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还有多远?

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还有多远?

一、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有多远(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认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张迪[2](2020)在《“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和平崛起的时代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实现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以图书产品为载体在全球范围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旨在促进国际区域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增进沿线国家出版文化认同、拓宽出版产品多边市场及加大国家出版扶持力度上为我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提供机遇。“丝路书香工程”作为中国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在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三方合力下该项目文化输出成果显着,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主要发力点。“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是其中最早确定的大类项目之一,自2014年底立项以来是实施较为稳健的项目之一,是我国出版业输出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论文采用质化与量化研究兼具的方法,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阐述“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研究“丝路书香工程”重点资助项目。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丝路书香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根据“丝路书香工程”2015—2019年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已公布图书选题名录,对“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现存的问题,最后根据现存的瓶颈进行优化路径分析。论文在分析“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便出版机构更好抓住政策契机,实现国际业务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中国出版由“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持续提升我国出版物的文化附加值。

赵跃[3](2020)在《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文中指出本文以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宋庄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变迁,以及宋庄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考察中国艺术区发生和发展的本土化实践之路,从艺术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化变迁的实践策略。宋庄的研究价值在于其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变迁中的艺术实践调动了本土文化中的“关系世界”,系统与个人能动性的交互在各个维度被激活,“变迁的危机”“历史的矛盾”“重构的试错”等。在本土与全球、现代与前现代、精英与大众、制度与精神、自由与公平、消费与审美的文化冲突中理解宋庄,有助于我们对本土文化复杂性的深刻自觉,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界和当代中国。本文将问题聚焦在艺术界的关系交互和文化系统的再生产上。从最初的画家村的“乌托邦”想象,到市场繁荣下“艺术家社区”的生态变迁,再到政府主导下的“艺术创意小镇”的不断自觉,宋庄的每一个时期都在“关系世界”的参照中进行着创造性的文化交互和文化再生产。从“乌托邦”的建构与实践,到“自觉的错位”和“期待的不对等”;从系统的功能分化,到“官民共创”的创造性实践;从时代中的“艺术区消亡”,到“艺术超链接”的实践创新,宋庄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艺术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人在面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的行为模式和精神图示。本文希望从艺术界关系交互的实践策略出发,为了解中国艺术界的变迁动因以及当下文化实践提供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宋庄的历史实践表明,艺术的创造是一张网,而人的能动性和社会系统的衍化高度“混融”。艺术实践在“后现代”的语境中更多表现为一种“自我观照”的能力,艺术开始真正回归日常生活。而艺术界的意义在于,宋庄用近30年的实践证明了艺术在社会变革中的强大作用和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启发意义,那就是艺术界是一个有关希望和创造的想象共同体,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我们不断在本土文化的“关系网络”中寻找精神自觉和文化生态的和谐,以不断生产希望和勇于创造的精神面对未来的风险和挑战。这也是中国人用自己的实践反思文化艺术的社会价值,更是本土艺术界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孙峰[4](2017)在《中国艺术电商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艺术电商在国内发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在2011年之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在以传统拍卖交易模式主导下,市场交易金额逐年攀升,中国艺术电商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并不明显。然而,在2012年我国传统艺术品拍卖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艺术电商市场却呈现出逆势上扬并快速增长的态势。由此说明中国艺术电商市场的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对实现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态势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从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发展趋势与意义入手,深层次的分析艺术电商发展中的主要瓶颈,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国内代表性艺术电商案例,从发展历程、艺术门类、运营特点、板块构成、盈利模式等角度出发,总结出一种适合我国艺术电商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1)艺术电商是在文化政策鼓励发展下的符合“互联网+”趋势的新型艺术品商业运营模式,对其发展态势的数据研究,证明了我国艺术电商是促进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2)当前我国艺术电商的发展主要受人才缺失、同质化营销路线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的制约,需要运用互联网营销思维、大数据管理,以及构建企业新型生态链等,来促进艺术电商的有效发展。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通过对艺术品市场统计资料的研究整理,运用数据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态势。(2)通过文献和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找出了我国艺术电商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并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

