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G型跨式单轨转向架分析

ALWAG型跨式单轨转向架分析

一、ALWAG型跨座式独轨转向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利惠,李稳,冷涵,季元进,王刚[1](2021)在《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挑战》文中认为总结了几种典型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包括跨坐式单轨车辆、悬挂式单轨车辆、胶轮路轨车辆、胶轮有轨电车和虚拟轨道车辆,探讨了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未来的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抗侧倾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根据跨坐式单轨车辆抗侧倾稳定性变化规律提出的临界侧滚角理论阐明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的设置原则,给出了稳定轮和导向轮预压力与运行舒适度、曲线限速之间的联系,跨坐式单轨车辆提速的关键是开发性能更优的轮胎,并控制由于运行速度提高所引起的振动恶化;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车-桥耦合振动,其倾摆特性和横风引起的倾摆稳定性是悬挂式单轨车辆的特有动力学问题,由于车-桥耦合振动引起的钢质轨道梁低频噪声是有待研究的问题;胶轮路轨车辆在国内的研究刚刚起步,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改善车辆的横向平稳性;胶轮有轨电车动力学研究集中于车辆运行性能和导向轮/轨关系,研究难点在于阐明其导向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虚拟轨道车辆提出了许多新的动力学研究问题,包括循迹控制、机械架构与循迹控制策略的匹配性、纵向力分配、分布式驱动等,或将成为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的新热点。

卢虎平[2](2021)在《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灵敏度因素众多,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和铁木辛柯梁理论,对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基于Lagrange方程,考虑悬架系统(橡胶轮胎,轨道梁,横向油压减振器和空气弹簧等)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15自由度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另外,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考虑了轨道梁的剪切变形和扭转变形的影响,并推导了柔性轨道梁振动的微分方程,最后,构建出精细化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且基于车桥耦合理论和Newmark-β法编制了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求解程序。(2)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适用于简支钢-混凝土组合轨道梁的轨道不平顺动力学分析模型,基于三角级数法通过MATLAB平台分别编制了美国六级谱和日本单轨实测轨道不平顺谱。(3)基于实测数据的模型验证研究。通过与商业软件UM和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对比研究,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和编制的车桥耦合程序正确性,使计算精度得到保证,此外,将本文模型与现有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解了各种模型的差异以及适用情况。(4)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振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自身相关特点,构建出本文动态特性响应的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了轨道不平顺、支座参数和平纵断面特性等因素对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为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安全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5)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舒适性研究。基于本文所构建的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和乘坐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对轨道不平顺、支座参数影响因素下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的舒适性能,并基于本文所构建的舒适性评价体系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评价。

刘家栋,张彦华,马喜成[3](2020)在《跨座式单轨主流车型性能分析与选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国内主流跨座式单轨车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车辆选型建议。

周建成[4](2020)在《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文中指出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比不仅具有很多的优点,而且对于中国很多城市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不仅可以缓解市内交通拥堵情况、加快城市发展进程,而且还可以成为市内的独特的观赏景观。但传统的中大型跨座式交通系统建设成本较高,同时在运营维护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大型城市的补充线路或中小型城市以及旅游景区城市的主要线路来说,由于投资建设资金有限,其应用和推广受到限制。鉴于此,本论文以新提出的一种新型轻量化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导向轮预压力、走行轮径向刚度、沙漏弹簧和减振器参数、动力学性能、车辆故障动力学等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对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根据车辆动力学分析理论,对车辆系统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车辆动力学微分方程。其次,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动力学计算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进行了简化。同时,结合GB5599-1985和UIC518建立车辆动力学评判标准,对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评判。依照制定的车辆动力学标准对导向轮和稳定轮的预压力、走行轮垂向刚度、沙漏弹簧参数和减振器阻尼参数等车辆动力学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对参数优化后的车辆系统进行空重车正常工况和特殊故障工况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无论空车状态还是重车状态,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都具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走行轮爆胎工况时,车辆以低于40km/h速度运行能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减振器失效时,车辆以低于60km/h的速度运行能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

