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方案

互动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方案

一、交互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汤慧敏[1](2021)在《基于游戏理念初中一年级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英语听说教学中还依然存在学生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或者不知怎样用英语来表达的“哑巴英语”现象。如何按照课程改革要求,破解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问题,成为了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游戏化教学能够极大地提升原有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增强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开口说英语的恐惧感。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提升学生与人交流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游戏化教学和教学信息化成为破解英语听说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调查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基于游戏化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探索基于游戏理念的初中一年级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学模式按照英语听说课堂的单词教学、句型教学、对话教学三个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按照教学目标及活动特点,提供选择的游戏活动形式和信息化支持的情境,构建信息化情境下的游戏教学活动,并将信息化情境下的游戏教学活动融入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新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通过调查问卷、听说测试和学生访谈进行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游戏理念的初中英语听说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吴琦[2](2020)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语法“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语法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提高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关键因素。但目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语法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缺乏语法学习策略的引导,策略运用意识不强;其次,学生语法能力不足,虽多能背诵语法规则,但不会运用相关语法知识对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润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问题。学习活动观提出后,广大研究者积极响应和实践,验证了其对外语教学的正面影响。然而,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上,学习活动观的应用还比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探索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语法教学质量,我们尝试把学习活动观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相结合,初步构建了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五环三段两评”新型语法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构建原则是基于语境、围绕语篇、情感激励、活动驱动,在语法教学中围绕“导—读—悟—练—用”五环节优化,立足感知与领悟、整合与内化、交流与创造三阶段递进,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测。接着,我们对“五环三段两评”这一语法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问题主要有两个:(1)该模式对学生的语法学习策略使用有何影响?(2)该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研究选取江西一所普通高中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语法测试卷、作文语料分析及访谈为工具:问卷调查主要用于回答研究问题一,通过对比两个班级前后测语法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分析“五环三段两评”语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语法测试卷及作文语料分析主要用于回答研究问题二,通过对比两个班级前后语法测试成绩及作文语料中语法使用的情况,分析该模式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影响;访谈则用作辅助工具。经过为期十二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1)“五环三段两评”模式对提高学生使用语法学习策略具有积极影响,尤其在提高情感策略、交际策略及认知策略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对提高元认知策略的作用尚不显着。(2)“五环三段两评”模式对提高学生语法能力具有实效性,实验班涉及语法部分试题的成绩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在后测写作中,实验班学生书写的定语从句和被动语态较对照班增多,错误率较对照班降低。“五环三段两评”语法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具有重要启示:(1)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和层次性;(2)加强英语课堂学习策略的训练,将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内化到课堂教学实践中;(3)关注学生语法学习的非语言因素,如心理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评价与反思。

刘文辉[3](2019)在《“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教学模式事关汉语教学的成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传统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在教学效率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通过数年的理论探索,尝试构建出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并经过两年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式是有效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检验的。本论文共分为4个部分,另加若干附录。第一部分为绪论与相关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勾勒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次对国内外现有教学模式,尤其是汉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教学模式主要成果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从而为本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构建提供借鉴。第二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主要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五大构成因素,即理论基础(包括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输入”与“输出”假说、联结主义等各种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包括课程设计、教师团队构建与培训、教材选用与改编、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部分。同时,本文还归纳了该教学模式的6大特点,即:以多种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及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较大规模且较长时间的系统实证研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语言技能的全方位配合、以强有力的“管理”作为辅助和保障。