王飚[5](2016)在《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论述了中国与前苏联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前苏联(俄罗斯)国家转型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美术领域的交流情况。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飞速发展,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本文在探析黑龙江与俄罗斯文化交往历史及现时代交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传播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美术交流活动、美术教育交流及艺术品收藏与市场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两地美术交流的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性经验。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述,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第二、三、四、五、六章组成。第二章:首先回顾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以此明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所基于的历史背景。随后,对当今影响美术交流的地缘、对外政策、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条件因素作用于美术交流,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叙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的美术交流活动。分为交流机构、美术展览、艺术家跨境交流和艺术节三个部分。美术展览是视觉艺术交流和展示的主要方式,也是美术家与爱好艺术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本章选取了在展览作品、参展艺术家、群众参与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展览活动加以论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陈述。第四章:论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高校院系之间的美术交流。首先介绍了美术交流的主要高校及院系,然后论述高校之间进行美术交流的具体举措,进而阐释高校美术交流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概述了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油画收藏情况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状况。国际艺术品收藏是国家艺术财富的一个方面,由于时代的机遇和民间资本的注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美术作品的收藏异常丰厚。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些拥有丰富及精典收藏品的机构和个人,并对个别作品加以介绍;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俄罗斯画廊及其销售形式。第六章:通过对美术交流本身及影响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了这一时期美术交流的新特点;两地美术交流所取得的成效,促进和阻碍美术交流的因素;对未来美术交流进行展望,并为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提出殷鉴。结论部分对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加以总结,明确文章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其论文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唐占峰[6](2014)在《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带动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提升了国内各艺术品经营机构对于艺术品保险的需求。但由于目前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面临风险高,估值、修复方式存在争议,运输、鉴定配套服务机构不完善,风险可控性和理赔基数数据不足等问题,导致各保险公司对艺术品保险一致持有较谨慎的态度,艺术品经营机构的保险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本文结合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以及P保险公司艺术品保险的营销现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问卷、调研记录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从保险责任、价值评定、保险额度、赔偿方式和价格五个方面,对艺术品保险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对艺术品保险的需求进行预测。同时,通过对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面临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P公司进行艺术品保险营销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11 P’S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对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的战略和战术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和结论:(1)艺术品保险市场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市场需求较旺盛,值得P公司投入生产资料开展艺术品保险营销;(2)P公司应利用自身优势巩固现有合作机构,并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于国有公立博物馆,展览馆等非盈利的艺术品机构,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3)P公司应尽快建设专业的艺术品营销团队,拓展以私营艺术馆、拍卖行、画廊等主体为代表的艺术品保险市场,扩大该领域的市场份额;(4)P公司应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能体现自身特点和具有差异化的艺术品保险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本文为P公司艺术品保险的营销推广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同时对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健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然[7](2014)在《中国当代艺术(油画)视觉图式大众文化心理解读 ——以西方市场推崇的艺术家作品为主》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艺术市场推崇下,频频出现天价作品,这些作品在传递过程中,走入大众视野,无论艺术家是否想将作品对公众产生影响,但在传播过程中,必然影响大众的审美认知和价值判断。本文通过对大众文化心理解读,来探讨视觉图式的审美认知,以此了解大众审美与艺术创作的距离,艺术社会功能的实现问题。只有基于社会功能的实现,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存在。我们并不是提倡艺术家为符合大众口味进行创作,而是希望艺术家不要脱离大众孤芳自赏,希望在基于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何以实现基础之上进行思考、创作,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精神传递过程中的的正效应,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以此更好的发挥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的良性构建。本文通过对重庆、云南等地艺术群体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文献分析和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以及市场数据对中国当代艺术(油画)的代表作品“视觉图式”进行分析;其次,笔者对重庆、山东、新疆、江西等各地共100人作为大众群体的样本进行详细调研分析,了解大众艺术接受心理。最后探讨社会功能方面何以实现问题,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的良性构建提供参考。

李怀亮[8](2013)在《中国文化产业离国际市场有多远?——《国际文化市场报告·前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自产自销到外贸导向再到拉动内需的过程。中国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很高。然而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文化产业目前仍然停留在以自产自销为主的内循环经济阶段。衡量一个国家文

