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生化肥力综合评价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生化肥力综合评价

一、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赵巧巧,赵筱青,黄佩,王茜,普军伟[1](2021)在《我国不同林龄桉树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精确匹配检索CNKI数据库,搜索近10年来我国不同林龄桉树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的相关文献,依据其研究结果,综述表明:中龄林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影响较大;近成熟林对土壤容重无显着影响,但土壤含水量升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成熟林对土壤物理性质无明显影响;过熟林土壤容重无显着变化,而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分别呈现出增大和减小趋势;土壤有机碳除成熟期呈现小幅度降低趋势外,整个桉树生长期呈现稳定增加趋势;土壤pH值不断升高,但总体仍呈弱酸性;土壤氮、磷、钾等含量变化在各个生长期区域差异性较强。推进过熟林土壤理化性质监测研究和不同立地类型下桉树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差异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张永慧,李贝贝,张紫妍,刘娟,常换换,苏友波[2](2021)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文中提出哈尼梯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土壤肥力对哈尼梯田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哈尼梯田典型区域内的水田、旱地、设施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种植作物分别为水稻、玉米和柑橘、葡萄和辣椒),通过采样区域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旱地玉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设施栽培(葡萄、辣椒)土壤水稳团聚体稳定性最低(P<0.0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肥力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水田改为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增加,土壤pH下降(P<0.05);而水田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着低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整体上,除磷酸酶外,旱地、设施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显着降低,旱地玉米的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水田(P<0.05)。(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 cm)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旱地和设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着低于水田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P<0.05)。(5)土壤蔗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着正相关,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显着正相关,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显着负相关,蔗糖酶、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正相关。在哈尼梯田中,水田改为旱地、设施大棚后,土壤中根区微环境、植株凋落物等刺激土壤物理肥力中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给不同,人为耕作、灌溉、施肥促使旱地(旱地玉米、旱地柑橘)化学肥力中氮磷钾含量升高,但设施大棚(设施辣椒、设施葡萄)土壤化学肥力氮磷钾含量降低;同时旱地及设施大棚生物肥力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水田。改变哈尼梯田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传统稻作模式土壤肥力降低,破坏梯田养分的运移和积累。

侯自航,王忠诚[3](2021)在《湘西慈利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湘西慈利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征,探明不同石漠化演替阶段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湘西石漠化的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5个石漠化强度等级,每个等级设置3块标准样地,选择13项土壤理化指标,结合冗余分析(RDA)、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石漠化程度及其剖面深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特征及其关键限制因子。【结果】1)慈利县石漠化土壤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石漠化程度间存在差异性显着,土壤容重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则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而减小。2)石漠化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石漠化程度间存在显着性差异,随石漠化程度加深,土壤TK(Total kalium)、TP(Total phosphorus)和SOM(Soil organic matter)含量逐渐降低,土壤TK(Totalkalium)、AP(Available phosphorus)和AK(Available kalium)含量则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3)慈利县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不同土壤深度间亦存在显着性差异,除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之间相关性显着,RDA结果表明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7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钾元素和氮元素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变得不显着,对石漠化地区肥力变化的响应更敏感,磷元素与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相关性变得显着。4)从澧水流域上游至下游石漠化程度先改善后加深,PCA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岩泊渡镇、甘堰乡、南山坪乡、零阳镇、苗市镇,与石漠化程度相对应。【结论】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石漠化程度间基本具有显着性差异,物理性质呈阶段性下降,化学性质岩石聚集效应明显;在不同土壤深度间也基本具有显着性差异,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之间相关性显着;石漠化程度在澧水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先改善后加深,样地石漠化评价基本遵循石漠化演替的空间分布规律。

