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

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

一、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1](2021)在《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山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扩大优质饲草作物种植面积成为重要举措之一。为明确雁门关地区饲用玉米的生物学规律、养分吸收规律和品质形成规律,本试验选择饲草专用型玉米雅玉8号和粮饲通用型玉米屯玉168两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不完全肥料试验设计,在朔州市应县大黄巍乡颉庄村、应县镇子梁乡东辉耀村和怀仁市毛皂镇毛皂村三个试验基地开展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物学规律、养分需求规律及品质形成规律的试验研究,探索雁门关地区种植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合理施肥技术,为该区域发展草畜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三年多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合理施肥下,吐丝期前粮饲通用型玉米干物质累积速率大于饲草专用型玉米,花后反之,饲草专用型玉米的最佳施肥推荐为N 284-300 kg/hm2,P2O5103-120kg/hm2,K2O 60-64 kg/hm2;粮饲通用型玉米的最佳施肥推荐为N 297-325 kg/hm2,P2O5122-135 kg/hm2,K2O 56-66 kg/hm2,饲草专用型玉米饲草收获产量高于粮饲通用型玉米,两种饲草玉米的饲草收获经济效益差异不显着。(2)增施氮肥可显着提高饲草玉米的养分累积量;缺磷缺钾会限制养分积累、过量施入磷钾不会显着提高养分积累量;增施氮磷钾对养分累积速率影响程度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两种饲草玉米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量大小为N>K2O>P2O5,以饲草产量作为经济产量时,对氮的需求量饲草专用型玉米大于粮饲通用型玉米,而对磷钾需求量粮饲通用型玉米大于饲草专用型玉米。(3)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种饲草玉米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累积量逐渐增加,增施氮可减缓粗蛋白含量降低速率;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累积量逐渐增加,增施氮可降低两种纤维的含量;增施氮还可增加相对饲用价值RFV值,饲草收获期粮饲通用型玉米饲用价值远高于饲草专用型玉米。(4)两种饲草玉米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饲草收获期均高于播前,粮食收获期恢复到正常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饲草收获期与播前相差不大,粮食收获期含量略有下降;以饲草产量作为经济产量时,粮饲通用型玉米对钾的需求高于饲草专用型玉米,推荐施肥量在保证玉米生育期养分需求的同时,未造成土壤环境风险。

徐强[2](2021)在《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禾-豆混播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平衡营养成分、维持土壤肥力和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合理的混播组合和比例是决定混播牧草生产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筛选适宜甘肃高寒牧区的箭筈豌豆与小黑麦混播组合及比例并明晰混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甘农2号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分别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A1)、青海箭筈豌豆(A2)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A3)按照豆禾比例0:100(B1)、20:80(B2)、30:70(B3)、40:60(B4)、50:50(B5)、60:40(B6)、70:30(B7)、80:20(B8)、100:0(B9)进行混播,分别研究了土壤相对贫瘠和肥沃条件下,不同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的草产量和营养价值,以及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经过2年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无论土壤养分贫瘠与否,A1组合的最佳混播比例均为B4(40:60);土壤贫瘠时(2019年),A2组合的最佳混播比例为B5(50:50),土壤肥沃时(2020年),最佳混播比例为B3(30:70);土壤贫瘠时(2019年),A3组合的最佳混播比例为B6(60:40),土壤肥沃时(2020年),最佳混播比例为B3(30:70)。其中土壤贫瘠条件下(2019年),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B6(60:40)的比例混播时鲜(干)草产量较高(44.12 t·hm-2,13.59 t·hm-2),CP含量比小黑麦单播提高41.25%,NDF和NDF含量分别比小黑麦单播降低16.11%和23.25%,且综合评价值最高(0.763);土壤肥沃条件下(2020年),青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B3(30:70)比例混播时鲜(干)草产量较高(50.90 t·hm-2,15.69 t·hm-2),CP含量比小黑麦单播提高17.67%,NDF和NDF含量分别比小黑麦单播降低8.51%和9.43%,且综合评价值最高(0.706)。2.混播组合间,A1组合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A2组合有利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积累;A3组合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积累。混播比例间,与小黑麦单播相比,大部分混播比例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土壤pH和速效磷含量降低,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含量升高,速效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混播比例间全钾含量无显着差异。2年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贫瘠条件下(2019年)A1B8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肥沃条件下(2020年),A1B6处理的最好。3.不同混播组合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3个混播组合间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着差异,A1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A2和A3有利于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不同混播比例间土壤酶活性存在显着差异,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豆科牧草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蔗糖酶先升高后降低;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有显着影响,且受土壤基础肥力状况和年份间气候差异的影响。2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土壤贫瘠与否,A1B8处理对提高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最佳。综上所述,土壤贫瘠条件下,青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B6(60:40)比例混播时,生产性能较好;土壤肥沃条件下,绿箭1号箭筈豌豆与甘农2号小黑麦以B3(30:70)比例混播时,生产性能较好;青建1号饲用豌豆与小黑麦以B8(80:20)比例混播时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酶活性的效果最佳。因此需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利用目的选择适宜的混播组合与比例。

