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薇薇[1](2019)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是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逐步实现人和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理性表达,主要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人执政理念、观点、言论上,是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执政过程中,积极展开发展实践,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形成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他国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发展观大体可以分三个发展阶段。建国初至文革前形成的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观;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六大期间形成的开放式经济增长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建国以来,党的发展观与时俱进,但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坚持立足国情又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在发展战略体系和布局上,发展目标和标准上,发展动力和内容上,开创了发展观理论的新境界。正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对科学发展的实践追求,促使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创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继而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胡祖凤,谢嘉梁,杨小明[2](2016)在《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崭新范式,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理论结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郑重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命题以来,学术理论界对此从多维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度研究,取得了极其丰硕且颇具实践价值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理论定位、理论演进及其践行路径等四大方面对2003—2015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精细梳理与简要述评。合理建构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框架,是今后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张天舒[3](2016)在《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本质属性,是系统实现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必要条件。就其国家来说,在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进程中,发展思想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总结出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与创新,目的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科学发展观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人们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形成原则的一脉相承。同时,科学发展观更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发展地位的新界定、发展核心的新概括、发展要求的新提出、发展方法的新采用、发展道路的新开拓、发展动力的新揭示、发展战略的新部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一创新给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

庞红付[4](2015)在《发展观的哲学反思 ——以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观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先后经历过毛泽东发展观时期、邓小平发展观时期、江泽民发展观时期、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时期以及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新常态背景下科学发展系列思想时期。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后代发展观不断对前代发展观进行反思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展观。这些发展观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和践履。中国发展道路从层次方面说,大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级。中国发展道路的宏观层级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道路的中观层级就是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所采用的根本发展战略等,中国发展道路的微观层级就是围绕根本发展战略所采用的具体发展举措、策略等。中国发展道路既涉及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还涉及到怎样走好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和丰富内涵之所在。以中国发展道路为例,就是要探索这些道路发展的来龙去脉,再通过这些道路的来龙去脉展现发展观的来龙去脉。通过对中国过去的发展观进行梳理和反思,使中国现代发展观的演进“轮廓”和基本内涵更加清晰,这为探索发展观的超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和理论支撑。不管是中国现代发展观的演进,还是中国现代发展道路的演进,都始终紧紧围绕中国现代化进程展开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就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有些不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很好地搞清楚,导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导致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当然,在这期间,中国在“吃堑长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比如,“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理论成果的相继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角,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大胆地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而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新思路,从而使传统现代化发展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加“接地气”,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长期困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即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发展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重要发展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随时代步伐,适时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这为中国跨越式发展的“雄关漫道”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实践永无止尽,创新永无止境,发展观的发展也永无止境。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发展新趋势,将科学发展观成功地应用于新常态现实背景之中,及时提出了“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总布局,这让科学发展观大放异彩,大显身手,丰收在望。科学发展观在新常态背景下的成功应用,充分体现了新常态“大逻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胡祖凤,谢嘉梁[5](2014)在《近十年来国内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当代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中国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发展观自提出后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学习、研究和宣传的理论热点,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本文着重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演进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等四大方面对近十年来所形成的科学发展观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简要述评,希冀能够准确把握该领域的基本研究概貌,并对科学发展观的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所裨益。

丁俊萍,吕惠东[6](2014)在《近十年来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学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重点和热点。总结近十年来学界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研究情况,深入挖掘和研究邓小平发展思想,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曾新华,颜虹[7](2012)在《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完全对立起来,也不能不承认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能不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战略转换关系。两者其实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部分,是紧密联系、交汇相融、不断深化的同一理论整体,是前后承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高丽萍[8](2012)在《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演变轨迹》文中研究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是贯穿在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鲜明主题。共产主义是马克思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途径与目标。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问题的批判,在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发展观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不仅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构想。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整体发展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论、社会发展辩证决定论和社会发展价值论。从而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发展、什么促使社会发展、怎样实现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了谁”等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决定马克思没有用固定模式规范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途径。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具体体现在马克思“历史环境”思想中。马克思“历史环境”思想说明社会主义如何发展要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但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认为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经历了由科学到空想再到科学的两个大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第一个否定之否定阶段就是列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实践初探。这一否定之否定阶段是由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再到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晚年三个阶段两次否定构成的。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历史方向的改变,从而使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由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形态。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却超越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实际,使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陷入空想,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经验教训的反思,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重新找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正确途径。列宁晚年在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全面地思考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究竟应该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这不仅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发展观念的彻底扬弃,也是对列宁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观念升华;第二个大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是由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晚年、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阶段两次否定构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并没有按照列宁的思路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相反,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实践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陷入了空想。毛泽东虽然试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最终还是没有走出苏联模式的发展范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彻底走出了苏联模式的发展误区,其具体路径就是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整体进步的发展要求、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实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一脉”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面临的发展问题,实现有重点的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分布发展,通过邓小平时期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观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越:其一、科学发展观昭示着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其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社会整体发展的最优化原则。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实践证明,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无法解决当代世界的发展难题,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展示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当代价值。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国作为在相对落后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实践结合的内在规律。

