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一、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曲婧怡[1](2021)在《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噪声污染也是目前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污染之一。其中多层公共建筑因其特殊的建筑功能,建筑屋顶上会安装多个大型设备从而产生大量的噪声,因此,多层公共建筑中建筑屋顶的降噪是控制噪声污染最为重要的一环之一。通过对公共建筑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实际案例中,最为典型的为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因为其独特的建筑功能,屋顶的设备种类繁多,且常年处于运行状态,所以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屋顶的多机组产噪设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屋顶相关尺寸进行实测,并使用声级计获得屋顶各类声源的噪声值,获得建筑屋顶相关数据。根据测量数据使用Auto CAD绘制目标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布局图,根据布局图及噪声值在Cadna A软件中建模,对屋顶的噪声现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屋顶多机组设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噪声值最大为92d B,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声环境标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屋顶噪声源的影响大小关系,对主要的噪声源冷却塔采用在排风口处安装消声器、淋水区铺设消声毯方式降低噪声值,并在冷却塔顶端增设吸声罩,降低噪声值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对风冷热泵进行隔声罩及消声器的优化方式,降低噪声值;通过计算得出,多个空调机组的综合使用下的噪声值,并利用上端铺设吸声板起到削弱噪声级。并对屋顶进行模拟可以发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被降低至78d B以内。尽管噪声值有明显的下降,但对距离较近的办公区噪声依然接近73d B左右,所以对屋面进行二次降噪措施,在屋顶上方增加格栅式的顶棚,以及在女儿墙上端增加隔声屏障的方式,不仅改变噪声的传播途径,也能优化屋面效果,并从视觉上起到降低噪声的主观印象,最终能将屋顶的噪声降低到68d B之内。最后,屋顶设备本身对自然通风是有要求的,所以在降噪措施中,考虑屋顶上增加的隔声罩是否会对通风产生影响,本文采用PHOENICS软件对降噪前后分别进行两次风环境的模拟,以此验证风环境的通风效果。可以发现,增加格栅式的顶棚后,屋顶的通风方反向发生了变化,但风速的变化较小,对屋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闻思梦[2](2020)在《混响声像定位麦克风阵列设计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混响室由于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射,形成一定的扩散声场或磁场,所以可用于测量各种材料和构造体的吸声性能和隔声性能,以及电磁干扰等测试。其在声学、汽车及其零部件、大型电子系统和军工电子产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混响室内壁入射能量角度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依然未能被正确测量。要正确测量混响室内壁声能入射情况,就必须设计出能够测量所有声像在混响室内壁上所产生声强的麦克风阵列。目前有关麦克风阵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定位技术及指向性方面,而对于充足反射时麦克风阵列的可测时长以及可测能量还未被研究过。因此,本研究借助建筑声学混响室内壁入射声能情况对声像定位麦克风阵列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出了通过混响室内壁反射情况来设计声像定位麦克风阵列的方法,即以可测时长以及可测能量作为性能指标设计麦克风阵列。这不仅对麦克风阵列的性能检测标准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混响室的设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具体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根据混响室内壁声能入射情况进行麦克风阵列设计的思路。基于光学反射原理,考虑空气传播中的声能衰减,对考察平面内任意对象点的声能入射情况进行了模拟程序编制。模拟结果表明:5种典型混响室内壁入射声能主要集中在0~87°,测量麦克风阵列应为中心对称的几何构造。因此本课题选择半球型麦克风阵列为基础研究模型。1、本研究模拟结果为任意对象点所有入射声像的空间坐标、到达时间、入射角度以及反射路径。通过角度与声能的关系曲线得到了该点入射声能角度分布信息,通过时间与声能的关系曲线得到了该点入射声能的脉冲波形。现有商用模拟软件无法满足本研究需要。2、通过模拟仿真得到了 5种典型混响室内壁入射声能角度分布结果(后3种模型为实际混响室缩小模型)。二、提出了基于可测声能百分比为主要性能参数的麦克风阵列设计方法。结合时延法定位原理构造脉冲波形,并对单通道和不同通道间脉冲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统计,得到了麦克风阵列各通道的可测声能百分比。基于可测声能百分比的定量分析,通过增加与减少通道数的方法,设计了两款麦克风阵列模型。该方法可对各通道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定量分析,预估麦克风阵列的声像可测时长。三、提出了一种简易声像定位实验方法。设计并搭建了简易声像定位实验平台。通过消声室中四种反射结构体实验,验证了麦克风阵列的定位效果,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四、提出了麦克风阵列的可测能量百分比以及可测时长的实验方法。通过小型混响室实验验证了所设计麦克风阵列的可测能量百分比以及可测时长,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耿飞[3](2020)在《基于Pulse的舰船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现代舰船,其振动特性与水动力噪声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信号的分析处理,不仅能提高舰船自身的舒适性,改善其结构疲劳强度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定位噪声源,为舰船减振降噪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绿色船舶的理念逐渐深入,国际海事组织在船舶减振降噪领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船舶振动和噪声信号的分析处理技术的研究也不断增多,信号处理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在舰船减振降噪领域,对振动及噪声信号的处理和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够为舰船减振降噪提供可靠的分析基础以及巨大的信息支持,从而使舰船可以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进行各种设计优化来更好的满足工业需求。本论文内容来自企业有关舰船振动和噪声信号处理的实际需求,重点解决企业使用Pulse系统处理实际工程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需求,使用Matlab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一套舰船振动噪声试验数据分析系统。包含了各种振动和噪声信号处理的常用算法,不仅能根据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分析过程,进行加窗、重叠率、频谱类型、幅值类型等的设置设计,还能够实现振动噪声信号的处理,包括频谱分析、声压级分析、A计权分析、1/3倍频程分析等,分析的结果能够用合适的二维曲线图以及三维的瀑布图等表示。同时深入研究了Pulse系统功能结构层次,开发出Pulse数据接口将不可读的pls格式文件转换为可读的txt格式文件,为数据处理奠定基础。并且通过VSTO相关技术对Word2010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自动化生成相关报表功能,能将试验结果进行合理存储以便调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此外,根据工程需求,基于Pulse系统开发了数据挖掘故障诊断模块,以充分利用并扩充Pulse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将数据挖掘技术嵌入舰船振动噪声试验数据分析系统,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从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找到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寻找数据集中的模型和趋势,研究舰船机械设备故障和异常的原因,从而使人们能够提前预测问题,为设备各故障预测、诊断及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和解决办法。

