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专业期刊

纪念馆专业期刊

一、关于人物类纪念馆的专业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王路,郭骥[1](2021)在《人物类博物馆藏书概况与研究方法述略》文中研究表明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是博物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通常保存着纪念对象生前的遗留物品,其中藏书往往是一大宗门类。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人物类博物馆所开展的藏书保管和研究工作进行简要的回顾,同时基于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的研究,对人物类博物馆藏书的征集、保管和利用提出建议,并对一些存有藏书目录但没有藏书实物的人物类博物馆提出可行的藏书研究和利用的方法。

郑亚[2](2021)在《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文中认为一、早期的呼吁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病逝。此后,对于他的纪念以及建立纪念设施始终被社会关注,也长期被大众所呼吁。鲁迅逝世后三天,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便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包括"将鲁迅生平史迹付国史馆立传"等八项建议。1936年10月25日《北平新报》刊登《我的建议——如何纪念鲁迅》署名文章,文章公开提出要"成立鲁迅纪念馆"。同年11月,

陈晓婧[3](2021)在《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认为中共中央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强国。其中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的场合提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些红色文化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续发扬光大。当代高校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地融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助推我国成为文化强国行之有效的方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犹如星星之火,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独特、唯一的特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最佳资源选择。吕梁是山西省内多个着名的红色老区之一,承载着厚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把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有必要。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吕梁红色文化的融合应用问题进行了探究讨论。研究吕梁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对本文选题背景、意义进行介绍,并基于对其他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理论概述部分,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概述,指出吕梁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指出其不足,并对其进行归因研究。第四章,探析采取怎样的路径才能更好地把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包括打造课堂主要阵地,营造校园良好环境,创造社会实践活动和提升个人思想认识。

姚茜[4](2021)在《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历史是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学习党史能让人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树立爱国情怀,坚定地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地位不动摇。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伟大先驱的红色场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红色场馆中陈列的文物、照片、图片等教育资源,经过多媒体技术的渲染,形成的集视、听、感受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使红色场馆具备了鲜明的主题和较强的互动性,因而在开展党史教育中红色场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本篇文章以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调查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的策略:一是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这一章节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加强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这一部分从党员和广大群众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了当代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二,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这一部分从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方面对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具备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第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开展党史教育中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发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了党的创建史教育和“初心”教育两大特色。二是充分调研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这一章节对纪念馆面向观众的四方面工作进行了论述:第一,科学合理布局展区。这一部分从展区空间结构的规划和展陈内容的安排两个角度对“一大”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区、原状陈列展区和专题陈列展区从结构和内容的布局上进行了介绍说明,分析了展览空间的流线设计和空间布局逻辑;第二,提升场馆讲解服务。这一部分从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即讲解员和听众出发,分析场馆提升宣教效果的做法。即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讲解员的讲解水平同时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另一方面要对观众的喜好做充分调查,针对不同受众设计讲解方案,做到“以人为本,因人施讲”;第三,充实场馆展陈资料。这一部分总结了“一大”纪念馆丰富展陈资料的两方面的做法,即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和利用和增加具有时代意义的展陈资料;第四,拓宽场馆社会服务功能。这一部分阐述了纪念馆通过增强场馆服务功能的两种做法:举办流动展览、开展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吸引观众参与的同时提升了场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是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了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工作的四条路径:第一,健全文物保护机制。