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

10kV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

一、10kV环网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陈应盛[1](2021)在《A市10kV配电网用户最优接入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性质的10k V电力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用户接入配电网的需求旺盛,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城市用户接入方案的制定及规划管理已成为供电企业规划部门的主要业务。在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现有配电网10k V线路装接配变容量控制标准不精准、用户接入方案不合理,未能结合当地城市化程度差异、用户性质差异、负荷密度及负荷成熟程度差异等实际情况进行属地化制定,无法与配电网规划目标网架有效衔接,存在用户负荷发展规律不清、线路装接配变容量远未达到上限却线路负载率高、线路装接配变容量较大但线路负载率较低、10k V专用线路负荷小且利用率低的问题,造成了用户接入无序,线路利用率不高、网架重复优化建设频繁、投资浪费等不良后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A市10k V配电网接线模式和用户接入模式,计算出了不同负荷发展阶段、不同负荷性质、不同10k V线路目标接线模式和负载能力下的10k V线路装接配变容量控制标准。制定了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实施策略,提出了过渡接线和非目标接线向目标接线转变时10k V配电网线路建设思路。提出了通过可靠性影响度、经济性影响、线损影响度、末端电压水平影响度进行指标分析,进行用户接入方案最优评价,运用综合赋权法+最优权系数模型求得最优方案。实例应用表明了计算方法有效。本研究成果能有效的指导基层电力工作者精准、科学、合理的制定客户接入方案和配电网改造方案,确保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展10k V配电网架建设,减少了因线路过载引起的配电网运行风险、提升了用户供电服务质量,节省了企业成本,每年可为地市供电企业节省投资上千万元,成果在用户接入方案和配电网规划建设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

王川[2](2020)在《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中压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四分”线损管理,结合10千伏分线同期线损管控需求,论文完成了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与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研究,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一二次融合移动式计量装置:按照网格化体系和目标网架固有特性,提出了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电缆网和架空网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了关口建设改造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观加权线损最大化和关口建设成本最小的分阶段关口优化配置方法;制定了关口配置原则和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有效指导规范了国家电网公司10千伏分线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工作。论文提出了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架构体系,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压配电网线损多维度精准辨识。建设完成扬州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为配电网10千伏分线线损管控和精细化降损提供实践依据,促进了 10千伏分线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和配电网精细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

高健[3](2020)在《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配电网运营管理不到位,配电网设备经常会发生故障,导致配电网故障强停率偏高、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不合格、部分配电网线路线损率偏高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并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供电企业自身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配电网的运营管理,积极探索配电网运营效率的提升对策,对于保证人民工作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以及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设备运行周期理论,运用“5W2H”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G供电公司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运营效率的对策。分析表明,G供电公司目前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不够精细、配电线路设计不够完善、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和外力破坏等原因导致配电网设备发生故障相对偏多;二是配电网运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未能及时提升,电压管理过程中高科技应用较少,造成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合格率不高:三是配电网中部分配电线路老旧、变压器能耗高、输送线路过长等情况导致部分线路损耗不合理。四是配电网运营人员综合素质未能及时提高,一定程度影响了配电网运营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效率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使配电网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配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二是加强配电网防外破管理,降低配电网故障率;三是提升配电自动化运维技术应用水平,加强配电网的主动运维;四是加强配电网电压综合治理,减少低电压的影响;五是加强线损治理综合管理,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六是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提升应急抢修效率;提升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配电网运营水平。

韩岩[4](2020)在《某区域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对用电的要求逐渐转变为“供好电”,传统的配电网建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同时,电网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逐年上升,配电网日益智能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配电网实际,开展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应用,建立适用于配电网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发挥配电自动化在提升配电网管理方面的作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研究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进行分解分析,讨论了配电自动化主站架构、终端的基本功能、通信的功能及通信方式,为探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某区域的配电网现状,探讨分析了配电网网架改造、运行方式调整和故障处理的应遵循的原则和流程,网架改造方面提出差异化改造原则,运行方式调整方面明确停电合环的操作流程,故障处理方面提出配网故障抢修指挥的必要性。从主站、终端、通信、指标四个方面,提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的提升措施。最后,以某区域的配电网为实例,从网架改造、运行方式调整、故障处理三个方面,通过选择典型实践案例验证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成效,从主站、终端、通信、指标管理四个方面,对管理提升措施开展实践验证、成效分析,建立了图模贯通流程,形成了实用化指标评价。通过某区域的实践和成效分析,验证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网管理的提升作用。综上所述,通过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的探讨,针对某区域配电网网架结构、故障处理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强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化管理提升措施,形成与某区域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为推动配电网智能化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

