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脂灵瘤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性血管瘤16例报告

消脂灵瘤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性血管瘤16例报告

一、消痔灵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血管瘤1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娇娇[1](2020)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与意义1.1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史,揭示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1.2挖掘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1.3系统梳理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文献,找出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方向。2研究方法2.1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发文年代、作者、研究机构与期刊杂志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2.2应用共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作者、机构与关键词进行分析,找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以及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2.3应用聚类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找出该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并依据其时间线视图,直观展示出该领域的演化过程。2.4应用突现分析,对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相关文献数据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挖掘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3研究结果3.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李华山教授是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中国肛肠病杂志是该领域的核心期刊。3.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3.2.1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作者共现分析结果发现该领域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团队分别是:李华山团队、韩宝团队、叶玲团队与范学顺团队。3.2.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机构共现分析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与国内十多个研究机构间开展了相对密切的合作,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则相对独立,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另外机构共现结合作者共现分析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华山团队对近几年该领域产生的影响最大,即该团队研究的内容是目前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研究的热点。3.2.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消痔灵注射液是该研究领域最常用的药物;该领域最常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是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疗法联合PPH或者肛门紧缩术是最常研究的联合术式;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观察性研究。3.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聚类后,共得到9个聚类,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基本知识结构:Cluster0的研究主题为祖国医学在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传承与发展;Cluster1、Cluster3和Cluster8的研究主题均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联合其他术式的研究;Cluster2、Cluster4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类型研究;Cluster5的研究主题为利用有限元模型客观证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有效的理论研究;Cluster6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时注射方式的研究;Cluster7的研究主题为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患者的人群研究。3.4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1977年~2007年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初期,经过长达30年不间断研究,丰富了国内关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经验。自2007年开始至今属于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期:术式方面的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研究的注射药物以消痔灵注射液和芍倍注射液为主;注射疗法中的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焦点;研究方法仍以临床观察性研究为主。4研究结论4.1对我国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医外科肛肠领域在中医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面作出的贡献。4.2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研究热点与前沿:关于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芍倍注射液是研究的前沿;关于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是研究的前沿;关于联合术式,注射疗法联合PPH、TST或者RPH等联合术式属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关于该领域研究的直肠脱垂类型,完全性直肠脱垂既是研究的热点又是研究的前沿,直肠粘膜内脱垂是研究的前沿;关于研究的方法,临床观察是研究的前沿。4.3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中的核心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该院的李华山教授,可以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首先考虑对象。

申沛于[2](2019)在《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方案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核素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不同方法疗效的探讨,并观察各种方法的不良反应,以期找出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从我科门诊接受90Sr敷贴治疗的婴幼儿单纯性皮肤毛细血管瘤患儿中选取120例,血管瘤位于躯干、四肢。治疗前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临床上血管瘤的不同治疗方法、敷贴治疗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后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治疗前均行血常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查作为基线评估。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人)即:对照组:90Sr敷贴8次治疗法;观察组1:90Sr敷贴8次治疗法+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观察组2:90Sr敷贴4次治疗法;观察组3:90Sr敷贴4次治疗法+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第一疗程结束后未治愈者间隔3~4个月后行第二疗程敷贴治疗。第二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疗效差异,以及记录每个疗程治疗期间及观察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实验结果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入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74例,血管瘤总数目为138个,年龄为1个月~24个月。第一疗程结束3~4个月复诊观察疗效,有效率97.83%(135/138),治愈率34.78%(48/138),其中对照组:有效率为 97.06%(33/34),治愈率 38.34%(13/34);观察组 1:有效率 100%(39/39),治愈率25.64%(10/39);观察组2:有效率96.97%(32/33),治愈率51.52%(17/33);观察组 3:有效率 96.88%(31/32),治愈率 34.78%(8/23)。12例患儿家属第一疗程治疗结束后不愿继续治疗或选其他方法治疗。第二疗程结束后共有108例患儿,4~5个月观察疗效,有效率99.16%(118/119),治愈率68.07%(81/119),其中:对照组:有效率96.55%(28/29),治愈率 65.52%(19/29);观察组 1:有效率 100%(32/32),治愈率 68.75%(22/32);观察组2:有效率100%(30/30),治愈率73.33%(22/30);观察组3:有效率100%(28/28),治愈率64.29%(18/28)。第二疗程结束后各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1、观察组2与观察组3第一疗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疗程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2、观察组1与观察组3两个疗程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对照组与观察组1、观察组2与观察组3、对照组与观察组2、观察组1与观察组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0Sr敷贴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以提高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4次疗法与8次疗法相比效果及副作用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对于居住地比较偏远的患儿可以采用4次疗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经济成本。

