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南金矿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带加里东期成矿可能性

对《华南金矿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带加里东期成矿可能性

一、对"论华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矿带加里东期成矿的可能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诚,唐春[1](2021)在《湘东北雁林寺金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雁林寺金矿床是湘东北地区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但该矿床的相关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其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存在争议。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含金石英脉和冷家溪群围岩开展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金石英脉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较大差异,但Ga, Cr, Co, Ni, U,Th含量与冷家溪群地层相近;含金石英脉和围岩的Co/Ni值相近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与冷家溪群地层具有一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二者具有紧密联系。不同含金石英脉的稀土配分曲线有所差异,暗示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劈理化带型含金石英脉矿体演化到晚阶段韧性剪切带型含金石英脉矿体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结合前人同位素研究,认为晚期成矿流体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加入。冷家溪群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

左青龙[2](2018)在《长江中下游九瑞地区奥陶纪古海相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海相火山岩是海底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建造,常见的岩石类型为溢流相的淬碎熔岩和爆发相的火山碎屑岩。相比于陆相火山岩,玻质碎屑结构是海相火山岩的特殊结构构造。九瑞地区处于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长江中下游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矿集区之一。长期以来,对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海底火山活动,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九瑞地区前人认为组成构造破碎带的硅化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古海相火山岩,确认了该套古海相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该海相火山岩对于探讨扬子板块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通过本区海相火山岩研究,对探讨区域地壳的构造-岩浆演化和地质找矿、资源勘查都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经过详细的岩相学研究,确定九瑞地区的古海相火山岩是一种侵出-爆发相,且普遍具有(集块)角砾状构造的玻质淬碎角砾熔岩,角砾与胶结物为同成分,具有相近的熔岩结构,为自碎火成角砾,与陆相火山角砾具有明显不同的角砾化机制。该套玻质角砾熔岩整合于潮坪相瘤状灰岩、泥质灰岩层之上,浅海陆棚相页岩、泥质粉砂岩之下,根据上覆和下伏地层的沉积相判断其沉积于陆缘拉张浅海台盆环境,是海底火山活动产物。该套古海相玻质角砾熔岩野外宏观特征表现为,岩石呈灰色-深灰色,风化为浅黄褐色,具似流动构造,厚层-块状。