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5](2019)在《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横向风载是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主要外部激扰源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了轮胎的力学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具有38个自由度的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横向脉动风载及美国六级谱轨道不平顺作为系统外部激励输入,开展了在不同风速工况下跨座式单轨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动态响应结果随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当风速达到20m/s时,车辆轮重减载率较高,建议车辆降速或暂停运营。在风速小于15m/s时,跨座式单轨车辆可正常安全运行。横向脉动风载作用下的车辆动态响应的最大值,相对于稳定风载大约会增加(5~12)%。

王名月,缪炳荣,李旭娟,杨忠坤[6](2017)在《跨座式单轨作业车转向架构架动载试验及疲劳强度分析》文中指出以某公司最新研制的CZ200跨座式单轨作业车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中金渝至童家院子区段的多工况线路测试,进一步对单轨车转向架构架的结构应力进行试验评估。首先,建立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经结构静强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定构架应力较大部位及动态特性,合理布置测点;然后测量构架危险部位在牵引平直线、牵引弯道、牵引加速、牵引上坡以及加配重等各典型工况下,构架的动应力时间历程,通过线路动应力对构架进行静强度评估;最后,采用疲劳分析软件n Soft对构架进行全寿命疲劳分析,得到构架的疲劳损伤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构架的动态特性、静强度、疲劳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乔志[7](2016)在《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车桥耦合动力学理论,依托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动力性能试验,对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问题与轨道梁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三维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模型和桥梁模型。根据Lagrange公式推导了车辆的动力学运动方程,求得了车辆的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轨桥梁模型。(2)模拟了轨道不平顺。基于三角级数法分别模拟了铁路、公路和单轨交通的轨道不平顺,计算分析中,导向轮和稳定轮采用日本钢轨道梁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模拟,走行轮采用美国六级谱模拟。(3)编制了车桥动力响应分析程序。基于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和Newmark-β法,采用MATLAB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空间耦合系统振动响应分析程序,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和动力仿真计算程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4)研究了轨道梁的基频限值和动力系数。运用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求得了不同车速下轨道梁跨中截面的位移动力系数,探讨了动力系数与基频之间的关系,根据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动力系数关于基频比的线性拟合公式。(5)简支梁跨度超过22m,车速超过30km/h时,梁高设为1.6m较为合理。梁高1.6m时,车辆和轨道梁都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6)对22m简支梁进行了设计和验算,结果表明预应力筋布置较为合理。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类似的工程计算,并为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设计及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参考。

林耀[8](2016)在《跨座式列车车体耐撞性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轨道列车技术的发展,主动防护技术成为了列车安全运行的必备技术,然而其复杂性和随机因素仍然导致列车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因此被动安全防护技术逐渐被重视并运用到列车车体结构中。本文以某跨座式列车被动安全防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其耐碰撞性进行分析。首先,总结了轨道列车被动安全技术和跨座式列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汇总了轨道列车碰撞事故的分类及其特点,介绍车辆碰撞仿真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列车碰撞分析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方程、非线性特征、碰撞中产生的接触问题和沙漏控制等。其次,详细考虑跨座式列车头车、中间车的车体、车钩缓冲装置以及轨道梁等实际结构,对列车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模型。特别针对跨座式列车橡胶轮胎的特点,选择空气气囊和弹性材料对走行轮、导向轮、稳定轮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在直线和曲率半径为100m的曲线上分别进行车辆碰撞,与传统的采用刚性轮模拟的方案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列车碰撞的计算时间、加速度、碰撞响应、能量分配和转向架垂(径)向的位移等,得出跨座式列车轮胎不能简化为刚性轮模拟,应采用空气气囊和弹性材料对轮胎进行模拟仿真更符合实际这一结论。最后,对六辆编组的跨座式列车设置了以一定的速度在直线轨道上撞击另一列处于静止、无制动状态的相同列车的工况,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设置了评价标准。由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列车的最大安全碰撞速度为20km/h。进而,针对最大安全碰撞速度偏小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界面力较大、吸能结构耗散能量的效果差等造成减速度过大。