戚柳飞[4](2020)在《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轮轨噪声是列车正常运行中所产生噪声的主要组成成分。研究表明,3000Hz以下的轮轨噪声中主要是钢轨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并且这种噪声的产生和钢轨波浪磨耗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研究钢轨振动特性,并提出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钢轨减振降噪措施成为降低轮轨噪声的关键所在。为了设计出一款针对小半径曲线振动噪声的新型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查阅国内外对地铁车内振动噪声特性和动力吸振器方面的研究情况,了解他们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内噪声和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进行概括总结。2)地铁车内振动噪声和钢轨波磨在线测试。通过实地测试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车内振动噪声和隧道内钢轨波磨,对比研究车内噪声的主要峰值频率范围以及车内噪声峰值所对应的钢轨波磨的频率和峰值,研究车内噪声和钢轨波磨之间的关联性。3)对典型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实验分析。通过对现有的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谐响应分析和实验,得出钢轨在有无安装动力阻尼吸振器下不同的结果。对现有调频式钢轨吸振器进行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并将实验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减振降噪原理和理论技术。4)根据对典型调频式钢轨吸振器理论和实验的分析结果以及车内噪声和钢轨波磨的高频谱段,建立新型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三维模型,进行谐响应、衰减率等有限元分析,并且对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加工的钢轨动力阻尼吸振器进行效果分析试验。

曹雪玲,刘峰,张玉同,李婷婷[5](2019)在《某铁路站段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噪声控制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某铁路站段检修库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噪声控制措施及效果,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对该站段轮对驱动跑合试验作业开展现场调查,并对现场所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对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台噪声控制前后噪声检测评价。[结果]为控制噪声影响,同时不妨碍正常试验作业,站段在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台四周建立了可移动式隔声室,噪声控制前试验操作台8 h等效声级达92.4 dB(A),控制后8 h等效声级71.4 dB(A),降低21.0 dB(A),周边相邻作业区噪声声级降低14.9~17.2 dB(A)。[结论]可移动式隔声室建立后,轮对驱动跑合试验操作台噪声声级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且大大改善了检修库工作环境,值得推广。