普遍具有同生角砾构造。角砾大小比较均匀,砾径多<5cm,一般在3cm以下,个别达集块;形状不规则,等轴状为主,尖棱角状-棱角状-次棱角状,没有被搬运和磨圆现象,大小混杂,无定向排列性,具有明显的重力堆积特征,局部存在角砾间空穴。其岩石学特征表现为角砾熔岩结构,显微镜下角砾呈棱角-次棱角状,角砾内部组构均匀,具流纹质熔岩的霏细结构,矿物成分几乎全是微晶-隐晶质石英,角砾边界较为清晰,其内部裂隙发育,角砾之间具有良好的拼贴性,角砾与砾间填隙物具有相似的组构特征,几乎全由微晶石英组成;部分可见残余微斑状结构,在角砾内有星点状分布的石英斑晶、硅化了的长石假斑晶;在基质中有较多的石英和硅化的长石斑晶。由于其普遍发生了强烈而均匀的同沉积成岩期水热蚀变石英岩化,使得原岩中的Al2O3、Fe2O3、MgO、CaO、K2O、Na2O等组分被带出,SiO2相对富集以及微量、轻稀土元素(Sr、Ba、LREE等)发生不同程度地迁移活化。其SiO2含量都在90%以上,多介于91.18%97.26%,远高于任何一种陆相火山岩的硅质组分。其稀土总量(ΣREE)主要集中于33.95×10-671.56×10-6,明显富集LREE,贫HREE,LREE/HREE比值为7.3824.28,平均值为13.13,(La/Yb)N比值为11.0182.33,平均值为38.63。δEu值为0.570.79,平均值为0.63,呈明显的负异常;δCe值为0.521.09,平均值为0.83,具较弱的负异常。玻质角砾熔岩中的锆石具有典型岩浆锆石韵律震荡环带,锆石具有亏损轻稀土元素逐步富集重稀土元素,即从Sm到Lu逐渐增高,同时显示Ce的正异常和Eu的负异常特征,其LA-ICP-MS U-Pb年龄为447.2±4.4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这与扬子地块周缘广泛分布的斑脱岩(441-453Ma)年龄十分吻合,是扬子地块对奥陶纪桑比期-赫南特期全球性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事件的响应记录。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并运用不活动性组分HFSE(Nb、Ta、Zr、Hf、Ti)和HREE(Yb、Y)等判断其原岩特征。该套火山岩具有港湾状熔蚀石英、高温长石及岩浆锆石等斑晶矿物,表现出比较典型的中酸性火山岩的特征,其锆石微量元素特征,锆石U/Yb比值为0.561.68,表现出与大陆岩石锆石特征相似特征,表明本区锆石主要源自陆壳岩浆结晶;综合Zr/TiO2-Nb/Y、(Y+Nb)-Rb、Hf-Rb/30-3Ta图解及其锆石微量元素U/Yb-Nb/Yb和lg(U/Yb)-lg(Nb/Yb)判别图解,表明原岩应为中酸性火山岩类,具有流纹质和碱性成分岩性,其岩浆源区可能具有弧火山岩的特征,其形成环境为陆缘拉张性台盆环境。发现于长江中下游九瑞地区的这套晚奥陶世玻质淬碎角砾熔岩,是火山口和近火山口相岩石建造,由此识别出了长江中下游一个晚奥陶世火山活动中心。使得前人在扬子地块周缘发现的奥陶纪斑脱岩有了比较可靠的、近距离的物源归属地,为研究区域上的晚奥陶世构造-岩浆活动积累了新的资料,为研究早古生代扬子地块区域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申娴达,王琼,息朝庄,李艳桃[3](2018)在《黔东南从江地虎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来自铂族元素和年代学的证据》文中认为黔东南从江地虎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的地虎—翁浪—摆容韧性剪切带上。通过铂族元素、铷-锶同位素、钐-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特征,金属来源与岩浆活动、区域内基性岩浆岩有关,暗示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岩浆;(2)铜、铅、锌等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与区域内隐伏花岗岩有关,推测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3)区域蚀变岩型金矿床Rb-Sr同位素、Sm-Nd同位素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691.2±17.9)Ma和(662.3±6.6)Ma,有别于区域内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年龄(约400 Ma),表明两者为不同成矿时代的产物。上述分析进一步表明:黔东南地虎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武陵—雪峰期,成矿与区内隐伏岩体关系密切。

