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表达

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表达

一、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杜昆,曹昌柏[1](2019)在《沙眼衣原体通过诱导IL-10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内源性IL-10对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沙眼衣原体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10分泌量;抗人IL-10中和抗体中和内源性IL-10的作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和TNF-α分泌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AT3活性变化;化学抑制剂Ruxolitinib抑制STAT3蛋白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和TNF-α分泌量。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产生量增多;加入抗人IL-10中和抗体时,IL-6和TNF-α产生量明显增多且STAT3蛋白活性明显降低;当STAT3蛋白活性被抑制时,IL-6和TNF-α产生量明显增多。结论:沙眼衣原体可能通过诱导IL-10的产生活化STAT3蛋白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

薛耀华[2](2019)在《MEK/ERK/RSK信号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可引起男性前列腺炎、女性盆腔炎和不孕不育症等并发症,已成我国乃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CT感染治疗失败的报道越来越多,CT持续性感染被认为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衣原体治疗的难点。本研究首先采用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了广东省男性性病门诊患者尿液标本,发现CT感染率较高(8.6%),最常见的基因型是D,E,F和J型,为我国CT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为了进一步探讨CT感染治疗失败的问题,本研究首先比较了 HeLa、McCoy、Vero和HaCat四种细胞系对CT的易感性,发现HeLa和McCoy细胞有较强的易感性。其次,我们建立了阿奇霉素、Y-干扰素、青霉素和氧氟沙星诱导CT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分析了持续性感染的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衣原体持续性感染机制提供实验基础。近年来,宿主导向疗法是微生物抗感染领域的一种新兴疗法,治疗策略是通过调节宿主作用机制从而干扰病原体复制或持续性感染。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沙眼衣原体感染宿主细胞的p38 MAPK、JNK、Akt、PI3K和ERK信号通路的5种小分子抑制剂分析发现,ERK信号通路抑制剂VX-11e能显着抑制CT感染。其次,我们选择VX-11e和已经开展二期临床试验的ERK通路抑制剂BVD-523(ulixertinib)进行深入研究,在D型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中,通过荧光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代衣原体感染效价实验和Western blot技术,明确VX-11e和BVD-523对CT感染有抑制作用。siRNA实验证实敲低ERK蛋白表达导致衣原体的感染受到抑制。第三,本研究证实VX-11e和BVD-523在不同细胞系中均能抑制CT感染,在不同血清型衣原体感染Hela细胞中均能抑制CT感染,且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第四,我们建立CT感染小鼠动物模型,通过小鼠阴道拭子细胞培养和子宫病理切片观察,发现BVD-523能抑制小鼠体内的CT感染,ERK信号通路关键分子可能是CT治疗的新靶点。RSK是ERK信号通路下游重要的效应分子,本研究探索了RSK信号通路抑制剂LJH685和LJI308在CT感染中的作用。通过荧光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代衣原体感染效价实验证实LJH685和LJI308能抑制CT的感染,且LJH685和LJI308与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siRNA实验证实敲低RSK蛋白表达导致衣原体的感染受到抑制。本研究首次将RSK信号通路抑制剂应用到CT感染中,阐明了ERK下游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广东省CT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建立了CT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探索了ERK/RSK信号通路在CT感染中的作用,有望发现CT宿主导向疗法的新靶点。

罗梅[3](2019)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PI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生长停滞特异基因(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 6,Gas6)——TAM受体(Tyro3/Axl/Mer Receptor)正、负信号通路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8例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中药“盆炎康复汤”辨证内服、中药“妇科灌肠液”灌肠及艾灸关元、足三里、中脘、神阙穴的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Replenishing qi,Expelling dampness and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DCT)对受试者进行治疗。以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为主要疗效观测指标,观察周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2周随访5个时间点观测REDCT对RPID的治疗效应及PID复发率,评价REDCT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2、运用流式细胞术、RT-PCR、ELISA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女性及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比率、血清MyD88、Gas6、sMer、sAxl、IL-17、IL-23水平以及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并运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RPID免疫紊乱发病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以筛选出可能与RPID患者发病风险相关的因素,根据Logistic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以判断各指标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诊断价值,探索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机体免疫稳态的调节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结果:1、临床疗效研究结果: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明显降低RPID患者盆腔疼痛症状积分、盆腔体征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结束后(治疗12周)FAS集分析: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愈显率为77.78%(84/108例);盆腔体征疗效愈显率为61.11%(66/108例),总有效率为97.22%(105/108例);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73.14%(79/108例),总有效率为96.30%(104/108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复发率为3.79%。PPS集与FAS集分析结果一致。2、免疫稳态机制研究结果:(1)TLR2、TLR4在RPI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群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单核细胞中TLR2、TLR4蛋白比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健康女性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表达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血清中MyD88、Gas6、sMer、sAx1、IL-17、IL-23等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MyD88、IL-17、IL-23水平显着升高,与正常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7、MyD88表达水平分别与病情及病程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健康女性对照组相比,RPID患者Gas6、sMer、sAxl表达均降低,除sAxl之外Gas6、s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as6水平与病情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LR2、TLR4、MyD88、IL-17表达上升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的OR值分别为1.586、1.649、1.550、1.094,(P<0.05);Gas6、sMer表达下降可能导致RPID发病风险呈相应倍数增加,对应OR值为0.749、0.973,(P<0.05)。(2)经Logistic逐步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上述项目的潜在诊断预测效能,结果显示血清IL-17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8;血清Gas6的敏感度为0.68,特异度为0.76;Gas6/IL-17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89。Gas6、IL-17以及Gas6/IL-17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但<0.9,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效能,其中血清Gas6/IL-17联合检测RPID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具有较高的特异度。(3)REDCT治疗后上述部分指标的水平有所改善而接近正常健康者:患者TLR2、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比率均明显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近同期正常健康女性水平(P>0.05);MyD88、IL-17、IL-23表达水平与治疗前(0周)相比均下降(P<0.05),且水平变化差值与患者临床盆腔疼痛及体征改善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疗后Gas6、sMer、sAxl水平增高,除sAxl以外均与治疗前(0周)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临床疗效结论: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反复下腹疼痛症状、改善盆腔体征及中医证候,同时具有一定的降低复发率疗效。2、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可能与TLR2、TLR4、MyD88、Gas6、sMer、sAx1、IL-17及IL-23等各指标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及其所致的机体正、负免疫稳态失衡有关。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白细胞中的TLR2、TLR4表达,及血清中IL-17、IL-23、MyD88水平,促进Gas6、sMer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4、联合检测血清两项指标(Gas6/IL-17)对RPID发病有一定的潜在预测效能,可作为检测RPID的潜在候选指标,本研究为RPID科学客观的诊疗评价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一项新依据。

