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交易准则难点及疑点分析

非货币交易准则难点及疑点分析

一、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难、疑点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江玥[1](2020)在《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市场经济发展层次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成为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催化剂。“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伴随着各行业业务发展形式的多样化演进及广阔的创新空间。上市公司为了在行业内拔得头筹,开始借助关联方交易这一形式来实现提振股价、引导资金流的表象,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目标。显然,关联方交易模式的发枝散叶带动了企业间的购买兼并,促进复杂的股权结构形成。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伴生的强隐蔽性及多变性特征也极易演绎成上市公司实现利益传输、收益调节、风险转移甚至掩饰非法动机的常用手段。目前,从制度规范及监督管理层面来说对上述关联方交易舞弊行为的震慑受限,缺乏与企业发展速度相匹配的制约机制,这就纵容了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政策漏洞来合法化财务违规行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以紫鑫药业、乐视网以及九好集团等上市公司为典型,频繁曝出关联方财务舞弊的恶性事件,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阵阵波澜。随着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金融欺诈问题容忍度的日渐降低,以及监管机构监督和惩罚力度的逐步加大,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也演变成审计理论和实务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并在结合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互联网行业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乐视网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创新型商业模式下的关联方交易舞弊给第三方审计带来的挑战。乐视网倚靠庞大的关联方交易网络构建了独特的关联方交易形态,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实现关联生态圈内资源的高速流动,从而能够更加隐蔽、顺畅地实现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创造、输送和转移。短短几年之际,乐视网实现了超乎市场规律的急速扩张和倍速增值,股价一路攀升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关联方交易的众多端倪。而作为常年与乐视有审计业务关系的机构——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其连续几年的审计过程中并没有识别出关联方交易存在的舞弊风险,避而不谈已经显现的关联方及其交易异象,并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进行发表。直至2017年,乐视网在更换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之后才出现暴雷。随着社会的持续关注,乐视网的关联方交易舞弊行径及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行为才得到曝光。进一步分析乐视网事件映射出的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问题发现,信永中和事务所对于舞弊风险的识别评估缺位、审计分析过程不规范,以及审计人员道德素养未达标,各因素使得审计人员在全过程中未发现隐藏关联方及其交易、未察觉隐蔽性极强的异常舞弊问题,对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应收账款金额过大、异常的资金流动及不合理的报表科目金额配比等问题也没有重视。通过全篇的理论梳理和案例解析,本文最后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事务所应对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策略及相关部门对事务所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制度保障,以期为我国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启示。

施姝[2](2019)在《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研究 ——以IPO受阻企业顺博合金为例》文中认为自2014年IPO重新开闸以来,排队企业数量激增,其中不乏质地优良的企业,但也存在诸多鱼目混珠的企业,特别是以关联交易隐匿等手段操纵利润谋求上市的更是屡见不鲜。根据Choice金融端的数据统计,2018年1-12月首发上会的企业共计199家,审核结果为未通过的共59家,另有18家取消审核以及10家暂缓表决。而在被否的59家企业中,核心原因之一为关联交易及业务独立性存疑的就有43家,占比高达72.9%。可见,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及公允性已经成为证监会发审委关注的最核心问题之一,其中是否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手段来逃避监管从而达成上市融资目的也是重点审核方向。事实上,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态度异常谨慎也并非无缘无故。近年来企业在一级市场内利用关联交易舞弊的现象愈发严重,而上市后因上市造假被司法机关查处的企业大量的虚假关联交易更是令公众震惊和愤怒。拟上市公司的这些行为不仅使得大量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降低了整个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视诚信如草芥,严重损伤了 A股市场在国内外公众认知中的形象,对整个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拟上市企业的此类非公允关联交易进行大力治理,而所有这些都基于对拟上市企业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的深入分析。故而本文将理论与案例结合,先从整体上统计分析了近五年拟上市企业运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手段的动机、具体实施路径和影响因素,再结合顺博合金IPO被否案例具体分析处于特定环境中的企业因何而实施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又是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其行为,最终发现:近年来拟上市企业为了操纵利润获取上市资格并规避监管,更偏好使用关联方非关联化和隐蔽利益输送两种手段将关联交易隐性化,而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信息披露质量等内部治理机制以及法规处罚力度、监管机制有效性、媒体报道影响力等外部治理机制通过影响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成本进而成为影响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影响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的关键因素,分别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方案,从而减少拟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未来的稳健和繁荣有所贡献。