刘舒飞,王庆飞[4](2017)在《华南江南造山带肖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肖家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矿床发育于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的一套浅变质岩系内,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地层具有Au-As-Sb-W组合特征,以Au-As-Sb-W为成矿元素组合的含石英脉凝灰质板岩、变余凝灰岩等与五强溪组地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围岩与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一致,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34S集中分布在-3.89‰7.55‰之间,硫源以沉积成因为主,混入少量幔源硫;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在早期主要以变质流体为主,中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笔者认为板溪群为一套富含火山凝灰质的复理石建造,是金的初始矿源层,加里东运动使得该地区抬高隆升,区内地层遭受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释放含金变质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不断下渗,进一步萃取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于有利构造部位形成矿体。

马小双[5](2016)在《湘西雪峰中段金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湖南是华南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产地之一,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其中金锑矿主要分布在湘西雪峰地区,雪峰金锑矿成矿带是湖南甚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的成矿带,分布着众多的金锑矿点。本论文以湘西雪峰山中段金锑矿带为研究对象,在该区地质背景与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温度。论文工作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雪峰山中段地处华南褶皱系与扬子淮地台之间的结合地带,位于整个雪峰弧形构造的南端。该区金锑矿床地层分布较广,主要赋矿层位为冷家溪群、板溪群和下震旦统,其主要岩性为板岩和粉砂岩。该区的构造主要受EW和NE向构造控制。2、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龙王江矿区的石英包裹体冰点温度值为-9.8-0.2℃;均一温度变化于82300℃;盐度区间为0.422.2%;密度范围为0.871.12g/cm3;成矿压力主要为70.0×105234.9×105Pa之间;成矿深度为0.201.0km。符竹溪矿区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05300℃;流体盐度区间为0.412%;密度范围为0.800.99g/cm3;成矿压力为69.7×105329.1×105Pa之间;成矿深度为0.201.1km。铲子坪矿区的石英包裹体冰点温度在-8.4-4.5℃之间;均一温度变化范围147310℃;盐度范围为7.1712.16%;密度范围是0.810.99g/cm3;成矿压力的范围是105.99×105342.10×105Pa;成矿深度为0.501.14 km之间。综上三个矿区都表明研究区成矿流体的特点主要为中低温、低压、低盐度、中等密度及地表浅成相的成矿环境特征。3、根据研究区内矿区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可知,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18OH2O的值在-0.06+8.92%之间,?D的值在-97.0-37.2%之间,表明雪峰山中段地区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晚期伴有大气降水参与。其铅源主要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属于混合深源铅;矿石的硫主要来自地壳、地壳深部及围岩中,具有混合硫的特性。总体表明金锑矿的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较为复杂化和多源化。

卢杰[6](2016)在《甘肃西秦岭金矿资源特征及赋矿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秦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是指以宝成铁路为界的秦岭造山带西段,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境内。甘肃西秦岭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金矿资源丰富。自上世纪90年代,区内相继发现了大水、拉尔玛、大桥、李坝、鹿儿坝、李子园、阳山、寨上、早子沟、马泉、加甘滩等一批大型金矿床,其矿床地质特征在我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前人关于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床研究,以矿床学、矿田构造学、矿产资源勘查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专业理论为指导,系统统计了研究区190余个金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早子沟、李坝矿区野外地质调查,综合西秦岭金矿多种成矿信息,对区内金矿资源特征和赋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对甘肃西秦岭190余个金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发现其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成带性和集中性,依次可划分为玛曲-碌曲、夏河-合作、迭部-舟曲、礼县-岷县、天水-两当、文县-碧口六个金矿资源集中区。2、结合前人研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按赋矿岩石、矿石特征将区内金矿床划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硅质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叠加复合型。3、研究区内金矿赋矿岩性是以碎屑岩为主,赋矿地层时代主要集中在泥盆系、三叠系及下古生界等。地层含金性的研究指示,区内金源主要来自于地层而非中酸性岩脉。区内硫源属于壳源沉积硫,δ32S平均值变化大,不均一;大水等金矿C-O同位素特征同样也指示了流体的壳源特征;Pb源在西秦岭金矿成矿系统中基本一致,来自于造山带与下地壳。4、根据在早子沟金矿、李坝金矿区各矿段对矿体的实际详细观察,认为次级小构造、构造裂隙在成矿中起到重要且明显控矿作用。5、通过对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成矿与构造、地层、岩体之间关系的梳理,归纳了构造、地层、中酸性岩体群等重要控矿因素,提出了西秦岭成矿模式。