李静[4](2017)在《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和肺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研究目的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多种人类疾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achomatis)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并可引起新生儿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euwoniae)是继肺炎链球尚、流感嗜血杆菌之后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主要病原体,在儿童、成人尤其是老人中引起急性非典型性肺炎。尽管多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衣原体感染,但由于个体间不同的临床表现,药物耐药性等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对衣原体病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用于衣原体疾病的预防。因此,深入研究宿主抗衣原体感染中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调控机制是探索新型防治策略的基石,对于进一步控制衣原体感染是必要的。衣原体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参与抗感染免疫应答。衣原体感染可激活固有免疫细胞包括DC(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等。这些细胞不仅能增强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以进一步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的抗衣原体适应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CD4+T细胞在衣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以分泌IFN-γ为特征的CD4+T(Th1)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清除衣原体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保护性作用。Th17细胞通过产生IL-17和IL-22等细胞因子协同促进Th1细胞应答在机体清除衣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和小鼠衣原体感染局部组织中Tregs应答增强且与组织病理损伤有关。NK细胞是固有免疫细胞的重要成员,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除杀伤作用外,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受到学者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NK细胞可调节T细胞应答。目前,尽管已有研究表明NK细胞在抗衣原体感染中起保护作用,但是有关NK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报道不多,尤其缺乏NK细胞对不同CD4+T细胞亚群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本研究采用BALB/c小鼠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模型,较系统的研究了 NK细胞对重要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anti-asialo-GM1抗体特异性清除体内NK细胞。检测NK细胞去除对小鼠肺部衣原体清除能力、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利用ELISA、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以及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NK细胞对感染局部(肺组织)、免疫器官(脾脏和纵膈淋巴结)的不同CD4+T细胞亚群Th1、Th1 7以及Tregs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分析评估NK细胞对维持CD4+T细胞亚群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方法1 NK细胞去除对小鼠衣原体肺部感染疾病的影响1.1鼠衣原体(C.muridaruw)的培养与纯化:培养Hep-2细胞,感染鼠衣原体,观察包涵体形成。玻璃珠方法收集感染细胞后,超声破碎释放衣原体,离心去除细胞碎片。超速离心纯化衣原体EB,-80℃保存1.2鼠肺部感染模型的建立:小鼠(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麻醉后鼻吸入感染C.miridriarum(1 × 103IFU),建立C.muridarum肺部感染模型。1.3 NK细胞体内去除方法:小鼠于衣原体感染前一天,感染后一天尾静脉注射NK细胞封闭抗体(anti-asialo-GM1抗体),对照组注射同型对照抗体,之后间隔72h注射一次,直到实验结束。流式细胞术检测肺中NK细胞清除效率。正常对照组采用非感染的野生型小鼠。1.4小鼠疾病评估:小鼠经鼻吸入感染衣原体后,每隔24h记录体重;感染后不同时间(0、3、6、12和22天)取小鼠右肺中叶进行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观察并评估肺组织病理损伤;取左肺制备肺匀浆,检测包涵体形成单位(IFU),观察肺中衣原体生长情况。2 NK细胞对T细胞亚群应答的调控作用2.1NK细胞对Th1、Th17和Tregs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小鼠于感染后6天和12天麻醉后处死,取肺(右肺上叶和下叶)、脾和纵膈淋巴结制备单个核细胞;心脏取血,获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7A、IL-22和IL-10)和血清中(IFN-γ、IL-17A和IL-22)细胞因子分泌。2.2NK细胞对Th1、Th17和Tregs细胞群的影响:小鼠于感染后6天和12天麻醉后处死,制备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单个核细胞,细胞内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FN-γ+T)Th1、(CD3+CD4+IL-17+T)Th17 细胞和(CD4+CD25+Foxp3+T)Tregs 的比例和绝对数。3 NK细胞对Th1/Treg和Th17/Treg应答平衡的影响3.1 NK细胞对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取衣原体感染后6天和12天小鼠的脾和肺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Th1(T-bet)、Th2(GATA3)、Th17(RORγT)和Treg(Foxp3)细胞分化发育特异性转录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3.2 NK细胞对感染局部T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取衣原体感染后6天和12天小鼠的肺和纵膈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12、TGF-β和IL-6的表达变化。3.3 NK细胞对Th1/Treg和Th17/Treg比值的影响:根据以上流式数据和细胞计数结果,分析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中Th1、Th17和Tregs的绝对数,计算Th1/Treg 和 Th17/Treg 比值。研究结果1 NK细胞去除小鼠衣原体肺部感染加重1.1 Anti-asialo-GM1抗体可特异性去除NK细胞:于衣原体感染后第四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肺中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注射anti-asialo-GM1抗体的小鼠肺中NK细胞数量和比例都显着降低,清除率为90%左右。1.2 NK细胞去除导致小鼠肺部感染加重:通过比较衣原体肺部感染后同型对照鼠和NK细胞去除鼠疾病变化发现,NK细胞去除鼠体重下降明显且恢复减慢(0-22天),肺部载菌量增加(感染后3、6、12和22天),HE染色结果显示,肺中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组织病理损伤更重(感染后6天和12 天)。2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增强Th1和Th17应答,抑制Tregs应答2.1 NK细胞促进IFN--γ、IL-17和IL-22表达:IFN-γ主要由Th1细胞分泌,而Th17细胞以产生IL-17和IL-22等细胞因子为特征。我们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衣原体感染后6天和12天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细胞以及血清中IFN-γ、IL-17和IL-22的表达。结果显示,NK细胞去除后,以上器官中IFN-γ、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血清中的浓度也明显降低。2.2 NK细胞去除导致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降低:Th1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清除衣原体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Th17细胞协同促进Th1细胞应答。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FN-γ+T)Th1和(CD3+CD4+IL-17+T)Th17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分析NK细胞去除对Th1和Th17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同型对照组相比,NK细胞去除组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中Th1、Th17细胞的比例和绝对数均明显降低,衣原体感染后6天和12天结果一致。说明NK细胞促进感染局部(肺)以及免疫器官(脾和纵膈淋巴结)屮Th1、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2.3 NK细胞去除导致Tregs的比例和绝对数明显升高:观察小鼠肺部感染过程中NK细胞去除对Tregs应答的影响。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Foxp3+T)Tregs的比例和绝对数。结果显示,与同型对照组相比,NK细胞去除组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中Tregs的比例和绝对数显着增加,尤其在衣原体感染早期(6天)肺中Tregs的升高比较显着。证明,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Tregs应答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在感染早期(6天)较为明显。3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可维持Th1/Treg和Th17/Treg应答平衡3.1NK细胞促进Th1和Th17细胞分化,抑制Tregs分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脾和肺细胞中T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表明,NK细胞去除诱导脾和肺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Th1)和RORyT(Th17)表达降低,Foxp3(Tregs)和 GATA3(Th2)表达增加。3.2 NK细胞去除导致维持T细胞亚群分化的细胞因子环境改变:采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局部肺和纵膈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中维持T细胞亚群分化的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衣原体感染中,NK细胞去除鼠肺和淋巴结细胞中维持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IL-12p40和IL-6分泌降低,而诱导Tregs分化的TGF-β表达水平增加。说明,NK细胞去除导致细胞因子环境改变促进了 Tregs的分化,而不利于Th1和Th17细胞分化。3.3 NK细胞去除诱导Th1/Treg和Th17/Treg应答失衡:分析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并计算Th1/Treg和Th17/Treg比值。结果发现,在衣原体肺部感染后第6天,NK细胞去除导致小鼠肺、脾和纵膈淋巴结中Th1/Treg和Th17/Treg比值均降低,机体免疫应答倾向于Treg方向。在感染后12天,尽管同型对照组Th1/Treg和Th17/Treg的比值很低,NK细胞去除组的比值仍然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通过调控Th1/Treg和Th17/Treg应答平衡,发挥其免疫保护性作用。研究结论与意义1.NK细胞在BALB/c小鼠抵御衣原体肺部感染中发挥重要保护作用,有助于清除衣原体感染,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加快疾病恢复。2.NK细胞可显着抑制衣原体感染局部(肺脏)和外周淋巴器官(脾和纵膈淋巴结)中的Tregs应答,有利于增强保护性免疫反应。3.NK细胞通过促进Th1和Th17应答,抑制Tregs应答,从而维持Th1/Treg和Th17/Treg免疫平衡,增强机体清除肺部衣原体感染的能力,减轻组织病理损伤。本研究系统的揭示了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重要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尤其是首次发现NK细胞对Tregs应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NK细胞通过维持Th1/Treg和Th17/Treg免疫平衡(促进Th1和Th17应答,抑制Tregs应答),在机体抵御衣原体肺部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为NK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见解。