袁慧敏,许瀚林,刘瑶,袁晓峰,瓮巧云,吕爱枝,刘颖慧[3](2020)在《播期对北方农牧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明确播期对北方农牧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2018年在张家口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以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6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考查了2007—2018年青贮玉米生育期内有效积温、日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测定分析了5个不同播期[S1(4月15日)、S2(4月30日)、S3(5月20日)、S4(6月10日)、S5(6月30日)]下青贮玉米的生育期、产量[鲜重(叶、茎、雌穗和鲜草产量)、干重(叶、茎、雌穗和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包括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粗脂肪、每吨干物质产奶量、干物质消化率)等性状表现,并分析气候因子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2018年较过去十年(2007—2016年)的气候明显变暖,特别是4月份有效积温、日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青贮玉米大京九26最长生育期在S1播期,2017年全生育期为160 d,2018年全生育期为153 d;随着播期推迟,苗期日均气温逐渐升高,粒期日均气温逐渐降低,大京九26生育进程明显加快;S1~S4生育期内的有效积温均能满足大京九26积温需求。随着播期推迟,青贮玉米鲜重和干重以及叶重、茎重和雌穂重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2018年,S1播期青贮玉米干重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5.253 t/hm2和33.462 t/hm2;S5播期最低,分别为18.564 t/hm2和16.094 t/hm2,干重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S1>S2>S4>S3>S5和S1>S2>S3>S4>S5。随播期推迟,青贮玉米的品质呈下降趋势,青贮玉米大京九26 S1播期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7.561%和13.232%;粗蛋白含量达3.313%,高于S3、S4和S5,比S2的3.354%略低;每吨干物质产奶量最高为1 550.000 kg;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达81.000%。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粒期有效积温、日均气温和降水量与青贮玉米干重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有效积温和降水量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极显着或显着负相关(P<0.01或P<0.05);有效积温与粗蛋白含量和每吨干物质产奶量呈正相关(P<0.05),降水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说明北方农牧区青贮玉米可提早到4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与降水量增加,青贮玉米较其他播期产量高、品质优,在6月30日以后播种大京九26,可能达不到青贮玉米收获要求。

贾梦杨,姚泽英,李长青,王璐,王激清,刘贵河,杨俊刚[4](2020)在《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寻求青贮玉米适宜的种植品种和密度,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6.75、7.95、9.00万株/hm2),研究其对4个青贮玉米品种(巡天3171、巡天16、巡青858、丰田12)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青贮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所有品种中巡青858的产量最高,鲜草为73.5 t/hm2,干草为18.3 t/hm2。青贮玉米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淀粉含量表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7.95万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综合比较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相关指标,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最适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为巡青858,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

刘建宁,石永红,吴欣明,方志红,贾会丽,王运琦,张燕,郭璞,池惠武,李莲芬[5](2020)在《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筛选出适合在晋中盆地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试验应用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2001)、模糊概率法对从河南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种的15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5个青贮玉米品种间株高、穗位高、干草产量、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均差异显着(P<0.05);‘雅玉988’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分别为336.0 cm和181.4 cm,抗倒性最差,NDF含量最低(43.97%),但保绿性突出;‘雅玉79491’干草产量最高(31.53 t·hm-2),株高适中,无倒伏;‘新科910’干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粗蛋白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8.28%和24.28%,ADF含量最低(24.47%);‘雅玉04889’干草产量较高,保绿性较好,株高较高,抗倒性强。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评价结果,在本试验选取的15个玉米品种中,‘新科910’、‘雅玉79491’、‘雅玉04889’为最适宜在晋中盆地推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贾梦杨[6](2020)在《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冀西北坝上地区畜牧业饲料短缺问题,寻求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生产技术,本研究于国家牧草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开展:(1)于2018年5月~10月开展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筛选试验;(2)于2019年5月~10月在筛选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青贮玉米氮肥配施试验。筛选试验设种植品种和种植密度两个因素,种植品种为巡天3171、巡天16、巡青858、丰田12共4个品种,每个品种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75万株·hm-2、7.95万株·hm-2、9.00万株·hm-2;氮肥配施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习惯施氮、优化施氮、缓释氮肥、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比例为9:1、8:2、7:3、6:4,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面积逐渐降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时最高;所有品种中巡青858的产量最高,鲜草为73.5 t·hm-2,干草为18.3 t·hm-2。青贮玉米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淀粉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7.95万株·hm-2时最高。(2)和农户传统习惯施氮相比,优化施氮可以增加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其中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时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73.1 t·hm-2和14.1 t·hm-2,和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增加58.06%和44.83%;同时优化施氮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时,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和淀粉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品质最好。(3)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比例为7:3时,还可以显着降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盈余量,提高青贮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降低硝态氮带来环境污染的可能。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及氮肥配施对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冀西北最适宜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巡青858,适宜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缓释氮肥和速效氮肥的最适的配施比例为7:3。

