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际燃料乙醇工业发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赵如画[1](2021)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石油成为美国运输业的主要燃料,并逐渐超过煤炭成为美国能源消费最多的能源形式。然而石油在创造美国工业奇迹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石油勘探、开采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发生的泄漏,加工炼制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水体、水生物以及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设立环境质量委员会、环保署等环境行政机构,出台《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环保法案加强对环境的管制。严格的环境管制增加了炼油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工业也以此为借口,不断向环保署提出挑战。从短期来看,严格的环境管制增加了石油行业的负担,从长期来看环境管制倒逼石油工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清洁燃料,实现“清洁空气”的环境目标与能源独立的政治目标。根据该研究思路和逻辑,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首先采用了综合梳理的方式,阐释了对1970-19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研究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等问题。第一章宏观描述了美国石油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剖析美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征。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第一口石油自流井的诞生,拉开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序幕。20世纪中期美国的汽车数量高速增长,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石油勘探日趋成熟,国内的石油勘探活动也开始萎缩。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石油工业,也彻底地改变了美国的石油产业。1980年代到1990年代,石油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整合,炼油行业扩张停止,转而以关闭落后产能、技术改造和环保升级为发展方向。石油工业引发的石油污染给美国城市环境、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1970年代之前,美国就已经着手进行污染治理,但成效甚微。第二章分别梳理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对炼油行业污染排放的管制要求以及石油行业的反应。1970年代,在《国家环境政策法》《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法律框架下,美国对炼油厂建设许可、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做出规定。石油工业因高额的污染治理费用为借口,跟环保署做斗争,促使国会对法律进行修订。环保署与石油工业博弈的过程中,将环境管制的路径逐渐转向市场调节型,治理污染的同时兼顾企业成本与效益。石油商也逐渐转变其对环境管制的态度。第三章探讨了环境管制对炼油行业的影响。首先以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为例,分析朴茨茅斯炼油厂获得许可的决策过程所体现的197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其次,分析环境管制对炼油业成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影响。第四章探析了美国去除含铅汽油的艰难历史进程以及1990年《清洁空气法》对燃料的监管要求。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订时加入了一系列旨在净化汽油的计划。关于汽油中的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引发了一场环保署与石油工业、环保组织与各州政府之间的争论。甲基叔丁基醚对人体的危害最终被证实,这场争论促使生物燃料-乙醇汽油被推广使用。

于斌[2](2020)在《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往往需要引进高端工艺技术与装置,项目投入较大。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前期对市场了解程度不够,工艺技术方案不够完善,启动资金匮乏等风险都可能随时出现。一旦项目风险发生,会对公司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可能导致项目搁浅,后果难以估计。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作为二代燃料乙醇产业化的示范项目,是燃料乙醇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生物能源领域同类公司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S公司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对自身以及类似项目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本文以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采用核对清单阅读法和头脑风暴法,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最终通过归纳总结出了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这五种一级风险因素,以这五种一级风险为基础归纳识别出了 19个较为具体的核心风险因素。通过对这五种一级风险与19个核心风险因素的矩阵化处理,采用以层次分析法为先决处理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终得出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及技术风险对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影响最大。经模糊综合评价加权计算后,得出此项目的综合风险评价指数为3.40,大于正常风险评价指数3,小于严重风险指数4。以上述结果为基础,对项目的五种一级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合理控制措施。本文对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的风险评估,由于纤维素燃料乙醇为最新的二代技术,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对国内其他纤维素燃料乙醇相关项目的过程研发、工艺比选、建厂选址、等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参考,以保证项目可以有正确投资方向,降低投资的盲目性,科学地应对项目中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马丹[3](2020)在《基于SimaPro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引发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速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化转型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点方向。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现居全球第四位。燃料乙醇在能源供给补充方面展现出诸多优势,是良好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但其从生产到燃烧使用需经历生产、运输和使用等多个环节,涉及多种能源的输入和消耗,如何从生命周期角度评估燃料乙醇的环境影响成为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现阶段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水平,选定玉米、木薯和玉米芯燃料乙醇为研究对象,以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为指导,利用SimaPro软件,对三种燃料乙醇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收集燃料乙醇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参数,构建符合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实际的生命周期物质清单。将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划分为原料生产、原料运输、燃料乙醇生产、燃料乙醇运输和燃料乙醇燃烧使用五个阶段,建立起系统的LCA模型。(2)通过CML方法的10种环境影响类型,对生命周期清单进行特征化、标准化和加权处理,得到三种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及各阶段环境影响潜值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指数最大,玉米燃料乙醇次之,木薯燃料乙醇最小。三种燃料乙醇对陆生生态毒性潜势(TETP)和淡水生态毒性潜势(FAETP)的影响最大。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对环境影响贡献最大的是燃料乙醇燃烧使用阶段。(3)通过Cumulative Energy Demand(CED)方法对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能源需求总量进行核算,运用IPCC 2013GWP20a和IPCC 2013GWP100a方法,分别核算以20年和100年为评估时间范围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三种燃料乙醇的能源需求与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与常规汽油相比,玉米、木薯和玉米芯燃料乙醇能源需求节约方面分别低于常规汽油13.00%、24.12%和4.96%;在不计入农业生产阶段作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下,三种燃料乙醇的温室气体减排率分别为10.79%、26.29%和3.15%。