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

借鉴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

一、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薇,何寒怡[1](2021)在《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演进——基于海尔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海尔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素材与产品数据,考察海尔公司在针对发达国家市场时开展的逆向创新活动中由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与发达市场进入路径三环节所构成的创新链,分析了创新链的演化过程,在纵向发展维度描述海尔公司的逆向创新路径,以及路径的动态变化。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与发达市场进入路径三个环节不仅各自表现为"阶梯性"升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表现为同一发展阶段的静态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国际化阶段之间的动态螺旋上升式共同演进关系,描述了企业在逆向创新过程中所依托的创新链结构及其渐进升级过程,为新兴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创新思维与管理流程借鉴。

亓浩然[2](2021)在《针对90后健康饮食行为的冰箱体验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过去十年,卫生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疾病的年轻化、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人们对健康保健观念逐渐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向往健康的饮食行为。本课题来源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与青岛海尔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青年人群冰箱体验设计研究,目的是探讨青年人群所关注的健康饮食新体验。针对未来用户需求的洞察提出具备商业与应用价值的健康设计策略,并输出全新的冰箱创新设计方案。在理论研究环节,文章首先从健康饮食的定义展开,对影响健康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梳理。其次,明确了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概念发展及构成,为挖掘用户的健康饮食需求、了解用户的生活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用户需求提出健康饮食行为的设计干预机会点,创建理想的健康饮食体验。接下来,探究冰箱体验的相关要素,明确了在促进健康的背景下,冰箱角色的转变,主要从产品功能、家庭定位、社会角色三方面入手。最后,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冰箱产品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初步总结出冰箱健康体验的三个设计机会点,分别是情感化体验、智能化体验、娱乐化体验,指导接下来的设计策略输出和设计实践过程。在调研与策略输出环节,采取问卷调研、入户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90后青年人群进行观察研究,洞察“90后”家庭饮食行为及冰箱使用体验的痛点及需求点。将冰箱的相关体验分为五个阶段:冰箱采购、冰箱使用、售后服务、饮食行为、健康管理。在不同的阶段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归类分析,输出设计机会点,提出相对应的设计策略指导后续的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环节,对冰箱产品进行了健康定义,围绕饮食行为的健康监测和管理进行冰箱设计,结合设计策略构建健康的家庭饮食行为体验,解决了用户冰箱使用时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健康饮食行为为目标,以体验设计为手段,实现让用户的健康饮食行为从“瞬间吸引”产生动机到“持续坚持”的健康变化过程,让用户拥有舒适、愉悦的健康生活体验,帮助90后青年群体养成了健康饮食行为的习惯,促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型。

何国文[3](2021)在《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时期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创新风险的增加和技术升级速度加快,原来单一的合作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企业与跨地域跨行业的其他组织或者机构合作的企业不断增多。这些以焦点企业为核心的全部网络合作关系集合即为网络合作组合。在这种机制安排或管理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获得信息、知识、技术和能力上的优势,并且各个网络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的网络结构和交流互动会提升网络合作组合的整体价值。随着网络合作组合规模的提升极其网络合作组合中网络成员异质性的增强,焦点企业在对网络合作组合开展管理过程中难度会增大。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还不能基于战略的层面对网络合作组合开展系统管理,一般只是关注解决网络间的矛盾和冲突行为,只有少数企业会聚焦这些网络合作组合之中的互补和协同关系。因此,学者们意识到单一双边关系的治理方式不再适应网络合作组合,企业管理者应该基于网络整体性,从企业战略和网络合作组合的层面解决各个网络合作组合中网络成员之间矛盾和冲突,积极发挥网络合作组合中的协同功能。企业要建立高价值的网络合作,就一定要拥有治理和发展外部网络合作关系的能力,即网络能力。当前,很多研究已注意到网络能力对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大价值,然而纵览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能够得出:对于网络能力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关系路径还没有系统和完善的理论研究框架。因此,本文基于“能力一关系一绩效”的逻辑路线,关注“网络能力怎样提升合作创新绩效”这个关键议题,解释并验证网络能力、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和整合网络能力理论、知识共享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对以下问题开展了深入探究:(1)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网络能力通过怎样的路径影响合作创新绩效?(3)网络能力影响知识共享是否会由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关系信任不同而存在差异,知识共享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是否会由于企业吸收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基于上述三个具体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1.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深入探究网络能力的理论内涵和结构维度,建立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模型,指出网络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还可以通过企业与网络合作伙伴的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2.基于案例研究和建立的理论框架模型,通过案例研究提出相关命题,基于提出的命题然后提出网络能力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具体研究假设,之后通过问卷发放收集314个本国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样本资料,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设开展实证检验。3.在上述两个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关系信任这个调节变量,从关系信任视角进一步探究不同关系信任情境下网络能力对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是不是存在不同,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关系信任在概念模型中的调节作用开展实证检验。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吸收能力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开展实证检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获取的重要结论如下:1.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网络能力的四个维度: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组合管理能力与关系管理能力都能正向影响企业合作创新绩效。2.网络能力通过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分别在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两条关系路径中起到了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信任正向调节了网络能力与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关系。具体来说,关系信任正向显着调节了网络构建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与显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关系信任正向调节了组合管理能力、关系管理能力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显着。本文将网络能力四个维度、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和合作创新绩效引入一个研究框架,以知识共享理论为视角,解释了网络能力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机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贡献:1.深入分析了网络能力的内涵及维度。网络能力作为本文的核心概念,其维度划分和测量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网络能力是企业通过甄别网络价值与市场机会,规划和构建网络合作组合,整合、调整与优化各层次网络合作关系而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并提出网络能力包括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组合管理能力和关系管理能力四个维度划分。基于网络能力四维度划分,本文开发了关于网络能力的测量量表,同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了本文关于网络能力四个维度的信度与效度。2.