高海秀[7](2020)在《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牧草产业是畜牧业提质增效乃至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尤其是在国内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在保护和有效利用天然草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种草发展牧草产业非常迫切。但在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缓慢,从国家层面真正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来决策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近年来,尽管国内牧草产业较快发展,但离市场需求还相差较远,主要草产品国内缺口达1/3以上。所以,基于生产实践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实证研究牧草种植者生产决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探寻如何促进国内牧草生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学回答牧草生产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种植者“种还是不种”、“种多少”及发掘相关决策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总目标,依托农户行为理论同时考虑到牧草作为中间产品和粮食的竞争作物,生产者种植决策必然会受到牧草产业与其终端消费市场的连接状况以及与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这样一个特殊性,使用牧草生产八个典型省份527户实地调研问卷资料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8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定点监测数据,并辅之以历年主管部门有限的宏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投入导向的BCC模型、Malmquist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测算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牧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变化,以及牧草生产与主要竞争作物——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及变化分析,牧草与粮食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变动及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牧草种植者的生产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基于风险规避视角的牧草生产者决策行为和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类型的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丰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边际学术贡献。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教育程度、生产机械的可得性等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二是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政策支持精准发力。

王艺煊[8](2020)在《河套地区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河套地区隶属西北地区,灌溉技术落后,用水比例严重失衡,河套地区亦属于农牧交错区,种植青贮玉米有极高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园子渠试验站进行,2018年从9份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筛选出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较高的品种“青贮808”参加2019年的节水灌溉试验,对照品种为“大京九26”。节水灌溉试验设计了了 4个水分处理——膜下充分滴灌量灌溉(FI)、80%FI、60%FI、40%FI,调查了各水分处理的抗旱性相关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通过方差分析、SNK多重比较、通径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绿叶数、茎秆穿刺强度、株高、穗位及株高整齐度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研究发现茎秆及叶片的相关农艺性状可以作为判定青贮玉米品种耐旱性的性状指标。2、“青贮808”与“大京九26”均在轻度节水条件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未显着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且“青贮808”在80%FI处理下产量略高于FI处理,说明适量节水会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在中重节水条件下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极显着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说明过度节水会显着影响青贮玉米的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两品种比较“青贮808”对中重度水分胁迫更为敏感,说明“青贮808”较“大京九26”更不耐旱;该研究结果与之前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通过通径分析发现河套地区选择青贮玉米品种的目标应该放到青贮玉米株高、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叶片持绿性方面,并且为了保证青贮玉米的生物干重,要将单穗干重也纳入考虑范围。4、适度节水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过度灌水而提高玉米鲜重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尤其当玉米作为青贮饲料时,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营养品质方面。并且在高水分条件下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且在240h内不易被消化的成分占比较高,中高度节水条件下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反而较少且在240h内有更多的NDF可以被消化,并且在中度节水条件下可获得更高的产奶净能。5、中高度节水可以提高灌溉水分利用率,并且“大京九26”较“青贮808”的耐旱性更强,但为了保证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同时兼顾品种品质,推荐“大京九26”与“青贮808”在河套灌区的栽培模式为大小行膜下滴灌,全生育期灌溉量为124 m3/亩,生物产量可达到5800kg/亩左右,与充分滴灌用水量相比可节水31 m3/亩,与黄河漫灌(农户模式)用水量相比可节水 156 m3/亩。

王宁[9](2020)在《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进粮改饲,粮改饲的重点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现阶段籽粒玉米存在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因此河北省迫切需要减少籽粒玉米的种植面积,通过提高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较好的解决此问题。但是河北省平原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且生产中存在不合理地灌溉和施肥,这样不仅导致青贮玉米产量低、种植费用高而且也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河北省青贮玉米生产中亟需确定出合理的种植方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并减少土壤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更好地促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现青贮玉米高产优品的目标。试验分别于2017年6月~9月和2018年6月~9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镇南龙贵村进行,试验以科玉188型青贮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方法,探究了畦灌(B)和沟灌(F)两种技术条件下,不同施肥量(施肥量设置为4个水平,C1:750 kg/hm2、C2:600 kg/hm2、C3:450 kg/hm2和 C4:300 kg/hm2)对青贮玉米的水土环境、生长、产量、耗水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青贮玉米高产量优品质的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详细指导。