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龙岩市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2001年龙岩市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一、龙岩市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庄雅红[1](2021)在《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人群和外环境监测,阐明2016年5月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改变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流行株变化特征,评估新免疫策略是否完全阻断2型脊灰病毒(PV2),为我省维持“无脊灰”状态及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ccid Paralysis,AFP)常规监测基础上,增加健康儿童和环境污水监测。对人群中采集的粪便标本及外环境污水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将病毒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测序。应用Excel 2007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利用SPSS 19.0对脊灰病毒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Bio Edit 7.0.9.0、Sequencher 4.1.4对测得的脊灰病毒序列进行拼接、比对,应用MEGA X_10.2.4、Simplot 3.5.1等生物信息软件对脊灰病毒VP1区基因特征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计算脊灰病毒与Sabin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性,并分析减毒位点、抗原位点变异及重组等情况。结果:1.福建省AFP监测系统始终维持着高敏感性及高及时性,报告病例分布在疫苗转换前后,9个地市间存在差异,但均达到各要求指标;在年龄组分布中,疫苗转换前以<3岁小年龄组为主,疫苗转换后以3~14岁AFP病例数增多;性别构成比及免疫史等分布均无差异。3956份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PV分离阳性数62株(1.6%),疫苗转换前后分离率分别为1.9%(38/1986)和1.2%(24/1970),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疫苗转换后不同阶段开展健康儿童带毒率调查,PV分离率为2.3%(27/1161)。2013~2020年环境污水监测标本中PV阳性率为43.1%(196/455),疫苗转换前后分别为27.5%(39/142)和50.2%(157/313),转换后明显高于转换前。提示污水中脊灰病毒分离率最高。2.三个不同来源监测到的脊灰病毒株共516株,其中AFP病例62株,健康儿童27株,污水427株,经鉴定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Vaccine-associated Poliovirus,VAPV)。疫苗转换前于AFP病例分离到的38株PV中6株PV1,13株PV2,19株PV3;除3株PV1和1株PV3为高变异株外,其余34株PV的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6个;疫苗转换后AFP病例分离到的24株PV中7株PV1,17株PV3;其中5株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其余19株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6个。健康儿童中分离到27株PV,均为PV3型,变异数均<5个,涉及17个位点。污水中分离到427株PV,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疫苗转换前74株中,分别为5株PV1,49株PV2,20株PV3;疫苗转换后353株中,56株PV1,297株PV3;疫苗转换前后共61株PV1的VP1区核苷酸变异数均<5个;PV3在疫苗转换前监测到1株高变异株和1株重组株,转换后监测到1株高变异株和1株VDPV,其余变异均<5个,且大部分变异<2个。可见疫苗转换后,福建省未再监测到PV2型病毒,提示PV2型疫苗株已被阻断。疫苗转换后PV3型成为了绝对优势血清型,发现的高变异株和VDPV也均为PV3型。3.46株代表性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16株PV1代表株中,疫苗转换前代表株与Sabin1疫苗株的核苷酸序列平均差异性(0.47%)大于疫苗转换后(0.11%);30株PV3代表株中,疫苗转换前代表株与Sabin3疫苗株的平均差异性(3.43%)较疫苗转换后(4.00%)无差别。3株PV1(3/16,18.6%)及23株PV3(23/30,76.7%)发生重组,无论PV1还是PV3,疫苗转换前的共12重组株中10株(83.3%)与PV2型重组;而疫苗转换后,所有14株重组株均未发现与PV2的重组,再次证实,福建省内已经阻断了PV2型循环。16株PV1代表株中共有4例(62.5%,4/7例AFP)残留麻痹病例,其分离株(5株)均出现1~3个减毒位点回复突变,而无减毒位点回复突变的其他3例均无残留麻痹,提示减毒位点的回复突变可能和病例严重程度关系密切。30株PV3代表株中共有10例(52.6%,10/19例AFP)残留麻痹病例,其分离株(10株)均发生1~4个回复突变,但无残留麻痹的P19-120-2病例分离株也有1个减毒位点回复突变;且所有残留麻痹病例分离株中均发生两种以上变异(重组、减毒位点回复突变、抗原位点变异),可见单一减毒位点的突变可能还不足以使其致残,尚需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结论:1.疫苗转换前后,PV在人群及环境中的分离率没有发生变化,疫苗转换对PV的分布没有造成影响。2.疫苗转换前PV2为PV血清型优势株,疫苗转换后PV3代替PV2成为优势血清型,各监测数据提示福建省已阻断PV2型疫苗株循环,实现了PV2型的消灭。3.重组在脊灰分离株中是常见的,关键毒力位点和抗原位点的变异和病毒致病力有关。4.在常规AFP病例监测基础上,污水和健康儿童监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脊灰监测敏感性。人群及外环境监测相结合,能够全面阐释福建省脊灰病毒流行变异情况,为我省维持“无脊灰”状态及在消灭脊灰后期阶段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吴莹,赖红连,邱睿,吴海,张敬,陈冰[2](2018)在《2016年龙岩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2016年龙岩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质量。方法用差值评价法、比值评价法分析2016年度各县(市、区)上报的常规免疫监测数据。结果 2016年龙岩市县、乡两级均能及时完整上报一年12次的接种率监测报表,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有偏差。结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数据与估计接种率存在偏差,主要与流动儿童数量有关,疫苗供货和库存的数量也会影响接种率。接种率监测系统的报表数据源于乡级上报,在某些主观因素影响下,这些基层的数据可能存在虚报、漏报、不准确的现象,接种率监测数据报告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李雯雯[3](2016)在《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和分析重庆市2009-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免疫接种史,并对合川区样本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监测,了解防控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及不足,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9-2016年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和免疫接种史进行分析。抗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采用Mirosoft Excel 2013建立麻疹病例数据库,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重庆市在2009-2016年6月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共计18059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104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017例。共计报告2例麻疹死亡病例。麻疹年均发病率为7.24/10万。其中最高报告发病率的年份为2015年(17.91/10万),最低年份是2010年(8.93/10万)。麻疹发病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高峰多集中在4-6月份。各区县报告发病率差别较大,2009-2016年累计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城口县(22.4/10万),最低的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10万)。累计报告麻疹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4:1,不同年份性别比在1.19:1-1.46:1之间波动,每年均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2009-2016年重庆市麻疹报告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年龄组,占总病例的81.7%,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64.8%。5岁以下病例所占的比例在2009-2012年呈逐渐下降趋势,在2013年突然上升,以后几年与之持平。1岁以下年龄组所占比例上升趋势明显。1岁以下年龄组的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累计报告发病率为187.72/10万,其中以2015年1岁以下报告发病率最高,达到529.12/10万。职业分析结果提示,麻疹发病的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以及幼托儿童,累计所占比例88.32%左右。2009-2016年麻疹确诊病例免疫史情况分布结果提示,麻疹病例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无免疫史、免疫史空白及免疫史不详的人群。适龄儿童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免疫史不详和免疫史空白病例所占的比例随年份累计有明显下降趋势,提示麻疹监测系统监测质量有所提升。对重庆市2009-2016年麻疹病例第一份血标本采集率分析显示,累计采集7759例血标本,采集率为43.0%,病例标本采集率随时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采集率最高的为2015年(85%)已达麻疹监测方案要求。2012年重庆市合川区开展的1-16岁360名常住人口麻疹免疫水平调查,结果显示,360名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78%,低于95%的保护水平。结论:重庆市麻疹消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距离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应关注适龄儿童24月龄内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和十月龄内首针及时接种、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必要时开展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开展麻疹疫情时的应急免疫工作、控制院内感染、每年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健康教育、成人开展疫苗接种、开展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控制乃至最终消除麻疹。