张天羽[9](2013)在《北京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一体化迅速展开的今天,已经没有了任何地区可以幸免遭到工业文明和现代信息的侵染,所有地方的地域性己无可避免的与全球性彼此关联起来。人们对某些地点的密切依恋与认同仍然存在,但这些地点本身已被脱域出来了;它们不仅是基于地域性的实践与卷入的表述,而且也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来自远距离的影响。再也没有了纯粹传统的社区,所有的文化都在加速的改变,许多地区的文化已不再是当地人熟悉的意义系统,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表现远距离关系的地域情境。全球化语境让地域上亚文化区域越来越少,而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爆炸让不同文化语境在不同群体中行色匆匆,也就是城市或者文化中心区域的亚文化区却越来越多,艺术人类学的观察视野也随之发生了从农村到都市、从少数民族部落到艺术群落的位移。宋庄作为当代艺术标签下中国最大、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亚文化区域,是具备完整生态结构的典型性艺术社区,符合艺术人类学的田野对象标准,其典型性也保证了“解剖麻雀”式的研究结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以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切入现当代艺术的研究,尽管绕开学术界对现当代艺术传统的“从艺术本体出发”研究形式虽然不是第一次被运用,而且在艺术人类学的关注视野与方法论基础上,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美术学、艺术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也并非首次,对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更是“学习经验”而不是“首次体验”,但是,通过上述方式关注艺术群落全方位的生态状况,人与人之间的谱系联系,集团与集团之间关系网络,内部与外部环境交叉相互的对比、互助、冲突、融合,梳理与分析艺术群落的生态系统与文化语境,剖析群落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与表现,并提出保护措施,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艺术群落的深度解剖,并综合利用上述信息回到宏观视角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与根源症结所在便是本论文的最大特色与创新之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国内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方式提供零星的参考与借鉴,另一方面得以为新时期艺术人类学在城市典型性亚文化艺术社区的个案研上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吴佑昕[10](2013)在《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Web2.0概念兴起于2005年。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Web2.0技术应用如博客、社交网络、播客视频、微博客(Twitter)、标签(tag)、书签(Bookmark)和开放程序接口等为搭建这一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简称创意经济或译成“创造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依靠个人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不断创造,同时通过运用和开发知识产权,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文创产业是具有无限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的创新性是其本质特征。而创意阶层是与创意产业相关联的具有创造力的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共同价值的一个社会阶层。这一部分人群和WEB2.0网民的人群重合度非常之高。创意产业是以技术或人的创造性为中心的产业,在有关创意产业的研究中,很显然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创意与文化,在跟产业相关时,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WEB2.0和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基因。在WEB2.0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了大量新兴产业类型,其共性和个性在本文中将重点研究。基于web2.0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最活跃,也是贡献度增幅最快的构成部分,通过探寻以Web2.0为背景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溢价规律,找出在现代网络化生存情境下的创意传播规律。进而找出文化产业能够成长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实现办法。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除了因高新技术诞生的新产业,创意产业中的大多数产业是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设计创新而焕发出的新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产业的共性得到政府和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格外关注,认可,进而被集合在一起重新赋予其定义和内涵。因高科技而诞生的新兴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其新的衍生内容,文化创意产业在web2.0背景下的开始有了新内涵。

二、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有多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有多远(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难点
        1.3.4 创新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有利于拓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的理论研究视域
        1.4.2 实践意义:为“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选题策划提供借鉴
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2.1 “一带一路”倡议
    2.2 “丝路书香工程”
    2.3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
        2.3.1 资助单位与资助品种
        2.3.2 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时间
        2.3.3 申报重点
3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相关数据分析
    3.1 获资助单位概况分析
        3.1.1 前20名获资助单位
        3.1.2 资助单位属性
    3.2 获资助区域分析
        3.2.1 不同省份获资助单位的入选数
        3.2.2 获资助单位的省份数量
        3.2.3 获资助出版单位地区分布
    3.3 获资助图书选题分析
        3.3.1 出版图书主题
        3.3.2 图书选题关键词分析
    3.4 获资助项目的输出语种分析
4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现存瓶颈分析
    4.1 文化差异导致文化折扣
    4.2 翻译方面是重大短板
    4.3 出版单位忽视海外市场需求
    4.4 图书选题同质化现象严重
5 “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优化路径
    5.1 淡化海外受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5.2 强化图书翻译
        5.2.1 探索中外合作译者模式
        5.2.2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5.2.3 增强受众意识
    5.3 重视海外图书市场需求
    5.4 选题要坚持内容为王
        5.4.1 加大实用性选题资助力度
        5.4.2 加大创新性选题资助力度
        5.4.3 加大少儿类选题资助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关键词界定和阐释
        三、由宋庄引发的问题
        四、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界40年
        五、宋庄研究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宋庄及相关研究综述
        一、宋庄的社区生态及文化问题研究
        二、宋庄作为现代艺术空间的研究
        三、宋庄艺术产业等具体问题的研究
        四、有关艺术区的人类学及社会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一、为什么以艺术界角度研究宋庄艺术区
        二、“关系世界”:实践论的中国方案
        三、艺术界中的“三种关系”和“四个维度”
        四、“宋庄世界”:自觉、衍化与再生产
        五、作为“信息媒介”的实验民族志
    第四节 论文结构与内容
        一、全球化背景中的现代艺术“乌托邦”
        二、市场与官民共创下的“艺术家社区”
        三、社会经济“新常态”中的“艺术区孤岛”
        四、不断自觉中的“艺术创意小镇”
第一章 全球化背景中的艺术“乌托邦”
    第一节 “盲流”艺术家与“盲流”画家村
        一、“盲流”艺术家:“我别无选择”
        二、重要的不是“艺术”,也不是“职业”
        三、圆明园画家村崛起的“真相”
        四、中国现代艺术的全球化与“戏谑”化
    第二节 圆明园的“遗产” 宋庄的“资源”
        一、圆明园画家村“最后的时光”
        二、圆明园画家村的真正“遗产”
        三、艺术家眼中的宋庄精神
        四、重新理解艺术“乌托邦”
    第三节 艺术家、村民与基层组织
        一、一位小堡村民的文化艺术观
        二、联防队与艺术家
        三、谁成就了“乌托邦”?
