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跳成功,单跳失败——评九运会蹦床预赛

单跳成功,单跳失败——评九运会蹦床预赛

一、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论文文献综述)

申琦[1](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单跳运动员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技术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单跳比赛分为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个人项目是由四套动作构成(预赛两套有特殊要求的动作+决赛两套自选动作),在团体项目中每支代表队最多允许两名运动员参赛,每名运动员允许完成一套自选动作。在2017-2020奥运周期,国际蹦床技术委员会为了鼓励女子运动员发展难度动作,专门针对女子运动员制定了特殊的要求,即如果女子运动员在一套动作中完成了第2个、第3个……,难度值最少在2.0以上的动作,每增加一个,整体动作的难度值将获得1.0分的加分。在女子单跳项目中,为了获得难度加分,大多数女子运动员选择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动作符号2-<)作为结束动作。本研究以2-<动作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以我国优秀女子单跳运动员陈凌茜、陈玲、黄靖怡在2017年“高飞杯”全国蹦床冠军赛上完成的2-<动作为数据采集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动作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女子单跳运动员的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动作的阶段划分为:起跳阶段、直体转体360°阶段、屈体姿势形成阶段、保持屈体姿势翻转阶段、展体阶段、保持直体下落阶段、准备落地阶段,而女子单跳运动员在完成2-<时,通常因为获得的高度不够,导致保持直体下落阶段缺失。(2)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完成2-<动作时,所获得的速度是来源于成套动作初始速度的保持或者递增。运动员通常选择后手翻或快速后空翻作为连接动作。2-<动作起跳阶段的能量转化,关键在于将第7个动作获得的水平速度转化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速度,以有利于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腾空高度来完成动作,因此第七个动作对于结束动作速度的影响较大。优秀女子单跳运动员在完成第七个动作时水平速度在5.72m/s-6.81m/s之间,落地角范围在65°-78°之间。(3)优秀女子运动员完成2-<起跳阶段,两臂向身体上方加速甩臂,身体姿态由落地时的屈髋、屈膝、屈踝过渡为起跳时的伸髋、伸膝、伸踝。陈凌茜、陈玲、黄靖怡蹬离地面时的髋关节在183°-204°之间,膝角均为180°,起跳角介于87°-98°之间,在下肢蹬伸过程中,立肩、梗头,形成“反弓”蹬离姿势。由于2-<是一个早转类动作,三名运动员左右肩角均呈现不对称的情况,陈凌茜、陈玲、黄靖怡的左、右肩角分别介于100°-116°、99°-176°之间。为了提高蹬地力量,运动员在起跳离板瞬间出现分腿错误,陈凌茜、黄靖怡的分腿角度分别为32°、17°。(4)在直体转体360°阶段,双脚蹬离翻腾板瞬间,绷直身体、含胸,随后快速进行转体,在空翻至3/4周时基本完成360°转体。转体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发力顺序为以肩带动下肢快速转体,同时双臂下摆,随后屈肘收臂,大腿绷直,在转体过程的后半段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开始由直体变为屈体。(5)在屈体姿势形成阶段,髋关节角度开始逐渐减小,双腿并拢绷直,双手抱紧大腿,梗头紧身,形成屈体姿势。受转体速度的影响,有些运动员左右髋角不对称,通常左髋角小于右髋角,陈凌茜、陈玲、黄靖怡的左右髋角范围分别为42°-59°(左髋角)、42°-88°(右髋角),形成屈体的时间介于0.18 s-0.20 s之间,屈体速度介于112m/s-333m/s之间。(6)在保持屈体姿势空翻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接近或达到最高点,高度介于2.26 m-2.75 m之间。此时,运动员的髋角处于整个动作的最小值,陈凌茜、陈玲、黄靖怡的左右髋角范围分别为37°-55°(左髋角)、40°-80°(右髋角)。出现绞腿错误,造成左右髋角不对称。(7)展体阶段,迅速向后下方伸腿,同时伸臂展髋。此阶段,黄靖怡完成质量相较于其他两名运动员的较差,其数据不可取。展体阶段运动员的身体重心高度介于2.12 m-2.23 m之间、躯干角介于360°+131°-360°+146°、360°+252°之间。(8)在落地阶段,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髋关节由屈髋状态逐渐打开,双脚向后下方伸,准备落地。落地过程中,运动员屈髋屈膝,进行缓冲。陈凌茜、陈玲、黄靖怡落地瞬间的髋角介于123°-137°之间,膝角介于167°-173°之间,左、右肩角介于20°-62°、52°-126°之间。建议:(1)运动员在完成2-<动作起跳过程中,要针对性的提高下肢力量爆发力,以增加腾空高度。陈凌茜和黄靖怡在起跳阶段要避免出现分腿错误,陈玲、黄靖怡要控制身体,不要过早地进行转体。陈凌茜在起跳时要将水平速度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水平速度,以增加腾空高度。(2)运动员在完成2-<动作腾空过程中,要梗头、含胸、拔背、绷直身体,肩膀带动上肢转体。陈凌茜和陈玲在空中翻转时要注意转体惯性对自身的影响,避免出现分腿的状况。在空翻过程中,三名运动员都应注意绷直脚尖,避免出现勾脚的情况。(3)运动员在完成2-<动作准备落地过程中,要进行有准备的落地。陈凌茜、陈玲、黄靖怡在落地时,均存在身体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在落地时,及时对自己的身体姿态、运动状态进行控制,减少身体惯性对落地时的影响。