赵博[7](2014)在《钦杭成矿带南岭与浙西成矿元素富集规律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浙西和南岭的元素富集成矿规律之异同。文章紧扣元素是成矿作用的“基因”这一重要的成矿学命题展开讨论,认为元素有质和量两种不可分割的地球化学属性;质和量在时间、空间、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上又有三种表达;成矿能量(储量)是元素成矿作用的总体现,成矿潜力(分维数)用于描述成矿能量的集中趋势,成矿强度、效率、规模是成矿能量之面面观。从中提出了“带方向”分形谱等创新模型,初步实现了分形与控岩-控矿构造之间的挂钩;又借鉴了经济学中“效率”的概念,认为分形谱右半段的开口度表示“投入”,左半段开口度表示“产出”,二者之比即为成矿效率(指数)。总开口度为强度指数。浙西和南岭是钦-杭成矿带上两个重要的成矿集中区,然而两区相比,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及其矿种等都有明显的差异。本文的技术路线是:利用已有的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并结合大地构造、岩浆活动和沉积成岩等因素,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对两区的元素成矿规律进行对比、探索造成异同的原因。结果显示:两区存在“对比悬殊、交集少、互补多”之成矿规律。首先,“对比悬殊”符合二八定律。南岭仅Hg、Au、La等的成矿效率小于浙西,其余元素的成矿效率较之于浙西占压倒性优势。南岭的区域断裂密度、断裂交汇点、花岗岩类出露面积、矿床的规模和储量、高产热花岗岩等控矿因素也具有浙西无法比拟的优势。浙西位于钱塘坳陷带,沉积盖层较厚,深部构造引擎产生的能量不易传递至表壳,或不易引发“引潮共振”,导致该区矿化不佳。其次,“交集少、互补多”是成矿作用对两区区域地质背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但意味着钦杭带作为一个整体的成矿景观丰富且有序。浙西矿床多赋存在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地层中,南岭矿床多赋存在晚古生代;浙西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为区域性的NE向断裂带与NW向次级断裂的交汇处,南岭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为NE-NNE向、其次为EW向。浙西受洋壳俯冲影响显着,该区在150-140Ma时发生了俯冲角度的加大暨构造背景的转换,先后出现了与高温I型(赣东北)、低温I型、S型和铁质A型岩体有关的岩浆-成矿事件。该区的Fe、Au、Ag、H g、Cu、Mo、Zn等亲MT型元素大多具有可观的成矿潜力。南岭中生代的岩浆-成矿-成矿事件可能与岩石圈转型有关,花岗岩类以S型(BELIF花岗岩)为主、I型为辅,该区的亲IL型花岗岩元素如Be、Bi、W、Sn、Nb、Ta、U、Pb等具有极高的成矿潜力。这些规律对两区找矿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之武[8](2014)在《广西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王顶金矿是广西古袍金矿田中新发现的重要金矿床之一。本研究密切结合该矿山生产建设和深部找矿需求,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王顶金矿开展了构造叠加晕和成矿预测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矿区内大王顶岩体与近EW和NE的断层控制了矿体三维空间形态。矿体整体上近东西走向,倾向在大王顶花岗斑岩体以北,主要是北西和北北西倾;以南,主要是西倾。2、计算了大王顶金矿围岩10件背景样品的几何平均值,获得了矿山指示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为构造叠加晕研究的异常分带提供了依据。3、在大量系统的样品采集和化学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矿床元素组合及不同阶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三维空间内,制作了各元素构造叠加晕系列图件,为原生晕轴向分带变化规律分析奠定了基础。编制了能够反映成矿流体活动规律的系列元素分布图,以此为依据,对矿体进行了重新圈定,较好地揭示了矿体的分布规律。4、编制了系列构造叠加晕剖面图和纵投影图,对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进行了剥离解析,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和尾晕元素组合为Mo、Bi;多期次成矿叠加晕表现为:Au具有一个或多个强异常中心,不同期次成矿过程形成的矿体-晕在构造空间上有同位-近于同位-部分同位-或只有上部矿尾晕与深部盲矿前缘晕叠加等复杂的叠加结构,揭示了热液化学晕的叠加规律,建立了该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型:认为大王顶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Cu、Pb、Zn、Bi、Mo;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5、根据盲矿体预测的标志,提出了41个盲矿预测靶位和1个有利成矿部位。6、大王顶金矿矿体所研究的元素衬度值明显低于已知的其它研究实例金矿,显示出该金矿成矿热液活动不强烈,成矿规模相应较其它研究矿山小。大王顶金矿在大瑶山金矿成矿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本研究为矿山下一步生产及勘查指明了方向,且对于该成矿区其它金矿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由于大王顶金矿目前仅有三个中段,中段少导致从巷道采集样品数量少,且矿区内存在破矿构造,使其控矿规律更加复杂,加剧了样品代表局限性,导致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局限性的存在。建议随着矿山中段增加,继续跟踪研究。此外,构造叠加晕模型是建立在就矿找矿和对已有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该模式虽在生产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下成矿过程的复杂性,热液矿床原生晕分带形成的机制等,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