第三部分是“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重点展示了运用对比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汉语总体水平提升更为显着(以新HSK5级成绩为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能力进步明显;(3)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着提升;(4)实验组学生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从实验时及实验半年后跟踪调查问卷数据所知);(5)该模式效果与学生汉语基础无关,适用于汉语高水平及低水平的学习者。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第四部分是针对“听说+读写”教学模式所展开的讨论以及本文的结论。首先,结合第二轮教学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其次,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对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9点启示,并对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实施与推广提出6点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邹怡兵[4](2019)在《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加深,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一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现代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外语教学理论。交际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被引进我国,此期间研究者和学者们大多将该方法应用到高等院校当中,但是对基础教育的研究甚少。但随着我国近十年来新课改的不断的发展、改革和完善,使得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来适应现时期交流沟通能力逐渐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已经具备一定语言基础的初中学生,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2、如何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3、将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是否有效?笔者将对实验班开展三个月对比实验。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受试两个班的两次听说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将受试班级两次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交际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否显着提升?最后,采用调查问卷来调查学生对于交际教学法应用于听说学中的满意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验证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本研究的周期为一个学期,通过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的SPSS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实验班级学生的听说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班级学生听说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笔者认为将交际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李妍[5](2017)在《实训教学应用于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3级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大专班为对象,对实训教学应用于高专英语课堂的实证展开研究。旨在将实训教学引入到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我的研究表明,实训教学适用于英语课堂上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提升,1)通过口语实训教学,首先,使许多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敢于大胆突破自我,勇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其次,学生掌握了大量幼儿园日常用语,更是体现了口语实训的职业应用功能;2)通过听力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基础听力技能得到进步;3)通过读写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重点体现在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的模拟训练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班整体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大于对比班。本文研究前期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大量阅读文献,研究相关教学理论,并调查社会对哈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用人需求,调查哈幼专师生英语教学现状及需求,确定研究方向;研究中期采用实验法,在实验班以实训教学方式进行英语口语、听力和读写的教学,设定某一平行班级为对比班,采用传统教学形式,采用相同手段进行实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在研究后期以个案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针对实验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深入研究在英语课堂上实行实训教学的优缺点,加强实训教学带来的优势,改进弊端,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力求创建出合理适用的实训教学策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训教学应用于哈幼专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实训带动理论学习,并形成一些适用于哈幼专的英语实训策略,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对今后实训教学应用在高专英语教学的研究上给予一定启示。

张瑾[6](2017)在《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及设计初探 ——以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文中提出教学“动态化”这一项新的教学理念使得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的期望目标,随之发展起来的则是“多媒体教学时代”。对于对外汉语这一门后起之秀的教学领域来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课堂中也越来越普遍。而其中,对外汉语精读课则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其学习难度大、教学课时多以及课程类型复杂的特性,更是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有效的运用和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精读课教学,使其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位对外汉语人应当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实习教师为探究对象,分析其当前在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和设计方面的现状,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优秀的教学课件素材,提出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和设计上较为有效的策略,使精读课教学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提高实习教师(正式教师)精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多媒体课件出发,主要从生词、语法、课文、练习四个主要的教学方面深入分析多媒体课件在当前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和素材分析法找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并提出在多媒体课件整体形式设计方面的优化建议。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本文所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以及相关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简单列举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的差异。第三部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过程以及常见的设计类型。第四部分,通过实际的课件素材案例,分析当前实习教师在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和设计方面的现状,并找出其课件运用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精读课多媒体课件教学出中发现的问题,将所研究的对象按照“设计关联”的理念分为三个主要版块,即生词和语法教学版块、课文教学版块、练习教学版块,分别给予相应的设计建议和对策。第六部分,分别从教学环节标记、页面整体色彩搭配、图片以及模板的选用四个方面给予了一些关于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方面的优化建议。