        四、谁的“乌托邦”?
    第四节 “劳模”书记与艺术“乡绅”
        一、“教父”“宋江”与“乡绅”
        二、“泥瓦匠”“书记”与“劳模”
        三、书记与“乡绅”的合谋
        四、“乌托邦”的“破碎”
    第五节 “后现代”世界与“前现代”社群
        一、索探“给宋庄艺术家的公开信”
        二、《纽约时报》眼中的方力钧
        三、“春卷店老板”的无奈
        四、全球化与“小江湖”
    本章小结
        一、“乌托邦”:精神的实践性
        二、期待和参照:艺术界的再生产
        三、自觉的“错位”
        四、“后现代艺术界”的逻辑:回归本土实践
第二章 “官民共创”的“艺术集聚区”
    第一节 从“小堡生态”到“中国宋庄”
        一、胡书记的“苏荷”情结
        二、“文化造镇”的顺势而为
        三、“中国宋庄”的“百年畅想”
        四、“宋庄模式”的精神:尊重与共生
    第二节 从“自然集聚”到“野蛮生长”
        一、最赚钱的行当:艺术
        二、宋庄的“淘金时代”
        三、“艺术地产”与“艺术集聚”的背后
        四、宋庄生态的“流变”与“共生”
    第三节 艺术节、艺术区与促进会
        一、从“宋庄路”到“打开宋庄”
        二、从“链接”到“跨界”
        三、画廊、美术馆与“签约”艺术家
        四、促进会、艺术组织与“品牌宋庄”
    第四节 原告与被告
        一、住农家小院的“美梦”与“噩梦”
        二、城乡二元结构里的“宋庄”
        三、“赢了官司,输了信用”
        四、10 年后风波再起
    本章小结
        一、“关系世界”里的“自觉错位”
        二、衍化源自于“期待的不对等”
        三、“熵增”“焦虑”与“调试”
        四、创造力:动能性与系统性的辩证
第三章 “新常态”中的“艺术区孤岛”
    第一节 艺术区里的“陷阱”
        一、艺术区的“二次消亡”
        二、艺术区没落的背后
        三、“破碎”的“艺术区孤岛”
        四、艺术品产业的真相
    第二节 现代艺术的“三岔口”
        一、“小时代”的“落幕”
        二、现代艺术“招安论”背后的尴尬
        三、现代艺术的危机和分裂
        四、现代艺术到底在表达什么?
