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是“傀儡”——专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

国家烟草专卖局是“傀儡”——专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

一、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云[1](2017)在《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规制研究》文中提出举凡大国,都会遇到地方与中央之权力分配、中央所属部门之间之权力划分等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没有采用联邦制的大国,在宪法上,地方政府是无自治权的政治实体,国务院所属部门更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行使职权,但事实上,政府规制市场的权力大多由国务院所属部门或地方政府来行使。国务院所属部门、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规制,不可避免地带有本位主义倾向,形成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伴随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首次修改,我国地方立法权的主体急剧扩大,由原来的49个激增到284个,在此背景下,如何防止地方立法中的保护主义再次成为学界重点探讨的热点问题。不仅如此,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现象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高度关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利益法律化这一命题。所谓“部门利益法律化”是指国务院所属部门在小团体主义的影响之下,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性规范文件过程中,为本部门及其相关的利益集团谋取合理范围以外的利益的现象。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则指地方政府在立法或司法过程中,为追求本地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地区利益的现象。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具有主体的特殊性、行为的隐蔽性、目标的利益性、危害的巨大性等特征。部门利益法律化的目标是“趋利避责”,具体表现为争夺立法权、保护本部门产(企)业的垄断利益和立法内容重权利轻义务。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实质是在地方立法与司法中追求狭隘的地方利益,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立法封锁市场、滥用税收优惠和司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主要体现为破坏国家法制统一、阻碍市场经济发展、降低立法效益、导致政府机构膨胀、滋生腐败等。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成因可以从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阐释。动机在于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觉醒。而体制的缺陷为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立法本位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这种体制的缺陷包括财政体制不合理、立法权划分不科学、公众参与立法不足、区域立法协调制度不完善、立法监督和法律清理制度不健全、立法责任制度缺失等方面。由此,应从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两个维度着手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防控。前者包括:(1)完善财政制度。通过合理划分央地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解决地方政府事权过重而财力严重不足的问题。(2)合理划分国务院所属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划分国务院所属部门之间的立法权,以外部性理论视角划分地方政府的立法权。(3)健全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包括提高立法层次、立法公开、扩大参与途径、完善参与程序、强化参与效果等。后者包括:(1)完善区域立法协调制度。通过设立区域立法协调委员会作为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对话平台,以此化解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2)健全立法监督和法律清理制度,包括完善批准、改变和撤销、备案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健全法律清理制度。(3)建立立法责任制度。(4)完善反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定。

王远伟[2](2014)在《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深化转型不可避免,而中国多元化的利益结构已然形成,但社会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调整仍然是今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目前以行政性、结构性、市场性为特点的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利益集团还会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深刻发展,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主动或者被动的干预当前决策者的整个政策运行过程。税收政策是一类特殊的公共政策,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政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类型的政策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它是政府当前最为重要的、也经常使用的政策方式之一。从税收政策的收入职能和调控职能来看,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集中在一个“利”字上,而“利”本身就是利益集团的核心所在,因此税收政策的任何微小变动都会让利益集团的神经立刻警觉起来。伴随着中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在税收政策过程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不论在税收政策的酝酿、制定还是执行阶段,我们都可以看到利益集团活动的身影。因此税收政策和利益集团是本文的两个主要题眼,而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挖掘隐藏在两者背后的内在联系,关于税收政策和利益集团的分别研究,就目前的国内外现状来看也都可以车载斗量了,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着作中寻找出对税收政策和利益集团之间联系的只言片语来,但是真正系统的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章或着作,国外还是有一些,而在国内可能这类研究则是寥若晨星了。但是正如托尔斯泰曾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所以搞研究不是闭门造车,只有全面掌握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才可能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本文按照税收政策的过程,即按照税收政策的酝酿、制定、执行阶段为主线,围绕着利益集团如何影响税收政策过程这一论题展开研究,以期得到规范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的思路。本文共由6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提出针对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的研究背景并分析研究意义,然后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继而归纳研究思路、构建基本框架,最后列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并提出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为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之理论分析,主要从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的核心:利益集团理论;作为公共政策之一:税收政策理论;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的制度和制度体系;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学理论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基础奠基。第三章为税收政策酝酿阶段一一税收政策问题的产生及利益集团在其中的影响,首先阐述了税收政策问题的出现和根源,继而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对利益集团或集团联盟参与税收政策制定的进入动力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在促进税收政策问题出现中的具体影响展开分析。第四章为税收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影响,首先对中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制定流程进行具体分析,然后以博弈论为基础对税收政策制定中利益集团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对中国税收政策制定过程利益集团的关注点和影响展开具体分析。第五章为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影响,首先从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执行的原因;利益集团执行税收政策的效果;税收政策执行中利益集团参与主体等方面进行一般综述,然后就企业型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对税收政策执行过程的具体影响分别展开研究。第六章构建规范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的思路,主要从税收政策酝酿、制定和执行三个方面提出制度建设和具体办法,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规范利益集团行为的折衷性措施,以期削弱利益集团负面的影响,使其能发挥促进中国税收政策过程的正面效应。由于关于利益集团对税收政策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所以在税收政策的酝酿、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论及到的地方,此外利益集团对税收政策过程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期之内,利益集团的影响手段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再加之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不断改革完善,因此可以看出关于利益集团对税收政策过程的影响分析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研究过程。