解释了网络能力影响焦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实质过程,解决了网络合作组合中的网络合作创新关系管理与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问题。结合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打开了网络合作组合运行机制的黑箱,建立了包含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多元中介作用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是网络能力影响焦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由此,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有效解决了网络合作组合中的网络合作创新关系管理与创新绩效提升问题,深化了网络合作组合中创新管理的研究视角,完善和拓展了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理论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有效构建、管理网络合作组合以及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供借鉴。3.解释了在关系信任的调节作用机制以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机制。本文将关系信任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关系信任在网络能力与知识共享之间的调节作用;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吸收能力在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该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关系信任理论研究范围,同时也为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存在差异的关系信任下采取正确网络策略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吸收能力影响了企业在网络合作组合中的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隐性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该结论进一步拓展吸收能力理论研究范围,同时也为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存在差异的吸收能力情况下采取正确合作策略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

刘宁[4](2021)在《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改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均已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兴起(如苹果、小米、海尔、特斯拉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构成了经典创新耦合模型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创新驱动模式——设计驱动型升级。自2000年起,众多国家制定了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与发展体系,其中,不乏将设计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演变和进化,以及我国未来5-10年,工业设计相关国家战略的前瞻探析和实施路径的科学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溯因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设计学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总结了我国工业设计正在发生的三方面深刻变化,即创新属性、创新关系、创新业态。由此,提出了在我国传统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和升级这一重要论点。进而,明确界定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特征,并基于发展社会学、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范式与范式转变的机会窗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通过钻石模型、SWOT分析,结合阿里巴巴、小米、方太等实际案例,解析了如何推动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即在智能互联为产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着力构建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创新驱动力的新生态、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等战略。最后,具体规划了战略实施路径,其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包含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两个部分。其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包括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等。其三,开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建设设计开放大学、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等。其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两个部分。本次研究遍览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分析总结全球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历程,紧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并基于产业发展理论,提出我国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张露[5](2021)在《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及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为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亟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制造业应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智家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先驱,2009年开始转型,2017年工信部评其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历时12年现已发展成为“服务+制造”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反映出其转型具有典型性,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海尔智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及对绩效的影响。首先本文对海尔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动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其次基于价值链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以主要价值活动环节为切入点分析海尔智家转型的具体路径;最后,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海尔智家转型前后15年的绩效进行纵向对比,并以长虹美菱作为横向对比,结合行业趋势分析服务化战略转型对绩效的影响,揭示路径与绩效间的关系。通过对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及绩效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两个结论:其一,海尔智家通过将经营重心向利润空间大的环节转移来进行服务化战略转型,主要有3条路径:上游、中游、下游服务化。在上游建立HOPE平台进行开放式研发,上线海尔定制平台让用户参与设计;在中游搭建平台型组织做支撑,建立互联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在下游依托物流服务、顺逛平台、海尔智家APP提供智慧生活服务。其二,上述转型路径提升了海尔智家的整体绩效。从财务维度来看,所有环节的服务化共同提升了盈利能力,优化了偿债能力,生产和销售服务在初期优化了营运能力,中后期营运能力下降;销售服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从而提升了客户维度的绩效;组织服务增加了期间费用率,但优化了内部流程;研发服务加大了研发强度和研发人员占比,从而提升了学习与成长能力。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内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案例研究成果,同时为后续实施服务化的制造企业提供借鉴。

胡贝克[6](2020)在《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伦理是人际关系的产物,伦理学是研究人的道德行为的学问,而文学伦理学批评则是伦理学视角下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和伦理学对人的共同关注构成了两个学科的交叉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模式。以伦理为批评视角的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伦理取向研究,旨在通过文本中道德人物面对利益采取的道德行为及其后果,折射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伦理的认知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学的“德治”支持,并在为惊悚小说正名的同时促进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通俗文学的学术研究。维多利亚时期惊悚小说伦理取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探讨惊悚小说如何通过基于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人际关系及其利益不受侵害的伦理叙事形成其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取向。该选题研究重在小说人物的善恶行为及其相应后果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趋利避害”的人的本质论观点和以人的行为后果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观点,阐释其揭露和抨击维多利亚时期社会阴暗面的社会批判和人的本质弱点批判精神,探讨其伦理取向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德治借鉴意义及其对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通俗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促进作用。