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L-2临床应用现状

我国IL-2临床应用现状

一、白细胞介素-2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蒋锐沅[1](2021)在《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出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因子,以数据挖掘技术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均为各名老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高频药物,以网络药理学技术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实现的,以临床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不可手术的肝郁脾虚型HCC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等相关临床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并观察对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方法:1、以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对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解析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并以此作为临床研究的靶点。2、采集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相关中药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的高频中药、中药配伍规律等。3、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敷和备化方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为靶点,证实敷和备化方中的中药能够通过改善肝癌炎症微环境的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4、按照纳入标准,选取9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肝病科住院治疗,证型属于肝郁脾虚证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予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无进展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血清肝纤四项水平、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等近期疗效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等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发现,目前在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因子中,较为热门且关系密切的炎症因子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目前的体外实验及体验实验均以这些靶点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2、共计收集到153篇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相关中药方剂,共计涉及203味中药,使用频次前10味的中药分别是柴胡、白术、白芍、枳实、当归、鳖甲、莪术、甘草、半夏、香附均为敷和备化方中的药物;使用频率前5的药对分为是柴胡—白术、柴胡—白芍、白术—白芍、白芍—当归、白芍—鳖甲;置信度排名前5的药物关联组合为柴胡—白术→白芍、白术—茯苓→白芍、柴胡—白芍→鳖甲、枳实—白芍→党参、枳实—莪术→鳖甲,分析所得数据均与敷和备化方的方剂配伍、药物组成基本相同。3、通过以敷和备化方中的17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敷和备化方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作用靶点相匹配,共匹配到57个潜在靶点,其中部分靶点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或其上游蛋白。因此,敷和备化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微环境中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实现的。4、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的年龄、性别、TNM分期、肝功能分级、有无乙肝、有无血管侵犯、有无动脉静脉瘘等基线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近期疗效情况: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4%,疾病控制率为86.7%;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32.2%,疾病控制率88.9%为88.9%,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或致死的栓塞综合征案例,治疗组患者的发热、胃肠道反应、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前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术后3月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4)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功能领域、肿瘤领域及总积分均较术前1天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术后3月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功能领域、肿瘤领域及总积分较同期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术后3月的各项肝郁脾虚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术前1天有显着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的肝郁脾虚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降低更显着(P<0.05)。(6)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治疗失败时间:治疗组中位PFS为6.2[95%CI(2.5,4.6)]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4.2[95%CI(3.9,7.8)]个月。治疗组TTUP为14.2[95%CI(11.9,15.3)]个月,对照组TTUP为13.7[95%CI(12.8,14.2)]个月。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失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较术前1天显着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均较术前1天显着减低(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3月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提高更显着(P<0.05),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1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降低更显着(P<0.05)。结论:1、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炎症微环境中研究较为热门的炎症因子为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并以此为靶点开展中医药改善原发性肝癌炎症微环境的相关实验研究。2、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发现,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的药物主要以健脾疏肝、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根本大法,在组方时采用核心药对能够实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敷和备化方中的相关中药能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等炎症因子及其上游蛋白的治疗效果达到改善原发性肝癌炎症微环境的目的,实现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4、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能够有效提高客观缓解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减少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情况,降低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2、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清白细胞介素-8、血清白细胞介素-1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的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

