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一、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于秀艳,李铤,丛占杰,王文龙,张晓伟,吴雪峰[1](202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SBEM和CEACAM19 mRNA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乳腺小黏蛋白(SBEM)和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因子19 (CEACAM19) 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4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5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良性乳腺病组)和5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hMAM、SBEM和CEACAM19 mRAN表达水平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SBEM和CEACAM19 mR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 CEACAM19 mRNA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有关(P<0.05), 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表达有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病组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hMAM单独或联合SBEM和CEACAM19 mRNA检测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三者联合检测,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从39.4%升高至66.3%。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单独或联合SBEM和(或) CEACAM19 mRNA检测阳性表达率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1);三者联合检测,TNM分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从20.40%升高至48.98%,TNM分期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从56.40%升高至81.82%。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 mRNA阳性表达率不高,联合SBEM和CEACAM19 mRNA检测可以提高其阳性表达率,对于乳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纯祎[2](2020)在《Hsacirc0123190海绵吸附hsa-miR-483-3p影响狼疮肾炎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肾脏衰竭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能够大大提高LN患者生存率,但仍有20%的患者可在1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且不同患者预后差异明显。因此,为了提高LN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需要更好的评价体系以及精准化治疗。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非编码RNA分子,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和表达稳定性,circRNA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另外,cir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 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与 miRNA 竞争性结合,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ircRNA在多种肾脏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在LN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目的1.对circRNA表达谱进行分析,筛选在LN明显差异表达的目标circRNA。2.分析目标circRNA的临床相关性,为LN诊治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3.以“circRNA与miRNA竞争性结合调控其靶基因表达”机制为切入点,探讨目标circRNA参与LN发病的分子机制,为其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1.标本收集:收集LN患者肾组织标本10例,行肾脏肿瘤根治术患者癌旁5 cm以外且显微镜下证实为正常形态的肾组织5例。收集LN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各10例。2.确定目标circRNA:前期已对3例LN患者肾组织和3例正常对照肾组织(距离肾脏肿瘤边缘≥5cm的正常肾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circRNA表达谱,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的4个候选circRNA。扩大样本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进行验证,选取差异最明显的circRNA作为下一步研究对象。3.明确目标circRNA下游靶分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circRNA与miRNA、或miRNA与mRNA的相互作用。采用qRT-PCR方法对其靶标miRNA、mRNA的表达量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4.评估LN肾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初步对比LN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纤维化水平;对纤维化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Score半定量分析,再次明确LN的肾纤维化程度。5.外周血目标circRNA表达及临床相关性:通过qRT-PCR方法对LN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ircRNA表达量进行验证,分析与临床性状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159个circRNA在LN肾组织中明显表达异常,通过qRT-PCR验证发现hsacirc0123190和hsacirc0000660在LN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2.Hsacirc0123190 与 hsa-miR-483-3p 之间相互结合,且 hsa-miR-483-3p在LN肾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3.Hsa-miR-483-3p 与 APLNR mRNA 相互作用,且 APLNR mRNA 在 LN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4.LN肾组织APLNR mRNA表达与肾脏慢性化指数CI、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5.APLNR可调控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TGF-β1在LN组中表达更为显着(P<0.05)。6.外周血hsacirc0123190的表达在LN组中显着下调(P<0.05),与血清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1.在LN肾组织中hsacirc0123190可作为ceRNA分子,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483-3p影响靶基因APLNR的表达。2.外周血hsacirc0123190可作为潜在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为LN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提供应用价值。

