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一、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温虹钰,陈张好,林良良[1](2022)在《家居清洁用品主要成分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近年来家居清洁护理用品国内外市场概况,按不同功能分类重点阐述了多种成分协同复配得到的家具清洁用品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家居清洁用品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王颖,马春慧,周晋,李梦扬,岳金权[2](2021)在《纳米纤维素及其用于锂电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拥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天然材料,拥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LIBs)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构建,并取得了显着的进展。本论文以先进储能设备LIBs和绿色材料纳米纤维素的应用为背景,概述了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纤维素纳米晶体(CNC)和细菌纤维素(BC)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并对纳米纤维素在LIBs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分为3个方面:1)纳米纤维素基柔性LIBs电极;2)纳米纤维素衍生的炭材料作电极;3)纳米纤维素衍生的电池隔膜。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司晓冬,罗明良,李明忠,贾晓涵,杨玉玲,战永平[3](2021)在《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减阻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减阻剂是致密砂岩、页岩等非常规储层改造压裂液的关键添加剂,其性能直接影响压裂施工效果。通过介绍聚合物类减阻剂、表面活性剂类减阻剂和多元减阻剂,分析比较了3种减阻剂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减阻剂的减阻机理及减阻失效机理,归纳总结了纳米材料在压裂减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在高温、高剪切、复杂介质等非常规储层压裂环境中,同时具有储层伤害小、携砂能力强、减阻稳定且高效、易返排、易回收利用等优点的新型多功能复合减阻剂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图11参73

吕丹丹[4](2021)在《掺杂多孔碳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氧还原反应(ORR)、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是可再生燃料电池、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和电化学水裂解装置等绿色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化技术的核心反应。然而ORR和OER反应较为复杂、动力学缓慢、不能自发进行,都依赖于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严重制约了绿色能源的产生和转化利用。基于此,合理的设计和开发非贵金属氧电催化剂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最重要的途径。尽管一直都有最新的研究进展,但在碱性和酸性介质中合理设计和合成用于ORR和OER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仍然是研究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的关键问题。异质原子掺杂的碳基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多孔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得到了广泛关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探索策略。因而本课题,以2,6-二乙酰基吡啶为前驱体通过组分调控,合成了具有独特成分组成和结构特点的异质原子掺杂多孔碳基催化剂材料,并具有优异的电催化功能活性。此外,本课题还利用理论计算探讨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来源,解析了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关系。主要内容如下:(1)以1,8-二氨基萘和2,6二乙酰基吡啶为反应物前驱体集合生成新型双亚胺基吡啶聚合物,以六水氯化铁为金属前驱体经过络合后进行热解制备了碳球状单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用该前驱体无模板或载体制备的Fe-N-C催化剂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1790 m2/g)、高石墨化程度等优点。该Fe-N-C材料内部及表面高度分散有单原子Fe与N形成独特的Fe-N5配位结构。同时,该催化剂材料在0.5 M硫酸和0.1 M KOH中不仅表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还具有优异的OER催化性能。总的氧电催化活性为碱性介质中0.70 V和在酸性介质中为0.86 V。(2)以2,6-二乙酰基吡啶和3,3’-二氨基联苯胺为反应物前驱体,本工作探究了氯化钴、硝酸钴、乙酸钴三种钴前驱体与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通过热解制备了Co-N-C多功能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水分解和氧还原催化反应。结果表明Co-N结构和封装在N掺杂的碳基体中的金属钴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钴离子源对最终的碳材料性能有显着影响。以乙酸钴为前驱体制备的Co-N-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这种优异的活性可归功于被包覆的金属态钴和Co-N基团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还表明Co-Nx是ORR的十分有效的活性位点,而金属态的钴则对水分解反应具有巨大的活性贡献。(3)基于以上两个工作,又以2,6-二乙酰基吡啶和3,3’-二氨基联苯胺为反应物,按照不同Fe和Co摩尔比制备得到含铁-N和钴-N结构有机金属络合物。对络合物粉末进行热解及后处理得到FexCoyNC催化剂。探究了Fe和Co的比例对催化剂的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本工作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Fe以Fe-Nx结构的形式存在,Co则以少量的Co-Nx结构和多数的金属态Co两种状态存在。其中Fe:Co比例为1:5的催化剂(Fe1Co5NC)在酸性和碱性电解液中都具有最优的ORR性能。Fe1Co5NC组装的锌-空气电池,放电时的峰值能量密度达到了284 mW·cm-2。测试结果表明微量Fe原子可以显着提高Co-N-C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DFT计算同样辅助证明了Fe-N-C(含少量Co-Nx)层包裹Co金属纳米颗粒结构比单独使用Fe-N-C和金属态Co时具有更优的氧中间产物吸附能量势垒,即比他们单独作为催化时具有更高的ORR催化活性。(4)将2,6-二乙酰基吡啶和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为反应前驱体,六水合氯化钴为钴盐,得到了Co9S8包覆于氮、硫掺杂碳中(Co9S8@N,S-C)的催化材料。该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大、中孔结构,具有高效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活性,其ORR半波电位达到了0.89 V,OER过电位仅304 mV,双功能电位差仅有0.647 V vs RHE。用Co9S8@N,S-C组装的可充放电锌-空气电池的测试表明: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259 mW·cm-2,比容量为862m Ah·gZn-1。此外,Co9S8@N,S-C组装的Zn ABs具有比Pt/C+IrO2更高的稳定性。连续运行110 h后,充放电电压间隙仅略微增大约90 mV,往返效率仅降低4.83%(而Pt/C+IrO2降低了14.48%)。DFT计算表明N、S共掺杂的碳层和Co9S8调节彼此的费米能级,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并使电子迅速转移到活性位点,制备的Co9S8@N,S-C催化剂实现了更优的吸附效果,比单独使用Co9S8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5)由于金属Fe和Co在催化过程中易发生金属的脱落,因而本工作又以2,6-二乙酰基吡啶、1,5-萘二胺和2,5-二硫二脲为氮、碳源和硫源,通过调节三个单体的摩尔比探究了非金属NS/C氧电双功电催化剂。当三个有机物的摩尔比为1:0.5:0.5时所得到的的NS/C催化剂在0.1 M KOH中具有最高的ORR和OER催化活性,ORR/OER双功能电位差仅有0.72 V vs RHE,远超过了商业Pt/C+IrO2。用该催化剂组装的可充放电锌-空电池测试结果显示,其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149 mW·cm-2,比容量可达769m Ah·gzn-1,且可以稳定的充放100小时后仅衰减28.36%,活性和稳定性远超过相同质量负载的Pt/C和IrO2(1:1 wt.%)混合催化剂组装的锌-空电池(衰减37.18%)。本工作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S/C的高活性主要来源于由特定的N和S掺杂所诱导的带有正电荷和自旋密度的C原子。