李健[2](2016)在《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其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蹦床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动作难度的增加,对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准确认识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及其特征,是提高比赛成绩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界定蹦床网上个人项目专项能力的含义、分析竞赛规则变化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剖析项目制胜因素与项目特殊性的基础上,明晰蹦床网上项目专项能力的构成及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特征。研究以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及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视频解析法、实验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是指运动员所应具备的与该项目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影响或决定比赛成绩优劣的主观条件;新规则将飞行高度作为独立评价指标,比赛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发生改变。2.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制胜因素,体现在“稳、准、高、难、美”等方面,并呈现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蹦床项目与其它难美性项群项目,在评价内容、比赛动作中断和“美”的表现三个方面存在不同。3.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由体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术(单个动作与成套动作)、战术(动作编排)和心理四个方面构成。4.体能特征:身体形态特征为,男女运动员身高趋近理想身高(男子172cm,女子161cm),并呈现上身短下身长、肩宽髋窄等特征。身体素质特征为,男女优秀运动员动作速度快,肌肉用力、时间知觉与空间定向准确,高度损失率低等特征。5.动作技术特征:单个动作技术特征为,男女运动员的入网角度介于75°-82°之间,平均压网深度大于78cm:开腿与屈髋时机把握准确且启动早,直体下落时间长于0.2秒。成套动作技术特征为,男女运动员起跳连接技术动作节奏稳定,成套动作节奏呈现波浪式下降态势,身体姿势控制准确,腾空高度一致性程度高,位移小。6.动作编排特征:男子项目难度动作使用集中于1.5分-2.0分之间,成套动作难度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以1.6分以上二周动作和1.7分以上三周动作为主,前三个动作转体度数小;女子项目动作难度使用集中于1.2-1.7分之间,成套动作编排呈现“三高三低—平”变化,以1.5分-1.7分的二周动作为主,第一个位置动作转体度数小,以屈体动作为主。7.心理特征:男女运动员均呈现充满自信,赛前焦虑情绪低,目标清晰,意志品质顽强等特征。