(4)选取生物质分配比率、氮肥和蒸汽使用量等单因素,对三种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氮肥用量的改变对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大。CML方法的10种环境影响类型中,陆生生态毒性潜势对氮肥用量的改变最为敏感,灵敏度范围为0.738-0.793。根据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结果,结合我国现阶段燃料乙醇产业规划和整体发展水平,从科学化推进绿色农业生产、优化供能燃料结构和生产工艺、制定和完善燃料乙醇相关政策或方案等方面,为继续推动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冯雪[4](2020)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与测度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随着天保工程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面临支柱产业缺失、经济增长缓慢的困境,以木材采伐和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营方式开始由木材生产向森林资源培育转变,林区亟需寻找替代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寻找新的支柱产业是林区发展的关键。生物质能源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是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需要,有助于改变高度依赖木材生产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虽然有丰富农林剩余物资源,有广阔的生物质能源需求市场,但生物质能源产业仍然发展缓慢、集约化程度较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进行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以期明晰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及识别关键影响因素,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首先,分析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于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模型,提出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DPSIR”分析范式。以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为研究起点,分析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所处的状态,研究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对林区产生的影响,提出响应措施。从生物质能源资源状况和生物质能源产业状况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表明:2005-2017年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稳步上升,生物质发电项目进展较快。其次,明确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基于“DPSIR”分析范式,界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梳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构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的理论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推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再次,评价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水平,识别出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从整体上探究影响因素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作用。建立了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评价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05-2017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由“低等水平-中等水平-较高等水平”的发展过程;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生物质能源资源利用率、资金投入、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完善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提高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健全生物质能源产业市场运行机制和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原料保障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推动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结合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设计了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演进流程,构建了农作物秸秆原料收储运体系。

魏庭玉[5](2020)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相对贫乏,通过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不仅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液化各项技术均进展缓慢,从宏观角度确定制约应用的突破点和难点,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商业进步。从能源-环境-经济三个维度,选择技术相对成熟的三条路线作为研究对象:生物化学转化制取纤维素乙醇、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生物油、气化费托合成制取生物航空燃料。在Aspen plus软件上分别建立对应的工艺仿真模型,获得相应的物流、能流和热力学数据作为后续分析计算的基础。能量利用方面,应用?分析方法,计算了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支付?、收益?、?效率和?损失。结果表明,系统外部?损较小,主要?损来自系统内部不可逆因素。三者的能量转化率分别是42.40%、47.37%和37.44%,?效率分别是45.09%、59.02%、40.74%。环境效益方面,应用全生命周期方法,计算了生产上游、生产过程、生产下游各环节的环境影响潜值。结果表明,三条路线相对于化石汽油均有较好的环境表现,其中生物航煤环境性最优。此外,用可再生氢和生物乙醇替代化石源能略微改善总体环境影响。经济性方面,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计算了各路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总生产成本。纤维素乙醇、生物油、生物航煤的总生产成本分别约为8600、6600、11000元/吨。三者暂时都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其中热解提质生物油的经济性相对最好。

樊海利[6](2019)在《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维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是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为频繁且波幅较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能源价格等国际市场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本文首先阐述了供求均衡理论、经济波动理论、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成本驱动效应和供需驱动效应两个角度分析国际能源价格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途径以及作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以及通径分析法等计量方法,定量研究不同种类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向以及通过国际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国际能源价格与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国际能源价格不仅能直接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而且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有间接影响。其中,国际能源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通径系数仅为0.102,通过国际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的间接影响系数为0.536。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要制定完善的国际能源监控机制、调控通货膨胀率以及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创新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对国际能源的依赖程度、调控农产品生产结构和调节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等一系列稳定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对策建议。