第二部分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研究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维持免疫稳态和抵御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极化状态是其发挥不同功能的关键,巨噬细胞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极化状态,分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又称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被IFN-γ、PAMPs、TNF-α等活化,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高表达iNOS,可直接杀伤病原体。M2型巨噬细胞(又称为替代性活化巨噬细胞),由Th2型细胞因子例如IL-4、DAMPs和TGF-β等诱导激活,高表达精氨酸酶-1,YM-1,CD206,参与寄生虫的清除,免疫调节以及促进组织重建。与Th1/Th2极化相似,巨噬细胞M1与M2表型之间的转换同样由特异性转录因子控制。现已知,C/EBP-α、PU.1、NF-κB(P65/P50)、Stat1、IRF5和HIFα等分子参与调控M1型巨噬细胞激活;而Stat3、Stat6、IRF4和SOCS1等胞内信号分子则参与了对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机制复杂,一直是最近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参与机体抵御与清除病原体感染,其不同极化状态在控制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M1型巨噬细胞可限制衣原体在细胞内增殖,并通过分泌细胞因了增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利于机体快速清除感染;衣原体可在M2型巨噬细胞中正常增殖,并转移感染机体其他器官。因此,诱导适度的M1型巨噬细胞应答有利于机体对衣原体感染的清除。NK细胞可根据细胞因子微环境以及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控制其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或正向免疫调节作用,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是否可调节巨噬细胞,尤其是肺局部巨噬细胞目前尚未见报道。MicroRNAs(miRNAs)是一类介导基因转录后沉默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已发现多种miRNAs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中关键分子的转录,参与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在衣原体感染中,miRNAs是否参与NK细胞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讨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采用BALB/c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注射anti-asialo-GM1抗体特异性清除体内NK细胞。检测各组小鼠肺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并进一步分析肺巨噬细胞中相关miRNAs及其靶分子的表达变化。研究方法1.巨噬细胞的纯化与流式分析1.1肺巨噬细胞纯化:BALB/c小鼠鼻吸入感染衣原体,实验分组同第一部分。于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用胶原酶XI(10mg/ml)消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核细胞。采用anti-F4/80磁珠抗体,分离纯化肺巨噬细胞。1.2肺巨噬细胞纯度分析:取5×105个纯化的肺巨噬细胞,采用表面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F4/80+CD11 b+细胞的比例。2.NK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2.1 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磁珠分离纯化同型对照组和NK细胞去除组小鼠肺巨噬细胞(感染后第6天),提取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IL-6(M1型细胞因子)和IL-10(M2型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2.2 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标志分子的影响:取纯化的小鼠肺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IRF5)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IRF4)mRNA表达;取小鼠左肺下叶,提取肺组织总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NOS、Arg-1、IRF5和IRF4蛋白表达;根据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计算iNOS/Arg-1和IRF5/IRF4比值。2.3 NK细胞对肺中M1和M2细胞比例的影响:取小鼠肺组织,制备单个核细胞,细胞内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M1(CD45+F4/80+iNOS+)和M2(CD45+F4/80+CD206+)型巨噬细胞的比例。3.NK细胞调节肺巨噬细胞极化机制3.1 NK细胞影响肺巨噬细胞中miR-155和miR-223的表达:实验分组同上,于衣原体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制备肺单个核细胞,磁珠分离纯化肺巨噬细胞,提取小RNA,使用miR-155和miR-223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将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55和miR-223的表达。3.2 NK细胞对miR-155和miR-223相关靶分子表达的影响:提取肺巨噬细胞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55的靶分子SOCS1和miR-223的靶分子pknoxl的mRNA表达。研究结果1.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促进肺局部M1,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1.1肺巨噬细胞纯度:采用anti-F4/80磁珠分离纯化肺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纯度。结果显示,磁珠分选后,F4/80+CD11b+巨噬细胞比例为96%以上。1.2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促进肺巨噬细胞产生M1型极化细胞因子,抑制M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衣原体肺部感染后第六天,实时定量 PCR检测肺巨噬细胞中TNF-α、IL-6(M1型细胞因子)和IL-10(M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显示,NK细胞去除导致肺巨噬细胞中TNF-α,IL-6表达显着降低,而IL-1 0表达明显升高。1.3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去除导致iNOS/Arg-1和IRF5/IRF4比值降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巨噬细胞或肺组织中iNOS、Arg-1、IRF5和IRF4mR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去除导致iNOS和IRF5表达略降低,而Arg-1和IRF4表达显着升高,mRNA、蛋白水平结果一致;分别使用mRNA相对表达和蛋白相对灰度值计算iNOS/Arg-1和IRF5/IRF4比值,结果显示,NK细胞去除导致iNOS/Arg-1和IRF5/IRF4比值显着降低,mRNA与蛋白水平结果一致。1.4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缺失导致肺中M1型巨噬细胞减少,M2型巨噬细胞增加: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肺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结果显示,衣原体肺部感染后第6天,与同型对照组相比NK细胞去除组小鼠肺中M1型细胞(CD45+F4/80+iNOS+)的比例明显降低,而M2型巨噬细胞(CD45+F4/80+CD206+)比例显着增高。证明,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可通过调节肺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1型极化,抑制M2型极化),发挥免疫保护作用。2.衣原体肺部感染中,miR-155和miR-223参与NK细胞诱导的肺巨噬细胞极化2.1 NK细胞去除鼠肺巨噬细胞中miR-155表达降低,miR-223表达升高:实时定量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同型对照组和NK细胞去除组小鼠肺巨噬细胞中miRNAs表达。结果显示,衣原体肺部感染后,NK细胞去除导致小鼠肺巨噬细胞中miR-155表达显着降低,而miR-223表达显着升高,miR-155的表达变化与肺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变化一致,而miR-223的表达变化与M2型巨噬细胞一致。证明,在衣原体肺部感染模型中miR-155和miR-223参与了了肺巨噬细胞极化过程。2.2NK细胞去除鼠肺巨噬细胞中SOCS1表达升高,pknox1表达降低:实时定量PCR检测以上两组小鼠肺巨噬细胞中,miR-155的靶分了 SOCS1和miR-223靶分子pknox1的表达。结果显示,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去除导致SOCS1表达升高,而pknox1表达降低。证明,在衣原体肺部感染模型中,miR-155和miR-223可分别抑制其相应靶分子SOCS1和pknox1的转录,调节肺巨噬细胞极化。以上研究为阐明衣原体感染中NK细胞调控肺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研究结论与意义1.在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的极化具有调控作用,促进肺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2.NK细胞去除导致衣原体感染鼠的肺巨噬细胞中miR-155表达降低(其靶分子SOSC1升高)而miR-223表达升高(其靶分子pknox1降低)。说明,miR-155、miR-223及其靶分子参与了 NK细胞诱导的肺巨噬细胞极化过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并发现miR-155、miR-223及其靶分子SOCS1和pknox1参与了肺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为阐明NK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相互间的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郭宣诚[5](2015)在《cGAS与RIG-Ⅰ介导沙眼衣原体天然免疫应答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严格胞内“寄生”性细菌(obligat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眼部导致沙眼甚至致盲。沙眼衣原体还感染生殖系统,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盆腔炎、输卵管堵塞,甚至不孕等。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细菌直接作用以及免疫损伤所造成,但是我们对宿主免疫识别以及应答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另外,沙眼衣原体感染常呈亚临床状态,感染时临床症状轻微,病患往往不知自己是病原体携带者。这提示衣原体感染具有隐蔽性,也许与衣原体的免疫逃逸有关。故研究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应答与逃逸机制,对衣原体的防御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主要综述了沙眼衣原体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新型胞质识别受体cGAS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对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 229细胞激活Ⅱ型干扰素通路的免疫识别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衣原体在感染的早期即显着激活Ⅱ型干扰素通路,并伴随RNA识别受体RIG-Ⅰ的诱导表达。干扰素通路活化的时间明显的早于感染过程中CT012的表达和c-di-AMP的释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转染衣原体的DNA和RNA能够显着诱导IFNβ以及ISG56基因的表达上调。此外,RNA干扰以及过表达实验证明,宿主细胞内核酸识别受体,RIG-Ⅰ、cGAS在衣原体活化Ⅰ型干扰素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表明衣原体的免疫识别也许与其核酸的分泌有关。随后的研究发现,衣原体感染的样本中有cGAMP的产生,并且cGAMP产生的时间与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的时间一致,cGAMP的产生是胞质中具有游离DNA的标志。由此,我们认为衣原体的免疫识别与其核酸分泌具有密切的关系。论文第三章进一步研究了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干扰宿主细胞免疫应答通路cGAS/STING的活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衣原体感染过程中胞质DNA识别受体cGAS发生裂解,并且裂解cGAS的活性来源于衣原体而不是宿主细胞。通过免疫耗竭以及体外酶反应等实验方法,我们发现衣原体的CT858基因编码的CPAF蛋白,具有特异性切割cGAS的能力。进一步的实验证明,CPAF对cGAS的切割使其失去了合成cGAMP的能力。这些结果提示,衣原体对cGAS的切割可能与其免疫逃逸能力有关。总结:本论文对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识别以及逃逸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衣原体感染过程中Ⅰ型干扰素通路的活化依赖于胞质核酸识别受体RIG-I和cGAS;并且衣原体的CPAF蛋白能够切割cGAS蛋白使其失去了合成cGAMP的能力。这些工作将为研究严格胞内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宿主免疫识别和免疫逃逸机理提供新思路。