周莹[5](2021)在《无氟合成泡沫灭火剂制备及与2-BTP协同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洁[6](2021)在《微乳体系下超细硫酸钡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提出

郭乃妮,王小荣,古元梓,韩一诺,孔裕,荆程程[7](2021)在《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年来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合成方法和性能,总结了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工、纺织、皮革、造纸、石油开采、环境治理和金属加工防护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对新型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机理、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严浩钊,周新华,周红军[8](2021)在《单宁酸合成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单宁酸(Tannic acid, TA)的多元酚羟基结构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本文对近年来TA在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材料在药物递送、肿瘤诊断和治疗、新型农药制剂及典型疾病治疗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许金旭[9](2021)在《废弃动植物油脂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餐饮大国,我国每年餐厨、食品工业等消耗的动植物油脂约4000万吨,其中约六分之一将变为废弃油脂,这些油脂含有某些有毒成分,严格禁止流入食品行业。但这些废弃油脂也是宝贵的油脂资源,废弃油脂的资源化利用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废弃油脂主要用于生产工业脂肪酸、洗涤用品及生物柴油等,利用废弃油脂生产制革加脂剂的报道较少,本文拟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皮革加脂剂,实现废弃油脂的高值转化。本文首先利用收集自某食品厂的废弃油脂(RO)依次与甲醇、二乙醇胺、马来酸酐及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了亚硫酸盐型加脂剂(SRO),并利用在线红外和红外吸收光谱测定了各步产物的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各步反应产物均为目标产物。SRO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加脂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SRO应用于牛皮蓝湿革加脂,应用实验结果表明,SRO具有较好的加脂效果,可有效增加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可用于实际制革生产。以收集自本地农贸市场的不同淡水鱼油为原料,利用氧化-亚硫酸化制备了NSL-1、NSL-2、NSL-3、NSL-4及NSL-5等五种不同的加脂剂,以过氧化值为指标,分别研究了氧化温度、气流速率、油脂分子结构、油脂初始碘值等因素对上述各油脂的氧化规律的影响。将NSL系列加脂剂用于牛皮蓝湿革加脂,并以磺化油为参比进一步研究了NSL系列加脂剂对皮革抗张强度、崩破强度、崩裂强度、撕裂强度、柔软度等一系列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坯革耐黄变、耐老化等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脂在更高的温度(105℃)下、更快的气流速度(2L/min)下更易于氧化;酯交换也有利于油脂的氧化;油脂的初始碘值与油脂的氧化速率关系不大。NSL系列加脂剂耐电解质稳定性好,加脂后坯革填充增厚明显。坯革的物理机械性能研究表明,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崩破强度、崩裂强度、撕裂强度、柔软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提高幅度与油脂种类有关,但利用脂肪酸甲酯制备的加脂剂的效果略差。坯革耐黄变、耐老化等性能测试表明,坯革的耐黄变性能均优于磺化油加脂的样品,而利用脂肪酸甲酯制备的加脂剂的耐老化性更好。