娄岩[7](2019)在《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2003年开始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五省推广乙醇汽油以来,目前已经在包括天津、广西在内的十几个省区市全部或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十多年的燃料乙醇产品生产和销售一直坚持“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推广”的要求,生产企业销售区域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燃料乙醇价格由国家发改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定调整。随着国家对于燃料乙醇政策的调整,燃料乙醇行业建立规范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燃料乙醇属于政策性推动型行业,与我国对于汽柴油、电力等能源的管控一样,燃料乙醇行业不可能完全按照普通属性的行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对于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有着“严控总量,多元发展”、“规范市场,有序流通”、“依法推动、政策激励”的基本要求。因此,燃料乙醇行业既需要市场化又不能完全自由市场化。如何形成更加完善的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政府职能部门和燃料乙醇供需方亟需思考和研究的课题。JL燃料乙醇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生物质能源基地,拥有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燃料乙醇单产装置。公司成立20年来,燃料乙醇一直采取以国家定向、定点、定价销售的传统计划性模式。在国家启动燃料乙醇全国推广的背景下,产品销售区域、销售价格都逐步走向市场话。JL燃料乙醇公司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根据市场化形势进行战略、管理、思维的调整是亟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以JL燃料乙醇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燃料乙醇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在管理学院所学知识,以及自己行业从业经验,利用市场经济、市场化、优劣机威分析等相关现代管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于JL燃料乙醇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化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对于生产企业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围绕企业和行业研究竞争力情况,探讨燃料乙醇企业和行业的未来趋势和市场化发展趋势走向。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1)从研究角度上,以JL燃料乙醇公司为研究对象,微观分析不同原料,不同地域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价值链构成,进而研究不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优劣势,找出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通过对行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进行JL燃料乙醇公司价值创造与市场化对策分析。(2)从研究定位上,基于市场的角度,以现代管理学相关原理为工具,对价值链形成的不同种类:原料、公司治理、市场地域等进行分类分析并最终汇总系统分析。形成了对燃料乙醇行业及JL有限公司的“点、线、面”综合详尽的分析。发展和完善了燃料乙醇行业和生产企业研究的内容体系。(3)从研究层次上,基于行业基层从业者的角度,根据政策信息、渠道信息、采访信息、研究结论等,从市场的前端,政策执行的终端,对未来中国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在市场化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探究。找寻行业良性发展之道,探寻企业市场化生存之路。

冯欢[8](2019)在《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协同增效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化石燃料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其储量有限以及环境不友好等缺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生物燃料作为清洁、可再生替代燃料,对其大力开发有望解决化石燃料应用中不可持续和高排放等问题。在众多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中,水热液化由于无需对生物原料进行繁琐高能耗的干燥,在处理高含水量生物质时显示出明显优势,通过在亚临界水中一步转化能实现生物质全组分利用,获得较高油产率及能量回收率。本文针对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低脂微藻螺旋藻和我国沿海一带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两种高含水量的生物质,研究其掺混后的共水热液化特性,探究不同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掺混比例下两者的协同效应,而通过开展互花米草中两种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与螺旋藻共水热液化协同特性的研究来揭示螺旋藻与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协同增效机理,以进一步提高掺混原料水热液化后的生物油产率和品质,实现螺旋藻和互花米草的高效能源化。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分别对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各自的水热液化特性开展研究,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超过70wt.%,脂质含量仅为5wt.%,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类微藻。在反应温度为335℃、停留时间45min、3g原料以及30mL水的试验条件下获得40wt.%的最高油产率。互花米草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超过65%,木质素含量超过10 wt.%,是一种典型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互花米草在亚临界水中的产油率影响不大,在360℃的较高温度下获得的最佳生物油产率约为15wt.%,明显低于螺旋藻的生物油产率。(2)开展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掺混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停留时间下都表现出了显着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生物油产率以及品质的变化上,在360℃、30min及掺混比例1:1时获得了最佳的生物油产率(超过了30wt.%)。掺混使生物油中包含更多的脂肪酸类物质。在340360℃的液化温度区间内可获得较高的生物油热值以及能量回收率,掺混原料在液化反应过程中的积极协同效应改变了产物生成路径,进而提高了生物油的产率以及品质。(3)开展螺旋藻与α-纤维素共水热液化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螺旋藻与α-纤维素之间的协同增效使生物油产率大幅提升。在300℃、30min及掺混比例2:1时,生物油产率超过40wt.%。与螺旋藻和α-纤维素在同样条件下单独水热液化相比,协同效应超过16wt.%,几乎可达到采用催化剂带来的生物油产量提升效益。两者掺混水热液化过程中降低了碳化反应,强化了脱水、聚合、缩合、环化以及美拉德反应,导致生物油中含有大量含氮含氧杂环。同时,掺混原料生物油能量回收率高达80%。(4)开展螺旋藻与木质素共水热液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340℃以上掺混原料生物油的品质有显着提升。在350℃、50min时,木质素水热液化获得了超过23wt.%的生物油产率。而掺混原料在345℃、40min及掺混比例2:1时则可获得32wt.%的产油率。掺混原料水热转化获得的生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特别是十六烷酸含量显着增加,而含氮组分则明显减少。(5)在乙醇-水共溶剂中开展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的加入强化了生物油产率。其中,对互花米草生物油产率的提升最为明显,生物油产率在340℃、30min及乙醇体积分数50vol.%时达到了42wt.%。对螺旋藻生物油产率也有较大提升,在280℃、30min及乙醇体积分数50 vol.%时,生物油产率就达到了约40wt.%。而对其掺混原料而言,乙醇的加入促进了产油率,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在于两种生物质原料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掺混原料生物油的脂含量高达25.85wt.%,能量回收率约为85%,均优于螺旋藻、互花米草各自单独水热液化过程。基于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协同特性及机理的研究可知,掺混原料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可制取更多、品质更高的生物油,从而,合理利用生物质之间存在的协同增效作用,既能更加高效的生产生物燃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物质原料因季节、地理等因素造成的供给问题,为生物质转化液体生物燃料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邵秀霞[9](2019)在《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模拟》文中研究表明生物燃料的发展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物燃料已经成为21世界增长最快的燃料,但是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相对还比较薄弱,截止到2017年,我国生物燃料占全世界的份额只有2.5%,而美国占到43.5%,巴西占到22.5%。为实现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目标和减排目标,经济政策支持生物燃料的发展必不可少。