吴雯颖[7](2017)在《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是个信息化的世界,网络技术的普及也给电大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大成人教育中,单一传统的电大教学模式必定会被网络交互式教学所取代,新型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电大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克服工学矛盾,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及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首先介绍了交互与交互式教学的涵义,接着从不同理论视角对网络交互的特征及分类进行了阐述,为本课题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下多重交互教学模式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从电大学生工学矛盾突出、人员多样化等学情出发,在分析前人对于交互教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即内容交互、人际交互、时空交互、媒体交互的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第四章中,笔者选取东阳电大开放英语I这门课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索。从内容交互、人际交互、时空交互、媒体交互四个方面阐述了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第五章中,结合问卷调查与考试成绩分析了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同感、实际教学效果,并在实践后对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提升互动有效性和课堂评价的一些个人建议。最后是总结,对本次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概况总结,并分析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今后展望。

徐丽艳[8](2016)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六年级英语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认知科学的研究逐渐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如何进行认知的。认知科学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它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如今随着第一代认知科学向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转型,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对教育的现实意义逐步显现。本研究以具身认知理论和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主线,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首先,通过对具身认知理论教学的文献内容分析,挖掘出具身认知理论的教育教学价值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对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文献分析提炼出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征。站在教育技术的视角,把技术作为有利的教学辅助贯串教学之中。然后,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得到具身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具身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最后,结合前面三大研究的内容基础上提炼出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小学六年级英语课堂为载体进行具身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的反馈、教师访谈、学生访谈的资料的分析证明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付东华[9](2015)在《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技能在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影响英语学习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高考英语的改革导致英语阅读分值的增加,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就变得更加突出,因此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充分利用E-learning网络平台丰富性,时效性、开放性和共时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一种自主-协作的探究方式,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充分成为课堂主体的情况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该模式对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以及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探讨了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在理解和分析E-learning平台特点和英语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尝试将高一英语阅读教学和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整合研究,旨在提高高一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并探讨出一种具有可推广性的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在研究开展过程中,作者选取了现行高中教材中体裁为记叙文,题材为人文和体育的具有代表性的英语阅读文章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作者依据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过程: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自主发现,和总结提升来引导学生们在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技能。并通过课堂在线监测和课后的教学反思,发现该教学模式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具体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用该模式来教授英语阅读,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并且对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朱珠[10](2014)在《介入与融合 ——关于以现当代艺术作为设计教学资源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以来,艺术、设计、建筑三者互动发展,从理念到方法,从形式到表现均成为艺术教育及设计教育的重要资源,并越来越多的影响着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实验。大量有说服力的案例表明,现当代艺术作品,无论从资源到主题、从视角到方法、从文本到样式、从体裁到媒介等,都给予了艺术设计以丰富经验与重要启示。反之亦然,概念性设计、实验性设计、前卫设计、未来设计乃至“超设计”、“反设计”等设计门类或概念,无一不浸淫在现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表现出与其并行乃至融汇的本体意义与语法规则。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两者极具相似度的哲学深度、心灵睿智、批判意识及构思方式;而艺术与设计本身所蕴含的各种求异求变的特质也使得两者在形式创造上有着异曲同工的涵义。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特点决定了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设计色彩,“策略”对应“设计”,从某种角度而言,现当代艺术作品的生成方式与过程,就是一项基于主观行为的设计活动与造物过程。