孙敬博[9](2013)在《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典型金、铁矿床时代和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分布有金、铁、铜等多种类型的矿产。红石金矿产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内,带内不同矿床的成矿时代有的存在数十百万年的差别,并存在多期次成矿;鉴于带内矿床成矿时代较为复杂,另外,红石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因此矿床成矿时代需要进一步确认。本文结合不同成矿年代学研究方法综合研究,对矿床时代有了更确切的限定。另外,结合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限定。红云滩铁矿产于阿奇山-雅满苏火山岩带内,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发育。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存在火山热液型和热液交代型等不同认识。本文用矿床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手段,对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进行研究。本论文关于红石金矿和红云滩铁矿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的认识:1.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红石金矿成矿物质来自深部地幔;成矿流体早期阶段为变质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水,后期有大气水的参与。2.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红石金矿床矿石中绢云母Ar-Ar年龄和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一致,限定红石金矿成矿时代为257-258Ma,为晚二叠世成矿。3.红石金矿床成矿作用受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晚期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控制,而伴随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之后的抬升作用是造成矿质沉淀的直接原因。4.红云滩铁矿矿区侵入岩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反映铁矿形成于洋壳俯冲的构造背景下,其成矿过程持续了近20个百万年,主成矿期在309.7Ma左右。5.红云滩铁矿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与岩浆水作用有关并具有大气水的参与。矿床形成过程经历火山沉积和热液改造,属于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铁矿。

黄诚,樊光明,姜高磊,罗亮,徐增连[10](2012)在《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湘东北雁林寺地区金矿是否存在矿源层、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其成矿时代等争议性问题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矿的矿源层是存在的,矿源层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2)NE向劈理化带和NW向韧性剪切带是该区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3)石英脉ESR测年结果表明,NE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214.2Ma,为第一期成矿,形成于印支晚期。NW向金矿脉成矿年龄为177.4~155.0Ma,为第二期成矿,发生在燕山早期。

二、对"论华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矿带加里东期成矿的可能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论华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矿带加里东期成矿的可能性(论文提纲范文)

(1)湘东北雁林寺金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雁林寺金矿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质特征
    1.2 矿体特征
        (1)V31号矿体:
        (2)V32号脉:
        (3)V36号脉:
        (4)V3号脉:
    1.3 矿石特征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 测试结果
    3.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讨论
    4.1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4.2 成矿作用过程
5 结论

(2)长江中下游九瑞地区奥陶纪古海相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海相火山岩及其研究现状
        1.2.2 九瑞地区调查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区域褶皱
        2.2.2 区域断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区域侵入岩
        2.3.2 区域火山岩
第3章 晚奥陶世古火山岩分布及典型剖面
    3.1 斑脱岩分布与对比
    3.2 古火山岩
        3.2.1 晚奥陶世古火山岩的发现
        3.2.2 实测地层剖面及岩性组合
        3.2.3 古火山岩层序特征
第4章 古火山岩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质产状
    4.2 岩石学特征
    4.3 水热蚀变与同生石英岩化
    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4.1 分析方法
        4.4.2 主量元素
        4.4.3 微量元素
        4.4.4 稀土元素
第5章 年代学研究
    5.1 样品制备及分析
    5.2 LA-ICP-MS锆石年龄
第6章 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6.1 岩石成因
    6.2 构造环境
    6.3 构造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3)黔东南从江地虎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来自铂族元素和年代学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特征
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1 铂族元素分析
    2.2 铷锶同位素分析
    2.3 钐钕同位素分析
3 成矿时代
4 结论

(4)华南江南造山带肖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
    2.1 矿区地质
    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2.3 围岩蚀变
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3.1 微量元素
    3.2 稀土元素
    3.3 氢、氧同位素特征
    3.4 硫同位素特征
4 矿床成因
5 结论