齐奇[5](2020)在《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个地区电力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电网的供电能力急需提高,确定某一地区输配电电压序列,则能够影响该地区的电网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制定、设备类型研发、建设维护方式。本课题从电网规划的角度出发,针对青岛地区应用220/35/10kV电网在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研究青岛地区电力保障面临严峻考验情况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青岛地区负荷密度已经发展到历史高点,持续增长的变电站数量及出线数量占用了大量的公共土地资源,城区配电网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220/35/10kV供电序列已不再能够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上述矛盾,本文提出将20kV应用于配电网中的设想,说明其在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减少变电站和线路走廊数量、优化电能质量、提升供电能力方面的显着优势,并研究20kV配电网在青岛地区的应用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借鉴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20kV配电网应用实例及多年的研究成果,为青岛配电网的规划提供相关素材,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与大连长兴岛20kV配电网的成功案例为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提供了参考。本文在阐述青岛地区配电网改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有35kV和10kV配电网设备,规划了20kV配电网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分析青岛地区配电网应用20kV电压等级的实际案例,论证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进而归纳总结20kV配电网的运行经验,为其在青岛地区的最终应用打下基础。

许菲[6](2020)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自动化对于保障电网持续可靠高效运行和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馈线自动化作为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其作用是提升配网应对故障的自动化水平,缩短故障持续时间,弱化故障负面影响。作为直接连接用户的环节,配电网网架结构多变且故障频发,现有馈线自动化模式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现有就地馈线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馈线自动化模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分析馈线自动化的意义及主要作用,介绍馈线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根据故障处理方式的不同,分析了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和就地式馈线自动化的故障处理原理,分析各模式故障处理的特点及应用场所,总结得出:就地式馈线自动化不依赖通信网络和主站,不易受信息安全威胁,供电可靠性更高,更适用于我国电力环境复杂的局面。分析就地式馈线模式中电流时间型、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时间型、自适应型四种模式的原理和故障处理逻辑。分析得出现有故障处理方法存在故障处理类型单一、无法适应网架结构变化、重合闸次数多、处理时间长等弊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自适应型故障处理模式。该模式中,开关均采用三种模式的断路器,即分段断路器、分支断路器和分界断路器,不同的断路器执行不同的逻辑功能,通过断路器之逻辑配合完成故障处理。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兼具处理短路故障与接地故障的能力,适用面广;面对复杂的线路网架结构变化无需对开关参数重新整定,适应能力强;一次重合闸即可完成故障处理,减少了断路器之间的级差,故障处理时间短。随后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并给出了改进型自适应就地馈线自动化针对短路故障、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逻辑,理论上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实时模型检测工具UPPAAL验证了改进自适应型馈线自动化的逻辑正确性;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验证改进自适应型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随后本文对所提方法在国内某地变电站改造计划中的实际应用表现进行了分析总结。仿真结果及变电站实际改造应用结果均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改进自适应型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模式的正确性及优势。在分布式电源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引入分布式电源对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影响,其中着重分析了对现有就地式馈线模式及改进自适应型馈线模式故障处理逻辑的影响,并基于潮流变化引起开关不动作、误动作等问题,提出针对现有馈线模式及改进自适应型馈线模式的具体改造方案。

宋仕敏[7](2020)在《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认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电力建设提出了高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全面推进“三型两网”建设。配电网作为连接电力企业与用户的关键枢纽,实现配网自动化在承接“三型两网”建设任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吉安市配电网发展现状,对吉安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网架结构、配网设备、主站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多个方面对吉安市现有配电网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配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本文针对吉安市配网系统现有问题,根据江西省当地相关文件提出要求,结合吉安市实际发展需求对配网自动化建设中设备改造、终端建设、主站系统建设、信息集成系统、通讯系统和配电SCADA情况进行透彻分析。最后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层面对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预期成效进行分析,发现配网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未来吉安市经济腾飞,吉安市供电公司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