李刚[4](2013)在《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由于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人感染麻疹后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且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世界卫生组织继消灭天花和消除脊髓灰质炎后,又将麻疹定为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WHO美洲区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的经验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WHO欧洲区、东地中海区分别提出2007年、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在我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的14种疫苗中,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类疫苗)是其中之一。保持麻疹疫苗的高接种率,可以很好地控制麻疹传播流行。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济宁市麻疹的控制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济宁市在20世纪90年代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降低了95%以上,其中尤其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0.65/10万的当时历史最低水平。随后的几年,由于一些地方常规免疫接种率出现下降,监测系统敏感性较低,造成麻疹发病有所回升,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局部麻疹暴发。随后,济宁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山东省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结合济宁市麻疹控制工作实际情况,出台了济宁市的《麻疹监测方案》。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2000年过后麻疹发病率重新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在2006年提出了济宁市要在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目的通过研究,对济宁市建国以来五个不同阶段麻疹的发病数、发病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其与提高接种率的关系,评价济宁市麻疹控制的效果,对下一步保持麻疹较低水平发病率提出建议。资料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方式。麻疹的发病资料主要来自省、市、县区的书面疾病监测资料。人口数据来自济宁市统计局数据、济宁市人口普查数据、济宁市免疫规划工作年报表。疾病监测资料来自于AFP监测系统,后期指标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里面的麻疹专报。接种率监测资料来自于济宁市历年来的接种率报表。本研究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库录入,采用SA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并运用卡方检验对发病率和疾病监测指标的关系等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p=0.05。结果济宁市的麻疹控制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中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较大下降,前期下降较为明显。控制麻疹阶段和消除麻疹阶段发病率极低,无病例死亡。2012年麻疹发病控制在1/100万以下,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麻疹监测工作质量较高,达到了消除麻疹工作要求。济宁市多年来麻疹控制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发病率上来看,多年来发病率逐年降低,济宁市取得了消除麻疹的重大胜利。按照消除麻疹工作总目标,济宁市2012年麻疹发病率达到1/100万以下。济宁市2012年实际麻疹发病2例,人口849万人,计算的发病率为0.23/10万。按照《行动计划》的年度目标,2010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20-25/100万以下,济宁市为10.56/100万;2011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100万以下,济宁市为3.66/100万;2012年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济宁市发病率为0.23/100万。2.从接种率上看,多年来接种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2012年度麻疹疫苗三针次接种率分别为99.92%(101292/101374)、99.90%(104979/105080)、99.92%(92732/92803),均达到了行动计划里要求的95%的工作目标。抽取了工作薄弱的多个门诊,进行接种率调查,整体接种率达到95%以上,但是县区工作质量高低不一,有些县区仍需加强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工作。3.从监测指标上看,消除麻疹阶段监测工作指标处于较好水平,监测工作质量较好。强化免疫除2006年为92.26%外,其余年份均达到95%以上。能较好地发现麻疹病例、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采集、实验室诊断。发现暴发点时能够及时对暴发病例进行流调和标本采集。济宁市麻疹实验室经过WHO现场认证考核,并每年与山东省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进行盲样复核。监测工作质量较好,人群免疫水平较高。结论济宁市的麻疹控制工作卓有成效,在五个不同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较大下降,济宁市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也在高质量运转,近年来麻疹发病降到极低水平,完成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