许念江[9](2014)在《跨座式单轨转向架构架的虚拟疲劳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跨座式单轨交通制式的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轨转向架技术的进步。转向架是单轨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构架作为转向架的基础,其结构性能直接影响单轨车辆的运行品质以及行车安全。构架是转向架行驶走行部的骨架,是转向架的关键承载部件,它将轮对轴箱装置、弹簧减振装置、牵引驱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车体悬挂装置等组成一个整体。因此,构架结构安全是单轨车辆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转向架构架的疲劳设计是构架结构安全的必要过程之一,而有效的疲劳预测手段是疲劳寿命设计的关键技术支持。最可靠且最具说服力的疲劳预测手段是在物理试验台架上所做的疲劳台架试验。但物理试验台架价格昂贵,而且必须是在新产品研发出来之后才能检测,一旦新产品设计有缺陷,必须重新设计,重新生产,重新检测。因此,物理试验台架不仅延长研发时间,而且会大大提高研发成本。虚拟试验台架是仿照物理试验台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有限元软件和多体动力学软件所创建的参数化、数字化的虚拟样机。虚拟试验台架可以很好地弥补物理试验台架的缺点,缩短研发时间,减少研发成本,并且可以给物理试验台架提供参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以重庆市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搭建了单轨转向架构架的虚拟试验台架,从而对构架的高应力区域进行了全寿命预测。首先,建立了转向架构架虚拟试验台架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试验台架的结构强度;然后,建立单轨转向架构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C-B模态计算得到模态中性文件,对其强度计算验证构架的结构强度;最后,实现试验台架与构架的刚柔耦合,依据相关标准对构架进行虚拟疲劳试验仿真,得到构架的载荷历程、关联材料的疲劳特性,利用疲劳分析软件Fatigue计算求得构架高应力区域的疲劳寿命。分析表明,构架疲劳寿命大于构架的设计使用寿命,构架设计满足要求。

苗胜豪[10](2012)在《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研究》文中提出直线电机单轨交通是比较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目前世界上只有一条直线电机单轨线路位于莫斯科。直线电机单轨交通集合了直线电机和单轨交通的优缺点,于其他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大的区别,其线路参数的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需要对其线路参数展开专项研究。本文主要在莫斯科直线电机单轨交通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轨轮轨交通、单轨交通、直线电机和磁悬浮线路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的线路参数,并做的一系列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对提出的线路参数进行评价,进而得出线路参数的优化结果。本文在现有研究资料基础上,对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研究:1.本文详细介绍了莫斯科的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的线路、车辆等方面的资料。2.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单轨交通、直线电机和磁悬浮线路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的线路参数。3.本文运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了在SIMPACK中建立直线电机单轨交通整车模型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4.通过对整车模型进行40km/h速度下,在不同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竖曲线半径下的通过性仿真,得出了车体垂向和横向加速度曲线,并运用Sperling评价标准对车辆的垂向平稳性和横向平稳性给予了评价,并优化提出的线路参数。

二、ALWAG型跨座式独轨转向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LWAG型跨座式独轨转向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
    1.1 跨坐式单轨车辆
    1.2 悬挂式单轨车辆
    1.3 胶轮路轨车辆
    1.4 胶轮有轨电车
    1.5 虚拟轨道车辆
2 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
    (1)运动稳定性。
    (2)运行安全性。
    (3)运行平稳性。
    (4)车-桥耦合振动。
    (5)走行部的创新设计。
3 跨坐式单轨车辆
    3.1 研究现状
        3.1.1 抗侧倾稳定性
        3.1.2 曲线通过性能
        3.1.3 车-桥耦合振动
    3.2 问题与挑战
4 悬挂式单轨车辆
    4.1 研究现状
        4.1.1 车辆动力学性能
        4.1.2 车-桥耦合振动
    4.2 问题与挑战
5 胶轮路轨车辆
    5.1 研究现状
    5.2 问题与挑战
        5.2.1 运行平稳性
        5.2.2 受流器三维接触模型
6 胶轮有轨电车
    6.1 研究现状
    6.2 问题与挑战
        6.2.1 导向稳定性
        6.2.2 路面车辙
7 虚拟轨道车辆
    7.1 研究现状
        7.1.1 单铰接半挂车后轴主动转向控制
        7.1.2 多铰接式汽车列车轨迹跟随控制
        7.1.3 虚拟轨道车辆的循迹控制
    7.2 问题与挑战
        7.2.1 循迹控制
        7.2.2 机械架构与循迹控制的匹配性
        7.2.3 纵向力分配
        7.2.4 分布式驱动
        7.2.5 自主驾驶
8 结 语