红色场馆可以通过进行文物保护的学术研究并以其为理论基础修订“专馆专用”的文物保护方案、工作制度等,有效保障馆藏文物的多样性;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提升红色场馆党史研究水平的策略。学术成果是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最重要的智慧支撑,场馆可以通过内部开展学术研究或针对场馆主题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场馆科研水平,增加与场馆主题相关的学术成果,从而使展陈内容更加完善、展陈资料更加丰富;第四,开发网络宣教平台。红色场馆通过互联网开展党史教育,首先应把握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差异,构造便捷的党史教育平台;其次要善于利用网络宣教优势,提升场馆服务,有效拓宽党史教育的范围。本篇论文希望在总结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开展党史教育的做法基础之上,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判分析,得出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红色场馆加强党史教育增添活力,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陈思宇[5](2021)在《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设计方式研究》文中指出纪念馆是人类记忆与情感的物化载体,承载着记录、警示、教育、传播等重要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纪念馆不再是传统“无表情”的展示空间,比起从传统纪念馆空间的功能出发进行设计,当代纪念馆空间更在乎如何能利用设计,传达出纪念的思想、情感与精神,成为一个能够保存、更新与延续大众的历史记忆的空间。历史事件纪念馆属于纪念馆中一类聚焦于“事件”的纪念空间,由于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庞大的背景、错综的内容以及纷繁的故事线条,甚至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语境”下还有着不同的定位,在不同的角度下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相比起其他类型的纪念性建筑来说,历史事件纪念馆有着更为强烈的叙事需求。并且,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功能定位也在随之转变,传统理性的平面布置、动线安排、功能布局等不再适用于今天的历史事件纪念馆,结合叙事思维拓展空间设计思路成为了当代历史事件纪念馆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提出论题,并针对论题进行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分析,及对涉及的基础概念与理论进行梳理,确定了本文将通过哪些研究方法,对历史事件纪念馆这一研究主体,进行空间叙事角度的创新研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研究综述。对包含博物馆、纪念馆、展示空间在内的多个相关领域的空间叙事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并针对历史事件纪念馆进行了包含分类与特征、叙事变迁与现状、面临的叙事挑战在内的多个方向的研讨,分析现存的不足,为下文对历史事件纪念馆开展详细的空间叙事设计的分类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第三、四、五章的分类分析。此部分论文将基于叙事方法的不同,从单线性叙事、网络性叙事两个角度,对目前社会中已建立并使用的历史事件纪念馆进行涵盖了叙事文本、空间组织以及空间体验三个方向的整理分析,并在第五章中进一步分析了“非线性叙事”这一空间叙事设计维度,以此多方位地研究适用于当代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设计方法。第四部分为第六章。首先基于前文的研究成果,对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方法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自的特点及优缺,并进一步从叙事文本、叙事空间、叙事体验三个角度,提出了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多维度空间叙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林继良[6](2020)在《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某一类着名人物而建设的纪念性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不断发展,各大城市现代人物纪念馆建设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建筑形象存在大众化的、同质化的现象,以及套用经典模式表达,未能“因人而设”设计。为了研究现代人物纪念馆建筑“因人而设、因人选材、因人表情”的设计方法论,本文引入象征理论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展开研究。根据收集国内外案例,从象征主题构思展开研究,针对“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宗教型、科学家”等人物的主题构思、象征题材、象征方式、应用载体、表现手法”的五大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之间的异同性。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构思:针对不同类型人物的象征主题和象征题材之间存在共性、规律?(2)物化:纪念人物象征主题意象与象征方式之间设计方法?(3)应用:如何表达象征意象在建筑应用承载体与表现技巧体现空间意境?(4)方法:象征在现代人物纪念馆中应用中如何创新设计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象征理论的特点、分类、定义的相关理论对“因人而设”的展开研究,总结了纪念人物的构思设计原则、流程、方法论,为纪念人物象征性设计提供方法论。其次,为了避免象征主题构思过于抽象、模糊,以“因人选材”为研究目标,针对“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宗教型、科学家”等的案例比较分析,总结了纪念象征主题的“因人选材”方法论,通过相关象征方式解决“意”与“象”之间的符合性问题,同时分析了象征在建筑各部位承载体中设计表现手法。再者,一方面建构“因人而设”的象征设计影响因素、设计原则、设计流程(构思—选材—应用—表现)、复合多元化设计创新方法论,另一方面总结了象征的审美结构(神、意、形、质)作为建筑象征设计的审美认知,作为象征设计方法的鉴定和审美方式。最后,面对我国人物纪念馆的纪念人物类型多样性和人物自身特殊性现状,建构了一条适合“因人构思、因人选材、因人表情”的象征性设计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因人设计有着一定作用。