邓健睿,杨艳波,娄婧,梁陈涛,温慧,井丽欣,王文杰,何兴元[4](2021)在《辽河上游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持水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分类型间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森林土壤质量和水土保持功能,是土壤质量评价及森林生态功能提升的关键,然而,辽河上游尚缺乏类似研究。本研究选取该区域黑皮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等5种典型人工林进行野外样方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共测定了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对不同林分进行差异比较,并综合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着,樟子松林土壤最大蓄水量(36.6%)、毛管持水量(34.3%)和田间持水量(34.3%)均显着高于其他林分类型,土壤物理性质最优,拥有良好的土壤孔隙性和持水能力;黑皮油松林土壤碱解氮(85.2 mg·kg-1)、全磷(0.18 mg·kg-1)、速效磷(26.9 mg·kg-1)、总孔隙度(43.9%)和含水量(10.7%)均显着低于其他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较差,肥力较差,土壤孔隙性不佳。5种林分的土壤质量指数(SQI)介于0.11~0.76之间,整体较低,中等土壤质量以上的占58.6%;林分间差异表现为樟子松林(0.52)>落叶松林(0.45)>黑皮油松林(0.44)>针叶混交林(0.42)>针阔混交林(0.41)。上述结论说明,基于关键种的林分土壤理化性质调整提升具有可行性,在对未来辽河上游林分土壤相关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林分差异:对于针叶树种,建议优先使用樟子松、适量使用落叶松并限制使用黑皮油松;从森林类型来讲,更提倡针阔混交林,尤其是种植松栎混交林。

张筱,陈义堂,杨秋菊,何宗明,曹光球,陈爱玲[5](2021)在《不同地形100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100年生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地形(西南坡地、西北坡地、山凹地、山洼地)0~20、20~40、40~60 c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地形因素对两类指标的影响,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两类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下非毛管孔隙度、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受地形影响显着,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多无显着影响,且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总体表现在西南坡地最高,速效磷在山凹地最高,全磷等理化性质均表现在山洼地最高,西北坡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对较低。4种地形下林分土壤除容重、全磷和全钾外,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多随土层加深呈下降的趋势;相较草本层,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更为明显,且灌木层及草本层均表现为西北坡地最高,其次是西南坡地和山凹地,山洼地最低;该林分土壤含水率、毛管孔隙度、全磷及速效钾与灌木层及草本层林下植被多样性关系密切,且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可见,不同地形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多样性受地形影响较大。

马剑,刘贤德,金铭,赵维俊,敬文茂,王荣新[6](2021)在《祁连山5种典型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以分布于祁连山北麓中段的甘青锦鸡儿、鲜黄小檗、金露梅、鬼箭锦鸡儿、吉拉柳等5种典型灌丛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测定土壤有机C、N、P含量,分析了不同灌丛群落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指标间的耦合关系,为祁连山地区土壤-植物养分关系及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麓中段5种灌丛群落土壤有机C(45.29 g/kg)、全N(3.85 g/kg)、全P含量(0.70 g/kg)较高,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与全N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但土壤有机C与全P以及全N与全P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土壤C、N含量变化几乎完全同步。(3)各灌丛类型土壤有机C、全N含量均表现为表层高于下层,而全P含量土层间差异不显着;各灌丛群落土壤有机C、全N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现"倒金字塔"的分布格局,但不同灌丛类型全P含量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规律却不一致,且土层对全P含量的影响不显着。(4)5种灌丛群落土壤整体C∶N、C∶P、N∶P(11.29、66.99、5.6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灌丛群落土壤C∶P、N∶P随土层加深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不同灌丛群落土壤C∶N随土层加深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5)土壤有机C、全N与C∶N、C∶P、N∶P之间均具有极显着的二次函数关系(P<0.01),土壤全P与C∶N、C∶P、N∶P之间关系不显着。研究认为,祁连山北麓中段土壤C∶N和P含量的稳定性较高(CV=3.99%和2.66%),C∶P、N∶P是判断研究区限制性养分的重要指标,祁连山北麓中段灌丛群落土壤主要受N素的限制。