该选题研究以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认知视角,将惊悚小说置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背景下,从相关伦理学观点出发,探讨人的善恶行为根源和善恶评价准则,论证了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以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为伦理叙事对象而形成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取向,将小说人物置于具体社会环境中分析其伦理取向以及人在本质上存在的弱点;既肯定了惊悚小说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意义,同时又找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论文除绪论和结论部分外,在主体部分对维多利亚惊悚小说伦理取向的总体论述基础上,分别从基于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利益形成的人际伦理、性别伦理、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三个层面论述了惊悚小说的伦理取向,并借助相关文学理论分析了惊悚小说作品形式的创新和惊悚小说伦理取向的生成机制。绪论分别对研究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与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框架做了陈述与论证。选题研究认为,惊悚小说的兴起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背景、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形成、大众读者和专业作家群体的形成、西方伦理学发展史及其现代转向、其他类型小说对惊悚小说的影响具有直接关系。该选题研究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出发,探讨了惊悚小说作品中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人物的人性和以“反主流伦理”思维模式下惊悚小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取向,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探讨了该选题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教诲意义和促进当代大众文化时代通俗文学发展与批评的学术意义。第一章分别从贵族阶级伦理和中产阶级的焦虑、性别伦理与职业精英伦理叙事、惊悚小说伦理取向与和谐社会构建三个方面入手,从总体上论述了惊悚小说的基本伦理取向。研究结果发现,惊悚小说的“反主流”伦理叙事体现出马基雅维里“趋利避害”的人的本质论和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后果论善恶的价值判断准则,而惊悚小说作品中崇尚的“善”仅聚焦于特定社会阶层的范畴内,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类幸福论”的伦理学观相去甚远。第二章分别从财产与伦理、惊悚小说的利益关系叙事、小说的私有财产观三个方面论证了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基于新贵族和中产阶级所崇尚的伦理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惊悚小说通过不同作品、从不同角度、以“悬疑”和“惊悚”为主要艺术形式,揭示出新贵族和中产阶级对财产和地位的文化焦虑;小说对人物基于贵族财产的道德行为书写形象化地表达出惊悚小说对善恶的判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第三章从性别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层面论述了惊悚小说性别伦理取向对维持贵族阶级伦理秩序的意义。在分析性别伦理起源的基础上,该议题研究以作品中不同类型的性别人物为例,揭示出贵族阶级男性至上的传统性别伦理取向,论述了男权社会中性别伦理的非公平性,结论是:“性”的差异位于生理的自然属性层面,“性别”则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后者是惊悚小说性别伦理叙事所关注的主要层面;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既有神学伦理学的根源,又有历史和经济的影响因素;作品中男性人物的身份决定家庭财产所有权的性别伦理叙事印证了恩格斯基于家庭关系的性别伦理观;而性别越界现象的性别伦理叙事则体现出惊悚小说的“反传统”态度,表达出惊悚小说倡导男女平等的性别伦理取向。第四章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崇尚法治和崇尚科学背景下惊悚小说对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维护社会公正的职业伦理取向。惊悚小说既从正面肯定了其维护社会公正的积极作用,又从反面讽刺和抨击了其违背职业伦理及其对社会公正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批判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所谓的“崇尚法治”和“崇尚科学”的理念,进而构建起惊悚小说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取向。第五章从惊悚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层面论述了惊悚小说在形式层面的创新及其逆主流传统的伦理取向内涵创新。研究中发现,“悬疑”和“惊悚”是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形式层面创新的集中体现。此外,故事人物同时又是故事叙述者的叙事方式、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性和小说开篇对主题思想的直白表述方式等也均为惊悚小说在作品形式层面的创新;与现实传统伦理观相悖的思维模式和叙事模式形成的深层内涵以及“行善者”与“作恶者”并非泾渭分明的“模糊地带”,体现出惊悚小说在人性反思的内容层面上的创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和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方法论是惊悚小说作品研究的有力支柱:前者揭示出小说文本与现实世界的伦理互映关系;后者从惊悚小说文本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出发,阐释了该类型小说通过不同“类别”的小说人物划分开始,最终形成了惊悚小说文本与现实世界在伦理层面上的整体性。形式创新形成了该类型小说的文艺美学价值,而深刻的伦理思想内涵则构成了政治伦理的美学价值。新颖的文本形式与伦理内涵的独特表达方式相结合是形成惊悚小说伦理取向的决定性因素。结论部分在各章分别就不同层面的伦理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惊悚小说基于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伦理取向虽然与主流伦理相悖,但在法制基础上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人和睦相处、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惊悚小说对构建和谐社会而形成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教化作用。该结论从伦理层面推翻了早期批评界对惊悚小说的负面评价,形成了促进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下通俗小说的发展与研究的学术意义,同时又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形成了以史为鉴的社会实践意义。惊悚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发现,艾布拉姆斯将“文本”与“世界”设定为单向关系是有一定缺陷的,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两者的关系应是双向的,因而对其做了修正,其修正的意义在于惊悚小说创作源于维多利亚现实世界,而后又以作品的文本形式影响现实世界。该选题研究在充分肯定惊悚小说伦理取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时,发现惊悚小说又存在某些层面上的局限性:第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视而不见,而仅将特定社会阶层作为其伦理反思的场域,其维护的也仅是这个特定社会阶层的伦理秩序和利益,对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而言具有一定局限性;第二,惊悚小说对贵族财产的来源描写甚少,似乎这个特定社会阶层的财产都是以合法手段获得的;第三,惊悚小说的幸福观并非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而是局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内,这与亚里士多德的“最高善”幸福观相去甚远,因而在伦理的普遍性层面上形成了惊悚小说幸福观的局限性。尽管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存在这些局限性,但总体而论,惊悚小说中惩恶扬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取向的正向价值还是其主要层面。

姚诗炜[7](2020)在《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门已经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想要领略国际市场的风景。兼并与收购的出现,让企业发现了快速开拓市场的办法。但是纵观并购发展史,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国内并购失败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说明这种方法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源于诸多风险,财务风险是其中之一,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本文以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为例,分析海尔在并购中的一系列举措,并针对财务风险控制对策总结启示。本文将财务风险按并购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四种风险:并购前的规划阶段存在定价风险;并购中的存在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结束存在整合风险。全文以四种风险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风险的识别、成因、控制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列举出大量数据加以说明。最后提出相应启示,如企业要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全面考量内外部环境和财务状况,选择合理支付方式分散融资风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等,希望能够对其他企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唐研[8](2020)在《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视角》文中认为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过时节奏加快、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下,产品快速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多主体合作是企业实现产品快速创新的有效途径。