黄泽健[10](2021)在《针对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异质性构筑刺激响应超分子纳米前药诊疗体系》文中研究表明现如今,与癌症相关的疾病,其死亡率仍然很高。化学疗法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癌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治疗手段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如非特异性选择、生物利用度差和肿瘤中低积累等。因此,如何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利用聚合物载体物理包裹的方式来递送药物,但在这种方式中载体几乎没有治疗效果,并且有些载体的载药能力很低。因此,本文将亲水性荧光探针罗丹明和疏水药物喜树碱通过二硫键连接,设计出了一种不需要借助任何载体的超分子纳米前药,可以自行表现出纳米级特性。与游离药物相比,其在血液中具有更长的滞留时间,有助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积累并进一步被细胞摄取。荧光探针的引入使前药分子具有诊断治疗一体化的效果,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运输进行示踪并对药物的释放进行实时监测。肿瘤微环境具有细胞异质性,其过氧化氢和谷胱甘肽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细胞。由于二硫键可以通过氧化还原裂解,因此当超分子前药通过被动靶向进入肿瘤部位后,可以迅速释放出抗肿瘤药物,从而对肿瘤细胞造成杀伤,表现出其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二、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家居清洁用品主要成分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活性剂和助剂
    1.1 表面活性剂
    1.2 助剂
2 应用现状
    2.1 杀菌防腐性
    2.2 油污清洗性
    2.3 洗涤剂浓缩便捷化
    2.4 新型环境友好表面活性剂
3 未来发展
    3.1 产品多功能化
    3.2 生物可降解
    3.3 提高行业标准
4 总结

(2)纳米纤维素及其用于锂电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纳米纤维素
    1.1 概述
    1.2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
        1.2.1 CNF的制备
        1.2.2 CNF改性
        1.2.2.1 吸附改性
        1.2.2.2 分子接枝改性
        1.2.2.3 聚合物接枝改性
    1.3 纤维素纳米晶体(CNC)
        1.3.1 CNC的制备
        1.3.2 CNC改性
        1.3.2.1 表面接枝改性
        1.3.2.2 硅烷偶联剂改性
        1.3.2.3 表面活性剂改性
    1.4 细菌纤维素(BC)
        1.4.1 BC的制备
        1.4.2 BC改性
        1.4.2.1 生物改性
        1.4.2.2 化学改性
        1.4.2.3 复合改性
2 纳米纤维素基锂离子电池(LIBs)
    2.1 LIBs
    2.2 纳米纤维素基柔性LIBs电极
    2.3 纳米纤维素衍生的炭材料作电极
    2.4 纳米纤维素衍生的电池隔膜
3 结语和展望

(3)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减阻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减阻剂类型
    1.1 聚合物类减阻剂
    1.2 表面活性剂类减阻剂
    1.3 多元减阻剂
2 减阻机理及减阻失效机理
    2.1 聚合物减阻及机械降解机理
        2.1.1 减阻机理的两个假说
        2.1.2 从分子角度解释聚合物机械降解机理
    2.2 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及失效机理
        2.2.1 表面活性剂溶液减阻机理
        2.2.2 表面活性剂减阻失效机理
    2.3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减阻及降解机理
3 纳米材料减阻
4 展望