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生物燃料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对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对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选择、供给与需求、生产流程、发展前景等进行梳理的分析;对我国生物燃料政策进行系统总结,并且借鉴国际经验,与美国和巴西等国的生物燃料政策进行对比,设计出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模拟框架;构建我国生物燃料的CGE模型,分别对我国生物燃料的非粮原料的种植补贴政策和生物燃料的生产补贴政策进行模拟,从宏观经济效应,产业效应以及社会福利效应来分析生物燃料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发现,对我国生物燃料的非粮原料进行种植补贴,我国实际GDP下降0.96%,生物燃料价格下降2.98%,产量上升7.3%,同时,对第一产业的价格影响最大,对第三产业的价格影响最小,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都有所提升;对我国生物燃料的生产进行补贴后,我国实际GDP增长0.04%,生物燃料价格降低12.9%,产量提高4%,从社会福利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有所降低。最后,对两种政策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国际中的政策经验,根据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提出促进我国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衡丽君[10](2019)在《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文中提出生物质是有机碳的唯一来源,它是唯一可以转化为燃料、化学品和功能材料,实现化石资源替代的多功能型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被视为最具开发潜力生产液体燃料技术之一,但生物油较差的理化性质严重阻碍了生物油的应用。目前多数研究集中在生物质热解反应机理、生物油提质反应催化剂设计、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失活以及改性等微观方面,对于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提质改性整体工艺系统设计、系统综合性能以及产品环境效益等宏观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课题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含氧液体燃料技术框架下,发展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多元醇和氢气为目标产品的多联产工艺系统,该工艺系统耦合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油相生物油(Non-aqueous Phase Bio-oil:NAPB)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Chemical-looping Hydrogen Production:CLHP)以及水相生物油(Aqueous Phase Bio-oil:APB)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制多元醇液体燃料的技术优势。以该工艺系统为对象,论文从化工过程系统集成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与环境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科学评判该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艺系统综合性能,为后续工艺关键技术的优化设计和工程示范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信息。基于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理论,优化设计了整个工艺系统流程布置和工艺参数配置。基于对工艺关键反应过程特性认识及其过程模型的确定,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实施全流程模拟与工艺参数优化配置,借助载热体循环实现了快速热解反应器和CLHP燃料反应器热负荷的自平衡,优化整个系统余热梯级利用实现了工艺的自供热和部分电力替代。在该工艺保守设置条件下获得一套详细的物流、能流以及热力工况参数。工艺系统以产品流为主线的碳元素代谢分析表明APB到多元醇的转化率是影响整个工艺系统效能的关键性因素。根据所构建的系统评价指标计算模型获得该工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玉米秸秆干燥基计算的无水生物油产率为55.8 wt%、多元醇产率为16.4 wt%、酯类副产物产率为11.5 wt%;CLHP子系统氢气热效率为56.8%、总热效率为58.1%以及CO2捕集效率为99.9%;整体系统能源利用总效率为35.5%。在多元醇保守产率(16.4 wt%)工况下,该工艺相对已经工业化的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除氢气和多元醇燃料产品外,生物质基酯类化学品可以替代石油基酯类化学品以减少化石原料的消耗,CLHP子系统高效的CO2捕集带来显着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减排。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和中国本地化基础数据,依次建立了产品系统生产资料、能源和目标产品的LCA指标计算模型,编制了目标产品较完整的生命周期数据清单;针对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系统多产品共生的复杂性,引入混合分配方法,实现了目标产品的生命周期化石能耗强度(Fossil Energy Input Intensity:FEI)和碳足迹量化研究。氢气生命周期FEI和净碳足迹分别为0.575 MJ/MJ H2和-97.5 gCO2,eq/MJ H2,多元醇全生命周期FEI和净碳足迹分别为0.626 MJ/MJ能量和26.3 gCO2,eq/MJ能量。对于氢气,NAPB生产和秸秆预处理的电力消耗以及秸秆生产的氮肥消耗是引起GHG排放的主要因素,而CLHP阶段CO2捕集是决定氢气碳足迹大小的关键因素。对于多元醇,来自秸秆预处理和APB生产的电耗与多元醇生产的甲醇消耗、催化剂损耗以及有机废水处理能耗是引起GHG排放的主要因素,来自化学链工艺氢气消费产生的碳信用是降低其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在参数变动±25%范围内,目标产品碳足迹数据敏感性分析显示:NAPB生产电力消耗量变化对氢气碳足迹影响较大,而多元醇产率和APB生产电力消耗量变化对多元醇碳足迹影响较大,尤其多元醇产率的影响最为显着。这说明生物油生产电耗和多元醇产率数据不确定性会显着影响多元醇LCA结论,同时也说明降低生物油生产电耗和提高多元醇产率将会显着减少多元醇生命周期碳足迹。相对传统的天然气水蒸汽重整(Steam Methane Reforming:SMR)制氢和煤气化(Coal Gasification:CG)制氢,来自NAPB铁基载氧体CLHP工艺的氢气使多元醇净碳足迹分别降低70.5%和77.5%,这主要归功于CLHP子系统采用生物质基燃料和实施了CO2高效捕集。从多元醇燃料角度出发,系统剩余氢气替代SMR工艺氢气产生的能量信用和碳信用使多元醇生命周期FEI和碳足迹分别下降了66.3%和325.9%,多元醇两个生命周期指标分别为0.211 MJ/MJ能量输出和-59.4 g CO2,eq/MJ能量输出。基于1MJ能量替代,多元醇替代石油基汽油和石油基柴油分别使生命周期化石能耗降低82.0%和83.8%,使生命周期GHG排放分别降低163.9%和155.8%。不同生产技术路线的生物质基液体燃料LCA研究案例表明本论文设计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多联产工艺在生物质碳元素多元利用、目标产品产率以及环境GHG减排方面具有综合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液体燃料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加氢深度可控、氢源自给的特点,实现了生物质到多元醇燃料、氢气以及酯类化学品的多元转化。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看,该工艺系统具有较低的化石能耗强度和显着的GHG减排环境效应,符合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可持续、低碳发展的要求。

二、国际燃料乙醇工业发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燃料乙醇工业发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1.现实意义
        2.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1.原始材料分析
        2.国外研究概述
        3.国内研究概述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与早期管制
    (一)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1900-1970年代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演变
        2.1970-1990年代美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石油工业污染与早期环境管制
        1.美国石油工业污染以及影响
        2.美国对石油工业污染的早期管制
二 美国对炼油厂污染物排放的管制
    (一)《国家环境政策法》
    (二)1970-1990 年代《清洁空气法》对炼油厂的环境管制
        1.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2.新源执行标准
        3.废水系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新源执行标准
        4.国家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1970-1990 年代《清洁水法》对炼油厂的环境管制
        1.许可证制度
        2.石油炼制行业废水排放指南和标准
三 美国环境管制对炼油厂的影响
    (一)环境管制对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1.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情况概述
        2.《清洁水法》对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3.《清洁空气法》对朴茨茅斯拟建炼油厂的影响
    (二)污染控制对炼油工业的影响
        1.炼油厂控污成本分析