刘钰姗[3](2014)在《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九运会上全国蹦床团体比赛规程的修改,单跳项目变得举足轻重,决定着蹦床运动比赛中团体比赛的金牌归属。四年一届的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最重要的赛事,不仅体现了各个地方队在运动项目上的竞技表现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国内最高的竞技体育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世锦赛、奥运会选拔优秀的竞技性体育人才。单跳项目的理论研究尚待完善,作为曾经的单跳运动员与一名体育专业研究生,对探索单跳项目的发展道路,动作技术的理论依据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对陕西省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为西北地区蹦床项目有效开展、我国单跳项目地区性长期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做出基础理论研究。陕西省是西北地区发展最为全面的省份,直接影响西北地区竞技体育发展,故本文特选取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为调查点开展整个研究的调查与探讨。本论文以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与特征以及发展方向。旨在为项目更好发展做出理论研究铺垫,为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在西北地区发展打好基础。通过研究结果分析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现状如下:(1)行政制度不明确,导致项目发展受阻;(2)经费来源较为单一,且缺乏管理;(3)训练场馆与场地尚未达到专项要求;(4)运动员选材未能形成体系,且水平差异大;(5)省内竞赛组织空白;(6)参与人员人数较少。认识到现状开展,对于更好的发展陕西省蹦床单跳,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1)将项目实至名归的纳入“举国体制”下;(2)健全管理制度,发展“俱乐部”模式;(3)依托西安体院的环境优势,设置单跳课程;(4)设置蹦床运动省比赛项目,增加与其他省的技术交流;(5)利用媒介等手段在区域内进行传播,形成大众对蹦床单跳的认识;(6)大力培养后备人才。

颜慧[4](2003)在《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1998年初正式开展蹦床运动以来,在短短几年中,蹦床的技术训练水平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但蹦床界还没有对此进行研究,故本课题主要对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神经类型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了解我国第一批蹦床运动员的赛前竞赛焦虑的特征,验证我国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状态的关系;研究神经类型与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的关系,探讨优秀蹦床运动员适宜竞赛焦虑的范围和合适的神经类型;探索蹦床项目的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与神经类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国蹦床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其心理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 蹦床运动员的赛前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上有显着意义,在运动成绩上有高度显着意义;因此,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竞赛特质焦虑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 蹦床运动员的赛前竞赛状态焦虑在运动等级和文化程度与状态自信心有显着性差异;比赛成绩与认知状态焦虑有显着性差异; 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性具有高度显着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 赛前特质焦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相关具有高度显着意义,赛前竞赛特质焦虑和赛前竞赛状态焦虑是影响蹦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与神经类型的相关没有显着意义。

刘建生[5](2002)在《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水平、技术训练的依据、技术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技术训练的计划与调整、技术训练的反馈与评价和技术训练课的特征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现阶段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有益参考,为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系统研究起添砖加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4年的艰苦训练,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女子蹦床运动员,初步具备与世界蹦床运动强手竞争的实力;经过近4年的探索,教练员对蹦床技术训练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技术训练方法。但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技术训练实践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蹦床技术训练的理论尚未形成,教练员只能依靠项群训练理论指导和移植借鉴其它项目技术训练理论指导蹦床的技术训练:教练员对蹦床运动技术训练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蹦床技术训练的切身体验和执教经验,技术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运动员个别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相对薄弱,高难动作发展数量不足,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阻碍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尽快消除。因此,现阶段,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应该坚持以质量为前提,适时发展难度的指导思想,快速稳妥地提高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整体水平;必须总结蹦床技术训练的经验教训,加强蹦床技术训练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符合我国蹦床技术训练特点的训练理论,为蹦床技术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整体的执教水平;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研究,加大基本技术训练的力度,尽快提高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基本技术水平,为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总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应认真研究动作间连接的科学性,合理地尽可能多地将高难动作引入成套动作中,从而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值;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组合动作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连接能力;必须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蹦床技术训练效果,预防运动员局部运动损伤。