(4)掺杂多孔碳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化学能量转化装置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1.2.2 锌-空气电池简介
    1.3 氧还原和析氧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1.3.1 氧还原反应机理
        1.3.2 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1.3.3 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
        1.3.4 析氧反应机理
        1.3.5 贵金属析氧催化剂研究进展
        1.3.6 非贵金属析氧催化剂研究进展
        1.3.7 氧电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原子Fe-N-C纳米球作为高效的非贵金属双功能氧电催化剂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所需药品
        2.2.2 Fe-N-C催化剂的合成
        2.2.3 材料制备和表征所用到的仪器设备
        2.2.4 电化学活性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e-N-C纳米球材料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2.3.2.Fe-N-C纳米球催化剂的ORR和OER的催化性能分析
        2.3.3 Fe-N-C纳米球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探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效Co-N-C多功能电催化剂用于水分解和氧还原反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所需药品
        3.2.2 Co-N-C催化剂的合成
        3.2.3 物理表征仪器和方法
        3.2.4 电化学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o-N-C催化剂的合成与特性分析
        3.3.2 Co-N-C催化剂的水裂解和ORR催化性能分析
        3.3.3 Co-N-C水分解和ORR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探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o@Fe-N-C材料作为锌-空气电池的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所需药品
        4.2.2 Fe_xCo_yNC催化剂的合成
        4.2.3 物理表征仪器设备
        4.2.4 电化学测试方法
        4.2.5 自制锌-空气电池测试
        4.2.6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及其所用软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_xCo_yNC催化剂的制备和物理结构特性表征分析
        4.3.2 Fe_xCo_yNC样品的ORR活性和碱性锌-空电池性能分析
        4.3.3 Fe_xCo_yNC催化剂活性来源的理论计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S 共掺杂石墨碳包裹Co_9S_8纳米颗粒作为可充放锌-空气电池双功能氧电催化剂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所需药品
        5.2.2 催化剂的制备
        5.2.3 物理表征仪器设备
        5.2.4 电化学测试方法
        5.2.5 自制锌空气电池测试
        5.2.6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及其所用软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Co_9S_8@N,S-C催化剂的合成及理化表征分析
        5.3.2 Co_9S_8@N,S-C催化剂电化学活性分析
        5.3.3 Co_9S_8@N,S-C催化剂活性的理论计算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金属N,S共掺杂碳材料作为可充电锌-空气电池高效双功能氧电催化剂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所需药品
        6.2.2 N、S共掺杂碳的制备
        6.2.3 物理表征仪器和方法
        6.2.4 电化学测量方法
        6.2.5 自制锌空气电池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6.2.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NS-C催化剂的合成与结构分析
        6.3.2 ORR、OER和锌-空气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6.3.3 DFT计算阐明N、S 共掺杂碳的ORR/OER活性位点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7)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2 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1 日用化工、纺织、皮革、造纸领域
    2.2 石油开采领域
    2.3 环境治理和金属加工防护领域
    2.4 其他领域
3 结语

(8)单宁酸合成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作为模板剂合成介孔材料
2 TA金属络合物的应用
3 TA调控贵金属纳米粒径
4 TA与玉米醇溶蛋白合成功能材料
5 TA交联合成功能水凝胶
6 其他功能材料的进展
7 结语

