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刚度对涡轮轴振动的影响

轴承刚度对涡轮轴振动的影响

一、轴承刚性对汽轮机轴系振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魏铭硕[1](2021)在《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轮发电机轴系动态特性及阻尼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我国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随着机组容量变大,轴系变长,刚度下降,同时用电负荷呈现多样性,大量新型电力电子技术得到应用,这些因素均易引发机电耦合现象,导致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大,进而产生轴系断裂、减少轴系疲劳寿命等现象。由于汽轮发电机组尺寸的不断增大,固有频率在频率范围内存在20至30阶被电力系统激发,当电网谐振频率与固有频率互补时,电磁转矩会比稳态时增大500倍,因此汽轮发电机对电网系统引起的振动是非常敏感的。针对轴系扭振的研究,仿真模型大多基于集中质量模型,以3质块或6质块模型作为计算固有频率的基础模型,由此关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方法也均基于该模型之上。虽然简单集中质量模型已足以概括轴系固有频率的特征,但却只能求取低阶模态,且更不适用基于改变串补度来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并且在疲劳寿命分析上也不适用,无法体现轴系内部的扭转力矩。汽轮发电机因为非常复杂的结构使得构建模型且分析其动态特性非常困难。基于上述分析,有限元方法的提出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仿真软件ANSYS为有限元分析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本文以某600MW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有限元法,利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WORKS合理绘制简化后的轴系模型,通过ANSYS软件分析其固有特性和主振型,并与传统分析方法传递矩阵法以及IEEE第一标准型6质块分析法进行对比,得出了有限元法分析的优缺点。针对建立的汽轮发电机轴系模型,对汽轮发电机轴系进行有限元瞬态分析,研究轴系在额定工况下施加三相短路扭矩后的稳定性,仿真以发电机靠近汽轮机低压缸侧的轴承为例,得到了该轴承径向的位移大小和变化趋势,并基于此模型分析了转子轴承的接触阻尼系数对轴系关键轴承径向振动的影响,为研究汽轮发电机组在受到电气侧故障时的轴系动态特性提供了重要仿真依据。基于有限元法建立的连续质量模型所得固有频率,以IEEE第一标准模型为仿真原型,用PSCAD仿真软件研究了电气阻尼系数与串补度的关系,并根据轴系弯扭耦合振动理论发现了IEEE第一标准模型关于抑制次同步振荡方法存在的问题:只考虑改变串补度避开扭振固有频率,而没有考虑弯扭耦合振动,验证了连续质块模型(有限元法)求得的固有频率对次同步振荡研究的有效性。为了抑制汽轮发电机轴系振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端驱动汽轮发电机模型,分别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以及MATLAB对新的轴系模型进行分析,对比施加三相短路故障后双端驱动与单端驱动的轴系振动,表明双端驱动汽轮发电机在抑制轴系振动上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司和勇[2](2021)在《密封激振下汽轮机转子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汽轮机组作为大型旋转机械,其转子振动失稳严重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随着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密封汽流激振成为诱导转子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其密封汽流激振问题更加突出。本文着手于汽轮机转子真实涡动情况,建立转子涡动模型,深入分析密封汽流激振的产生机制。将数值模拟与理论算法有机结合,对密封动力特性、转子运动特征以及汽轮机高压转子轴系响应展开分析,得到密封汽流激振诱导转子失稳的机理、过程和特征,分析密封汽流激振对转子稳定性影响,为机组的设计和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首先,针对当前转子涡动模型过度假设导致计算结果失真的问题,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DEFINE_CG_MOTION和DEFINE_PROFILE控制宏编译转子公转和自转的运动方程。分析了齿顶间隙对汽轮机动叶栅内泄漏蒸汽与主蒸汽的掺混、高损失区域体熵增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密封流场周向和轴向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均匀间隙对密封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特性,研究压力脉动诱导密封汽流激振的主要区域以及主要频率分量,得到密封汽流激振与密封流场特性的内在联系。密封泄漏蒸汽通过动叶栅通道时受通道涡的卷吸夹带作用,其影响范围沿径向向叶中迁移。转子涡动时,密封入口齿顶压力波动更剧烈,密封高压区的压力波幅剧增是使汽流激振显着的主要原因。其次,基于多频涡动方程和小扰动理论,求解非线性密封汽流激振力,利用力与位移的相频特性揭示密封汽流激振对转子的作用过程。通过MATLAB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频域下的密封动力系数,以机组热耗验收工况(THA)设定100%、75%、40%、30%THA边界参数,分析机组在升负荷过程中密封汽流激振的动力特性变化。应用Workbench流固耦合模型,将密封流场的热负荷和离心作用施加到转子表面,研究其对密封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相对旋转模型分别建立静子与转子的涡动方程,实现大直径转子的锥形多频涡动,得到转子锥形涡动时的密封动力特性。以密封结构参数为影响因素建立四元二次正交试验,分析主要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优化,得到动力稳定性较好的密封结构比例。多频涡动的密封汽流激振力呈非线性变化,机组负荷、热载荷以及转子涡动形式均严重影响密封动力特性,当密封结构参数比为:齿宽:间隙:腔深:齿距=2.3:1:18:25时,密封-转子的动力不稳定区消失。再次,根据单盘Jeffcott转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建立符合单轮盘汽轮机转子的运动方程,考虑自转速度、涡动频率、转子偏心率等参数,将频域的非线性密封汽流激振力拟合成函数并耦合到转子的运动微分方程中。通过MATLAB编程Runge-Kutta法求解转子非线性运动的轴心轨迹。在此基础上,拟合不同密封结构的汽流激振力,分析密封结构因素对转子运动的影响。基于轴心轨迹,Lyapunov指数分析密封汽流激振作用下转子运动的稳定性。根据转子运动的周期特性和轴心振幅的波动特性,确定转子运动中的易发生失稳的负荷区域以及主要分频。非线性汽流激振力可导致转子涡动中心偏移、运动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振动频率出现1/2转速频率、一阶临界转速频率(约为2/3分频)以及1/2转速以下的低频。随着机组负荷的增加,转子运动的混沌区域变宽,最大Lyapunov指数大于零,系统容易失稳。最后,采用集总参数法对1000MW高压转子模化,建立各向异性支承的转子振动方程,利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计算设计参数下的轴系固有频率、主振型以及各结点的轨迹,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所得到的密封汽流激振力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将密封汽流激振作用简化为外部轴承支承施加到轴系上,得到密封汽流激振对轴系响应特性的影响。密封汽流激振对转子临界转速影响较小,对转子一阶振型的幅值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密封汽流激振导致一阶振型的起始点幅度增加。