戈炳珠[6](2001)在《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秀女子单跳运动员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技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单跳运动
        2.1.2 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视频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象限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动作阶段划分
    4.2 相关指标的确定
    4.3 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技术特征分析
        4.3.1 .起跳阶段
        4.3.2 直体转体360°阶段
        4.3.3 屈体姿势形成阶段
        4.3.4 保持屈体姿势翻转阶段
        4.3.5 展体阶段
        4.3.6 保持直体下落阶段
        4.3.7 落地阶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其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竞赛规则的调整改变了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制胜规律
        1.1.2 竞争群体数量增多,比赛竞争更加残酷
        1.1.3 运动员间的竞技实力水平相当,比赛结果不确定性增大
        1.1.4 中国蹦床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但优势地位存在威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3.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3.2 本研究的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研究
        2.1.1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发展现状的研究
        2.1.2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制胜因素研究
        2.1.3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体能研究
        2.1.4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技术研究
        2.1.5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研究
        2.1.6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动作编排研究
        2.1.7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研究
    2.2 国外文献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专家访谈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视频解析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概述
        4.1.1 基本概念研究
        4.1.2 新规则下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成绩分析
        4.1.3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比赛成绩决定因素与制胜因素分析
        4.1.4 小结
    4.2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研究
        4.2.1 蹦床网上个人项目所属难美性项群的训练学分析
        4.2.2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构成要素研究
        4.2.3 小结
    4.3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特征分析
        4.3.1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分析
        4.3.2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分析
        4.3.3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战术特征分析
        4.3.4 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特征分析
        4.3.5 小结
5 结论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6.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B 专家调查表
    附录C 运动员身体形态与力量测试方法
    附录D 运动员协调能力测试细则
    附录E 赛前情绪PES-T量表
    附录F 动机量表(IDIAT)
    附录G 运动员意志品质(BTL-YZ-I测试问卷)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陕西省简介
        1.2.2 蹦床单跳的概念界定
        1.2.2.1 单跳项目的概念
        1.2.2.2 单跳项目的特点
        1.2.2.3 单跳项目的历史
        1.2.2.4 蹦床单跳的发展阶段
        1.2.3 目前我国蹦床单跳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2.2.2.2 实地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陕西省蹦床单跳在国内的位置
        3.1.1 中国蹦床单跳的发展概况
        3.1.2 陕西省蹦床单跳的发展概况
    3.2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运行机制
        3.2.1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行政管理
        3.2.2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经费来源
        3.2.3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场地器材
        3.2.4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运动员选材
        3.2.5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竞赛组织
    3.3 陕西省蹦床单跳参与人员的基本情况
        3.3.1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3.3.1.1 教练员的年龄、性别
        3.3.1.2 教练员的任职情况
        3.3.1.3 教练员的学历、职称结构
        3.3.1.4 教练员的进修情况
        3.3.1.5 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思想
        3.3.2 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3.3.2.1 运动员选择蹦床单跳的动机
        3.3.2.2 运动员的文化程度以及文化课的学习情况
        3.3.2.3 运动员训练内容及每周训练课次情况
        3.3.2.4 影响运动员训练的因素
        3.3.2.5 运动员对最新国际评分规则的掌握情况
        3.3.2.6 运动员每年的参赛次数与比赛类别
        3.3.2.7 运动员的退役原因
        3.3.2.8 运动员退役后的流向
        3.3.3 裁判员的基本情况
        3.3.3.1 裁判员的裁判级别情况
        3.3.3.2 现有国际裁判员的基本情况
        3.3.3.3 裁判员的学历情况
        3.3.3.4 裁判员的来源及职业
        3.3.3.5 最新国际比赛规则的学习情况
    3.4 对蹦床单跳的成套分析
        3.4.1 成套动作难度分析
        3.4.2 成套动作技术分析
        3.4.3 成套动作发展方向的预测
    3.5 影响陕西省蹦床单跳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3.5.1 陕西省蹦床单跳项目的行政制度不明确
        3.5.2 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的省内竞赛组织空白
        3.5.3 运动员对竞赛规则缺乏理解
    3.6 陕西省蹦床单跳项目开展的对策研究
        3.6.1 实施陕西省蹦床单跳项目“双轨制”运行
        3.6.1.1 从竞技体育体制的角度分析
        3.6.1.2 从体育产业化的角度思考
        3.6.1.3 在陕西省“双轨制”开展蹦床单跳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6.2 大力培养陕西省蹦床单跳项目的后备人才
        3.6.2.1 增设蹦床单跳为省比赛项目
        3.6.2.2 逐渐完善参与人员结构
        3.6.3 加强参与人员对竞赛规则的交流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致谢