侯佳佳[3](2018)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税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中,对税费是否计入资产成本未做详细规定,导致交换双方在实践操作中产生处理差异。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价内税和价外税,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王钰麟[4](2014)在《公司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银都矿业借壳*ST威达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末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各国IPO市场紧急刹车。中国的IPO也在2008年9月16日宣布暂停,直到2009年6月29日重启,持续了9个月。好景不长,在中国证券市场诞生短短的二十多年里,2012年11月16日开始了第八次IPO暂停。借壳上市逐渐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反向购买作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借壳上市方式,其会计方法主要是反向购买法和权益性交易法。选择哪种方法,是每个借壳公司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梳理企业合并、借壳上市等相关理论入手,研究借壳上市中如何选择会计处理的方式,在合并报表时出现的问题等内容,借助银都矿业借壳上市的案例,研究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实用性。针对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的模式、动因等现状进行分析,再就国内外企业合并和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准则规范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探讨了借壳上市中反向购买交易的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合并成本的确定、单体报表与合并报表之间的差异。结合案例企业对数据进行了模拟分析处理,分析比较了购买法、反向购买法、权益性交易法对企业在借壳上市中所产生的不同会计、经济后果。得出了借壳上市的企业青睐采用权益性交易法的结论。

朱英睿[5](2012)在《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交易形式越来越多,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探讨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准则的建议,以期为会计工作提供更贴合实际、全面的依据,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王蓉[6](2012)在《浅析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文中提出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使其更加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并对经济发展有更加积极的作用?会计准则对于经济生活的影响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货易货越来越成为企业间交易的常见形式。采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形式,企业可以更快更有效地融通资金、进行资本流通。我国自1999年首次出台《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来,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共进行了两次修订,这两次修订均在其确认、计量方面有彻底的改变,也从侧面说明了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是一个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2006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恢复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并规定确认交易中的损益,此外对于补价的规定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更有其在独到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些上市公司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不完善之处当作其操纵利润的方法,造成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损失,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有效运行。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准则的变迁过程并对比了美国准则、加拿大准则、国际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的异同,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力求全面地呈现我国目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其它国家准则的异同,以求在分析当前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利弊时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较其他国家准则的有待完善之处,接着从基本理论、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实践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完善宏观市场、明晰准则中的基本概念、完善准则相关规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准则中的种种问题,制定出完善的财务概念框架,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才能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得到世界的认可。