自包豪斯开始,现当代艺术在国外艺术设计教育乃至建筑教育中,一直是十分重要且需积极应对的课题。利用现当代艺术的某些资源、主题,以发展出形式多样的“想法”、“看法”及“手法”,在启发思维能力、训练实验态度与探索精神、培养形式感与趣味感等方面,有着其它类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现当代艺术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理论阅读、案例分析、课题设计、作业编排、教材文献等方面介入设计教学之中,或丰富充实,或综合交叉,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本体构成部分,为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将出发点建立在对现当代艺术的“设计性”的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试图寻找并发现隐显于其中的有价值的课题形式,以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实验与构想。首先,运用现代课程学理,通过要素提取、横向选择、形式游戏、逻辑构成、多元展开、交叉融汇等方式,对所选取对象进行解析与设定,将有意味的素材作为具体课题的切入点及作业编排的线索,从而使现当代艺术在课程的名义下可教可学。其次,对目前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将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教学成功结合的案例进行分析,围绕论点进行论述,并阐释自己的看法。第三,在个人教学实践和课程试验中,综合汇聚出一个将现当代艺术作为设计教学课题资源的一般结构以及课程教授中可以具体实施的有效体例。从而,使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教学的融合与互动成为一种自觉自律的课程形态与教学模式。

二、交互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互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游戏理念初中一年级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英语新课标对听说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1.1.2 当前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1.1.3 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1.2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1.3.1 研究路径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英语听说游戏化教学研究
    2.2 国内英语听说游戏化教学研究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游戏
        3.1.2 游戏化
        3.1.3 游戏化教学
        3.1.4 信息化教学模式
    3.2 理论基础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2 情境教学理论
        3.2.3 游戏化学习理论
        3.2.4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理论
第四章 基于游戏理念初中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4.1 英语听说现状分析
    4.2 教学环境分析
    4.3 构建原则
        4.3.1 目标性原则
        4.3.2 全面性原则
        4.3.3 符合年龄特征原则
        4.3.4 简单易操作原则
        4.3.5 趣味性原则
        4.3.6 信息化原则
    4.4 教学模式初步构建
        4.4.1 英语听说教学课堂分析
        4.4.2 新教学模式提出
第五章 基于游戏理念初中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与改进
    5.1 第一轮教学实践
        5.1.1 计划
        5.1.2 实施
        5.1.3 观察与反思
    5.2 第二轮教学实践
        5.2.1 计划
        5.2.2 实施
        5.2.3 观察与反思
    5.3 第三轮教学实践
        5.3.1 计划
        5.3.2 实施
        5.3.3 观察与反思
        5.3.4 模式完善
    5.4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5.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4.2 英语听说测试分析
        5.4.3 访谈结果分析
        5.4.4 效果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英语听说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于游戏理念初一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英语口语测试(前测)
    附录五:英语口语测试(后测)
    附录六:英语听力测试(前测)
    附录七:英语听力测试(后测)
致谢

(2)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语法“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语法的重要性
        1.1.2 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1.1.3 语法教学的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活动
        2.1.2 学习活动观
        2.1.3 语法教学
        2.1.4 语法学习策略
        2.1.5 语法能力
    2.2 国外语法教学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语法教学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语法教学的研究视角、对象和方法
        2.3.2 国内语法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学习活动观的研究现状
        2.4.1 学习活动观的研究视角、对象和方法
        2.4.2 学习活动观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五环三段两评”语法教学模式
    3.1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理论基础
        3.1.1 活动教学理论
        3.1.2 建构主义理论
        3.1.3 三维语法理论
    3.2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教学目标
    3.3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相关参考模式概述
        3.3.1 “三阶段六步骤”语法教学模式
        3.3.2 “五流程”语法教学模式
    3.4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结构框架
    3.5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操作程序
        3.5.1 五环:导、读、悟、练、用
        3.5.2 三段:感知与领悟、整合与内化、交流与创造
    3.6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教学评价
    3.7 “五环三段两评”模式的教学原则
    3.8 小结
第4章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五环三段两评”教学设计案例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研究问题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3.1 语法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5.3.2 语法测试卷
        5.3.3 语料文本分析
        5.3.4 访谈
    5.4 研究步骤
    5.5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6章 “五环三段两评”语法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6.1 “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影响
        6.1.1 对照班与实验班前测语法学习策略使用分析
        6.1.2 对照班与实验班后测语法学习策略使用分析
        6.1.3 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语法学习策略使用的对比分析
    6.2 “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能力的影响
        6.2.1 “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法成绩的影响
        6.2.2 “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法的影响
    6.3 学生对“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的反馈