谭思晓[7](2020)在《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广泛兴起,北到延安、南到井冈山,革命遗产遍布中华大地。而这些红色遗产也带来了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使得人们在领略祖国山水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并且在观看革命旧址展览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爱国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但是目前全国有大量革命旧址的展示利用工作还不到位,对于革命旧址展示设计的系统性与规范性还不够完善。该文正是基于现存的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革命旧址的阐释与展示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并根据展陈设计的需要提出革命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布展要求,以及如何重新构思和提升旧址的展示陈列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对革命旧址如何进行博物馆展陈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绪论章节是主要对论文题目的背景、研究现状等进行分析梳理,并对文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说明。论文第二章作为文章的基础概念章节,主要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作用和保护利用原则,最后对我国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历史建设情况及历史发展情况作出总结。论文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工作系统性流程。主要对革命旧址的展示利用作出探讨,第一明确革命旧址的背景分析原理、第二对展陈现状作出系统性地分析、第三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策划做全过程论述、第四对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设计作理论性研究、第五对革命旧址展示陈列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论文第四章是主要分析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条件的理论性研究章节。主要包括:整体情况、历史沿革、价值分析等。整体论述了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的展示利用条件,并着重分析了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的主题阐释、展示策略和展陈特点。论文第五章是展陈设计实践章节,在该章节主要探究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的具体设计问题,包括其展示利用结构、展陈设计方案等。最后还对新民学会旧址和平江起义旧址这两个相关实践案例做对比性分析。

蔡雅丽[8](2020)在《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博物馆是人类历史的传承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在历史继承和文化传播方面影响重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其特殊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推动了屯垦类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但当前关于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研究不多,尤其对屯垦类博物馆的文化戍边功能的研究更为稀缺。有鉴于此,本研究在长期的博物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对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广泛深刻的田野调研数据和资料。对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梳理,并分别就南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屯垦类博物馆与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屯垦类博物馆的展陈现状、传播对象、发展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考量,以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在传承传播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与文化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为切入点,对南疆兵团屯垦博物馆在文化戍边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以及在传承兵团屯垦戍边历史方面的广泛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本研究通过对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这一承担着特殊历史使命和现实担当的兵团文化事业的深刻思考,探寻一条基于塑造新疆乃至全国民众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等社会功能的南疆兵团乃至整个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特定模式和途径,从而进一步规范并提升兵团屯垦类博物馆以新疆历史若干问题白皮书为导向传播正确的新疆历史与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功能,为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问题上的价值与地位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参照。

董海燕[9](2020)在《当代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逻辑与空间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纪念性博物馆具有承载集体记忆、教化启迪后人的功能,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审美范畴的扩展和生活的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渴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纪念性博物馆的设计也越来越追求对情感体验、观众参与和空间职能多元化的重视,强调将更多的需求融合在纪念性博物馆中。纪念性博物馆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决定了其成功建构主要在于如何借由空间讲述故事,使受众有效解读空间所传达的信息、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纪念性博物馆的情感体验诉求。基于纪念性博物馆具有的叙事性特征,本文将纪念性博物馆的设计创作与叙事理论相结合,从叙事逻辑角度对当代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属性加以解析,从而探索出一套基于叙事逻辑的纪念性博物馆设计方法,达到有效建构故事情境、提升空间体验性、传达精神内涵、实现纪念性情感体验的目的,以期从方法论层面对纪念性博物馆的情感体验建构产生一定启发。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展开对纪念性博物馆叙事逻辑与空间表达的研究:第一部分对应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与背景、研究内容与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纪念性博物馆与叙事逻辑的研究现状以及叙事逻辑应用于纪念性博物馆的研究现状,借此引出本文的研究课题:从叙事逻辑角度研究纪念性博物馆的设计创作与空间表达。第二部分对应论文的第二章,为理论章节。主要介绍了纪念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各阶段的特点,明确纪念性博物馆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新的空间特征;概述了叙事学的起源和发展,对各阶段的研究内容与理论特征进行解读;明确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性特征,总结出叙事逻辑与纪念性博物馆的在文学性、结构性、时空维度上的关联。第三部分对应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在明确叙事逻辑与纪念性博物馆关联性基础上,分两部分对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创作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借鉴小说文本的空间形式,将叙事逻辑的结构性转译为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结构,并分“线性结构”、“并置结构”、“拼贴结构”三种进行分类叙述;第二部分借鉴叙事逻辑的文学性,分“场所语汇”、“形式语汇”、“技术语汇”三个层面探讨纪念性博物馆的语义建构。