王瀚[2](2021)在《围产前期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初乳和犊牛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两个试验探究了围产前期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围产牛干物质采食量、产犊时血清生化免疫指标、初乳的免疫指标、生长因子含量、犊牛的体重体高、血清生化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一探究了蛋氨酸对围产牛干物质采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和初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按照胎次、体重、上一泌乳期奶量、怀孕天数相近的原则选择60头围产牛,完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头)。对照组(Ctrl)饲喂全混合日粮,处理组(Met)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过瘤胃蛋氨酸17g/头·日。围产牛产前监控干物质采食量(DMI),在其产犊时收集血清和初乳用于测定生化、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RPMet显着提高了Met组围产牛的产前21天平均DMI(P<0.05)。Met组血清尿素氮(BUN)和血β-羟丁酸(BHBA)显着低于Ctrl组(P<0.05)。Met组初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均显着高于Ctrl组(P<0.05)。两组间初乳和血清其他生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二探究了蛋氨酸对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待奶牛产犊后,每组分别随机选取12头母犊进行试验,分别在初生时和出生后12、24、48小时和7天共5个时间点采血用于检测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犊牛初生时测初生重,2、3、6月龄测体重和体高。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RPMet的添加使Met组犊牛初生重、初生时免疫球蛋白A(Ig A)、12小时的免疫球蛋白M(Ig M)均显着高于Ctrl组(P<0.05),其他时间点所测生长性能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其他免疫指标与Ctrl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围产前期日粮添加RPMet可以提高围产前期奶牛DMI,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改善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提高初乳中免疫和促生长因子含量,改善初乳品质;改善犊牛初生时体重和氮平衡,提高犊牛免疫力。

刘民生[3](2021)在《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大鼠脑表面创伤出血灶应用不同止血材料(明胶海绵、再生氧化纤维素(纤丝类)止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变化,比较不同种类止血材料对大鼠脑组织炎症变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大鼠脑模型的制作:取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300~350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1)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术中应用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纱布压迫止血。(2)明胶海绵组,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3)对照组,术中不应用止血材料,仅用棉片压迫止血。各组各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4只,分别于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处死、检测。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纵行切开颅顶皮肤,在右侧顶骨(距矢状缝,冠状缝各5mm)处用牙科磨钻仔细打磨出一个约5mm×3mm大小的骨窗,保持硬膜的完整不受损,打开硬膜,不触及皮层,暴露脑组织,硬膜出血采用沾水棉片压迫止血。应用显微取瘤镊夹取大脑皮层范围:2mm×2mm×1mm,造成脑组织创伤出血,按照分组应用棉片压迫、明胶海绵、再生氧化纤维素对其进行止血,完全止血后缝合伤口。术后第1、2、3天分别给予青霉素腹腔注射预防感染,术后大鼠正常进食,于7天,14天,21天,28天时分别处死各组4只大鼠,取脑组织标本进行下一步实验。2.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测定吸光度值量化比较炎症反应程度。结果:1.在明胶海绵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从7天(1463.31±49.19;997.84±139.85)开始升高,到第14天时达到峰值(3565.37±56.08;1463.34±58.75),以后逐步回落(1089.36±202.07;794.46±46.82)。2.在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从7天(738.53±226.92;774.16±85.27)开始升高,在第21天达到峰值(3546.15±28.98;1059.28±33.19),以后逐渐降低(1491.86±220.51;869.58±84.77)。3.在再生氧化纤维素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浓度从第7天(810.10±211.02;869.58±84.77)开始升高,在第21天时达到峰值(3304.61±306.06;1164.38±167.69),以后逐步回落(848.99±328.46;869.58±84.77)。4.再生氧化纤维素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再生氧化纤维素不会导致创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变。5.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明胶海绵可造成创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升高。6.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明胶海绵可造成创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升高。结论:大鼠脑组织创伤出血后应用再生氧化纤维素不会导致创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改变,应用明胶海绵可造成创伤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升高。

刘洋[4](2020)在《肿瘤免疫治疗医学论文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日益注重防御和治疗各类疾病,医学相关的热词层出不穷。其中,肿瘤学和免疫学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两者融合而成的“肿瘤免疫学”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肿瘤免疫学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其理论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肿瘤免疫学正处于发展阶段,急需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借鉴和引进相关先进理论和前沿技术的需求随之增加。译介国外优秀医学论文有助于中西医疗人员相互交流宝贵经验,也有助于国内医疗人员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医疗手段。因此,医学论文的翻译极具实用价值。本文将运用目的论,通过对翻译实践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探讨和选取适合医学论文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使得译本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从而达到翻译医学论文的目的。同时,译者通过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确保译文忠实原文、读者接受译文,即达到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因而,该翻译实践从目的论三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出发,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重点探讨医学类文本词汇和句法的翻译技巧。译者努力实现译文忠实、流畅,传达原义,避免疑惑,最终使得译本与文本功能相当、作用相当。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任务描述,对本次翻译项任务的来源、内容及要求进行了简单概述;第二章为过程描述,介绍了本次翻译的译前准备与计划,后续修改校对等;第三章为本次报告的理论支撑,详细介绍了目的论及其指导下医学论文翻译的研究现状;第四章分析项目文本特点和翻译技巧,译者从词汇特征和句法特征两个方面对文本特征进行分析;在目的论基础上,采取增译法、省译法、拆译法、词性转换法、语态转换法和主语转换法,对文本具体内容进行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的提炼、归纳、总结;第五章是实践总结,对整个翻译过程以及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未来类似医学文本的翻译提出译者的建议。