试验结果主要如下:在试验条件下发现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均有显着影响,高施肥量有利于青贮玉米茎粗的增加,且青贮玉米株高、叶面积系数、青贮玉米鲜重和干物质随施肥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沟灌有对青贮玉米的各项生长指标不同程度的提高趋势,且在沟灌技术下施肥量为600 kg/hm2生长相对好,方差分析显示施肥量对植株生长影响显着。在同一施肥条件下青贮玉米耗水量均值分别为271.8 mm和274.37 mm;在同一灌水技术下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C2处理高于C1、C3、C4处理,FC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C4处理高于C1、C2、C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反比。青贮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鲜重C2处理分别其他三个处理高出8.2%、6.9%、15.3%和3.6%、9.6%、11.2%;干重C2处理分别其他三个处理高出5.7%、4.1%、13.8%和.6.9%、10.6%、14.8%;沟灌技术优于畦灌技术,鲜重产量沟灌条件下高于畦灌条件下高3.57%,FC2处理产量最高为81.4 t/hm2,施肥量对青贮玉米产量影响显着。从土壤含水率均值来看沟灌高于畦灌2.6%;硝态氮来看C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C2、C3、C4处理且分别高出4.2%、5.75%和14%。土壤含水率、盐分含量、电导率和硝态氮含量在0-60 cm深度土层比较活跃,且随土壤深度增加波动减小,土壤盐分含量、电导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在本次试验条件下从提高青贮玉米产量、水氮利用效率的角度综合分析,沟灌方式施肥量为600 kg/hm2为最佳试验组合,该组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李洁[10](2020)在《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建立于自然循环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在全球的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作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所追求的高效益、低风险的生产目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干扰严重,该问题在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尤为凸显。这样碳失衡的生产方式不但不利于全球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利于农户长久的增产增收。随着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探寻有利于农业碳中和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而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源头的控制与治理,源头管控的关键在于生产者行为的规范,因此,开展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作为典型调研区域,从心理主观与外界客观两个角度,对有关的农业碳中和农户生产行为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旨在厘清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为制定促进农户实施农业碳中和生产行为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特性、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类型展开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与基础理论发现,农户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不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也会追求公平、互惠、利他与满意等目标,同时尽可能规避不确定条件下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农户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是经过价值判断后才会采取的行动。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保护动机理论模型以及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结合农业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利用生态环境演变的MA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农业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框架,即农户生产行为的实施决定于其生产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两点,一是农户对于现有行为存在威胁的认知与感知程度,另一个是农户对于将要采取的生产行为所持有的行为效果、自我能力以及主观规范的评价。因此,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组成了心理主观因素,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共同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作用。其次,依托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开展验证性与探索性的分析与探讨。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状况、农户生产意愿以及农户行为的采纳现状作出分析,发现农户现阶段呈现出认知水平有限、主观行为评价不够积极、生产意愿较高、行为采纳水平一般的特点。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自我行为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发现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对自我能力评价水平以及自我能力评价水平对主观规范均有积极的显着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框架中的描述一致,农户的严重性与易感性认知水平,以及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自我能力评价与主观规范对于生产意愿均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严重性认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层级回归法以及Logit-ISM模型,探讨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以及行为实施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均会对上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环境责任感以及生产习惯越强,意愿向行为转化效率越高;出现农资购买困难、突发性的灾害以及农户行为评价消极三种状况时,会直接导致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农户较高的风险厌恶特点会阻碍农户生产行为的发生。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构建了农户行为优化的机制与体系。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制度的缺乏与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行为采纳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提出了以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成本与收益均衡以及因地制宜为原则的生产行为优化机制,即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依据机制内容构建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农户成长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与法律体系。

二、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饲草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1.3.2 饲草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研究进展
        1.3.3 饲草玉米品质研究
        1.3.4 施肥对饲草玉米生产土壤环境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基础理化性质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的施肥量设计
    2.3 材料与方法
        2.3.1 试验材料
        2.3.1.1 试验作物
        2.3.1.2 试验肥料
        2.3.1.3 试验地点
        2.3.1.4 取样设计