郭海英[3](2013)在《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规制探讨的是与市场资源配置相契合的权力规则的设定问题,规制体制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制职能定位、权力分配规则以及权力运行机制的设计与规范。对政府规制体制问题的思考直接回应的是来自媒介市场化进程中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公众在公共舆论平台上的日益增加的表达诉求,以及对传统的媒介管控方式愈来愈表现出与经济发展与民众现实需求的明显的不适应性等问题的关注,讨论的焦点却是传媒业管理中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中国传媒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观念的变革,给传媒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媒介经历了从主要作为宣传工具到逐步过渡到凸显产业功能,从广电、电信、新闻出版等分业规制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与对融合规制需求的逐步形成,从广电媒介占据行业传播主要地位到现在网络新媒介后来居上甚至大有取代传统媒介优势地位之势,等等。中国传媒业正经历着从微观发展形态到宏观规制体制的整体性变革。在传媒业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难题:来自制度变迁惯性与传统媒介管控方式造成了当前媒介功能的单一化与宣传僵化;政府规制职能定位不清与传统的“管办不分”造成了市场发展的迟缓;行政垄断扭曲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秩序混乱,效率不高。市场自主发展的诉求和政府依然严格的管控意志之间的不断冲突成为制约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传媒业处在双轨运行的情势之下,一方面传播内容依然受到来自政府的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运作与产业发展过程中主动扩张的意愿又在逐渐增强。这些矛盾都将焦点集中指向当前的媒介规制体制。从规制体制变革的宏观背景来讲,当前媒介规制体制变革主要面对的是三种力量:来自传统政治领域的制度控制惯性;源自市场领域的资本扩张动力;以及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传统规制理念的挑战。政府、市场与技术三种力量的角逐成为推动传媒业规制体制变革的深层次推动力。中国传媒业的规制变革并非始自今日,在此前的多次改革中,除了在具体的管理运作等业务层面用力甚多外,也部分触及到规制体制的层面。但是,中国传媒业的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体制性因素的约束。这些体制性的约束因素主要包括:第一,规制体制格局在横向配置上存在着规制主体众多与规制权力分散配置的突出特点。第二,规制权力在纵向配置中存在着从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的规制主体之间职能定位区分度不高的特点。第三,规制权力配置受到现有体制的约束性较强,在传媒领域内的单一市场化改革很难打破原有系统利益格局的约束。体制“刚性”成为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动的强约束性力量。并导致了目前传媒业政府规制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来自传统政治领域的制度控制惯性所造成的管控边界模糊以及意识形态宣传僵化等问题。第二,源自市场领域资本扩张需求与传统制度供给之间“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第三,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传统规制理念的挑战与规制困境问题。综上所述,传媒业政府规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都集中呈现在体制本身的硬约束上。因此,论文的研究结论是:技术变迁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政府规制必须打破传统媒介规制的思维模式,要从全媒体角度考虑规制体制调整与规制权力配置问题。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整体融合或者整合的关系。只有从全媒体的角度理清媒体与规制对象的关系,才能制定全面有效的媒体规制机构和政策。未来我国传媒业政府规制体制也将努力适应媒介融合态势并加快改革步伐,建构适合本国国情且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规制框架。

籍涛[4](2012)在《中国烟草产业政府管制改革研究 ——基于专卖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烟草属于特殊商品,政府对烟草的管制较一般商品更为严格。中国对烟草产业的管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的完全管制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只有烟草产业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并使竞争力提升到一定阶段,政府才能逐步放松管制,管制必须经历:有效管制—逐步放松—取消管制的过程。管制视角下的烟草专卖制度及其变革是为了应对WTO和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以及全球反烟和控烟运动这一现实。专卖体制的变动不仅与同一国际区域内各国烟草产业体制联为一体、互动演进,而且也和域外的各国烟草产业体制处在相互波及、互动演化中。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烟草专卖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专卖制度下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专卖制度下的烟叶收购是否损害了烟农的利益,专卖制度下的许可经营是否损害了经营户的利益,从整个制度的成本收益来考虑,烟草专卖制度是否具有效率这一系列问题是本研究之根本。从制度层面研究烟草专卖,就是研究国家完全垄断;研究烟草专卖制度改革,就是研究国家从完全垄断领域逐步退出的路径和方案,即国家垄断制度向市场制度进行转变。中国烟草业正处在由专卖向逐步取消专卖的过渡过程中。中国烟草产业尚不具备与国外烟草巨头全面抗衡的实力,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仍然坚持保留烟草专卖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扶持目前尚不发达的中国烟草产业,希望借助于这个制度的特殊性,通过对现行烟草产业计划体制和财税体制的改革,提升中国烟草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烟草专卖制度在短期内,仍然是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的基本制度选择。但上述目标一旦实现,专卖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取消专卖实行垄断,也是在中国加入WTO对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取向。本研究旨在通过九章的内容,逐步、递进的方式深入剖析,进而论证本研究观点,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和提炼研究资料,重点关注当前阶段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问题,同时也考虑时间的延展性。在当前国家专卖模式下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抓好质量品牌建设,突出抓好基础管理,突出抓好控烟履约,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重点要注重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要在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统筹协调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努力促进烟草行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摆在重要位置,探索推进烟草行业节能减排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对中国烟草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分析造成竞争力低下的种种因素、以专卖制度的改革为切入点和关键支撑,提升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果对烟草专卖制度进行改革,必定要重新调整该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包括政府财政收人、烟农种烟收入、烟草零售商的收入及烟民支出。如何通过改革加强烟草专卖制度的运行效率,提高烟草产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努力降低改革对各利益主体所产生的福利损害,从专卖视角全面提升烟草产业竞争力,维护和谐社会的安定局面,是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邓博[5](2011)在《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县是中国最为稳定的政区单元,县级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位。