(4)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依据
    1.2 研究现状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工作程序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心理测量法
        2.3.3 访谈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4 测试程序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与竞技状态的关系
        3.1.1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特质焦虑
        3.1.2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特质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3.1.3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
        3.1.4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3.1.5 蹦床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与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的关系
    3.2 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与竞技状态的关系
        3.2.1 我国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的分布特征
        3.2.2 优秀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3.3 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与神经类型的关系
        3.3.1 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与赛前竞赛特质焦虑的关系
        3.3.2 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与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蹦床运动训练的实践要求加强蹦床技术训练理论研究
        1.1.2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1.2 文献综述
        1.2.1 蹦床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
        1.2.2 蹦床运动训练负荷的研究
        1.2.3 蹦床技术训练水平的比较研究
        1.2.4 蹦床训练中保护与帮助的研究
        1.2.5 蹦床训练手段的研究
        1.2.6 蹦床训练课的研究
        1.2.7 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妇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法
        2.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观察测量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比较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比较分析
        3.1.1 动作难度的比较分析
        3.1.2 动作高度的比较分析
        3.1.3 动作准确性的比较分析
    3.2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
        3.2.1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依据
        3.2.1.1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
        3.2.1.2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理论依据
        3.2.2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内容现状
        3.2.2.1 蹦床专项基本技能训练的现状
        3.2.2.2 蹦床基本技术训练的现状
        3.2.2.3 蹦床高难动作训练的现状
        3.2.3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方法
        3.2.3.1 采用达标递进的练习方法,重视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3.2.3.2 充分利用间歇时间进行表象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3.2.3.3 适时应用比赛法,激发运动员训练热情
        3.2.3.4 以实战为出发点,频繁使用模拟训练法
        3.2.4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其调整
        3.2.5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反馈评价
        3.2.6 国内高水平女子蹦床队技术训练课特征
        3.2.6.1 技术训练课课计划的特征
        3.2.6.2 技术训练课结构构成特征
        3.2.6.3 技术训练课内容安排特征
        3.2.6.4 训练课负荷安排的特征
    3.3 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对策
        3.3.1 技术训练应把“以质量为前提,适时发展难度”作为指导思想
        3.3.1.1 蹦床技术训练以质量为前提的依据
        3.3.1.2 蹦床技术训练中适时发展难度的依据
        3.3.2 探寻蹦床运动自身的技术训练的规律,尽快建立蹦床运动技术训练理论
        3.3.3 加强教练员的培养,提高我国高水平女子蹦床队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3.3.4 加强网性和动作节奏训练方法的研究,提高运动员专项基本技能的整体水平
        3.3.5 加强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为发展难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好基础
        3.3.6 依靠发展单个动作难度和增加高难动作选用数量来提高成套动作难度值
        3.3.7 注重组合动作训练,提高连接能力:强化成套动作训练,提高成套连接成功率
        3.3.8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预防运动员局部运动损伤
4 结论
5 建议
参考文献

(6)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论文提纲范文)

1 “成也单跳”的典型实例
    1.1 浙江男单泮华年
    1.2 安徽男单程海东
    1.3 福建女单唐丽娟
    1.4 山西女单钟宇萍
2 “败也单跳”的典型实例
    2.1 山西男队痛失金牌
    2.2 天津男队一场惊梦
    2.3 重庆男队惨遭淘汰
3 单跳定成败之原因探析
    3.1 赛程安排致使单跳“一锤定音”
    3.2 规则改变导致单跳“身价看涨”
4 结束语

四、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秀女子单跳运动员屈体后空翻两周早转360°技术特征分析[D]. 申琦. 山西大学, 2019(01)
  • [2]优秀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其特征研究[D]. 李健.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1)
  • [3]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钰姗.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4]蹦床运动员赛前竞赛焦虑研究[D]. 颜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5]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建生. 福建师范大学, 2002(02)
  • [6]成也单跳,败也单跳——九运会蹦床预赛点评[J]. 戈炳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  ;  

单跳成功,单跳失败——评九运会蹦床预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