        2.环境管制推动炼油业的行业整合
        3.环境管制推动炼油行业技术创新
四 1970-1990 年代美国对石油燃料的管制及其影响
    (一)去除含铅汽油的斗争及影响
        1.含铅汽油的使用及危害
        2.环保署与石油工业的博弈
        3.降低汽油铅含量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1990 年《清洁空气法》对汽油管制及影响
        1.重新配制燃料计划
        2.含氧燃料计划及其面临的阻力
        3.乙醇汽油的推行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英文专着
    (三)英文学术文章
    (四)中文着作
    (五)中文学术文章
后记

(2)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能源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管理
    2.2 项目风险管理
        2.2.1 风险的概念
        2.2.2 项目风险管理
    2.3 AHP-模糊分析法
第三章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分析
    3.1 项目总体情况
        3.1.1 项目基本介绍
        3.1.2 项目技术流程概况
        3.1.3 项目经济性分析
    3.2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管理
        3.2.1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特点
        3.2.2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的特点
        3.2.3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3.2.4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3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
    3.4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3.4.1 社会风险
        3.4.2 经济风险
        3.4.3 自然风险
        3.4.4 管理风险
        3.4.5 技术风险
    3.5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识别
        3.5.1 风险因素模型构建准则
        3.5.2 风险因素识别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4.1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价流程
    4.2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价目标
    4.3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4.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4.3.2 模糊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对策
    5.1 社会风险应对措施
    5.2 经济风险应对措施
    5.3 自然风险应对措施
    5.4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5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基于SimaPro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1.2.1 国外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1.2.2 国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1.3.1 国外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1.3.2 国内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及框架
    1.5 创新之处
2 研究方法
    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2.2 生命周期评价工具
        2.2.1 Sima Pro
        2.2.2 GaBi
        2.2.3 e Balance
    2.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3.1 终点法
        2.3.2 中点法
3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及技术研究
    3.1 燃料乙醇主要原料
    3.2 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3.2.1 第1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3.2.2 第1.5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3.2.3 第2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3.2.4 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发展
4 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4.1 确定目标和范围
        4.1.1 研究对象
        4.1.2 系统边界
        4.1.3 研究目标
        4.1.4 分配原则
        4.1.5 数据来源
    4.2 构建生命周期清单(LCI)
        4.2.1 原料种植阶段(S1)
        4.2.2 原料运输阶段(S2)
        4.2.3 燃料乙醇生产阶段(S3)
        4.2.4 燃料乙醇运输阶段(S4)
        4.2.5 燃料乙醇燃烧使用阶段(S5)
        4.2.6 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清单
    4.3 基于CML法环境影响评价
        4.3.1 非生物资源枯竭潜势
        4.3.2 全球变暖潜势
        4.3.3 臭氧层耗竭潜势
        4.3.4 光化学氧化潜势
        4.3.5 酸化潜势
        4.3.6 富营养化潜势
        4.3.7 人体及生态毒性潜势
    4.4 环境影响类型对总环境影响指数的贡献
        4.4.1 特征化结果综合分析
        4.4.2 加权结果综合分析
    4.5 终点法Eco-indicator99 法环境影响比较
    4.6 累计能源需求分析
    4.7 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
    4.8 结果分析
5 燃料乙醇生命周期敏感性分析
    5.1 农业生产阶段(S1)敏感性分析
        5.1.1 生物质分配方法对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
        5.1.2 氮肥施用量对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
    5.2 燃料乙醇生产阶段(S3)敏感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与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
        2.1.2 生物质能源
        2.1.3 生物质能源产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DPSIR理论模型
        2.2.2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概况
        3.1.1 自然资源概况
        3.1.2 经济发展概况
        3.1.3 社会发展概况
    3.2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
        3.2.1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现状
        3.2.2 农作物秸轩能源资源量现状
        3.2.3 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现状
    3.3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3.3.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3.3.2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3.3.3 生物质能源产业扶持政策
        3.3.4 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水平
    3.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4.1 战略规划可操作性不强
        3.4.2 技术市场化转变能力弱
        3.4.3 融资渠道拓展难度大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分析
    4.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系统解析
        4.1.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4.1.2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系统解析思路
    4.2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4.2.1 驱动力因素(D)
        4.2.2 压力因素(P)
        4.2.3 状态因素(S)
        4.2.4 影响因素(I)
        4.2.5 响应因素(R)
    4.3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理论模型构建
        4.3.1 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
        4.3.2 理论模型构建
        4.3.3 影响因素间的假设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验证
    5.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5.1.1 指标选取原则
        5.1.2 指标确定
