 安全性原则
        4.1.2 以人为本原则
        4.1.3 弹性设计原则
        4.1.4 经济性原则
    4.2 北方农村“幸福院”选址与布局
        4.2.1 建筑选址分析
        4.2.2 建筑规划布局
    4.3 北方农村“幸福院”功能构成与组织
        4.3.1 幸福院的功能构成
        4.3.2 北方农村“幸福院”的公共空间组织方式
    4.4 北方农村“幸福院”适老化设计
        4.4.1 功能空间可以按使用时间进行复合设计
        4.4.2 边界空间的适度开放
        4.4.3 交往空间的尺度控制
        4.4.4 建筑的材料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张家口羊房堡村“幸福院”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区位位置
        5.1.2 村庄现状
    5.2 建筑方案设计
        5.2.1 项目选址
        5.2.2 建筑布局
        5.2.3 功能构成及组织
        5.2.4 特色空间设计
        5.2.5 建筑细节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幸福院老人养老需求及偏好的调查问卷及设计图纸
    附录A.入住幸福院的意愿调查
    附录B.有关幸福院空间使用的偏好调查
    附录C.对公共活动的需求及偏好调研
    附录D.设计图纸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城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老龄化特征
    1.2 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冲击
    1.3 国外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举措
        1.3.1 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举措
        1.3.2 欧美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举措
        1.3.3 国外借鉴点与国内特殊性
    1.4 新桥镇场西社区现状背景分析
        1.4.1 目标社区老龄化现状
        1.4.2 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
        1.4.3 研究项目背景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及路线
第二章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概念界定
    2.1 为老服务中心概念的界定
        2.1.1 养老服务中心与为老服务中心
        2.1.2 为老服务中心的整合型养老模式
    2.2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原则
        2.2.1 服务设计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中的应用
        2.2.2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服务设计层级
        2.2.3 服务接触点理论应用
第三章 新桥镇场西社区老年人需求研究
    3.1 场西社区老年人人群划分
        3.1.1 划分依据
        3.1.2 场西社区人群划分结果
    3.2 目标社区老年人需求调查
        3.2.1 心理需求特征
        3.2.2 生理需求特征
        3.2.3 社会属性需求特征
    3.3 相关利益者需求研究
        3.3.1 赡养人诉求
        3.3.2 政府和项目需求
        3.3.3 经营方需求
第四章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功能规划
    4.1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为老服务路线
        4.1.1 居家为老服务路线
        4.1.2 社区为老服务路线
        4.1.3 机构为老服务路线
    4.2 为老服务功能区划分依据
        4.2.1 依据为老功能需求度划分空间
        4.2.2 依据场地实际情况划分为老服务中心空间
        4.2.3 基于老年人生理衰退程度划分的服务空间
        4.2.4 基于动静分区的为老服务空间
    4.3 目标社区功能区划分
        4.3.1 医疗护理功能区
        4.3.2 精神追求功能区
        4.3.3 生活辅助功能区
        4.3.4 交流互动功能区
        4.3.5 公共接待功能区
        4.3.6 大数据功能区
第五章 为老服务功能区可视化设计
    5.1 为老服务信息可视化设计
        5.1.1 标识引导信息为老可视化
        5.1.2 空间环境信息为老可视化
    5.2 综合为老服务空间及产品配置可视化设计
        5.2.1 医疗康复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5.2.2 精神追求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5.2.3 生活辅助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5.2.4 交流互动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5.2.5 公共接待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5.2.6 大数据功能区空间及产品配置
第六章 功能区的综合服务能力评估
    6.1 老年人服务满意度
        6.1.1 满意度评价模型
        6.1.2 满意度数据评估
    6.2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结果评估
        6.2.1 社区老年人参与度
        6.2.2 各时段人流量分析
        6.2.3 经济效益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展望与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 A 社区老人对社区ECSC服务满意度评估访谈问卷
附录 B 目标社区家庭老人需求访谈问卷
附录 C 目标社区楼层平面布置分区图
附录 D 目标社区空间布置模拟效果图(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适老性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老年人基本特征及空间需求
    2.2 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行为特征
    2.3 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
    2.4 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相关案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龙塔街道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特征研究
    3.1 研究内容
    3.2 龙塔街道概况
    3.3 龙塔街道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特征调查研究
    3.4 老年人对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与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样本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现状调研