沈洁[6](2018)在《基于μC/OS-Ⅱ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带来了一系列不良效应。有效治理噪声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噪声的准确测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设计精度高、实时性较好的噪声测量系统,是认识、分析和处理噪声问题的重要前提。噪声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必须得以保证,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且要求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噪声信号各频带成分。设计合理的嵌入式硬件方案能使系统以足够快的速度对噪声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因此,本文对噪声测量的主要分析算法以及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精度高,实时性较好,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由于双线性变换法在实现频率计权滤波器设计时存在固有频率失真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帝国竞争算法的IIR滤波器设计方法。在算法同化阶段引入混沌函数来增大搜索范围,同时在帝国竞争阶段引入克隆进化算子来引导算法向最优解方向搜索。根据频率计权的IIR滤波器误差来源,设计相应的滤波器优化模型和目标函数,利用改进帝国竞争算法对滤波器系数搜索求解,实现频率计权的优化设计。本文构建DSP+ARM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硬件平台,并将μC/OS-Ⅱ移植到测量系统的ARM部分,以此实现频谱分析及频率计权等主要测量功能,且能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操作,有着高效的实时性能和处理效率。其中,DSP承担包括频谱分析、频率计权等数字化处理的计算工作;ARM承担系统管理工作,将测量结果进行实时显示,包括与上位机软件的通信;μC/OS-Ⅱ将应用层规划为多个任务,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来管理任务,以此访问硬件平台,其响应速度快和高可靠性特点能有效实现测量系统的实时性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的优化。对频谱分析以及系统在不同信号级下的频率计权特性的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频谱分析数字滤波器组满足GB/T 3241-2010对1级滤波器设计要求;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改善双线性变换法在高频处的非线性误差,优化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

李伟胜[7](2014)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电网工程和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正在探讨与建设中。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输变电运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和电能的质量水平,对其进行监控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致力于研发一套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电力变压器的对多种参量进行综合性监测的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设备),为较全面地判断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提供各种数据,以达到实时、准确地发现电力变压器可能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做到及早处理,避免事故发生,为电力变压器提供全面的监控与保护,达到设备使用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应用先进的新兴技术设计监测不同参量的终端,使用嵌入式技术设计终端的软硬件,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设计实用新型测量算法,包括交流电参量监测子系统、中性点直流偏磁监测子系统、振动信号监测子系统、噪声信号监测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由3个硬件终端构成,运用系统集成技术将3个终端组合成整体监测系统。本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多种参量,包括:电力变压器一、二次侧的频率,基波和225次谐波的电压与电流的幅值、相角、功率因数、功率、电能量,中性点直流电流,振动信号,噪声信号等。相对于4个子系统集合在单一硬件终端上,本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1)如果其中一个终端的硬件出现故障,其它终端还能实时监测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不至于全部监测量的崩溃,致使时间上出现监测盲点。(2)单一终端实现4个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处理器硬件性能很高,而3个终端分别实现不同功能,后者3个处理器硬件成本比前者1个的还要低,并且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搭配使用,维护也更加容易。最后,分别对4个监测子系统(终端)进行实物调试,测量结果精度较高,其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实用新型测量算法的设计得到了实践验证。本系统不仅完全适合于智能电网工程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而且还适合于多种监测场合,是一种具备高性能多用途的综合性监测系统。

刘树莲[8](2013)在《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中仪器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出发,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从配备、验收、检定、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以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各个方面去探索和研究。仪器设备管理只有做到定人管理、定期检定、定期维护保养,才能确保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的正常、稳定。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较好地溯源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王会波,李长青[9](2011)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日趋高级化和复杂化,实验室的各项检测活动依赖设备的程度也日益增大。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不仅取决于其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检测人员的