县级政府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是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键环节,而这又取决其权力配置。本研究从历史变迁入手,对历代各时期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沿革、内容及特点进行描述,以总结其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县级政府进行权力配置的目的在于发挥其应当具有的功能,因而,本研究以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为背景,对县级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县级政府现有权力配置与其承担的职能相互背离的状况。县级政府的现有权力配置并非孤立和静止的现象,而是与国家宏观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密切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本研究着力对权力配置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县级政府机构设置以及放权收权、机构改革、制度创新的权力配置方式所依赖的既有制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明晰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然状态,本研究以N县和F市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实证分析。在对以上问题探讨的基础上,借鉴联邦制美国和单一制法国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有益经验,构设出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方向及其实现路径。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导论简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第一章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历史变迁对新中国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三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进行系统梳理,以获得县级政府在中国历史稳定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其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对不同时期县级政府的具体权力配置进行分析,得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第二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对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进行了梳理,以此为背景对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进而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应当具备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分析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对县级政府权力配置产生的影响,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县级政府所依据的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第四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N县为例,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纵向配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以F市为例,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横向配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以联邦制的美国和单一制的法国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的地方政府权力配置进行了分析,以得出中国可以借鉴的法治化经验。对当代中国县级政府应有的法治状态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目标提出了法治化的路径。本研究提出以下主要观点:1.县级政府在中国地方政府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中央政府直接对公众履行相对稳定的职能,造成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变迁的核心要素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重点、具体内容、行使方式发生转变,将政府职能定位为提供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层级政府应向公众提供不同内容的公共服务。3.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并非孤立存在,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和政党制度均与其有密切联系。县级政府权力的纵向配置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横向配置的实质是县级政府的机构设置;纵向配置的方式主要是放权收权,横向配置的方式主要是机构改革,制度创新的方式也不容忽视。4.当前县级政府权力纵向配置、横向配置和配置方式的实际状况难以支撑县级政府应有职能定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走法治化的道路。5.县级权力配置的法治化状态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稳定有序、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权力运行规范高效,而达到这种状态的路径是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改善政治生态环境、严格规范权力配置的路径、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权力、科学设置政府机构和以法治的方式配置政府权力。

韩奇[6](2011)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文中指出经过三十年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变化对于传统的国家治理提出了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切入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变迁。首先,文章考察了领导人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演变过程。这体现为随着市场导向经济改革的深入,领导人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从早期的对于市场导向经济改革的争论演变到接纳市场经济体制并积极应对市场体制的负面影响。其次,文章考察了国家行政体系在改革过程中所实现的变迁过程。在结构方面,文章通过考察国务院进行的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来梳理国务院机构设置随着市场导向改革的变迁。这表现为随着改革的推进,原有计划部门的裁撤、新兴服务于市场部门的建立和大量部门的转变。在功能方面,文章考察了行政体系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出来的监管职能。同时根据不同领域监管职能发展的特征,做出了初步的分类。最后,文章回顾了地方层面国家治理活动的变迁过程。为了启动市场导向经济改革,改革初期的领导人推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社会经济的积极性得到巨大激发,但也引发全国层面的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领导人推动了集权化的改革;上述努力一方面推动了中央层面的国家治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地方层面治理活动的一系列问题与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面临着调整的任务。

杨波[7](2010)在《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其规范》文中指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利益格局时刻处于不断的调整和重构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政府部门脱离了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机构的传统定位,在履行法定职责的同时开始向“经济人”的角色转变,过分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利用法定职权积极为自身及内部成员争取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制度外”利益,部门利益倾向由此而生。本文以我国《彩票管理条例》的立法历程为观察视角,探讨部门利益倾向在行政立法中的表现方式和危害,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制度上的防范和治理提出一些思考。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产生原因和政府部门所承载的利益结构都十分复杂,要实现行政立法和公共决策的价值指向同公共利益相一致,就必须建立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以疏通民意,构筑高效、公正的立法司法体系以完善法治,构建广泛、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维护社会和谐正义。