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你的+N+它!”语义分析

“V+你的+N+它!”语义分析

一、“V+你的+N+吧!”语义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飞,陈昌来[1](2022)在《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意义、功能与构式化》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分析了构式"V你的(NP)!"中常项构件和变项构件特征,认为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言者对听者的行为表达否定态度,要求听者专心V (NP)"。该构式既可用于消极情绪语境,也可用于积极情绪语境,消极情绪语境是其分布的优势语境。言语互动中,该构式具有凸显情态,结束话题和语境顺应的功能。元代出现的表祈使义的"你V你的NP"结构是该构式的萌芽形式,在隐喻与功能凸显、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去范畴化与重新分析、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于明代完成构式化。

刘庆军[2](2020)在《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惯用语虽属于固定短语,却往往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插入一些成分。如“碰钉子——碰了个大钉子”“打交道——打过几次交道”。学界对此已有初步探索,但对于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使用的范围、扩展形式的种类和扩展的规律迄今尚无充分的考察。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情况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全面考察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成分的类型。通过大规模语料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语感判断,按可插入成分类型在动宾式惯用语中所作的句法成分归成三类,助词、动词的补语和宾语的定语。助词有“了、过、着、的”四个;动词的补语有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结果补语、表程度义补语和可能补语五种;宾语的定语有数量定语、涉指示词语、性状义定语、格关系定语、“什么”和其他定语六种。第二部分对动宾式惯用语扩展中插入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了”能够插入具有“实现过程”的动宾式惯用语中;“过”的表义特点“离散性质”要求所搭配的动宾式惯用语能够重复进行,有明确的“终结点”;能插入“着”的动宾式惯用语必有“时段持续”的语义特征;能插入“的”,动宾式惯用语本身必有“开始、持续、结束”等时间界限的特征。第三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五种情况。趋向补语作为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时,表示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所以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应该具有某种与之相配的语义特征。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数量和时间,所以一些表示状态的动宾式惯用语不能插入此类。动宾式惯用语的动作行为可以持续或可以终结,可以插入结果补语“完”;当同时具备[+自主]的语义特征和“获得”之类的积极价值意义,可插入结果补语“好”。表程度义的补语要求动宾式惯用语在范围、数量上有程度意义。插入可能补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不能是结果已经确定或者是对事件发生后的评价。第四部分考察了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六种情况。一部分动宾式惯用语的整体意义或者名词可以被量化,则可以插入数量定语。从语感上动宾式惯用语均可以插入涉指示词语限制宾语范围,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性状义定语时,若动宾式惯用语的宾语部分是修饰语和名词构成,则插入的可能性较小。能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动宾式惯用语,一般要兼有[+多向][+损益]两个语义特征。插入“什么”有两种,一种表示实义的疑问,存在限制条件;一种表示虚义,基本属于开放类。插入其他定语时,其组成成分主要有“非格关系的名词”“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和主谓短语,扩展使用频率较低。本文详尽地考察了289条三音节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包括动宾式惯用语扩展的范围,每一个动宾式惯用语的扩展形式,以及扩展形式的限制条件,分析表达的语义以及内在规律。这一研究成果对汉语惯用语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教学均有参考意义。

时季[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言风格指的是语言运用中形成的言语气氛和格调,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语言风格也被认为是表达主体利用特定的手段所呈现出的语言个性和区别性特征。每位作家文学创作时都有着自己的遣词用句的习惯,这些习惯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形成了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正因为如此,进行语言风格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具体的语言素材为研究对象,去观察作家在选词上,句法组织和篇章安排上,使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样的偏好或是习惯。关于这一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多是依赖个人的知识素养得出结论,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但是,现在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来对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由此,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计量风格学。