孙枫皓[3](2021)在《基于TensorFlow的汽轮机转子振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汽轮发电机组需求量的增加,对汽轮机转子的故障诊断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汽轮机转子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下,这导致汽轮机转子发生不对中、不平衡以及碰磨故障的概率大于其他旋转机械,这些故障如不及时诊断排除,会引起轴系损伤等次生故障,威胁整个发电机组的生产安全。传统的汽轮机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检测机组振动大故障并能及时停机来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但是在故障诊断方面往往需要人工提取转子的故障特征,然后通过故障特征进行诊断,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操作,然而相关技术人员培养缓慢且成本极高,发电厂现场维护人员往往缺乏相关知识储备,无法对故障进行及时诊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使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模型搭建一种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CNN),该方法能够自动提取转子故障信号特征并进行故障诊断,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在此基础上使用该算法与最大均差算法(MMD)进行融合,解决了在数据不足状态下卷积神经网络对汽轮机变工况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使用东北电力大学汽轮机转子模拟平台对汽轮机转子故障进行模拟,获取转子正常工作、转子不平衡、转子不对中和动静碰磨4个状态的振动数据,其中每种故障状态又按实验模拟的故障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类型,首先根据数据故障类型和故障程度对数据加载数字标签,然后使用重叠算法对数据进行扩容处理,接着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数据随机分类为训练集和测试集。(2)通过更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核形状和长度,使网络适用于处理一维数据,使其能充分发挥卷积神经网络的泛化性和鲁棒性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对一维数据处理能力的不足。通过收集到的汽轮机模拟数据,对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参数进行寻优,寻优参数包括:卷积核长度、网络层数和批处理次数等。网络的泛化性测试结果和准确率证明了该网络的可用性。(3)使用了一种基于最大均差算法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算法,引入迁移学习的方法,解决了在不同工况下汽轮机转子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首先,搭建算法的模型,其中卷积神经网络部分的参数直接迁移已训练完成的参数模型,以一个转子模拟平台数据为源域,另一个转子平台数据作为目标域,以源域对应的卷积网络的损耗和最大均差算法之和作为网络训练的总目标。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工况下的汽轮机转子故障诊断。

马晓腾[4](2021)在《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力系统飞速发展、能源结构深度调整,为了提高汽轮发电机组整体运行效率以及经济性,机组向着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导致机组轴系扭振问题逐步突出。同时,近年来为消纳西北、西南地区的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能源同火电、核电机组打捆并网,因此又会对汽轮机组扭振研究带来新的挑战。在研究了扭振基本模型之后,本文分析了连续质量模型与集中质量模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模态计算的有限元法与传递矩阵法。首先选用多段集中质量模型与传递矩阵法进行扭振建模,用Newmark进行暂态响应分析;其次着重分析了机组轴系在机电系统处于特定情况下发生能量交换不平衡导致扭转相互作用以及短路故障等典型扭振故障;再然后为了提高扭振信号测量精度和提升扭振监测辨识故障的能力,提出了基于瞬时角速度的半脉冲周期扭振测量方法,其扭角采样率是传统扭振测量方法的2倍;经过初步仿真验证了编码器模型的正确性,并给出了适用条件:扭振信号相对采样率C≥10。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在采用上述方法计算扭振时由于传感器支座振动引起测量误差,并给出去除支座干扰扭振信号测量的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及实验验证了去除干扰方法的有效性,还分析了支座振动与真实扭振信号对转速脉冲调频原理的本质不同;最后基于扭振故障基本原理与改进的测量方法设计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用于国内某核电汽轮机组。

孙浈,简海林,陈晓飞,杨涛[5](2020)在《某核电机组汽轮机轴瓦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作为在电厂中担负着主要发电任务的汽轮发电机组,其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得到充分保障。然而汽轮机的异常振动会给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时还会导致轴承磨损、异常停机、转子断裂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某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组发生过的异常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故障排除,并给出了在发生异常振动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周子健[6](2020)在《基于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检测的轴系扭转振动监测技术》文中认为作为发电系统的主要生产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整个发电流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单元机组容量的增大和机组结构的更加复杂,设备的故障类别和故障率显着增加,并且故障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轴系扭转振动就是其中一个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问题。