虚拟整合是企业与外部合作主体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实施的一种非产权的外部整合,是一种多主体合作形式,其广泛存在于实践领域中。在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使得新产品开发模式的转变几乎影响到新产品开发的方方面面的当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实施虚拟整合势必会对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现有文献对外部整合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的相关问题做了丰富的探讨,但通过梳理和分析仍发现:在新产品开发中,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不同程度的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比较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的研究没有定论;有关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外部整合如何影响产品创新速度的问题受到的关注不多;产品创新速度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多是情景化的,但有关环境的影响的研究还需丰富。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为:(1)企业前后向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在充满需求动态性、市场竞争性的一般环境下,前后向虚拟整合如何影响产品创新速度;以及(3)在对相关利益者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的新产品开发任务环境下,企业间非正式关系在需求动态性、市场竞争性对前后向虚拟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影响中,有何作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视角构建了虚拟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随后基于36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前后向虚拟整合对加速产品开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信息共享作为较为基础的虚拟整合,对加速产品创新无积极作用;前后向知识协同与创新作为深层次的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有积极影响。后向虚拟流程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有负向影响;前向虚拟流程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有显着的积极作用,且对加速产品创新的影响至关重要。(2)不同的环境不确定因素在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需求动态性显着地调节了虚拟流程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但市场竞争性对两者关系无显着影响;市场竞争性显着地调节了前后向信息共享、以及后向知识协同与创新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但需求动态性对这些关系无显着影响。(3)在市场竞争性较高时,企业间非正式关系较为密切的情况下,前后向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被放大。研究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对虚拟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解释,推进了外部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现有研究,丰富了产品创新的相关理论,也丰富了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在供应链整合与产品创新中的应用。研究还丰富了环境不确定因素对外部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申琳[9](2020)在《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文中提出自从2014年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泛娱乐”这个概念以后,“泛娱乐”这个词就迅速席卷互联网,并发展成为一大浪潮,而IP(Intellectual Property)在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大热,形成井喷现象。文化IP的商业化让更多的资本充实起来,内容产业得到了多维度、多层面的开发。同样,在国家政策支持与新消费观念形成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儿童产业也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巨大,如果用IP将儿童文学、动漫、影视、游戏、教育等多内容形式串联起来,不仅能满足儿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产业打通整个儿童生态链。不过,在对优质内容的海量需求之下,优质儿童IP依旧屈指可数。其实,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我国诞生了许多很好的儿童IP,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我国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艺术创意及技术制作等能力,尤其是我国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些对儿童IP发展而言,都是非常好的优势。但是,一个成功的IP是由IP本身的内涵及其变现形式共同决定的,而我国很多经典的儿童IP由于诸多原因,更多情况是被一次性消费,尤其欠缺儿童IP周边的生产与运营能力,最终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慢慢淡出时代与市场。而有些儿童IP则因为价值本身没有那么高,且缺乏长久生命力,却硬生生地被大资金、大平台强势导流,以商业化的思路运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开始批量“生产”,彻底脱离了IP价值最本质的东西,虽能取得一时的成效,却也终究无法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与市场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儿童IP在泛娱乐时代的运营模式。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儿童IP开发的内涵。在理清相关重点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泛娱乐”背景下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界定儿童IP与儿童文学的关联,并描述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总结泛娱乐时代我国原创儿童IP的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其运营模式。在描述我国逐步形成完善的泛娱乐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我国儿童IP的发展纳入泛娱乐产业链进行考察,并特别强调了我国儿童IP意识在历史上的普遍缺失。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儿童IP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儿童IP三大领域——儿童动画IP、儿童漫画IP、儿童游戏IP——的运营模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国外优秀的儿童IP运营模式,具体考察了哈利波特、精灵宝可梦、小猪佩奇等全球顶尖的儿童IP,也对迪士尼全产业链运营进行了总结。国外儿童IP运营模式与儿童IP产业链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对我国儿童IP运营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分析我国儿童IP面临的问题,总结我国儿童IP运营模式的三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高金锋[10](2020)在《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 ——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纷纷开启了国际化进程。家电产业作为中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其海外业务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扩张。但与此同时,近两年来美国不断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加之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使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选择合理的国际化路径,对促进家电企业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美的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研究的视角,对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确定从市场选择与进入模式两个维度对国际化路径进行分析。在案例数据信息收集与编码分析的基础上,对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的基本模式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本文随后对其国际化路径选择的优势与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启示与建议。研究发现,美的集团采取了“由新兴市场扩展至成熟市场、由贴牌加工转变至并购新建”的国际化基本路径模式。在市场选择维度,美的海外市场逐步由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扩展至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而以点带面地在全球各地进行深入布局。在进入模式维度,美的由最先的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到逐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再到现阶段转变为着重以并购和海外新建为主,致力于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经营。在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选择过程中,目标市场规模、目标市场竞争程度、两国地理与文化距离会对市场选择产生影响,企业自身规模、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目标市场政策环境则会对进入模式产生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对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相关理论的一个补充,研究结论不仅对美的集团今后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可为中国其他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二、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演进——基于海尔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一)逆向创新起步阶段(1984 1989年)