于淼,管仲安[3](2018)在《国内消痔灵应用现状综述》文中指出消痔灵注射液是广安门医院史兆岐基于"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中医治则,利用中药五倍子和明矾中的有效成分研制而成,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标志着中医注射疗法走向鼎盛时期。消痔灵注射液是中医药宝库发展的瑰宝,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应当发扬光大。近年来消痔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针对其应用现状,现我做如下综述。

陈旭日[4](2013)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性血管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性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78-2012.9),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2013.3),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3.3),万方数据库(1998-2013.03), PubMed(建库-2013.3)、Cochrane Library(建库-2013.3)、EMbase(建库-2013.3),文献语种不限,纳入已发表的关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提取有效数据(总有效率、总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数比(OR)、95%可信区间(95%CI),及对统计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6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16例患儿,全部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为B-C级之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4个普萘洛尔与激素类组比较的结果显示:普萘洛尔组较口服强的松组的总有效率,OR=5.1095%CI[2.44,10.65],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普萘洛尔与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总有效率比较的结果示:OR=4.4795%CI[1.73,11.51]Z=3.1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联合普萘洛尔的疗效显着。普萘洛尔与激光组比较:普萘洛尔联合1064nm Nd:YAG激光较激光单纯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0095%CI[1.41,11.35]),总效应量检验结果是P=0.009,但总有效率的总效应量检验结果:P=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普萘洛尔与单纯激光治疗组比较的总有效率(OR=0.1395%CI [0.02,0.67])有统计学差异(P=0.02);二者在总显效率的比较上,则是OR=0.33,95%CI[0.10,1.09],P=0.07,显示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结果显示:普萘洛尔组治疗的不良反应低于强的松组OR=0.0495%CI[0.01,0.14]P<o.001;与放射核素组、激光组比较中,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轻。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体表性的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较之强的松、放射核素、激光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越,普萘洛尔联合常规治疗则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样本数量少,还不能得出更可靠的结论,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汪垠[5](2013)在《1%聚桂醇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1%聚桂醇和糖皮质激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效果比较及作用机制。方法增殖血管瘤42例分成7组,每组6例,A组为未经过任何治疗的瘤体,作为对照组;B组1%聚桂醇(1mg/cm2)术前30min瘤体注射;C组1%聚桂醇术前48h瘤体注射; D组1%聚桂醇术前2w瘤体注射;E组曲安奈德术前30min瘤体注射;F组曲安奈德术前48h瘤体注射;G组曲安奈德术前2w瘤体注射。对收集到的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VEGF和CD34的含量检测。结果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无显着的区别。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见VEGF、CD34的表达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见于已出现血管腔的内皮细胞胞浆中,在增生期未用药组中呈棕褐色颗粒,呈强阳性表达,随着药物干预后的时间的延长,其表达的强度渐渐下降,染色深度渐渐变浅,阳性细胞渐渐减少,A组除了和B组、E组作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外,与其他组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用药组各个时段间作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二种药物组间作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1%聚桂醇瘤体内注射是治疗婴幼儿的增生期血管瘤安全、可靠、简便的方法,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下调VEGF、CD34的表达,导致血管闭塞,从而促进瘤体消退,且其对血管瘤消退作用较激素强。