    第三节 “前现代”文化复兴的本土模式
        一、“前现代”艺术“回潮”的背后
        二、宋庄里的“山东模式”
        三、市场、价格、流通与消费
        四、“圈子”与“潜规则”的破灭
    第四节 想象的创造力共同体
        一、宋庄的多重复杂性
        二、宋庄里的“隔”与“不隔”
        三、宋庄“无画廊”的真相
        四、对艺术界“边界”的再理解
    本章小结
        一、功能分化与多重复杂性
        二、现代艺术合法性的两难和机遇
        三、前现代文化复兴的深层逻辑
        四、在后现代社群中理解“共同体”
第四章 不断自觉的“艺术创意小镇”
    第一节 从“中国宋庄”到“特色小镇”
        一、宋庄的新机遇
        二、“特色小镇”背后的发展逻辑
        三、褪色的“明星小镇”
        四、宋庄的时代挑战
    第二节 当代艺术家的“第三体系”
        一、对艺术家群体的误解
        二、“重要的还是艺术”
        三、“没有传统,没有现代,只有当下生活”
        四、“第三体系”的人类学内涵
    第三节 作为“信息媒介”的民营美术馆
        一、美术馆“公共性”的背后
        二、美术馆职能的衍化
        三、树美术馆的“艺术微循环”
        四、艺术信息的“超链接”
    第四节 艺术价值生态建构的路径自觉
        一、宋庄艺术家的“微拍自救”
        二、艺术价值生态的参考模型
        三、网络大V与“艺术品登记认证系统”
        四、宋庄的两种危险和两种机遇
    第五节 文化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自觉
        一、符号里的时代
        二、年轻人的艺术与生活
        三、从符号迷信到文化理性觉醒
        四、人类学眼中的艺术自觉
    第六节 艺术传播属性的不断自觉
        一、艺术品如何走入大众消费
        二、直播、微拍点燃民间热情
        三、艺术工艺品化、IP开发与场景设计
        四、符号消费和“新复制时代”里的“艺术灵韵”
    第七节 艺术界公共性的深度自觉
        一、品质、创作、生活
        二、艺术教育与社群文化的集聚
        三、艺术技能的获得与公共性的再理解
        四、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本章小结
        一、“艺术+”的超链接生态
        二、艺术的人类学精神
        三、宋庄价值重构的多重路径
        四、公共视野与艺术理性
结论:在本土实践中理解后现代艺术界
    一、从宋庄理解“后现代文化”的逻辑
    二、“自觉错位”是动态的,也是常态的
    三、作为风险管理模式的文化系统
    四、人是核心,关系是本质
    五、艺术是一种全面自觉的能力
    六、创造是一张网
    七、艺术实践的本土思维
    八、艺术界:一个有关创造与希望的想象共同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中国艺术电商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1章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的缘起
    1.1 艺术电商的概念分析
    1.2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的大背景剖析
        1.2.1 国家政策扶植
        1.2.2 顺应潮流——艺术品市场网络化
        1.2.3 艺术品网购消费趋势上涨
第2章 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态势分析
    2.1 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历程
    2.2 中国艺术电商的构成现状
        2.2.1 艺术品PC电商
        2.2.2 艺术品移动电商
    2.3 中国艺术电商的统计数据分析
    2.4 中国艺术电商的问题分析
    2.5 中国艺术电商的发展趋势
    2.6 中国艺术电商的战略意义
第3章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的案例分析
    3.1 艺典中国
    3.2 大咖拍卖APP
第4章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中的主要瓶颈与解决路径分析
    4.1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中的主要瓶颈
        4.1.1 主要瓶颈分析
        4.1.2 产生原因分析
    4.2 中国艺术电商发展瓶颈的解决路径
        4.2.1 国家鼓励,法律监管
        4.2.2 构建企业新型生态链
        4.2.3 艺术家要有好作品
        4.2.4 消费者要深入艺术培养
        4.2.5 从业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一) 中东铁路修建以前的美术交流
        (二) 中东铁路修建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美术交流
        (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术交流
    二、地缘因素与社会条件
        (一) 地缘因素
        (二) 政策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美术自身发展因素
    注释
第三章 美术展览与艺术家的交流活动
    一、美术主要交流机构
        (一) 美术展览馆
        (二) 美术团体
    二、美术展览
        (一) 黑龙江省境内的展览
        (二) 俄罗斯境内的展览
    三、艺术家的跨境交流
        (一) 互访交流
        (二) 创作交流
        (三) 学术交流
    注释
第四章 高等美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一、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概述
        (一) 黑龙江省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 俄罗斯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教学交流与合作
        (一) 引进外籍教师
        (二) 打造特色课程
        (三)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校际交流活动
        (一) 展览
        (二) 访问
        (三) 学术活动
    注释
第五章 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
    一、俄罗斯油画收藏
        (一) 收藏渠道
        (二) 代表性藏品及作者
    二、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期
        (二) 成长期
        (三) 成熟期
        (四) 对新型市场的探索
    注释
第六章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思考
    一、美术交流的不平衡性
        (一) 不平衡性原因
        (二) 美术交流不平衡的表现
        (三) 解决不平衡性的对策
    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一) 丰富创作内容
        (二) 对创作情感的影响
    三、民间资本注入的利与弊
        (一) 有利因素分析
        (二) 不利因素分析
    注释
结语
附表1: 近30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