李莉[7](2012)在《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联交易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交易形式,在交易性质上既具有促进公司规模经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集团战略目标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关联方之间转移资金和利润,进而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等诸多负面作用。Johnson等(2000)提出“掏空”(Tunneling)的概念来描述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现象,其中提到关联交易便是“掏空”的诸多途径之一。关联人在利已动机的诱导下,将关联交易作为调节利润、转移利益、操纵股价的有力工具。因此,对关联交易的治理便成为各国资本市场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研究关联交易的治理问题,系统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变迁历程,并对监管效果进行实证检验。文章首先在理论上寻找关联交易这类交易形式需要政府介入的依据,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法与金融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继而为揭示政府监管制度与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特征的相互影响,文章运用博弈论工具对政府监管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分别以静态和动态的观点采用多个博弈模型对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理论上验证了关联交易监管政策变化对企业关联交易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的行为也对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影响,即企业的行为作为反馈机制影响后续的政策制定;随后对我国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法律规制、会计管制、证券监管的角度进行了梳理,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是随着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反之又对企业的关联交易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中国的实际支持了理论分析中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过程。通过梳理1997年以来监管机构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关联交易行为的政策法规可以发现,其所涵盖的监管措施(事前监管)主要集中于:对关联人或关联交易行为的界定、价格规制、数量规制、信息披露、公司治理、违规措施等几大方面。将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监管环境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关联交易依然是上市公司及其控制股东偏好的交易方式。进一步用关联交易中的资金往来数据展开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监管程度的加强,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资金借出和借入的数额均有所增长,但是借出增长的幅度要低于借入增长的幅度,因此关联方净占资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资金借入的数额呈显着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资金借出呈显着下降态势,因此控股股东净占资呈现显着下降的趋势。可见,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关联方尤其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实施的利益侵占。对关联交易违规行为的事后监管主要是指对关联交易违规行为的事后处罚机制,也是政府对关联交易进行管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2001--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违规事项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常会由于关联交易审批授权程序违规、未及时披露、隐瞒披露关联关系、重大遗漏、虚假披露、关联方占资及违规担保等原因受到处罚,其中存在审批授权程序违规、信息披露不及时、以及大股东占资行为的企业占了违规总体相当大的比重。就信息载体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在临时公告的信息披露中存在违规。就监管主体而言,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财政部都会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违规行为进行事后监管,采取公开批评、公开谴责、内部通报批评、行政处罚、乃至市场禁入等处罚措施。通过对违规事项的市场反应所作研究发现,事后监管起到一定作用。投资者对公开谴责、行政处罚、内部通报批评、和市场禁入这四种处罚形式均有所反应,对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反应尤为强烈;对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事项的重大遗漏、大股东占资、及授权审批程序违规反应非常强烈;与其他监管机构相比,证监会对关联交易的处罚公告具有较强的威慑力。针对违规关联交易企业为样本所作实证研究发现,关联交易违规企业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着的财务特征和公司治理特征。出现期间费用及销售收入异常增长、资产质量恶化、负债水平增长的企业更有可能出现关联交易违规。考虑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关联交易的影响时,不仅要看股东的持股比例,更要关注、识别股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有多家股东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况要格外注意。另外,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可以有效地遏制关联交易违规行为,外部审计监督、企业是否跨地上市、企业面临的产品竞争市场等外部治理环境均可以为监管者或投资者判别企业关联交易行为提供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例如,建立严格的上市审查制度,从源头上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进行控制;按重要性原则进行分类监管,为关联交易的事前和事中有效控制建立保障;确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和建立有效的司法救济制度。论文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制度设计:首先,应本着成本与效益平衡兼顾的制度设计理念;其次,在各监管主体之间进行权力与责任的分配,要特别注意对关联交易的会计管制和证券监管的协同改进;另外,要建立对关联交易的事前有效控制和监督机制,以及事后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

朱长胜[8](2012)在《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在集团内部实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而它也往往会改变集团内关联企业所在国的税收资源分布情况,造成母国或东道国应得税收利益的流失。跨国公司利用跨国资产重组实施转让定价,向各国税务机关的反避税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以我国为例,综合运用税法、会计、资产评估、海关估价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模型,对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进行系统性研究。关联关系是发生转让定价的前提,但对关联关系的判断,除了依据既有的相关法规之外,还需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结合具体的交易情况。在转让定价领域,作为交易标的物的资产放宽了货币计量假设和可靠性原则,因而其内涵、外延趋同经济学所指的资产;转让定价领域中的资产重组是以跨公司集团为限的封闭式重组,以资产的转让为主线,也兼顾资产重组过程中发生的合同条款修改,以及发生业务、债务、股权重组和人员等方面的变动。对重组中资产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分析,包括两个方面:资产交易类型和对价支付方式。资产交易类型包括单项资产交易、一揽子交易、资产组交易和企业整体交易等4种类型;对价支付方式可以划分为货币性资产支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承担债务和股权支付等4种情况。以上交易类型和对价支付方式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关联交易中资产错综复杂的转让价格形成机制。对资产重组过程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分析内容包括:合同条款、重组各方风险分配、重组各方的补偿/支付、重组后交易报酬和不具备可比性的重组交易等5个方面。这些间接因素都会对转让定价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左右反避税调查得出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的结论。专业数据库、海关估价、税基评估和纳税评估是4种可以用于转让定价反避税的估值工具,它们侧重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专业数据库为实物资产交易和无形资产交易提供了大量的可比性数据;海关估价为税务机关的实物资产交易提供可参考的结论,以及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税基评估尤其适用于无形资产评估,并为税务机关的资产估价直接提供了计税依据;纳税评估与同期资料配合使用,形成纳税人完整的信息资料,为反避税调查提供行业分析指标,为反避税监管起到预警作用。APA作为一种新型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模式,其“事前调整”的特点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有利于维护征纳和谐。但是既有的APA在关键性假设上存有“刚性”,难以有效适用于预计会发生重组的企业。通过增添对未来重组情况的假设,制定多套关键性假设方案,提高APA应用的灵活性,进而适应重组中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需要。本文根据我国现有的转让定价反避税情况,提出了立法和征管方面的6项建议和措施,分别是:加快立法进程,转让定价反避税征管法制化;探索征管方法,转让定价反避税监管程序化;梳理监管权限,转让定价反避税部门统一化;打造税务警察队伍,转让定价反避税队伍专业化;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转让定价反避税治理综合化;扩大宣传培训,转让定价反避税观念普及化。