    (二)逆向创新发展阶段(1990 2004年)
        1.小小神童洗衣机。
        2.超薄对门大冰箱。
        3.电脑桌冰箱。
        4.红酒柜。
        5.迈克冷柜。
        6.双动力洗衣机。
    (三)逆向创新趋于成熟阶段(2005年至今)
        1.法式对开门冰箱。
        2.磁悬浮中央空调。
        3.自清洁空调。
        4. F系列易安装自清洁空调。
四、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和发达市场进入的独立演化过程
    (一)创意来源的演进历程
    (二)产品创新战略的演进历程
    (三)发达市场进入路径的演进历程
五、创意来源、产品创新战略和发达市场进入路径的联合共演
    (一)三者间的“静态协同”关系
        1.逆向创新起步阶段
        2.逆向创新发展阶段
        3.逆向创新成熟阶段
    (二)三者间的“动态协同上升”关系
        1.起步阶段
        2.发展阶段
        3.成熟阶段
六、结论和局限
    (一)结论
    (二)局限

(2)针对90后健康饮食行为的冰箱体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冰箱产品体验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1.1.2 促进健康饮食成为冰箱发展的聚焦点
        1.1.3 健康饮食行为的冰箱体验设计研究价值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健康饮食行为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冰箱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体验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健康饮食行为及冰箱体验设计的相关研究
    2.1 健康饮食的定义及延展
        2.1.1 健康饮食的定义及延展
        2.1.2 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2.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相关研究
        2.2.1 行为促进理论研究
        2.2.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
        2.2.3 健康饮食行为的设计干预
    2.3 冰箱体验的相关研究
        2.3.1 冰箱的新生活定位
        2.3.2 体验的组成及模式研究
        2.3.3 技术搭建体验新舞台
    2.4 冰箱体验升级促进健康饮食行为
        2.4.1 冰箱的健康体验研究
        2.4.2 健康体验中冰箱的角色转变
        2.4.3 国内外冰箱体验设计案例分析
        2.4.4 冰箱体验设计促进健康饮食行为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调查研究
    3.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调研内容
        3.1.1 目标人群聚焦
        3.1.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调研目的
        3.1.3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调研方法
        3.1.4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调研流程
    3.2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问卷调研
        3.2.1 问卷调研设计与制作
        3.2.2 问卷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3.3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入户观察
        3.3.1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入户调研记录
        3.3.2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入户调研的洞察导出
        3.3.3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入户调研阶段性总结
    3.4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深度访谈
        3.4.1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用户深度访谈的准备
        3.4.2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用户深度访谈的记录
        3.4.3 90 后冰箱健康饮食行为用户深度访谈的洞察导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90 后健康饮食行为的冰箱体验设计策略
    4.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洞察导入
        4.1.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洞察聚类与归纳
        4.1.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设计方向导出
    4.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设计策略
        4.2.1 情感体验设计策略
        4.2.2 多维度信息体验设计策略
        4.2.3 人际互动体验设计策略
    4.3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定义与构建
        4.3.1 典型用户画像构建
        4.3.2 冰箱体验构建与故事描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90 后健康饮食行为冰箱体验设计实践
    5.1 项目简介
    5.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设计构建
        5.2.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的定义、目标与核心价值
        5.2.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冰箱的体验设计内容框架
    5.3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产品设计方案
        5.3.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产品功能定义
        5.3.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产品功能概念探索
        5.3.3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监测技术分析
        5.3.4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设计风格探讨
        5.3.5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外观设计
        5.3.6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CMF设计
        5.3.7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产品最终方案展示
    5.4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应用平台设计方案
        5.4.1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应用平台信息架构设计
        5.4.2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应用平台低保真原型设计
        5.4.3 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应用平台高保真原型设计
    5.5 设计方案评估
    5.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课题研究局限性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表格与图片来源
附录二:健康饮食行为促进的冰箱体验设计调查问卷
附录三: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目的
        1.3.2 关键概念界定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3.4 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能力文献综述
        2.1.1 网络能力相关研究
        2.1.2 网络能力的内涵
        2.1.3 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
        2.1.4 网络能力构成维度
        2.1.5 网络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2 知识共享文献综述
        2.2.1 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2.2.2 知识共享内涵
        2.2.3 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2.2.4 知识共享的维度
        2.2.5 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2.3 合作创新绩效相关研究综述
        2.3.1 合作创新的内涵
        2.3.2 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能力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背景
    3.2 案例研究的方法概述
        3.2.1 案例研究的简述
        3.2.2 案例研究的原则
        3.2.3 案例研究的步骤
    3.3 方法论
        3.3.1 案例背景
        3.3.2 确定代表性案例
        3.3.3 数据收集
        3.3.4 数据分析方法
    3.4 案例企业简介
    3.5 案例分析
        3.5.1 四个企业案例分组:探索型和利用型合作创新网络
        3.5.2 网络能力:分类和水平测度
        3.5.3 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
        3.5.4 结果讨论与命题提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
    4.1 网络能力的界定及维度
        4.1.1 网络愿景能力
        4.1.2 网络构建能力
        4.1.3 组合管理能力
        4.1.4 关系管理能力
    4.2 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解释