高峰[10](2011)在《噪声、振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噪声、振动监测体系不够规范,存在现场监测、数据处理、现场记录单、报告编写等问题,监测依据采用噪声、振动监测相关标准及监测方法,因标准具有单一性、无区域性,不能有效说明最终数据内容,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噪声、振动监测是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噪声、振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是衡量监测分析的重要尺度,是质量保证好坏的直接体现。监测数据良好与否势必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噪声、振动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指监测站为了保证和提高监测质量,采用系统方法将监测全面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质量职能统一起来,组成一个有目标、任务、职责和权限,又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噪声、振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能保证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又能将监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与监测最终成果质量统一起来,不但能及时发现监测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得到纠正,而且又能向使用者提供质量保证体系文件以及相关的质量记录资料,证明其具有保证监测质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及时、针对、准确、科学地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噪声监测作为例行监测项目己纳入环境监测体系多年,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科研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了确保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一切环境噪声、振动测量方法及评价方法的落实,提高监测质量,客观真实的反映环境噪声的污染水平,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更可靠的资料,环境噪声、振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不容忽视。

二、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噪声控制的研究
        1.3.2 声屏障的研究
        1.3.3 大型产噪设备的隔声与吸声研究
        1.3.4 Cadna A软件应用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2.1 国内外噪声标准
        2.1.1 我国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1.2 国外声环境的相关标准
    2.2 噪声基础理论
        2.2.1 声学的基本概念
        2.2.2 环境噪声的评价方法
        2.2.3 噪声源的测量与叠加
    2.3 建筑屋顶的现状调研
        2.3.1 场地环境现状
        2.3.2 研究对象的屋顶现状
        2.3.3 屋面的数据实测及分析
    2.4 Cadna A软件现状模拟
        2.4.1 模拟情况的划分依据
        2.4.2 噪声模型的建立
        2.4.3 夏季噪声模拟
        2.4.4 冬季噪声模拟
        2.4.5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2.4.6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一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3.1 冷却塔的降噪措施
        3.1.1 出风口处的降噪措施
        3.1.2 淋水的降噪措施出
    3.2 冷风热泵的降噪措施
        3.2.1 利用消声器降噪
        3.2.2 隔声罩的优化处理
    3.3 空调机组的降噪优化
        3.3.1 空调机组计算
        3.3.2 空调机组的吸声处理
    3.4 Cadna A软件模拟分析
        3.4.1 夏季噪声模拟
        3.4.2 冬季噪声模拟
        3.4.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3.4.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次屋顶噪声控制策略
    4.1 整体的噪声优化
        4.1.1 屋顶上方的吸声处理
        4.1.2 女儿墙的噪声阻断
    4.2 其他细部的噪声源降噪
        4.2.1 细部降噪
        4.2.2 地面降噪
    4.3 Cadna A软件二次模拟优化
        4.3.1 夏季噪声模拟
        4.3.2 冬季噪声模拟
        4.3.3 过度季节噪声模拟
        4.3.4 极端情况噪声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噪声控制对屋面风环境的影响
    5.1 通风环境现状分析
        5.1.1 合肥市风环境现状
        5.1.2 项目屋面的现状
        5.1.3 软件的选择
    5.2 软件模拟现状分析
        5.2.1 春季模拟分析
        5.2.2 夏季模拟分析
        5.2.3 秋季模拟分析
        5.2.4 冬季模拟分析
        5.2.5 现状分析
    5.3 软件模拟改造后分析
        5.3.1 春季模拟分析
        5.3.2 夏季模拟分析
        5.3.3 秋季模拟分析
        5.3.4 冬季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个人简介

(2)混响声像定位麦克风阵列设计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论文章节安排
2 模拟计算与软件设计
    2.1 模拟计算
        2.1.1 模拟计算原理
        2.1.2 声像点
        2.1.3 交点
        2.1.4 入射空间角度
        2.1.5 入射声能
        2.1.6 声能的归一化处理
    2.2 混响室的构建
    2.3 模拟流程
    2.4 模拟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麦克风阵列的设计方法
    3.1 基于时延法的脉冲波形分析
        3.1.1 时延法定位原理
        3.1.2 同一脉冲响应波形的脉冲分离极限分析
        3.1.3 不同脉冲响应波形之间的脉冲可分离分析
        3.1.4 脉冲波形分析流程
        3.1.5 可测声能百分比分析
    3.2 删减法
    3.3 增加法
    3.4 方法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验证实验
    4.1 实验系统的搭建
        4.1.1 微型麦克风设计
        4.1.2 采集仪器的选型
        4.1.3 麦克风阵列支架的设计
        4.1.4 声级校准器的选型
    4.2 声像定位实验
        4.2.1 实验设置
        4.2.2 实验结果
    4.3 小型混响室实验
        4.3.1 实验设置
        4.3.2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工学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附录