第四部分对应论文的第五章,在上一部分的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表达的四个原则;并总结出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表达的设计方法,即叙事主题的确立与表达——叙事节奏的编排——空间结构的生成——叙事氛围的营造,从这四个方面对纪念性博物馆空间的叙事表达进行详细表述。最后为论文的总结章节,对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贾一凡[10](2020)在《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残酷战争的反思,对和平世界的渴望,对现有生活的珍惜,激起人们对于革命烈士的深刻缅怀与钦佩。因此,随着红色旅游业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开发建设。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蕴含着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载体,如何用建筑语言来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地域性文化融入其中;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优秀的革命烈士纪念园,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并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笔者亲自参与的实际项目——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为研究对象,对该项目的建筑全设计过程进行探索研究。首先,通过大量的资料整理与文献理论研究,了解目前革命烈士纪念园类设计的研究现状,从而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做理论铺垫。其次,从革命烈士纪念园的概念、发展概况、职能、类型、功能构成等方面进行此类项目的基本理论研究,明确本项目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再次,对相关优秀且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解析,对每个案例在设计中是如何回应环境、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精准解读每一个实际案例的设计精髓,从设计影响因素、空间场所、建筑形态、景观绿化等方面对此类项目的设计特征与方法进行深入透彻的总结与分析解读。然后,在对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的设计原则、总体规划思路、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并进行多方案的尝试与对比分析研究,结合专家与业主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设计直到方案完成。最后,对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的整体设计思路进行拆解研究,从空间场所、建筑形态、景观绿化以及项目建造方式与创新性设计四个方面以来对最终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性的探讨研究与总结。本文通过对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整个项目设计过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特征、功能组成、情感表达、意境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设计探讨与研究,最终形成初步的设计体系,对于革命烈士纪念园类项目具有较高的类比价值和代表意义,希望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同类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参考。

二、关于人物类纪念馆的专业期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人物类纪念馆的专业期刊(论文提纲范文)

(2)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早期的呼吁
二、 呼之而出
三、 时间检验
四、 70年主要成就

(3)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吕梁红色文化相关概念概述
    2.1 红色文化概述
        2.1.1 红色文化的内涵
        2.1.2 红色文化的分类
    2.2 吕梁红色文化
        2.2.1 吕梁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2.2 吕梁红色文化的内涵
        2.2.3 吕梁红色文化的典型载体
    2.3 吕梁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2.3.1 坚定理想信念
        2.3.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3 提高品德修养
    2.4 小结
第3章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关于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编制思路
    3.2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现状分析
        3.2.1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情感态度分析
        3.2.2 大学生对吕梁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
    3.3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3.3.1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分析
        3.3.2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3.4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归因
        3.4.1 吕梁红色文化内容挖掘不深入
        3.4.2 高校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制度不完善
        3.4.3 吕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整合效果不凸显
    3.5 小结
第4章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4.1 打造课堂主要阵地
        4.1.1 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
        4.1.2 增设吕梁红色文化课程
        4.1.3 创新教学方法
    4.2 营造校园良好环境
        4.2.1 增添文化活动
        4.2.2 建设人文景观
        4.2.3 增强节点氛围
    4.3 创造社会实践活动
        4.3.1 开展实践活动
        4.3.2 增加理论宣讲
    4.4 提升个人思想认识
        4.4.1 提高吕梁红色文化认同
        4.4.2 践行吕梁红色文化精神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针对党史教育现实意义的研究
        (二)针对红色场馆发展变迁的研究
        (三)针对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研究
        (四)针对红色场馆发挥教育功能的路径研究
        (五)针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研究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四 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开展党史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优势