杜昆,李琦,周名,潘晖[6](2014)在《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沙眼衣原体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抑制剂U0126阻断MAPK/ERK信号通路,人重组TNF-α诱导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Caspase-8活性检测试剂盒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变化情况及PARP是否发生裂解。结果 TNF-α诱导的经U0126处理和未经U0126处理的感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6±1.32)%和(3.98±1.08)%,Caspase-3活性分别为(2.01±0.17)和(1.29±0.13),Caspase-8活性分别为(1.97±0.17)和(1.26±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ARP发生裂解。结论 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沙眼衣原体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

张宁洁[7](2014)在《细胞内IL-1α调控沙眼衣原体诱导IL-8产生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是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Ct感染可引起宫颈炎、输卵管炎和盆腔炎,并导致流产、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后遗症。Ct感染可刺激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宿主的防御作用。促炎细胞因子IL-1α是机体抵抗感染的重要炎性介质,其可诱导自身(IL-1α)、IL-6和IL-8等炎症因子的产生。目的:探讨细胞内IL-1α在沙眼衣原体早期诱导IL-8产生中的重要作用;Hax-1蛋白与IL-1α相互作用调控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IL-8产生,探讨Ct感染时细胞内IL-1α参与IL-8产生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1.ELISA、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定位,复苏已建立的单克隆稳定细胞系,ELISA方法筛选出内源性IL-1α沉默效果最佳的HeLa229急定细胞系。2.构建pro-IL-1α全长质粒并转染稳定细胞系,ELISA检测外源性IL-1α对沙眼衣原体诱导促炎性细胞因子1L-8产生的影响。3. 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t感染后Hax-1在HeLa229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t感染后Hax-1和IL-1α的共定位;4.利用siRNA技术下调HeLa229细胞Hax-1的表达,ELISA检测Hax-1沉默对Ct感染后IL-8产生的影响。结果:1.Ct感染HeLa229细胞后44h可产生炎症细胞因子IL-1α和IL-8,其中IL-1α主要表达于细胞内,IL-8则主要分泌于细胞外。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到Ct感染后IL-1α入核,同时伴有IL-8的产生。3.筛选出内源性IL-1α沉默效果最佳的HeLa229稳定细胞株S2C2,沉默效率约79%,Ct感染后44h,与空质粒载体转染细胞相比,S2C2稳定细胞培养上清IL-8的表达显着降低。4.将pro-IL-1α基因全长质粒转染S2C2稳定细胞株,ELISA检测结果证实S2C2细胞可以表达外源性pro-IL-1α,Ct感染S2C2细胞后外源性IL-1α诱导促炎因子IL-8的表达。5. Western blot实验证明Ct感染HeLa229细胞48h, Hax-1表达显着增高。6.免疫荧光实验证明Ct刺激44h时IL-1α、Hax-1有共入核现象,利用siRNA技术沉默Hax-1基因的表达对Ct感染诱导的IL-8产生无影响。结论:1.Ct感染早期诱导的IL-8的产生依赖于细胞内IL-1α。2.Ct感染可上调Hax-1的表达,并引起IL-1α和Hax-1蛋白的共入核。3.Hax-1基因沉默不影响IL-1α诱导IL-8的产生。