(3)基于Pulse的舰船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舰船振动噪声分析系统研究现状
        1.2.2 振动噪声信号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数据挖掘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信号分析及处理常用算法简介
    2.1 信号处理相关概念
        2.1.1 频率分辨率
        2.1.2 能量泄露与加窗
        2.1.3 栅栏效应与补零处理
    2.2 傅里叶变换
        2.2.1 傅里叶变换原理
        2.2.2 傅里叶变换在Matlab中的具体应用
    2.3 振动传递率分析
        2.3.1 频域内振动传递率
        2.3.2 时域内振动传递率
    2.4 声学指标算法原理
        2.4.1 A计权声压级
        2.4.2 倍频程声压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舰船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2 系统管理需求分析
    3.2 系统架构
        3.2.1 系统整体架构
        3.2.2 系统软件架构
    3.3 数据存储方案
        3.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3.3.2 数据库设计
    3.4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3.4.1 试验项目管理
        3.4.2 试验流程管理
        3.4.3 试验数据管理
        3.4.4 试验资源管理
    3.5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5.1 功能模块划分
        3.5.2 系统界面展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开发
    4.1 模块总体架构
    4.2 Pulse数据接口开发
        4.2.1 Pulse数据接口功能
        4.2.2 Pulse系统层次结构研究
        4.2.3 Pulse数据接口代码实现
    4.3 数据处理功能介绍
        4.3.1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架构
        4.3.2 振动信号数据处理分析
        4.3.3 噪声信号数据处理分析
    4.4 自动化生成报告模块开发
        4.4.1 模块功能介绍
        4.4.2 模块总体框架设计
        4.4.3 Word二次开发技术分析
        4.4.4 Word模板的设计
        4.4.5 报告自动生成
        4.4.6 界面展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振动故障诊断
    5.1 故障诊断流程
    5.2 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5.2.1 C4.5 算法的确定(ROC曲线)
        5.2.2 C4.5 算法原理
        5.2.3 C4.5 算法实现流程
    5.3 船用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实例
        5.3.1 特征选择与提取
        5.3.2 数据预处理(离散化)
        5.3.3 决策树故障诊断模型的生成
        5.3.4 决策树故障诊断模型的检验
        5.3.5 决策树故障诊断模型中诊断规则的提取
        5.3.6 故障诊断规则在系统中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附录A

(4)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3 研究意义
    1.2 动力吸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力吸振器的概述
        1.2.2 国外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动力吸振器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本文研究创新点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铁噪声和轨道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车内噪声分析
        2.2.1 测试简介
        2.2.2 车内噪声测试分析
    2.3 测试地段钢轨波磨测试分析
        2.3.1 测试简介
        2.3.2 钢轨粗糙度的测试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动力吸振器特性分析
    3.1 概述
    3.2 动力吸振器减振原理
    3.3 典型动力吸振器谐响应试验分析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方案
        3.3.3 钢轨-动力吸振器谐响应试验分析
    3.4 典型动力吸振器的参数计算
        3.4.1 自由状态下的频响特性试验
        3.4.2 TRD材料参数计算分析
    3.5 现有动力吸振器谐响应建模和仿真分析
        3.5.1 钢轨建模和谐响应仿真分析
        3.5.2 钢轨-动力吸振器建模和谐响应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设计
    4.1 概述
    4.2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结构设计
    4.3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参数优化
        4.3.1 优化模型对象
        4.3.2 参数优化分析
    4.4 最优组合优化
        4.4.1 最优组合参数优化
        4.4.2 最优组合参数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力阻尼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分析和验证
    5.1 概述
    5.2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评价指标
        5.2.1 衰减率定义
        5.2.2 衰减率的实际测试
    5.3 多阶剪切型动力阻尼吸振器的仿真和试验效果分析
        5.3.1 有无吸振器的钢轨衰减率仿真分析
        5.3.2 有无吸振器的钢轨衰减率试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文的主要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某铁路站段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噪声控制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
        1.2.2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情况
    2.2 噪声控制措施
    2.3 噪声控制效果
        2.3.1 轮对驱动跑合试验操作台噪声控制效果
        2.3.2 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周围岗位噪声控制效果
3 讨论