    第三节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第二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具体实践
    第一节 科学规划展陈
        (一)合理布局展陈空间
        (二)精心设计展陈内容
    第二节 优化讲解服务
        (一)建设高水平讲解队伍
        (二)建立精细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 丰富展陈资料
        (一)注重文物的收集与利用
        (二)增加具有时代意义的展陈资料
    第四节 拓宽场馆功能
        (一)积极举办流动展览
        (二)探索多样场馆服务
第三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健全文物保护机制
    第二节 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节 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第四节 开发网络宣教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览的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设计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纪念性建筑走下神坛
        1.1.2 “以人为本”理念在空间设计中得到重视
        1.1.3 叙事文本的研究是信息高效传达的基础
        1.1.4 接受美学的提出与兴起
        1.1.5 空间理论的发展
        1.1.6 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历史事件纪念馆
        1.3.2 空间叙事
    1.4 基础理论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相关叙事设计研究综述
    2.1 空间叙事设计研究综述
        2.1.1 建筑空间叙事设计研究
        2.1.2 博物馆及纪念馆空间叙事设计研究
    2.2 展览叙事设计研究综述
        2.2.1 博物馆展览叙事设计研究
        2.2.2 纪念馆展览叙事设计研究
        2.2.3 其他展览叙事设计研究
    2.3 历史事件纪念馆叙事设计研究综述
        2.3.1 历史事件纪念馆分类与特征
        2.3.2 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叙事变迁
        2.3.3 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叙事设计研究
        2.3.4 历史事件纪念馆叙事现状及挑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单线性叙事
    3.1 单线性叙事的设计方式
        3.1.1 文本的组合
        3.1.2 空间的组合
        3.1.3 修辞的组合
    3.2 单线性叙事的逻辑框架
        3.2.1 时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3.2.2 空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3.2.3 体验维度的逻辑框架
    3.3 单线性叙事的历史事件纪念馆
        3.3.1 适用类型
        3.3.2 叙事语境
        3.3.3 特征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网络性叙事
    4.1 网络性叙事的设计方式
        4.1.1 文本的嵌合
        4.1.2 空间的嵌合
        4.1.3 修辞的嵌合
    4.2 网络性叙事的逻辑框架
        4.2.1 时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4.2.2 空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4.2.3 体验维度的逻辑框架
    4.3 适用网络性叙事的历史事件纪念馆
        4.3.1 适用类型
        4.3.2 叙事语境
        4.3.3 特征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历史事件纪念馆的非线性叙事
    5.1 非线性叙事的设计方式
        5.1.1 文本的流动
        5.1.2 空间的流动
        5.1.3 修辞的流动
    5.2 非线性叙事的逻辑框架
        5.2.1 时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5.2.2 空间维度的逻辑框架
        5.2.3 体验维度的逻辑框架
    5.3 非线性叙事的历史事件纪念馆
        5.3.1 适用类型
        5.3.2 叙事语境
        5.3.3 特征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多维度空间叙事设计方式研究
    6.1 不同叙事类型的对比分析
        6.1.1 叙事文本的对比分析
        6.1.2 叙事空间的对比分析
        6.1.3 叙事体验的对比分析
    6.2 当代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多维度空间叙事设计原则
        6.2.1 叙事文本的设计原则
        6.2.2 叙事空间的设计原则
        6.2.3 叙事体验的设计原则
    6.3 当代历史事件纪念馆的多维度空间叙事设计方法
        6.3.1 叙事文本的复合
        6.3.2 叙事空间的多维
        6.3.3 叙事体验的流动
    6.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缘由
    1.2 论文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实践案例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路线
第2章 现代人物纪念馆与象征理论的基础研究
    2.1 人物纪念馆相关基础理论
        2.1.1 人物纪念馆的定义
        2.1.2 人物型纪念建筑的职能
        2.1.3 人物纪念馆建筑的分类
        2.1.4 现代人物纪念馆的发展历程与演变
        2.1.5 政治型、艺术型、灾难型、科学家现代人物纪念馆比较
        2.1.6 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事件纪念馆之间比较分析
    2.2 象征性相关理论概述
        2.2.1 象征的概念
        2.2.2 象征理论国内外研究分析
        2.2.3 象征分类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的意义
        2.2.4 象征特点对现代人物纪念馆设计的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人物纪念馆的象征性设计方法研究
    3.1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影响因素
        3.1.1 纪念人物类型分类的差异性因素
        3.1.2 纪念人物自身经历的差异性因素
        3.1.3 环境地域性文化的差异性因素
        3.1.4 设计者对人物理解差异性因素
    3.2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主题传播过程
    3.3“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原则
        3.3.1 共生性设计原则——能指与所指的吻合
        3.3.2 符合性设计原则——象征方式选择的符合
        3.3.3 融合性设计原则——应用和表现的融合
    3.4“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流程
    3.5“因人而设”的象征性多元化应用
        3.5.1 主题构思多元化应用
        3.5.2 象征题材多元化应用
        3.5.3 应用承载多元化应用