刘洋[6](2012)在《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约16年间接受糖皮质激素肿瘤内注射治疗的毛细血管瘤患儿140例,其中130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9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平阳霉素治疗,1例联合氟尿嘧啶(5-FU)注射治疗。分析患儿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一般资料,将肿瘤分为眼睑、眶内、睑眶三类;对注射药物种类、方式及剂量等资料进行总结,根据给药方式分组,分为去炎松(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得宝松联合地塞米松,甲强龙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去炎松,去炎松联合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平阳霉素,甲强龙联合地塞米松,得宝松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去炎松联合5-FU9组;通过直尺及影像学比例尺测量治疗前后肿物大小,深度和范围,并根据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的检查结果,将肿瘤内异常血流信号分为血流少、中等、丰富三种类型,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定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种,评价治疗前后毛细血管瘤的大小变化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将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求得出三种类型肿瘤之间和各种给药方式之间治疗有效率的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出院患儿进行随访,以获得其目前身高、体重数据,分为男女两组,分别计算和各年龄段的百分位数标准值的差值,采用SSPS17.0统计软件进行轶和检验以判断和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有的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40例病人中,治愈率为7.1%,显效率为25.7%,有效率为61.4%,总有效率为:94.2%.无效率为:5.8%。①所有患儿中眼睑部毛细血管瘤27例,总有效率为:100%;眶内72例,总有效率为:96.2%;睑眶部41例,总有效率为87.6%,按肿瘤发生的部位总有效率为眼睑>眶内>睑眶;经卡方检验结果:眼睑与眶内相比:z=-1.487p=0.137,眼睑与睑眶相比:z=-3.720p=0.000,眶内与睑眶相比:z=-3.228p=0.001结论:眼睑与眶内疗效要好于睑眶型。②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中,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52例,总有效率为92.3%。得宝松联合地塞米松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4%。甲强龙联合去炎松及地塞米松17例;去炎松6例;去炎松联合平阳霉素5例;地塞米松联合平阳霉素4例;甲强龙联合地塞米松3例;得宝松联合去炎松联合地塞米松2例;去炎松联合5-FU1例。在各种治疗方式组合间进行疗效分析,χ2=8.193,p>0.05,各种治疗方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并发症:有5例患儿有毛发增多现象,4例患儿有满月脸现象发生,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为6.4%。所有的患儿在停药后的随访中均恢复正常。④随访66例患者,占患儿总数的47.1%。其中男26人,女40人;随访年龄最大16岁,最小1岁,经与该年龄段身高、体重标准值的对比分析,P>0.05,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眼部毛细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且为可逆性,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刘屹嵩[7](2010)在《平阳霉素对兔唇肌肉损伤及其中bFGF和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浓度PYM局部注射对兔唇肌肉组织的影响,并检测肌肉中bFGF和VEGF的表达,为临床应用PYM治疗唇部血管瘤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8个月健康家兔28只,体重2.0~2.5kg,雌雄不限,取其中24只家兔为实验组,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A组为高浓度组(2.7mg/ml)B组为中浓度组(1.6mg/ml)组为低浓度组(lmg/ml)。另4只为盐水对照组(D组),各组按设计浓度分别于第1d和第8d双侧上唇肌肉各注射0.5m],距首次注射28d后取注射区肌肉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肉组织bFGF和VEGF的表达。结果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唇肌的病理改变在A组可见肌纤维束排列紊乱,呈波纹状、横纹略模糊、少量核固缩、嗜酸性变、肿胀、融合,B组可见肌纤维束间隔嗜酸性变,肌纤维束松散、嗜酸性变、融合,C组可见肌纤维排列紧密,肌膜完整,肌纤维束间隔嗜酸性变,肌纤维束有融合变性趋势。D组唇肌表现为正常的组织学结构,肌纤维排列紧密,大小、染色均匀,胞核小,位于细胞边缘,肌纤维上明暗条纹规则整齐,肌膜完整、清晰。2、bFGF的表达:D组唇肌可见bFGF表达,A、B组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bFGF表达虽有上升趋势,但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随用药浓度升高bFGF表达逐渐升高,A、B、C三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EGF的表达:D组唇肌几乎无VEGF表达,A组、B组及C组唇肌可见VEGF表达,与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三组组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注射PYM可导致兔唇肌肉不可逆的损伤,注射PYM的浓度越高,导致的损伤程度越重。2、注射不同浓度的PYM导致唇肌中VEGF和bFGF表达的变化是唇肌萎缩、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文江,李会英,闫桂艳[8](2009)在《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部海绵状血管瘤32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口腔黏膜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予口腔血管瘤内注射消痔灵注射液和2%利多卡因,每次2~6mL,每周治疗1次,直至痊愈,最多治疗6次,观察其疗效。结果:32例患者治愈18例(56%),好转14例(44%),总有效率为100%。随访3~14年,2~4年后血管瘤局部点状或小片状复发7例(21%),重复注射1~2次后痊愈。注射部位中度疼痛13例、溃疡4例,均不影响治疗,对症处理后疼痛好转、溃疡痊愈。结论: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部的海绵状血管瘤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较好且不易复发。