该方法不仅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创新了研究方法,而且也使得语言研究的结论有了数据的支撑,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阎连科和刘震云两位作家都是在当今文坛知名度较高的河南籍作家,两人的出身、成长经历、文学创作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关于两人的研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单独对两人的作品及创作所进行的研究中仍以文学、文艺学研究为主,虽有数量较少的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但其研究方法仍采用传统的内省式的研究方法,个别硕士论文的研究中会辅之以少量的、简单的频率统计。二是研究规模小,多是对单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的分析研究,或针对少量的几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给出一个笼统的说法。三是关于二人的比较研究成果很少,且大都是将两人作为某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来对某一流派的整体情况做分析。本文使用一种统计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计量风格学的方法,对两位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作家作品语料库。根据研究的主题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选择字数相当,主题相似的语料建立语料库,据此共选取了12部小说(各6部)建立了两个语料库,规模达到100多万字(各50多万)。并且对所选语料进行处理、加工、校对以及方言词、詈骂语的人工标注以保证语料的质量,为后面采用语料库的方法、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打好基础。第二,寻找语言特征,确定区别特征并进行验证。在这一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自己的反复试验,一方面得出了确定区别特征的比较合适的统计方法;另一方面,也总结出一些在对有相似之处的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时一般都适用的一些语言特征,这些语言特征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各类实词、虚词在文本中所占的比重等。第三,根据得到的具有区别作用语言特征,对阎连科、刘震云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计量风格学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为已有的通过传统研究方法得到的主观性较强的结论提供了数据支持,验证了其中的一些结论。同时不但对现有结论做了补充而且也对现有的一些结论提出了质疑。

耿方敏[4](2018)在《对举格式“你A(,)我B”的多角度考察》文中提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对举格式以结构对称、语言凝练、极富表现力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使用广泛,也引起了广大语言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以目前学术界关注度不高的对举格式“你A(,)我B”为研究对象,运用三个平面的语言理论,从共时平面对该格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以期探究出其的句法特点、语义特征以及语用功能,从而丰富对举格式的研究理论,并为语文教学及对外汉语教学做出贡献。本文总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概括了语言学界对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对“你A(,)我B”的句法特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研究。通过分析语料,重点考察能够进入“你A(,)我B”格式的A和B的语法性质,据此将“你A(,)我B”格式分为四种类型:“你V我V”,V为动词性结构;“你N我N”,N为名词性结构;“你A我A”,A为形容词性结构;“你+一+量词,我十一十量词”。然后对这四种类型分别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第三章,对“你A(,)我B”的语义特征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该格式中A、B的语义关系,发现A、B存在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类属关系等多种语义关系;接着,分析了该格式的对举前项“你A”和对举后项“我B”的语义关系,由于本身对举格式的限制,“你A”和“我B”只能是并列关系;最后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了该格式的整个格式义,总结出该格式具有周遍、反复、杂乱、列举等格式义。第四章,对“你A(,)我B”的功能进行了归纳。首先,归纳了该格式的句法功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可以充当分句,也可以独立成句;其次,分析了该格式的语用功能,具有主观性、标记重点或焦点、评价、使不具备述题性质的结构获得述题性质等语用功能。第五章,该部分为全文的结语,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论文中不足之处。

罗娟[5](2017)在《“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历时发展和演变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举格式“X+V+X的N"(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构式。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举格式在共时层面的句法、语义、语用等特征,对其语法化的历时考察分析则没有深入。本文在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检索整理了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等提供的大量语料,对“X+V+X的N”构式进行了考察、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X+V+X的N”构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分布展开了系统描写,根据对举的两个“X+V+X的N”部分是否共现将其分为显性对举格式和隐性对举格式,其中又分有无成分省略两种情况;同时还与类似的相关格式进行了比较,得出该构式的构式特征。第二部分对“X+V+X的N”构式的历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我们在搜集整理大量古代汉语语料并进行考察分析后发现该构式在唐五代以前就有出现、宋元时期则多见插入“自”的情况、明朝时形式相对丰富、到了清朝则类型和数量都相当多,据此阶段性特点我们分阶段对其历时演变进行描写分析,并以数据统计结果加以佐证。第三部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X+V+X的N”构式的几大演变机制。其构式语法化的实现主要来自于构式本身的条件作用,加之语言系统内部的诱发机制的共同作用。本文的研究主要结合了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的考察分析,对“X+V+X的N"构式的语用实例展开描写与解释,既有自下而上的还原,也有自上而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构式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而较为系统全面地描写刻画了“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历时发展及其演变机制,是对构式语法化理论及其研究路径的有效尝试。