吴景华[8](2014)在《A族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初期通过TLR4/MyD88直接途径诱导SOCS-1高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巨噬细胞是抗感染的重要力量,通过其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细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而活化,TLR是重要的PRR,可以识别结合多种病原菌成分而活化巨噬细胞。当TLR与PAMPs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体化,招募MyD88分子,MyD88分子中的DD结构域招募其下游的IRAK并活化,从而激活TRAF6,引起NF-κB活化。被活化的NF-κB转位至细胞核内,与DNA序列上的特异蛋白结合,诱导特定基因mRNA转录,翻译产生蛋白质。巨噬细胞的活性还受到多种负调控蛋白的影响,其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suppressor of cytokinesignaling,SOCS)即为可调节免疫细胞活化、以保证免疫应答适可而止的重要分子。在许多免疫细胞中都已发现SOCS巨大的负反馈调节作用。SOCS由至少8种成分组成,即SOCS1-7和CIS。其中,SOCS-1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进而激活JAK/STAT途径产生。已有资料表明,一些细胞因子的活化,如IFN-,IL-10,IL-2和集落刺激因子都可以诱导SOCS-1的产生,其中干扰素受体途径是其激活的经典途径,当干扰素和其位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相关的酪氨酸激酶(JAK-1and TyK2),随后STAT1被磷酸化激活,并转位入核,活化SOCS-1靶基因,表达SOCS-1蛋白。近几年有资料报道,SOCS-1还可以通过TLR,Dectin-1等通路被诱导产生,LPS、CpG、酵母多糖等是它的刺激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成分可以诱导SOCS蛋白的产生,并以此下调免疫应答反应,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A群链球菌(GAS)可以导致咽炎、软组织感染和其他许多呼吸道感染。GAS感染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的TLR2、TLR4等模式识别受体,诱导炎症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及IFN-等产生,但GAS之所以能在人群中持续存在并引起一些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与其具有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密切相关,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GAS感染的严重坏死部位的一线防御细胞数量极少。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GAS下调炎症因子的分泌的策略,从而探索SOCS-1的产生机制,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检测GA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初期SOCS-1蛋白的表达情况。2、鉴于细胞因子受体活化通路是诱导SOCS-1的经典通路,通过放线菌酮(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作用于巨噬细胞再行GAS感染,以此检测细胞因子对于SOCS-1产生的影响。3、细胞因子IFN-活化通路是诱导SOCS-1的经典通路,因此,用IFN-特异性中和抗体进行阻断,以此验证IFN-在GAS感染诱生SOCS-1蛋白发挥的作用。4、另外,已有许多研究证明通过TLR途径可以直接诱导SOCS-1的表达,但其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我们检测了GA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活化情况,进而研究TLR信号通路与SOCS-1产生的关系。5、利用抑制剂、基因敲除鼠等手段研究TLR4、MYD88、NF-κB等关键节点蛋白在GAS诱导SOCS-1产生中的作用。6、鉴于NF-κB是一种多向性基因调控蛋白,调节多种参与免疫反应及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转录过程,因此,通过对NF-κB活性的阻断研究以此证明NF-κB在SOCS-1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对细菌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方式、机制的认识,特别是丰富了对微生物诱发宿主细胞快速的、直接的表达负调控因子进行逃逸固有免疫机制的了解,有助于拓宽抗感染免疫措施的建立与发展。方法:1A族链球菌以MOI100:1感染鼠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骨髓来源BMDMs,诱导产生SOCS-1的特征。2放线菌酮处理巨噬细胞后感染GAS菌株,初步确定GAS诱导产生SOCS-1与细胞因子途径的关系。2.1检测GAS组,热灭活GAS组的细胞因子IFN-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2.2用IFN-的特异性抗体阻断其活化后,检测JAK/STAT通路及SOCS-1的产生情况。2.3放线菌酮提前作用巨噬细胞30分钟后,加入GAS作用1小时后,去除GAS,在放线菌酮作用下继续培养6小时,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SOCS-1的产生情况,以及JAK/STAT通路的活化情况。3确定GAS感染巨噬细胞引起SOCS-1表达与巨噬细胞TLR4受体的关系。3.1检测GAS组,热灭活GAS组的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进行验证)。3.2以TLR4特异性阻断剂提前30分钟作用巨噬细胞后,GAS MOI100:1感染巨噬细胞1小时,去除细菌,在特异性阻断剂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培养6h后检测JAK/STAT通路的活化及SOCS-1的表达情况。3.3分离TLR4基因敲除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s),重复以上实验验证TLR4与SOCS-1产生的关系。4确定GAS诱导SOCS-1高表达与TLR4/MyD88传导通路的关系。4.1通过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巨噬细胞中MyD88,JAK1,STAT1蛋白存在的状态。4.2根据以上结果,在确定MyD88分子和JAK1,STAT1在巨噬细胞中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前提下,用GAS感染时,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这个复合物被活化的情况。4.3用放线菌酮去除细胞因子的作用后,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TLR4/MyD88直接通路的存在。4.4分离MYD88基因敲除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GAS感染,进一步确证TLR4/MyD88直接通路的存在。5NF-κB活化对GAS诱导的SOCS-1表达中的影响作用研究5.1小鼠巨噬细胞感染GAS后,经过1h,2h,4h,6h检测NF-κB活化情况,并同时检测JAK/STAT通路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情况,初步确定JAK/STAT通路的活化与NF-κB活化的关系。5.2根据以上结果,利用NF-κB活化的特异性阻断剂阻断后,检测JAK/STAT通路上JAK,STAT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情况,以及SOCS-1的表达情况。结果:1GAS感染巨噬细胞早期诱导SOCS-1大量表达以MOI100:1菌量的A族链球菌(GAS)、热灭活的GAS(nonviableGAS)分别刺激小鼠来源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和BMDMs1小时,SOCS-1的表达特征:GAS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后2小时SOCS-1基因开始有明显的升高,6小时达到高峰,8小时开始下降;同时对照组热失活GA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SOCS-1mRNA则在感染过后6-8小时开始轻度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GAS组。在GAS感染BMDM细胞时,SOCS-1mRNA的表达情况基本和RAW264.7细胞一致,只是反应的强度大于RAW264.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GAS引起SOCS-1蛋白在感染6小时后开始表达,而热灭活得GAS基本在10h内没有表达。2GA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早期引起SOCS-1表达部分依赖于细胞因子IFN-β途径2.1GAS感染RAW264.7细胞2小时IFN-β开始升高,6小时达到高峰。2.2通过anti-IFN-β与GAS共培养,检测SOCS-1,结果表明,IFN-β活化途径可以引起SOCS-1的产生,但其并不是唯一途径。2.3为了检测是否为其他细胞因子活化引起SOCS-1的表达,加入放线菌酮(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的翻译,阻断细胞因子分泌)共培养,结果表明加入CHX后STAT1依然能被磷酸化活化,表明GAS感染诱导SOCS-1表达产生除了部分依赖于细胞因子活化外,还存在一条直接刺激巨噬细胞产生SOCS-1的途径。3GAS感染巨噬细胞后TLR4活化情况GAS感染RAW264.7细胞后,位于细胞膜表面的TLR2和TLR4被活化。在感染发生后4小时,TLR4的表达升高到了峰值,为正常的8倍左右,在感染后6小时其表达开始下降;而对照组热灭活处理的GAS感染巨噬细胞6小时内TLR4的表达没有升高;而细胞膜表面的TLR2在感染发生6小时内GAS组和热失活GAS组基本没有区别,都在感染后4小时达到峰值,并且升高幅度基本一致。4TLR4参与了GAS感染引起的SOCS-1的表达4.1为了确定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激活是否参与了SOCS-1的表达,我们用TLR4的中和抗体提前封闭巨噬细胞表面的TLR4,再行GAS感染,结果显示,封闭巨噬细胞TLR4后, GAS感染引起的SOCS-1表达量明显降低,由此证明位于巨噬细胞表面TLR4在GAS感染引起SOCS-1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2GAS感染TLR4-/-小鼠BMDMs细胞,结果进一步证实了TLR4在诱导SOCS-1表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5SOCS-1表达呈MyD88分子依赖性5.1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在RAW264.7细胞中MyD88,JAK1,STAT1是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的。当GAS感染发生后,与MyD88结合的JAK1蛋白迅速发生磷酸化,在感染后1-2小时达到高峰,随后复合物中的STAT1开始发生磷酸化激活,在3小时达到峰值。5.2GAS刺激MyD88-/-BMDMs细胞,检测发现SOCS-1表达缺失。5.3CHX阻断细胞因子后,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实结合于MyD88分子上的STAT1依然被活化,由此进一步证明了感染早期,GAS本身可以通过直接激活结合于MyD88分子上的STAT,从而引起SOCS-1蛋白的快速表达。6NF-κ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STAT1表达影响SOCS-1蛋白6.1GAS刺激巨噬细胞后,引起NF-κB被活化及STAT1蛋白表达增加,且STAT1表达增加落后于NF-κB的活化,说明NF-κB的活化可能影响STAT1的表达。6.2通过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JSH-23作用后检测发现,STAT1的表达明显降低,进而磷酸化STAT1及SOCS-1蛋白的表达水平大大降低。结论:1GAS感染巨噬细胞早期可诱导SOCS-1蛋白大量表达。2GAS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引起SOCS-1表达部分依赖于IFN-活化通路。3TLR4/MyD88直接通路在GAS感染早期诱导表达SOCS-1中起重要作用。4NF-κ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JAK1/STAT1通路中STAT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SOCS-1蛋白的表达