伍尚敏[9](2008)在《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点的良性肿瘤,增殖期血管瘤伴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过多的肥大细胞。临床上多在学龄期自然消退,但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很确切。研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仅能为防治血管瘤提供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其它各种血管畸形、淋巴瘤等血管疾病的治疗。目前对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X)治疗血管瘤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临床疗效观察和少数细胞水平的研究,其中研究所选细胞多数为正常血管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系,与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endothelial cell,HEC)增殖活跃是不同的,因此其研究针对性欠强。而有关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的研究主要见于肿瘤的研究,未见到将其应用于血管瘤治疗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H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并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模型及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将目前临床常用的PYM和DX应用于两种EC,进行干预实验,以期观测这两种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同时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YH-16)这种抗肿瘤药物初步应用于HEC、HUVEC,观察其对血管瘤有无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观察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模型和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管瘤提供可行的离体和在体模型。血管瘤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引起的,对瘤体组织学观察为研究血管瘤的组织发生提供了基础。本实验对血管瘤及其内皮细胞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有益于血管瘤的进一步研究,也为发现更好的临床治疗药物或其它有效治疗措施提供了依据。全文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体外培养HEC、HUVEC,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实验一HEC、HUVEC的体外培养和鉴定目的:体外培养及鉴定HEC、HUVEC。方法:1.HEC培养:取新鲜小儿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组织标本,以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并常规传代培养;2.HUVEC培养:取产后的新鲜脐带,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方法获取HUVEC进行体外培养。用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液在含0.5%CO2、37℃、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两天换液,待长成单层细胞后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增殖特征。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反应(SP免疫组化法)测定内皮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在其内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检测来鉴定EC。将皮肤血管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培养的EC表现为接触抑制生长,呈单层生长,多角形镶嵌排列,细胞的中央有明显的椭圆形核,集落之间相互融合连接成片,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细胞内vWF呈阳性表达,超微结构显示出细胞质内含有EC特征性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呈点状或卵形)。皮肤血管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发现细胞核呈蓝色,胞浆为淡红色,管腔内红细胞呈橘红色。组织局部核密集,说明细胞以该位置作为生发点,不断增生,向内侵袭,形成新的血管腔,小血管明显增生。结论: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分别原代培养增殖期HEC和HUVEC,均可获得纯度较高的EC。实验二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并初步应用目的: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体外培养模型并初步应用。方法:将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标本剪成1mm×1mm×1mm的组织块置于纤维蛋白凝胶中以双层夹心法进行培养。将纤维蛋白原(终浓度为2mg/ml)溶于含庆大霉素(100U/ml)、氨基己酸(0.3mg/ml)及10%胎牛血清的MCDB131培养液中,加凝血酶(0.5U/ml)后,迅速加入96孔培养板的培养孔中,约5min后形成下层凝胶(量约0.5ml),植入1mm3的组织块,于其上层加入上述混合液形成上层凝胶(量约0.8ml),置于37℃含5%CO2的潮湿孵箱中3-5h或过夜,再加含庆大霉素、链霉素、氨基己酸及10%胎牛血清的MCDB131培养液1ml。将培养板置于37℃含5%CO2的潮湿孵箱中,3d换一次培养液,并于血管新生后2~3d时加入PYM做干预实验。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生成情况,SP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细胞vWF、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鉴定新生血管。结果:血管瘤组织培养4~7d后芽生出细小血管,至第8~10天长成枝丫状血管样结构,第11~14天之后血管样结构生长渐缓停滞萎缩。平阳霉素作用1-2d后血管样结构很快萎缩。组织周边新生树枝状结构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WF检测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该模型的建立部分程度上可代表血管生成、萎缩的过程,但此模型芽生出细小血管样结构的时间不等,萎缩较快,与体内血管瘤血管仍有很大区别,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实验三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方法:选择新鲜的增殖期血管瘤皮下部分,切成5mm×4mm×3mm的小块,分别经皮肤切口置入8只裸鼠两侧颈背侧、胸背侧、腰背侧及臀部皮下,每只8处,共64处。移植工作在标本离体后1h内完成。动物模型建立后自然生长,移植后每周测量移植物的大小及第10、12、14、16w切取移植瘤行组织HE染色及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内皮细胞vWF。结果:血管瘤组织裸鼠移植术后3~4w内,瘤体基本无明显变化。40d后,部分瘤体开始略增大(P>0.05),60d后瘤体体积保持不变或轻微缩小。90d时可见部分瘤体颜色变浅,质地较前变硬。120d时部分瘤体仅有少许残留组织。HE染色切片示移植后10w时部分EC胞质内出现较大而圆的空泡,EC数量减少。12w时EC周围可见较多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CF)、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等间质细胞分布。可见EC聚集成团,围成大小不同血管腔,管腔受压变形,EC形态多样。14w时CF和FB减少,分布不均匀。EC密度降低,较多坏死。部分聚集成团,其细胞形态与人血管瘤来源标本相似。16w时EC数量明显减少,分布稀疏,部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并机化,EC胞质脱落。CF和FB大量分布。vW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采用单纯的血管瘤组织块进行裸鼠移植,操作简便,但瘤体基本无明显增大阶段,而且多纤维包裹吸收,其生长过程与临床实际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难以作为血管瘤研究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还需要今后进一步摸索寻找合适的血管瘤动物模型。第二部分YH-16、PYM、DX对体外培养的HEC、HUVEC生长的作用目的:探讨YH-16、PYM、DX对体外培养的HEC、HUVEC生长的影响作用机理。方法:将不同浓度的YH-16、PYM、DX作用于3~5代生长旺盛的EC,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筛选有效浓度。以有效浓度的YH-16、PYM、DX作用于EC,在不同时相点光镜下观察EC形态,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各种药物作用后,光镜下可见EC发生坏死改变。MTT检测显示吸光度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在三种药物作用下,两种内皮细胞G1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以YH-16组的最为明显;S期细胞比例下降,在HUVEC组下降明显(P<0.05),其中YH-16对HUVEC的作用明显;而G2期细胞比例在HUVEC组增高(P<0.05),在HEC组则下降(P<0.05)。两种细胞的PI均降低(P<0.05)。结论:1.YH-16通过:①主要作用于EC G1期,抑制DNA合成,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减少细胞数量;②诱导凋亡;③改变ECs细胞形态,阻止其融合、粘连,达到抑制血管管腔的形成。YH-16抑制DNA合成的作用较PYM和DX强。2.PYM通过:①作用于EC的G1期,使DNA合成受阻,从而抑制EC的生长增殖;②诱导凋亡;③对DNA的直接损伤作用参与了细胞周期阻滞作用;④直接杀伤EC,使细胞崩解,细胞连接破坏,从而阻抑血管生成。PYM对HEC的抑制作用强于对HUVEC抑制作用。3.DX通过:①作用于EC G1期,抑制DNA合成,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减少细胞数量;②诱导凋亡;③对EC DNA的直接损伤作用参与了细胞周期阻滞作用:④使细胞皱缩成圆形,细胞连接中断,间隙增大,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和中断血管的连续性。DX对HEC的抑制作用较对HUVEC强。4.三种药物均可以诱导EC凋亡。相比较,PYM对HEC的抑制作用最强,YH-16对HUVEC的抑制作用最强。第三部分YH-16、PYM、DX对体外培养的HEC、HUVEC分泌VEGF、MMP-2、Shh的影响目的:研究YH-16、PYM、DX对体外培养的HEC、HUVEC分泌VEGF、MMP-2、Shh的影响。方法:以有效浓度的YH-16、PYM、DX作用于3~5代生长旺盛的E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VEGF、MMP-2及Shh的表达量。结果:1.在各种药物作用下,HEC和HUVEC中VEGF、MMP-2、Shh表达量均降低(P<0.05);2.HEC中Shh高表达,HUVEC中Shh极低表达(P<0.05);3.在HEC中Shh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和MMP-2的表达量(P<0.05)。结论:1.YH-16、PYM、DX均可抑制HEC和HUVEC中VEGF、MMP-2、Shh基因的表达。2.VEGF、MMP-2和Shh三种因子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提示VEGF、MMP-2和Shh各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每种因子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两种因子的表达。3.HEC中Shh高表达,HUVEC中Shh极低表达。说明Shh在血管瘤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子生物学水平,Shh基因有可能作为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一项指标,同时也可能成为未来血管瘤基因治疗的靶向基因。