        2.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3.1 产量的测定
        2.3.3.2 相关实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分析
        2.4.1 试验计算公式
        2.4.2 试验数据分析
第三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生物学研究结果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3.1.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干物质累积量
        3.1.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干物质
        3.1.3 两种玉米的干物质对比
    3.2 不同施肥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产量的影响
        3.2.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饲草产量
        3.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饲草产量
        3.2.3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粮食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3.3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的拟合方程
        3.3.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两种玉米产量的单因素分析
        3.3.1.1 一元二次单因素线性分析
        3.3.1.2 线性加经济的单因素分析
        3.3.2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两种玉米的三因素分析
        3.3.2.1 饲草专用型玉米饲草三元二次拟合方程
        3.3.2.2 粮饲通用玉米的三元二次拟合方程
    3.4 对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经济效益对比
    3.5 小结
第四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4.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影响
        4.1.1 饲草专用型玉米氮素累积吸收规律
        4.1.2 饲草专用型玉米磷素累积吸收规律
        4.1.3 饲草专用型玉米钾素累积吸收规律
    4.2 粮饲通用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影响
        4.2.1 粮饲通用型玉米氮素累积吸收规律
        4.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磷素累积吸收规律
        4.2.3 粮饲通用型玉米钾素积累吸收规律
    4.3 两种玉米的养分吸收规律的差异比较
        4.3.1 养分回收利用率对比
        4.3.2 千公斤饲草产量需求量的差异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饲草专用型玉米与粮饲通用型玉米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5.1 不同施肥处理对饲草专用型玉米品质的影响
        5.1.1 饲草专用型玉米粗蛋白变化规律
        5.1.2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累积量
        5.1.3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累积量
    5.2 不同施肥处理对粮饲通用型玉米品质的影响
        5.2.1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粗蛋白的变化规律
        5.2.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中性洗涤纤维
        5.2.3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
    5.3 两种玉米的品质对比
        5.3.1 两种玉米的干物质可食率(DMI)对比
        5.3.2 两种玉米的可消化干物质(DDM)
        5.3.3 两种玉米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比较
        5.3.3.1 饲草专用型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的研究
        5.3.3.2 粮饲通用型玉米的相对饲用价值的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两种饲草玉米种植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 饲草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1 饲草玉米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6.1.2 饲草专用型玉米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6.1.3 饲草专用型玉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6.2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2.1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6.2.2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6.2.3 粮饲通用型玉米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结果与展望
    7.1 结论与讨论
        7.1.1 两种饲草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7.1.2 两种饲草玉米的养分需求规律
        7.1.3 两种饲草玉米的品质形成规律
        7.1.4 两种饲草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研究进展
        2.1 混播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2.2 混播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2.3 混播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4 混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综合评价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播组合间生产性能的差异
        2.2 混播比例间草地生产性能的差异
        2.3 混播组合×混播比例交互作用间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差异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混播组合间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原因
        3.2 混播比例间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原因
        3.3 混播组合×混播比例交互作用间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及原因
    4 小结
第三章 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对浅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播组合间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
        2.2 混播比例间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
        2.3 混播组合×混播比例交互作用间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播组合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2.2 混播比例间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2.3 混播组合×混播比例交互作用间混播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3)播期对北方农牧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青贮玉米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3.1 生育期
        2.3.2 气象数据
        2.3.3 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2007—2018年4—10月份的气候变化
    3.2 播期对青贮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3.2.1 2017,2018年不同播期下青贮玉米生育期变化 结果见168页彩图1。