王艳,储泽祥[6](2016)在《“去你的(NP)”构式的形成及动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去你的(N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贬抑性习语构式,表达否定态度或消极情绪。"去你的"构式由祈使义短语"去你的"发展而来,简省式的结构不完整性和语义模糊性是其发展基础,"V你的"和"V你的N"结构的类推作用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因,高频使用与语境吸收则是外在动力,主观化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去你的NP"构式在"去你的"构式的基础上产生,是"去你的,NP"形式中两个成分融合的结果。

吴安峻[7](2015)在《面向自动问答的短问题分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前进,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不断的增长,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逐渐演变成一个愈发重要的课题。自动问答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搜索引擎,重新回到了学者们研究的视线,它有别于传统的搜索引擎,能够理解用户以口语化表达的问题,并从后台知识库中直接返回正确答案。自动问答系统主要分为问题分类、问题理解、答案的抽取和消岐等步骤,其中问题分类占据着关键步骤中的首要位置,它可以为问题理解、答案的选取等后续步骤提供语义限制和约束。从信息论角度来说,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是可以被量化的,如果信息的增多使得该事件不确定性减少,则增加的信息是与该事件相关的;反之,信息的增多没有使得该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则增加的信息与该事件是不相关的。问题分类一般都是借助文本分类的思想,但与一个文本相比,一个问句(短文本)所包含的信息相对较少,需要对问句中仅有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类别,因此,对于问题分类来说,存在着诸多挑战,主要有:用于问题所构建的特征向量空间模型维数过大,且特征向量相关性较小;问题相对短小,形成的特征向量空间也过于稀疏。为了克服上述两个难题,本文着眼于词语的语义,构造了具有语义支持能力的知识库,并将深度学习运用到向量的特征学习中,实现了一种基于语义信息的特征学习和基于语义信息的问题分类方法。具体研究如下:(1)利用百度百科信息和互信息理论计算词语语义相关度。该方法将百度百科词条与其词条标签作为图中节点,根据它们之间存在的链接关系对其进行词条聚合,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百科词条语义相关度,再选择相关度值较大的作为与其相关的词条。(2)分析了常用的文本特征选择方法,并实现了获取特定文本语料中语义类别知识库的方法,然后利用构建好的语义相关度知识库对问句中的词语进行语义扩展;以及利用语义类别知识库对问句中的词语进行语义泛化,为后续的分类做好准备。(3)利用深度学习对短问句进行特征学习。由于以词语作为特征维数高,因此首先需要对其进行语义扩展初步减少特征向量空间的维度,再进行语义泛化再次降低维度,使得词语的维度小于5000,接着利用深度学习对其特征进行学习和分类。(4)实现了基于语义信息的问题分类方法,分别对不同特征选择方法、语义扩展、语义泛化的结果利用不同的分类算法进行实验对比。最终找到适合本实验数据的分类方法与流程。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以数据堂手机语音助手实网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集。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语义知识库能提供语义支持,且基于语义信息的问题分类方法解决了特征向量空间维数高、相关性小、数据稀疏等问题,本文的特征学习方法和利用softmax函数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是可行的,能得到好的效果。

李云芳[8](2015)在《六岁幼儿的词汇统计及语义分类》文中指出幼儿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人类语言不断成长完善的缩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我国儿童语言研究在理论上从引介西方语言习得理论发展为基于汉语事实构建汉语习得理论,在对象上从语言系统的整体研究发展为语言各要素的细致分析,在方法上从简单的日记观察发展为基于大规模语料库,日益成熟。本研究以语义语法学理论为指导,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对汉语6段幼儿的常用词进行语义分类及统计分析。首先从已建成的“六岁段幼儿(XX)自然会话语料库”(李葆嘉主持,李尧研制)中提取出纯幼儿语料,约23.3万字,对其校对、分词、标注、筛选后,获得《XX6岁段常用词汇表》(2728)。为弥补受限语料的不足,根据平行词表以及语义对称性对该词表进行增补,最终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2886)。然后,参照祁文慧(2008)的“幼儿基本词元分类框架”,对《现代汉语语义词类系统表》(李葆嘉、孙道功2011,未刊)中的语义中类和小类进行调整。最后,根据调整后的《现代汉语语义词类系统表》,对《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进行语义分类。在此基础上,以5岁幼儿的常用词作为参照进行对比,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语义语法学的语义场以及词义义征理论等对6岁幼儿在词汇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分析。调整后的《现代汉语语义词类系统表》包括7大类(指称类、陈述类、描述类、限定类、标记类、情态类、呼应类)、32中类、106小类。统计发现各类词汇在6岁幼儿语言中均已出现,其中:指称类1195个(4中类18小类),陈述类886个(9中类20小类),描述类363个(5中类14小类),限定类187个(4中类10小类),标记类93个(3中类13小类)、情态类185个(3中类18小类)、呼应类64个(4中类13小类)。本研究基于汉语事实,依于大规模语料库,据于幼儿语言自身的特点,所得主要成果《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可以弥补当前儿童语言研究中无完整6岁段幼儿词表的不足;所进行幼儿语言的语义发展研究和对比分析则是对传统幼儿语言研究以语形语法为主、忽视幼儿语言特点的研究范式的有益补充。本研究对6岁幼儿的总词型及新增词型进行统计,并对6岁幼儿词汇习得特点进行分析,能够为幼儿语言研究提供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定性分析依据。幼儿常用词表中的词汇是个体语言成长的基础与核心,因此《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对第二语言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典编纂过程中,选用常用词汇进行释义是一个提高词典通俗性的有效方式。《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的研制,可为以后词典的编纂、释义提供参考。

