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图书馆员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论大学图书馆员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一、高校图书馆员大学后继续教育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刘兰兰,乐传永[1](2021)在《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通过SATI和Citispace分析工具,结合文本分析发现: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趋势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明显;研究机构区域分布广,教育实践活跃;发文期刊专业对口,但是整体水平不高;核心研究者数量较多,但研究者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具有整体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定位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功能和价值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变迁逻辑研究、高校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研究、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研究、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研究和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等八个方面。文章建议:未来高校继续教育应立足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增强高质量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等。

刘岩芳,王欣欣,袁永久[2](2021)在《我国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的图书馆职业研究相关文献为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发文时间分布、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我国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职业倦怠、职业素养5个方面,未来相关研究将集中于图书馆职业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图书馆职业能力转型、图书馆职业实证研究等方面。

宋红文[3](2020)在《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校图书馆馆员通过知识技能培训的实践形式接受继续教育。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困境是制度性缺失,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来实现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霍朋朋[4](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工作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现象普遍发生在从事工作压力大、人际沟通频繁的个体当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类似于服务行业,其典型的工作特征,如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单调的机械程序等,是图书馆成为工作倦怠高发场所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馆员作为馆内文献资源、咨询服务与师生学习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状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师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而在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特性方面,罕见从自我认知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对其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将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认知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解决馆员工作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本方法,确定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维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变量,通过界定其内涵、划分其维度、编制测量量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的465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修订、结构方程建模与Bootstrap法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角色价值观、角色归属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人格解体、职业行为倾向对低个人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2)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四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3)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三维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4)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各相应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统计检验结果,结合高校图书馆员的特殊职业特征和环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方面:第一,制定资格准入制度;第二,完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的政策支撑。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方面:第一,落实培训工作,提高馆员职业素养;第二,实行多元激励,提高馆员职业动力;第三,采取双向评估,明确馆员自我认知;第四,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馆员职业压力;第五,重塑社会认知,提升馆员职业认同。进行自我调适方面:第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第二,强化自我管理。

李思诗[5](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文中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高校图书馆员作为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双重建设者,新时代的素质与能力提升当然更加迫切。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进器,同时是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这一课题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后提出建议,将有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选取福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所主要高校图书馆,通过文献调查、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接着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优秀案例,结合福州本土特色,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思诗,张雪峰[6](2019)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为例,采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发现,当前继续教育存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形式上缺乏创新、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科学的效果测评和反馈机制,以及不重视激励机制建立等问题。建议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重视继续教育形式的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效果测评与反馈机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陈松[7](2019)在《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的建设也有必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它已成为当前社会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图书馆信息化也有诸多的好处,比如规范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等,同时,它还可以加快图书馆网络化的步伐、使图书资源共享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读书环境,使读者在获取图书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省事。本文立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化研究现状及经验启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硬件环境、软件资源、人才建设、信息资源和网络建设五个角度对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诸如信息化意识淡薄、服务及管理理念陈旧、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等诸多因素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文章最后从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开展信息化服务和人员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郑蓓[8](2019)在《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工具及其传递方式逐渐多样化,互联网因其强大的互联整合能力,使得类似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机构逐渐增多,图书馆在该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在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只有提供比其他机构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才能够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目前,很多图书馆实行多项业务外包,例如:分类、编目等,这些业务外包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部分基础业务工作量,而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愈加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因而,无论从管理技术层面还是服务技术层面,都对高校馆员专业化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优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便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提升图书馆自身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馆员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核心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馆员以及未来图书馆从业者的量化标准。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文章所涉及的概念解释、研究思路、创新点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包括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研究过程设计。第三部分是研究结果,包括问卷调研专家的基本情况以及专家咨询结果,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完善指标体系。第四部分是建议与对策。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结合本次实践调研,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并对后续工作展望。

张婕菲[9](2016)在《2016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文中提出

张欣[10](2016)在《“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逐步应用。随着学生和老师对知识的不断渴求,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读者和馆员是管理的主体,在高校图书馆运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研究以期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虽然或多或少的存在人本管理的影子,但是这种管理思想和体系总体来说仍然很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这对人本化管理的持续推进形成了阻力。因此本文将在对读者和馆员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整理出高校图书馆在人本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制定出有效的人本化管理解决方法,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中,希望能够解决阻碍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实施的问题。本文会着重从实践内容和理论上对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与读者的人本管理进行研究。人本化管理是新时代条件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靠外力去影响图书馆的整体情况,而是通过管理层对馆员和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倾听馆员和读者对图书馆反馈的意见,并将意见加以整合,研究出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人本化管理体系。高校图书馆的人本化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者对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不断的重视和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在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重要性,为此管理者对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的人本化研究进行关注,并且努力的实行一系列的措施以便于达到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的要求。将人本化的管理理念深入到馆员与读者的心中,并将它运用于图书馆的各个管理层。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人本化管理理念必将被深入了解,并会在高校图书馆的各个层面得到应用。人本化的管理将会促进馆员与管理者、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使得馆员与读者能够互相尊重和理解,从而提高满意度,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做贡献。对高校图书馆进行人本化管理研究,不仅有利于管理者发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中的漏洞,促使管理者及时的解决和弥补管理中的问题和空缺,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使得馆员和读者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流。本文是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围绕人本管理的理念展开进行研究,对“211工程”(包含“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进行以“人本管理”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根据反映的实际情况,对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概述、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人本管理的解决对策。在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对高校人本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理念并不能够顺利的实施。对一些“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和馆员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各学校问卷反映的问题提出合适的对策,一共提出了六条应对措施:1、全面提高馆员的知识水平,加强对馆员的培训;2、改善馆员的服务意识;3、提高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意识;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5、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6、提高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归属感。