        5.1.3 数据来源
    5.2 研究方法选择
        5.2.1 结构方程模型述评
        5.2.2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5.2.3 数据处理
    5.3 模型检验
        5.3.1 测量模型检验
        5.3.2 结构模型检验
    5.4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检验结果及分析
        5.4.1 模型检验结果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水平测度
    6.1 指标体系构建
        6.1.1 研究思路
        6.1.2 指标体系确立
    6.2 研究方法
        6.2.1 权重确定方法
        6.2.2 TOPSIS模型
        6.2.3 障碍度模型
    6.3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6.3.1 生物质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水平
        6.3.2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
    6.4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分析
        6.4.1 子系统结果分析
        6.4.2 指标层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7.1 完善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
        7.1.1 编制长远战略规划
        7.1.2 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7.1.3 健全产业激励机制
        7.1.4 实施政策执行绩效考核
    7.2 提高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7.2.1 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7.2.2 组建技术科研团队
        7.2.3 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
    7.3 加强生物质能源产业金融支持力度
        7.3.1 加大政府融资支持
        7.3.2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7.3.3 开辟国际融资渠道
        7.3.4 建立产业专项基金
    7.4 健全生物质能源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7.4.1 构建市场信息平台
        7.4.2 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7.4.3 确立市场运行模式
    7.5 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原料保障体系
        7.5.1 开展生物质能源资源详查
        7.5.2 优化原料供应体系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原始数据
附录B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验证及发展水平测度的原始数据
附录C 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产业发展水平计算过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能源现状与燃料问题
        1.1.2 生物质能及其利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液化技术研究
        1.2.1.1 生物质醇类燃料
        1.2.1.2 生物质热化学液化
        1.2.2 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发展现状
        1.2.3 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评价方法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与软件介绍
    2.1 ?分析
    2.2 全生命周期分析
    2.3 软件介绍
        2.3.1 Aspen plus软件
        2.3.2 Gabi软件
    2.4 本章小结
3 纤维素乙醇路线能源-环境-经济评价
    3.1 系统模型建立
    3.2 模拟结果
    3.3 ?分析
    3.4 全生命周期分析
        3.4.1 生命周期系统边界
        3.4.2 清单分析
        3.4.3 LCA结果
    3.5 技术经济分析
        3.5.1 固定资产投资
        3.5.2 生产成本
    3.6 本章小结
4 生物质热解提质路线能源-环境-经济评价
    4.1 系统模型建立
    4.2 模拟结果
    4.3 (?)分析
    4.4 全生命周期分析
        4.4.1 生命周期系统边界
        4.4.2 清单分析
        4.4.3 LCA结果
    4.5 技术经济分析
        4.5.1 固定资产投资
        4.5.2 生产成本
    4.6 本章小结
5 生物质气化合成路线能源-环境-经济评价
    5.1 系统模型建立
    5.2 模拟结果
    5.3 ?分析
    5.4 全生命周期分析
        5.4.1 生命周期系统边界
        5.4.2 清单分析
        5.4.3 LCA结果
    5.5 技术经济分析
        5.5.1 固定资产投资
        5.5.2 生产成本
    5.6 本章小结
6 全生命周期对比分析
    6.1 三条技术路线与化石汽油的全生命周期对比分析
    6.2 不同氢气来源的全生命周期对比分析
        6.2.1 热解提质路线化石氢气和可再生氢气对比
        6.2.2 气化合成路线化石氢气和可再生氢气对比
    6.3 不同乙醇来源的全生命周期对比分析
        6.3.1 第一代生物乙醇对热解提质路线LCA结果的影响
        6.3.2 第二代生物乙醇对热解提质路线LCA结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6)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际能源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能源的相关概念
        2.1.2 国际能源价格
        2.1.3 农产品价格的相关概念
    2.2 农产品价格波动理论
        2.2.1 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2.2.2 经济波动理论
        2.2.3 马克思生产价格理论
    2.3 国际能源价格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内在机理
        2.3.1 成本驱动效应
        2.3.2 供求驱动效应
第三章 国际能源价格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状分析
    3.1 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现状
        3.1.1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整体特征
        3.1.2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季节性特征
        3.1.3 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随机性特征
        3.1.4 主要能源的价格波动特征
    3.2 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趋势及特征
        3.2.1 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
        3.2.2 季节性特征
        3.2.3 农产品价格的随机性特征
        3.2.4 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
        3.2.5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 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
    4.1 实证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4.1.1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1.2 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的检验
        4.2.0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2.1 国际能源价格与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规律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协整检验
        4.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5 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
    4.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影响的通径分析
    5.1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建立
        5.1.1 指标的选取
        5.1.2 通径分析法
        5.1.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实证分析
        5.2.1 显着因素识别
        5.2.2 相关性检验
        5.2.3 直接通径系数
        5.2.4 间接通径系数
    5.3 实证结果分析与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主体地位理论
    2.2 市场供需相关理论
    2.3 市场策略相关理论
    2.4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第3章 公司经营环境与存在的问题
    3.1 公司基本情况
    3.2 JL燃料乙醇公司的经营形势
        3.2.1 JL燃料乙醇公司内部经营环境