秦岩[8](2020)在《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对用电要求越来越高,除电能质量外,对供电连续性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高危客户和敏感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我国的配电网基本为开环运行方式,即在正常运行方式下,配电线路为单电源供电方式,而在故障或检修方式下,需通过配网负荷转移方式将负荷转移至其它线路供电。传统配电网采用停电后再将线路负荷转供至其它线路,但该操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不停电连续供电的要求。随着配网设备的逐步增多,配电设备的改造逐步推进,配网检修工作也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配网停电方式下负荷转移多与客户对供电连续性的矛盾。为了给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电力供应,配网经过逐年改造,逐步形成环网结构,即1条10kV线路有2个及以上电源点,并在线路联络点进行开断。配电网在一次设备上已具备合环条件。目前,根据用户连续供电的要求,大部分配电线路具备条件的均采取合环操作的方式,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合环操作原则,调度员仅根据运行经验进行合环操作条件判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部分情况下为避免故障,则采取停电的方式进行负荷转移。合环操作中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合环点两侧的电压差在合环过程中会产生循环电流和冲击电流,而在这两个电流叠加在负荷电流上时,将会导致系统潮流变化,从而导致电流增大,引起保护动作跳闸,对正常用户供电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提前明确合环稳态电流和瞬时冲击电流的大小,则可以有效减少过负荷引起的线路故障,对合环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天琪[9](2020)在《配网线路开关分级优化配置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实施配电市场化的改革以来,如何有效地使得我国的配电网络自动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配电网络自动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电力高科技配电网络产业发展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如何建立合理可靠的配电网安全自动化管理平台对这些配电网络自动化产业其他关键环节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由于这些配电网络产业领域的相关技术和性能存在严重不足,大面积使用陈旧的配电设备,导致各类电力网络安全事故频繁的发生,配电设备也会因此受到很多损坏,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人身安全,直接的影响到了近年来我国企业和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化建设的正常发展。本文立在研究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配网线路开关分级保护配置系统,系统使用前端Bootstrap框架,后端Spring MVC框架技术,配合矢量图元技术SVG将实际线路通过一定的抽象规则生成为线路信息模型,之后经过配网线路开关分级优化配置算法在线路开关位置的限制、线路开关故障限制参数等一系列的参数限制下计算最优线路开关的位置以及对应的开关定值,并使用线路信息模型将其展示出来,辅以故障定位功能,将单一线路进行开关配置优化和停电负荷优化,为实际的配电网线路开关优化配置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根据线路基础信息完成线路信息模型的自动生成,为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可视化依据。2、根据线路基础信息以及优化算法所得优化后的设备信息,生成优化后的线路信息模型。3、对关键配网信息和功能进行整合,为配网自动化提供整套系统方案依据。