        3.5.4 表现手法多元化应用
    3.6 “因人而设”的象征性设计方法
        3.6.1 象征语符在人物纪念馆中设计原则
        3.6.2 象征语符在建筑单一承载体中设计方法
        3.6.3 象征语符在建筑空间组织中创新方法
    3.7“纪念主题”在建筑作品中审美认知结构
        3.7.1 表层审美结构——物质材料层
        3.7.2 表层审美结构——形式符号层
        3.7.3 中层审美结构——意象认知层
        3.7.4 深层审美结构——意境领悟层
        3.7.5 参观者在作品中审美认知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纪念人物象征主题、象征题材、象征方式研究
    4.1 纪念人物象征主题构思研究——因人构思
        4.1.1 结合人物类型与自身特殊性构思——独特性
        4.1.2 结合大众对人物熟悉形象构思——公众性
        4.1.3 结合大众对人物情感类型构思——情感性
        4.1.4 结合建筑场地的环境现状构思——环境性
        4.1.5 结合建筑建造的环境条件构思——工程性
        4.1.6 国内外人物纪念馆主题构思案例分析
    4.2 纪念人物的象征题材研究——因人选材
        4.2.1 传统民族与陵墓建筑题材——政治型人物
        4.2.2 时间语符象征题材——综合型人物
        4.2.3 人物学科符号象征题材——学科型人物
        4.2.4 党性精神象征题材——政治型人物
        4.2.5 事件发生象征题材——灾难型人物
        4.2.6 宗教信仰象征题材——宗教型人物
        4.2.7 传统园林民居建筑题材——故居地域型
        4.2.8 文字书法象征题材——综合型人物
    4.3 纪念人物象征方式类型研究——因人表情
        4.3.1 形状象征方式
        4.3.2 色彩象征方式
        4.3.3 方位象征方式
        4.3.4 声音象征方式
        4.3.5 结构象征方式
        4.3.6 数字象征方式
        4.3.7 本体象征方式
        4.3.8 材料象征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载体与表现中应用研究
    5.1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载体中应用研究
        5.1.1 象征语符在建筑造型中应用
        5.1.2 象征语符在建筑入口中应用
        5.1.3 象征语符在立面表皮中应用
        5.1.4 象征在建筑平面中应用
        5.1.5 象征语符在建筑屋顶中应用
    5.2 象征在人物纪念馆表现中应用研究
        5.2.1 中轴对称手法
        5.2.2 变形设计手法
        5.2.3 象形设计手法
        5.2.4 留白设计手法
        5.2.5 光影设计手法
        5.2.6 负形设计手法
        5.2.7 借景设计手法
        5.2.8 消隐设计手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局限
    6.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政策研究情况
        1.3.2 相关专着研究情况
        1.3.3 相关论文研究情况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相关理论基础
    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革命文物概念界定
        2.1.2 革命旧址概念界定
        2.1.3 革命旧址博物馆定义
        2.1.4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特征
    2.2 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原则
        2.2.1 革命旧址的保护原则
        2.2.2 革命旧址的利用原则
        2.2.3 革命旧址的阐释原则
    2.3 革命类博物馆的功能类型
        2.3.1 展览纪念功能
        2.3.2 保护研究功能
        2.3.3 宣传教育功能
    2.4 革命类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情况
        2.4.1 革命类博物馆建设类型
        2.4.2 革命类博物馆发展历程
第三章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分析
    3.1 革命旧址的背景分析
        3.1.1 整体情况分析
        3.1.2 价值研究分析
        3.1.3 相关文件分析
    3.2 革命旧址的展陈现状分析
        3.2.1 原址保护现状分析
        3.2.2 展陈利用情况分析
        3.2.3 文物保护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评估
    3.3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策划分析
        3.3.1 博物馆的展示陈列过程
        3.3.2 展陈文本策划思路研究
        3.3.3 旧址群的展示总体策划
    3.4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形式设计
        3.4.1 形式设计者对展陈背景资料的解读工作
        3.4.2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形式设计相关要求
        3.4.3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施工与展陈布置
    3.5 革命旧址类博物馆的展陈陈列方式
        3.5.1 原状陈列
        3.5.2 辅助陈列
        3.5.3 场景复原
        3.5.4 环境展示
第四章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策略研究
    4.1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背景分析
        4.1.1 旧址群整体情况20
        4.1.2 旧址群历史沿革
        4.1.3 旧址群历史意义
        4.1.4 旧址群价值分析
    4.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现状分析
        4.2.1 旧址现状情况
        4.2.2 展陈现状情况
        4.2.3 整体环境评估
    4.3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策略分析
        4.3.1 琼海革命文物展示的必要性
        4.3.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阐释主题
        4.3.3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理念及策略
    4.4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特点分析
        4.4.1 该革命旧址空间的展陈设计特征
        4.4.2 该革命旧址空间的展品陈列方法
第五章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设计实践
    5.1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结构
        5.1.1 展示功能分区
        5.1.2 展示路线结构
        5.1.3 展陈大纲简述
    5.2 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陈设计方案
        5.2.1 王文明故居旧址展陈设计
        5.2.2 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展陈设计
        5.2.3 中共琼崖地委宝墩紧急会议旧址展陈设计
        5.2.4 红色娘子军练操场旧址展陈设计
    5.3 其它相关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案例
        5.3.1 新民学会旧址展陈方案