附表2: 黑龙江省部分俄罗斯(苏联)人民画家作品收藏表
附表3: 中俄交流艺术家人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市场营销策略理论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市场需求预测理论
    2.4 SWOT分析法
第3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现状
    3.1 艺术品保险的概述
    3.2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现状
第4章 北京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4.1 北京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现状
    4.2 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第5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战略环境分析
    5.1 宏观环境分析
    5.2 微观环境分析
    5.3 内部环境分析
    5.4 SWOT分析
第6章 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分析
    6.1 营销战略
    6.2 营销战术
    6.3 人员策略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7)中国当代艺术(油画)视觉图式大众文化心理解读 ——以西方市场推崇的艺术家作品为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关键词界定
        1.1.1 中国当代艺术
        1.1.2 视觉图式
        1.1.3 文化心理
    1.2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2.1 为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小众性与大众性问题提供参考
        1.2.2 为探讨艺术社会价值何以实现提供参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路径、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线路
        1.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在西方艺术影响下发生及进程
    2.1 中国当代艺术进程
        2.1.1 1977-1989 年百花齐放的“中国当代艺术”
        2.1.2 1990 至 1999 年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舞台
        2.1.3 2000 年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繁荣
    2.2 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
        2.2.1 西方文化策略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2.2.2 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西方艺术作品的联系
3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视觉图式文化心理解读
    3.1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视觉图式概况分析
        3.1.1 “头像-表情”图式
        3.1.2 “场景-精神”图式
        3.1.3 政治符号图式
        3.1.4 卡通图式
    3.2 中国当代艺术视觉图式的大众文化心理解读
        3.2.1 调查问卷制定及被试群体
        3.2.2 大众喜好
        3.2.3 大众群体的情绪反应(情绪、情绪强度、情绪紧张度)
        3.2.4 大众群体理解程度及了解、购买意愿
        3.2.5 大众群体价值尺度判断
4 中国当代艺术社会功能何以实现
    4.1 中国当代艺术艺术大众文化心理分析
        4.1.1 大众喜好写实的“场景-精神”图式
        4.1.2 大众审美趣味多元,个性、共性并存
        4.1.3 大众基本愿意了解、购买中国当代艺术
    4.2 中国当代艺术(油画)与大众距离
        4.2.1 当代艺术作品与大众接收
        4.2.2 艺术“圈”与大众距离
    4.3 中国当代艺术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思考
        4.3.1 中国当代社会风貌的艺术表现与大众审美认知
        4.3.2 中国当代社会精神的艺术表现与大众社会认知
        4.3.3 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功能的社会实现
        4.3.4 艺术生产系统构建与社会精神文明推进的关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调研样本
附录C 大众对中国当代艺术视觉图式文化心理卡方检验表
附录D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论文发表
致谢

(9)北京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背景、对象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宋庄艺术群落发展概况
    第一节 背景与成因
        一 历史背景
        二 文化成因
        三 从圆明园到宋庄
    第二节 艺术群落发展历程
        一 发端期(1993-2000)
        二 稳固期(2000-2005)
        三 激增期(2005-2012)
        四 变革期(2012至今)
    第三节 宋庄艺术群落现状
        一 宋庄数据
        三 宋庄艺术节
第二章 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现状
    第一节 宋庄艺术生态环境构成
    第二节 艺术家生态现状
    第三节 画廊生态现状
    第四节 美术馆生态现状
    第五节 其他艺术机构生存现状
    第六节 民间社会团体生态现状
第三章 宋庄艺术群落生态谱系
    第一节 宋庄艺术人群生态谱系
        一 市场生态谱系
        二 生活生态谱系
        三 艺术生态谱系
    第二节 艺术群落生态环境对从业人群要求
        一 对市场坏境的正确认知
        二 各职业平台从业要求
第四章 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
    第一节 “艺术品博览会”与“艺术家艺术节”的博弈
        一 背景之弈:“官办”与“民办”
        二 主体之弈:艺术品与艺术家
        三 形式之弈:“舶来品”与“宋庄制造”
        四 角色之弈:举办地与举办者
        五 内核之弈:文化产业与艺术家
        六 文化语境之弈:输入与逃避
    第二节 消失的宋庄
        一 究竟什么是宋庄
        二 宋庄之忧
        三 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三节 艺术群落生态环境保护
        一 政策帮助与扶植
        二 大型公立性公益美术馆落地
        三 国家扶植性艺术基金
        四 评判标准的建立
结语
    一 关于中国艺术市场的反思
    二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
    三 关于中国艺术群落的反思
附表
    附表1:宋庄艺术群落主要活动艺术家名册
    附表2:宋庄艺术群落大事记
    附表3:中国艺术市场主要当代艺术家价格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 :Web2.0概述