杨文彬,王海东,彭祚登,马富亮,孙昱,孙文彦,彭玉信[7](2021)在《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沙地国槐榆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究城市排水污泥经厌氧消化后制成的有机营养土施入林地土壤后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平原沙地国槐和榆树生态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0 kg/株(CK)、15 kg/株(T1)、30 kg/株(T2)、45 kg/株(T3)、60 kg/株(T4)、75 kg/株(T5)6个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等理化性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与CK相比,T3-T5显着降低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5显着降低了榆树种植区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4、T5显着降低了国槐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4、T5显着增加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T5显着增加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和国槐种植区20~4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T5显着提高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榆树种植区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各个施用量下土壤肥力状况为T5>T4>T3>T1>T2>CK,20~40 cm土层为T5>T1>T2>T3>T4>CK,国槐种植区0~20 cm土层为T5>T4>T3>T1>T2>CK,20~40 cm土层为T2>T4>T3>T3>CK>T5。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可以改良北京平原沙地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其容重显着减小,孔隙度显着上升,且均在60 kg/株或75 kg/株的高施用量下效果最好;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后国槐和榆树林地土壤电导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对林木生长不会产生负面效应。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于国槐和榆树试验林地土壤pH值没有明显的影响;75 kg/株施用量会显着增加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和保肥能力;施有机营养土对于北京平原沙地土壤养分积累有影响,施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及碱解氮含量有所增长,并且在单株施用量75 kg时达到最大。主分量分析表明,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可以提高北京平原沙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并且在60 kg/株或75 kg/株的高施用量下效果最好。

常旭,邱新彩,刘欣,彭道黎,程顺[8](2021)在《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土壤质量指数(SQI),研究华北落叶松林不同混交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0~20 cm土层的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的调查研究,利用SQI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建立SQI包括3个步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MDS),利用非线性得分函数计算MDS指标得分,利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SQI。【结果】不同混交方式间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落叶松纯林相比,落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有了明显改善;落樟混交林的土壤理化状况较差,土壤生物性质与落叶松纯林没有明显差异。在17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中,MDS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全磷、氨氮3个指标组成。不同混交方式间SQI差异显着,表现为落桦混交林(0.59)>落叶松纯林(0.47)>落樟混交林(0.39)。【结论】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混交方式下差异显着,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利用指数法建立SQI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可为其他树种或其他地区的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谢川,陈俊华,谢天资,林静,赵昊天,蒋雨轩,骆宗诗,慕长龙[9](2021)在《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文中研究指明探索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好地指导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并为该区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进行网格布点采样,结合修改后的内梅罗公式作为土壤肥力定量计算模型,调查分析了该区域土壤肥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达到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一级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达到了四级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均处于五级水平。从空间格局上看,土壤综合肥力优良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土壤肥力较差和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中部和南部。不同的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顺序分别是平原>丘陵>低山,平坡>缓坡>斜坡>陡坡,坡向为西北>西>东>南>北>西南>东北>无坡向>东南,坡位是下部>中部=上部>谷部>平地>背部,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果园>竹林地>混交林地>纯林地>撂荒地>废弃宅基地。基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应对土壤肥力指数为"优"和"良"区域以保护为主,对评价为"中等"的区域以监测为主、提升自然修复能力,针对等级为"较差"和"差"的地区则需要较大的改善措施。

赖世会,江全富,贾晨,严贤春[10](2021)在《华西雨屏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探索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杉木纯林、柳杉纯林、鹅掌楸纯林、柳杉×楠木混交林等四个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及有机质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pH值、速效钾、全磷、全钾、全氮存在显着性差异,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无显着性差异;四种林分的土壤pH值在4.02~5.33之间,呈酸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四种不同林分土壤全磷含量均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杉木纯林、柳杉纯林、鹅掌楸纯林的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均存在上下波动,而柳杉×楠木混交林含量逐渐增加;四种林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鹅掌楸纯林和柳杉×楠木混交林则是逐渐增加;四种林分在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平均供磷强度依次为2.64%、2.71%、2.57%和2.61%;鹅掌楸纯林和柳杉×楠木混交林土壤供钾强度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增加,柳杉纯林则为先增加后减小。