吴馨竹[9](2011)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舞弊的空间剖析》文中指出现行准则的颁布和不断修订是对旧准则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进行了遏制,但也不可避免的为财务舞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本文对财务舞弊的危害进行概述,对现行准则为财务舞弊提供的空间进行剖析,并对如何遏制财务舞弊提出建议。

葛强[10](2008)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会计准则作为反映经济活动,明确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专业技术标准,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和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行为,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它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修订了若干业务核算准则,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变革.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利润操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准则也一样。新准则的一些规定仍然可能引起企业利润操纵行为并且其操纵手法还会有新变化。本文拟在归纳分析在原会计准则下企业操纵利润的通常手段的基础上,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制约及存在的新操纵空间。其中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分析等问题贯穿全文始终,本文得出一些的结论,从而为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有效遏制提供一些借鉴。

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难、疑点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难、疑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关联方交易的文献回顾
        1.2.2 关于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文献回顾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关联方交易的内涵、特征及披露制度
        2.1.1 关联方交易的内涵及特征
        2.1.2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制度
    2.2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概念、动因及形式
        2.2.1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概念及动因
        2.2.2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形式
    2.3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含义、要求及风险
        2.3.1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含义及要求
        2.3.2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风险
    2.4 理论基础
        2.4.1 舞弊三角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交易成本理论
        2.4.4 盈余管理理论
3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案例介绍
    3.1 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单位概况
        3.1.1 乐视网简介
        3.1.2 事务所概况
    3.2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及其舞弊手段
        3.2.1 关联方关系
        3.2.2 关联方交易情况
        3.2.3 关联方交易舞弊手段
    3.3 乐视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内容及审计程序
        3.3.1 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和重大变动
        3.3.2 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和股权结构
        3.3.3 关注关联方身份及重大关联方交易
        3.3.4 关注关联交易认定和财报披露的真实完整性
        3.3.5 评测资产,分析资产处置或租赁费用
        3.3.6 分析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程度
4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分析
    4.1 信永中和对乐视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未识别隐藏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
        4.1.2 未识别不合理关联购销及关联承诺
        4.1.3 缺乏对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判断
        4.1.4 未发现异常资金流水及其他应收、应付款
        4.1.5 未关注到异常政策和关联交易重大变动事项
    4.2 信永中和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4.2.1 未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4.2.2 关联方舞弊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准确
        4.2.3 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分析性程序执行不到位
        4.2.4 未重视审计连续性和审后复核
        4.2.5 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有限或未尽职勤勉
        4.2.6 关联方交易发展现状与相关准则不匹配
        4.2.7 监管部门对事务所和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
5 加强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5.1 事务所应对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策略
        5.1.1 运用舞弊导向审计提高识别舞弊风险的能力
        5.1.2 设置专门的关联交易审计程序和方法,并利用专家工作
        5.1.3 强化事务所内部控制建设以增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5.1.4 培养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提升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
    5.2 相关部门对事务所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制度保障
        5.2.1 结合关联方交易发展现状,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
        5.2.2 强化事务所审计责任,提高隐瞒真相的违规成本
        5.2.3 加强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执行
参考文献
致谢