        3.2.2 不同播期气候因子对青贮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3.3 不同播期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3.3.1 不同播期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2 气候因子与青贮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见表5。
    3.4 不同播期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3.4.1 不同播期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结果见表6。
        3.4.2 气候因子与青贮玉米品质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4)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1 农艺性状
        1.3.2 产量
        1.3.3 营养品质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1)
    2.2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见表2)
    2.3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见表3~表5)
3 讨论
4 结论

(5)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生育期观察
        1.3.2 农艺性状测定
        1.3.3 保绿性
        1.3.4 产量测定
        1.3.5 营养成分测定
        1.3.6 综合评价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
    2.2 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和抗倒性
    2.3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营养成分
    2.4 综合评价
3 讨论
    3.1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及主要性状比较
    3.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
    3.3 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4 结论

(6)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国内外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1.1.2 冀西北地区饲料短缺问题及解决方法
        1.1.3 冀西北坝上地区青贮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意义
    1.2 技术路线
2 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筛选试验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3.1 农艺性状
        2.3.2 产量
        2.3.3 品质指标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分析
        2.5.1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5.2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2.5.3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2.6 讨论
    2.7 小结
3 不同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3.1 试验地概况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4 测定项目和方法
        3.4.1 植株农艺性状的测定
        3.4.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3.4.3 青贮玉米品质的测定
        3.4.4 青贮玉米产量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
    3.6 结果分析
        3.6.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6.2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6.3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的氮素表观平衡盈余和利用效率影响
        3.6.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3.6.5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3.6.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6.7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EC值和pH值的影响
    3.7 讨论
        3.7.1 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7.2 不同施肥处理对硝态氮时空分布和累积量的影响
    3.8 小结
4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牧草和牧草产业
        2.1.2 牧草生产者
        2.1.3 生产行为
    2.2 农户行为理论
        2.2.1 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
        2.2.2 恰亚诺夫的农户行为理论
        2.2.3 风险规避型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3.1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2.3.2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中国牧草产业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约束
    3.1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政策变迁
        3.1.1 萌芽时期(1949-2007年)
        3.1.2 成长时期(2008-2014年)
        3.1.3 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
    3.2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成就
        3.2.1 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3.2.2 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3.2.3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涌现
        3.2.4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种养积极性得到提升
        3.2.5 已经成长为一个日益重要且不断壮大的农业产业
    3.3 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现实约束
        3.3.1 传统种养观念改变困难,牧草产业发展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3.3.2 产业科技力量储备不足,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3.3.3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发力不够精准
        3.3.4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3.5 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草畜结合力度仍待加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4.1.1 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4.1.2 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贡献系数的新定义
        4.2.4 结果分析
    4.3 空间自相关分析
        4.3.1 全局Moran's I指数
        4.3.2 局部Moran's I指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牧草与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5.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5.1.1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5.1.2 研究方法
    5.2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
        5.2.1 收益项目比较
        5.2.2 成本项目比较
    5.3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比较