甘宁[10](2020)在《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电能需求不断增大,而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小区配电网直接影响小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用电质量,它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技术改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技术改造的背景意义、特点、国内外配电网研究现状以及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流程;然后以某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的配电网现状和用电负荷等情况展开了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分析出该区域附近110k V、10k V配电网情况,以某配电网的技术改造设计为研究内容,对该小区目前的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科学研判,总结归纳出小区配电网目前存在的电源点单一、线路损耗过大、户均配变容量不足、设备老化严重、用电成本过高和用电安全存在风险等问题;随后对区域110k V、10k V配电网电源点情况展开分析,结合该地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改造设计项目的施工难易程度、可实施性等因素考虑,分析对比,择优考虑,选取相应较佳的建设方案,很好的实现了减少小区故障停电次数、缩短故障停电时间、降低小区居民用电成本和线路设备损耗,提高了小区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与安全用电服务水平。最后,对该配电网在技术改造设计前后的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说明了该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实际可行性和效益,并对配电网和供配电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10kV环网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kV环网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A市10kV配电网用户最优接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研究现状
        1.2.1 国外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研究现状
        1.2.2 国内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分析
    1.4 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配电网用户接入点研究
    2.1 国内外先进城市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调查
        2.1.1 国外先进城市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调查
        2.1.2 国内先进城市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调查
        2.1.3 国内外先进城市配电网用户接入模式总结
    2.2 10kV配电网用户接入推荐模式
        2.2.1 供电区划分标准
        2.2.2 10kV配电网线路接线推荐模式
        2.2.3 配电网用户接入推荐方式
    2.3 10kV线路负载能力研究
        2.3.1 影响10kV线路负载能力因素分析
        2.3.2 10kV线路负载能力计算方法
        2.3.3 用户接入10kV线路配变容量限值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实施策略
    3.1 用户接入方案制定策略
    3.2 10kV配电网线路改造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最优评价
    4.1 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评价指标
        4.1.1 可靠性影响度分析
        4.1.2 经济性影响分析
        4.1.3 线损影响度分析
        4.1.4 末端电压水平影响度分析
    4.2 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最优评价
        4.2.1 综合赋权法
        4.2.2 最优评价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用户接入方案实例应用
    5.1 报装用户概况
    5.2 用户周边10kV配电网现状
    5.3 确定用户接入点
    5.4 制定多种用户接入方案
    5.5 接入方案指标分析
    5.6 接入方案最优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2)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复杂配电网10千伏线损关口优化配置技术
    2.1 新型10千伏分线线损计量装置设计研制
        2.1.1 总体设计
        2.1.2 一体化电子互感器设计
        2.1.3 三段可调U型结构设计
        2.1.4 高压直接取能设计
        2.1.5 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设计
        2.1.6 整体误差校验
    2.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
        2.2.1 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配电网网格化划分方法
        2.2.2 复杂配电网关口配置方法
    2.3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与模式
        2.3.1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
        2.3.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
    3.1 配电网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3.2 中压配电网线损全过程计算模型
    3.3 10千伏线损异常原因精准辨识
    3.4 小结
第四章 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建设与评价
    4.1 扬州示范区建设评价
        4.1.1 主要建设内容
        4.1.2 建设成效及亮点
    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3)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
        1.2.2 国外文献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配电网运营效率
        2.1.2 SOP标准作业程序
    2.2 基础理论
        2.2.1 “5W2H”分析法理论
        2.2.2 设备运行生命周期理论
        2.2.3 “6S”理论
第3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1 G供电公司简介
    3.2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2.1 G地区社会环境现状
        3.2.2 G供电公司配电网生产运营现状
第4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
        4.1.1 配电网设备故障率偏高
        4.1.2 配电网低电压现象
        4.1.3 配电网线损不合理
    4.2 影响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4.2.1 配电网设备因素的影响
        4.2.2 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因素的影响
        4.2.3 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
        4.2.4 外在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
    5.1 降低G供电公司配电网设备故障率
        5.1.1 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
        5.1.2 完善防外力破坏管理
    5.2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运维技术应用水平
        5.2.1 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提升管理
        5.2.2 加强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建设