林验[9](2012)在《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靠发展来获得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方式和方法,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依靠的途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本文从整体上论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针对二者形成的背景、发展的定位、价值的诉求、发展的内容以及发展的思路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就其逻辑结构而言分为五大部分。首先,论述了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主题与现实基础。从孕育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现实基础,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国际国内新问题与新矛盾的凸显以及我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才会使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了出来。其次,论述了发展的定位,即从“硬道理”到“第一要义”。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发展定位出发,通过对比分析,理论综合,得出二者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解决的发展问题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是怎样的,最后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对邓小平发展思想进行继承和创新的。再次,论述了发展的价值诉求,即从“人民满意”到“以人为本”。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价值诉求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科学发展观在继承了邓小平关于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以及发展的成果如何由人民共享。从而实现了在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继承的同时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实现了对邓小平人本思想的创新。之后,论述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即从“两手抓”到“四位一体”。从两个科学发展理论的内容出发,论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对邓小平“两手抓”社会发展目标的论述,得出了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社会发展目标是如何确立和拓展的以及“四位一体”社会格局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我们今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方法论指导。最后,论述了发展的思路,即由发展到创新。本部分试图在阐述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的同时探索出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的思路上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差异性。最后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在发展思路上实现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的,者既存在契合点,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黎恒[10](2012)在《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异同,论证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弥补和创新,得出了如何进一步科学对待邓小平发展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论。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比较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充分认识他们的发展思想,关系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推进速度快慢,质量好坏,甚至成败。因此,现阶段对深入开展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方法上,本文坚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以比较分析为基础,以探索为目的。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一般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重点研究集中在对邓小平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比较方面和比较得到的启示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本文作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三个升华,即从侧重经济的发展升华为凸显民生的发展,从先发展先富论升华为全面协调发展论,从发展注意统筹兼顾升华为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方法论。同时,我们要坚持科学对待邓小平发展思想,处理好经典与创造的关系,不断挖掘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精髓和智慧。要更加科学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着重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创新层面三个层面上下功夫。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发展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课题来源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四、基本概念
第二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发展阶段
    一、建国初至文革前: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观
    二、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六大:开放式经济增长观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新境界
    一、新时代党的发展观主要内容
    二、新时代党的发展观在发展战略和布局上的创新
    三、新时代党的发展观在发展目标和标准上的创新
    四、新时代党的发展观在发展动力和内容上的创新
第四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发展特色
    一、党的发展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二、党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
    三、党的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四、党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又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2)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研究
    (一)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蕴涵
    (二)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
    (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四)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五)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六)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七) 研究的综合评价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研究
    (一)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二)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三) 科学发展观在方法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四)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
    (五)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的适应性创新
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演进研究
    (一) 毛泽东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 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发展观
五、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研究
    (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的关键点
    (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的认识
    (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六、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总结和着力点
    (一) 科学发展观是开放的理论、前进的理论、发展的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三) 研究中呈现的四大基本特点
    (四) 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着力点