轴系扭振故障在早期具有一定隐秘性,使得准确监测和判别扭振故障成为一项很困难的事;现有的轴系扭振检测手段存在实时性不强、设备成本高,监测结果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对于轴系扭振监测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旨在探寻一种设备成本低、现场测试方便、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新型扭振监测方法,并以此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工程实际的扭振监测与诊断系统。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基于转轴振动与轴瓦振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从轴承座振动信号提取扭振成分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监测方法;以幅值谱分析和相位差散点分析作为故障判别评价的指标,建立了扭振故障判别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扭振测量手段相比,该理论方法具有传感器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实时性强、测量准确可靠的优势。(2)基于LabVIEW的开发环境,开发了一套轴系扭振监测诊断软件。该应用软件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数据读写、扭振特征提取、扭振故障判别和特征指标输出等多个功能模块。构建起了一套轴系扭振监测诊断系统,该系统由硬件设备和前述应用软件集成而来。(3)开展了轴系扭振监测实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在实验室的模拟转子试验台上,采用多转速工况下甩驱动力矩的扭振激励方式获取扭振信号成分;在发电厂现场采集到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故障数据获取扭振成分,共同对扭振监测诊断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轴系扭振监测诊断系统具有现场适应性强、数据准确可靠的特点。

莫文超[7](2020)在《船用汽轮机-行星齿轮减速器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舰船机动能力、载弹能力和声隐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船用动力系统需要向着高输出功率、低空间占用率和低振动的方向发展。其中,高功率和低空间占用率指的是提高船用汽轮机系统和行星减速器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减小系统的体积,声隐性能主要指降低系统的振动。因此,降低船用汽轮机的振幅、振动加速度,提高行星减速器系统的输出扭矩、减小系统的体积、降低汽轮机和行星减速器的振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以理论建模、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减速器和船用汽轮机的振动特性,分析了船用汽轮机常见的不平衡质量偏心和复杂工况对汽轮机轴系振动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考虑船用汽轮机和行星减速器系统的耦合动力学特性,深入研究了系统的耦合振动特性和相互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集中参数法,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轮的偏心误差、安装误差、齿频误差以及误差初始相位角,左右侧斜齿轮的错位啮合关系等影响因素,根据齿轮啮合变形协调关系建立五自由度人字齿两级封闭差动行星减速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针对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考虑斜齿轮副接触面几何特性及啮合齿距等因素,建立渐开线斜齿轮副的时变接触线长度计算模型,计算斜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分析齿轮的三种误差、误差初始相位和两侧斜齿轮错位啮合对行星减速器差动级太阳轮和输出轴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考虑齿轮重力及间隙的作用,理论推导行星减速器中齿轮可能出现的三种啮合状态,推导了齿轮啮合变形量函数并提出了啮合力表达式,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轻载或空载工况时行星减速器输出轴的多倍频及其谐频的频率响应成分并分析倍频振动机理。搭建行星减速器样机试验台,通过调整减速器运行工况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转子—轴承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单跨Jeffcott转子—轴承系统的固有特性和不平衡响应;考虑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分析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通过分析滑动轴承的轴心轨迹、相图、频谱图和Poincare映射,研究转子轮盘不平衡偏心相位对滑动轴承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状态的影响;分析由联轴器连接的多跨转子系统中轮盘的偏心相位关系和联轴器不对中对滑动轴承油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轮盘偏心相位关系对单跨转子系统和多跨转子系统油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单跨转子系统和复杂多跨转子系统中轮盘的不平衡偏心相位对油膜稳定性影响的差异;考虑船用汽轮机工况的特殊性,研究在工作转速下,船体的浮动和摆动对转子系统轴心轨迹和油膜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单跨Jeffcott转子实验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最后,考虑人字齿两级封闭差动行星减速器结构的特殊性,建立船用汽轮机—行星齿轮减速器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的耦合振动特性,分析耦合动力系统的振动特性和非耦合系统振动特性的区别,研究船体的浮动和摆动对系统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船用汽轮机和行星减速器系统的相互影响关系。