    6.4 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研究结果
    7.2 教学启示
    7.3 局限与改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3)“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设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教学模式
    2.2 国内研究
    2.3 国外研究
    2.4 模式研究述评
第3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3.1 理论基础
    3.2 教学目标
    3.3 操作程序
    3.4 实现条件
    3.5 教学评价
    3.6 本模式特点
第4章 “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结果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步骤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相关讨论
    5.1 适用性
    5.2 教学启示
    5.3 未来展望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1(学期初)
    附录2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2(学期末)
    附录3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3(学年末)
    附录4 :华文教育系2016级实验班教学调查表之4实验结束半年后跟踪调查
    附录5 :汉语中级读写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6 :汉语中级听说I课 第十九课教案
    附录7 :汉语中级读写II课 第十课教案
    附录8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10 :课外学习资源推荐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4)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二)《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6年版)》对初中英语听说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交际教学法的概念
    二、国内外对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二)国内对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
    三、国内外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
        (二)国内对于英语听说教学的研究
    四、国内外对于交际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
    二、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三、韩礼德的意义潜能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听说测试题
        (三)SPSS22.0
        (四)访谈提纲
    五、研究过程
        (一)前测阶段
        (二)实验阶段
        (三)后测阶段
        (四)教学设计
        (五)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
        (六)实验班与对照班课堂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样本的个人情况汇总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一)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三、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一)实验前两班学生英语听说成绩的差异分析
        (二)实验后两班学生英语听说成绩的差异分析
        (三)实验前后学生英语听说成绩的差异分析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问卷信效度分析和因子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五、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六、实验结果讨论
结论
    一、主要发现
    二、教学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实训教学应用于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信息
        1.1.1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1.1.2 研究学校现状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1.1 国外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
        2.1.2 国外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
    2.2 国内研究
        2.2.1 国内实训教学的理论研究
        2.2.2 国内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
第三章 实训教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联系
    3.2 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联系
    3.3 实训教学体系
        3.3.1 目标与任务
        3.3.2 计划与内容
        3.3.3 教材建设
        3.3.4 课时安排及评分标准
第四章 哈幼专英语实训教学的实证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研究问题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验工具
        4.1.5 实验场所
    4.2 实验内容
        4.2.1 口语实训
        4.2.2 听力实训
        4.2.3 读写实训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及教学启示
    5.1 数据分析
        5.1.1 口语实训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5.1.2 听力实训和读写实训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5.2 教学启示
        5.2.1 口语实训教学策略
        5.2.2 听力实训教学策略
        5.2.3 读写实训教学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及设计初探 ——以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二、多媒体课件的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传统板书
        2.1.2 多媒体
        2.1.3 多媒体教学
        2.1.4 多媒体课件
    2.2 多媒体课件的理论基础
        2.2.1 心理学理论
        2.2.2 教育学理论
        2.2.3 二语习得理论
        2.2.4 教育技术学理论
    2.3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的差异
        2.3.1 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的区别
        2.3.2 多媒体课件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优势
三、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3.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
        3.1.1 初步构思
        3.1.2 素材搜集
        3.1.3 综合制作
        3.1.4 运行检测
    3.2 多媒体课件中板书的设计类型
        3.2.1 提纲式
        3.2.2 表格式
        3.2.3 图解式
        3.2.4 对比式
        3.2.5 归纳&演绎式
四、多媒体课件用于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学实例探析
    4.1 生词教学
        4.1.1 生词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实例
        4.1.2 生词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
    4.2 语法教学
        4.2.1 语法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实例
        4.2.2 语法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
    4.3 课文和语段教学
        4.3.1 课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实例