王艳[9](2014)在《“去你的(NP)!”及其相关结构研究》文中指出“去你的”在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我们发现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语法化和主观化。发生语法化之后的“去你的”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在其后出现名词性成分,构成“去你的NP”,“去你的”语义不变,其中“NP”成分一般为“去你的”语义的承受对象。本文以“去你的(NP)”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共时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去你的(NP)”结构存在情况进行考察,再从历时角度进行梳理,以推测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路径,并对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进行了说明。文中还论及“去你的(NP)”结构的变体形式,最后对相关的几种能够表达否定意义的结构做了一些粗略的考察。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从语义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去你的(NP)”结构进行考察,对表达祈使意义和表达构式义的“去你的”进行区分,对动宾结构的“去你的NP”和“去你的NP”构式进行区分。第三部分从语用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去你的(NP)”结构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进行了考察。第四部分讨论了“去你的(NP)”构式的变体及相关的几种结构。第五部分通过对“去你的(NP)”构式的历时梳理推测其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路径,并对其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作出了探讨。第六部分是余论部分。

姚寒露[10](2014)在《五岁段汉语幼儿常用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汉语词汇分类,最早的成果要追溯到公元前二三世纪——《尔雅》。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出现过多部语义类词典,《方言》、《释名》等,但系统性都不强。本研究使用语料:《幼儿(2-6岁段)日常会话自然语料库》(李葆嘉主持,400万汉字),其中五岁段幼儿语料(规模758,304字次,纯幼儿语料333,600字次),从语义角度研究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首先,利用CIPP软件提取五岁段幼儿纯语料,原始的混合语料中,谈话者不只是幼儿,在此,本研究将语料范围仅限定在五岁段幼儿。对提取的语料进行加工,主要是校对纯幼儿语料中存在的书写、标点、转写不完整等不当之处。其次,利用CIPP软件,标注五岁段幼儿纯语料,对标注的语料进行校对。标注的语料主要存在以下不当:切分不当、词性标注不当、未切分等,具体的校对进行了 3次。接下来,分词词条提取,共计得到词条6073个。利用CIPP软件提取词频大于等于5的词,词频之所以选定为5,是因为之前王彤《四岁幼儿语言的语义研究》词频选择为5,本研究要与四岁段幼儿常用词进行比较,同一个标准下,比较才有进行的可能。经提取,共计得到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2438,规整其中重复的109个,最终得到常用词2329个,按照语义分类标准归入相应的语义类别。本研究常用词语义分类标准参考“现代汉语语义词类系统表“(20110818修订版本)(李葆嘉孙道功等编制),把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分为10大类,33小类。分类后,考察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中同形异义词的使用情况。这类词分类两类,一类是同形同音异义词,一类是同形异音异义词,共计89组,其中,同形同音异义词76组,同形异音异义词,13组。最后,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与已有的四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进行比较,得到五岁段幼儿新增词,共计325个。查找新增词在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归纳新增词的义项,周遍地列出幼儿对每个新增词的使用情况,,用语料加以例证,从而考察五岁段幼儿新增词的特点。本研究将丰富幼儿常用词词表,服务于幼儿词典编纂,为幼儿词汇教学提供支持。

二、“V+你的+N+吧!”语义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你的+N+吧!”语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意义、功能与构式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
    2.1 变项“V”的特征
    2.2 变项“NP”的特征
    2.3 常项“你”的特征
    2.4 常项“的”的特征
3.“V你的(NP)!”的构式义与功能特征
    3.1 构式的构式义
    3.2 语境分布
        3.2.1 用于消极情绪语境
        3.2.2 用于积极情绪语境
    3.3 语用功能
        3.3.1 凸显情态
        3.3.2 结束话题
        3.3.3 顺应语境
4. 构式“V你的(NP)!”的构式化研究
    4.1 构式的历时演变过程
        4.1.1 元代——萌芽期
        4.1.2 明代——成熟期
        4.1.3 清代以降——发展期
    4.2 构式历时演变的动因
        4.2.1 隐喻与功能凸显
        4.2.2 语境吸收与语用推理
        4.2.3 去范畴化与重新分析
        4.2.4 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5. 结语

(2)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范围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可插入成分的类型
    第一节 助词
        一、助词“了”
        二、助词“过”
        三、助词“着”
        四、助词“的”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动词的补语
        一、趋向补语
        二、数量补语
        三、结果补语
        四、表程度义补语