董波,郑东佳[8](2019)在《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组周期性波动问题分析及治理》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针对某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组多次发生轴系振动周期性波动现象,研究了机组功率变化与周期性波动的相关性,分析了振动频率及相位变化规律,探讨了轴承润滑油温度变化、发电机油氢压差变化,以及对中、密封瓦及油档间隙的变化对汽轮机组振动周期性波动变化的影响。

朱溢铭[9](2019)在《单支撑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单支撑轴系是一种先进的设计理念,相对于双支撑轴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以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之一的上汽-西门子型单支撑1000MW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单支撑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开展研究。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静力分析计算模型,开发了基于此的MATLAB程序。应用于上汽-西门子型1000MW单支撑汽轮发电机组,计算了安装标高、扬度曲线、轴承载荷分配,与西门子设计值基本接近。建立了东方-日立型1000MW双支撑轴系模型,比较了两种支撑模式下轴承载荷对标高变化的灵敏度,发现相对于双支撑轴系而言,单支撑轴系整体上轴承载荷受标高变化的影响较小;应用基于应变电测技术的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载荷现场实测方法,对某电厂两台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机组开展了轴承载荷测试试验,评估轴承载荷分配状态。对#1机启机过程进行了振动、瓦温以及轴心位置的测试,结果表明,#7轴承载荷偏高,与轴承载荷测试结果吻合;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响应计算模型,计算了西门子1000MW单支撑汽轮发电机组升速过程中的不平衡响应,其临界转速与西门子设计值以及机组实测值基本接近。采用轴心空间曲线图直观地展示了工作转速下,单/双支撑轴系不平衡响应耦合特性。定量地比较了单/双支撑轴系不平衡响应耦合程度,发现单支撑轴系转子间耦合作用相对于双支撑轴系而言较大。分析了标高变化对轴系振动和不平衡响应耦合度的影响:相对于双支撑轴系而言,单支撑轴系标高调整对轴系振动的影响较小;适当地抬高特定轴承标高可以减弱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各转子间的相互耦合作用。

刘现全[10](2019)在《核电站汽轮机低压转子有限元动力学分析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轮发电机组在发电企业中应用非常普遍,属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来源设备,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用电安全。针对以往汽轮发电机组的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充分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本文重点对核电厂内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转子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低压转子的模态、临界转速、转子轴颈处的稳态振动位移和启机过程中转子变形量,分析低压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要素,找出影响临界转速的关键要素,优化转子的支承刚度以保证低压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运行。本文以某电气电站集团生产的低压汽轮机转子为例,对低压转子进行等效简化,并建模。重点针对低压转子联轴器外圆偏差后的状态进行建模,分析影响转子临界转速的因素,对比两种情况下低压转子的模态图形,分析两者模态的差别,判断联轴器外圆偏差的低压转子的变化特性。对联轴器外圆偏差的低压转子进行稳态分析,计算该转子在稳态运行工况下,低压转子轴承支承位置的最大位移量,分析低压转子稳态运行特性。接下来,对该低压转子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分析该转子在启动、加速、平稳运行时,低压转子的变形情况,判断低压转子运行状态。结合低压转子的等效简化和分析,找出影响低压转子临界转速的两个主要因素:低压转子结构和低压转子支承刚度。通过优化低压转子的支承刚度,达到转子避开临界转速的目的。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对低压转子进行实验分析。通过气锤敲击实验,判定联轴器偏差的低压转子的模态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别,验证转子建模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在低压转子支承处接入外部设备,通过采集低压转子在各种转速情况下振动值,验证理论计算的合理性。通过分布式监控系统DCS进行检测低压转子的运行状态,得出低压转子的振动状态。最终验证低压转子可以安全运行。通过本文对联轴器外圆偏差低压转子的模态、稳态和瞬态不平衡分析,可以建立一种该类型问题的分析方法。当汽轮机叶片、叶轮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平衡量时,可以参考本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为后续现场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一份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案。

二、轴承刚性对汽轮机轴系振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轴承刚性对汽轮机轴系振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轮发电机轴系动态特性及阻尼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汽轮发电机轴系振动的研究现状
        1.2.1 弯曲振动研究现状
        1.2.2 扭转振动研究现状
        1.2.3 弯扭耦合振动研究现状
        1.2.4 抑制轴系振动研究现状
    1.3 汽轮发电机轴系模型的研究现状
        1.3.1 有限元方法研究现状
        1.3.2 传递矩阵法研究现状
    1.4 汽轮发电机机械阻尼及电气阻尼研究现状
        1.4.1 机械阻尼
        1.4.2 电气阻尼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汽轮发电机轴系动态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ANSYS软件介绍
    2.3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2.3.1 主轴的简化
        2.3.2 叶轮及叶片的简化
        2.3.3 轴承及轴承座的简化
    2.4 模态分析基本原理
        2.4.1 定义材料属性
        2.4.2 网格划分
        2.4.3 边界条件
        2.4.4 模态分析