        4.3.2 课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
    4.4 练习教学
        4.4.1 练习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实例
        4.4.2 练习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存在的问题
五、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优化策略
    5.1 生词及语法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5.2 课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5.3 练习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六、关于多媒体课件页面整体设计方面的一些建议
    6.1 教学环节标记应遵循“系统性”
    6.2 色彩搭配的科学性
    6.3 图片的选用应切合主题
    6.4 模板的选择切忌喧宾夺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交互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交互
        2.1.2 交互式教学
    2.2 交互的分类
        2.2.1 穆尔的交互分类
        2.2.2 希尔曼分类方法
        2.2.3 安德森和盖瑞森的分类方法
        2.2.4 Nrothrup的交互分类
        2.2.5 陈丽的教学交互模型
    2.3 典型网络教学交互模式
        2.3.1 同步交互模式
        2.3.2 异步交互模式
        2.3.3 独立自主交互模式
        2.3.4 团体协作交互模式
3 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
    3.1 多重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1.1 学生生源地
        3.1.2 学习便利性
        3.1.3 职业、基础差异性
        3.1.4 年龄梯度
        3.1.5 交互场合与方式
    3.2 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
        3.2.1 内容交互
        3.2.2 人际交互
        3.2.3 时空交互
        3.2.4 媒体交互
4 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4.1 内容交互的实践
    4.2 人际交互的实践
    4.3 时空交互的实践
    4.4 媒体交互的实践
5 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实践后教学效果分析
    5.1 实践后教学效果分析
        5.1.1 电大学生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认同感分析
        5.1.2 四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评价
        5.1.3 学生对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
        5.1.4 学生考试成绩的对比
    5.2 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5.2.1 教师的口头趣味性语言奖励评价和课堂过程性口试评价策略
        5.2.2 亮点评价策略
        5.2.3 多次评价策略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六年级英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具身认知理论概述
        1.2.2 教学模式
        1.2.3 信息化教学模式
        1.2.4 具身认知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信息化教学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意义
第2章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
    2.1 文献来源
    2.2 文献分析
        2.2.1 具身认知理论的认知观
        2.2.2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
第3章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
    3.1 案例提取
        3.1.1 案例一: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语文教学研究
        3.1.2 案例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数学教学研究
        3.1.3 案例三: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英语教学研究
    3.2 案例分析
        3.2.1 具身认知理论教学设计的原则
        3.2.2 具身认知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第4章 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教学特征分析
    4.1 文献来源
    4.2 文献分析
        4.2.1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4.2.2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技术应用
        4.2.3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4.3 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教学特征
第5章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
    5.1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5.1.1 模式要素的提取
        5.1.2 模式要素关系分析
        5.1.3 模式的构建
    5.2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5.2.1 教学对象的选取
        5.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5.2.3 教学实践的设计
        5.2.4 教学课例的实施
        5.2.5 实践结果分析
        5.2.6 教学反思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9)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有关E-learning与英语教学的研究
    2.2 国内有关E-learning与英语教学的研究
    2.3 国内外有关E-learning与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E-learning的概念和特点
        3.1.1 E-learning的概念
        3.1.2 E-learning的特点
    3.2 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3.3 阅读教学模式
        3.3.1“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 阅读模式理论
        3.3.2“自上而下”(top-down mode)阅读模式
        3.3.3“交互式”( interactive mode ) 阅读模式
4 教学实施过程
    4.1 教学设计
        4.1.1 教学目的
        4.1.2 教学对象和方式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进度安排
        4.1.5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4.2 教学实施案例
        4.2.1 案例一:The Olympic Games(体育题材)
        4.2.1.1 The Olympic Games的网络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4.2.1.2 课后反思(案例一)
        4.2.2 案例二:Friendship(记叙文体裁)
        4.2.2.1 Friendship的网络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4.2.2.2 课后反思(案例二)
        4.2.3 案例三:Cultural Relics(文化题材)
        4.2.3.1 Cultural Relics的网络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4.2.3.2 课后反思(案例三)
    4.3 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The Olympic Games的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截图
附录B: The Olympic Games阅读文本
附录C: Friendship阅读文本
附录D: Culture Relics阅读文本
致谢