        五、可能补语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宾语的定语
        一、数量定语
        二、涉指示词语
        三、性状义定语
        四、格关系定语
        五、“什么”
        六、其他定语
第二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了”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了”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过”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过”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着”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着”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的”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时制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结构助词“的”的规律分析
第三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趋向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趋向补语“起(起来)”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趋向补语“上”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趋向补语“下”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趋向补语“出”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数量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通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自主量词“(一)下”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情态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结果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结果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结果补语“完”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结果补语“好”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尽”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表程度义补语“足”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表程度义补语“够”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表程度义补语“透”的规律分析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可能补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可能补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得/不+C(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得/不+了(liǎo)”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不得”的规律分析
第四章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情况研究
    第一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数量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数量定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数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一)+通用量词(个)”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数词)+专用量词”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数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二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涉指示词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涉指示词语的规律分析
        (一)插入指示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这/那+量词”的规律分析
    第三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性状义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性状义定语的构成情况
        二、语料及语感考察
        三、插入性状义定语的规律分析
    第四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情况
        (一)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定性分析
        (二)插入格关系定语的句法语义关系分析
        (三)插入格关系定语的规律分析
    第五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什么”的情况研究
        一、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什么”表实义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的“什么”表虚义的规律分析
    第六节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其他定语的情况研究
        一、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非格关系的名词的规律分析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规律分析
        三、插入主谓短语作定语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主谓短语的规律分析
        四、插入“人称代词+的”的情况
        (一)语料及语感考察
        (二)插入“人称代词+的”的规律分析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内容总结
    第二节 本文创新之处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助词的语料实例