(2)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研究 ——以IPO受阻企业顺博合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3.3 论文的创新点
2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理论基础
    2.1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及其表现
        2.1.1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界定
        2.1.2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动因
        2.1.3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实施路径
    2.2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2.1 科斯交易成本模型
        2.2.2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成本
        2.2.3 影响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成本的因素:内外部治理机制
    2.3 内部治理机制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3.1 独立董事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3.2 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3.3 信息披露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4 外部治理机制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4.1 法律制度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4.2 监管机制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4.3 媒体监督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3 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统计分析
    3.1 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动机分布
        3.1.1 操纵利润
        3.1.2 转移税负
        3.1.3 规避上市法规监管
    3.2 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路径分布
        3.2.1 关联方非关联化
        3.2.2 隐蔽地进行利益输送
        3.2.3 利用过桥公司分解交易
        3.2.4 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
        3.2.5 关联交易复杂化
    3.3 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3.1 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3.3.2 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4 顺博合金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案例分析
    4.1 顺博合金IPO历程
        4.1.1 顺博合金自然业态
        4.1.2 顺博合金IPO被否过程
    4.2 顺博合金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背景
        4.2.1 再生铝行业同质化严重
        4.2.2 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4.3 顺博合金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动机
        4.3.1 操纵利润获取上市资格
        4.3.2 规避上市法规监管
    4.4 顺博合金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路径
        4.4.1 以股权代持方式将关联方非关联化
        4.4.2 利用供应商隐蔽利益输送
        4.4.3 关联方关系不进行完整披露
    4.5 顺博合金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评价
        4.5.1 家族式企业股权过分集中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主导因素
        4.5.2 信息披露违规成本低使其隐匿关联方
        4.5.3 外部中介结构不尽责增加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可能性
5 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治理建议
    5.1 内部规制
        5.1.1 引入第三方平台选聘独董
        5.1.2 限制企业多层级持股结构
        5.1.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细节
    5.2 外部规制
        5.2.1 健全关联交易的法律规范
        5.2.2 建立企业及控股股东信用档案
        5.2.3 强化对中介机构履责的监管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税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涉及价外税的会计处理
    1. 以公允价值计量
    2. 以账面价值计量, 计算步骤与上面相同
二、涉及价内税的会计处理
    1. 以公允价值计量
    2. 以账面价值计量, 计算步骤与上面相同

(4)公司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银都矿业借壳*ST威达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前人研究成果
        2.1.1 国外研究成果
        2.1.2 国内研究成果
        2.1.3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2.2 借壳上市的相关概念
        2.2.1 借壳上市与反向购买的概念
        2.2.2 反向购买的特点
    2.3 借壳上市的相关会计处理规范
    2.4 传统企业合并的相关会计处理规范
    2.5 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2.5.1 购买法与反向购买法
        2.5.2 权益性交易法与权益结合法
第三章 企业借壳上市现状分析
    3.1 我国企业IPO上市总体情况分析
        3.1.1 我国企业IPO上市行业分布情况
        3.1.2 我国企业IPO上市地区分布情况
    3.2 我国企业借壳上市现状分析
        3.2.1 我国借壳上市的起步阶段
        3.2.2 我国借壳上市的快速发展阶段
        3.2.3 我国借壳上市企业的增长情况
    3.3 借壳上市动因分析
        3.3.1 借壳方动因
        3.3.2 让壳方动因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银都矿业借壳*ST威达方案介绍
        4.1.1 交易主体及背景
        4.1.2 交易的具体方案
        4.1.3 交易的实施进程
    4.2 解读案例中的相关会计问题
        4.2.1 关于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问题
        4.2.2 关于合并成本确定的问题
        4.2.3 合并报表编制与列报的问题
        4.2.4 不同会计方法的会计后果和经济后果比较
    4.3 借壳上市相关会计问题的思考
        4.3.1 统一“业务”的认定标准
        4.3.2 单体报表与合并报表信息的差异
        4.3.3 对上市公司未来利润分配的潜在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5)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2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核算范围问题
    2.2 涉及补价的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别问题
    2.3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及相关问题
    2.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商业实质问题
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完善对策
    3.1 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算范围的完善
    3.2 对判别涉及补价的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完善
    3.3 对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的完善
    3.4 对商业实质的完善
4 结语