二、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不同林龄桉树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龄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1.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 近成熟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2.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 成熟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4 过熟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4.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样品采集
    1.3 测定方法
        1.3.1 土壤团聚体
        1.3.2 土壤化学性状
        1.3.3 土壤酶活性
        1.3.4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肥力的影响
        2.1.1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
    2.2 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肥力的影响
    2.3 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2.3.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3.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5 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关联性分析
4 结论

(3)湘西慈利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与样品采集
    1.3 土壤样品测定与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
        2.1.1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物理性质
        2.1.2 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化学性质
    2.2 不同土壤深度下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
        2.2.1 不同土壤深度下土壤物理性质
        2.2.2 不同土壤深度下土壤化学性质
        2.2.3 不同土壤深度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2.3 慈利县石漠化演替规律空间特征
3 讨论
    3.1 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3.2 不同土壤深度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3.3 慈利县石漠化演替规律空间特征
4 结论

(4)辽河上游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持水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
        1.2.1 试验样地的选择。
        1.2.2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3 样品测定
        1.3.1 土壤持水能力相关指标测定。土壤持水能力相关指标采用室内环刀法进行测定[19],包括土壤容重(BD)、土壤总孔隙(Tp)、土壤毛管孔隙度(Cp)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NCp)。
        1.3.2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1.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1.4.1 最小数据集(MDS)构建。
        1.4.2 指标得分和计算。
        1.4.3 权重分配和计算。
        1.4.4 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对MDS进行评分和加权后,土壤质量指数如公式(10)[20]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能力
    2.2 土壤化学性质
    2.3 土壤质量差异
3 讨论
4 结论

(6)祁连山5种典型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地设置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丛群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2 不同灌丛群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垂直分布特征
    2.3 典型灌丛群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间的关系
3 讨 论
4 结 论

(7)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沙地国槐榆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1 对土壤酸碱性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影响
        2.2.2 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2.2.3 对土壤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2.3 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林地土壤肥力影响的综合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9)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样地设置与调查
    1.4 土壤肥力指数计算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性质参数描述性统计
    2.2 土壤养分的地统计学分析
    2.3 地形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
    2.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
    2.5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布局
3 结论及讨论
    3.1 不同的地形因子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
    3.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影响
    3.3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分布及管理对策

(10)华西雨屏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 土样采集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p H值与有机质含量变化
    3.2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变化
    3.3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磷、钾的供应强度变化
4 讨论

四、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和生物化学肥力的综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不同林龄桉树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 赵巧巧,赵筱青,黄佩,王茜,普军伟. 桉树科技, 2021(04)
  •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哈尼梯田土壤肥力的影响[J]. 张永慧,李贝贝,张紫妍,刘娟,常换换,苏友波.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6)
  • [3]湘西慈利县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J]. 侯自航,王忠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 [4]辽河上游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持水能力研究[J]. 邓健睿,杨艳波,娄婧,梁陈涛,温慧,井丽欣,王文杰,何兴元. 土壤与作物, 2021(04)
  • [5]不同地形100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分析[J]. 张筱,陈义堂,杨秋菊,何宗明,曹光球,陈爱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06)
  • [6]祁连山5种典型灌丛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马剑,刘贤德,金铭,赵维俊,敬文茂,王荣新. 西北植物学报, 2021(08)
  • [7]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沙地国槐榆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杨文彬,王海东,彭祚登,马富亮,孙昱,孙文彦,彭玉信.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8]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J]. 常旭,邱新彩,刘欣,彭道黎,程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1(08)
  • [9]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肥力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J]. 谢川,陈俊华,谢天资,林静,赵昊天,蒋雨轩,骆宗诗,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1(04)
  • [10]华西雨屏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 赖世会,江全富,贾晨,严贤春. 四川林业科技, 2021(04)

标签:;  ;  ;  ;  ;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化学生化肥力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