李文英[5](2020)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同步大分割放疗、序贯大分割放疗及常规分割放疗方案之间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及不同放疗方案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需要全乳放疗的患者156例,采用SPSS17.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三组,为获取最大检验效能,等比例设置:同步大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为43.5Gy/2.9Gy/15F,瘤床同步加量剂量为49.5Gy/3.3Gy/15F;序贯大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为43.5Gy/2.9Gy/15F,瘤床序贯加量8.7Gy/2.9Gy/3F;常规分割放疗组52例,全乳腺照射剂量50Gy/2Gy/25F,瘤床序贯加量10Gy/2Gy/5F。1按照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比较三组患者皮肤、肺部和血液的急性毒副反应;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放疗前(T0)、放疗结束时(T1)、放疗结束后1个月(T2)及放疗后3个月(T3)时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比较不同放疗方案对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放疗损伤之间的关系。2按照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oint Center for Radiation Therapy,JCRT)标准评价三组患者放疗前(T0)、放疗结束时(T1)、放疗结束后1个月(T2)及放疗后3个月(T3)时乳腺局部的美容效果,放疗前(T0)及放疗结束时(T1)填写焦虑评估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了解不同放疗方案对患者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结果由于在放疗过程中,4例患者感染流感,2例退出研究,1例未按规定进行复查,最终共纳入患者149例:同步大分割组50例,序贯大分割组51例,常规分割组48例。随访至2020年2月,随访率100%:1三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938;χ2=0.496,P=0.780;χ2=0.132,P=0.717)。2 IL-6、IL-10和IL-12P70浓度在不同放疗方案和检测时间无交互作用(F=0.233,P=0.797;F=0.792,P=0.461;F=0.232,P=0.842),不同放疗方案之间IL-6、IL-10和IL-12P7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0,P=0.819;F=0.411,P=0.792;F=0.334,P=0.716),时间因素对IL-6、IL-10及IL-12P70的浓度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81,P<0.001;F=5.443,P=0.019;F=18.541,P<0.001)。IL-6浓度在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2),并于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01,0.031;P<0.001,<0.001,<0.001);IL-10浓度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较放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8,0.214,0.112;P=0.073,0.415,0.061),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6);IL-12P70浓度放疗结束时较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放疗结束后1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3,0.195,0.132),放疗结束后3个月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3三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美容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919;χ2=0.340,P=0.844;χ2=0.340,P=0.844;χ2=0.340,P=0.844)。4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三组患者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全国协作组根据1158例正常人测评的平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2,P<0.001;t=7.493,P<0.001;t=7.815,P<0.001;t=5.623,P<0.001;t=5.898,P<0.001;t=8.442,P<0.001);三组患者放疗前后SAS评分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8,P=0.029);放疗后三组患者SAS评分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4,P=0.324;t=1.915,P=0.371;t=0.652,P=0.183)。结论1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序贯大分割放疗及常规分割放疗方案引起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同步大分割放疗并未显着增加患者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2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同步大分割放疗减少了治疗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3与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序贯大分割放疗组相比,同步大分割放疗组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图7幅;表12个;参133篇。

吴桂颖[6](2020)在《血清sST2、Gal-3和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预后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心衰患者8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清sST2、Gal-3和GDF-15水平。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1年后发生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再入院)结局,分为事件组(39例)和无事件组(41例)。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sST2、Gal-3、GDF-15水平和一般临床资料,评价血清sST2、Gal-3和GDF-15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C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1.事件组与无事件组之间进行比较,性别、体重指数、血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患者的年龄更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III-IV分级患者比例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更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血肌酐更高、住院时间更长(P均<0.05)。2.与无事件组相比,事件组的sST2、Gal-3、GDF-15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升高(P均<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 BNP、sST2、Gal-3及GDF-15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均>0.01),上述4个变量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均>0.01),与LVEF呈负相关(P均<0.05),其中NT-pro BNP、sST2与LVEDD呈正相关(P均<0.01),Gal-3、GDF-15与LVEDD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 BNP、sST2、Gal-3、GDF-15对CH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再入院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6、0.924、0.894、0.768,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四种标志物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5.四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是0.972,新型心衰标志物sST2、Gal-3及GDF-1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是0.964。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比较,四者联合检测优于单独检测,sST2、Gal-3、GDF-15联合检测也优于单独检测(P<0.05)。6.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sST2是CHF患者1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sST2、Gal-3和GDF-15水平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2.血清sST2、Gal-3、GDF15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对CHF的预后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及与传统标志物NT-pro BNP联合能提高预后价值。