(6)浅析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论文结构框架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及认定
        2.1.1 货币性资产
        2.1.2 非货币性资产
        2.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1.4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2 相关理论
        2.2.1 会计目标理论
        2.2.2 经济后果学说
        2.2.3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和与其他国家相应准则的比较
    3.1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
        3.1.1 1999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出台
        3.1.2 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修订
        3.1.3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再次修订
    3.2 我国现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与其他国家相应准则比较
    3.3 本章小结
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4.1 概念和认定不够细化
        4.1.1 基本概念定义不准确
        4.1.2 关于“商业实质”的论述
    4.2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2.1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案例
        4.2.2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4.2.3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4.3 公允价值使用中的问题
        4.3.1 公允价值使用背景
        4.3.2 公允价值的获得缺乏可靠性
    4.4 本章小结
5 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会计问题的建议
    5.1 借鉴国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践经验
        5.1.1 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和认定
        5.1.2 借鉴国外对于公允价值使用与披露的规范
    5.2 对于不等价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5.2.1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5.2.2 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5.3 为会计准则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创造更好环境
        5.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3.2 发展相关产业
        5.3.3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5.3.4 重视理论建设
        5.3.5 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之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1.3 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联交易产生的原因研究
    2.2 关联交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关联交易的后果分析
    2.4 关联交易治理研究
        2.4.1 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2.4.2 关联交易的政府监管
        2.4.3 关联交易的内部治理
    2.5 简要评述
第3章 政府监管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关系分析
    3.1 关联交易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3.1.1 外部性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法与金融理论
    3.2 政府监管与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
        3.2.1 发生关联交易的企业与政府监管的静态博弈
        3.2.2 企业关联交易与政府监管措施的单阶段动态博弈均衡
        3.2.3 政府监管效率与企业关联交易行为长期动态博弈
    3.3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变迁
        3.3.1 现行监管框架
        3.3.2 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3.3.3 关联交易的会计管制演进历程
        3.3.4 关联交易的证券监管演进历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4.1 监管政策变迁及监管程度的度量
    4.2 关联交易总体治理效果的实证检验
        4.2.1 样本及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
        4.2.3. 单因素分析
        4.2.4. 多因素分析
    4.3 关联方占用治理效果的实证检验
        4.3.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3.2 单变量分析
        4.3.3 回归模型及其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联交易违规行为事后监管的有效性分析
    5.1 关联交易违规行为及其监管概况
        5.1.1 关联交易违规类型
        5.1.2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涉及的公告类型
        5.1.3 关联交易违规的监管机构及其处罚形式
    5.2 关联交易违规企业的行为特征研究
        5.2.1 研究设计
        5.2.2 实证结果与检验
    5.3 关联交易违规事后监管的市场反应研究
        5.3.1 研究设计
        5.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境外监管经验及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设计
    6.1 境外关联交易监管制度比较与经验分析
    6.2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局限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本文结构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转让定价反避税的概述
    2.1 关联企业的概述
        2.1.1 关联关系、关联方和关联交易
        2.1.2 关联企业的认定
    2.2 资产的概述
        2.2.1 资产在相关学科中的概念比较
        2.2.2 无形资产在相关学科中的概念比较
    2.3 转让定价的概述
        2.3.1 转让定价的演变和发展
        2.3.2 转让定价涉及的税种
        2.3.3 转让定价的动机和方向
    2.4 转让定价反避税的概述
        2.4.1 转让定价反避税的演变和发展
        2.4.2 转让定价的反避税调整原则
        2.4.3 转让定价的反避税调整方法
        2.4.4 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分析方法
        2.4.5 转让定价结果的合理确定
    2.5 资产重组的概述
        2.5.1 资产重组的内涵
        2.5.2 资产重组的动机
    2.6 APA 的概述
    2.7 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和研究对象
第3章 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转让定价反避税的资产交易分析
    3.1 对资产交易类型的分析
        3.1.1 单项资产交易
        3.1.2 一揽子交易
        3.1.3 资产组交易
        3.1.4 企业整体交易
    3.2 对资产对价支付方式的分析
        3.2.1 支付货币性资产
        3.2.2 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3.2.3 承担对方债务
        3.2.4 股权支付
第4章 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过程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分析
    4.1 重组中的合同条款
        4.1.1 对合同条款的反避税分析
        4.1.2 对合同条款的估价
    4.2 重组各方的风险分配
        4.2.1 重组中风险的内涵
        4.2.2 对重组中风险分配的反避税分析
    4.3 重组各方的补偿/支付
        4.3.1 对重组的可比性分析
        4.3.2 对重组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4.3.3 对补偿/支付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的分析
    4.4 重组后关联交易的报酬
        4.4.1 重组后交易和初始交易的事实差异
        4.4.2 对重组后关联交易的可比性分析
        4.4.3 对重组的补偿和重组后报酬的关系
    4.5 不具备可比性的重组交易
第5章 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转让定价反避税的估值工具
    5.1 专业数据库
        5.1.1 BVD 数据库
        5.1.2 标准普尔
    5.2 海关估价
        5.2.1 海关估价的概述
        5.2.2 海关估价的反避税措施
        5.2.3 海关估价与转让定价反避税估价的比较与协调配合
        5.2.4 海关估价应用于转让定价反避税的优势
    5.3 税基评估
        5.3.1 税基评估的概述
        5.3.2 税基评估在转让定价反避税中的作用
    5.4 纳税评估
        5.4.1 纳税评估的概述
        5.4.2 纳税评估适用于转让定价反避税的改进
第6章 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新模式:APA
    6.1 APA 的概述
        6.1.1 APA 的概念及内涵
        6.1.2 APA 较传统转让定价反避税的优越性
        6.1.3 APA 的发展趋势
    6.2 APA 关于资产重组中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应用改进
        6.2.1 关键性假设的概述
        6.2.2 关键性假设适用于资产重组的改进
第7章 研究结论和监管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监管建议
        7.2.1 加快立法进程,转让定价反避税征管法制化
        7.2.2 探索征管方法,转让定价反避税监管程序化
        7.2.3 梳理监管权限,转让定价反避税部门专一化
        7.2.4 打造税务警察队伍,转让定价反避税队伍专业化
        7.2.5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转让定价反避税治理现代化
        7.2.6 扩大宣传培训,转让定价反避税观念普及化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9)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舞弊的空间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务舞弊的危害
二、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舞弊的空间
    (一) 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舞弊提供了空间。
    (二)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益确认范围的扩大。
    (三) 费用资本化范围的扩大。
    (四) 企业在折旧和摊销上主观判断影响的扩大。
三、治理措施