    5.3 加强G供电公司配电网电压质量管理
        5.3.1 加强低电压综合治理管理
        5.3.2 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
    5.4 加速G供电公司配电网线路损耗不合理处理
        5.4.1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管理措施
        5.4.2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技术方案
    5.5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故障应急抢修效率
        5.5.1 多方面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
        5.5.2 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方案
    5.6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第6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某区域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基本组成
    2.1 配电自动化系统组成
    2.2 配电自动化主站
        2.2.1 主站系统架构
        2.2.2 硬件架构
        2.2.3 软件架构
    2.3 配电终端
        2.3.1 配电终端类型
        2.3.2 配电终端基本功能
    2.4 通信网络
        2.4.1 通信网络的功能
        2.4.2 通信网络的通信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
    3.1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
        3.1.1 配电网网架改造
        3.1.2 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
        3.1.3 配电网故障处理
    3.2 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
        3.2.1 配电自动化主站管理
        3.2.2 配电自动化终端管理
        3.2.3 配电自动化通信管理
        3.2.4 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分析管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区域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实践
    4.1 某区域配电网现状
        4.1.1 经济社会情况
        4.1.2 配电网规模情况
        4.1.3 配电自动化设备情况
    4.2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实践
        4.2.1 配电网网架改造实践
        4.2.2 配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实践
        4.2.3 配电网故障处理实践
    4.3 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实践
        4.3.1 配电自动化主站管理实践
        4.3.2 配电自动化终端管理实践
        4.3.3 配电自动化通信管理实践
        4.3.4 配电自动化运行指标分析管理实践
    4.4 配电自动化系统成效分析
        4.4.1 提高供电可靠性
        4.4.2 降低综合线损率
        4.4.3 提升配网建设成效
        4.4.4 优化运维管理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青岛地理环境与经济地位
        1.1.2 青岛电力发展概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方案简述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20kV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
    2.1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2.2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技术性
        2.2.1 单项技术参数
        2.2.2 电网结构
        2.2.3 可靠性
    2.3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经济性
        2.3.1 研究思路
        2.3.2 网络建设投资费用
        2.3.3 网络年运行费用
    2.4 设置20kV电压等级的社会资源性
        2.4.1 研究思路
        2.4.2 变电站占地面积
        2.4.3 线路走廊占地面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0kV配电网可行性分析
    3.1 概述
    3.2 20kV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3.2.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3.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2.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3.2.4 20k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应用
    3.3 设备再利用情况分析
    3.4 青岛电网应用20kV配电网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岛电网现状分析
    4.1 供电区整体概况
    4.2 区域高压网络现状
        4.2.1 220kV变电站分析
        4.2.2 110kV变电站分析
        4.2.3 35kV变电站分析
    4.3 中压配电网网络现状
        4.3.1 中压配电网概况
        4.3.2 10kV线路基本情况分析
        4.3.3 10kV开关类设施和设备情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0kV配电网建设规划
    5.1 青岛市区20kV改造方案叙述
    5.2 配电网改造原则
        5.2.1 改造基本原则
        5.2.2 分阶段改造原则
        5.2.3 分区域改造原则
    5.3 改造实施方案
        5.3.1 开关柜的选择
        5.3.2 线缆设备的选择
        5.3.3 变压器设备的选择
        5.3.4 无功补偿类设备选择
    5.4 改造方案举例
        5.4.1 线路改造方案
        5.4.2 变电站改造方案
        5.4.3 用户站改造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馈线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馈线自动化基础
    2.1 集中式FA
    2.2 智能分布式FA
    2.3 就地式FA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
    3.1 电压时间型FA
    3.2 电流时间型FA
    3.3 电压电流时间型FA
    3.4 传统自适应型FA
        3.4.1 长延时自适应FA
        3.4.2 短延时自适应FA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自适应型FA构成及故障处理
    4.1 改进自适应型FA原理
    4.2 短路故障处理
    4.3 单相接地故障处理
        4.3.1 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4.3.2 接地故障处理
    4.4 仿真与验证
        4.4.1 UPPAAL仿真验证
        4.4.2 RTDS仿真验证
    4.5 改进自适应型就地馈线自动化实际工程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布式电源对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影响
    5.1 分布式电源的特点
    5.2 分布式电源对馈线保护的影响
    5.3 分布式电源对就地型馈线保护的影响
        5.3.1 分布式电源对电流时间型FA的影响
        5.3.2 分布式电源对电压时间型FA的影响
        5.3.3 分布式电源对改进自适应型FA的影响
    5.4 考虑分布式电源影响的就地型FA完善方案
        5.4.1 电流时间型FA完善方案
        5.4.2 电压时间型FA完善方案
        5.4.3 改进自适应型FA完善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与获得的荣誉
致谢