胡全斌,吕鑫华,吴海,赖红连,邱睿[5](2013)在《龙岩市2007-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龙岩市2007-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方法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对2007-2011年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报告及时性和报告完整性均为100%,2007-2011年常规性质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及相关调查接种率均维持较高水平,达到90%以上。结论我市的常规免疫工作运转良好,儿童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于2007-2011年均达较高水平。为了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减少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的偏差,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提升到较高水平,应积极开展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谢学迎[6](2012)在《泰安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策略与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泰安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效果,为证实无脊灰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该市2001—201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泰安市2001年实现无脊灰以来,始终正确地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加强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完善免疫规划科学管理,巩固了自1991年5月以来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的成果。结论持续做好免疫、监测、管理三大策略对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至关重要,并为其他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借鉴。

胡全斌,吕鑫华,赖红连,邱睿,熊龙莲[7](2010)在《龙岩市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龙岩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方法对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 ,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县级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性均为100%,2009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9%,估计接种率在66.50%~166.44%,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相差较大,新罗区估计接种率均大于报告接种率。D值显示:2009年全市报告接种率均为真实、准确。R值显示:2009年全市报告接种率判定为可信。结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数据与估计接种率存在偏差,主要与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不完善和部分乡、村的工作薄弱有关。做好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各级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建设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各级信息管理平台,使儿童预防接种完全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接种信息实时在线管理,从而可以避免人为判定、统计造成的误差,减少因主观因素影响常规预防接种免疫数据的准确性。

王克云[8](2009)在《2001-2007年眉山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眉山市2000年实现无脊灰目标证实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应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2001-2007年共报告AFP病例111例,<15岁儿童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1/10万,48h调查率94.59%,14d内双份合格大便采集率90.09%,7d内大便送达率96.39%,60~75d随访率95.49%。7年中各区县均有3个以上指标不合格;111例AFP病例中,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之比1.9:1,5岁以下占65.77%,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12.61%;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占14.41%,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22.52%,无高危AFP病例报告。AFP病例主动监测系统运转正常,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在93%以上。结论眉山市2001-2007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免疫接种率。

潘贵霞,张林,曹玲生,郑依伦,胡柏柳[9](2008)在《安庆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文中认为