袁尉力,王绪凯[10](2008)在《颌面部血管瘤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二、消痔灵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血管瘤1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痔灵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血管瘤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一 西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的病因病机
    3 直肠脱垂的诊断与分型
    4 直肠脱垂的治疗
        4.1 经腹手术
        4.2 经会阴手术
        4.3 手术选择的大概标准
        4.4 注射疗法
    5 小结
文献综述二 中医对直肠脱垂的认识
    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定义与症状
    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脉象
    3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4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治疗
        4.1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中药治疗
        4.2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针灸治疗
    5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预后
    6 直肠脱垂在古籍中的防护
    7 小结
文献综述三 消痔灵注射液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与相关古籍荟萃
    1 明矾的概述
        1.1 明矾的现代研究
        1.2 中医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2 五倍子的概述
        2.1 五倍子的现代研究部分
        2.2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
前言
1 研究数据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检索
        1.2.1 CNKI检索
        1.2.2 维普检索
        1.2.3 万方检索
    1.3 数据去重
        1.3.1 数据去重方法
        1.3.2 数据去重结果
    1.4 数据校验
2 CiteSpace分析
    2.1 CiteSpace应用现状
    2.2 Citespace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3.1.1 发文年份统计分析结果
        3.1.2 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统计分析结果
        3.1.3 发文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
        3.1.4 发文期刊杂志统计分析结果
    3.2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共现分析结果
        3.2.1 作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结果
        3.2.2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3.3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3.4 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起源
    4.2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发展
        4.2.1 新型注射药物——消痔灵注射液的诞生
        4.2.2 注射疗法——消痔灵注射术的优化
    4.3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主要贡献者
    4.4 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5 结论
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A: 古籍中有关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
附录B: 古籍中有关明矾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C: 古籍中有关五倍子治疗直肠脱垂的文献汇总表
附录D: 同义关键词合并表
附录E: 关键词频次(≥10)统计表
附件