尤小兰[3](2016)在《CK20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微转移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1.选取5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高分化细胞株AGS的表达量设定为1.0,RT-PCR法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CK20表达情况,挑选出适合建立体外胃癌微转移模型的胃癌细胞株。2.应用10倍稀释法和毛细管法分别将105、104、103、102、101、1个SGC-7901细胞株置入健康人108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建成含不同SGC-7901细胞数的体外胃癌微转移模型。3.分别采集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各两管,每管5ml。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健康志愿者两管外周血中及体外胃癌微转移模型中CK20mRNA表达情况以确定其检测胃癌微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CK20mRNA在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度在各胃癌细胞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4,P=0.181),而在PBMN中未能检测到CK20mRNA有效表达。在各胃癌细胞株中,SGC-7901表达相对偏低,故体外模型验证中选择SGC-7901细胞。2.对SGC-7901体外微转移模型检测显示,荧光定量PCR检测CK20mRNA微转移敏感性为10-7。3.健康志愿者第一管血标本中,CK20荧光定量PCR检测9例为阳性,31例阴性,假阳性率为22.5%,而第二管血标本中,1例阳性,39例阴性,假阳性率2.5%。结论:1.CK20在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而在PBMN中不表达。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敏感性为10-7,特异性为97.5%,是检测胃癌微转移较好的检测方法。第二部分 胃癌组织中CK20的表达及意义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K20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8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胃粘膜组织中CK20表达情况。2.对比CK20在胃癌组织及胃粘膜组织中表达差异。3.对胃癌组织及胃粘膜组织中CK20免疫组化积分进行ROC检验,获得CK20免疫组化积分的cut-off值。4.根据胃癌组织中CK20免疫组化积分及cut-off值将患者分为CK20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以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胃癌组织中CK20表达与患者无复发生存及3年总生存的影响。结果:1.CK20在胃癌组织、胃粘膜组织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2.胃癌组织中CK20免疫组化积分与胃粘膜组织中CK20免疫组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3.至本研究结束,所有患者随访3年,胃癌组织中CK20低表达者与高表达者两组OS及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K20在胃癌组织、胃粘膜组织均普遍阳性表达。2.CK20在胃癌组织及胃粘膜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3.胃癌组织中CK20表达水平对患者OS及DFS无影响。4.CK20可以作为检测胃癌外周血、胃周淋巴结微转移的标记物。第三部分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及意义目的:探索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1.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了85例胃癌患者、40例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情况。2.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检测结果之间差异。3.应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对胃癌术后无复发生存及3年总生存的影响。结果:1.手术前对照组40例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有35例(41.2%)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有显着性(x2=22.876,P=-1.72×10-6)。2.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外周血CEA、CA724、CA199值、脉管内有无癌栓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1)。3.手术后第一天,对照组40例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结果仍均为阴性;8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有49例(57.6%)外周血中CK20mRNA阳性,两组之间差异有显着性(x2=37.926,P=7.34×10-10)。胃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外周血CEA、CA724、CA199值、脉管内有无癌栓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1)。4.手术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2,P=0.032)。5.术后患者外周血CK20mRNA表达与患者术后OS、DFS相关(P<0.05),阳性表达者的3年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均显着缩短。结论1.CK20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2.较多患者术前外周血存在微转移。3.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微转移与肿瘤体积大、分化差、Borrmann分型Ⅲ-Ⅳ型、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N3、术前外周血中CEA、CA724、CA199升高、肿瘤组织脉管内癌栓等因素相关。4.手术操作是促进胃癌微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5.术后患者外周血中CK20表达可以评估患者预后。第四部分 CK20蛋白及基因在胃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评价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分析胃周淋巴结微转移危险因素以及微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对胃癌患者胃周淋巴结进行HE常规检查、CK20免疫组化及CK20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2.应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各种检测方式证实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3.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与胃周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关系。4.建立COX风险预测模型,分析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HE染色转移阳性淋巴结行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阳性。2.HE染色阴性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有28枚/16例阳性;CK20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有137枚/34例胃周淋巴结阳性,并且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同时均为阳性。在胃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荧光定量PCR法灵敏度更高,与HE染色法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发现有137枚/34例胃周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现象,导致2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发生相应改变,使得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更趋准确。4.胃周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HE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外周血CEA、CA724、CA199值、外周血微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脉管内有无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1)。5.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患者3年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微转移的患者(P<0.05)。6.COX模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分化、Bormann分型、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外周血微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荧光定量PCR检测CK20mRNA表达,是发现胃癌胃周淋巴结微转移的灵敏检测方法。2.通过胃周淋巴微转移检测可以整体提高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术后病理分期。3.胃周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微转移阳性的患者具有比较高的转移复发机率和死亡率。4.胃周淋巴结微转移是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是评估胃癌预后比较独立的检测指标。