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基本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以我国《彩票管理条例》出台的艰难历程为例,指出阻滞《彩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于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的利益争夺和纠缠。彩票管理在公益金分配、发行费用的管理中面临着包括上述两个部门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的利益冲突。由此引出对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这一部分还对当下政府部门所体现的多维利益格局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政府部门在现实中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定义,而成为了公共利益、政府部门自身利益和内部成员利益等多种利益的承载主体。要有的放矢地淡化行政立法中出现的部门利益倾向,首先要分清政府部门的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并予以区别对待。第二部分着重归纳了行政立法中政府部门利益倾向的多种表现。即部门在立项、运用立法手段进行职权分配、立法中的经济利益分配?和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的利益博弈。在此基础上,阐述部门利益倾向给行政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主要探讨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行政立法的先天缺陷、立法体制的不完善、司法权的消极和财政体制不健全为主要内容。从行政立法的先天缺陷看,由于权力不断扩张的特性、政府双重角色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影响,行政部门在影响行政立法的价值指向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立法体制方面看,行政立法在立项、起草、协调、监督等方面的不完善是直接导致立法失范的重要因素;而司法权的消极,如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司法审查和行政终局裁定行为的存在,更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部门在行政立法中的发挥空间;最后,财政体制方面长期以来的积弊也提供了部门利益倾向产生和发展的温床。第四部分就协调部门正当利益和控制不当利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主张应该在明确二者区别的基础上从完善立法体制、推进司法体制积极跟进和建立科学的财政体制入手,建立一套既能保障部门正当利益的协调、疏通,又能有效控制部门不正当利益倾向的长效机制。综合来看,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是权力不断强化的老问题与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政府部门参与利益分配的新矛盾长期纠结生成的结果。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有效治理,当然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但从行政法学角度出发所进行的探讨是必不可少的。在运用多种手段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以防范权力恣意,构建广泛、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规范权力运行,从而在法运行的源头上保持公平,并进而达至社会和谐与公正方面,行政法学应该也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诗苑[8](2007)在《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文中研究指明烟草行业长期以来实行国家全面垄断经营的烟草专卖制度,时至今日,实行了二十多年的专卖制度本身出现了许多问题,加入WTO组织后我国原有的烟草法律也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在此前提下,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改革显得非常重要。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改革是烟草改革的必然步骤,也是根本步骤。本文结合烟草经营管理以及烟草实践的相关内容,参考国外经验,对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进行重新思考。现行专卖法律法规必须重新完善,法律法规的修改应该注入新的原则,填补新的内容。

沈琳[9](2002)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文中研究说明 不伦不类的烟草专卖制度 记者:您如何理解我国现行的烟草专卖制度? 周天勇:我国的烟草专卖制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下达卷烟生产的计划。生产烟的企业无权决定自己生产多少,怎么样生产,或者为谁生产;只有计划部门才有这种权力,计划部门给你下达计划生产40万箱,你就不能超过这40万箱。 第二,烟草专卖管理是行政管理,但

二、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论文提纲范文)

(1)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界定
    2.1 部门利益的界定
        2.1.1 学界关于部门利益的争议
        2.1.2 对争议的简要分析
        2.1.3 部门利益的界定
    2.2 地方保护主义的界定
        2.2.1 地方利益的合理性
        2.2.2 地方利益的特征
        2.2.3 地方保护主义的界定
    2.3 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界定
        2.3.1 法律化的界定
        2.3.2 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界定
第3章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表现形式及危害
    3.1 部门利益法律化的表现形式
        3.1.1 争夺立法权
        3.1.2 保护本部门产(企)业的垄断利益
        3.1.3 立法内容重权力轻义务
    3.2 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主要表现
        3.2.1 通过立法封锁市场
        3.2.2 滥用税收优惠
        3.2.3 司法中的地方保护
    3.3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危害
        3.3.1 损害国家法制统一
        3.3.2 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3.3.3 降低立法效益
        3.3.4 导致政府机构膨胀
        3.3.5 滋生腐败
第4章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成因
    4.1 部门、地方政府的利益觉醒
        4.1.1 部门、地方利益的形成
        4.1.2 现实压力
        4.1.3 官员思想观念的扭曲和政府管理理念转换不及时
    4.2 财政体制不合理
        4.2.1 财政收入制度不合理
        4.2.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划分不科学
        4.2.3 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4.3 部门、地方立法权划分不科学
        4.3.1 现行部门、地方立法权的划分
        4.3.2 现行部门、地方立法权划分的缺陷
    4.4 公众参与立法制度不完善
        4.4.1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现状
        4.4.2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缺陷
    4.5 立法监督和法律清理机制不健全
        4.5.1 批准、改变和撤销、备案制度不完善
        4.5.2 司法审查制度缺失
        4.5.3 法律清理制度不完善
    4.6 立法责任制度缺失
        4.6.1 关于立法责任的一般理论
        4.6.2 我国立法责任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4.7 区域立法协调制度不完善
        4.7.1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的现状
        4.7.2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的不足
第5章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预防机制
    5.1 完善我国财政制度
        5.1.1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5.1.2 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
        5.1.3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2 合理划分部门、地方立法权
        5.2.1 部门、地方立法之正当性
        5.2.2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部门立法权划分
        5.2.3 外部性理论视角下的地方立法权划分
    5.3 健全立法公众参与机制
        5.3.1 公众参与对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预防功能
        5.3.2 我国公众参与立法制度的完善
第6章 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救济机制
    6.1 建立和完善区域立法协调制度
        6.1.1 建立区域立法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6.1.2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制度的完善
    6.2 健全立法监督机制和法律清理机制
        6.2.1 完善批准、改变和撤销、备案制度
        6.2.2 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6.2.3 完善法律清理机制
    6.3 建立立法责任制度