(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概述
    2.1 邓小平发展理论概述
        2.1.1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立论依据
        2.1.2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1.3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意义
    2.2 科学发展观概述
        2.2.1 科学发展观的立论依据
        2.2.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2.3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第3章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3.1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一脉相承
        3.1.1 理论基础的一脉相承
        3.1.2 价值取向的一脉相承
        3.1.3 形成原则的一脉相承
    3.2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
        3.2.1 发展地位的新界定
        3.2.2 发展核心的新概括
        3.2.3 发展要求的新提出
        3.2.4 发展方法的新采用
        3.2.5 发展道路的新开拓
        3.2.6 发展动力的新揭示
        3.2.7 发展战略的新部署
        3.2.8 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4章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的启示
    4.1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4.2 始终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
    4.3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4 始终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发展观的哲学反思 ——以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
        1.1.1 选题的原因和目的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发展观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辨识
        1.2.1 发展观与发展道路的关系
        1.2.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
        1.2.3 现代西方发展观
        1.2.4 现代化:建国以来中国发展观与发展道路的主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2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3.3 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
        1.3.4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毛泽东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
        2.1.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提出
        2.1.2 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2.1.3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思想
        2.2.2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2.3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观点
    第三节 “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2.3.1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战略设计
        2.3.2 “四个现代化”“两步走”战略的形成
        2.3.3 对“四个现代化”曲折发展历程的反思
第三章 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抉择
        3.1.1 改革开放的提出
        3.1.2 改革开放战略的总体设计
        3.1.3 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3.2.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
        3.2.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3.2.3 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3.3.1 邓小平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深刻反思
        3.3.2 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
        3.3.3 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
第四章 江泽民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4.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4.1.2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根本保障作用
        4.1.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第二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办事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含的党建新内涵
        4.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下中国实践语境的切合性
        4.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4.3.1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新论述
        4.3.2 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基本要求
        4.3.3 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 胡锦涛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1.1 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内涵
        5.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5.1.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5.2.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5.2.2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5.2.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
    第三节 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5.3.1 自主创新: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5.3.2 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
        5.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第六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发展观的深化
    第一节 新常态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常态”内涵
        6.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
        6.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往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第二节 新常态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
        6.2.1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
        6.2.2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探索
        6.2.3 对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学把握
    第三节 新常态背景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6.3.1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6.3.3 建设法治中国的实践向度
    第四节 在新常态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
        6.4.1 “打铁还需自身硬”治党新内涵
        6.4.2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常态化
        6.4.3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抓“关键少数”
第七章 发展观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发展观的时代性与价值性
        7.1.1 发展观的时代性
        7.1.2 发展观的价值性
        7.1.3 发展观的时代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发展观的全球性与中国特色性
        7.2.1 全球化与中国发展
        7.2.2 全球化问题给中国发展的启示
        7.2.3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中国发展新常态
    第三节 发展观中的“老祖宗”意识与“新问题”视域
        7.3.1 发展观中“老祖宗”意识
        7.3.2 发展观中的“新问题”视域
        7.3.3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发展观中“老祖宗”与“新问题”的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5)近十年来国内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研究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研究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演进研究
四、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路径研究

(6)近十年来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研究概况
    (一) 资料的整理汇编出版成效显着
    (二) 关于邓小平生平纪实性着作及传记的出版
    (三) 关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专着出版
二、关于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关于发展的前提
    (二) 关于发展的中心
    (三) 关于发展的动力
        1.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关于发展的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两个大局”发展战略
        3. 科教兴国战略
        4.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 关于发展的目标
    (六) 关于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七) 关于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三、问题与建议

(7)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一个理论整体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一) 一个理论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
        1.创立主体不同。
        2.创立时间不同。
        3.创立基础不同。
        4.理论内涵不同。
        5.时代价值不同。
    (二) 一个理论整体的两个发展阶段
    (三) 一个理论整体的两个表现形态
        1.理论载体不同。
        2.理论结构不同。
        3.标志意义不同。
二、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紧密联系、交汇相融、不断深化的同一理论整体
    (一) 合成中的相互贯通关系
    (二) 阶段上的首尾衔接关系
    (三) 形态上的日趋完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前后承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一) 邓小平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先导作用
        1.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逻辑前提。
        2.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基础。
        3.邓小平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
    (二) 邓小平发展理论包含在科学发展观之中
    (三) 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
        1. 发展内涵的新揭示。
        2. 发展目标的新要求。
        3. 发展战略的新部署。
        4. 发展动力的新开拓。
        5. 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6. 发展主体的新阐述。
        7. 发展机遇的新判断。
        8. 发展境界的新开辟。
        9. 发展形态的新转变。