(5)湘西雪峰中段金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范围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2.3 成矿时代
第三章 典型金锑矿床地质特征
    3.1 龙王江金锑矿
        3.1.1 矿区地质
        3.1.2 矿体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矿化的富集规律
    3.2 符竹溪金锑矿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矿化的富集规律
    3.3 铲子坪金锑矿
        3.3.1 矿区地质
        3.3.2 矿体(脉)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矿化的富集规律
第四章 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
    4.1 龙王江金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4.1.1 岩相学特征
        4.1.2 测温结果
    4.2 符竹溪金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4.2.1 岩相学特征
        4.2.2 测温结果
    4.3 铲子坪金锑矿流体包裹体
        4.3.1 岩相学特征
        4.3.2 测温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石英氢氧同位素特征
    5.1 氢氧同位素特征
        5.1.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5.1.2 样品的测试结果
第六章 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温度的探讨
    6.1 成矿流体来源
    6.2 成矿温度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的科研与工程项目
附录 2: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甘肃西秦岭金矿资源特征及赋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西秦岭金矿研究现状
    1.2 地质勘查概况
    1.3 金矿床类型划分
        1.3.1 国内外金矿类型划分
        1.3.2 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特征对比
    1.4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4.1 问题 1
        1.4.2 问题 2
        1.4.3 问题 3
    1.5 论文研究方法及主要成果
        1.5.1 研究方法、思路
        1.5.2 取得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侵入岩
    2.4 区域地质演化
第3章 西秦岭金矿资源特征
    3.1 金矿资源分布
    3.2 金矿资源储量、品位分布
        3.2.1 玛曲-碌曲集中区
        3.2.2 夏河-合作集中区
        3.2.3 迭部-舟曲集中区
        3.2.4 礼县-岷县集中区
        3.2.5 天水-两当集中区
        3.2.6 文县-碧口集中区
    3.3 区内金矿类型划分
        3.3.1 构造蚀变岩型
        3.3.2 石英脉型
        3.3.3 硅质岩型
        3.3.4 矽卡岩型
        3.3.5 斑岩型
        3.3.6 叠加复合型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早子沟金矿
        4.1.1 地质背景
        4.1.2 矿床地质
    4.2 大水金矿
        4.2.1 地质背景
        4.2.2 矿床地质
    4.3 坪定金矿
        4.3.1 地质背景
        4.3.2 矿床地质
    4.4 李坝金矿
        4.4.1 地质背景
        4.4.2 矿段特征
        4.4.3 矿石、围岩蚀变
    4.5 柴家庄金矿
        4.5.1 地质背景
        4.5.2 矿床地质
    4.6 阳山金矿
        4.6.1 地质背景
        4.6.2 矿段特征
        4.6.3 矿石、围岩蚀变
    4.7 小结
第5章 西秦岭金矿赋矿规律
    5.1 地层赋矿
        5.1.1 地层岩性、时代
        5.1.2 地层含金性
    5.2 同位素特征
        5.2.1 S同位素
        5.2.2 C-O同位素
        5.2.3 Pb同位素
    5.3 西秦岭金矿成矿谱系
        5.3.1 关于金矿床测年评述
        5.3.2 西秦岭金矿床成矿谱系
第6章 控矿因素与找矿思路
    6.1 控矿因素
        6.1.1 地层控矿
        6.1.2 构造控矿
        6.1.3 侵入岩控矿
    6.2 西秦岭金矿成矿模式
    6.3 找矿思路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认识
    7.2 存在问题及不足
致谢
附表1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统计
附表2 甘肃西秦岭地区部分金矿S同位素数据
附表3 甘肃西秦岭地区部分金矿C-O同位素数据
附表4 甘肃西秦岭地区部分金矿Pb同位素数据
参考文献
附录