龚丽[4](2013)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在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为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早于传统方法的观察指标,有利于早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为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经一次性组织活检穿刺针穿刺病理学确诊的Ⅱ-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56例。患者术前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至少二周期,根据实体肿瘤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于化疗一周期后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qRT-PCR)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s, CK19)、小黏蛋白(small breast epithelial mucin, SBEM)表达水平,并采用单一与联合标记物的方法对CTC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NCT前后CTC的变化情况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在56例乳腺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CK19阳性率为41.1%(23/56), SBEM阳性率为44.6%(25/56),2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例(13.6%)检出CK19阳性,2例(9.1%)检出SBEM阳性,20例健康志愿2例(10%)检出CK19阳性,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及健康志愿者组外周血中CK19和SBEM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辅助化疗前联合CK19和SBEM检测可以将CTC的阳性率提高至64.3%,较单一CK19及SBEM标记物检出率显着提高(P=0.014;P=0.037);3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CK19及SBEM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状态(P=0.001;P=0.002)及临床分期(P=0.001;P=0.001)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大小、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无关(P>0.05)4与新辅助化疗前相比,化疗后CK19的阳性例数由23例减少到15例,CK19的相对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化疗前为化疗后的5.861倍(P=0.001);化疗后SBEM阳性例数由25例减少到16例,SBEM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化疗前为化疗后的6.376倍(P=0.000);5新辅助化疗后,56例患者的化疗总体有效率为62.5%(35/56),其中化疗前后CTC的检出状态为阳性-阴性、阴性-阴性状态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阳性-阳性、阴性-阳性患者高(P=-0.004;P=0.002);6临床有效的患者CK19和SBEM的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比明显高于临床无效的患(P=-0.007;P=-0.005)。化疗及化疗后均为阳性的患者,临床有效的患者CK19和SBEM的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比同样明显高于临床无效的患者(P=-0.018;P=-0.014)。结论: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检测CKl9和SBEM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特异性表达,联合检测2个基因可以提高CTC的检出率;2淋巴结阳性,临床TNM分期晚的乳腺癌患者,CTC检出率高,而ER、PR、 HER-2及Ki-67这些预后因子的表达与CTC的检出率并无相关性;3新辅助化疗后CTC的阳性率及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新辅助化疗前后CTC的动态变化状态可能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有关,提示新辅助化疗能够杀伤外周血微转移的肿瘤细胞。

刘涛[5](2013)在《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和MAGE-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和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MAGE-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6例NSCLC和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以及4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LUNX和MAGE-1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LUNX mRNA、MAGE-1mRNA表达率分别为32/56(57.14%)、33/56(58.93%),而对照组均无表达;②LUNX mRNA、MAGE-1mRNA基因,两者之一在NSCLC患者外周的表达率为47/56(83.93%);③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民族、病理类型等无关(P>0.05);外周血MAGE-1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与临床分期可能关系密切(P=0.049),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民族、病例类型等无关(P>0.05);④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复发(转移)无关(P>0.05),外周血MAGE-1mR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复发(转移)无关(P>0.05),但外周血LUNX mRNA和MAGE-1mRNA均表达与NSCLC患者有复发(转移)密切关系(P<0.05)。结论①LUNX mRNA、MAGE-1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转移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②应用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和MAGE-1基因mRNA表达可能有助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检出率;③NSCLC外周血LUNX基因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无关。NSCLC外周血MAGE-1基因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无关。但NSCLC外周血LUNX、MAGE-1基因mRNA均阳性表达者较至少有一基因阴性表达者容易复发(转移)。