        5.3.1 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5.3.2 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牧草种植者生产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 样本来源及基本特征
        6.1.1 样本点的分布
        6.1.2 样本户的基本特征
    6.2 样本户牧草种植基本情况
        6.2.1 样本户牧草种植年数和经营类型
        6.2.2 样本户牧草种植种类及地区分布
        6.2.3 样本户牧草种植生产投入情况
    6.3 样本户牧草生产行为特征
        6.3.1 不同样本群体生产决策行为
        6.3.2 不同样本群体组织化行为
        6.3.3 不同样本群体技术选择行为
        6.3.4 不同样本群体风险规避行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数据说明
        7.1.1 理论分析
        7.1.2 数据说明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模型设定
        7.2.2 变量说明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基准回归
        7.3.2 稳健性检验
    7.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8.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8.1.1 理论分析
        8.1.2 变量选择
    8.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8.2.1 模型设定
        8.2.2 变量说明
    8.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3.1 回归结果与分析
        8.3.2 稳健性检验
    8.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
        9.1.2 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
        9.1.3 527户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不同类型种草户样本行为差异较大
        9.1.4 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
        9.1.5 除风险规避行为外的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9.1.6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
        9.1.7 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
    9.2 对策建议
        9.2.1 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
        9.2.2 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
        9.2.3 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9.2.4 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9.2.5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精准发力,推进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9.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9.3.1 研究不足
        9.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河套地区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节水灌溉概念的提出
        1.2.1 国外节水灌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2.2 国内节水灌溉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2.3 河套地区的灌溉现状和发展前景
    1.3 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因素研究进展
    1.4 目的及意义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地概况
    2.4 调查方法
        2.4.1 农艺性状测定方法
        2.4.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方法
        2.4.3 玉米全株营养品质测定
        2.4.4 抗旱及耐旱指标计算方法
        2.4.5 灌溉水分利用率计算方法
        2.4.6 数据整理及分析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2018年品种比较试验
        3.1.1 参试品种两处理下籽粒产量比较
        3.1.2 参试品种两处理下生物鲜重比较
        3.1.3 参试品种两处理下生物干重比较
    3.2 2019年节水灌溉试验
        3.2.1 不同水分处理对参试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3.2.2 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品种茎秆相关性状的方差分析
        3.2.3 不同水分处理对参试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3.2.4 参试玉米品种不同水分处理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3.2.5 不同水分处理对参试玉米品种全株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3.2.6 不同水分处理对参试玉米品种全株玉米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3.2.7 参试玉米品种不同水分处理下品质等级划分
        3.2.8 不同水分处理对参试玉米品种全株玉米能量指数的影响
        3.2.9 参试玉米品种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溉水分利用率分析
        3.2.10 参试玉米品种耐旱性评价
4 讨论
    4.1 2018年品种比较试验
    4.2 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4.3 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4 青贮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4.5 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营养品质、NDF消化率及能量指数的影响
    4.6 青贮玉米品种灌溉水分利用率分析
    4.7 参试青贮玉米品种耐旱性评价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青贮玉米的研究现状
        1.2.2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2.3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2.4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量项目与方法
        2.3.1 气象数据的测定
        2.3.2 土壤数据的测定
        2.3.3 植株数据的测定
    2.4 数值的计算
        2.4.1 作物耗水量的计算
        2.4.2 作物的水氮利用效率的计算
3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根区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
    3.1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含水率分布的影响
    3.2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
    3.3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电导率分布的影响
    3.4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和施肥量对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株高的影响
    4.2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茎粗的影响
    4.3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叶绿素的影响
    4.4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5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4.6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
        4.6.1 灌水方式及施肥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4.6.2 青贮玉米产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耗水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耗水量的影响