3.NT-pro BNP、sST2是CHF患者1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乐[7](2019)在《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改进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法,构建较稳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AA)小鼠模型,并给予穿龙薯蓣皂苷干预,通过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数量、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骨髓增生情况等指标的检测,明确穿龙薯蓣皂苷对AA的治疗效果;通过对小鼠骨髓中HIF-1α、NF-κB、STAT3进行检测分析,观察HIF-1α/NF-κB通路在AA小鼠模型中的变化,探讨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模型小鼠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相应的理论及动物实验基础。方法:1.AA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估:采用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造模方法,将小鼠(n=90)于d1给予不同剂量的γ射线(3Gy、4Gy、5Gy)照射,d4、d5、d6给予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25mg/(kg·d)、50mg/(kg·d))、等剂量的氯霉素(62.5mg/(kg·d))腹腔注射,制作6组不同剂量组合的AA小鼠模型。于d7、d14、d21、d28检测AA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等进行模型评价,确立稳定的AA小鼠模型。2.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模型的药效学研究:建立AA小鼠模型(n=60),于d8天将AA模型小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穿龙薯蓣皂苷组、中药对照组(雷公藤多苷)、西药对照组(环孢菌素A)(n=15),正常对照组(n=10),各治疗组按给药剂量进行药物干预2周,检测各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病理切片从而进行药效学评价。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AA小鼠模型机制研究:采用q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髓中HIF-1α、NF-κB、STAT3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模型小鼠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AA模型的建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AA模型组在经137Csγ射线照射联合环磷酰胺、氯霉素腹腔注射后,外周血细胞三系均迅速减少,其中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减少较为显着(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骨髓增生程度呈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病理切片示造血细胞重度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符合AA模型小鼠的病理特征,其中137Csγ射线(3Gy)照射联合环磷酰胺25 mg/(kg·d)、氯霉素62.5 mg/(kg·d)腹腔注射制备的AA小鼠模型更佳。2.穿龙薯蓣皂苷治疗AA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AA小鼠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上升,d15后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P<0.05);2)模型组及各治疗组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均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于d15降至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d19、d22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1),雷公藤多苷组于d22与模型组相比存在差异(P<0.01),经各药物治疗后,d22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血红蛋白回升明显,但与正常对照组仍具有一定差异(P<0.05);3)各组AA小鼠外周血血小板于d7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各治疗组相对于模型组回升明显(P<0.01),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于d15大致恢复至正常水平;4)各治疗组股骨骨髓病理及胸骨骨髓涂片相较于模型组均显示骨髓增生情况明显活跃,股骨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3.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AA小鼠的机制研究: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模型组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mRNA、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P<0.05)。经各药物干预后,穿龙薯蓣皂苷组、环孢菌素A组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P<0.05),其中NF-kB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HIF-1αmRNA、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AA小鼠经各组药物治疗后STAT3 mRNA、蛋白表达相较于模型组均变化不明显。2)AA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1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1)、TNF-α含量显着上升(P<0.01),经穿龙薯蓣皂苷、雷公藤多苷、环孢菌素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IL-1β的含量回升明显(P<0.01,P<0.05);TNF-α的含量下降幅度明显(P<0.05)。结论:1.改良后的AA小鼠模型,符合再障基本病理特征,其中3Gy 137Csγ射线联合25mg/(kg·d)环磷酰胺、62.5mg/(kg·d)氯霉素腹腔注射剂量组合成模率更高、死亡率更低。2.穿龙薯蓣皂苷能有效增加AA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增加AA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数量,改善骨髓增生情况,促进骨髓造血。3.穿龙薯蓣皂苷改善AA小鼠骨髓造血可能的机制为:抑制AA小鼠骨髓内HIF-1α、NF-kB的表达,从而增加相关细胞因子IL-1β的分泌、减少TNF-α的释放,保护造血干细胞,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对AA小鼠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徐小玲,潘望平,吕晓君,张菊,胡远华,何开勇[8](2019)在《可吸收丝素生物膜对大鼠的免疫毒性》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丝素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是天然蛋白质,但对机体来说仍属异源蛋白,其免疫原性/毒性的强弱是决定其开发前景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大鼠肌肉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丝素生物膜及其降解产物对大鼠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取10只Wistar大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右侧臀肌植入1 mm×10 mm的长条状丝素生物膜,观察植入物吸收情况,确定实验植入周期。将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与受试物组,每组36只,每组内雌雄各18只,受试物组在右侧臀肌植入1mm×10mm的长条状丝素生物膜,对照组不放置植入物,其余操作同受试物组,植入26周后,取其中一部分动物,进行免疫器官脏体比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取另一部分动物,进行巨噬细胞红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溶血空斑数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丝素生物膜植入大鼠肌肉26周基本全部吸收;②在雌性或雄性Wistar大鼠中,受试物组免疫器官外观、质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有生物学意义的明显改变,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③在雌性或雄性Wistar大鼠中,受试物组巨噬细胞红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溶血空斑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丝素生物膜未引起大鼠机体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等免疫毒性反应,对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吕健龙[9](2016)在《重组人白介素-2纯化工艺的改进及放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介素-2作为一种免疫调节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使T细胞得快速增殖;可以对NK细胞进行诱导实现其分化以及增殖。