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一、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刘业森,陈胜,刘媛媛,郜银梁,曹大岭[1](2021)在《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文中指出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梳理当前信息技术在防洪减灾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将有助于补齐"防洪工程"和"信息化工程"两大短板。介绍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然后重点梳理了近年来现代计算机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类新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针对其中13个细分技术方向,结合具体案例从技术特点、应用进展、不足和应用前景3个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分析了技术与业务的多维耦合关系,认为未来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将呈现智能化、聚合化、安全性趋势。

张伟兵[2](2020)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防洪减灾研究发展历程与成就回顾》文中研究指明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除沙漠和极端干旱区、高寒山区等人类极难生存的地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4/5以上的耕地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总体上呈现频次高、范围广、种类多、损失大的特点。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发重发,

刘汉宇[3](2019)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成就》文中认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通过实施一期、二期工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水利系统影响面最广、发挥作用最大的水利信息化工程,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防汛抗旱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简要介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成果,系统总结了系统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建设效益,并对系统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吴凌志[4](2019)在《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文中认为钱正英是我国着名的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钱正英在抗日战争时期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水利部副部长、部长长达三十余年,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她参与了淮河、黄河、长江、海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认真付诸实践。参与了许多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在解决葛洲坝工程技术问题和主持三峡工程论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水利实践中,钱正英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水利思想,内容涵盖水利决策、水利建设、水利管理等方面,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江大河的治理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点,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水利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决策要做到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等。钱正英的水利思想影响了新中国各个时期的水利建设,其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对当前我国水利建设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钱正英水利思想的研究,可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方略的发展变化,治水事业取得的成就和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张吉晨[5](2018)在《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原县是山洪灾害的易发区,信息化的防汛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防汛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研究分析,完善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提高清原县信息化防汛手段的防汛效率。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山洪预警平台、无线预警广播、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三部分。山洪预警系统可以在大雨、洪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实现水情数据的实时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为洪水预报作业及调度方案制定提供实时水雨情信息并争取宝贵的时间;无线广播系统依托全国范围的无线移动网络根据所辖各个乡、镇的地形、地貌以及环境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术实施方案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提醒群众提前避险;视频会商系统可以准确、有效地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在清原县的防汛抗旱及其他水利工作中起到上下联动的作用,尤其在汛期时,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与省、市两级进行联动,确保发生水情雨情时在第一时间得到人为启动。本文对清原县山洪预警系统、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清原县无线预警广播站进行分析、调试、设置以及应用。通过对各个部分的分析研究,强化清原县防汛信息化调度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健全清原县防汛信息化调度体系,最后通过使用水利信息化手段实现防灾减灾的目标。

余昊[6](2018)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日益重视,在面对水利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各种因素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同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理论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项目风险评估和决策不全面、不科学,对项目风险应对和控制的方法、手段不够有效。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方法论应用实践不多,为项目风险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的支撑也不够。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论指导,有效进行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使得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可以进行风险规避,将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降至最低,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以水利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借鉴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数学理论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揭示水利信息化项目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应用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从总体上制定项目关键风险因素的具体策略,以提高水利信息化项目应对突发性风险冲击的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在项目风险因素评价的研究基础上,根据水利信息化项目的特点和结构刻画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内在和外在风险因素,理清水利信息化项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借鉴模糊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结构,针对水利信息化项目进行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并将分析出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处理后,构建项目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2)针对水利信息化项目中不同的评价对象,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值。根据已建立的项目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通过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定量比较一个因素相对另一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构造出各个层次因素的模糊判断矩阵。依据模糊判断矩阵的互补性,建立相容性的加法型指标,通过对模糊判断矩阵的相容性与一致性关系的研究,提出判断矩阵达到满意相容性的准则,进行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判定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可否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3)在研究模糊判断矩阵相容性的基础上,针对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程度的综合性考虑,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综合重要性进行评价,建立不同标准下的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向量,提供决策者最优的决策方案以备选择。依据不同程度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项目重要风险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防范。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为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颖而简单易用的方法,同时也为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应对策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管怀民[7](2016)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文中提出作为一项庞大、复杂的信息化应用的国家重点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分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建成并得到广泛应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提出了新的建设任务。

陈雷[8](2016)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十三五”和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1月15日)这次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5年和"十二五"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和2016年防汛抗旱任务。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2015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强调要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高灾害预警和防御能