        6.3.1 立法责任对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救济功能
        6.3.2 我国立法责任制度的具体设计
    6.4 完善反行政垄断的相关规定
        6.4.1 我国反行政垄断的相关规定及不足
        6.4.2 完善反行政垄断的相关规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与不足
2 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之理论分析
    2.1 利益集团理论
        2.1.1 利益集团概念
        2.1.2 利益集团的特征及类型
        2.1.3 利益集团的影响手段与途径
        2.1.4 利益集团形成机理及利益诉求的动态化
        2.1.5 中国利益集团的演进及分类
    2.2 公共政策与税收政策
        2.2.1 公共政策
        2.2.2 税收政策
    2.3 制度及制度体
        2.3.1 制度、政策与利益集团
        2.3.2 西方国家的制度体系——以美国为例
        2.3.3 中国的制度体系
    2.4 政策价值取向与心理学
        2.4.1 政策过程中的价值观与价值冲突
        2.4.2 政策过程中的心理学分析
        2.4.3 政策过程中的理论模型及一般程序
3 税收政策酝酿阶段——税收政策问题的产生及利益集团在其中的影响
    3.1 税收政策问题的出现及根源
        3.1.1 政策问题的产生分析
        3.1.2 税收政策问题的产生分析
    3.2 利益集团或集团联盟参与税收政策过程的进入动力分析——从博弈论的视角
        3.2.1 势均力敌情况下的进入动力分析
        3.2.2 力量不均衡情况下的进入动力分析
    3.3 利益集团在税收政策问题出现中的具体影响分析
        3.3.1 国企、外企和中小企业的应对表现
        3.3.2 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应对表现
        3.3.3 各部委、地方政府及超大型国企的应对表现
4 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影响
    4.1 中国税收政策制定流程
        4.1.1 税收政策与决策机构以及决策机构之间的关系简要分析
        4.1.2 以法律、法规、规章确定的税收政策制定流程
        4.1.3 以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确定的税收政策制定流程
    4.2 税收政策制定中的利益集团博弈理论分析
        4.2.1 税收政策的决策机构在处理建议不同情况下,对利益集团的行为理论分析
        4.2.2 关于利益集团对决策者进行“游说”策略的理论分析
        4.2.3 通过“讨价还价”博弈分析税收政策制定过程
    4.3 中国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关注点及具体影响分析
        4.3.1 一般综述
        4.3.2 利益集团的关注点及影响分析
5 税收政策执行阶段中的利益集团影响
    5.1 关于利益集团和税收政策执行之理论综述
        5.1.1 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执行的原因
        5.1.2 对利益集团执行税收政策效果分析
        5.1.3 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利益集团参与主体分析
    5.2 企业型利益集团对税收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
        5.2.1 偷逃税、节税、避税对税收政策执行的影响程度分析
        5.2.2 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工具之偷逃税分析
        5.2.3 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工具之节税避税分析
        5.2.4 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工具之税收转嫁分析
        5.2.5 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具体影响行为
    5.3 地方政府对税收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
        5.3.1 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执行中的行为动机
        5.3.2 地方政府影响税收政策执行的具体表现
    小结
6 构建规范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的思路
    6.1 税收政策酝酿中构建规范利益集团影响行为的思路
    6.2 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构建规范利益集团影响行为的思路
    6.3 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构建规范利益集团影响行为的思路
        6.3.1 构建关于税收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
        6.3.2 关于规范企业型利益集团的思路
        6.3.3 关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思路
    6.4 规范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的当前措施
        6.4.1 税收政策酝酿阶段的当前措施
        6.4.2 税收政策制定阶段的当前措施
        6.4.3 税收政策执行阶段的当前措施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简要文献回顾与评价
        一、政府规制与规制体制研究的文献回顾
        二、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的文献回顾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性空间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性空间与不足
第二章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
    第一节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第二节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研究的现实条件
        一、“党管媒体”:传媒行业政府规制的基本原则
        二、“喉舌论”:我国媒介功能的基本定位
        三、“一体多面”:对媒介属性的基本认识
        四、“三重身份”:我国媒介组织的基本特征
        五、“自由与安全”:网络媒介规制的基本问题
        六、“社会转型”:传媒规制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
第三章 中国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的变迁历程
    第一节 传媒行业的形成与政府管制体制的初建
        一、国家新闻出版管制体制的初建
        二、国家广播电视管制体制的初建
        三、电影体系的形成与管制体制的建立
        四、对这一时期传媒行业管制体制的总结与评价
    第二节 市场化改革中的媒介转型与体制调整
        一、市场化起步阶段的媒介转型(1978——1992)
        二、市场化改革中的媒介发展与体制调整(1992——2003)
        三、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传媒规制体制变革(2003——今)
        四、对这一时期传媒行业规制体制调整的总结与评价
    第三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下的规制体制变革
        一、技术变革与网络新媒体的出现
        二、媒介融合态势的形成对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的影响
        三、中国政府网络规制体制的建立与规制内容
        四、对互联网规制体制变革的总结与评价
    第四节 对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变迁的总体性分析
        一、规制体制变迁总体循渐进式改革路线
        二、政治、资本与技术是推动规制体制变迁的三种力量
        三、传媒行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四重矛盾”
        四、传媒行业规制体制进一步调整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格局分析
    第一节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的基本格局
        一、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两制二维三层”规制格局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传媒领导体制的构成分析
        一、“党管媒体”:传媒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
        二、“归口管理”与领导小组:传媒领导体制的核心部分
        三、宣传部门对传媒行业的具体领导
        四、传媒行业意识形态管控的其他部门
        五、小结
    第三节 传媒业政府规制体制横向构成分析
        一、新闻出版业政府规制体制的构成
        二、广播电影电视业政府规制体制的构成
        三、网络媒介政府规制体制的构成
        四、拥有规制权力的其他部门
        五、小结
    第四节 传媒业政府规制体制纵向构成分析
        一、传媒规制体制纵向构成的基本特征
        二、传媒规制机构的纵向设置与职责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传媒行业规制的体制约束与规制困境
    第一节 “制度惯性”与媒介管控
        一、传媒规制体制中的“党政”因素与“制度惯性”
        二、媒介强意识形态特征与媒介功能单一化
        三、对于传统政治宣传模式的依赖与实际宣传效果不佳
    第二节 规制体制供给与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一、政府职能定位宽泛与规制权力配置中的冲突
        二、传媒角色定位的摇摆对产业发展的约束