    附录二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动词的补语的语料实例
    附录三 动宾式惯用语中插入宾语的定语的语料实例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对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研究的意义
        二、对计量风格学的意义
        三、对研究中文文本语言风格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点、难点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语言风格与计量风格学
    第一节 语言风格
        一、概述
        二、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计量风格学
    第三节 计量风格学发展历程
        一、国外计量风格的发展
        二、国内计量风格学的发展
    第四节 计量风格学的语言特征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刘震云、阎连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一节 阎连科小说研究现状
    第二节 刘震云小说研究现状
    第三节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品语料库建设与语言特征选取
    第一节 作品语料库建设
        一、阎连科作品语料库
        二、刘震云作品语料库
        三、语料加工处理
    第二节 语言特征的选取
    第三节 区别特征的确定
    第四节 区别特征的验证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的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
    第一节 语言特征的风格学意义
        一、标点符号
        二、词
        三、句子
        四、段落
    第二节 阎连科、刘震云小说中的区别特征分析
        一、语气
        二、文本可读性
        三、词汇丰富度
        四、文本离散度
        五、词类占比情况
        六、特殊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总结
    二、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会议/论文集论文
    五、语料库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4)对举格式“你A(,)我B”的多角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你A(,)我B”对举格式的类型
    2.1 “你V我V”格式
        2.1.1 V1、V2的关系
        2.1.2 V的结构类型
        2.1.3 “你V我V”的变形
    2.2 “你N我N”格式
        2.2.1 N1、N2的关系
        2.2.2 N的音节类型
    2.3 “你A我A”格式
        2.3.1 A1、A2的关系
        2.3.2 A的音节类型
        2.3.3 “你A我A”的变形
    2.4 “你A我B”中A、B词性的不同
    2.5 “你+一+量词,我+一+量词”格式
        2.5.1 量词的语法性质
        2.5.2 前后项中的量词的关系
        2.5.3 “你+一+量词,我+一+量词”格式的变形
        2.5.4 “你+一+量词,我+一+量词”的复杂形式
    2.6 A、B的位序原则
        2.6.1 韵律原则
        2.6.2 构词顺序原则
        2.6.3 时间先后原则
        2.6.4 趋利避害原则
        2.6.5 语境制约原则
第三章 “你A(,)我B”的语义分析
    3.1 A和B的语义关系
    3.2 “你A”与“我B”的语义关系
        3.2.1 并列关系
        3.2.2 连贯关系
        3.2.3 选择关系
    3.3 “你A(,)我B”的格式义
        3.3.1 表反复
        3.3.2 表周遍
        3.3.3 表无序
        3.3.4 表列举
第四章 “你A(,)我B”格式的功能
    4.1 “你A(,)我B”格式的句法功能
        4.1.1 充当句法成分
        4.1.2 “你A(,)我B”格式充当小句
        4.1.3 “你A(,)我B”格式独立成句
    4.2 “你A(,)我B”的语用功能
        4.2.1 主观性
        4.2.2 标记重点或焦点
        4.2.3 评价功能
        4.2.4 使不具备述题性质的结构获得述题性质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历时发展和演变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句法特征
        二、语义特征
        三、语用特征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二章 “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及其与相关格式的比较
    第一节 “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
        一、显性对举格式
        二、隐性对举格式
    第二节“X+V+X的N”构式与相关格式的比较
        一、“X+V_1+N_1,Y+V_2+N_2”格式
        二、“X+V_1+Y(的N_1),Y+V_2+X(的N_2)”格式
        三、“X+V+Y的N”格式
第三章 “X+V+X的N”构式的历时发展
    第一节 唐五代及以前
    第二节 宋元时期
    第三节 明朝时期
    第四节 清至民国时期
第四章 “X+V+X的N”构式的演变机制
    第一节 构成成分的对举
    第二节 人称代词同指重复的焦点化
    第三节 结构助词“的”的领属义的淡化
    第四节 语用推理与类推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本文的方法论问题
        一、共时和历时相结合
        二、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不同时期的历时语料
致谢

(7)面向自动问答的短问题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互信息的网络百科词条相关度计算
    2.1 词条相关度计算方法概述
    2.2 相关工作
        2.2.1 通过语义知识库的词条相关度计算方法
        2.2.2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统计信息计算词条相关度的方法
        2.2.3 基于网络百科的词条相关度计算方法
    2.3 算法介绍
        2.3.1 百度百科网页结构
        2.3.2 算法流程
        2.3.3 互信息(MI)算法的理论基础
        2.3.4 互信息算法的实现