(9)废弃动植物油脂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加脂剂的定义及作用
    1.2 加脂剂的分类
        1.2.1 阴离子型加脂剂
        1.2.2 阳离子型加脂剂
        1.2.3 两性离子型加脂剂
        1.2.4 非离子型加脂剂
    1.3 加脂剂开发最新进展
    1.4 废弃油脂利用现状
        1.4.1 废弃油脂制取工业脂肪酸
        1.4.2 废弃油脂制取洗涤用品
        1.4.3 废弃油脂制取生物柴油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实验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回收油脂理化指标检测
        2.2.1 原料油酸值的测定
        2.2.2 原料油皂化值的测定
        2.2.3 原料油碘值的测定
    2.3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的制备
        2.3.1 回用油脂肪酸甲酯(MERO)的制备
        2.3.2 N,N-二羟乙基脂肪酸酰胺(ARO)的制备
        2.3.3 脂肪酸酰胺马来酸单酯(MARO)的制备
        2.3.4 游离胺的测定
        2.3.5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SRO)的制备
    2.4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SRO)稳定性的测定
    2.5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SRO)应用性能研究
    2.6 加脂后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测定
        2.6.1 抗张强度的测定
        2.6.2 断裂时的伸长率的测定
        2.6.3 扫描电镜分析
    2.7 结果与讨论
        2.7.1 回用油(RO)的理化指标
        2.7.2 回用油脂肪酸甲脂(MERO)的制备
        2.7.3 N,N-二羟乙基脂肪酸酰胺(ARO)的制备
        2.7.4 脂肪酸酰胺马来酸单酯(MARO)的制备
        2.7.5 亚硫酸化回用油加脂剂(SRO)的制备
        2.7.6 SRO加脂剂稳定性
        2.7.7 加脂后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测定
    2.8 小结
第三章 氧化-亚硫酸化废弃淡水鱼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
    3.1 实验材料与器材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实验设备
    3.2 不同油脂的氧化规律研究
        3.2.1 淡水鱼油1#甲酯(5#)的制备
        3.2.2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3.2.3 不同温度对1#油氧化规律的影响
        3.2.4 油脂结构对其氧化规律的影响
        3.2.5 气流速度对油脂氧化规律的影响
        3.2.6 不同温度对2#、3#、4#油氧化规律的影响
        3.2.7 油脂初始碘值对其氧化规律的影响
        3.2.8 氧化亚硫酸化加脂剂的制备
        3.2.9 NSL系列加脂剂耐电解质稳定性的测定
        3.2.10 加脂剂固含量的测定
        3.2.11 加脂剂应用性能研究
        3.2.12 坯革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温度对1#油氧化规律的影响
        3.3.2 油脂结构对其氧化规律的影响
        3.3.3 气流速度对油脂氧化规律的影响
        3.3.4 不同温度对2#、3#、4#油氧化规律的影响
        3.3.5 油脂初始碘值对其氧化规律的影响
        3.3.6 NSL系列加脂剂耐电解质稳定性
        3.3.7 不同的加脂剂的理化性质
        3.3.8 NSL系列加脂剂的应用性能
        3.3.9 坯革物理机械性能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10)针对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异质性构筑刺激响应超分子纳米前药诊疗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荧光探针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3 常见纳米载体类型
        1.3.1 胶束
        1.3.2 脂质体
        1.3.2.1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子
        1.3.2.2 纳米结构的脂质体载体
        1.3.3 聚合物纳米粒子
        1.3.4 树枝状聚合物
        1.3.5 无机纳米载体
        1.3.5.1 量子点
        1.3.5.2 金纳米粒子
        1.3.5.3 碳纳米管
        1.3.5.4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
    1.4 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
        1.4.1 ROS响应
        1.4.2 GSH响应
        1.4.3 酶响应
        1.4.4 pH响应
        1.4.5 光响应
        1.4.6 温度响应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超分子纳米前药的制备
    2.1 引言
    2.2 目标分子的合成及结构
    2.3 Pluronic F-127物理包裹RhB-SS-CPT的制备
第三章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的性能表征
    3.1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的光谱性质
        3.1.1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光谱性质
        3.1.2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荧光光谱性质
        3.1.3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光谱性质
    3.2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与GSH和H_2O_2的响应性
        3.2.1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与GSH和H_2O_2响应后的荧光变化
        3.2.2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经GSH响应后的机理验证
        3.2.3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经H_2O_2响应后的机理验证
    3.3 药物释放实验
    3.4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体外细胞摄取实验
    3.5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5.1 游离的CPT对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5.2 RhB-SS-CPT对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5.3 游离的CPT对L929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5.4 RhB-SS-CPT对L929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3.6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小鼠体内实验
        3.6.1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小鼠体内荧光成像
        3.6.2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体内治疗实验
        3.6.3 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纳米前药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3.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居清洁用品主要成分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 温虹钰,陈张好,林良良.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2(01)
  • [2]纳米纤维素及其用于锂电池的研究进展[J]. 王颖,马春慧,周晋,李梦扬,岳金权.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1(06)
  • [3]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减阻机理研究进展[J]. 司晓冬,罗明良,李明忠,贾晓涵,杨玉玲,战永平. 油田化学, 2021
  • [4]掺杂多孔碳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研究[D]. 吕丹丹. 广西大学, 2021(01)
  • [5]无氟合成泡沫灭火剂制备及与2-BTP协同灭火有效性实验研究[D]. 周莹.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微乳体系下超细硫酸钡的制备及应用[D]. 张洁.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7]季铵盐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J]. 郭乃妮,王小荣,古元梓,韩一诺,孔裕,荆程程. 石油化工, 2021(06)
  • [8]单宁酸合成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严浩钊,周新华,周红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02)
  • [9]废弃动植物油脂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许金旭.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10]针对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异质性构筑刺激响应超分子纳米前药诊疗体系[D]. 黄泽健.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多功能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