        3.2.2 JL燃料乙醇公司外部市场环境
        3.2.3 市场化发展趋势与经营环境
    3.3 JL燃料乙醇公司存在的问题
        3.3.1 JL燃料乙醇公司内部经营问题
        3.3.2 JL燃料乙醇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4章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环境分析
    4.1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优势分析
    4.2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劣势分析
    4.3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机会分析
    4.4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威胁分析
    4.5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优劣机威(SWOT)分析总结
第5章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对策
    5.1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成本管理策略
    5.2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市场营销策略
    5.3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政治力量(政府政策)策略
    5.4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公共关系策略
    5.5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生态圈策略
    5.6 JL燃料乙醇公司市场化经营生态圈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8)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协同增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资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物质资源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生物质资源研究现状
    1.3 生物燃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微藻——可靠的生物燃料原料
        1.3.2 边际入侵植物——环保的生物燃料原料
    1.4 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方法及其现状
        1.4.1 直接燃烧
        1.4.2 生物化学转化
        1.4.3 热化学转化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共水热液化试验方法及原料制备与分析
    2.1 试验原料及试剂
    2.2 原料的特性分析
        2.2.1 工业分析方法
        2.2.2 化学组分分析方法
        2.2.3 元素分析方法
        2.2.4 原料的理论热值分析
        2.2.5 原料的特性分析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流程
        2.4.1 共水热液化试验及产物分离流程
        2.4.2 共水热液化的表征参数
        2.4.3 表征参数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5 共水热液化产物分析方法
第三章 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特性
    3.1 引言
    3.2 单因素试验方案
    3.3 螺旋藻和互花米草的原料特性
    3.4 操作条件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
        3.4.1 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在不同温度下的水热液化产物分布
        3.4.2 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在不同反应停留时间的水热液化产物分布
        3.4.3 掺混比例对于共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3.5 生物油样品的FT-IR分析
    3.6 生物油样品的热值及能量回收率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旋藻和α-纤维素共液化协同增效提高生物油产率
    4.1 引言
    4.2 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案
    4.3 操作条件对螺旋藻和α-纤维素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4.3.1 反应温度对螺旋藻和α-纤维素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4.3.2 反应停留时间对螺旋藻和α-纤维素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4.3.3 掺混比例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4.3.4 螺旋藻和α-纤维素水热共液化的协同特性
    4.4 基于正交试验的掺混原料共水热高效液化操作条件的优化
    4.5 生物油的GC-MS分析
    4.6 螺旋藻与α-纤维素共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生成路径分析
        4.6.1 α-纤维素水热液化生物油生成的反应路径
        4.6.2 蛋白质水热液化生物油生成的反应路径
        4.6.3 掺混原料共液化生物油生成的反应路径
    4.7 生物油样品的热值分析和能量回收率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螺旋藻和木质素共水热液化协同增效提高生物油品质
    5.1 引言
    5.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共水热液化试验方案
    5.3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水热液化操作条件优化
        5.3.1 螺旋藻水热液化操作条件的优化
        5.3.2 木质素水热液化操作条件的优化
        5.3.3 螺旋藻和木质素共水热液化操作条件的优化
    5.4 螺旋藻和木质素共水热液化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5.5 生物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5.6 螺旋藻和木质素共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生成路径分析
        5.6.1 木质素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生成路径
        5.6.2 螺旋藻和木质素共水热液化生物油的生成路径
    5.7 生物油的热值及能量回收率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醇水共溶剂中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液化特性
    6.1 引言
    6.2 单因素试验方案
    6.3 操作条件对螺旋藻和互花米草醇水共液化的影响
        6.3.1 反应温度对原料产物分布的影响
        6.3.2 乙醇体积分数对掺混原料共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6.3.3 螺旋藻掺混比例对共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6.4 多种条件下的协同效应
    6.5 生物油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6.6 生物油的GC-MS分析
    6.7 生物油的热值和能量回收率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典型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对比分析
    7.1 引言
    7.2 能耗投入及生物油产出对比分析
        7.2.1 能耗对比分析
        7.2.2 生物油产率对比分析
    7.3 生物油品质对比分析
    7.4 生物油热值及能量回收率对比分析
    7.5 产物经济性对比分析
    7.6 液化工艺可行性对比分析
        7.6.1 液化反应溶剂的可行性对比分析
        7.6.2 水热液化方式的可行性对比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9)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生物燃料政策选择工具的研究
        1.2.2 政策评价的研究
        1.2.3 生物燃料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生物燃料的原料选择
        2.1.1 边际土地与宜能面积
        2.1.2 原料选择
    2.2 我国生物燃料的供给和消费
        2.2.1 我国生物燃料的供给
        2.2.2 我国生物燃料的的消费
    2.3 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
第3章 国内外生物燃料政策比较
    3.1 美国生物燃料政策
    3.2 巴西生物燃料政策
    3.3 我国生物燃料政策
    3.4 生物燃料政策对比
第4章 我国生物燃料的CGE模型构建
    4.1 CGE模型的选择原由
    4.2 CGE模型概述
        4.2.1 CGE模型简介
        4.2.2 CGE模型的基本构成
    4.3 我国生物燃料CGE模型构建
        4.3.1 价格模块
        4.3.2 生产贸易模块
        4.3.3 经济主体模块
        4.3.4 系统约束模块
    4.4 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数据基础
        4.4.1 社会核算矩阵(SAM表)简介
        4.4.2 我国2015年宏观SAM表的编制
        4.4.3 参数的确定
第5章 政策模拟和分析
    5.1 非粮原料种植的补贴模拟及结果分析
        5.1.1 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1.2 产业效应分析