(2)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方案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类型与设计
    2.3 研究方法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副作用评价
    2.6 随访
    2.7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国内消痔灵应用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肛肠疾病
    1.1 痔疮
    1.2 直肠息肉
    1.3 肛裂
    1.4 直肠黏膜内脱垂
    1.5 直肠前突
2 其他方面疾病
    2.1 慢性肥厚性鼻炎
    2.2 腱鞘囊肿
    2.3 鞘膜积液
    2.4 脂肪瘤
    2.5 腋臭
    2.6 血管瘤
3 总结

(4)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性血管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1、类固醇激素类
    2、受体阻滞剂
    3、硬化剂
    4、平阳霉素
    5、α-干扰素、长春新碱
    6、三苯氧胺
    7、中药物复方夏枯草搽剂
    8、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
    9、其他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1%聚桂醇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现状及展望
附典型病例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平阳霉素对兔唇肌肉损伤及其中bFGF和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8)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部海绵状血管瘤3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随 访
3 结 果
    3.1 临床疗效及随访
    3.2 不良反应
4 讨 论

(9)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简缩写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体外培养HEC、HUVEC,建立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模型及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
    实验一 HEC、HUVEC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三维血管瘤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并初步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YH-16、PYM、DX对体外培养HEC和HUVEC生长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YH-16、PYM、DX对体外培养的HEC、HUVEC分泌VEGF、MMP-2、Shh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颌面部血管瘤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
    1.1 作用机制
    1.2 适应证的选择
    1.3 用药方法
    1.4 药物副反应
    1.5 小结
2 激素治疗血管瘤
    2.1 作用机制
    2.2 治疗时机和适应证
    2.3 用药方法
    2.4 药物副反应
    2.5 小结
3 消痔灵治疗血管瘤
    3.1 作用机制
    3.2 药物副反应
    3.3 小结
4 沙培林治疗血管瘤
    4.1 作用机制
    4.2 用药方法及副反应
    4.3 小结
5 无水乙醇治疗血管瘤
    5.1 无水乙醇的栓塞机制
    5.2 无水乙醇治疗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5.3 药物副反应
    5.4 小结
6 干扰素治疗血管瘤
    6.1 药物作用机制
    6.2 用药方法
    6.3 药物副反应
    6.4 小结
7 药物治疗展望

四、消痔灵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血管瘤1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知识图谱研究[D]. 周娇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90Sr敷贴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不同方案疗效的对比研究[D]. 申沛于.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国内消痔灵应用现状综述[J]. 于淼,管仲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5)
  • [4]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性血管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 陈旭日.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5]1%聚桂醇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汪垠. 安徽医科大学, 2013(01)
  • [6]眼部毛细血管瘤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研究[D]. 刘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7]平阳霉素对兔唇肌肉损伤及其中bFGF和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D]. 刘屹嵩.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0)
  • [8]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部海绵状血管瘤32例临床观察[J]. 吴文江,李会英,闫桂艳. 新医学, 2009(08)
  • [9]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 伍尚敏. 昆明医学院, 2008(10)
  • [10]颌面部血管瘤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 袁尉力,王绪凯.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02)

标签:;  ;  ;  ;  ;  

消脂灵瘤内注射治疗口腔纤维性血管瘤1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