    2.4 实验结果
        2.4.1 实验数据
        2.4.2 实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征选取与降维
    3.1 相关工作
    3.2 文本预处理
        3.2.1 分词处理
        3.2.2 去除停用词
    3.3 如何选取特征
        3.3.1 bag-of-words特征
        3.3.2 N-gram特征
        3.3.3 词性特征
        3.3.4 词意特征
        3.3.5 特征选择算法
    3.4 语义扩展和语义泛化
        3.4.1 语义扩展
        3.4.2 语义泛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BN的特征学习
    4.1 研究背景
    4.2 相关工作
    4.3 深度置信网络
    4.4 限制玻尔兹曼机RBM
    4.5 对比散度(CONTRASTIVE DIVERGENCE)
    4.6 SOFTMAX函数回归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手机语音助手实网数据问题分类
    5.1 手机助手语音数据分类的特点
    5.2 分类的整体框架
    5.3 实验设置
        5.3.1 实验数据
        5.3.2 评价指标
        5.3.3 基本特征的选取
        5.3.4 训练数据的选取
        5.3.5 语义泛化
        5.3.6 分类算法
        5.3.7 语义扩展
        5.3.8 深度学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原型系统的构建
    6.1 整体框架
    6.2 词条相关度计算模块
    6.3 文本预处理
    6.4 特征选择
    6.5 语义扩展
    6.6 语义泛化
    6.7 分类算法
    6.8 深度学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六岁幼儿的词汇统计及语义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价值
    二、研究源起与创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流程
第一章 幼儿词汇习得研究回溯
    第一节 汉语幼儿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一、对特定年龄段词频和词型的研究
        二、对各词类及其次类的研究
        三、对比研究
        四、影响因素和习得策略分析
    第二节 汉语儿童词汇语义分类研究回溯
        一、汉语语义理论创建
        二、语义分类系统构拟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料库的建立与常用词的提取
    第一节 6岁段幼儿日常会话语料库的建立
        一、语料采集
        二、语料转写与校对
    第二节 6岁段幼儿文本语料库的加工
        一、幼儿语料的提取
        二、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
        三、词频统计
    第三节 《6岁段幼儿常用词汇表》建制
        一、《XX6岁段常用词汇表》的研制
        二、《XX6岁段常用词汇表》的增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六岁幼儿的指称类常用词
    第—节 六岁幼儿的称代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称代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称代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第二节 六岁幼儿的时空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的时空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时空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岁幼儿的陈述类常用词
    第—节 六岁幼儿陈述类常用词的语义分类
    第二节 六岁幼儿陈述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一、6岁幼儿陈述类常用词统计
        二、6岁幼儿陈述类常用词习得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六岁幼儿的描述限定类常用词
    第—节 六岁幼儿的描述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描述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描述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第二节 六岁幼儿的限定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限定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限定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六岁幼儿的功能类常用词
    第一节 六岁幼儿的标记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标记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标记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第二节 六岁幼儿的情态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情态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情态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第三节 六岁幼儿的呼应类常用词
        一、六岁幼儿呼应类常用词语义分类
        二、六岁幼儿呼应类常用词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9)“去你的(NP)!”及其相关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 绪论
    (一)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 研究对象
        2.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
        1. 研究现状
        2. 不足之处
    (三) 研究思路及语料来源
        1. 研究思路
        2. 语料来源
二 从语义的角度考察“去你的(NP)”构式
    (一) “去你的”形式的语义分析
        1. 表达祈使义的“去你的”结构
        (1) “去你的”
        (2) “你去你的”
        (3) “Adv+去你的吧”
        (4) 小结
        2. 表达构式义的“去你的”结构
        (1) 否定意义
        (2) 情态意义