        4.2.1 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4.2.2 网络能力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路径分析
        4.2.3 概念模型的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 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5.1.1 网络愿景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5.1.2 网络构建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5.1.3 组合管理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5.1.4 关系管理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
    5.2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5.2.1 网络愿景能力与知识共享
        5.2.2 网络构建能力与知识共享
        5.2.3 组合管理能力与知识共享
        5.2.4 关系管理能力与知识共享
        5.2.5 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
        5.2.6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5.3 关系信任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5.3.1 关系信任的调节作用
        5.3.2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6.1 实证研究总体思路
    6.2 问卷设计
        6.2.1 问卷设计原则
        6.2.2 问卷设计过程
        6.2.3 问卷防偏措施
    6.3 研究变量度量
        6.3.1 自变量:网络能力
        6.3.2 中介变量:知识共享
        6.3.3 调节变量:关系信任与吸收能力
        6.3.4 因变量:合作创新绩效
        6.3.5 控制变量
    6.4 问卷的预调研
        6.4.1 预测试分析方法
        6.4.2 预调研数据收集
        6.4.3 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
        6.4.4 问卷定稿
    6.5 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简述
        6.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6.5.2 样本特征
    6.6 分析方法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7.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7.1.1 数据同源偏差检验
        7.1.2 网络能力
        7.1.3 知识共享
        7.1.4 关系信任
        7.1.5 吸收能力
        7.1.6 合作创新绩效
    7.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7.3 网络能力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分析
    7.4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分析
        7.4.1 网络能力与知识共享
        7.4.2 知识共享与企业合作创新绩效
        7.4.3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7.5 关系信任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7.6 结果与讨论
        7.6.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7.6.2 网络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讨论
        7.6.3 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讨论
        7.6.4 关系信任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讨论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8.2.1 理论贡献
        8.2.2 实践启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一 工业设计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新模式
        二 我国工业设计已处于突破规模优势临界点
        三 工业设计正在发生三个深刻变化
        四 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升级发展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 意义1: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政策红利”阶段转向“创新红利”阶段
        二 意义2: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
        三 价值:为中国工业设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行动路径提供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路线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综述
        二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三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一 工业设计的界定
        二 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
        四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三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具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分析工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 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成长
        一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
        二 与产业脱节的初期成长阶段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成长
    第二节 政策推动下的产业发展
        一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重要政策的提出
        二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智能互联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 工业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二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第一节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和特征分析
        一 智能互联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特征
        二 智能互联时代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新的要求
        三 智能互联时代设计产业的发展和走向
    第二节 服务国家现行战略
        一 “双循环”战略
        二 “一带一路”倡议
        三 供给侧、需求侧升级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一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二 智能互联时代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业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互联时代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第一节 战略之一: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构建战略
        一 构建设计产业资源配置系统
        二 工业设计产业领域扩展
        三 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第二节 战略之二:设计创新力的新生态构建战略
        一 智能互联重构“人、物、环境”设计生态
        二 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三 工业设计产业生态构建策略
        四 法律法规的保障策略
    第三节 战略之三:推动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构建战略
        一 工业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新关系构建
        二 工业设计与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关系构建
        三 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的新关系构建
    第四节 战略之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构建战略
        一 融入国际设计业界的“语境”
        二 成立中国主导的国际设计组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路径之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一 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二 构建智能互联时代工业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三 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节 路径之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
        一 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
        二 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三 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
    第三节 路径之三:开展人才培养工程
        一 建设设计开放大学
        二 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
        三 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