(6)基于μC/OS-Ⅱ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性能
        1.3.1 噪声的频谱分析
        1.3.2 噪声的频率计权特性
        1.3.3 测量系统的实时性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实时噪声测量方法及系统结构
    2.1 噪声测量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简介
    2.2 噪声测量算法的滤波器设计
        2.2.1 FIR数字滤波器
        2.2.2 IIR数字滤波器
        2.2.3 两种滤波器的比较与选择
        2.2.4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2.3 系统结构
        2.3.1 数据采集
        2.3.2 数据处理单元
        2.3.3 管理单元
第3章 噪声测量的数据处理算法研究与设计
    3.1 倍频程滤波器数字化实现
        3.1.1 倍频程网络特性分析与滤波器选型
        3.1.2 倍频程滤波器分析与设计
        3.1.3 基于滤波器组的倍频程实现方法
    3.2 频率计权算法与设计实现
        3.2.1 基于双线性变换的频率计权原理
        3.2.2 基于改进帝国竞争算法的频率计权设计
第4章 嵌入式实时噪声测量系统设计
    4.1 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实时系统概况
        4.1.1 μC/OS-Ⅱ特点
        4.1.2 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系统意义
    4.2 μC/OS-Ⅱ在STM32F407上的移植
        4.2.1 μC/OS-Ⅱ的移植步骤
        4.2.2 μC/OS-Ⅱ的移植测试
    4.3 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的实现
        4.3.1 系统整体流程
        4.3.2 数据采集流程
        4.3.3 数据处理流程
        4.3.4 管理模块
第5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系统校准
    5.2 频率计权测试
        5.2.1 频率计权的测试过程
        5.2.2 频率计权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频谱分析
    5.4 系统误差原因分析
        5.4.1 传声器噪声
        5.4.2 声信号采集
        5.4.3 数字滤波器字长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3.3 本系统及技术的创新点介绍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总体架构
    2.1 嵌入式技术的介绍
    2.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介绍
    2.3 本系统的组成
        2.3.1 交流电参量监测子系统
        2.3.2 中性点直流偏磁监测子系统
        2.3.3 振动信号监测子系统
        2.3.4 噪声信号监测子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流电参量监测子系统
    3.1 硬件电路设计
        3.1.1 传感器、ADC、FPGA 和 CPU 选型
        3.1.2 电路原理图设计
    3.2 软件架构设计
        3.2.1 FPGA 软件工作流程
        3.2.2 CPU 软件架构设计
    3.3 测量算法研究与设计
        3.3.1 高精度频率测量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3.3.1.1 改进傅里叶算法
        3.3.1.2 迭代运算方法
        3.3.1.3 均值最小化误差算法
        3.3.1.4 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3.3.2 幅值等参量精确测量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3.3.3 幅值和初相角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性点直流偏磁监测子系统
    4.1 硬件电路设计
        4.1.1 传感器、ADC、FPGA 和 CPU 选型
        4.1.2 电路原理图设计
    4.2 软件架构设计
        4.2.1 FPGA 软件工作流程
        4.2.2 CPU 软件架构设计
    4.3 测量算法研究与设计
        4.3.1 直流信号均值测量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4.3.2 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动信号监测子系统
    5.1 硬件电路设计
        5.1.1 传感器、ADC、FPGA 和 CPU 选型
        5.1.2 电路原理图设计
    5.2 软件架构设计
        5.2.1 FPGA 软件工作流程
        5.2.2 CPU 软件架构设计
    5.3 测量算法研究与设计
        5.3.1 R-FFT 测量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5.3.2 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噪声信号监测子系统
    6.1 硬件电路设计
        6.1.1 传感器、ADC、FPGA 和 CPU 选型
        6.1.2 电路原理图设计
    6.2 软件架构设计
        6.2.1 FPGA 软件工作流程
        6.2.2 CPU 软件架构设计
    6.3 测量算法研究与设计
        6.3.1 IIR-Filter 测量算法的研究与设计
        6.3.2 算法仿真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7.1 交流电参量监测子系统(终端)调试与结果分析
        7.1.1 调试设备与样机
        7.1.2 调试结果与分析
    7.2 中性点直流偏磁监测子系统(终端)调试与结果分析
        7.2.1 调试设备与样机
        7.2.2 调试结果与分析
    7.3 振动信号监测子系统(终端)调试与结果分析
        7.3.1 调试设备与样机
        7.3.2 调试结果与分析
    7.4 噪声信号监测子系统(终端)调试与结果分析
        7.4.1 调试设备与样机
        7.4.2 调试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中仪器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设备的配备和验收
2 仪器设备的检定
3 仪器设备的管理
4 仪器设备的使用
5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
6 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完善
7 小结