    2.5 有限元法、传递矩阵法与6 质块扭振模型的对比
        2.5.1 传递矩阵法
        2.5.2 6质块弹簧质量模型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轴承-转子接触阻尼对轴系振动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三相短路故障扭转振动响应
    3.3 三相短路故障下的瞬态分析
    3.4 转子轴承接触阻尼系数对轴系振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气阻尼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次同步振荡及电气阻尼的研究内容
    4.3 复数力矩系数分析法
        4.3.1 复数力矩系数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4.3.2 测试信号法
        4.3.3 电气阻尼系数变化曲线与线路谐振频率的关系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双端汽轮机和单端汽轮机轴系振动比较
    5.1 双端结构
    5.2 双端驱动汽轮发电机的有限元模型
    5.3 双端驱动汽轮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5.3.1 双端驱动轴系运动模型
        5.3.2 双端驱动汽轮机调速的数学模型
    5.4 双端驱动汽轮发电机与单端驱动振动响应分析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密封激振下汽轮机转子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密封激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密封汽流激振力研究现状
        1.2.2 密封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2.3 密封-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涡动转子的密封流场分析
    2.1 密封流场求解方程
    2.2 密封模型及涡动控制方程
        2.2.1 密封物理模型
        2.2.2 单频涡动方程
        2.2.3 数值验证
    2.3 计算结果分析
        2.3.1 密封泄漏特性
        2.3.2 密封泄漏损失分布
        2.3.3 静偏心压力分布
        2.3.4 转子涡动压力脉动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频涡动下汽轮机转子的密封激振力与动力特性
    3.1 多频涡动模型及动力系数求解
        3.1.1 多频涡动方程
        3.1.2 锥形多频涡动模型
        3.1.3 动力系数求解方法
        3.1.4 多频涡动及动力系数求解验证
    3.2 密封激振力与相频特性
        3.2.1 多频涡动的密封激振力
        3.2.2 力与位移的相频分析
    3.3 变负荷密封动力特性的频域分析
        3.3.1 变负荷密封动力系数
        3.3.2 变负荷有效阻尼分析
    3.4 耦合热载荷的密封动力特性
        3.4.1 热载荷密封齿形变计算
        3.4.2 齿变形的密封动力系数
    3.5 锥形涡动的密封动力特性
        3.5.1 锥形涡动动力系数
        3.5.2 锥形涡动有效阻尼分析
    3.6 密封结构多因素影响的动力特性及优化
        3.6.1 四元二次正交试验多因素分析及优化
        3.6.2 优化密封的性能提升机理
        3.6.3 优化密封的动力特性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流激振诱导的汽轮机转子运动特性
    4.1 运动微分方程及力学模型
        4.1.1 转子运动方程
        4.1.2 油膜力模型
        4.1.3 激振力拟合模型
        4.1.4 运动方程求解
    4.2 汽流激振力下转子运动特性分析
        4.2.1 转子分岔特性
        4.2.2 转子频谱特性
        4.2.3 轴心映射特性
    4.3 密封结构影响的转子运动特性
        4.3.1 齿数对转子运动特性的影响
        4.3.2 凸台数对转子运动特性的影响
        4.3.3 齿长对转子运动特性的影响
    4.4 转子运动的稳定性
        4.4.1 设计参数下转子稳定性
        4.4.2 齿数对转子稳定性影响
        4.4.3 凸台数对转子稳定性影响
        4.4.4 齿长对转子稳定性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密封—转子—轴承各向异性支承的转子振动特性
    5.1 转子各向异性支承模型
        5.1.1 各向异性支承模型
        5.1.2 转子集总模化
    5.2 Riccati传递矩阵
        5.2.1 各向同性支承传递矩阵
        5.2.2 各向异性支承传递矩阵
        5.2.3 模态分析与验证
    5.3 耦合密封激振的转子振动特性
        5.3.1 密封汽流激振耦合分布
        5.3.2 密封激振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5.3.3 转子振型分析
        5.3.4 振动特征分析
        5.3.5 振动稳定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TensorFlow的汽轮机转子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进展及现状
        1.2.1 汽轮机传统故障诊断方法
        1.2.2 智能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Tensorflow的故障诊断网络构架
    2.1 引言
    2.2 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
    2.3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
        2.3.1 卷积滤波器
        2.3.2 池化层
        2.3.3 全连接层
        2.3.4 数据标签与损失函数
        2.3.5 激活函数
    2.4 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2.5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与训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转子故障模拟实验
    3.1 转子的故障机理研究
        3.1.1 转子不平衡
        3.1.2 转子不对中
        3.1.3 动静碰磨
    3.2 汽轮机转子故障模拟实验台介绍
        3.2.1 汽轮机转子模拟试验台简介
        3.2.2 转子试验台整体布置
    3.3 转子试验台故障模拟方案
        3.3.1 转子正常运行模拟试验
        3.3.2 转子不平衡故障模拟试验
        3.3.3 转子不对中故障模拟试验
        3.3.4 转子动静碰磨故障模拟试验
    3.4 数据采集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1D-CNN的转子振动故障诊断算法