目前市售的白介素-2主要以基因工程表达的重组人白介素-2为主;生产工艺主要以基因工程菌为基础,利用生物发酵法配合大规模的分离纯化技术,得到高纯度的重组人白介素-2,制成重组人白介素-2成品。由于目前重组人白介素-2生产工艺及设备产能较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紧跟市场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对重组人白介素-2的生产情况进行研究,进行产能升级。主要通过对菌体破碎环节进行设备更新,实现菌体破碎的产生升级;并对下游纯化规模进行放大,实现生产工艺的产能提升。本文的具体研究如下:1.细胞破碎工艺改进及放大针对现有破碎工艺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高压匀浆破碎仪代替原有工艺,对该工艺中的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匀浆压力55MPa,匀浆破碎两遍,初始温度不高于14℃,对整个匀浆过程冷却处理;实验结果显示,菌体破碎率、产品电泳纯度和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均达到最优;与现有工艺相比,重组人白介素-2的电泳纯度提高了 9.2%,温度升率降低了 63.7%,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提高了 27倍。2.凝胶层析工艺放大研究了层析柱规格对重组人白介素-2纯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层析柱规格为φ20cm×80cm的层析柱,线性流速为0.19cm/min情况下,目标蛋白质的收率、电泳纯度较原工艺保持一致,单位时间的处理量较原有纯化工艺有了提高;与现有工艺相比,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提高了4倍。3.复性过程放大研究了直接稀释复性中,不同复性规模和复性时间对重组人白介素-2复性效果的影响情况。确定了复性体积10L,复性时间5小时为最佳条件,复性后的生物学活性增和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均有明显提高;与现有工艺相比,电泳纯度保持稳定,生物学活性与比活性均上升了 16.8%,单位时间的处理量提高了 3.7倍。

杨晓璐[10](2014)在《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及体内最佳使用剂量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rChIFN-α-Linker-ChIL-2,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外的生物学活性及在鸡体内的最佳使用剂量,从而为重组融合蛋白作为抗病毒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夹心ELISA方法分别检测重组融合蛋白与抗rChIFN-和r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活性;采用50%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了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对照在CEF细胞上抗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LX强毒株的活性比较研究;采用MTS法进行了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在体外促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C)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实验。将IBDV LX强毒株人工感染37日龄SPF鸡,同时分别选取在CEF细胞上抗VSV活性单位为200IU、1000IU、3000IU、5000IU的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采用注射方式进行鸡体内活性比较实验,以筛选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在鸡体内发挥最佳抗病毒和免疫增强活性的使用剂量;分别通过临床观察、检测攻毒前和攻毒后(dpc)不同时间鸡体的排毒率、IBDV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外周血带毒时间、外周血中ChIL-2、ChIL-4、ChIL-6、ChIFN-α、Ch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鸡PBLC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差异以揭示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在鸡体内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的机理,并且筛选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在鸡体内发挥最佳抗病毒活性的最适剂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d的SPF鸡注射以上实验筛选出的最佳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蛋白后不同时间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的影响。结果:重组融合蛋白可分别与抗rChIFN-和抗r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重组融合蛋白中rChIFN-蛋白和rChIL-2蛋白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58×103pg.mL-1和1.06×103pg.mL-1;重组融合蛋白在CEF细胞上抗VSV和IBDV的活性单位分别为8.707×105IU/mL和5.7926×104IU/mL,rChIFN-蛋白对照的活性单位分别为2.1469×105IU/mL和1.4482×104IU/mL,两种蛋白抗VSV活性单位均高于抗IBDV,且重组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高于rChIFN-α蛋白;重组融合蛋白具有显着的促PBLC和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重组融合蛋白极显着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p<0.01)。不同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的抗病毒活性存在差异。注射后不同时间,3000IU重组融合蛋白试验组的IBD典型症状持续时间、病死率、排毒率、各组织器官带毒率、外周血持续带毒率(28h、20%、22.2%、16.7%、23.5%)、血清中抗IBDV抗体水平等指标均显着低于其他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对照,ChIL-2、ChIL-4、ChIL-6、ChIFN-α、ChIFN-γ五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其他组;12dpc时,不同实验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达到峰值,且3000IU重组融合蛋白实验组鸡的OD490值(0.2654、0.3406)均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鸡(p<0.05);12dpc~35dpc期间,不同剂量的攻毒实验组鸡的CD4+/CD8+比值均显着低于相同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对照组,其中3000IU的重组融合蛋白攻毒组鸡的CD4+/CD8+比值显着高于其他剂量的攻毒实验组鸡和所有rChIFN-α蛋白对照攻毒实验组;以上各项检测指标表明,重组融合蛋白的体内、外抗病毒和免疫增强活性均高于rChIFN-α蛋白对照,且3000IU的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具有最佳的抗病毒和免疫增强活性。重组融合蛋白和rChIFN-α蛋白应用SPF鸡体后(3dpi),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的含量升高,CD3+CD8+细胞的含量降低,CD4+/CD8+比值大幅升高,且重组融合蛋白实验组CD4+/CD8+比值显着高于rChIFN-α蛋白实验组。结论:重组融合蛋白可与抗rChIFN-和抗rChIL-2单抗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体外具有显着的抗VSV和IBDV活性和促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不同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可通过增强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提高机体IFN-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CD4+/CD8+比值等方式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发挥非特异性抗病毒活性和免疫增强活性;3000IU的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具有最佳的生物学活性;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可提高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的含量,降低CD3+CD8+细胞的含量,使CD4+/CD8+比值大幅升高,增强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不同剂量的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外的生物学活性均显着优于rChIFN-蛋白对照。