    4.3 空间布局层面: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研究
    4.4 环境设计层面: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策略
    5.1 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布局
    5.2 社区步行交通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
    5.3 社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
    5.4 工农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闲置学校问题
        1.1.2 乡村养老问题
        1.1.3 乡村托幼问题
        1.1.4 相关政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既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切入点及重点
        1.4.1 研究切入点
        1.4.2 研究重点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 乡村闲置学校
        1.5.2 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环境心理学
        2.1.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 乡村老年人的行为心理研究
        2.2.1 老年人的分类及一般特征
        2.2.2 乡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2.3 乡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2.2.4 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2.2.5 乡村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及空间需求
    2.3 乡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研究
        2.3.1 儿童的分类及一般特征
        2.3.2 乡村留守儿童的生理特征
        2.3.3 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2.3.4 乡村留守儿童的需求分析
        2.3.5 乡村留守儿童的行为特征及空间需求
    2.4 乡村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行为心理需求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2.4.1 相似性
        2.4.2 互补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课题调研
    3.1 调研概述
        3.1.1 调研内容和目的
        3.1.2 调研范围的确定
        3.1.3 调研对象及调研方法
    3.2 乡村闲置学校现状调研
        3.2.1 乡村闲置学校基本概况
        3.2.2 乡村闲置学校规划结构现状及一般特征
        3.2.3 乡村闲置学校建筑单体现状及一般特征
    3.3 乡村养老、托幼设施现状调研
        3.3.1 乡村养老设施现状调研
        3.3.2 乡村托幼设施现状调研
        3.3.3 乡村养老设施及托幼设施存在的问题
    3.4 乡村居民对养老、托幼的意愿及需求调研
        3.4.1 调查问卷设计及收发情况
        3.4.2 问卷A——养老意愿及需求调研
        3.4.3 问卷B——学龄前儿童行为及需求调研
        3.4.4 问卷C——养老、托幼设施复合设计的意愿和需求调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及闲置学校改建案例分析
    4.1 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案例分析
        4.1.1 案例基本概况
        4.1.2 功能构成及服务对象
        4.1.3 空间复合模式及老幼交流方式
        4.1.4 空间组织及功能布局
        4.1.5 优、缺点比较
        4.1.6 空间复合模式及设计要点总结
    4.2 闲置学校改建案例分析
        4.2.1 案例基本概况
        4.2.2 规划设计
        4.2.3 建筑设计
        4.2.4 学校记忆保留
        4.2.5 改建方法总结
        4.2.6 改建难点及解决方法总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闲置学校改建为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的设计方法
    5.1 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目标定位
        5.1.1 目标定位
        5.1.2 功能构成
        5.1.3 面积需求
    5.2 闲置学校与拟改建的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的适应性分析
        5.2.1 基地选址的适应性分析
        5.2.2 场地规划的适应性分析
        5.2.3 建筑单体的适应性分析
    5.3 改建设计的基本原则
        5.3.1 因校施策、因地制宜
        5.3.2 充分利用现存校舍
        5.3.3 延续校园记忆
        5.3.4 以老年人和儿童需求为中心
        5.3.5 相对独立、良性互动
    5.4 改建设计方法
        5.4.1 设计前期工作
        5.4.2 场地规划设计
        5.4.3 专属空间设计
        5.4.4 复合空间设计
        5.4.5 结构加固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各章总结
    6.2 主要研究成果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闲置学校调研指标
附录2 养老设施管理人员访谈问题
附录3 问卷调查A
附录4 问卷调查B
附录5 问卷调查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服务人群
    1.4 相关概念
        1.4.1 外部空间
        1.4.2 适老化
    1.5 老年社区发展现状
        1.5.1 老年社区典型案例及类型分析
        1.5.2 国内老年社区发展现状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6.1 国内外适老化相关政策法规
        1.6.2 适老化外部空间环境相关理论研究
        1.6.3 围合式庭院空间相关研究
        1.6.4 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内容与框架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框架
第2章 围合式庭院的适老化空间特性
    2.1 围合式庭院的空间特性
        2.1.1 围合式庭院释义
        2.1.2 东西方传统围合式庭院空间形态及现代流变发展
        2.1.3 围合式庭院的空间特征
    2.2 老年群体基本特征及需求
        2.2.1 老年人群生理特征及需求
        2.2.2 老年人群心理特征及需求
        2.2.3 老年人群行为特征及需求
        2.2.4 老年人群户外活动使用需求
    2.3 围合式庭院的适老化特性
        2.3.1 围合式庭院的舒适性
        2.3.2 围合式庭院的可达性
        2.3.3 围合式庭院的安全感
        2.3.4 围合式庭院的归属感