(7)钦杭成矿带南岭与浙西成矿元素富集规律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现状
        1.2.1 两种属性
        1.2.2 三种表达
        1.2.3 成矿特征
        1.2.4 化学演化
    1.3 存在问题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3.1 章节设置与拟解决问题
        1.3.2 对若干问题的说明
    1.4 小结
2 钦杭结合带地质背景
    2.1 钦-杭结合带演化历史简介
    2.2 两区研究范围的选择
3 两区成矿特色对比
    3.1 两区一级构造单元地球化学特征比较
        3.1.1 克拉克值特征比较
        3.1.2 丰度比值特征对比(一)
        3.1.3 丰度比值特征对比(二)
        3.1.4 克拉克值研究的成矿学意义探讨
    3.2 两区水系沉积物化学特征比较
        3.2.1 浙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2 南岭与浙西的对比
    3.3 因子分析对比
        3.3.1 浙西因子分析
        3.3.2 南岭因子分析
        3.3.3 因子团簇的其它特征
    3.4 结论与讨论
        3.4.1 主要认识
        3.4.2 从单位成矿能量到总成矿能量(储量)
4 两区控矿因素对比
    4.1 两区地层特征对比
    4.2 两区岩石建造组合熵对比
    4.3 岩石建造与矿点关系
        4.3.1 矿床赋存在哪些地层?
        4.3.2 地层的赋矿率对比
    4.4 两区构造特征对比
        4.4.1 两区构造几何特征对比
        4.4.2 带方向分形谱及其应用
    4.5 构造控岩与构造控矿
        4.5.1 构造控岩
        4.5.2 构造控矿(一)基本观点
        4.5.3 构造控矿(二):控矿举例
    4.6 花岗岩与成矿浅析
        4.6.1 分形统计分析简介
        4.6.2 花岗岩类的氧逸度总特征
        4.6.3 花岗岩类的地幔物质参与程度
        4.6.4 花岗岩类型与成矿偏爱性
    4.7 结论与讨论
5 两区成矿作用对比
    5.1 南岭的成矿潜力高于浙西
    5.2 对若干元素分形数字特征的思考
        5.2.1 Au-Ag
        5.2.2 W-Sn
        5.2.3 Nb-Ta、Be
        5.2.4 Cu多金属
        5.2.5 Pb-Zn
        5.2.6 Fe-Mn
        5.2.7 As、Sb
        5.2.8 F、B
    5.3 两区矿化信息的比较
        5.3.1 浙西矿化信息
        5.3.2 两区矿化规模对比
        5.3.3 成矿矿化时代对比
        5.3.4 两区矿床成因对比
    5.4 结论与讨论
6 成矿效率与成矿强度
    6.1 基本原理
    6.2 成矿效率的地质意义
    6.3 实际应用
    6.4 成矿效率的驱动力分析
        6.4.1 区域成矿效率的地质意义
        6.4.2 两区的深部动力学机制的某些差异
        6.4.3 从深部构造到表壳成矿的“引潮共振”
        6.4.4 高产热花岗岩与挥发性组分
    6.5 结论与讨论
7 结论与找矿建议
    7.1 研究思路
    7.2 主要认识
    7.3 找矿建议
    7.4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广西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已往地质工作
        1.1.2 大瑶山地区金矿及大王顶金矿研究现状
        1.1.3 矿山急需深部探矿增储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3 完成工作量
        1.3.1 野外工作概况
        1.3.2 论文完成工作量
        1.3.3 样品的测试及分析数据质量
第2章 构造叠加晕研究现状
    2.1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研究与发展
    2.2 原生晕找盲矿法
        2.2.1 原生晕相关概念
        2.2.2 热液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
    2.3 原生叠加晕方法
        2.3.1 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原生叠加晕理论
        2.3.2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理论
    2.4 构造叠加晕研究的四个关键技术
        2.4.1 构造叠加晕研究特殊的采样方法
        2.4.2 研究和发现单一次成矿形成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方法
        2.4.3 叠加晕叠加结构的识别方法
        2.4.4 靶位预测定位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区域地质
        3.1.1 区域地层
        3.1.2 区域构造框架
        3.1.3 区域岩浆岩
    3.2 矿田地质
        3.2.1 矿田地层
        3.2.2 矿田构造
第4章 矿床地质研究
    4.1 矿区地层
    4.2 矿区构造
    4.3 岩体分布形态研究
    4.4 矿体特征研究
    4.5 矿石矿物研究
    4.6 热液活动期次研究
    4.7 小结
第5章 大王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5.1 矿床地球化学背景
    5.2 矿化体、矿体中元素组合特征
        5.2.1 矿化体和矿体元素组合特征
        5.2.2 金矿化体和矿体中元素的相关特点
    5.3 不同热液亚期元素组合特征
        5.3.1 不同热液亚期元素含量特征
        5.3.2 不同热液亚期元素组合特征
        5.3.3 不同热液亚期各相关元素的相关特征
        5.3.4 不同热液亚期元素沉淀规律
    5.4 与其他研究实例比照分析
第6章 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建模
    6.1 大王顶金矿床(体)构造叠加晕分带标准
        6.1.1 大王顶金矿床(体)构造叠加晕分带标准
        6.1.2 代表性剖面的构造叠加晕特征
    6.2 大王顶金矿床(体)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
        6.2.1 单一次成矿过程形成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
        6.2.2 大王顶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
    6.3 大王顶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6.3.1 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模式
        6.3.2 地质预测标志
        6.3.3 盲矿体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
第7章 大王顶金矿盲矿体预测
    7.1 有利成矿空间、部位与预测靶位的确定
        7.1.1 确定有利成矿空间的原则与方法
        7.1.2 确定预测靶位及有利成矿部位的原则与方法
    7.2 大王顶金矿有利成矿空间的圈定及预测靶位的确定
        7.2.1 有利成矿空间的圈定
        7.2.2 预测靶位的确定及预测结果
        7.2.3 预测结果分述
    7.3 预测靶位排序
    7.4 预测资源量估算结果及预测靶区验证顺序
第8章 结论与问题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附表:广西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巷道样品元素含量表
附录:个人简历