    4.1 引言
    4.2 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4.2.1 前向传播过程
        4.2.2 后向传播过程
    4.3 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参数寻优
        4.3.1 实验数据预处理
        4.3.2 转子振动故障的网络训练
    4.4 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4.5 网络泛化性测试
    4.6 故障算法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MD与1D-CNN的变工况转子故障诊断算法
    5.1 引言
    5.2 汽轮机变工况下运行分析
        5.2.1 汽轮机转子变工况分析
        5.2.2 变工况故障诊断难点分析
    5.3 迁移学习简介
        5.3.1 领域自适应算法
        5.3.2 特征自适应算法
    5.4 实验验证
        5.4.1 实验数据说明
        5.4.2 融合算法的网络构造
        5.4.3 实验安排
        5.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扭振模型研究现状
        1.2.2 典型扭振故障机理研究
        1.2.3 扭振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4 扭振在线监测装置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机电系统建模
    2.1 机组轴系扭振模型建立
        2.1.1 扭振力学建模
        2.1.2 扭振固有特性分析
    2.2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2.2.1 理想同步电机假设条件
        2.2.2 同步电机方程
        2.2.3 同步电机方程的标幺值形式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扭振故障分析
    3.1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
        3.1.1 感应发电机效应
        3.1.2 机电扭转相互作用
        3.1.3 仿真分析
    3.2 典型冲击类扭振
        3.2.1 两相短路
        3.2.2 三相短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测量方法研究
    4.1 基于瞬时角速度的半脉冲周期扭振测量方法
        4.1.1 轴系扭振作用下角运动分析
        4.1.2 基于测速齿轮半脉冲周期扭振测量
        4.1.3 仿真分析
    4.2 传感器支架振动对扭振测量的影响
        4.2.1 传感器与转轴相对运动分析
        4.2.2 仿真分析
    4.3 实验验证
        4.3.1 扭振测量实验
        4.3.2 传感器支架振动对扭振测量影响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5.1 扭振在线监测系统工程设计
        5.1.1 硬件设计
        5.1.2 软件设计
    5.2 扭振数据系统及指标体系建立
        5.2.1 监测系统多源异构数据集成
        5.2.2 基于转速条件的状态监测
    5.3 实际应用案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5)某核电机组汽轮机轴瓦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核电站汽轮机结构
    1.1 汽轮机振动运行限值
    1.2 某核电站2号汽轮机振动缺陷情况描述
2 原因分析及结果
    2.1 转子动平衡对3号轴瓦垂直瓦振的影响
    2.2 轴承座连接情况对3号轴瓦垂直瓦振的影响
    2.3 相关工艺参数对3号轴瓦垂直瓦振的影响
    2.4 基础弹簧状态的影响
    2.5 轴瓦状态的影响
    2.6 原因分析
3 后续处理建议
4 结论

(6)基于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检测的轴系扭转振动监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1.2.1 扭振故障机理研究
        1.2.2 扭振测量方法研究
        1.2.3 扭振监测技术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特性分析
    2.1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固有特性分析
        2.1.1 变截面圆轴扭转振动方程
        2.1.2 轴系扭转振动简化模型建立
        2.1.3 轴系扭转振动固有频率计算实例
    2.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故障响应特性分析
        2.2.1 轴系扭振响应计算方法
        2.2.2 短路故障引起的轴系扭振响应特性
        2.2.3 非同期并网故障引起的轴系扭振响应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轴承座振动信号的扭振测量方法研究
    3.1 轴系扭振信号监测基本原理
    3.2 传感器布置与监测系统结构
    3.3 信号处理方法
        3.3.1 放大滤波处理
        3.3.2 傅里叶变换
        3.3.3 扭振信号成分提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轴系扭振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
    4.1 监测系统总体要求及开发平台的选择
        4.1.1 监测系统总体要求
        4.1.2 应用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
    4.2 轴系扭振监测系统组成
        4.2.1 硬件结构设计
        4.2.2 硬件设备选型
    4.3 轴系扭振监测与诊断软件开发
        4.3.1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4.3.2 工作流程设计
        4.3.3 功能模块开发
        4.3.4 系统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轴系扭振监测与诊断系统性能验证
    5.1 扭振监测系统性能实验室验证
        5.1.1 实验室测试系统介绍
        5.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轴系扭振监测系统现场应用
        5.2.1 机组概况
        5.2.2 扭振监测系统现场性能验证
    5.3 轴系扭振监测系统参数优化与误差分析
        5.3.1 系统参数优化
        5.3.2 结果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7)船用汽轮机-行星齿轮减速器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行星齿轮减速器研究现状