    1.1 、互联网发展历史、现状、趋势
    1.2 、Web2.0起源与定义、特征与文化
    1.3 、Web2.0的理论
    1.4 、Web2.0的典型应用与技术
    1.5 、Web2.0发展现状和趋势
    注释
第二章 :网络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2.1 、传统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2.2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区分
    2.3 、网络2.0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
        2.3.1 传者受者双向传播,催生传媒新业态
        2.3.1.1 搜索技术让新闻等信息可以成为可供检索的史料
        2.3.1.2 链接技术让受众可以将每一条新闻解读成深度报道
        2.3.2 非规范性催生文化创意产业之互联网创新应用
        2.3.2.1 关系成为互联网创新应用的重要需求
        2.3.2.2 新广告是互联网创新应用重要的盈利来源
        2.3.3 虚拟化带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2.3.3.1 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提升
        2.3.3.2 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借助网络特性腾飞
    注释
第三章 :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之数字化大众传播
    3.1 、电子书
        3.1.1 、电子书概况
        3.1.1.1 电子书的概念
        3.1.1.2 电子书的发展
        3.1.1.3 电子书的优势
        3.1.2 、电子书的产业链
        3.1.3 、电子书产业发展趋势
        3.1.3.1 未来电子书宣告“内容为王”
        3.1.3.2 差异化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
        3.1.3.3 科技发展与法律完善推动电子书产业积极发展
        3.1.4 、电子书产业的对策分析
        3.1.4.1 虚拟和实体结合
        3.1.4.2 异业联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1.4.3 从电子书产业链源头入手——作者
        3.1.4.4 电子书3.0时代
    3.2 、电子报
        3.2.1 、电子报概况
        3.2.1.1 电子报
        3.2.1.2 电子报的特点
        3.2.2 、电子报的产业现状
        3.2.2.1 各国各地区的电子报战略
        3.2.2.2 我国电子报的战略性意义
        3.2.3 、电子报与web 2.0
        3.2.3.1 电子报依托Web2.0兴起大发展
        3.2.3.2 Web2.0下的我国电子报优势
        3.2.4 、电子报的机遇与对策
    3.3 、多媒体广电(网络视频)
        3.3.1 、多媒体广电(网络视频)综述
        3.3.2 、传统广电与web2.0
        3.3.2.1 广电行业过渡到web2.0的发展背景
        3.3.2.2 目前广电媒介的过渡现状
        3.3.2.3 现阶段的特点
        3.3.3 、与新兴网络视频产业交锋
        3.3.4 、新兴网络视频产业的风生水起
        3.3.4.1 新兴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概况
        3.3.4.2 网络视频原生市场的分析
        3.3.4.3 新兴网络视频产业的格局与未来
        3.3.5 、在线视频产业与传统广电网络电视的竞合
    注释
第四章 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之互联网创新应用
    4.1 Web2.0背景下的创新应用之新闻门户
        4.1.1 新闻门户的定义
        4.1.2 新闻门户的发展历程
        4.1.3 新闻门户的功能
        4.1.4 web2.0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组成部分——新闻门户的未来
    4.2 Web2.0背景下的创新应用之网络游戏
        4.2.1 中国网游概况
        4.2.1.1 网络游戏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4.2.1.2 我国网游现状
        4.2.1.3 行业面临主要问题
        4.2.2 网络游戏玩家
        4.2.2.1 网游玩家的心理特点
        4.2.2.2 网游玩家心理动机
        4.2.2.3 网游玩家分类
        4.2.2.4 构成及特点
        4.2.3 网络游戏平台
        4.2.4 中国网游品牌竞争力分析
        4.2.5 网游收费模式分析
        4.2.6 Web 2.0对中国网游的影响
        4.2.6.1 WEB2.0时代的网络特征
        4.2.6.2 第二生命——网游2.0时代的主要特征
        4.2.7 中国网游的新兴发展趋势
        4.2.7.1 网络游戏与新媒体营销
        4.2.7.2 “四流合一”的网游新媒体营销
    4.3 Web2.0背景下的创新应用之微博
        4.3.1 微博客(MicroBlog)
        4.3.2 微博客的发展历程
        4.3.3 微博客的功能
        4.3.4 web2.0背景下微博客的发展趋势
        4.3.5 微博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
        4.3.5.1 使用人群
        4.3.5.2 微博运营商提供的应用类型
        4.3.6 微博盈利模式
        4.3.7 微博产业化趋势研究
    4.4 Web2.0背景下的创新应用之即时通讯工具(IM)
        4.4.1 即时通讯发展综述
        4.4.2 即时通讯的定义
        4.4.3 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4.4.4 即时通讯的功能
        4.4.5 即时通讯的未来发展趋势
        4.4.6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即时通讯应用与发展
    4.5 Web2.0背景下的创新应用之社会化网络(SNS)
        4.5.1 SNS网站的定义
        4.5.2 SNS网站的发展历程
        4.5.3 SNS网站的功能
        4.5.4 SNS网站的未来发展趋势
        4.5.5 SNS网站与文化创意产业
    注释
第五章 :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之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升级
    5.1 web2.0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传统零售业升级
        5.1.1 传统零售业(渠道商)概述
        5.1.1.1 我国传统零售业现状
        5.1.1.2 我国传统零售业优劣势分析
        5.1.2 电子商务概述
        5.1.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5.1.2.2 电子商务的分类
        5.1.2.3 电子商务的特点