宋平平[6](2013)在《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以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CD44V6和CK19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的相关研究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组织和外周血中CD44V6和CK19基因的表达,探讨CD44V6和CK19基因表达与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56例NSCLC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SCLC组织中CK19、CD44V6基因表达,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SCLC外周血中CK19mRNA、CD44V6mRNA表达情况;采集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正常肺组织和外周血作对照。结果:1.CD44V6基因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显着高于良性病变正常肺组织(P<0.001),CD44V6高表达与TNM分期(P=0.005)、淋巴结转移(P=0.024)有关。CK19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均为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未见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2.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4V6mRNA及CK19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36/56)、57.14%(32/56),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D44V6mRNA在Ⅰ、Ⅱ、Ⅲ期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1%、66.67%、86.67%,其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16)、淋巴结转移(P=0.02)有关;CK19mRNA在ⅠⅡ、Ⅲ期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59.30%、80.0%,其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9)。3.CD44V6和CK19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与外周血中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 NSCLC外周血中CD44V6mRNA与CK19mRNA表达成正相关(P=0.002);CD44V6mRNA与CK19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0%,优于单基因检测。结论:CD44V6和CK19基因在NSCLC癌组织和外周血中表达较高,CD44V6高表达与NSLCL的侵袭转移特性相关,CD44V6mRNA和CK19mRN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阳性率,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分子标志物。第二部分手术操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中血行微转移的影响目的:探讨NSCLC肺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定量检测方法,以及手术操作对非小细胞肿癌血行微转移的影响。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30例可手术NSCLC患者,随机分为先结扎肺静脉组和先结扎肺动脉组,以CD44V6和CK19基因作为检测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检测手术前、后期肺静脉血中,CK19mRNA和CD44V6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集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对照。结果:1.NSCLC患者肺静脉血中,CD44V6mRNA和CK19mRNA分别为7.93±1.7010.76±2.74,显着高于对照组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动脉先结扎组CD44V6mRNA和CK19mRNA在手术前、后期分别为7.92±1.97vs5.67±2.11和11.21±3.14vs8.60±4.02,肺静脉先结扎组CD44V6mRNA和CK19mRNA在手术前、后期分别为7.95±1.91vs7.74±2.10和10.60±3.15vs10.30±2.98。肺静脉先结扎组在手术前后CD44V6和CK19,两者表达均无差异性(P>0.05),肺动脉先结扎组CD44V6mRNA、CK19mRNA表达在手术后期均显着高于手术前期(P≤0.05)结论:非小细胞肿癌患者肺静脉血中可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手术操作可能促进了血行微转移,先结扎肺静脉后结扎肺动脉一定程度可减少血行微转移。第三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多态性以及与血行微转移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NSCLC患者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 CTLA-4)基因多态性的特点以及与血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58例NSCLC患者(包括第二部分30例NSCLC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者CTLA-4+49A>G基因分型。结果:1.CTLA-4+49A>G基因多态的分布CTLA-4+49A>G基因多态的3种基因型在肺癌NSCLC患者中分布分别为:GG型44.30%(70/158),GA型41.77%(66/158)和AA型13.92%(22/158),对照组分布为:GG型48.6%(34/72),GA型41.7%(31/72)和AA型9.7%(7/72)。NSCLC患者中携带CTLA-4+49AA基因型者频率高于对照组(P=0.046),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AA型基因型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489(95%CI,0.977-2.060)2. CTLA-4+49A>G基因多态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行微转移的关系CTLA-4+49A>G多态与NSCLC患者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CK19mRNA以及CD44V6mRNA表达均无显着相关(P>0.05)。结论:CTLA-4+49A>G基因多态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血行微转移未见明显相关,CTLA-4+49AA基因型可能是NSCLC的遗传易感基因,与NSCLC的发生有关。

刘良,谢晓冬[7](2012)在《乳腺癌患者SBEM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乳腺小黏蛋白(small hreast epithelialmucin,SBEM)是一种分泌性蛋白,仅在乳腺及唾液中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其治疗的特异性靶标。SBEM在乳腺癌组织中蛋白水平检出率最高达51%,在外周血中mRNA水平检出率最高达53.3%,且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直接相关。SBEM-mRNA与角蛋白19 mRNA(CK19-mRNA)、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及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微转移的检出率及敏感度和准确度,SBEM-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检测可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并对骨髓微转移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且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在临床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SBE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联合检测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等做一综述。