        5.3.2 平江起义旧址展陈方案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理论价值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关于博物馆的相关理论研究
        1.2.2 关于屯垦类博物馆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
        1.5.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5.2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
第2章 南疆兵团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调研
    2.1 阿拉尔市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2.1.1 第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
        2.1.2 塔里木大学校史馆
        2.1.3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博物馆
        2.1.4 塔里木大学丝绸之路屯垦博物馆
    2.2 第二师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2.3 第三师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2.4 第十四师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2.5 南疆兵团各师师市级屯垦类博物馆发展要素分析
第3章 南疆兵团各团场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调研
    3.1 第一师辖区内各团场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3.1.1 二团屯垦故事馆
        3.1.2 三团团史陈列馆
        3.1.3 六团团史馆
        3.1.4 十一团团史规划馆
        3.1.5 十四团团史馆
        3.1.6 十六团老一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 第二师辖区内各团场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
        3.2.1 二十一团荣誉室
        3.2.2 二十二团荣誉室
        3.2.3 二十四团荣誉室
        3.2.4 二十九团荣誉室
    3.3 南疆兵团各团场屯垦类博物馆发展要素分析
第4章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社会价值解析
    4.1 博物馆及其社会价值
    4.2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使命担当
        4.2.1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历史使命
        4.2.2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责任担当
        4.2.3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第5章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的发展与提升
    5.1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发展优势分析
        5.1.1 定位与内涵的独特性
        5.1.2 社会价值的独特性
        5.1.3 社会影响的深远性
    5.2 制约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的因素分析
        5.2.1 价值定位与宣传路径亟待提升
        5.2.2 客观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5.2.3 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强
        5.2.4 信息化程度低、展陈方式落后
    5.3 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提升路径
        5.3.1 进一步提升其价值与地位
        5.3.2 纵深行业联融,补足发展弱势
        5.3.3 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5.3.4 利用网络技术助推博物馆事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当代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逻辑与空间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范围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纪念性博物馆的研究现状
        1.4.2 叙事逻辑的研究现状
        1.4.3 叙事逻辑应用于纪念性博物馆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纪念性博物馆相关研究概述
        2.1.1 纪念性博物馆的概念及分类
        2.1.2 纪念性博物馆面临的挑战
        2.1.3 当今纪念性博物馆的特征
    2.2 建筑叙事与叙事逻辑思维概述
        2.2.1 叙事学概述
        2.2.2 叙事逻辑概述
        2.2.3 建筑叙事概述
        2.2.4 其他相关理论
    2.3 纪念性博物馆与叙事逻辑的关联性
        2.3.1 与叙事逻辑文学性的关联
        2.3.2 与叙事逻辑结构性的关联
        2.3.3 与叙事逻辑时空维度的关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结构模式
    3.1 纪念性博物馆叙事的线性结构
        3.1.1 回应叙事结构的线性时空
        3.1.2 线性时间——时间片段的连续
        3.1.3 线性空间——空间结构的连续
    3.2 纪念性博物馆叙事的并置结构
        3.2.1 回应叙事结构的并置时空
        3.2.2 并置时间——叙事情节的共时
        3.2.3 并置空间——空间结构的层次
    3.3 纪念性博物馆叙事的拼贴结构
        3.3.1 回应叙事结构的拼贴时空
        3.3.2 拼贴时间——时间片段的拼贴
        3.3.3 拼贴空间——空间结构的重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纪念性博物馆基于叙事逻辑的语义建构
    4.1 场所语汇语义构建——场所记忆
        4.1.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场所语汇语义
        4.1.2 回应主题意义的场景记忆
        4.1.3 回应语义建构的场地要素
        4.1.4 回应语义建构的空间要素
    4.2 形式语汇语义构建——情感表达
        4.2.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形式语汇语义
        4.2.2 回应主题意义的文化记忆
        4.2.3 回应语义建构的形态要素
        4.2.4 回应语义建构的符号要素
    4.3 技术语汇语义构建——时代特征
        4.3.1 回应叙事文学性的技术语汇语义
        4.3.2 回应主题意义的构筑记忆
        4.3.3 回应语义建构的材料要素
        4.3.4 回应语义建构的技术要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表达的原则与方法
    5.1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表达的原则
        5.1.1 根植主题意义的整体性原则
        5.1.2 提升叙事意境的艺术性原则
        5.1.3 注重文脉传承的延续性原则
        5.1.4 强化情感体验的以人为本原则
    5.2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主题的确立