(10)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利润操纵
        2.1.2 利润操纵与盈余管理
    2.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机与成因分析
        2.2.1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
        2.2.2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成因
    2.3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析
第3章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制约
    3.1 压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选择空间
        3.1.1 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冲回
        3.1.2 后进先出法的取消
    3.2 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制约
    3.3 对利用"挂账"进行利润操纵的制约
    3.4 对利用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的制约
    3.5 对利用企业合并进行利润操纵的制约
第4章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分析
    4.1 利用公允价值属性
    4.2 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3 利用无形资产计价与摊销
    4.4 利用固定资产计价与折旧
    4.5 利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4.6 利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
第5章 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建议
    5.1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5.2 加强会计监管
    5.3 增加操纵成本
    5.4 规范政府行为
    5.5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6 实施诚信工程
第6章 结束语
    6.1 结论
    6.2 主要工作
    6.3 论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难、疑点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D]. 江玥.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2]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非关联化行为研究 ——以IPO受阻企业顺博合金为例[D]. 施姝. 云南大学, 2019(03)
  •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税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侯佳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08)
  • [4]公司借壳上市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银都矿业借壳*ST威达案例分析[D]. 王钰麟. 北京化工大学, 2014(03)
  • [5]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思考[J]. 朱英睿. 中国商贸, 2012(36)
  • [6]浅析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D]. 王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03)
  • [7]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 李莉. 山东大学, 2012(12)
  • [8]关联企业跨国资产重组中的转让定价反避税研究[D]. 朱长胜. 苏州大学, 2012(09)
  • [9]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财务舞弊的空间剖析[J]. 吴馨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5)
  • [10]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D]. 葛强. 东北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非货币交易准则难点及疑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