    5.2 生物燃料生产的补贴模拟及结果
        5.2.1 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5.2.2 产业效应分析
    5.3 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5.4 各项政策结果的比较
        5.4.1 宏观经济效应对比
        5.4.2 产业效应对比
        5.4.3 居民收入对比
第6章 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进一步丰富对生物燃料的支持手段
        6.1.1 对燃料乙醇的整个产业链进行补贴
        6.1.2 对生物柴油的生产也进行补贴
    6.2 进一步加大对生物燃料的推广
        6.2.1 提高我国生物燃料的市场化程度
        6.2.2 提高生物燃料在汽油和柴油的添加比例
    6.3 进一步提高生物燃料的技术水平
    6.4 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6.4.1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6.4.2 严格禁止非法使用地沟油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1.3 生物质制液体燃料转化技术发展现状
        1.3.1 生物质制液体燃料技术概述
        1.3.2 生物质生物发酵法制醇类燃料技术
        1.3.3 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技术
        1.3.4 生物质快速热解提质制液体燃料技术
        1.3.5 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三种技术路线对比
    1.4 产品碳足迹及其评价方法
        1.4.1 温室气体及其全球变暖潜值当量因子
        1.4.2 碳足迹概念演变
        1.4.3 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1.5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5.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介绍
        1.5.2 生命周期评价在生物质能转化领域应用
    1.6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思路及内容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1.6.2 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系统设计和评价指标构建
    2.1 引言
    2.2 化工系统分析与集成基础理论
    2.3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工艺原理
    2.4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工艺系统设计
        2.4.1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子系统
        2.4.2 油相生物油化学链制氢子系统
        2.4.3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子系统
    2.5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系统主要过程单元及其模拟模型
        2.5.1 生物质干燥过程单元及其模拟模型
        2.5.2 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3 燃料燃烧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4 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主要反应过程及其模拟模型
        2.5.5 水相生物油提质过程模拟模块确定
        2.5.6 CO_2、H_2与水蒸汽分离与压缩单元
        2.5.7 流体压缩和蒸汽透平做功过程
        2.5.8 产物分离提纯过程单元
    2.6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评价指标构建
        2.6.1 产物产率指标
        2.6.2 化学链制氢子系统性能指标
        2.6.3 产品工艺系统能源利用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惰性载热体自热式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油子系统流程模拟
        3.2.1 生物质原料与生物油组分数据信息
        3.2.2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子系统过程模拟
    3.3 油相生物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子系统工艺流程模拟
        3.3.1 化学链制氢反应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3.3.2 化学链制氢子系统运行方案确定
        3.3.3 油相生物油铁基载氧体化学链制氢子系统流程模拟
    3.4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流程模拟
        3.4.1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模拟流程
        3.4.2 水相生物油超临界甲醇酯化-两级低中温催化加氢制多元醇子系统模拟结果
    3.5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性能评价
        3.5.1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碳元素代谢分析
        3.5.2 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工艺系统性能指标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基多元醇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
    4.1 引言
    4.2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概念与规则说明
        4.2.1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概念界定
        4.2.2 产品LCA模型建立涉及的计算规则说明
    4.3 产品LCA模型组成与建立
        4.3.1 产品LCA模型组成
        4.3.2 LCA基础计算模型建立
        4.3.3 多元醇和氢气产品LCA计算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基多元醇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
    5.1 引言
    5.2 LCA目的与范围确定
    5.3 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清单
        5.3.1 共生产品负荷分配方法
        5.3.2 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清单分析
    5.4 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
        5.4.1 氢气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4.2 多元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4.3 氢气和多元醇产品生命周期数据敏感性分析
        5.4.4 不同氢气生产工艺供氢对多元醇生命周期化石能耗与碳足迹影响
        5.4.5 剩余氢气产品替代对多元醇生命周期化石能耗与碳足迹影响
    5.5 不同工艺路线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5.1 典型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路线
        5.5.2 几种典型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四、国际燃料乙醇工业发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环境管制对石油工业的影响[D]. 赵如画.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S公司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 于斌.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SimaPro的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分析[D]. 马丹.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机理与测度研究[D]. 冯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5]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能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D]. 魏庭玉. 浙江大学, 2020(08)
  • [6]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D]. 樊海利.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7]基于市场化的JL燃料乙醇公司经营对策研究[D]. 娄岩. 吉林大学, 2019(03)
  • [8]螺旋藻和互花米草共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协同增效机理研究[D]. 冯欢. 江苏大学, 2019(02)
  • [9]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生物燃料发展的政策模拟[D]. 邵秀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生物质定向热解制多元醇燃料过程模拟及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D]. 衡丽君. 东南大学, 2019

标签:;  ;  ;  ;  ;  

国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