二、白细胞介素-2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细胞介素-2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背景及理论研究
    1 原发性肝癌相关炎症微环境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辅助用药的数据挖掘研究
        2.1 资料来源
        2.2 结果
        2.3 讨论
    3 敷和备化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随访检查
        2.4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伦理学要求
        4.1 伦理规范
        4.2 质量保证
        5 数据保存和处理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
        2.近期有效率情况对比
        3.术后栓塞综合征情况对比
        4.肝纤四项及AFP水平情况对比
        5.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6.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7.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治疗失败时间对比
        8.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第三节 临床研究结果讨论
        1.一般资料分析
        2.近期有效率情况分析
        3.术后栓塞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
        4.血清肝纤四项及甲胎蛋白水平分析
        5.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6.PFS及 TTUP情况对比
        7.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8.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9.问题与展望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肝癌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附录2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
    附录3 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知情同意书
    附录4 基于肝癌TACE术后改造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5 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积分表
    附录6 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量表
    附录7 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附录8 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CRF
缩略词表
综述 壳多糖酶3样蛋白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围产前期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初乳和犊牛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围产期奶牛生理和能量代谢特点
        1.2.1 围产期的定义
        1.2.2 围产期奶牛生理特点
        1.2.3 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特点
    1.3 过瘤胃蛋氨酸
        1.3.1 限制性氨基酸的研究现状
        1.3.2 过瘤胃氨基酸技术
        1.3.3 过瘤胃蛋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4 初乳品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4.1 初乳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1.4.2 影响初乳品质的因素
    1.5 胎儿母体效应及犊牛生长发育特点
        1.5.1 胎儿的母体效应
        1.5.2 新生犊牛免疫的获得
        1.5.3 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RPMet对围产牛及初乳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2.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2.2.1 围产期奶牛日粮
        2.2.2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
    2.3 数据及样品采集与检测
        2.3.1 围产期奶牛指标采集
        2.3.2 相关指标检测
    2.4 产犊难易度评分
    2.5 统计与分析
    2.6 结果与分析
        2.6.1 RPMet对奶牛产前21 天平均DMI及产犊时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2.6.2 RPMet对奶牛产犊时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2.6.3 RPMet对初乳中免疫和促生长指标的影响
    2.7 讨论与结论
        2.7.1 RPMet对奶牛DMI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7.2 RPMet对奶牛血清免疫指标和初乳免疫与促生长指标的影响
    2.8 小结
第三章 RPMet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试验动物与设计
    3.2 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3.2.1 犊牛饲养管理
    3.3 数据及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3.3.1 犊牛指标采集
        3.3.2 相关指标检测
    3.4 统计与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RPMet对产犊难易度及犊牛体重和体高的影响
        3.5.2 RPMet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5.3 RPMet对犊牛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
        3.5.4 RPMet对犊牛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3.5.5 RPMet对犊牛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6 讨论与结论
        3.6.1 RPMet对产犊难易度以及犊牛体重和体高的影响
        3.6.2 RPMet对犊牛出生后各时间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6.3 RPMet对犊牛出生后各时间点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4.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在颅脑损伤手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肿瘤免疫治疗医学论文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委托单位
    1.2 翻译项目介绍
    1.3 翻译项目研究意义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译中要点
    2.3 译后检查
第3章 翻译理论
    3.1 目的论概述
        3.1.1 目的论发展简述
        3.1.2 目的论研究现状
    3.2 目的论三原则
        3.2.1 目的原则
        3.2.2 连贯原则
        3.2.3 忠实原则
    3.3 目的论在医学论文翻译当中的研究现状
第4章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4.1 项目文本语言特征
        4.1.1 词汇特征
        4.1.2 句法特征
    4.2 翻译技巧应用举隅
        4.2.1 增译法
        4.2.2 省译法
        4.2.3 拆译法
        4.2.4 词性转换法
        4.2.5 语态转换法
        4.2.6 主语转换法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参考书目(非直接引用)
附录二: 术语表
附录三: 委托书
附录四: 原文
附录五: 译文
致谢

(5)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随机分组
        1.1.3 放疗设备及放疗过程
        1.1.4 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
        1.1.5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1.6 随访
        1.1.7 伦理问题
        1.1.8 样本量确定方法
        1.1.9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临床基本资料
        1.2.2 三组患者急性毒副反应对比结果
        1.2.3 三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结果
    1.3 讨论
        1.3.1 急性毒副反应