    5.2 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的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试验照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论文收录通知(王宁等)

(10)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农业碳平衡
        1.1.2 农业环境问题治理进入新时期
        1.1.3 特殊的农牧交错带,需要探寻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中和相关研究
        1.2.2 农业与“碳”相关研究
        1.2.3 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1.2.4 农牧交错带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文章可能的创新
        1.6.2 文章研究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碳中和
        2.1.2 农户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农户生产意愿
        2.1.5 农牧交错带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相关理论
        2.2.2 行为人理论
        2.2.3 行为经济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激励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生产行为模型构建与调查设计
    3.1 农业碳中和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分析
        3.1.1 农牧交错带的碳中和体系构建
        3.1.2 碳中和农业实现的驱动因素分析
    3.2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3.3 碳中和农业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变量说明
    3.4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4.1 问卷设计流程
        3.4.2 研究区域选取与概况
        3.4.3 数据获取与样本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与行为主观评价研究
    4.1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1 认知分类与考察
        4.1.2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分析
        4.1.3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行为主观评价分类与问题设置
        4.2.2 行为主观评价现状分析
        4.2.3 行为主观评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意愿形成机理分析
    5.1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分析
        5.1.1 农户生产意愿的测度方式
        5.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1.3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描述与分析
    5.2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变量的选取与假说的提出
    5.3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5.3.2 计量结果分析
        5.3.3 农户生产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分析
    6.1 农户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现状分析
        6.1.1 碳中和生产行为测度方式
        6.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测
        6.1.3 农户生产行为现状描述与分析
    6.2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6.2.1 变量选取与假说提出
        6.2.2 实证检验与结果
    6.3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6.3.1 悖离因素的变量选取与说明
        6.3.2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决策影响研究
        6.4.1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6.4.2 农户风险偏好测度
        6.4.3 实证检验与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生产行为优化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7.1 构建农户碳中和生产优化机制的必要性
        7.1.1 宣传不到位,农户的认知水平低
        7.1.2 激励机制缺乏,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一般
        7.1.3 约束机制缺乏,农户逆向选择行为普遍
    7.2 优化机制建立原则
        7.2.1 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原则
        7.2.2 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
        7.2.3 因地制宜原则
    7.3 生产行为优化机制构建
    7.4 生产行为优化体系构建
        7.4.1 技术支撑体系
        7.4.2 农户成长体系
        7.4.3 法律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农户生产行为是影响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因素
        8.1.2 农户行为认知与感知水平较低
        8.1.3 农户碳中和生产行为评价水平一般
        8.1.4 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普遍较高
        8.1.5 行为决策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
        8.1.6 碳中和生产行为亟需配套的扶持政策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碳中和生产行为农户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四、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盐化土饲草玉米需肥规律及品质研究[D]. 杨林. 山西大学, 2021
  • [2]甘肃高寒牧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混播比例研究[D]. 徐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3]播期对北方农牧区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袁慧敏,许瀚林,刘瑶,袁晓峰,瓮巧云,吕爱枝,刘颖慧.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22)
  • [4]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贾梦杨,姚泽英,李长青,王璐,王激清,刘贵河,杨俊刚. 饲料研究, 2020(10)
  • [5]晋中盆地15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J]. 刘建宁,石永红,吴欣明,方志红,贾会丽,王运琦,张燕,郭璞,池惠武,李莲芬. 草地学报, 2020(04)
  • [6]冀西北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筛选及氮肥配施技术研究[D]. 贾梦杨.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D]. 高海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8]河套地区节水灌溉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 王艺煊.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灌水方式和施肥量对青贮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 王宁.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10]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D]. 李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农牧交错区青贮玉米品种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