    (二) “去你的NP”形式的语义分析
        1. 动宾短语的“去你的NP”结构
        2. “去你的NP”构式
三 从语用角度考察“去你的(NP)”结构
    (一) “去你的(NP)”构式的人际功能
        1. 表态功能
        (1) 表示否定态度
        (2) 表示消极态度
        2. 表情功能
        (1) 气愤
        (2) 厌恶
        (3) 嗔怪
        3. 调整格调功能
        4. 加强语气功能
    (二) “去你的(NP)”构式的语篇功能
        1. 结束话题功能
        2. 语篇连贯功能
    (三) “去你的(NP)”构式的语音特征
        1. “去你的”构式的语音特征
        2. “去你的NP”构式的语音特征
四“去你的(NP)”构式的变体及相关结构
    (一) “去他的(NP)”、“去他们的(NP)”
        1. 表示否定态度
        2. 表达消极情绪
        3. 消极处理方式
    (二) “去你妈的”、“去你妹的”、“去你大爷的”
    (三) “滚你的(NP)”
        1. 表达使令意义
        2. 表达否定态度
        3. 表达消极情绪
        4. “滚你的(NP)”与“去你的(NP)”
五 “去你的(NP)”构式语法化和主观化路径
    (一) “去你的(NP)”结构的发展演变
        1. 清代的“去你的”结构
        (1) 清代“去你的”结构的存在形式
        (2) 清代“去你的”结构的语义分析
        2. 民国时期“去你的”意义开始虚化
        3. 现代汉语中“去你的”意义进一步虚化
        4. “去你的(NP)”构式产生的过程
    (三) “去你的”结构的语法化机制
        1. 重新分析
        2. 类推
    (四) “去你的(NP)”结构的语法化动因
        1. 句法结构的改变——成分的消失
        2. 语境吸收
        3. 相关语义的吸引
        4. 隐喻
        5. 主观化
        6. 频率
        7. 弱化
        (1) 语义弱化
        (2) 语音弱化
六 余论
    (一) “V你的”、“V你的NP”、“你V你的NP”结构
    (二) “V NP的”、“V NP_1的NP_2”、“NP_1 V NP_2的NP_3”结构
    (三) 多种结构间的关系及否定意义形成基础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五岁段汉语幼儿常用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幼儿词汇研究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国外幼儿词汇研究回溯
        一、幼儿语言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二、幼儿词汇习得理论
        三、幼儿词汇习得标志
        四、常用词研究
    第二节 国内幼儿词汇研究回溯
        一、我国儿童语言研究的发展
        二、词汇习得研究
        三、儿童词汇量发展的研究
        四、幼儿词类发展比较
第二章 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提取
    第一节 五岁段纯幼儿语料的提取与校对
        一、纯幼儿语料的提取
        二、纯幼儿语料的校对
    第二节 五岁段纯幼儿语料的分词
        一、分词切分体例
        二、分词文本校对
        三、提取词条
        四、建成《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词表》
第三章 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语义分类
    第一节 词汇语义分类
    第二节 五岁段幼儿词汇语义分类系统
        一、分类系统标准
        二、分类系统参照表
    第三节 五岁段幼儿汉语常用词分类系统呈现
        一、指称类
        二、陈述类
        三、描述类
        四、限定类
        五、询问类
        六、标记类
        七、关联类
        八、情态类
        九、语气类
        十、呼应类
第四章 五岁段幼儿同形异义词释义
    第一节 关于词释义的方法与原则
        一、词释义的方法
        二、词释义的原则
    第二节 同形异义词
        一、同形同音异义词
        二、同形异音异义词
    第三节 同形异义词释义
        一、同形同音异义词释义
        二、同形异音异义词释义
第五章 新增词的提取与释义
    第一节 新增词提取
        一、指称类
        二、陈述类
        三、描述类
        四、限定类
        五、询问类
        六、标记类
        七、关联类
        八、情态类
        九、语气类
        十、呼应类
    第二节 新增词释义
        一、指称类
        二、陈述类
        三、描述类
        四、限定类
        五、询问类
        六、标记类
        七、关联类
        八、情态类
        九、语气类
        十、呼应类
结语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四、“V+你的+N+吧!”语义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式“V你的(NP)!”的构件特征、意义、功能与构式化[J]. 李晓飞,陈昌来.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2(01)
  • [2]现代汉语动宾式惯用语扩展情况研究[D]. 刘庆军.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 [3]基于语料库的阎连科、刘震云小说计量风格学比较研究[D]. 时季.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4]对举格式“你A(,)我B”的多角度考察[D]. 耿方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5]“X+V+X的N”构式的共时分布、历时发展和演变机制[D]. 罗娟. 厦门大学, 2017(05)
  • [6]“去你的(NP)”构式的形成及动因分析[J]. 王艳,储泽祥. 励耘语言学刊, 2016(02)
  • [7]面向自动问答的短问题分类研究[D]. 吴安峻.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
  • [8]六岁幼儿的词汇统计及语义分类[D]. 李云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9]“去你的(NP)!”及其相关结构研究[D]. 王艳.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3)
  • [10]五岁段汉语幼儿常用词研究[D]. 姚寒露.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V+你的+N+它!”语义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