本刊编辑部[9](2013)在《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访国家防办副主任万海斌》文中研究说明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胡四一[10](2012)在《全面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2012年10月29日)本次会议是在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新发展,全面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水利信息化工作进展,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二、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防洪减灾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3 防洪减灾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进展
    3.1 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
    3.2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3.3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
4 信息技术与防洪减灾耦合关系
5 信息技术未来应用方向探讨

(3)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果
    1.1 系统架构
    1.2 主要功能
2 建设成果
    2.1 信息采集系统
    2.2 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2.3 综合数据库
    2.4 数据汇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
    2.5 业务应用系统
        2.5.1 水情气象业务应用系统
        2.5.2 防汛业务应用系统
        2.5.3 抗旱业务应用系统
        2.5.4 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2.5.5 综合信息服务及系统集成与应用整合
        2.5.6 大数据应用
3 主要成就和应用效益
4 结语

(4)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钱正英从事水利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战争年代钱正英初涉治水(1944—1949 年)
    第二节 钱正英投身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1950—1965 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钱正英在艰难条件下继续治水(1966—1976 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钱正英对水利事业的进一步探索(1979—2012 年)
第二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关于水利建设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关于水利规划、决策的观点
    第三节 关于水利管理的观点
第三章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历史作用
    第一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历史作用
结语 钱正英水利思想的当代启示
附录 钱正英治水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5)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水利信息化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外水利信息化技术研究情况
第二章 清原县区域概况及历史洪灾情况
    2.1 清原县区域概况
        2.1.1 清原县气候
        2.1.2 清原县地形地貌
        2.1.3 清原县水文情况
    2.2 清原县历史洪灾情况
    2.3 清原县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第三章 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
    3.1 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总体结构及现状
        3.1.1 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总体结构
        3.1.2 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现状
    3.2 清原县山洪预警平台运行概况
        3.2.1 清原县乡镇降雨量临界值
        3.2.2 清原县山洪预警软件平台运行条件
        3.2.3 清原县山洪预警软件平台实现内容
    3.3 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系统结构
        3.3.1 系统结构
        3.3.2 系统性能
    3.4 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系统应用
        3.4.1 信息查询
        3.4.2 洪水预报
        3.4.3 洪水调度
    3.5 调度数据库管理
第四章 清原县山洪无线预警广播技术
    4.1 清原县无线预警广播工作原理
    4.2 清原县无线预警广播技术方案
    4.3 清原县无线预警广播建设情况
    4.4 清原县无线预警广播基本配置
        4.4.1 无线预警广播硬件设备安装
        4.4.2 无线预警广播初始化设置
第五章 清原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5.1 清原县防汛视频会商网络路由技术
        5.1.1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路由器选择
        5.1.2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路由器构成
        5.1.3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路由器的使用配置
    5.2 清原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网络交换技术
        5.2.1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交换机概况
        5.2.2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交换机构成
        5.2.3 清原县视频会商系统交换机配置
    5.3 防汛视频会议终端设备研究与使用
        5.3.1 防汛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工作原理
        5.3.2 视频会议终端安全性研究
        5.3.3 视频会议终端设备设置
        5.3.4 视频终端设备应用
第六章 结论与效益
    6.1 清原县信息化防汛调度系统社会效益
    6.2 清原县信息化防汛调度系统经济效益
    6.3 清原县信息化防汛调度系统环境效益
    6.4 关于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的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项目风险管理及过程
        2.1.1 风险管理规划
        2.1.2 项目风险识别
        2.1.3 定性风险分析
        2.1.4 定量风险分析
        2.1.5 规划风险应对
        2.1.6 监测风险
    2.2 层次分析法
        2.2.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和发展
        2.2.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2.2.3 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问题
    2.3 模糊理论
        2.3.1 模糊的基本概念
        2.3.2 模糊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
        2.4.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提出
        2.4.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第三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3.1 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1.2 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因素的选择
    3.2 项目风险评价
        3.2.1 项目风险评价目标
        3.2.2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3.2.3 项目风险评价作用
        3.2.4 数学建模过程
    3.3 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评价可行性
        3.3.1 风险评价存在的困难
        3.3.2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可行性
第四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应用研究
    4.1 项目简介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设计原则
    4.2 需求分析
        4.2.1 信息化现状
        4.2.2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2.3 性能需求分析
        4.2.4 用户需求分析
    4.3 系统总体设计
        4.3.1 总体设计思路
        4.3.2 系统总体架构
    4.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4.4.1 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的建模
        4.4.2 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4.4.3 进行排序
    4.5 项目风险应对
        4.5.1 项目风险影响程度
        4.5.2 管理风险应对
        4.5.3 技术风险应对
        4.5.4 施工风险应对
        4.5.5 财务风险应对
        4.5.6 政策与环境风险应对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统简介
    1、一期工程
    2、二期工程
    3、十三五规划
二、一期工程建设成果
三、一期工程的应用及效益
四、二期工程建设内容
    1、信息采集系统
        (1)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2)工情信息采集系统
        (3)旱情信息采集系统
        (4)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2、防汛抗旱综合数据库
    3、数据汇集与应用支撑平台
    4、业务应用系统
        (1)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2)洪水预报系统
        (3)防洪调度系统
        (4)洪灾评估系统
        (5)抗旱业务应用系统
        (6)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5、移动应急指挥平台
    6、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7、系统集成与应用整合
五、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及时间安排
    1、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2、工情信息采集系统
    3、旱情信息采集系统
    4、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5、移动应急指挥平台
    6、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7、综合数据库
    8、数据汇集与应用支撑平台
    9、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1 0、洪水预报系统
    1 1、防洪调度系统
    1 2、洪灾评估系统
    1 3、抗旱业务应用系统
    1 4、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1 5、系统集成与应用整合
六、十三五规划中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8)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十三五”和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前部署、科学应对,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1)降雨分布南多北少,暴雨过程多强度大。
    (2)大江大河接连超警大江大河接连超警,中小河流洪水多发
    (3)登陆台风强度大,深入内地影响范围广
    (4)局部灾害点多面广,冬季汛情历史罕见。
    (5)春夏旱灾连续发生,东北地区旱情严重。
    (6)洪涝灾害区域集中,局部地区受灾严重。
    一是超前部署,扎实做好汛前准备。
    二是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汛旱灾情。
    三是精心组织,科学有效指挥调度。
    四是强化预警,及时转移安置群众
    五是夯实基础,大力提升应急能力。
    六是通力协作,形成强大抗灾合力。
2 全面梳理、深入分析,认真总结“十二五”防汛抗旱工作经验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二,坚持大兴水利、完善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规范有序、依法治水,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基本准则。“
    第四,坚持统一指挥、部门协作,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机制。
    第五,坚持常备不懈、快速反应,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关键手段。
    第六,坚持科技兴水、强化支撑,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力保障。
3 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防汛抗旱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十三五”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
    第二,以全面推进依法治水为指引,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法规制度体系。
    第三,以坚持行政首长负责为核心,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
    第四,以切实提升基层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
    第五,以强化灾害风险防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以深化现代技术应用为途径,进一步健全防汛抗旱科技支撑体系。
4 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16 年防汛抗旱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当前防凌工作。
    二要全力抗旱保供水保春耕。
    三要超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
    四要全面确保江河防洪安全。
    五要重点强化水库安全度汛。
    六要着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
    七要科学防御台风城市内涝。
    八要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会议链接