        三、行政垄断所造成的发展困境
        四、市场竞争不充分与规制效力低下
    第三节 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与规制困境
        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媒介生态的变革
        二、“三网融合”与“三网规制”
        三、小结
第六章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变革的思路与模式
    第一节 传媒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传媒发展面临产业扩张与技术变革的双重压力
        二、传媒发展呈现媒介融合与混业经营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变革的思路
        一、适应媒介融合态势调整政府规制思路
        二、顺应媒介市场化发展需求增加制度供给
    第三节 传媒行业规制体制变革的模式
        一、传媒行业规制体制的模式比较
        二、我国建立传媒混业综合规制模式的可能性
        三、具体的推进思路
结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政府规制体制变革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中国烟草产业政府管制改革研究 ——基于专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政府管制的运行严重制约烟草产业健康发展
        1.1.2 烟草产业国际化趋势对行业管制改革的迫切需求
        1.1.3 本研究拟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政府管制问题的研究
        1.2.2 关于烟草专卖制度的研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政府管制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互动机理研究
        1.3.2 专卖体制变革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研究
        1.3.3 专卖体制变革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措施研究
        1.3.4 烟草产业定位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5 论文结构
    1.6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政府管制多学科理论基础
    2.1 中国管制制度的初步分析
    2.2 相关内涵界定
        2.2.1 管制的内涵
        2.2.2 关于专卖
        2.2.3 专卖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2.3 理论视角及主要结论
        2.3.1 社会利益论
        2.3.2 管制俘获理论
        2.3.3 经济管制论
        2.3.4 放松管制理论
        2.3.5 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3.6 主要结论
第三章 管制的特征与管制分析
    3.1 管制的含义
        3.1.1 管制的含义
        3.1.2 管制的种类
    3.2 管制的特征
        3.2.1 管制的制度本质
        3.2.2 管制的资源配置功能
        3.2.3 管制的博弈特征
        3.2.4 管制的契约特征
        3.2.5 管制方法的可替代性与管制的效率特征
        3.2.6 管制的公共行政特征
        3.2.7 管制活动过程
        3.2.8 管制立法
        3.2.9 管制执行
    3.3 管制分析
        3.3.1 管制分析框架
        3.3.2 管制分析的主要内容
        3.3.3 管制分析的主要环节
        3.3.4 管制分析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政府管制与市场
    4.1 政府管制与市场互动模型分析
    4.2 管制的作用机理
    4.3 管制的制度协同特征
    4.4 管制风险及其规避
    4.5 管制治理结构
        4.5.1 管制治理结构的概念与模式
        4.5.2 三种模式的比较
        4.5.3 管制目标、企业产权结构与管制治理结构
        4.5.4 管制治理工具
        4.5.5 管制过程程序及其公平性
        4.5.6 管制过程的透明机制
        4.5.7 管制过程程序模型与规范方法
    4.6 政府管制与激励
        4.6.1 契约治理结构与管制激励
        4.6.2 管制政策激励手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五章 专卖制度的实践: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现状
    5.1 管制及其烟草专卖制度施行概况
    5.2 烟草专卖制度影响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5.2.1 烟草专卖制度的运行
        5.2.2 烟草财税体制的变动与调整
        5.2.3 对目前烟草行业工商分离改革的再审视
        5.2.4 专卖制度折射出重效率轻公平的价值倾向
    5.3 烟草行业改革现状
        5.3.1 企业品牌与市场集中度
        5.3.2 市场统一性与效益水平
        5.3.3 大企业品牌与产业竞争力
        5.3.4 中国烟草行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总结
    5.4 烟草产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
        5.4.1 政企合一
        5.4.2 计划管理
        5.4.3 财税体制
        5.4.4 小结
第六章 启示与借鉴:烟草管制与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6.1 日本:国家完全专卖的逐步演进
        6.1.1 初期的改革
        6.1.2 日本烟草产业管理体制变革后的效果
        6.1.3 经验借鉴—市场体系的完善
    6.2 美国:市场主导模式的高效运转
        6.2.1 市场主导模式的改革历程
        6.2.2 市场主导模式的运行机理
        6.2.3 经验借鉴—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6.2.4 美国烟草管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6.3 完全市场化模式
    6.4 世界烟草专卖制度的演变
        6.4.1 自我变革
        6.4.2 被迫变革
    6.5 全球烟草产业最新格局与动态
        6.5.1 各国控烟及其趋势
        6.5.2 税收提升引发涨价高潮
        6.5.3 应对之策—创新思维谋求发展
    6.6 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6.6.1 运用税收调节和价格管制,整个烟草行业将走向垄断竞争
        6.6.2 设定准入门槛和控制关键环节,整个烟草行业将走向寡头
        6.6.3 行政专营和总量限制,整个烟草行业将走向垄断或竞争
第七章 中国政府管制的两大趋势及其政策思路
    7.1 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
    7.2 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政策思路
        7.2.1 法律制度是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
        7.2.2 政企分离是规范政府管制的前提
        7.2.3 有效竞争是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
        7.2.4 经济原理是政府制定管制价格的基础
    7.3 中国加强社会性管制的趋势
        7.3.1 中国加强对环境污染管制的趋势
        7.3.2 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管制的趋势
    7.4 中国加强社会性管制的政策思路
        7.4.1 社会性管制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有效性
        7.4.2 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性管制机构,提高执法效果
        7.4.3 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中国烟草产业政府管制改革:思路与路径选择
    8.1 改革的总体思路
        8.1.1 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
        8.1.2 中国烟草行业规制改进思路
        8.1.3 中国烟草行业规制改进路径
        8.1.4 中国烟草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九章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9.1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自身缺陷决定改革目标:“去专卖化”
        9.1.1 政企合一的管理架构
        9.1.2 省级为主的管理层次
        9.1.3 远离市场的计划管理
        9.1.4 行政垄断的激励机制
    9.2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9.2.1 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
        9.2.2 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9.2.3 重视消费者利益的价值取向
        9.2.4 我国烟草立法价值取向的完善
    9.3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渐进式改革
        9.3.1 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
        9.3.2 渐进式改革中的变迁成本
        9.3.3 激进式改革的变迁成本
        9.3.4 中国烟草专卖制度改革的变迁成本