        1.2.2 船用汽轮机研究现状
        1.2.3 联轴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动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差动级动力学模型
        2.2.1 差动级太阳轮—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2.2 差动级内齿圈—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2.3 差动级行星架—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2.4 行星架支撑轴承动力学模型
    2.3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封闭级动力学模型
        2.3.1 封闭级太阳轮—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3.2 封闭级内齿圈—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3.3 封闭级行星架—行星轮动力学模型
    2.4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联轴器动力学模型
        2.4.1 直齿联轴器动力学模型
        2.4.2 斜齿联轴器动力学模型
    2.5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齿轮减速器系统动力学模型
    2.6 齿轮重力和啮合间隙对减速器输出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7 行星齿轮减速器振动特性实验验证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字齿封闭差动行星减速器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斜齿轮传动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3.3 齿轮误差对减速器输出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3.3.1 齿轮误差的等效位移计算
        3.3.2 齿轮误差对输出轴动态特性的影响
        3.3.3 左右侧斜齿轮误差相位对输出轴动态特性的影响
    3.4 斜齿轮错位啮合对减速器输出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船用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船用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
        4.2.1 刚性圆盘单元动力学模型
        4.2.2 弹性轴段单元动力学模型
        4.2.3 轴承单元动力学模型
        4.2.4 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
    4.3 JEFFCOTT转子—轴承系统固有特性计算
    4.4 轮盘偏心相位对单跨JEFFCOTT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5 单跨JEFFCOTT转子系统实验验证
    4.6 轮盘偏心相位对多跨JEFFCOTT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7 船用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用汽轮机—行星减速器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船用汽轮机—行星减速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
    5.3 船用汽轮机—行星减速器系统轴系的固有特性研究
    5.4 船用汽轮机在耦合动力系统中的振动特性
        5.4.1 无外激励时船用汽轮机的耦合振动特性
        5.4.2 偏心轮盘位置对船用汽轮机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4.3 轮盘偏心距对汽轮机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4.4 偏心轮盘相位差对船用汽轮机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4.5 船体浮摆对船用汽轮机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5 行星齿轮减速器在耦合动力系统中的振动特性
        5.5.1 无外激励时行星减速器的耦合振动特性
        5.5.2 齿轮误差对行星减速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5.3 左右侧斜齿轮错位啮合对行星减速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5.6 船用汽轮机轴系与行星减速器振动特性的相互影响研究
        5.6.1 齿轮误差对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
        5.6.2 船舶浮动和摆动对行星齿轮减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
        5.6.3 联轴器不对中对行星齿轮减速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5.6.4 轮盘偏心位置对行星齿轮减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
        5.6.5 轮盘偏心相位对行星齿轮减速器振动特性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组周期性波动问题分析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型简介
2 存在问题
3 原因分析
    3.1 周期性波动与机组功率变化相关性
    3.2 汽轮机组振动频率及相位分析
    3.3 汽轮机组润滑油温度影响分析
    3.4 发电机密封油油氢压差影响分析
    3.5 汽轮机与发电机对中变化影响分析
    3.6 发电机密封瓦及油档间隙影响分析
4 结论及验证
5 结语

(9)单支撑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轴系静力特性的研究
        1.2.2 轴承载荷测试方法的发展
        1.2.3 不平衡响应特性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静力分析
    2.1 轴系静力分析计算模型
        2.1.1 轴系的简化
        2.1.2 轴系静力计算模型
        2.1.3 轴系安装标高计算方法
        2.1.4 轴承载荷计算方法
        2.1.5 载荷对标高变化灵敏度计算方法
        2.1.6 轴系静力分析计算程序
    2.2 上汽-西门子型1000MW单支撑轴系静力分析
        2.2.1 轴系安装标高
        2.2.2 轴承载荷分配
        2.2.3 载荷对标高变化灵敏度
    2.3 东方-日立型1000MW双支撑轴系载荷灵敏度
    2.4 单/双支撑轴系相对载荷灵敏度比较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载荷测试试验研究