(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的购置
    1.1 需求的提出
    1.2 供应商的评价
    1.3 设备的选择
    1.4 采购的实施
2 设备的验收
3 设备的建档
    3.1 档案的管理
    3.2 仪器设备档案内容
4 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4.1 仪器设备使用授权及运行手册的建立
    4.2 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
    4.3 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管理
5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6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7设备的故障处理
8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

(10)噪声、振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主要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噪声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及控制技术
    2.1 监测人员
        2.1.1 人员素质及技术要求
        2.1.2 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2.1.3 其它要求
    2.2 监测仪器设备基础保障
        2.2.1 操作使用
        2.2.2 维护管理
    2.3 监测条件要求
    2.4 传声器及传声器位置确定
    2.5 测量记录要求及保存
    2.6 噪声监测质量控制监测前准备
    2.7 监测设备选择
    2.8 监测项目技术要求
        2.8.1 功能区噪声监测要求
        2.8.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2.8.3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方法
    2.9 沈阳市功能区、区域、交通噪声监测及评价
        2.9.1 沈阳市功能区噪声监测及评价
        2.9.2 沈阳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及评价
        2.9.3 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及评价
    2.10 非常规监测项目:噪声源监测、仲裁委托监测等
        2.10.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质量保证
        2.10.2 建设项目噪声验收监测质量保证
        2.10.3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噪声监测评价
第3章 振动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及控制技术
    3.1 测量条件保证
        3.1.1 测量仪器
        3.1.2 测量工况与采样周期、频次保证
        3.1.3 测量环境
        3.1.4 测量位置及拾振器的安装
        3.1.5 测量人员
    3.2 振动监测方法要点
        3.2.1 测量垂直振动级
        3.2.2 振动监测范围
    3.3 环境振动监测质量控制
        3.3.1 环境振动的测量
        3.3.2 环境振动
        3.3.3 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T10071-1988)
    3.4 测量记录设备
    3.5 监测数据质量评价
        3.5.1 现场监测记录
        3.5.2 监测报告
    3.6 振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建筑屋顶多机组的噪声控制策略研究[D]. 曲婧怡.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2]混响声像定位麦克风阵列设计方法的研究[D]. 闻思梦.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3]基于Pulse的舰船振动噪声数据分析系统开发研究[D]. 耿飞.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4]钢轨动力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D]. 戚柳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5]某铁路站段轮对驱动跑合试验噪声控制及效果分析[J]. 曹雪玲,刘峰,张玉同,李婷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05)
  • [6]基于μC/OS-Ⅱ的实时噪声测量系统研究[D]. 沈洁. 湖南大学, 2018(01)
  • [7]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变压器状态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发[D]. 李伟胜.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8]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中仪器设备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 刘树莲. 轻工科技, 2013(02)
  • [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 王会波,李长青. 首都公共卫生, 2011(06)
  • [10]噪声、振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D]. 高峰. 东北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声级校准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