        5.2.1 叙事题材的解读与提取
        5.2.2 叙事主题与空间基调的确立
        5.2.3 主题的表达方式
    5.3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节奏的编排
        5.3.1 叙事的开端——前导空间
        5.3.2 叙事的发展——过渡空间
        5.3.3 叙事的高潮——主导空间
        5.3.4 叙事的结尾——尾声空间
    5.4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结构的生成
        5.4.1 直线型空间结构
        5.4.2 折线型空间结构
        5.4.3 环绕型空间结构
    5.5 纪念性博物馆空间叙事氛围的营造
        5.5.1 物质元素的运用
        5.5.2 非物质元素的运用
        5.5.3 信息元素的运用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结语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案例汇总目录
附录2 图表来源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10)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革命烈士纪念园发展的时代背景
        1.1.2 红色文化引领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发展
        1.1.3 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项目概况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革命烈士纪念园设计的基础性研究
    2.1 革命烈士纪念园概述
        2.1.1 革命烈士纪念园的概念
        2.1.2 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发展概况
        2.1.3 革命烈士纪念园的职能
        2.1.4 革命烈士纪念园的类型
        2.1.5 革命烈士纪念园的功能构成
    2.2 革命烈士纪念园典型案例研究
        2.2.1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2.2.2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陵园
        2.2.3 西安烈士陵园
        2.2.4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2.2.5 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
    2.3 革命烈士纪念园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环境因素
        2.3.2 情感因素
    2.4 革命烈士纪念园建筑设计模式与方法总结
        2.4.1 人物类仰视型纪念性主题解析及表达
        2.4.2 空间场所的设计模式与方法总结
        2.4.3 建筑形态的设计模式与方法总结
        2.4.4 景观绿化的设计模式与方法总结
    2.5 本章小结
3 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方案设计过程探索
    3.1 项目用地分析
        3.1.1 项目地理区位及周边环境资源条件分析
        3.1.2 项目用地现状分析
    3.2 项目职能、功能构成与建设内容探讨
        3.2.1 项目社会职能
        3.2.2 项目设计需求分析与功能构成
        3.2.3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3.3 基于项目客观条件的设计原则
        3.3.1 凸显纪念性与地域性
        3.3.2 具备经济性与创新性
        3.3.3 具备环保性与生态性
    3.4 项目总体规划思路
        3.4.1 依托自然山势生成纪念性的空间与轴线
        3.4.2 项目用地内规划布局思路
    3.5 基于项目总体规划思路的设计理念
        3.5.1 融借大自然的“消隐”艺术
        3.5.2 延续地域性的人文环境肌理
        3.5.3 唐澍烈士的革命精神反映
        3.5.4 纪念性情感的建构表达
    3.6 方案设计过程对比研究
        3.6.1 概念方案 1——星火燎原、山川与共
        3.6.2 概念方案 2——日月同辉、山河有色
        3.6.3 方案对比分析研究
    3.7 本章小结
4 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最终方案研究
    4.1 设计方案展示分析
        4.1.1 设计说明
        4.1.2 总平面图分析
        4.1.3 单体建筑分析
    4.2 纪念性与地域性共存的空间场所
        4.2.1 空间布局与空间序列设计
        4.2.2 纪念广场的向心性设计
        4.2.3 守墓人纪念碑的偏心设计
        4.2.4 陈展空间的隐喻性表达
        4.2.5 陈展空间的数字技术运用
    4.3 纪念性的建筑形态
        4.3.1 建筑形象的构图与隐喻性表达
        4.3.2 纪念雕塑中符号的运用
        4.3.3 纪念雕塑的尺度与色调
    4.4 纪念性与生态性并存的景观绿化
        4.4.1 庄重肃穆的纪念景观
        4.4.2 步移景异的山野景观
    4.5 具备经济性、环保性与创新性的项目建造方式
        4.5.1 建筑结构的选型
        4.5.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创新性设计研究
        4.5.3 格构墙体及屋盖的创新性设计研究
        4.5.4 建筑细部构造创新性设计研究
        4.5.5 纪念景观桥梁结构选型与创新性设计研究
        4.5.6 室外展廊的结构选型与创新性设计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课题研究的结论
    5.2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项目施工图

四、关于人物类纪念馆的专业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物类博物馆藏书概况与研究方法述略[J]. 王路,郭骥. 都会遗踪, 2021(02)
  • [2]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J]. 郑亚. 上海鲁迅研究, 2021(01)
  • [3]吕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陈晓婧.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利用红色场馆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例[D]. 姚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历史事件纪念馆的空间叙事设计方式研究[D]. 陈思宇. 江南大学, 2021(01)
  • [6]因人而设 ——中国现代人物纪念馆象征性研究[D]. 林继良.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7]革命旧址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 ——以琼海琼崖革命旧址群展示利用项目为例[D]. 谭思晓.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8]南疆兵团屯垦类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 蔡雅丽.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9]当代纪念性博物馆的叙事逻辑与空间表达[D]. 董海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洛南县唐澍烈士牺牲地纪念园建筑设计研究[D]. 贾一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纪念馆专业期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