    3.1 测试原理
        3.1.1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3.1.2 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
        3.1.3 截面弯矩测量方法
        3.1.4 由截面弯矩计算轴承载荷的方法
    3.2 测试设备及方法
    3.3 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机组轴承载荷测试
        3.3.1 测试过程及测点布置
        3.3.2#1 机测试结果及分析
        3.3.3#2 机测试结果及分析
    3.4 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机组启机试验
        3.4.1 振动测试
        3.4.2 轴瓦温度测试
        3.4.3 轴心位置测试
        3.4.4 启机测试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响应特性计算分析
    4.1 轴系不平衡响应计算模型
        4.1.1 单元的运动方程
        4.1.2 滑动轴承的动力特性系数
        4.1.3 系统运动方程
        4.1.4 不平衡响应计算方法
    4.2 西门子1000MW单支撑轴系升速过程不平衡响应
        4.2.1 不平衡响应计算结果
        4.2.2 机组实测升速过程振动响应
        4.2.3 临界转速对比
    4.3 单/双支撑轴系工作转速下不平衡响应耦合特性
        4.3.1 单支撑轴系耦合特性
        4.3.2 双支撑轴系耦合特性
        4.3.3 单/双支撑轴系振动相对耦合度比较
    4.4 标高变化对单/双支撑轴系不平衡响应影响分析
        4.4.1 标高变化对轴承振动的影响
        4.4.2 标高变化对转子间相对耦合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5.2 本文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核电站汽轮机低压转子有限元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转子动力学的研究
    1.3 转子动力学计算分析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低压转子建模
    2.1 核电站发电的工艺流程及结构总述
        2.1.1 核电站汽轮机蒸汽循环工艺简介
        2.1.2 汽轮机机组的结构组成
        2.1.3 汽轮机低压转子联轴器偏差问题
    2.2 汽轮机低压转子等效简化和建模
        2.2.1 低压转子主轴的简化建模
        2.2.2 叶轮的简化建模
        2.2.3 叶片的简化建模
        2.2.4 轴承的等效简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低压转子的模态分析
    3.1 转子动力学计算分析的常用计算方法介绍
    3.2 汽轮机低压转子进行模态分析过程
        3.2.1 建立模型
        3.2.2 添加材料属性
        3.2.3 网格划分
        3.2.4 施加载荷与边界
        3.2.5 设置模态分析求解项
        3.2.6 模态分析求解结果
    3.3 低压转子固有频率分析
    3.4 模态振型的分析
    3.5 转子联轴器偏差情况下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3.5.1 建立模型
        3.5.2 进行模态分析
        3.5.3 低压转子两种状态下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压转子运行工况特征分析
    4.1 低压转子的临界转速
        4.1.1 临界转速的求解原理
        4.1.2 临界转速计算
        4.1.3 影响临界转速的因素
    4.2 低压转子在稳定运行工况下的谐响应分析
        4.2.1 稳态谐响应分析的实现
        4.2.2 稳态谐响应结果分析
    4.3 低压转子响应谱分析
        4.3.1 响应谱分析的过程
        4.3.2 响应谱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压转子-轴承支承稳态优化与试验
    5.1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5.2 基于虚拟模型技术对低压转子稳定性优化分析
        5.2.1 虚拟模型参数化优化设计的思路
        5.2.2 基于ANSYS Design Exploration低压转子支承刚度的优化设计实现
    5.3 低压转子测试验证
        5.3.1 试验模态分析
        5.3.2 低压转子固有频率的测定
        5.3.3 低压转子振动测试目的
        5.3.4 低压转子启机振动测量的方法
        5.3.5 现场实际试验测量的数据结果
    5.4 实际工程中的指导意义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轴承刚性对汽轮机轴系振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轮发电机轴系动态特性及阻尼特性研究[D]. 魏铭硕. 广西大学, 2021(12)
  • [2]密封激振下汽轮机转子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 司和勇.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1)
  • [3]基于TensorFlow的汽轮机转子振动分析[D]. 孙枫皓.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4]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 马晓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某核电机组汽轮机轴瓦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J]. 孙浈,简海林,陈晓飞,杨涛. 东方汽轮机, 2020(02)
  • [6]基于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检测的轴系扭转振动监测技术[D]. 周子健.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船用汽轮机-行星齿轮减速器轴系动力学特性研究[D]. 莫文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百万千瓦核电汽轮机组周期性波动问题分析及治理[J]. 董波,郑东佳. 电工技术, 2019(20)
  • [9]单支撑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研究[D]. 朱溢铭. 东南大学, 2019(06)
  • [10]核电站汽轮机低压转子有限元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 刘现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轴承刚度对涡轮轴振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