(10)全面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肯定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
    1.1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1.2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资源整合
    1.3 推进重点工程, 提升应用效益
    1.4 推动技术应用, 加强安全保障
2 深刻认识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2.1 国家信息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2.2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新课题
    2.3 水利跨越发展提出新任务
    2.4 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新动力
3 着力加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
    3.1 充分认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3.2 准确把握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
    3.3 扎实做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
4 扎实做好水利信息化近期重点工作
    4.1 以“十二五”规划为统领, 进一步明确目标
    4.2 以服务中心工作为主线, 进一步推进业务应用
    4.3 以“五统一”为抓手, 进一步整合资源
    4.4 以等保分保为重点, 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4.5 以新技术应用为引导, 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4.6 以强化管理为手段, 进一步完善保障环境

四、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J]. 刘业森,陈胜,刘媛媛,郜银梁,曹大岭. 中国防汛抗旱, 2021(01)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防洪减灾研究发展历程与成就回顾[J]. 张伟兵. 社会史研究, 2020(01)
  • [3]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成就[J]. 刘汉宇. 中国防汛抗旱, 2019(10)
  • [4]钱正英水利思想研究(1944—2012)[D]. 吴凌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清原县防汛调度系统信息化研究[D]. 张吉晨.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余昊. 东南大学, 2018(01)
  • [7]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与应用[A]. 管怀民. 2016(第四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 2016
  • [8]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十三五”和2016年防汛抗旱工作[J]. 陈雷. 中国防汛抗旱, 2016(01)
  • [9]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访国家防办副主任万海斌[J]. 本刊编辑部. 中国防汛抗旱, 2013(04)
  • [10]全面实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 全力提升水利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胡四一. 水利信息化, 2012(06)

标签:;  ;  ;  ;  ;  

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全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