        5.1.2.4 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5.1.3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现状
        5.1.3.1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5.1.3.2 跨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现阶段应用
        5.1.4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现阶段应用的SWOT分析
        5.1.4.1 我国零售业发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优势
        5.1.4.2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不足和问题
        5.1.4.3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机会和挑战
        5.1.5 我国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形式分类
        5.1.5.1 由实体店延伸至网络销售
        5.1.5.2 尝试“网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新型销售与物流配送(OTO)
        5.1.6 WEB2.0助推传统零售业升级
        5.1.6.1 物联网技术
        5.1.6.2 SOLOMO
    5.2 web2.0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艺术品市场
        5.2.1 艺术品的界定
        5.2.2 艺术品经营市场的高端和低端分化日趋显着
        5.2.3 经营的艺术品范围拓宽,经营手段多样化
        5.2.4 艺术品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情况
        5.2.5 艺术品网上交易的困境
        5.2.5.1 艺术品网络交易主要模式
        5.2.5.2 高价艺术品网络营销
        5.2.5.3 中低价艺术品网络营销中将大有作为
        5.2.5.4 艺术品交易的web 2.0趋势
    5.3 web2.0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设计服务业
        5.3.1 设计服务业的时代背景
        5.3.2 设计服务业概述
        5.3.3 设计服务业的SWOT分析
        5.3.4 设计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
        5.3.5 基于web2.0的设计服务业升级(以威客和众包为例)
        5.3.5.1 总述
        5.3.5.2 威客(众包)对移动互联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影响
        5.3.5.3 任务发布者
        5.3.5.4 任务接受者
        5.3.5.5 “威客(众包)”引领下的移动互联设计的趋势
        5.3.6 基于web2.0的设计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5.3.6.1 地域及性别不平衡
        5.3.6.2 信任机制
        5.3.6.3 高水平设计人才缺乏
        5.3.6.4 整个行业体系、规范不健全
        5.3.7 推进传统设计服务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5.3.7.1 设计服务业从业主体在转变
        5.3.7.2 充分利用设计服务业外包
        5.3.7.3 设计服务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5.3.7.4 设计服务企业的转变
    5.4 web2.0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5.4.1 大数据与非遗活化
        5.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5.4.1.2 互联网大规模数据(“大数据”)的三个特征
        5.4.1.3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非遗”的活跃度分析
        5.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5.4.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创新
        5.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在服务
    注释
第六章 :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所依赖的Web2.0创意思维能力
    6.1 、创意思维能力概述
        6.1.1 、思维能力是一种哲学性的通用能力
        6.1.2 、思维能力的任务是发掘事物的本质
        6.1.3 、世界观是视觉创意思维能力的基础
    6.2 、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思维力之间的关系
        6.2.1 、探寻视觉“背后的背后”
        6.2.2 、“联系性思维”能力的锻炼有助于网络文化产业创新
        6.2.3 、web2.0与文化创新思维力的关系
结论:建立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新体系与新机制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片目录)
后记

四、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有多远(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研究[D]. 张迪.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6)
  • [3]宋庄:中国艺术界的当代实践[D]. 赵跃.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4]中国艺术电商发展态势与问题研究[D]. 孙峰.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9)
  • [5]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D]. 王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5)
  • [6]基于市场需求的P公司艺术品保险营销策略研究[D]. 唐占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2)
  • [7]中国当代艺术(油画)视觉图式大众文化心理解读 ——以西方市场推崇的艺术家作品为主[D]. 张然.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2)
  • [8]中国文化产业离国际市场有多远?——《国际文化市场报告·前言》[J]. 李怀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11)
  • [9]北京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研究[D]. 张天羽.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08)
  • [10]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 吴佑昕. 复旦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中国书画离国际市场还有多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