杜昆[9](2013)在《沙眼衣原体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宿主细胞表达SOCS1蛋白》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SOCS1蛋白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沙眼衣原体L2血清型感染HeLa229细胞后SOCS1,STAT1,pSTAT1蛋白表达,然后检测在化学抑制剂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的情况下SOCS1蛋白表达是否发生改变;利用RNA干扰抑制感染细胞SOCS1蛋白表达,NO检测试剂盒检测NO浓度。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能诱导宿主细胞表达SOCS1,STAT1蛋白和活化JAK/STAT1信号通路,当抑制剂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时,SOCS1的表达明显减少;干扰SOCS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感染细胞NO浓度。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上调SOCS1蛋白表达并抑制NO的产生。

王晶晶[10](2013)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识别和免疫逃逸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严格胞内“寄生”性细菌(obligat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主要引起眼部疾病和性传播疾病。性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盆腔炎、输卵管堵塞、甚至不孕等。性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特点是感染的隐蔽性,表现为感染时症状轻微,以至于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是病原体携带者。衣原体隐性感染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能与衣原体特异的生活方式和衣原体具有的免疫逃逸能力有关。宿主细胞主要通过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宿主细胞利用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从而启动下游信号级联反应,激活免疫应答机制,促使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I型干扰素产生。性传播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细胞。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衣原体在由双层膜形成的空泡里生长,使得衣原体具有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监控的能力。另外,衣原体基因组编码近900种蛋白,包括能够作用于宿主细胞的蛋白酶。虽然我们还缺少对这些蛋白酶在感染过程中的释放以及再分布的了解,但是已经证明一些蛋白酶能够干扰宿主细胞功能。因此,衣原体隐性感染可能与衣原体蛋白酶影响宿主细胞功能有关。本论文研究了衣原体感染过程中模式识别受体RIG-I以及天然免疫通路重要接头蛋白MAVS和衣原体感染的关系。前期工作发现衣原体感染可以上调炎症因子和干扰素诱导的基因表达。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我们证明了衣原体感染可以明显上调RNA识别受体RIG-I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RIG-I诱导表达与衣原体感染过程有关,但是不受细菌复制的影响,因为抑制衣原体复制并不能阻止衣原体感染的上皮细胞中RIG-I的上调。最后我们证明了细菌DNA和RNA可以上调RIG-I。我们发现RIG-I表达虽然不能明显抑制衣原体复制,但是抑制RIG-I诱导可以显着降低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干扰素调控基因的表达,表明RIG-I诱导在衣原体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中具有一定作用。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RIG-I通路活化可以抑制严格胞内寄生性细菌复制,但是RIG-I在RNA识别以及宿主细胞抗病毒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推测衣原体可能具有对抗干扰素通路的能力。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纯化的衣原体是否有切割或降解天然免疫通路蛋白的能力。我们发现纯化的衣原体具有特异性切割RIG-I通路重要接头蛋白MAVS的能力。结合生物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学技术,我们发现切割MAVS的蛋白酶为丝氨酸蛋白酶,并且鉴定了该蛋白酶为CT858基因编码的CPAF蛋白。MAVS切割产物失去了激活干扰素通路和NF-κB通路的能力。这些工作将为研究严格胞内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宿主免疫识别和免疫逃逸机理提供新思路。