二、高校图书馆员大学后继续教育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员大学后继续教育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2.数据来源
二、高校继续教育研究概况
    1.总体发文趋势分析
    2.研究机构分析
    3.发文期刊分析
    4.核心作者集聚分析
三、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主题分析
    1.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研究
    2.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研究
    3.高校继续教育的变迁逻辑研究
    4.高校继续教育的存在问题研究
    5.高校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
    6.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7.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8.特定人群的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
四、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1.积极开展高校与区域共生的继续教育价值选择研究
    2.推进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3.增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4.开展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5.加强多种类型的高校继续教育内容研究
    6.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法制化研究
    7.探索高校继续教育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8.开展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研究

(2)我国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 文献结构特点
    3.1 发文时间分布
    3.2 作者与机构分布
4 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
    4.1 研究热点
        4.1.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4.1.2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
        4.1.3 图书馆员职业发展
        4.1.4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
        4.1.5 图书馆员职业素养
    4.2 研究主题演化
        4.2.1 初步发展阶段(1982-1996年)
        4.2.2 繁荣发展阶段(1997-2008年)
        4.2.3 稳步发展阶段(2009-2019年)
5 研究展望
    5.1 重视图书馆职业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5.2 深化图书馆职业能力转型研究
    5.3 加强图书馆职业实证研究

(3)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终身教育思想: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知识技能培训: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实践形式
三、规章制度缺失: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困境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馆员继续教育缺乏刚性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相关制度不完善,馆员继续教育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建章立制: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基本进路

(4)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2.1 职业认同相关文献研究
        2.1.1 职业认同内涵
        2.1.2 职业认同的结构
        2.1.3 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
    2.2 工作倦怠相关文献研究
        2.2.1 工作倦怠内涵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2.3 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研究
        2.3.1 自我效能感内涵
        2.3.2 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2.3.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4 职业认同、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4.1 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2.4.2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4.3 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第三章 假设模型与问卷设计
    3.1 理论基础
    3.2 研究变量的界定
        3.2.1 高校图书馆员人口统计学变量
        3.2.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变量
        3.2.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变量
        3.2.4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变量
        3.2.5 研究假设及分析模型
    3.3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3.3.1 变量测量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4 预调研问卷信效度分析
        3.4.1 职业认同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3.4.2 自我效能感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3.4.3 工作倦怠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第四章 正式调研与检验假设
    4.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4.2.1 职业认同量表信度分析
        4.2.2 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4.2.3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分析
    4.3 正式问卷效度的因子分析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1 职业认同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2 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4.3.1.3 工作倦怠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3.2.1 职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4.3.2.2 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4.3.2.3 工作倦怠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4.5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4.5.1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4.5.2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4.5.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4.5.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4.6 假设检验结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5.1.2 职业认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5.1.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5.1.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5.2 管理启示
        5.2.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馆员工作有法可依
        5.2.2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缓解馆员工作倦怠状况
        5.2.3 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理智正视工作实际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必要性、目标与原则
    2.1 相关概念释义
        2.1.1 终身教育
        2.1.2 职业培训
        2.1.3 继续教育
    2.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2.1 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2.2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2.3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2.3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
        2.3.1 满足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2.3.2 满足馆员的职业发展需求
        2.3.3 满足师生信息服务的需求
    2.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原则
        2.4.1 战略性与长期性原则
        2.4.2 针对性与多样化原则
        2.4.3 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原则
3 馆员的需求与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3.1 馆员的态度与期望
    3.2 继续教育的管理
    3.3 继续教育的内容
    3.4 继续教育的形式
4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4.1.1 缺乏经费保障机制
        4.1.2 师资力量不足
        4.1.3 馆员缺乏积极性
    4.2 继续教育缺乏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4.2.1 缺乏制度化建设,继续教育开展无章可循
        4.2.2 缺乏常态化建设,继续教育呈现随意性
    4.3 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的缺失
    4.4 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不够合理
        4.4.1 继续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4.4.2 继续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创新
    4.5 缺乏科学的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5 深化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策略
    5.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5.1.1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5.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5.2 推动继续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5.2.1 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5.2.2 制定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5.2.3 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2.5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5.3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构建协调协作机制
        5.3.1 建立继续教育联盟
        5.3.2 构建一体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5.3.3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5.4 改革继续教育内容与形式
        5.4.1 结合馆员需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5.4.2 选择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
    5.5 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与效果测评机制
        5.5.1 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
        5.5.2 教学效果测评机制的建立
6 结论
附录 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2 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为例
    2.1 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2.2 缺乏形式创新
    2.3 师资力量薄弱
    2.4 缺乏科学的效果测评机制
    2.5 缺乏激励机制
3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成效的若干建议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3.2 重视教育形式创新
    3.3 加强培训师资建设
    3.4 完善效果测评与反馈机制
    3.5 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4 结束语