(7)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吉安配网建设现状
    2.1 配网情况分析
    2.2 配网网架结构
        2.2.1 架空网结构
        2.2.2 电缆网架结构
    2.3 配网设备情况
        2.3.1 配电变压器
        2.3.2 10kV配网线路状况
        2.3.3 开关类设备情况
        2.3.4 无功补偿设备情况
        2.3.5 设备运行年限情况
    2.4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情况
        2.4.1 自动化调控系统
        2.4.2 生产管理系统
        2.4.3 地理信息系统
        2.4.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4.5 小水电发电信息采集系统
    2.5 配网通信系统情况
        2.5.1 光传输现状
        2.5.2 数据通信网情况
    2.6 存在主要问题
        2.6.1 供电能力不足
        2.6.2 线路结构不合理
        2.6.3 电网设备参差不齐
        2.6.4 建设环境差
        2.6.5 建设资金不足
第3章 吉安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
    3.1 整体规划目标
    3.2 设备改造与建设
        3.2.1 配网自动化终端布点方案
        3.2.2 配电一次设备改造方案
    3.3 配网自动化主站建设
        3.3.1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架构
        3.3.2 主站系统应用结构
        3.3.3 主站功能建设方案
    3.4 信息系统集成整合
        3.4.1 信息系统集成架构
        3.4.2 信息系统总线功能
        3.4.3 GIS的信息集成整合
        3.4.4 其他系统的整合
    3.5 通信系统建设
        3.5.1 通信信道方案
        3.5.2 数据传输方式
        3.5.3 各区配网通信建设内容
    3.6 配电SCADA
        3.6.1 数据采集
        3.6.2 数据处理
        3.6.3 数据记录
        3.6.4 操作与控制
        3.6.5 事故反演
        3.6.6 智能告警分析
        3.6.7 网络建模
第4章 预期成效与效益分析
    4.1 预期成效
    4.2 经济效益分析
    4.3 管理效益分析
    4.4 社会效益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配电网简介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概述
    2.1 配电网接线方式
    2.2 配电网合环操作概念
    2.3 配电网合环操作分类
    2.4 配电网合环优缺点
第3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分析
    3.1 配电网合环操作条件
    3.2 配电网合环电流产生原因
    3.3 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分析
        3.3.1 合环操作潮流计算步骤
        3.3.2 合环操作潮流计算方法
        3.3.3 合环操作冲击电流计算方法
第4章 配电网合环操作仿真研究
    4.1 PSASP软件介绍
    4.2 仿真模型搭建
        4.2.1 变压器模型
        4.2.2 线路模型
    4.3 仿真案例分析
        4.3.1 同一变电站同一10kV母线出线合环分析
        4.3.2 同一变电站不同10kV母线出线合环分析
        4.3.3 同一220kV变电站不同110kV变电站出线合环分析
        4.3.4 220kV变电站与110kV变电站出线合环分析
        4.3.5 不同220kV变电站下出线合环分析
    4.4 配电网合环操作结论
第5章 配电网合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5.1 继电保护分析背景
    5.2 继电保护影响分析
        5.2.1 配电线路保护整定原则
        5.2.2 配电网合环状态下的影响分析
        5.2.3 合环操作后的影响分析
    5.3 继电保护配合策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9)配网线路开关分级优化配置平台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相关技术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技术介绍
    2.2 相关算法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线路信息模型生成技术的研究
    3.1 线路信息模型生成技术思想
    3.2 线路信息模型生成技术探索
    3.3 线路信息模型生成技术的改进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关优化算法的研究
    4.1 开关优化分析
    4.2 开关优化算法探索
    4.3 故障定位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法及平台功能的实现
    5.1 开发环境介绍
    5.2 相关软件介绍
    5.3 系统模块的设计与整合
    5.4 线路信息模型模块
    5.5 开关优化算法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配电网技术改造的背景与意义
    1.2 配电网技术改造概述
        1.2.1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定义
        1.2.2 配电网的分类
        1.2.3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的特点
    1.3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的流程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特点及其供配电系统分析
    2.1 居民小区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2.2 供配电系统相关概述
        2.2.1 供配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要求
        2.2.2 供配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的主要任务
    2.3 居民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分析
        2.3.1 供电方式
        2.3.2 负荷的分级与供电要求
        2.3.3 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分析
        2.3.4 负荷计算
        2.3.5 无功补偿
        2.3.6 自备应急电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配电网10KV外线及低压配电技术改造设计
    3.1 总述
        3.1.1 设计依据
        3.1.2 设计范围
    3.2 供电现状
        3.2.1 总体情况
        3.2.2 各生活小区供电现状
        3.2.3 主要存在的问题
    3.3 设计年份和地区气象地质条件
        3.3.1 设计年份与地区地质交通条件
        3.3.2 地区气象条件
    3.4 10KV线路技术改造设计与建设方案
        3.4.1 新华路片区
        3.4.2 河西片区
        3.4.3 其他片区
    3.5 10/0.4KV配电设计方案
        3.5.1 小区变电所形式及位置选择
        3.5.2 高、低压侧供电方式
        3.5.3 系统配电及继电保护概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改造设计方案中主要电气设备、导体选择
    4.1 主要技术原则
    4.2 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稳定性校验
        4.2.1 10kV配电工程短路电流计算
        4.2.2 10kV配电工程设备校验
    4.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3.1 环网柜/环网箱
        4.3.2 预装式箱变
        4.3.3 柱上台区变压器
        4.3.4 导体选择
    4.4 各小区台区建设规模
    4.5 防雷与接地设计
        4.5.1 雷电的分类及危害
        4.5.2 小区防雷与接地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改造后的成效分析
    5.1 供电可靠性分析
        5.1.1 供电可靠性分析结果
        5.1.2 技术改造设计成效
    5.2 线路、设备损耗分析
        5.2.1 线路损耗分析
        5.2.2 变压器损耗分析
        5.2.3 技术改造设计成效及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10kV环网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A市10kV配电网用户最优接入方案研究[D]. 陈应盛. 广西大学, 2021(12)
  • [2]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 王川. 扬州大学, 2020(04)
  • [3]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D]. 高健. 扬州大学, 2020(05)
  • [4]某区域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管理研究[D]. 韩岩. 山东大学, 2020(04)
  • [5]青岛地区应用20kV配电网的可行性研究[D]. 齐奇. 青岛大学, 2020(01)
  • [6]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研究[D]. 许菲.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7]吉安中心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研究[D]. 宋仕敏. 南昌大学, 2020(01)
  • [8]配电网调度合环操作分析研究[D]. 秦岩. 南昌大学, 2020(01)
  • [9]配网线路开关分级优化配置平台的研究与应用[D]. 王天琪. 南昌大学, 2020(01)
  • [10]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D]. 甘宁.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10kV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