二、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沙眼衣原体通过诱导IL-10抑制炎症因子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沙眼衣原体增殖
        1.2.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制备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
        1.2.3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因子
        1.2.4 Western blot实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沙眼衣原体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产生
    2.2 内源性IL-10对IL-6和TNF-α分泌影响
    2.3 内源性IL-10对STAT3蛋白活性影响
    2.4 STAT3蛋白对IL-6和TNF-α产生影响
3 讨论

(2)MEK/ERK/RSK信号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男性性病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基因分型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研究
    第一节 四种细胞系培养沙眼衣原体易感性的比较
    第二节 四种衣原体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衣原体持续性感染基因表达研究
第三章 MEK/ERK信号通路在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
    第一节 筛选抑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信号通路抑制剂
    第二节 VX-11e和BVD-523在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
    第三节 BVD-523在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RSK信号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
致谢

(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疗效评价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数据处理
        2.5 研究流程
    3.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特征及病情资料分析
        3.2 治疗结果
第二部分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机制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
        2.2 治疗方案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线分析
        3.2 RPID患者单核细胞TLR2/4 mRNA表达量及前后变化
        3.3 RPI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TLRs蛋白比率及前后变化
        3.4 RPID患者血清MyD88、TAM受体、Gas6、IL-17、IL-23水平及前后变化
        3.5 TLRs/TAM正负通路相关因子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影响
讨论
    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概念和临床表现
    2.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认识
        2.1 古医籍相关论述
        2.2 现代中医病名沿革
        2.3 病因病机
    3.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发病机制的认识
        3.1 RPID与机体反应状态和病原体特征有关
        3.2 RPI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缺乏定论
        3.3 免疫平衡稳态研究可能是RPID机制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4.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案
        4.1 RPID的西医治疗方案
        4.2 中医药治疗RPID的优势
    5.“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及辨证论治特色
        5.1 “益气清湿化瘀”的立法依据
        5.2 内服中药“盆炎康复汤”的方药分析及相关研究
    6.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依据
        6.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的前期研究基础
        6.2 中药“妇科灌肠液”治疗RPID的依据
        6.3 艾灸神阙、足三里、中脘、关元治疗RPID的依据
    7.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的临床疗效分析
        7.1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缓解下腹痛的疗效分析
        7.2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盆腔体征的疗效分析
        7.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改善RPID中医证候的疗效分析
        7.4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8.本次研究的免疫分子靶点定位
        8.1 TLRs-MyD88 信号通路
        8.2 Gas6-TAM信号通路
    9.TLRs-MyD88/Gas6-TAM正负免疫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作用分析
        9.1 TLRs-MyD88 信号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2 Gas6-TAM系统相关因子在RPI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9.3 探讨影响RPID的免疫平衡紊乱因素
        9.4 运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子的潜在诊断效能和临床意义
    10.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
        10.1 REDCT对 TLR2/4-MyD88 正向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10.2 REDCT对 Gas6-TAM负向通路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及意义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综述一:益气清湿化瘀类中药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Gas6-TAM信号通路在妇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附表
    附表1 中医气虚血瘀夹湿证候分级记分表
    附表2 盆腔体征分级记分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和科研成果
附录四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4)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和肺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肺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创新点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5)cGAS与RIG-Ⅰ介导沙眼衣原体天然免疫应答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综述
    1.1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
        1.1.1 沙眼衣原体概述
        1.1.2 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
        1.1.3 衣原体蛋白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2 cGAS-cGAMP-STING通路概叙
        1.2.1 胞质DNA识别受体简介以及STING的发现与功能
        1.2.2 cGAS和cGAMP的鉴定与功能
        1.2.3 cGAS-STING介导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免疫应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沙眼衣原体感染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依赖于RIG-Ⅰ/MAVS和cGAS/STING通路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
        2.1.2 细菌与质粒
        2.1.3 抗体
        2.1.4 PCR相关材料
        2.1.5 核苷酸类标准品
        2.1.6 其他主要试剂
        2.1.7 实验仪器
        2.1.8 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的扩增培养以及滴度测定
        2.2.2 细胞总RNA提取以及RT-PCR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4 CT01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纯化以及抗体制备
        2.2.5 变性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6 免疫荧光
        2.2.7 细菌总核酸的提取与处理
        2.2.8 带His标签STING蛋白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2.2.9 酶催化反应以及HPLC检测
        2.2.10 c-di-AMP与cGAMP的提取以及LC-MS检测
        2.2.11 质粒构建和细胞转染
        2.2.12 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
        2.2.13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衣原体感染HeLa 229细胞12小时开始产生c-di-AMP
        2.3.2 衣原体CT012蛋白催化产生c-di-AMP
        2.3.3 c-di-AMP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依赖于STNG
        2.3.4 衣原体感染HeLa 229细胞过程中Ⅰ型干扰素通路活化早于c-di-AMP的释放
        2.3.5 衣原体核酸提取物能显着的激活Ⅰ型干扰素通路
        2.3.6 衣原体诱导IFNP的产生依赖于RIG-I/MAVS和cGAS/STING通路
        2.3.7 衣原体感染过程中释放cGAMP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沙眼衣原体裂解cGAS蛋白的研究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培养
        3.1.2 细菌与质粒
        3.1.3 实验动物
        3.1.4 抗体及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衣原体感染与纯化
        3.2.2 质粒构建
        3.2.3 CPAF抗体的制备
        3.2.4 CPAF蛋白酶制备
        3.2.5 沙眼衣原体蛋白酶制备
        3.2.6 CPAF的免疫耗竭实验
        3.2.7 体外切割实验
        3.2.8 His-cGAS以及GST-cGAS制备
        3.2.9 酶催化反应以及HPLC检测
        3.2.10 免疫印迹
    3.3 实验结果
        3.3.1 衣原体感染过程中cGAS发生裂解
        3.3.2 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对cGAS的切割具有普遍性
        3.3.3 切割cGAS的活性来自衣原体,而不是宿主。
        3.3.4 切割cGAS蛋白酶的初步鉴定
        3.3.5 重组CPAF蛋白能够切割cGAS
        3.3.6 CPAF切割cGAS阻止cGAMP的合成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6)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沙眼衣原体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 2 方法
        1.2.1细胞培养和沙眼衣原体增殖
        1.2.2 TNF-α诱导细胞凋亡
        1.2.3流式细胞术
        1.2.4 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检测
        1.2.5 Western blot实验
        1.2.6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明显上调TNF-α诱导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凋亡率
    2. 2抑制MAPK / ERK信号通路明显上调TNF-α 诱导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Caspase-3 和Caspase-8 活性
    2. 3抑制MAPK / ERK信号通路导致TNF-α 诱导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PARP裂解
3 讨论