刘兆喆,郭放,李兵,谢晓冬[8](2012)在《SBEM和hM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和人乳腺珠蛋白(hM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109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对照组(5例健康者与20例其他肿瘤患者)外周血SBEM mR-NA和hMAM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BEM和hMAM阳性表达细胞的比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检测显示SBEM mRNA和hMAM mRNA仅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在健康者和其他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BEM和hMAM在乳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5.9%和40.4%,而在健康者和其他肿瘤患者中仅为10%左右。乳腺癌外周血SBEM和hMAM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和C-erbB-2均无关。结论 SBEM mRNA和hMAM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均有高表达,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血道微转移的存在。

莫军扬,韦长元,黄平,梁志东,张敏敏[9](2011)在《CK19和CEA mRNA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是否可作为判断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E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和CEA mRNA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62.2%和53.3%,在30例乳腺良性患者血清中CK19 mRNA阳性率为3.3%,无CEA mRNA表达。乳腺癌患者和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K19、CEA 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和CEA 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CEA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两项指标有望预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和判断预后。

莫军扬,黄平,庄亚强,梁志东,向川江[10](2010)在《CK19 mRNA在4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检测CK19 mRNA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 mRNA在乳腺癌患者中阳性率为62.2%,在30例乳腺良性患者中阳性率为3.3%。乳腺癌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 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ER、PR无显着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显着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

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Hsacirc0123190海绵吸附hsa-miR-483-3p影响狼疮肾炎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环状RNA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CK20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微转移可行性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胃癌组织中CK20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CK20蛋白及基因在胃周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胃癌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在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方法
结果
    一 RNA的纯度、完整性及定量
    二 qRT-PCR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三 标准曲线的绘制
    四 扩增效率
    五 CK19与SBEM表达情况
讨论
    一 乳腺癌CTC的检测意义
    二 CTC在乳腺癌外周血的表达情况
    三 联合检测CK19和SBEM在外周血中的表达
    四 CTC的检出情况与生物预后因子的关系
    五 乳腺癌NCT与CTC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和MAGE-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以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D44V6和CK19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的相关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手术操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中血行微转移的影响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多态性以及与血行微转移的相关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附表、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表
Appending PaperⅠ
Appending Paper Ⅱ

(8)SBEM和hM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RT-PCR检测
        1.3.2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RT-PCR检测外周血中SBEM mRNA和hMAM mRNA的表达情况
    2.2 FCM检测外周血中SBEM和hMAM阳性表达细胞的比例
3 讨 论

(9)CK19和CEA mRNA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RT-PCR 法检测CK19、CEA mRNA水平
    1. 4 结果判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CK19和CEA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
    2.2 CK19和CEA mRNA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关系
    2.3 CK19和MCM5表达的相关性
3 讨 论

(10)CK19 mRNA在4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RT-PCR 法检测CK19
    1.4 结果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CK19 mRNA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
    2.2 CK19 mRNA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关系
3 讨 论

四、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SBEM和CEACAM19 mRNA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于秀艳,李铤,丛占杰,王文龙,张晓伟,吴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2]Hsacirc0123190海绵吸附hsa-miR-483-3p影响狼疮肾炎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张纯祎. 郑州大学, 2020(02)
  • [3]CK20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D]. 尤小兰. 苏州大学, 2016(05)
  • [4]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在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D]. 龚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13(02)
  • [5]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和MAGE-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D]. 刘涛.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6]非小细胞肺癌血行微转移以及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 宋平平. 山东大学, 2013(09)
  • [7]乳腺癌患者SBEM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 刘良,谢晓冬. 中国肿瘤临床, 2012(23)
  • [8]SBEM和hM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刘兆喆,郭放,李兵,谢晓冬.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2(09)
  • [9]CK19和CEA mRNA表达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莫军扬,韦长元,黄平,梁志东,张敏敏. 重庆医学, 2011(24)
  • [10]CK19 mRNA在45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J]. 莫军扬,黄平,庄亚强,梁志东,向川江. 重庆医学, 2010(20)

标签:;  ;  ;  ;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