陈海慧,郑春红,黄丽[10](2007)在《2005年焦作市解放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焦作市解放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方法对全区200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全区常规免疫接种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4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估算接种率在8.7%~141.9%。乙型肝炎疫苗的报告接种率在72%以上,估算接种率在16.7%~155.8%;部分乡、办事处报告接种率可信性较低。结论焦作市解放区2005年儿童漏种较多,实际接种率较低。

二、龙岩市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岩市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脊髓灰质炎
    2 脊灰病毒病原学特征
    3 脊灰疫苗
    4 全球消灭脊灰进展
    5 本课题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耗材
        1.3 仪器设备
        1.4 课题研究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
    2 研究方法
        2.1 相关定义
        2.2 研究对象
        2.3 标本采集
        2.4 标本处理
        2.5 细胞复苏
        2.6 细胞传代
        2.7 细胞冻存
        2.8 病毒分离
        2.9 病毒鉴定
        2.10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脊灰病毒监测
        1 AFP病例监测情况
        2 健康儿童带毒率调查
        3 外环境监测情况
    二、脊灰病毒变异特征
        1 VP1 区特征分析
        2 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Ⅱ型脊灰野病毒消灭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2)2016年龙岩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常规免疫报告完整性与及时性
    2.2 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2.3 差值 (D值) 评价
    2.4 比值 (R值) 评价
3 讨论

(3)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2009-2016 年重庆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 2009-2016 年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及未接种的相关原因分析
    前言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重庆市合川区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前言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麻疹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ATALOGUE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研究背景
二 资料与方法
    2.1 麻疹发病资料
    2.2 接种率监测资料
    2.3 麻疹监测资料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 结果与分析
    3.1 麻疹发病资料
    3.2 接种率数据
    3.3 麻疹监测资料
    3.4 人群的抗体水平
四 结论
五 讨论与建议
    5.1 麻疹控制的效果
    5.2 麻疹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5.2.1 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
        5.2.2 麻疹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5.3 建议
        5.3.1 加强领导重视
        5.3.2 疫情报告中的建议
        5.3.3. 接种率监测工作中的建议
        5.3.4 麻疹监测中的建议
        5.3.5 消除麻疹工作中的其他建议
附录1 表的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泰安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策略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疫情资料
        1.1.2 人口资料
    1.2 方法
        1.2.1 病例诊断标准
        ①临床诊断标准:
        ②VDPV病例实验室诊断标准:
        1.2.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泰安市历史上的脊灰疫情发生概况
    2.2 OPV免疫接种情况
        2.2.1 OPV常规免疫
        2.2.2 强化免疫
    2.3 AFP病例监测
3 讨论

(7)龙岩市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报告接种率和估计接种率
    2.2 差值 (D值) 评价
    2.3 比值 (R值) 评价
3 讨论

(8)2001-2007年眉山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FP病例监测情况
        2.1.1 发病概况
        2.1.2 地区分布
        2.1.3 时间分布
        2.1.4 性别分布
        2.1.5 年龄分布
        2.1.6 脊灰疫苗免疫史
        2.1.7 AFP病例大便标本采集和病毒分离情况
        2.1.8 AFP病例分类
        2.1.9 AFP病例报告单位情况
    2.2 AFP病例监测系统情况
        2.2.1 敏感性
        2.2.2 及时性
        2.2.3 完整性
        2.2.4 AFP病例主动搜索
    2.3 全市脊灰疫苗 (OPV) 免疫接种情况
        2.3.1 常规免疫
        2.3.2 强化免疫
3 讨论

四、龙岩市200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疫苗转换后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变化及特征分析[D]. 庄雅红.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2016年龙岩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与评价[J]. 吴莹,赖红连,邱睿,吴海,张敬,陈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08)
  • [3]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D]. 李雯雯.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6)
  • [4]济宁市麻疹预防控制效果评价[D]. 李刚. 山东大学, 2013(05)
  • [5]龙岩市2007-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J]. 胡全斌,吕鑫华,吴海,赖红连,邱睿. 医学动物防制, 2013(05)
  • [6]泰安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策略与效果分析[J]. 谢学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05)
  • [7]龙岩市200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J]. 胡全斌,吕鑫华,赖红连,邱睿,熊龙莲.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6)
  • [8]2001-2007年眉山市急性驰缓性麻痹监测[J]. 王克云.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05)
  • [9]安庆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J]. 潘贵霞,张林,曹玲生,郑依伦,胡柏柳. 疾病控制杂志, 2008(03)
  • [10]2005年焦作市解放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分析[J]. 陈海慧,郑春红,黄丽.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03)

标签:;  ;  ;  ;  

2001年龙岩市常规免疫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