    第四节 路径之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二 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及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制造业服务化动因及路径研究
        1.2.2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战略转型的概念
        2.1.2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微笑曲线理论
        2.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第3章 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概况
    3.1 海尔智家简介
    3.2 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动因
        3.2.1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2.2 利用原有服务和产品优势
        3.2.3 迎合用户差异化需求
        3.2.4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发展历程
        3.3.1 服务化转型萌芽期: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免费基础服务
        3.3.2 服务化转型初期:与产品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整合服务
        3.3.3 服务化转型中期:与产品高度融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3.3.4 服务化转型后期:服务占主导地位的综合解决方案
第4章 价值链视角下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分析
    4.1 转型前后价值链模式对比
    4.2 上游服务化:研发服务
        4.2.1 开放研发平台--HOPE
        4.2.2 用户参与设计--海尔定制
    4.3 中游服务化:组织、生产服务
        4.3.1 完成组织变革--平台型组织
        4.3.2 实现智能制造--互联工厂
    4.4 下游服务化:销售、物流服务
        4.4.1 三店合一平台--OSO 顺逛
        4.4.2 智慧家庭服务--海尔智家
        4.4.3 高效物流服务--日日顺
    4.5 转型路径小结
第5章 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对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绩效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5.1.1 绩效指标的选取
        5.1.2 绩效指标的处理
    5.2 财务维度分析
        5.2.1 盈利能力分析
        5.2.2 偿债能力分析
        5.2.3 营运能力分析
    5.3 客户维度分析
        5.3.1 市场占有率分析
        5.3.2 品牌价值分析
    5.4 内部流程维度分析
        5.4.1 销售费用率分析
        5.4.2 管理费用率分析
    5.5 学习与成长维度分析
        5.5.1 研发强度分析
        5.5.2 研发人员分析
    5.6 绩效分析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选题研究的内容、意义与方法
    第四节 理论框架: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一章 惊悚小说的总体伦理取向
    第一节 贵族伦理秩序与中产阶级的焦虑
    第二节 性别伦理和职业精英伦理叙事
    第三节 小说伦理取向与和谐社会构建
第二章 贵族阶级财产引发的伦理取向
    第一节 贵族财产的伦理叙事
    第二节 贵族阶级的私有财产伦理观
    第三节 贵族财产层面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第三章 惊悚小说的性别伦理取向
    第一节 贵族家庭成员的性别伦理观
    第二节 男性人物的性别伦理取向
    第三节 性别伦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章 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取向
    第一节 法律精英的职业伦理取向
    第二节 医学精英的职业伦理取向
    第三节 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反思
第五章 作品形式与伦理取向的关系
    第一节 伦理叙事的形式美学创新
    第二节 政治伦理美学价值的生成
    第三节 艺术创新与伦理取向的形成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7)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并购和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一、并购及海外并购
        二、财务风险
    第二节 并购相关理论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市场势力理论
        三、规模经济理论
    第三节 并购财务风险种类
        一、定价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二、融资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三、支付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四、整合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案例简介
    第一节 并购双方公司简介
        一、青岛海尔简介
        二、美国通用家电简介
    第二节 并购动因
        一、海尔动因
        二、美国通用家电动因
    第三节 并购方案、过程与结果
        一、并购方案
        二、并购过程
        三、并购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识别及成因
    第一节 财务风险识别
        一、定价风险识别
        二、融资风险识别
        三、支付风险识别
        四、整合风险识别
    第二节 财务风险成因
        一、定价风险成因
        二、融资风险成因
        三、支付风险成因
        四、整合风险成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一节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定价风险控制措施
        二、融资风险控制措施
        三、支付风险控制措施
        四、整合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节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的财务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一、定价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二、融资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三、支付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四、整合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的案例启示
    第一节 关于定价风险启示
        一、规划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
        二、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三、选择合适的方法评估企业价值
    第二节 关于融资风险启示
        一、优化筹资结构
        二、拓宽融资渠道
    第三节 关于支付风险启示
        一、选择合理支付方式
        二、规避汇率风险
    第四节 关于整合风险启示
        一、科学制定整合策略
        二、全面整合以发挥协同相应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核心概念
        1.3.1 虚拟整合
        1.3.2 需求动态性和市场竞争性
        1.3.3 企业间非正式关系
        1.3.4 产品创新速度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品创新速度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2.1.1 产品创新速度的特征
        2.1.2 产品创新速度的概念界定
    2.2 产品创新速度的相关研究回顾
    2.3 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2.3.2 企业内部资源因素的影响
    2.4 虚拟整合及其相关研究
        2.4.1 虚拟整合的概念界定及维度划分
        2.4.2 虚拟整合的理论视角及与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
    2.5 研究切入点及理论基础
        2.5.1 研究切入点
        2.5.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概念模型的提出
        3.1.1 前后向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
        3.1.2 需求动态性和市场竞争性的影响
        3.1.3 企业间非正式关系的作用
        3.1.4 概念模型的建构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前后向虚拟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
        3.2.2 需求动态性和市场竞争性的调节作用
        3.2.3 企业间非正式关系的作用
    3.3 研究假设汇总与框架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问卷设计过程
    4.2 变量测量
        4.2.1 前后向虚拟整合的测量
        4.2.2 产品创新速度的测量
        4.2.3 需求动态性、市场竞争性的测量
        4.2.4 企业间非正式关系的测量
        4.2.5 控制变量的测量
    4.3 预测试数据分析及量表修正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测试题项的信度检验
    4.4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数据收集
        4.4.1 样本选择
        4.4.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数据的质量评估
        5.2.1 未回复偏差检验
        5.2.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3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研究分析工具选择
        5.3.1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3.2 研究分析工具的选择
    5.4 构念有效性检验
        5.4.1 信度检验