(2)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动力学模型
    2.1 车体模型
    2.2 轮胎模型
    2.3 柔性轨道梁模型
    2.4 耦合动力学模型
    2.5 数值积分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模型验证研究
    3.1 计算参数的选取
    3.2 基于UM模型的对比验证
    3.3 基于实测数据的整体模型对比验证
        3.3.1 试验工况概况
        3.3.2 轨道梁自振特性验证分析
        3.3.3 车辆系统动态响应验证分析
        3.3.4 轨道梁系统动态响应验证分析
    3.4 基于经典模型的对比验证
        3.4.1 车体加速度对比验证分析
        3.4.2 轨道梁位移对比验证分析
        3.4.3 轨道梁加速度对比验证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振动参数影响研究
    4.1 振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构建
    4.2 轨道不平顺影响研究
    4.3 支座参数影响研究
    4.4 平纵断面特性影响研究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舒适性研究
    5.1 舒适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5.2 轨道不平顺对舒适性影响研究
    5.3 支座参数对舒适性影响研究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跨座式单轨主流车型性能分析与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流车型应用情况
    1.1 国外跨座式单轨的发展与应用
    1.2 国内跨座式单轨的应用与发展
2 主流车型对比分析
    2.1 列车基本参数
    2.2 转向架
    2.3 载客量与运能
    2.4 供电系统对比
    2.5 轨道梁
    2.6 综合比较分析
3 结语

(4)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内容和发展现状
        1.2.1 国外跨座式单轨车辆发展
        1.2.2 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发展
        1.2.3 跨座式单轨车辆系统和铰接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轻型铰接式跨座式单轨车辆研究
    2.1 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结构总体简介
    2.2 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总体结构
        2.2.1 橡胶轮胎
        2.2.2 铰接装置
        2.2.3 牵引装置
        2.2.4 减振悬挂装置
    2.3 转向架传动受力分析
    2.4 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运动学方程
        2.4.1 轮胎力模型
        2.4.2 二系悬挂元件力学模型
        2.4.3 构架动力学方程
        2.4.4 摇枕动力学模型
        2.4.5 车体的动力学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型铰接跨座式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评判标准
    3.1 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
        3.1.1 车辆运动自由度分析
        3.1.2 车辆模型的拓扑结构
        3.1.3 车辆模型参数
        3.1.4 轨道梁参数
        3.1.5 列车仿真模型建立
    3.2 动力学性能评判标准
        3.2.1 运行平稳性评判标准
        3.2.2 曲线通过性能评判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参数优化
    4.1 导向轮和稳定轮预压力分析
    4.2 走行轮轮胎垂向刚度优化
    4.3 沙漏弹簧刚度和阻尼优化
    4.4 垂向减振器阻尼优化
    4.5 横向减振器阻尼优化
    4.6 优选的参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5.1 直线车辆运行平稳性仿真
    5.2 车辆曲线通过性能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故障工况下车辆动力学性能
    6.1 走行轮爆胎工况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6.2 减振器失效工况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平脉动风载
3 跨座式单轨动力学模型
    3.1 跨座式单轨车辆结构
    3.2 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模型
4计算与分析
5结论

(6)跨座式单轨作业车转向架构架动载试验及疲劳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单轨作业车转向架结构
2 模态分析
3 动应力线路试验
4 疲劳寿命
5 结论