    9.4 未来中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改革蓝图
        9.4.1 政企分开
        9.4.2 财税改革
        9.4.3 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5 修订《烟草专卖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意见
        9.5.1 《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立法原则的建议
        9.5.2 《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修改建议
        9.5.3 行政垄断要不要管——《反垄断法》对烟草行业的适用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5)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县级政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位
        二、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环节
        三、县级政府权力的有效配置关系服务型政府的建构
        四、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县
        二、县级政府
        三、权力配置
        四、法治化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章 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县级政府权力配置及沿革
        一、清末以前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二、清末至北洋政府县自治运动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四、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县级政权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县级政府权力配置
        一、人民政府委员会时期
        二、县人民委员会时期
        三、县革命委员会时期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变迁
        一、县人民政府体制的恢复
        二、市管县体制的推广
        三、改革市管县体制的探索
第二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的职能定位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政治职能的转变
        二、经济职能的转变
        三、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
        四、文化职能的转变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
        一、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二、公共服务的内涵、内容及分类
        三、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领域
    第三节 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一、公共服务的分层供给结构
        二、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县级政府权力配置与职能需求的背离
第三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分析
    第一节 政治生态环境:县级政府所处的宏观制度
        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
    第二节 纵向配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
        一、职责同构的事务权
        二、分税制下的财政权
        三、党管干部制度下的人事权
    第三节 横向配置:县级政府机构的设置
        一、县级政府机构设置及运行方式
        二、县级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特点
        三、县级政府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配置方式:放权收权与机构改革
        一、放权收权
        二、机构改革
        三、制度创新
第四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纵向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N县为例
        一、N县政府的"权力清单"
        二、N县政府"权力清单"中的权力配置
        三、对N县政府权力配置的分析
    第二节 横向权力配置的实证分析——以F市的改革为例
        一、F市政府权力横向配置状况
        二、F市的"专委会制"改革
        三、县级政府权力横向配置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化
    第一节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法治经验
        一、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以美国为例
        二、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权力配置——以法国为例
        三、对中国当代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的启示
    第二节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方向
        一、央地关系稳定有序
        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三、权力运行规范高效
    第三节 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法治化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法治理念
        二、改善政治生态环境
        三、严格规范权力配置路径
        四、明确划分各级政府权力
        五、科学设置政府机构
        六、以法治的方式配置政府权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6)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的意义
    二、文献的回顾
        (一) 列宁主义体制的讨论
        (二) 领导人的选择的讨论
        (三) 改革的阶段及其特征
    三、研究方法
        (一) 国家中心论及其借鉴作用
        (二) 历史制度主义
    四、研究背景:中国市场改革两阶段分析框架
        (一) 改革第一阶段:放权让利、增量改革与利益共赢
        (二) 改革第二阶段:重新集权、体制内改革与利益博弈的来临
    五、结构和概论
    六、论文可能创新与不足
    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国家治理
第二章 领导人对市场认知的转变:国家治理变迁的观念基础
    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初期领导人的市场认知及其结果
        (一) 领导人对市场的认知差异:市场还是计划
        (二) 政策与意识形态的演进:从计划到市场
    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领导人对市场认知的深化过程
        (一) 对民营企业争论的作用:允许国企改制
        (二) 对民营企业家政治性质的争论:允许企业家入党
        (三) 对市场导向改革的争论:消除市场万能论
    三、领导人对市场认知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治理的结构考察
    一、徘徊在计划于市场之间:改革初期的三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一) 精简机构与职能合并:1982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二) 加强计划与治理经济过热:1988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三) 有限的市场导向改革:1993 年国务院的机构改革
    二、国务院机构的整合: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一) 裁撤计划部门与加强市场导向部门建设:1998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二) 提升宏观调控能力与加强监管:2003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三) 部门重组:2008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三、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与局限
第四章 监管型国家的兴起:政府治理的功能考察
    一、现代市场经济与国家监管的内在逻辑
        (一) 国家监管的内涵与作用
        (二) 国家监管的历史演化:以美国为案例
    二、中国构建监管型国家的不同路径:三个领域的考察
        (一) 金融领域的监管:制度的移植与模仿
        (二) 产业监管领域:政企分开与部门职能转型
        (三) 社会监管领域:部门职能的整合与调整
    三、总结
第五章 从分权到集权:地方政府视角下的国家治理变迁
    一、理解地方治理的关键:中央与地方的特定关系
    二、改革开放前的分权及其有益遗产
        (一) 大跃进期间的放权运动
        (二) 六十年代末的分权运动
        (三) 分权运动的有益遗产
    三、放权让利改革与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改革初期的地方治理
        (一) 放权让利改革的内容
        (二) 放权让利改革中的地方政府
    四、集权化改革与地方政府的多重面相: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地方政府....