        5.4.2 效度检验
    5.5 路径分析及假设检验
        5.5.1 前后向虚拟整合与产品创新速度之间关系的假设检验
        5.5.2 需求动态性和市场竞争性的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5.5.3 企业间非正式关系的作用的假设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果讨论
    6.1 研究结果汇总
    6.2 研究结果讨论
        6.2.1 研究问题一的结果讨论
        6.2.2 研究问题二的结果讨论
        6.2.3 研究问题三的结果讨论
    6.3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理论贡献
    实践意义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大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本文相关范畴的基本解释
        1.1.1 泛娱乐与IP
        1.1.2 社交媒体
        1.1.3 粉丝和粉丝经济
        1.1.4 社群
        1.1.5 二次元
        1.1.6 Z世代和新生代父母
    1.2 选题背景
    1.3 选题意义
    1.4 国外关于文化产业与IP问题的研究现状
        1.4.1 文化产业的范畴
        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1.4.3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5 国内关于IP问题的研究
        1.5.1 IP现象早已存在,但IP问题研究是新问题
        1.5.2 我国关于IP问题的专着
        1.5.3 我国关于IP问题的其他文献
        1.5.4 我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现状
        1.5.5 我国针对儿童IP运营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学方法
        1.6.2 数据分析法
        1.6.3 跨学科研究方法
    1.7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7.1 研究创新点
        1.7.2 研究难点
    1.8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IP开发运营的内涵
    2.1 IP的内涵和特点
        2.1.1 IP的内涵
        2.1.2 从吉祥物IP运营透视IP内涵
        2.1.3 优秀IP的特质
    2.2 儿童IP
    2.3 儿童IP与成人IP的关系
        2.3.1 成人IP的儿童化
        2.3.2 儿童IP的全年龄层化
        2.3.3 介于儿童IP和成人IP之间的“儿童IP成人化”IP
    2.4 儿童文学及其与儿童IP的关系
        2.4.1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2.4.2 泛娱乐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大发展与新突破
        2.4.3 儿童文学是儿童IP内容运营源头之一,但不等于就是儿童IP
第3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概观
    3.1 泛娱乐时代我国的泛娱乐产业链
        3.1.1 腾讯: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娱乐新生态
        3.1.2 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大文娱
        3.1.3 百度: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泛娱乐
    3.2 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儿童IP发展状况
第4章 我国儿童IP运营的历史与现实
    4.1 动画IP:儿童IP最主要的IP形式
        4.1.1 中国动画第一个黄金期(1957-1967年)
        4.1.2 中国动画第二个黄金期(1979-1989年)
        4.1.3 中国动画缓慢发展期(1990-2010年)
        4.1.4 动画IP萌芽期(2011-2015)
        4.1.5 动画IP成长期(2015-至今)
    4.2 动画电影IP
        4.2.1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经典IP与国人的“大圣情怀”
        4.2.2 《大鱼海棠》:成功的衍生品周边运营
        4.2.3 《大护法》:暴力美学与内容硬伤的悲歌
        4.2.4 《风语咒》:构建“中国超级武侠世界观”IP群的试水运营
        4.2.5 《白蛇:缘起》:传统IP的创新价值的实现
        4.2.6 《哪吒·魔童降世》:颠覆经典,衍生新的儿童IP
    4.3 网络漫画IP:二次元文化成主流
        4.3.1 《狐妖小红娘》:动画热播赋能原着漫画
        4.3.2 《一人之下》:传统文化灵魂下的消费者认同
    4.4 游戏IP:机遇和挑战并重
        4.4.1 《王者荣耀》:现象级游戏IP的荣耀
        4.4.2 《阴阳师》:“以玩家为本”的衍生开发
第5章 国外优秀儿童IP的运营分析
    5.1 哈利波特:从畅销小说到IP多元化商业开发模式
        5.1.1 “哈利波特”IP开发的核心:系列小说与系列电影
        5.1.2 “哈利波特”IP的游戏开发
        5.1.3 “哈利波特”IP的主题公园建设
        5.1.4 “哈利波特”IP周边衍生品链建设
    5.2 精灵宝可梦:从反应平平的游戏到全球第一大儿童IP
        5.2.1 漫画游戏联动,“精灵宝可梦”IP价值显现
        5.2.2 技术+社交的产品模式激发IP的独特价值
        5.2.3 IP大电影: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价值进化
        5.2.4 联名营销:IP商业价值的充分释放
    5.3 小猪佩奇:中国社交媒体捧红的儿童IP
        5.3.1 《小猪佩奇》的成名史:从儿童IP到全民IP
        5.3.2 《小猪佩奇》IP的核心价值: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挖掘
    5.4 迪士尼全业产业链运营
        5.4.1 迪士尼媒体网络
        5.4.2 迪士尼主题公园
        5.4.3 迪士尼影视娱乐
        5.4.4 迪士尼消费品
第6章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问题与对策
    6.1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面临的问题
        6.1.1 儿童IP产业链不够健全
        6.1.2 儿童IP全年龄段的开发意识不足
    6.2 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的对策
        6.2.1 孵化阶段:打造优质儿童IP内容
        6.2.2 放大阶段:善用社交媒体宣传
        6.2.3 变现阶段:跨界运营,进行商业化运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 ——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研究
    2.2 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
    2.3 企业国际化路径影响因素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3.1 中国家电企业出口现状
        3.1.1 出口总量
        3.1.2 出口地区分布
        3.1.3 出口产品结构
    3.2 中国家电企业海外经营现状
        3.2.1 海外业务收入
        3.2.2 品牌海外影响力
    3.3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发展困境
        3.3.1 投资风险高、回报率低
        3.3.2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3.3.3 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有待提高
    3.4 本章小结
4 案例研究设计
    4.1 案例选取原因
    4.2 数据收集
    4.3 数据编码与分析
5 案例分析与发现
    5.1 美的国际化路径分析
        5.1.1 市场选择
        5.1.2 进入模式
        5.1.3 小结
    5.2 美的国际化路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5.2.1 市场选择影响因素
        5.2.2 进入模式影响因素
    5.3 美的国际化路径优势与问题分析
        5.3.1 优势分析
        5.3.2 问题与潜在风险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市场选择
        6.2.2 加强本土化以降低文化隔阂
        6.2.3 提升核心技术以强化品牌影响力
        6.2.4 深化全球化布局以应对突发事件
    6.3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美的集团国际化路径选择访谈内容提纲

四、学习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演进——基于海尔公司的纵向案例研究[J]. 李薇,何寒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针对90后健康饮食行为的冰箱体验设计[D]. 亓浩然. 江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网络能力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何国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D]. 刘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5]海尔智家服务化战略转型的路径及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 张露.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6]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伦理取向研究[D]. 胡贝克.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青岛海尔并购美国通用家电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姚诗炜.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虚拟整合对产品创新速度的影响研究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视角[D]. 唐研.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泛娱乐时代我国儿童IP运营研究[D]. 申琳. 吉林大学, 2020(01)
  • [10]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 ——基于美的集团的案例分析[D]. 高金锋.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借鉴海尔成功经验的切入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