(7)细胞内IL-1α调控沙眼衣原体诱导IL-8产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细胞内IL-1α介导的信号在沙眼衣原体诱导IL-8产生中的作用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材料
        1.2.2 方法
    1.3 结果
        1.3.1 成功建立Ct感染HeLa229细胞模型
        1.3.2 Ct感染诱导HeLa229细胞产生炎性因子IL-1α、IL-6、IL-8
        1.3.3 筛选出内源性IL-1α沉默效果最佳的HeLa229稳定细胞株
        1.3.4 Ct感染HeLa诱导的IL-8的产生依赖于IL-1α
        1.3.5 S2C2细胞成功转染外源性pDs-Red-monomer-C1-IL-1α质粒
        1.3.6 外源性IL-1α的表达可诱导Ct感染引起的IL-8的产生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Hax-1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诱导IL-8产生中的作用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
        2.3.1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t感染HeLa229细胞48h时Hax-1表达上调
        2.3.2 IFC检测显示Ct感染HeLa229细胞48h时Hax-1入核
        2.3.3 IFC检测显示Ct感染HeLa229细胞44h时Hax-1与IL-1α共定位于胞核
        2.3.4 Hax-1-shRNA重组表达质粒的测序鉴定正确
        2.3.5 两次瞬时转染成功沉默HeLa229细胞Hax-1蛋白
        2.3.6 ELISA检测证明Hax-1沉默对Ct感染诱导的IL-8产生无影响
    2.4 讨论
    2.5 结论
总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A族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初期通过TLR4/MyD88直接途径诱导SOCS-1高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A 族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初期大量诱生 SOCS-1 蛋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细胞因子活化途径和 TLR4/MyD88 直接途径引起 SOCS-1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NF-κB 信号通路对 SOCS-1 蛋白产生的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SOCS-1 蛋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沙眼衣原体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宿主细胞表达SOCS1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沙眼衣原体增殖
        1.2.3 沙眼衣原体滴度测定
        1.2.4 Western blot检测
        1.2.5 NO浓度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诱导宿主细胞表达SOCS1蛋白
    2.2 沙眼衣原体感染能上调宿主细胞STAT1蛋白表达
    2.3 沙眼衣原体感染能激活宿主细胞JAK/STAT1信号通路
    2.4 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SOCS1表达依赖宿主细胞JAK/STAT1信号通路的激活
    2.5 沙眼衣原体感染通过诱导SOCS1蛋白表达抑制宿主细胞产生NO
3 讨论

(10)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识别和免疫逃逸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沙眼衣原体感染诱导RIG-Ⅰ表达
    引言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
        1.1.2 细菌
        1.1.3 抗体
        1.1.4 核酸操作及检测试剂盒
        1.1.5 其他主要试剂
        1.1.6 实验仪器
        1.1.7 耗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和细菌的增殖培养
        1.2.2 CT滴度测定
        1.2.3 CT感染实验
        1.2.4 细胞总RNA提取
        1.2.5 RNA逆转录
        1.2.6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1.2.8 免疫印迹
        1.2.9 免疫荧光
        1.2.10 细菌核酸的提取
        1.2.11 细胞转染
    1.3 实验结果
        1.3.1 CT感染时诱导干扰素通路基因表达
        1.3.2 CT感染强烈诱导RIG-Ⅰ的表达
        1.3.3 RIG-Ⅰ的诱导表达不依赖于衣原体复制
        1.3.4 CT核酸提取物特异性诱导RIG-Ⅰ
        1.3.5 衣原体DNA通过Pol Ⅲ诱导RIG-Ⅰ
        1.3.6 RIG-Ⅰ表达对CT感染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是抑制RIG-Ⅰ表达可以降低衣原体诱导的干扰素调控通路的基因表达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沙眼衣原体裂解MAVS蛋白研究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培养
        2.1.2 细菌
        2.1.3 抗体及试剂
        2.1.4 表达质粒
    2.2 实验方法
        2.2.1 CT感染与纯化
        2.2.2 HA-MAVS、GST-p65蛋白制备
        2.2.3 CT蛋白酶制备
        2.2.4 CPAF抗体制备
        2.2.5 免疫耗竭
        2.2.6 体外裂解实验
        2.2.7 免疫印迹
        2.2.8 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CT特异性切割干扰素通路中重要接头蛋白MAVS
        2.3.2 CT感染过程中MAVS切割情况分析
        2.3.3 裂解MAVS的CT蛋白酶初步鉴定
        2.3.4 MAVS切割位点确定
        2.3.5 MAVS切割产物失去活化IFN通路能力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第三章 综述
    3.1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3.1.1 沙眼衣原体简介
        3.1.2 识别CT感染的天然模式识别受体
        3.1.2.1 TLRs与沙眼衣原体
        3.1.2.2 NLRs与沙眼衣原体
        3.1.2.3 沙眼衣原体与其他免疫识别受体
        3.1.3 衣原体蛋白酶CPAF与宿主免疫调控通路
    3.2 RIG-Ⅰ/MAVS通路的组成与功能
        3.2.1 RIG-Ⅰ的结构和功能
        3.2.2 RIG-Ⅰ的配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沙眼衣原体通过诱导IL-10抑制炎症因子产生[J]. 杜昆,曹昌柏.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9(18)
  • [2]MEK/ERK/RSK信号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薛耀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调控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TLRs/Gas6正负通路免疫稳态的作用及机制[D]. 罗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4]鼠衣原体肺部感染中NK细胞对CD4+T细胞亚群和肺巨噬细胞极化的免疫调节作用[D]. 李静. 山东大学, 2017(08)
  • [5]cGAS与RIG-Ⅰ介导沙眼衣原体天然免疫应答作用机制研究[D]. 郭宣诚. 南京大学, 2015(04)
  • [6]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沙眼衣原体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J]. 杜昆,李琦,周名,潘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05)
  • [7]细胞内IL-1α调控沙眼衣原体诱导IL-8产生机制研究[D]. 张宁洁. 中南大学, 2014(03)
  • [8]A族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初期通过TLR4/MyD88直接途径诱导SOCS-1高表达的机制研究[D]. 吴景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9]沙眼衣原体通过激活JAK/STAT1信号通路诱导宿主细胞表达SOCS1蛋白[J]. 杜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10)
  • [10]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识别和免疫逃逸机理研究[D]. 王晶晶. 南京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诱导SOCS-1,3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