(7)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信息化研究综述
        1.2.2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综述
        1.2.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图书馆
        2.1.2 高校图书馆
        2.1.3 信息化
        2.1.4 图书馆信息化
    2.2 基本理论
        2.2.1 知识管理理论
        2.2.2 图书馆人本管理理论
        2.2.3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第3章 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经验启示
    3.1 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特点
        3.1.1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3.1.2 信息服务广泛
    3.2 英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特点
        3.2.1 重视信息化平台服务内容建设
        3.2.2 信息服务广泛
        3.2.3 信息人才培养力度大
    3.3 英美两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3.3.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3.3.2 丰富信息化平台服务内容
        3.3.3 拓宽信息服务范围
        3.3.4 强化信息人才建设
第4章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概况
    4.2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4.2.1 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足
        4.2.2 硬件设施陈旧
        4.2.3 软件建设不健全
        4.2.4 资源建设不合理
        4.2.5 队伍建设不合理
    4.3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传统模式制约
        4.3.2 资金投入不足
        4.3.3 需求分析不完善
        4.3.4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4.3.5 用人机制不完善
第5章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5.1 提高馆员信息化意识
        5.1.1 争取上层领导重视
        5.1.2 加强馆员自身学习
    5.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2.1 优化馆舍环境
        5.2.2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5.2.3 完善软件设施建设
    5.3 加快资源整合
    5.4 开展信息化服务
        5.4.1 深化服务内容
        5.4.2 提高服务质量
    5.5 加强队伍建设
        5.5.1 人才管理
        5.5.2 人才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内部)
附录 B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外部)
致谢

(8)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理论概述与研究设计
    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1.1 评价全面性原则
        2.1.2 适用性原则
        2.1.3 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
        2.1.4 可对比针对性原则
        2.1.5 动态性调整原则
        2.1.6 科学性原则
    2.2 研究设计
        2.2.1 评价指标初选
        2.2.2 专家预咨询
        2.2.3 德尔菲法具体实施
        2.2.4 层次分析法具体实施
3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3.1 专家基本情况
        3.1.1 专家年龄和工作时间
        3.1.2 专家学历和职称
    3.2 专家问卷积极性
    3.3 专家问卷权威性
    3.4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3.4.1 一级指标意见
        3.4.2 二级指标意见
        3.4.3 三级指标意见
    3.5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3.6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指标权重确定
        3.6.1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
        3.6.2 二级指标权重确定
4 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4.1 职业精神
    4.2 信息安全法律认知
    4.3 人际交往能力
    4.4 职业能力
    4.5 信息素养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1.1 主要工作和成果
        5.1.2 研究不足和局限
    5.2 展望
        5.2.1 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5.2.2 在本研究基础上开展后续相关研究
        5.2.3 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教育培训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理论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概念界定
    2.2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特征
        2.2.1 高校图书馆环境的人本化
        2.2.2 高校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
        2.2.3 高校图书馆以馆员为本
    2.3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发展历程
        2.3.1 传统高校图书馆“以书为本”阶段
        2.3.2 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阶段
    2.4 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3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化管理的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
    3.2 问卷的内容
    3.3 问卷调查发放方式
    3.4 调查的数据与结果
    3.5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4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缺失
        4.1.2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4.1.3 图书馆占位、网上咨询服务得不到解决
        4.1.4 馆员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年龄偏大
        4.1.5 管理者对高校图书馆准入标准要求偏低
        4.1.6 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忽视了馆员工作价值的体现
    4.2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高校图书馆人本思想淡薄
        4.2.2 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
        4.2.3 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服务管理不到位
        4.2.4 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培训不够重视、年轻馆员较少
        4.2.5 管理者没有制定具体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准入规定
        4.2.6 高校图书馆在大环境下被轻视
5 完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对策
    5.1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意识
    5.2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5.3 改善网上咨询服务和图书馆占座情况
    5.4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增加年轻馆员数量
    5.5 提高准入门槛,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
    5.6 管理者需要提高馆员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归属感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图表索引
致谢

四、高校图书馆员大学后继续教育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近40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 刘兰兰,乐传永. 终身教育研究, 2021(05)
  • [2]我国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研究[J]. 刘岩芳,王欣欣,袁永久.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1(04)
  • [3]关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思考[J]. 宋红文.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0(03)
  • [4]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D]. 霍朋朋.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5]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福州主要高校的调查[D]. 李思诗.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6]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李思诗,张雪峰. 海峡科学, 2019(07)
  • [7]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陈松. 天津大学, 2019(06)
  • [8]高校图书馆馆员核心能力构建研究[D]. 郑蓓. 郑州大学, 2019(08)
  • [9]2016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总目录[J]. 张婕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12)
  • [10]“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研究[D]. 张欣. 安徽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论大学图书馆员大学后的继续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