        1.3.2 放疗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乳腺癌放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1 乳腺癌的治疗现状
        2.1.1 外科治疗
        2.1.2 药物治疗
        2.1.3 放射治疗
    2.2 乳腺癌放疗的重要性
    2.3 放疗后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意义
        2.3.1白细胞介素-2
        2.3.2白细胞介素-6
        2.3.3白细胞介素-8
        2.3.4白细胞介素-10
        2.3.5 其他细胞因子
    2.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焦虑评估量表(SAS)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血清sST2、Gal-3和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预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血清sST-2、Gal-3和GDF-15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7)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实验一 ~(137)Csγ射线联合环磷酰胺与氯霉素介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建立
    1.1 研究对象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物、试剂
        1.1.3 实验仪器、设备
    1.2 研究方法
        1.2.1 动物分组
        1.2.2 模型的建立
        1.2.3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1.2.4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小鼠一般状态观察
        1.3.2 外周血细胞计数
        1.3.3 胸骨骨髓涂片有核细胞计数
        1.3.4 股骨骨髓病理切片
    1.4 讨论
实验二 穿龙薯蓣皂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物、试剂
        2.1.3 实验仪器、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模型的建立
        2.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2.2.4 给药方法
        2.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2.2.6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AA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
        2.3.2 D22 各组小鼠股骨骨髓病理切片
        2.3.3 D22 各组小鼠胸骨骨髓涂片
    2.4 讨论
        2.4.1 现代医学对AA的治疗概况
        2.4.2 中医对AA的认识
        2.4.3 穿龙薯蓣皂苷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2.4.4 穿龙薯蓣皂苷在治疗AA中的作用
实验三 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药物、试剂
        3.1.3 实验仪器、设备
    3.2 研究方法
        3.2.1 动物分组
        3.2.2 模型的建立
        3.2.3 实验药物的制备
        3.2.4 给药方法
        3.2.5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
        3.2.6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3.2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骨髓中HIF-1α、NF-kB、STAT3 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3.3 穿龙薯蓣皂苷对AA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
    3.4 讨论
        3.4.1 HIF-1α信号通路概况
        3.4.2 NF-κB信号通路概况
        3.4.3 HIF-1α/NF-κB信号通路
        3.4.4 细胞因子IL-1β、TNF-α在再障中的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细胞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意义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可吸收丝素生物膜对大鼠的免疫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实验方法
    1.5 主要观察指标
        1.5.1 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1.5.2 血液学指标
        1.5.3 刀豆蛋白A诱导的大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1.5.4 NK细胞活性测定
        1.5.5 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测定
        1.5.6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
        1.5.7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1.5.8 抗体生成细胞检测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受试物对大鼠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
    2.2 各组免疫器官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3 受试物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4 受试物对刀豆蛋白A诱导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2.5 受试物对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2.6受试物对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2.7 受试物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2.8 受试物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影响
    2.9 受试物对大鼠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3 讨论Discussion

(9)重组人白介素-2纯化工艺的改进及放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IL-2的相关研究
        1.1.1 IL-2的介绍
        1.1.2 IL-2的性质
        1.1.3 IL-2的生物学作用
        1.1.4 IL-2的研究进展
        1.1.4.1 重组人白介素-2药物上市
        1.1.4.2 白介素-2的融合蛋白
        1.1.4.3 白介素-2的化学修饰
        1.1.5 IL-2的临床应用
        1.1.5.1 抗肿瘤治疗
        1.1.5.2 抗病毒感染
        1.1.5.3 治疗细菌性感染
        1.1.5.4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1.1.5.5 对其它疾病的治疗
    1.2 重组人白介素-2的生产
        1.2.1 人IL-2(rIL-2)的生产途径
        1.2.2 重组人白介素-2的生产工艺流程
        1.2.3 菌体培养及IL-2蛋白表达
        1.2.4 IL-2蛋白的提取
        1.2.5 IL-2包涵体获取
        1.2.6 凝胶层析技术
        1.2.7 蛋白质的复性
    1.3 IL-2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1.4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向
        1.4.1 选题的意义
        1.4.2 设备选型
        1.4.2.1 结构参数
        1.4.2.2 技术参数
        1.4.3 细胞破碎方法调研
        1.4.3.1 超声破碎法
        1.4.3.2 高压均浆法
        1.4.4 研究方向
第2章 细胞破碎技术的改进及放大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溶液配制
    2.3 菌体的准备
        2.3.1 菌种复苏
        2.3.2 一级种子制备
        2.3.3 二级种子制备
        2.3.4 发酵
    2.4 超声破碎法提取包涵体
        2.4.1 提取
        2.4.2 洗涤
    2.5 高压匀浆法提取包涵体
        2.5.1 提取
        2.5.2 洗涤
    2.6 结果与讨论
        2.6.1 超声波破碎
        2.6.1.1 超声波破碎条件的考察
        2.6.1.2 超声波破碎效果考察
        2.6.1.3 洗涤后的电泳纯度
        2.6.1.4 超声波破碎经济效益分析
        2.6.2 高压匀浆破碎
        2.6.2.1 高压匀浆破碎条件的考察
        2.6.2.2 高压匀浆破碎效果考察
        2.6.2.3 洗涤后的电泳纯度
        2.6.2.4 高压匀浆破碎经济效益考察
        2.6.3 高压匀浆破碎与超声波破碎对比