(8)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演变轨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2.1 目前涉及的中文译本关于国外学界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
        1.2.2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对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结构设计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形成的根源
        2.1.1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
        2.1.2 近代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局限
        2.1.3 空想社会主义对马克思的启示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历史生成
        2.2.1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萌芽时期
        2.2.2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形成时期
        2.2.3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拓展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意义
        2.3.1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3.2 奠定了社会发展观的科学理论基础
        2.3.3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构想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1.1 社会整体发展论:社会发展是什么
        3.1.2 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论:什么促使社会发展
        3.1.3 社会发展辩证决定论:怎样实现社会发展
        3.1.4 社会发展价值论:社会发展为了谁
    第二节 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3.2.1 从实际出发的理论特点
        3.2.2 改造世界的致思取向
        3.2.3 自我批判的现实精神
    第三节 “历史环境”思想的方法论启示
        3.3.1 “历史环境”思想的提出
        3.3.2 “历史环境”思想的内涵
        3.3.3 “历史环境”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论启示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实践初探与挫折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实践初探—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科学定位
        4.1.1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由理论形态转变为现实形态
        4.1.2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在实践初探中陷入空想
        4.1.3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定位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在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挫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误区
        4.2.1 苏联模式社会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背离
        4.2.2 苏联模式社会发展观产生的根源
        4.2.3 苏联模式社会发展观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在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中的挫折——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前后矛盾
        4.3.1 毛泽东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问题
        4.3.2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贡献
        4.3.3 毛泽东晚期社会发展观的偏向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科学路径
    第一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5.1.1 邓小平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发展问题
        5.1.2 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
        5.1.3 邓小平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发展
    第二节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5.2.1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处的历史环境与发展问题
        5.2.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
        5.2.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5.3.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环境与发展问题
        5.3.2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继承
        5.3.3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发展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6.1.1 科学发展观昭示着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6.1.2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社会整体发展的最优化原则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6.2.1 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困境
        6.2.2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超越
        6.2.3 科学发展观展示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当代价值
结束语: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又呈现新的显着特征
    第二节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又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章 发展的科学定位
    第一节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全局性命题
    第二节 “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第三章 发展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人民满意”——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四章 发展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节 “四位一体”格局的形成
第五章 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从“不均衡论”到“统筹协调”
    第二节 从“综合平衡”“后劲论”到“全面”“协调”“可持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动因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
2 发展及发展观概述
    2.1 发展及发展观含义
    2.2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2.1 强调发展的过程性
        2.2.2 强调发展的规律性
        2.2.3 强调发展的主体性
3 邓小平发展思想
    3.1 邓小平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
        3.1.1 对时代特征大局的正确判断
        3.1.2 对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1.3 对我国发展现状和国情的正确认识
    3.2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
        3.2.1 关于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论
        3.2.2 关于发展重点和发展步骤论
        3.2.3 关于发展动力和发展手段论
        3.2.4 关于发展速度和发展目的论
4 科学发展观
    4.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4.1.1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发展经验的总结
        4.1.2 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问题的把握
        4.1.3 对国际上最新发展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分析
    4.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实质
        4.2.1 发展本质:以人为本,坚持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4.2.2 发展内容:全面发展,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进步
        4.2.3 发展机制:协调发展,做好“五个统筹”
        4.2.4 发展效果:可持续发展
5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异同
    5.1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相同之处
        5.1.1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相同内涵
        5.1.1.1 发展品质一致:都是与时俱进并融入中国特色的发展
        5.1.1.2 发展中心一致:都坚持了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始终
        5.1.1.3 发展动力一致:都坚持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
        5.1.1.4 发展标准一致:都坚持了发展要注意全面与协调
        5.1.1.5 发展保障一致:都注重相关制度保障及配套制度的建设和创新
        5.1.1.6 发展归宿一致:都坚持发展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2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相同特点
        5.1.2.1 都坚持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5.1.2.2 都坚持了原则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5.1.2.3 都坚持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5.1.2.4 都坚持了务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
    5.2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不同之处
        5.2.1 两者提出的综合背景不同:“生死存亡”与“成长中的烦恼”阶段
        5.2.2 侧重点的不同:“求快”到“又好又快”;“发展”到“科学发展”;由突出硬实力到注重软实力
        5.2.3 实践作用的不同:从“强国”到“富民”的转变
        5.2.4 历史地位的不同:“基础”与“最新集大成”
6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之思考
    6.1 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的结论
        6.1.1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完善弥补和创新
        6.1.2 邓小平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将长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6.2 科学对待邓小平发展思想
        6.2.1 处理好“经典”与“创造”的关系
        6.2.2 不断挖掘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精髓和智慧
    6.3 当前要更加科学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6.3.1 理论层面: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6.3.2 实践层面: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在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6.3.3 创新层面: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的研究成果

四、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的发展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研究[D]. 李薇薇. 安庆师范大学, 2019(01)
  • [2]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 胡祖凤,谢嘉梁,杨小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1)
  • [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理论创新研究[D]. 张天舒. 沈阳理工大学, 2016(05)
  • [4]发展观的哲学反思 ——以建国以来中国发展道路为例[D]. 庞红付. 南京大学, 2015(02)
  • [5]近十年来国内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 胡祖凤,谢嘉梁. 党政干部学刊, 2014(12)
  • [6]近十年来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述评[J]. 丁俊萍,吕惠东. 观察与思考, 2014(09)
  • [7]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J]. 曾新华,颜虹. 菏泽学院学报, 2012(06)
  • [8]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演变轨迹[D]. 高丽萍. 南开大学, 2012(06)
  • [9]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创新[D]. 林验. 安徽大学, 2012(10)
  • [10]邓小平发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比较研究[D]. 黎恒. 重庆理工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