(9)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典型金、铁矿床时代和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分布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红石金矿床地质特征
    3.2 红云滩铁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红石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 红云滩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典型金铁矿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5.1 红石金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
    5.2 红云滩铁矿岩体年代学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讨论
    6.1 红石金矿成矿时代与成矿作用分析
    6.2 红云滩铁矿成矿时代与成矿作用分析
    6.3 金铁矿床成矿作用大地构造背景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背景及金矿分布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1.2 金矿床分布特点
2 雁林寺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2.2 矿区构造特征
    2.3 矿区岩浆岩
3 含金石英脉的ESR测年
    3.1 ESR测年原理
    3.2 样品特征及处理方法
    3.3 样品测试结果
4 雁林寺金矿控矿构造因素分析
    4.1 矿源层的形成
    4.2 金矿体的产出特点
    4.3 构造成矿作用的演化
5 结 论

四、对"论华南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矿带加里东期成矿的可能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湘东北雁林寺金矿床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黄诚,唐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1(03)
  • [2]长江中下游九瑞地区奥陶纪古海相火山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左青龙. 成都理工大学, 2018
  • [3]黔东南从江地虎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来自铂族元素和年代学的证据[J]. 申娴达,王琼,息朝庄,李艳桃. 现代矿业, 2018(05)
  • [4]华南江南造山带肖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刘舒飞,王庆飞. 中国矿业, 2017(S1)
  • [5]湘西雪峰中段金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研究[D]. 马小双. 湖南科技大学, 2016(03)
  • [6]甘肃西秦岭金矿资源特征及赋矿规律研究[D]. 卢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7]钦杭成矿带南岭与浙西成矿元素富集规律的对比研究[D]. 赵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5)
  • [8]广西大王顶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及成矿预测[D]. 张之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9]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典型金、铁矿床时代和成因研究[D]. 孙敬博.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3(03)
  • [10]湘东北雁林寺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金成矿ESR测年[J]. 黄诚,樊光明,姜高磊,罗亮,徐增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01)

标签:;  ;  ;  ;  ;  

对《华南金矿成矿时代》一文的几点看法——兼论雪峰山金带加里东期成矿可能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