    2.7 小结
第3章 凝胶层析工艺放大
    3.1 前言
    3.2 放大的理论基础
        3.2.1 理论基础
        3.2.2 纯化规模的核算
    3.3 材料与仪器
        3.3.1 实验材料
        3.3.2 仪器设备
        3.3.3 溶液配制
    3.4 实验方法
        3.4.1 层析柱的装填
        3.4.2 层析柱的再生处理
        3.4.3 层析柱上样
        3.4.4 洗脱收峰
        3.4.5 测蛋白浓度
        3.4.6 层析效果评价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原有工艺
        3.5.1.1 层析参数
        3.5.1.2 收率
        3.5.1.3 电泳纯度
        3.5.1.4 单位时间产率
        3.5.2 放大后工艺
        3.5.2.1 层析参数
        3.5.2.2 收率
        3.5.2.3 电泳纯度
        3.5.2.4 单位时间产率
    3.6 小结
第4章 复性过程放大研究
    4.1 前言
    4.2 放大的理论基础
        4.2.1 理论基础
        4.2.2 参数核算
    4.3 材料与仪器
        4.3.1 实验材料
        4.3.2 仪器设备
        4.3.3 溶液配制
    4.4 实验方法
        4.4.1 脱盐
        4.4.2 复性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原工艺
        4.5.1.1 工艺参数
        4.5.1.2 收率
        4.5.1.3 蛋白质的复性
        4.5.1.4 电泳纯度
        4.5.1.5 生物学活性
        4.5.1.6 单位时间产率
        4.5.2 放大后工艺
        4.5.2.1 工艺参数
        4.5.2.2 收率
        4.5.2.3 蛋白质的复性
        4.5.2.4 电泳纯度
        4.5.2.5 生物学活性
        4.5.2.6 单位时间产率(效率)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10)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及体内最佳使用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1.2.1 干扰素的发现和命名
        1.2.2 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
        1.2.3 鸡ɑ干扰素的发现与结构
        1.2.4 鸡ɑ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1.3 白细胞介素-2 的研究进展
        1.3.1 白细胞介素-2 的发现
        1.3.2 白细胞介素-2 的生物学活性
        1.3.3 鸡白细胞介素-2 的结构
        1.3.4 鸡白细胞介素-2 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3.5 鸡白细胞介素-2 的研究进展
    1.4 重组 ChIFN-α和重组 ChIL-2 蛋白协同应用研究进展
第2章 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融合蛋白体外活性研究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病毒及主要试剂
        2.1.2 实验所用溶液及配制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重组融合蛋白中 rChIFN- 和 rChIL-2 的定量
        2.2.2 重组融合蛋白在 CEF 细胞上抗 VSV 和抗 IBDV 活性检测
        2.2.3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促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PBLC)增殖活性检测
        2.2.4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促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重组融合蛋白中 rChIFN- 和 rChIL-2 的定量
        2.3.2 重组融合蛋白在 CEF 细胞上抗 VSV 和抗 IBDV 活性
        2.3.3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促鸡 PBLC 增殖活性
        2.3.4 重组融合蛋白体外促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不同剂量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融合蛋白在鸡体内抗 IBDV 活性比较研究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主要溶液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实验鸡分组、接种方法及临床观察
        3.2.2 攻毒组鸡的排毒率检测
        3.2.3 攻毒后 IBDV 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
        3.2.4 攻毒后各组鸡外周血持续带毒时间
        3.2.5 鸡 PBLC 增殖活性检测
        3.2.6 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3.2.7 攻毒后血清中抗 IBDV 抗体水平检测
        3.2.8 鸡外周血中 ChIL-2、ChIL-4、ChIL-6、ChIFN-α、ChIFN-γ表达水平检测
        3.2.9 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鸡的临床观察
        3.3.2 攻毒组鸡排毒率
        3.3.3 攻毒后 IBDV 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
        3.3.4 攻毒后各组鸡外周血中持续带毒时间
        3.3.5 鸡 PBLC 增殖活性
        3.3.6 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3.3.7 攻毒后血清中抗 IBDV 抗体水平
        3.3.8 鸡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3.3.9 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含量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最佳剂量的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融合蛋白对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影响研究
    4.1 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方法
        4.2.1 实验鸡分组及接种方法
        4.2.2 不同日龄 SPF 鸡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4.3 结果
        4.3.1 外周血中 CD3~+CD4~+细胞百分含量的测定
        4.3.2 外周血中 CD3~+CD8~+细胞百分含量的测定
        4.3.3 外周血中 CD4~+/CD8~+比值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白细胞介素-2国内临床应用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HI3L1、IL-6、IL-8等炎症因子影响的观察[D]. 蒋锐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围产前期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对初乳和犊牛生长的影响[D]. 王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对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D]. 刘民生.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4]肿瘤免疫治疗医学论文翻译实践报告[D]. 刘洋.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大分割放疗急性毒副反应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D]. 李文英.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血清sST2、Gal-3和GDF-1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预后价值研究[D]. 吴桂颖.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穿龙薯蓣皂苷通过HIF-1α/NF-κB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D]. 张乐.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可吸收丝素生物膜对大鼠的免疫毒性[J]. 徐小玲,潘望平,吕晓君,张菊,胡远华,何开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14)
  • [9]重组人白介素-2纯化工艺的改进及放大研究[D]. 吕健龙.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4)
  • [10]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及体内最佳使用剂量研究[D]. 杨晓璐. 河南科技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我国IL-2临床应用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