    2.4 本章小结-围合式庭院是老年社区的优选空间模式
第3章 围合式庭院适老化设计要点
    3.1 公共性与私密性兼顾
        3.1.1 空间性质划分
        3.1.2 边缘过渡空间
        3.1.3 围合界面手法
    3.2 便捷性与趣味性并重
        3.2.1 便捷路径与趣味路径
        3.2.2 步行路径细节设计
        3.2.3 路径情景时序设计
    3.3 园景美化与康复养生结合
        3.3.1 虚实相合
        3.3.2 阴阳平衡
        3.3.3 四时和谐
        3.3.4 动静相宜
        3.3.5 情景共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围合式庭院在老年社区的实践应用
    4.1 围合式庭院的空间层级组织构成
        4.1.1 庭院空间层级划分
        4.1.2 庭院空间过渡空间
        4.1.3 庭院空间序列组织
        4.1.4 庭院空间围合方式
        4.1.5 庭院空间气候调节
        4.1.6 庭院空间偏倚平衡
    4.2 便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庭院路径设计
        4.2.1 “捷径”与“曲径”设计
        4.2.2 路径安全性设计
        4.2.3 路径规律性设计
        4.2.4 路径了望设计
        4.2.5 路径休憩空间设计
    4.3 美化性与康复养生性相结合的植物配置
        4.3.1 四季皆宜的绿化种植
        4.3.2 植物的舒体作用
        4.3.3 植物的劳形作用
        4.3.4 五感康复与水景布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趋势
        1.1.2 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新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环境行为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1.3.2 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社区户外空间
        2.1.2 适老化
    2.2 环境行为学理论分析
        2.2.1 环境行为学理论概述
        2.2.2 环境行为学理论基本构成因素
        2.2.3 环境行为学理论与空间的关系
        2.2.4 环境行为学理论与适老化设计的关系
    2.3 老年人特征与空间需求
        2.3.1 老年人的分类
        2.3.2 老年人生理特征与空间需求
        2.3.3 老年人心理特征与空间需求
        2.3.4 老年人行为特征与空间需求
    2.4 本章小结
3.城市社区户外空间现状及老年人活动分析
    3.1 调研对象
    3.2 社区户外空间现状
        3.2.1 小寨路街道红专南路社区
        3.2.2 席王街道汽配社区
        3.2.3 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
        3.2.4 长延堡街道东仪社区
    3.3 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及空间使用评价分析
        3.3.1 调查目的及方法
        3.3.2 老年人基本情况
        3.3.3 老年人户外活动时间
        3.3.4 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3.3.5 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地图分析
        3.3.6 老年人户外步行活动分析
        3.3.7 社区户外空间老年人的使用状况分析
        3.3.8 老年人户外活动分析及现状问题总结
    3.4 本章小结
4.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及案例分析
    4.1 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
        4.1.1 流畅的交通空间
        4.1.2 美观的绿化空间
        4.1.3 多样的功能场地
        4.1.4 实用的公共设施
    4.2 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4.2.1 重交往
        4.2.2 促参与
        4.2.3 强归属感
        4.2.4 高安全感
    4.3 国内外案例分析
        4.3.1 美国坎普希尔·根特老年公寓
        4.3.2 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
    4.4 本章小结
5.西安市红专南路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
    5.1 概况及场地分析
        5.1.1 西安市概况
        5.1.2 场地日照分析
        5.1.3 SWOT分析
    5.2 设计思路
    5.3 总体设计
        5.3.1 总体布局
        5.3.2 总平面图
        5.3.3 鸟瞰图
        5.3.4 交通流线
        5.3.5 功能分区
    5.4 专项设计
        5.4.1 植物
        5.4.2 水景
        5.4.3 无障碍设计
        5.4.4 廊架
        5.4.5 公共设施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老年人户外活动情况调查表
附录2 老年人社区户外空间满意度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浅析老年人生理机能与居住环境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交互理念下城市住区型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袁兆龙.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老旧社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研究[D]. 孙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3]大连市养老建筑室内热舒适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吉林市老年公寓室内空间适居性设计应用研究[D]. 史航. 东北电力大学, 2021(10)
  • [5]北方农村幸福院养老建筑设计研究[D]. 崔萧强.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6]城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计研究[D]. 余诚诚. 东华大学, 2021(01)
  • [7]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社区户外公共空间适老性优化设计研究[D]. 吕奉师. 西南大学, 2021(01)
  • [8]基于乡村闲置学校改建的养老托幼复合型设施设计方法研究[D]. 董赛微.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9]老年社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赵湜.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1)
  • [10]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D]. 曹文珺.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生活环境设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