        (一) 中央集权改革的内容
        (二) 集权改革条件下的地方政府
    五、地方政府视角下国家治理变迁的复杂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7)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其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部门利益辨析
    第一节 彩票立法:基于个案的观察
        一、彩票立法的现实需要
        二、彩票立法背后的部门利益识别
        三、小结
    第二节 部门利益之辨析
        一、政府部门利益的多层格局
        二、部门利益倾向
        三、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第一节 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表现
        一、立项安排中的竞争与冲突
        二、部门职能的扩张与交叠
        三、经济利益的追逐与争夺
    第二节 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后果
        一、“部门利益法制化”
        二、行政立法效率低下
        三、政府机构膨胀
第三章 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原因探究
    第一节 行政立法的先天不足
        一、权力不断扩张的本性
        二、政府双重角色的作用
        三、政府首长负责制的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现有立法制度的供给不足
        一、立项不规范
        二、起草模式封闭落后
        三、立法协调制度缺失
        四、授权行为不规范
        五、监督机制的虚化
    第三节 司法权的消极
        一、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司法审查
        二、行政终裁行为
    第四节 财政体制的漏洞
        一、财政收入体制不合理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科学
第四章 行政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的治理
    第一节 前提:部门利益辨析的重申
    第二节 相关立法制度的完善
        一、立项模式的创新
        二、起草模式的完善
        三、立法协调制度的建立
        四、立法监督的加强
        五、对授权行为的规范
    第三节 司法制度的跟进
        一、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
        二、缩小行政终局裁定行为的范围
    第四节 财政收支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财政收入制度
        二、完善财政支出制度
        三、加强财政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8)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贡献
    五、名词解释
第一章 我国烟草行业立法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关于我国烟草行业的立法概况
        一、烟草专卖中央立法体系
        二、烟草专卖地方立法状况
    第二节 我国烟草现行法律制度的评价
        一、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
        二、烟草行业监管主体混乱,职责不清
        三、相关立法之间冲突较多
        四、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
        五、部分立法内容严重滞后
第二章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烟草专卖制度设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一、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历史沿革
        二、设立烟草专卖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现实运行状况
        一、现行烟草专卖制度运行特点概述
        二、专卖制度下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烟草专卖制度的现实挑战
        一、国内烟草行业来自自身改革的压力
        二、烟草专卖制度所面临的国际挑战
第三章 日本烟草法律制度的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日本烟草业改革历程和改革成果
        一、日本烟草业改革历程
        二、日本烟草专卖改革的改革成果
    第二节 日本较为完善的烟草法律制度
        一、部分专营制度
        二、许可证制度
        三、全国统一零售价制度
        四、高额税收制度
        五、公司制
    第三节 日本改革经验对我国烟草立法的启发
        一、立法技巧上的启发
        二、从政府职能转变到法治观念的启发
        三、法定独家垄断的启发
        四、全国统一零售价的启发
        五、渐进式的启发
第四章 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法律重构
    第一节 烟草专卖制度的废与改问题探讨
        一、取消烟草专卖制度的理据
        二、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理据
    第二节 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修改中的价值取向
        一、确定烟草立法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及不同时期烟草立法的价值取向
        二、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四、重视消费者利益的价值取向
        五、我国烟草立法价值取向的完善
    第三节 修订《烟草专卖法》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意见
        一、《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立法原则的建议
        二、《烟草专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修改建议
        三、行政垄断要不要管──《反垄断法》对烟草行业的适用问题探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论文参考文献)

  • [1]部门利益与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的规制研究[D]. 刘长云. 湖南大学, 2017(06)
  • [2]利益集团影响税收政策过程研究[D]. 王远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3]传媒行业政府规制体制研究[D]. 郭海英. 南开大学, 2013(07)
  • [4]中国烟草产业政府管制改革研究 ——基于专卖的视角[D]. 籍涛. 兰州大学, 2012(04)
  • [5]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D]. 邓博. 云南大学, 2011(01)
  • [6]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 韩奇. 吉林大学, 2011(08)
  • [7]行政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及其规范[D]. 杨波. 中国政法大学, 2010(12)
  • [8]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 黄诗苑. 暨南大学, 2007(01)
  • [9]国家烟草专卖局是个“傀儡”——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J]. 沈琳. 新财经, 2002(01)

标签:;  ;  ;  ;  ;  

国家烟草专卖局是“傀儡”——专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