(7)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模型及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车辆模型
        2.2.1 车辆振动的基本型式
        2.2.2 车辆模型的基本假定
        2.2.3 车辆运动方程的建立
        2.2.4 车辆动力平衡方程组
    2.3 桥梁模型
    2.4 轨道不平顺
        2.4.1 轨道不平顺的描述
        2.4.2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
        2.4.3 功率谱的变换
        2.4.4 轨道不平顺模拟算例
    2.5 车桥系统动力平衡方程组
    2.6 时程分析算法
    2.7 全过程迭代法
    2.8 本章小结
3 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及程序验证
    3.1 引言
    3.2 跨座式单轨交通试验概况
    3.3 车辆及轨道梁计算参数
    3.4 轨道梁自振特性分析
    3.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3.5.1 车体加速度
        3.5.2 轨道梁挠度
        3.5.3 轨道梁加速度
    3.6 本章小结
4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设计参数研究
    4.1 引言
    4.2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基频限值研究
        4.2.1 国内外基频限值的研究
        4.2.2 计算参数
        4.2.3 计算结果分析
    4.3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动力系数研究
        4.3.1 国内外动力系数的研究
        4.3.2 桥梁共振机理分析
        4.3.3 计算结果分析
    4.4 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梁动力系数与基频关系的研究
    4.5 跨坐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设计
        4.5.1 设计规范
        4.5.2 主要技术标准
        4.5.3 轨道梁桥结构设计
        4.5.4 轨道梁桥计算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跨座式列车车体耐撞性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列车车辆耐碰撞研究状况
        1.2.2 国内列车车辆耐碰撞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跨座式列车的研究状况
    1.3 列车的碰撞事故分类及其特点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列车碰撞仿真中的基础理论
    2.1 列车碰撞分析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方程
        2.1.1 基本方程和控制条件
        2.1.2 显式有限元时间积分算法及计算控制
    2.2 列车碰撞分析中的非线性特征
        2.2.1 材料非线性
        2.2.2 几何非线性
        2.2.3 接触非线性
    2.3 列车碰撞中的接触算法
    2.4 沙漏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座式列车碰撞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跨座式列车的结构简介
        3.1.1 列车车辆主要结构参数
        3.1.2 列车车体结构材料及属性
    3.2 跨座式列车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碰撞模型的有限元划分
        3.2.2 列车碰撞有限元模型
        3.2.3 列车车钩缓冲器的模拟
        3.2.4 跨座式单轨列车轨道梁的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座式列车轮胎的仿真模拟
    4.1 跨座式列车轮胎参数和有限元建模
        4.1.1 轮胎参数
        4.1.2 轮胎及转向架的有限元建模
    4.2 直线轨道碰撞下的轮胎仿真对比
        4.2.1 列车直线碰撞工况的介绍
        4.2.2 列车直线碰撞结果对比分析
    4.3 曲线轨道碰撞下的轮胎仿真对比
        4.3.1 列车曲线碰撞工况的介绍
        4.3.2 列车曲线碰撞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座式列车最大安全碰撞速度求解
    5.1 列车碰撞的工况说明和评价标准
        5.1.1 工况说明
        5.1.2 评价标准
        5.1.3 最大安全碰撞速度求解过程
    5.2 列车碰撞速度为20km/h时仿真结果
    5.3 列车碰撞速度为21km/h时仿真结果
    5.4 基于仿真结果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跨座式单轨转向架构架的虚拟疲劳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转向架构架试验台架简介
        1.2.1 国外转向架构架试验台架设备简介
        1.2.2 国内转向架构架试验台架设备简介
    1.3 虚拟试验台架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虚拟试验台架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虚拟试验台架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与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2.1.1 平面应力问题
        2.1.2 平面应变问题
        2.1.3 平面问题的离散化
    2.2 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2.2.1 刚柔混合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第三章 虚拟试验台架搭建与转向架构架建模
    3.1 虚拟试验台架的搭建
    3.2 虚拟试验台架有限元强度分析
        3.2.1 虚拟试验台架的离散化和边界条件
        3.2.2 虚拟试验台架的载荷条件
        3.2.3 虚拟试验台架强度分析结果
    3.3 单轨转向架构架的建模
        3.3.1 构架的三维建模
        3.3.2 构架几何模型的简化
        3.3.3 构架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第四章 基于刚柔耦合的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