(10)介入与融合 ——关于以现当代艺术作为设计教学资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现当代艺术,一种趋向于“策略”的设计行为
    二 研究目的:现当代艺术在设计教学中的价值
    三 研究现状: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四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解读/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
    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形式特征
        一 现代艺术反叛传统
        二 视觉革命
        三 潜意识的显现
        四 理性的回归
        五 形式实验室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与形式特征
        一 后现代艺术开放的边界
        二 回归物体
        三 形式与观念的革命
        四 环境与身体
    第三节 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及互动
        一 当代艺术跨界融合
        二 艺术或设计
        三 实验与可能
        四 视觉与文本
        五 事件与分析
第二章 缘起/包豪斯的先锋实验与教学课题设计
    第一节 教学理念或对艺术的诘问
    第二节 课程体系及教学结构
    第三节 现代主义思潮与教学模式
        一 表现主义的影响
        二 构成主义/风格派的影响
    第四节 形式导师的探索与实践
        一 主观经验与客观认识方法——伊顿的教学课题设计
        二 从点线面到抽象精神——康定斯基的教学课题设计
        三 自然意象的创造与想象——克利的教学课题设计
        四 艺术与技术的理性结合——莫霍利·纳吉的教学课题设计
        五 对材料本质及表现力的探索——阿尔伯斯的教学课题设计
        六 从芭蕾课程到由体态所延伸出的空间训练——奥斯卡·施莱默的教学与课题设计
    第五节 工业化的试验场/作坊训练
    第六节 价值分析与深远影响
    第七节 一种现象/从包豪斯到“美国式”教材体例
第三章 介入/形式要素与纯粹表现
    第一节 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与表现
        一 线条/一种轨迹辨认的方式
        二 形态/从常态到非常态的异变
        1 课题:对自然形态的分析
        2 课题:对自由形态的创造
        三 空间/多维域境的浸入式体验
        四 色彩/光与色的意象
        五 肌理/来自于表层结构的张力
        六 光影/由幻化的抽象语言所展开的呈示
        1 课题:时间的痕迹/运动中的光影
        2 课题:基于“光”而显现的“影”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与表现
        一 叙事/故事、话语与阅读
        二 拟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
        三 拼贴/异质材料的复调与交响
        四 解构/对解除结构或消解界限的探索
        五 翻译/由文化换码所产生的遗漏、误读和变异
        六 身体/具有意识形态内涵的语言符号表征
    第三节 当代艺术的形式与表现
        一 身份/社会及文化关系的另一种指涉
        二 时间/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三 场所/质量上的整体环境与个人经验的在场
        四 语言/声音与概念的映像
        五 科学/从现象到图像的建构、阐释和转化
        六 精神/符号隐喻、语言游戏与心理暗示的超验状态
第四章 启示/建筑·音乐·文学·舞蹈
    第一节 来自建筑的启示
        一“距离”“测量”“身体的痕迹”/李巨川的建筑试验
        二 五味俱全的“弥漫”/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
        三“交叠”“互渗”的“共时性”空间/“重屏”中的“透明性”
        四 课题设计
    第二节 来自音乐的启示
        一 以“行动过程”取代“结果目的”的“焚化”和“预构”
        二 课题设计
        1 课题:视听转译
        2 课题:五线谱的色彩图式化演绎
        3 课题:从乐谱到建筑空间转化的可能性论证
    第三节 来自文学的启示
        一 “语言”/“言语”:“散点透视”下的“词”与“物”
        二 课题设计
        1 课题:以写作替代运镜的高度视觉化文字表达
        2 课题:对文字言语形象的视觉化再现
        3 课题:从局部到整体的一种颠覆常规的画面铺陈方式
    第四节 来自舞蹈的启示
        一 姿态与样式/身体拼写术
        二 课题设计
        1 课题:对肢体比例、节点、运动流线的测绘
        2 课题:身体语汇对图景的激活或颠覆
第五章 案例/来自教室的实验报告
    第一节 形式的生成:体验/分析/表现(解咒)
        课题1:看法/关于形式体验的方法
        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课题3:手法/关于形式表现的方法
    第二节 模仿移植与变体演绎(接点)
    第三节 语法综合与语汇交叉
        课题1:“视觉方式”
        课题2:“造型原本”
    第四节 显像之境:浮光掠影以外的抽象机理
        课题0:微叙事
        课题1:活动影像与装置(时间与空间)研习
        课题2:“眨眼”(极短片)研习
        课题3:经验时间
        课题4:单频活动影像的视觉表达研习
        课题5:纪录短片
    第五节 与身体有关的故事
        课题1:人与自身/与身体有关的故事
        课题2:人与物态/内外/包裹
        课题3:人与空间/动作/容器
第六章 交流/中外联合工作坊体验
    第一节 “我/和我/和我自己(I/ME/MYSELF)”
    第二节 "Two Times"/关于造型艺术的注解
    第三节 “符号:城市乐章”/跨学科实验设计
    第四节 “镜头一迁移”/中法艺术院校研究生影像装置联合工作坊计划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背景/16-19世纪的欧洲学院派教育
    第一节 学院与学院派
        一 “学院”
        二 “学院派”
    第二节 美术学院的教学与课程
        一 作为开端
        二 作为传播
        三 作为发展
        四 作为改革
    第三节 欧洲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学内容
    第四节 欧洲建筑学院的教学内容
附录2 延展/关于“装置”的10组课题设计
    课题1:概念,抑或界限/关于“装置”的语义读识
    课题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随意”的潜台词是“逻辑”
    课题3:缺席与转世/建筑的转译密码(一种对立与含混的逻辑表达)
    课题4:压缩/延伸的拟态时空/戏剧舞台布景与道具的想象
    课题5:常态眼睛与异样视觉/理查德·威尔逊装置作品的多种演绎方式
    课题6:想象是一种选择/如何让自己成为无知者
    课题7:实体与隐喻/由世博展馆所展开的另类思考
    课题8:假说与现实的缝合/对“印象”的提取与拼贴
    课题9:混杂的并置与无序的表象/把装置嵌入道具而引出的幻觉混沌
    课题10:事件或仪式/对某种固定模式及惯习的颠覆与重构

四、交互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游戏理念初中一年级英语听说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 汤慧敏.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2]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语法“五环三段两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D]. 吴琦. 集美大学, 2020(08)
  • [3]“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D]. 刘文辉. 暨南大学, 2019(03)
  • [4]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邹怡兵.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5]实训教学应用于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6]对外汉语精读课多媒体课件运用及设计初探 ——以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D]. 张瑾.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02)
  • [7]基于网络的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 吴雯颖.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8]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六年级英语教学为例[D]. 徐丽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D]. 付东华. 重庆师范大学, 2015(10)
  • [10]介入与融合 ——关于以现当代艺术作为设计教学资源的实验研究[D]. 朱珠. 南京艺术学院, 2014(03)

标签:;  ;  ;  ;  ;  

互动式“看图说话”教学模式结构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