    4.1 模态分析
        4.1.1 Craig-Bampton 模态综合法的基本理论
        4.1.2 模态计算
        4.1.3 构架模态振型分析
    4.2 构架强度分析
        4.2.1 载荷工况分析
        4.2.2 载荷分析与计算
    4.3 强度分析及计算结果
        4.3.1 满载静止工况
        4.3.2 转弯工况
        4.3.3 制动工况
        4.3.4 牵引工况
        4.3.5 转弯制动工况
        4.3.6 转弯牵引工况
        4.3.7 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虚拟试验台的单轨转向架构架疲劳分析
    5.1 引言
    5.2 疲劳分析理论基础
        5.2.1 疲劳的特点
        5.2.2 全寿命分析理论
    5.3 虚拟疲劳试验的基本流程
        5.3.1 单轨转向架构架模态分析流程
        5.3.2 模态载荷历程生成流程
        5.3.3 虚拟疲劳寿命分析流程
    5.4 构架疲劳分析
        5.4.1 材料的疲劳特性
        5.4.2 载荷谱的确定
        5.4.3 构架疲劳寿命计算
        5.4.4 计算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研究内容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结构特点
    2.1 莫斯科直线电机单轨交通介绍
    2.2 直线电机单轨车辆的结构特点
    2.3 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
3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研究
    3.1 圆曲线最小半径参数研究
        3.1.1 确定线路最小半径的的基本原理
        3.1.2 确定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的主要参数
        3.1.3 直线电机单轨最小曲线半径的取值标准
    3.2 缓和曲线参数研究
        3.2.1 缓和曲线线型研究
        3.2.2 缓和曲线长度研究
    3.3 最小夹直线长度和圆曲线长度研究
    3.4 最大坡度参数研究
    3.5 坡段连接条件参数研究
        3.5.1 最小竖曲线半径研究
        3.5.2 设置竖曲线的限制条件研究
        3.5.3 最小坡段长度研究
4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4.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简介
        4.1.1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一般过程
        4.1.2 SIMPACK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算法
    4.2 直线电机单轨车辆的动力学方程模型
        4.2.1 车辆系统自由度
        4.2.2 轮胎模型
        4.2.3 整车动力学模型
    4.3 在SIMPCAK中建立直线电机单轨车辆整车动力学模型
        4.3.1 建模前的结构分析
        4.3.2 整车特征参数的获取
        4.3.3 整车主要特征参数
        4.3.4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车线动力学仿真
    5.1 直线电机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办法和评价标准
        5.1.1 一般轨道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
        5.1.2 直线电机单轨车辆动力学评价标准
        5.1.3 直线电机单轨车辆动力学研究办法
    5.2 在SIMPACK中的动力学性能仿真
        5.2.1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曲线参数动力学性能仿真
        5.2.2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缓和曲线参数动力学性能仿真
        5.2.3 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竖曲线参数动力学性能仿真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ALWAG型跨座式独轨转向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轮胎式轨道交通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与挑战[J]. 任利惠,李稳,冷涵,季元进,王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1(06)
  • [2]跨座式单轨列车-柔性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 卢虎平.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跨座式单轨主流车型性能分析与选型研究[J]. 刘家栋,张彦华,马喜成. 铁道机车与动车, 2020(07)
  • [4]轻型铰接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D]. 周建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横向风载作用下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响应研究[J]. 廖贞,杨冰,梁赛,肖守讷.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9(09)
  • [6]跨座式单轨作业车转向架构架动载试验及疲劳强度分析[J]. 王名月,缪炳荣,李旭娟,杨忠坤.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7(04)
  • [7]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轨道梁耦合系统动力问题研究[D]. 乔志.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8]跨座式列车车体耐撞性结构研究[D]. 林耀.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9]跨座式单轨转向架构架的虚拟疲劳试验研究[D]. 许念江.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1)
  • [10]直线电机单轨交通线路参数研究[D]. 苗胜豪.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ALWAG型跨式单轨转向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